如何避免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生
如何避免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生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小儿手足口病会发烧吗 小儿手足口病发烧怎么办
小儿手足口病发烧可以让宝宝多喝水,因为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
小儿手足口病发烧,若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则表示要散热,可以让宝宝少穿点衣物。
小儿手足口病发烧,可以将宝宝衣物解开,用37度的温水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汽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小儿手足口病发烧,可以让宝宝睡冰枕散热,但对于较小的宝宝并不适用,易造成局部过冷或致体温过低。
小儿手足口病发烧,妈妈要保持家中空气流通,使宝宝感觉舒适些。
若小儿手足口病发烧在38摄氏度以上,而且吃过退烧药或使用物理降温方式后不退烧,持续高烧4小时就要赶紧送往医院,以免病情加重。
如何鉴别水痘与手足口病
如何鉴别水痘与手足口病1 小儿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中的柯萨奇16病毒引发,好发于每年的4-5月,6-7月份是发病的最高峰,8月份开始下降,9月份以后就很少见了,因此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很有季节性;而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病季节是在冬春,夏季较少见。
如何鉴别水痘与手足口病2 小儿手足口病的患儿,通常以3岁以下的宝宝最为多见,其次是3-5岁的宝宝;而水痘患儿1-6岁均可多见。
如何鉴别水痘与手足口病3 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皮疹主要出现在口腔黏膜、手和脚部,尤其是口腔黏膜多数都出疹子,同时伴发口炎或口腔溃疡的也较多;而水痘的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即躯干处较多,四肢、头面部少,手心、脚心及口腔黏膜上的疹子更是少见。
如何鉴别水痘与手足口病4 小儿手足口病患病痊愈后,不会获得免疫力;而婴幼儿患过一次水痘,病愈后即可获得永久性的免疫。
如何鉴别水痘与手足口病5 正在使用激素的宝宝与小儿手足口病的患儿接触,不会病情加重;而与水痘患儿接触,则会使他们的病情很快加剧。
手足口病喝板蓝根行吗 手足口病板蓝根药方
药方:金银花6克、板蓝根6克、连翘6克,黄连3克,煎水漱口。
功效:具有宣散风热,清解血毒、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手足口病。
药方:板蓝根10克,黄芩6克、白藓皮6克,双花3克,竹叶、薄荷各2克,煎水含漱。
功效:用于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尤其适用于出现牙龈肿痛症状者。
药方:生地10克、丹皮10克、板蓝根10克、白藓皮10克、地肤子10克,忍冬藤20克,红花6克,煎水清洗患处,每日3次,连用1周。
功效:用于小儿手足口病,表现瘙痒者。
如何区别手足口病与其他相似疾病
一、小儿手足口病与麻疹的区别
1、麻疹发病前,一般都有一个高热的过程,早期就象病毒性感冒一样。发热流涕、流泪,最具特点的是,发热二至三天后,在发热不退的情况下出疹,且出疹是有规律的,先从头颈部开始,自上而下有顺序地发展直至手足心。退疹也是按先出先退的顺序,且疹退后皮肤上有色素沉着。
2、手足口病通常有2-5天的潜伏期,发病初期全身症状较轻微,可能有低热、困倦、头痛、咳嗽、流涕及食欲不佳等症状,疹子也多局限于手足口部位,绝没有麻疹那样的症状。
3、患了过敏性荨麻疹和手足口病的孩子手脚都会出现小疙瘩,但是过敏性荨麻疹出现的小疙瘩摸起来比较硬,而且反复出现,手、足、脸部还可能出现水肿。
二、小儿手足口病与水痘的区别
1、水痘最主要的全身症状,一般遍及全身,最密集的部位则是前后胸、腹背部,此外,头面部、头皮上、脚底下,手指和手掌上也可出现,在发热的同时或是第二天,即可出现米粒大小的红色痘疹,在几小时后,痘疹就变成明亮如水珠的疱疹,一般为1到2周。另外,水痘没有咽喉肿痛、因咽痛导致拒食的现象。
2、手足口病在低热的同时,还有流涕、厌食、咽痛、腹痛等全身症状,口腔黏膜、手心、足趾背面、臀部皮肤,以及指、趾间的皱褶处,口腔黏膜上的疱疹,大约1-3mm大小,是散在分布的,疱破后即变成浅浅的糜烂、溃疡,灼痛感很明显;手心、足趾背面等易摩擦部位,出现的一般是红色斑丘疹或水疱,从几个至几十个不等,一般为7-10天。此外,患儿有咽喉肿痛、因咽痛导致拒食的现象。
三、小儿手足口病与口腔溃疡的区别
1、一般的口腔溃疡是疱疹病毒引起,以溃疡为主,而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所致,以疱疹为主,但临床表现上有时很难分。
2、在发病年龄上,手足口病一般易发于儿童,口腔溃疡则是任何人都有可能患病。
3、手足口病的症状是手心脚心口腔都有小红疹而且伴有发热现象。口腔溃疡的症状就是口腔和喉咙有小红疹大多不发热。
四、小儿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炎的区别
1、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最大的区别,就是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仅出现在口腔内,而患手足口病的大多数孩子先是嗓子里有疱疹,后发展到手脚心,少见于长在手脚背,并伴有发烧。
2、手足口病出的疹子一般如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有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不痛、不痒、不结痂。
3、疱疹性咽峡炎虽然可能合并细菌感染,但是不会出现脑炎等并发症,也就是说,几乎不会出现重症、发生生命危险。手足口病的少数患儿则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会导致死亡。
小儿手足口病勿陷误区
对待小儿手足口病,家长容易陷入的误区有这些:
1、认为对孩子的亲亲抱抱不会传播小儿手足口病病毒
事实上,家长日常对孩子的亲密举动是有可能传播小儿手足口病病毒的。因为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会通过呼吸道飞沫,粪口传播,还可经解除病人皮肤、黏膜疱疹液而感染。如果患者便后不洗手或者患手足口病的孩子的大便没有处理好,病毒可能就会被带到环境中,通过亲密的接触,就有可能把病毒带给其他的孩子。想要避免病毒的传播首先要勤洗手。
2、认为喝板蓝根能预防小儿手足口病
有些家长有“一包板蓝根包治百病”的想法,因此会给孩子喝板蓝根以求达到预防小儿手足口病的目的,这其实是不正确的做法,“容易呼吸道感染的孩子一般都是体质比较弱的,从中医观点讲都是胃脾虚的体质,用一些太清热的药物反而达不到预防的作用,反而可能伤了脾胃更容易感染。” 广东省中医院儿科的杨京华主任医师指出用板蓝根预防是不可靠的做法,并不存在科学证据表明这个方法有效。
3、认为小儿手足口病是死亡率很高的一种疾病
在家庭医生在线的调查中显示,超过六成以上的家长认为患上小儿手足口的死亡率是很高的。事实上这个观点并不正确,小儿手足口病绝大多数轻症,只有极个别很严重的状况才会出现死亡,杨京华主任告诉家庭医生在线的编辑,就她在临床上遇到的病人,绝大部分是轻症,而且也恢复得极好。
4、认为小儿手足口病与水痘、麻疹相似,感染过一次便产生抗体,不会有第二次感染
家里医生在线的调查显示,有1/4的家长认为小儿手足口与麻疹、水痘相似,患过后不会再患,其实这种想法也是错误的。小儿手足口是因为感染了肠道病毒引起的,而肠道病毒有几十种血清型,大部分的肠道病毒都有可能出现手足口的症状,就算感染过某一个肠道病毒,也有可能对另一个血清型没有免疫力,所以有可能再患两次三次,也存在每年都患手足口病的孩子的情况。并且现如今没有效抗病毒的西药,一般治疗小儿手足口多用中药和中成药,中医在治疗上比较有优势。
宝宝手足口病睡不着 要正常喂食
宝宝患上手足口病,妈妈要随时关注宝宝的病情,了解身体舒适不舒适,而小儿手足口病会出现厌食,拒绝吃饭,到了夜间由于没有进食,宝宝会觉得饿,也会晚上哭闹,因此在白天要注意正常喂食。
小儿手足口病能吃鱼吗 小儿手足口病期间饮食要注意哪些
小儿手足口病应该多吃清淡和易消化的食物,同时注意补充营养,吃一些补充蛋白质和热量的食物,这样才更利于康复。
小儿手足口病由于口腔内长出疱疹,容易破溃,所以不宜吃冰冷、辛辣和过咸的食物,以免刺激黏膜加重病情,如辣椒、大蒜、姜、冷饮、腌制的食物等。此外,不应食用虾、蟹等海鲜食物。
一些孩子会在孩子生病时补充营养,在孩子手足口病发病初期就给孩子粗糙难以消化的食物,这些食物不仅会加剧孩子口腔的疼痛,还可能刺激孩子胃肠道,影响营养的吸收。
小儿得了手足口病怎么办
检查结果显示,东东是患了小儿手足口病。小儿手足口病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嗓子疼痛,不爱吃东西,咽喉或者上腭的地方出现红色的小米粒样子的水疱,疼痛剧烈。
小儿手足口病在一般情况下是由消化道病毒引起的,具有比较强的传染性。所以通常手足口病的患儿,都会进行隔离治疗。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现如今已经可以完全治愈手足口病,通常手足口病患儿在入院的十天左右的时间之内,就能完全治愈,而且不会留疤。
尽管如此,根据权威的数据统计,每年因手足口病致死的患儿仍然数以万计,这主要与患儿病情被拖延有关。儿科专家告诉我们,一旦手足口病被拖延治疗很容易引发小儿心脑血管疾病,后果不堪设想。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有哪些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有哪些呢?手足口病初期症状有很多,主要有以下一些
症状: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手足口病潜伏期通常3-4天,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的常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的多为突然发病,约半上数患者出现低热。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2天既出现,1-2天后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既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
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5、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但这种可能很小。
6、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左右结束,一般不会并发什么严重的后果,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
专家提醒:预防小儿手足口病,必须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房间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整洁卫生;饭前便后让孩子洗手;夏天不要让孩子喝生水、猛吃冷饮,生吃瓜果要洗净;食品要高温消毒,不吃易变质的食品;孩子的餐具、玩具等用品,要及时消毒,预防病从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