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骨质疏松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骨质疏松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老年人容易骨质疏松,有的人补了几年钙,还是骨质疏松,这就是酸性体质在作怪。酸性体质把人的血钙中和,沉淀了,不管用了。血钙低了,骨头里的钙就会跑出来补充血钙,结果又被酸性物质中和了,形成了恶性循环,所以酸性体质要想补钙,必须先纠酸,改善酸性体质,补钙才能成功。下面我们跟随专家来了解一下骨质疏松的发病原因。

1、营养因素

钙质是人们保证骨骼健康的一种重要的物质,如果缺乏钙质的话,人们很容易患上一些骨骼上的疾病,比如骨质疏松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长期的营养不足还会骨机制蛋白合成不足,导致新骨生成落后,对人们身体的健康会造成非常严重的侵害。

2、内分泌因素

生活中很多不良的习惯都会导致人们的内分泌出现紊乱的情况,从而身体的健康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比如女性如果出现内分泌紊乱而缺乏雌激素的话,就比较容易遭到骨质疏松疾病的侵害,由此可见,内分泌因素也是导致此病出现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3、其他因素

除此之外,能够导致这种疾病出现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有吸烟和酗酒嗜好的人们,患此病的几率就比较高,这是因为烟和酒都会侵蚀人们身体的健康,从而令人们的免疫力下降,这样就比较容易遭到疾病的侵袭了。另外,缺乏运动也是导致疾病出现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希望大家能够引起重视。

由此可见,通过改善酸性体质的途径,预防骨质疏松就显得尤为重要。专家指出,食用碱性食品是防止体液酸化,保持人体弱碱性环境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防止钙流失的最有效方法。

骨质疏松的三大分类

骨质疏松分为三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病因各异。

原发性骨质疏松又分为两型。其一为I型,即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与卵巢功能衰退、血内雌激素水平降低密切相关。绝经后由于雌激素减少,骨吸收远快于骨形成,造成骨量不断丢失而导致骨质疏松。这种类型的患者脊椎与桡骨下端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其二为Ⅱ型,即老年退化性骨质疏松,主要病因是性激素减少和肾功能生理性减退,骨皮质和骨松质均受影响。这类患者除椎体骨折和前臂骨折外,还容易发生股骨颈骨折。

继发性骨质疏松:由后天性因素诱发,包括物理和力学因素,如长期卧床等;内分泌疾病,如甲亢、糖尿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垂体病变、肾上腺皮质或性腺疾病等;肾病、类风湿、消化系统疾病导致的吸收不良、肿瘤病变等;药物的应用(糖皮质激素、肝素和免疫抑制剂等)。

特发性骨质疏松:指男性发病年龄小于50岁、女性发病年龄小于40岁的骨质疏松,无潜在疾病,发病原因不明。

有关骨质疏松的危害都有哪些

1、发病率高

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病率较高,全球有2亿骨质疏松患者,并且女性多于男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NHANES III,1988MDASH;1994年)结果表明,骨质疏松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50岁以上人群中,1/2的女性、1/5的男性在他们的一生中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一旦患者经历了第一次骨质疏松性骨折,继发性骨折的危险明显加大。我国老年人居于世界首位,现有骨质疏松症患者9000万,占总人口的7.1 %。

2、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主要为

1)疼痛:半数以上患者有疼痛,主要为多发性和全身性,最常见的是腰背酸疼,其次是肩背、颈部或腕、踝部疼痛,患者不易说清引起疼痛的原因,疼痛可发生于坐位、立位、卧位或翻身时,症状时轻时重;(2)骨骼变形:弯腰驼背,身材变矮;(3)骨折:脊椎、腕部(桡骨远端)和髋部(股骨颈)骨折常见。脊 椎骨折中,常是压缩性、楔形骨折,使整个脊椎骨变扁变形,这也是老年人身材变矮的原因之一。

3、骨质疏松的危害性还在于多数人无明显症状,而随着年龄增长,骨钙在不断流失,一旦出现症状,骨钙丢失常在50﹪以上,短期治疗难以凑效。

骨质疏松不宜吃什么 不宜吸烟喝酒

骨质疏松患者不宜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对骨有毒害作用,且造成胃肠病发病增加,影响营养的吸收,因此吸烟者体重往往较轻,骨质疏松发生早。

骨质疏松患者也不宜过度饮酒,乙醇对骨细胞功能有直接抑制作用,饮酒过量可以导致骨质琉松,增加骨折的危险性。

​过半中老年人患有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是一种骨骼代谢疾病,就是骨质流失过多,骨骼密度变小,使原本致密的骨骼形成许多孔隙,变得像“海绵”一样疏松,脆弱而易骨折。该病通常会在50岁以后发病,这也是很多老年人容易发生骨折的重要原因。但因药物或疾病等因素诱发的继发性骨质疏松,以及有遗传家族史的人或妊娠、哺乳期妇女的特发性骨质疏松,发病年龄则较早。

一般人50岁以后由于代谢功能降低开始出现骨质疏松症。而在我国由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生的人,在青少年时期营养不良人群较多,步入中老年后患骨质疏松的可能性就更大。女性进入更年期,特别是绝经两年以后是骨质疏松的高发期。这是因为雌激素可以帮助调节钙与骨的结合,而更年期后妇女体内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加速骨骼退化。男性因不存在雌激素问题,骨质疏松发生的年龄会比女性晚10至15年。

骨质疏松症往往是来得无声无息的,当出现骨折时已是严重阶段,因此应注意抓住骨质疏松发生的蛛丝马迹。其最主要的症状是全身骨痛、无力,特别是腰部、骨盆、背部的持续性疼痛;最明显的症状是脊椎压迫性骨折,出现身高变矮及驼背现象,往往在腰背痛后出现,并可继续加重腰背痛;骨头因疏松而变薄,变脆弱,容易发生骨折,可能会在转身、打喷嚏、开窗、持重物等日常活动中引起骨折。如果打喷嚏、咳嗽或轻轻一碰就会骨折,说明骨质疏松已经非常严重了。由于并非所有患者都有疼痛现象,所以往往到了骨折产生才知晓得了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大家知道,骨质疏松是发生于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好多患者在发病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等到病情发展到严重期才出现腰背部的疼痛及骨骼变形等症状,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骨质疏松呢?下面我给大家做一下简单的介绍。

1.内分泌功能失常

(1)性激素缺乏:雌激素和(或)雄激素缺乏与比例失调,导致:①蛋白质合成减少,骨基质生成不足;②成骨细胞功能下降;③PTH对骨作用的敏感性增加;④糖皮质激素对骨作用强度相对增高;⑤肠钙吸收和肾小管钙重吸收降低,绝经期、老年性和卵巢早衰等引起的骨质疏松都可能与此有关,雌激素缺乏可能是绝经期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

(2)PTH分泌增多:一些原发性骨质疏松(骨高转换率性骨质疏松)者的血PTH轻度增高,这在老年性肾功能减退和糖耐量异常的病人中较明显;加上性激素缺乏、PTH与性激素比例失常等原因,可导致骨质疏松。

(3)降钙素(CT)缺乏:绝经期后CT水平降低,可能因抑制骨吸收因素减弱而促成骨质疏松的发生。

(4)其他激素的作用:一些资料表明,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存在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生活因子(尤其是生长介素C)、胃泌素的分泌异常,但其病因意义并未阐明。

2.营养障碍 由于各种原因,老年人、青春发育期及妊娠哺乳期可发生营养障碍。蛋白质供给不足可能引起骨生成障碍,但摄入过多的蛋白质亦使尿钙排出增加,导致钙负平衡。钙的摄入不足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密切,低钙饮食可能通过继发性PTH分泌增多导致骨吸收加速。饮酒使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尿钙增加,肠钙吸收减少;长期饮酒者性腺功能减退,如并发肝硬化还将影响25-(OH)D3的生成;故酒精中毒性骨质疏松的病因是多方面的综合作用的后果。

老年人的活动减少、日照缺乏、胃肠吸收功能和肾小管重吸收能力逐年减退等因素,均可能与骨质疏松的形成有一定关系。

3.遗传因素 身材、肥瘦、肌肉发达程度和胃肠功能均与遗传有关。白种人(亚洲人亦近似白种人)易发生骨质疏松,而南非班图人、黑人不易发生骨质疏松,瘦长身材者骨质疏松发生率比矮胖者高得多。

骨质疏松的三大分类

病因--各不相同,可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骨质疏松分为三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病因各异。

原发性骨质疏松又分为两型。其一为I型,即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与卵巢功能衰退、血内雌激素水平降低密切相关。绝经后由于雌激素减少,骨吸收远快于骨形成,造成骨量不断丢失而导致骨质疏松。这种类型的患者脊椎与桡骨下端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其二为Ⅱ型,即老年退化性骨质疏松,主要病因是性激素减少和肾功能生理性减退,骨皮质和骨松质均受影响。这类患者除椎体骨折和前臂骨折外,还容易发生股骨颈骨折。

继发性骨质疏松:由后天性因素诱发,包括物理和力学因素,如长期卧床等;内分泌疾病,如甲亢、糖尿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垂体病变、肾上腺皮质或性腺疾病等;肾病、类风湿、消化系统疾病导致的吸收不良、肿瘤病变等;药物的应用(糖皮质激素、肝素和免疫抑制剂等)。

特发性骨质疏松:指男性发病年龄小于50岁、女性发病年龄小于40岁的骨质疏松,无潜在疾病,发病原因不明。

骨质疏松的分类

骨质疏松分为三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病因各异。原发性骨质疏松又分为两型。其一为I型,即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与卵巢功能衰退、血内雌激素水平降低密切相关。绝经后由于雌激素减少,骨吸收远快于骨形成,造成骨量不断丢失而导致骨质疏松。这种类型的患者脊椎与桡骨下端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其二为Ⅱ型,即老年退化性骨质疏松,主要病因是性激素减少和肾功能生理性减退,骨皮质和骨松质均受影响。这类患者除椎体骨折和前臂骨折外,还容易发生股骨颈骨折。继发性骨质疏松:由后天性因素诱发,包括物理和力学因素,如长期卧床等;内分泌疾病,如甲亢、糖尿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垂体病变、肾上腺皮质或性腺疾病等;肾病、类风湿、消化系统疾病导致的吸收不良、肿瘤病变等;药物的应用(糖皮质激素、肝素和免疫抑制剂等)。特发性骨质疏松:指男性发病年龄小于50岁、女性发病年龄小于40岁的骨质疏松,无潜在疾病,发病原因不明。

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有哪些

骨质疏松主要分三类,一类是排在第一位的绝经后的骨质疏松,绝经后的女性是骨质疏松最大的发病人群,也是研究最多的,现在包括国际的诊断标准,都是以绝经后的女性骨量减少为准。女性绝经以后雌激素减少,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导致骨的吸收加快,骨量减少;另一方面还会导致骨的新陈代谢加快,骨的每一个再建周期会丢失一份骨量,这属于高转换型骨质疏松,发病率是最高的,所以绝经后的女性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第二类是老年的骨质疏松,特别是到了70岁以后的老年人,或多或少都有骨量减少,这是骨衰老的表现。还有一种是特发性骨质疏松,发病原因不明确,多发于年轻人。

骨质疏松的高发生率还与先天因素有关,如家族的遗传因素,比如母亲患了骨质疏松,女儿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就比较高。跟种族遗传也有关系,可能跟VDR基因有关,具体原因还不是很清楚,白种人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最高,黄种人居中,黑人发病率很低,例如在美国生活5代的黑人和白人相比,同样的生活习惯、教育背景、家庭环境,黑人的发病率很低,而白人的发病率就比较高。

此外,一些日常因素的作用也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的高发。例如比较瘦小的女性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因此建议过于瘦小的中老年女性,不要过度减肥,不仅容易出现皱纹,还容易导致骨质疏松。再一个饮食习惯,有些人长期喜欢喝茶,喝咖啡,尤其是喝咖啡容易导致骨质疏松;还有抽烟喝酒,特别是抽烟的人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比较高;运动,缺乏运动的人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同时药物也可以导致骨质疏松,比如长期服用安眠药或镇静剂、激素的人也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所以骨质疏松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

女人运动锻炼有什么好处 预防骨质疏松

女性到中年的骨质疏松发病率是大大高于男性发病率的。因为多数女生相对于男生来说比较缺乏运动,再加上女性在中年会经历绝经期,所以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就比男性高。女性如果在青年时就注重健身训练,那就会增强骨质密度,使骨骼更加强壮,从小就避免骨骼病的侵害,从而能够有效的预防骨质疏松症,能让女性到中年后远离活动受限的困扰。

相关推荐

骨质疏松症有哪些分类

根据发病原因骨质疏松症可分为三大类:一类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它随年龄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最常见的骨质疏松症;第二类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它由甲状旁腺亢进综合征、慢性肾病等疾病或服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因素所诱发的骨质疏松症,约占 10~15%;第三类为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 8~14 岁的青少年或成年人,可伴有家族遗传史,妊娠期骨质疏松也属于特发性骨质疏松

喝醋会导致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老年人常见病,保守估计全国有8800万老年骨质疏松病患者。其实单纯补充钙片、喝骨头汤等,很难被人体所吸收,而经常吃醋可以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预防骨质疏松。这因为醋能将食物中的钙有效萃取出来,形成人体容易吸收的醋酸钙。由此可见,喝醋不仅不会导致骨质疏松,还能预防骨质疏松发生。

骨质疏松症有什么危害

1发病率高。我国现约有900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其中骨质疏松发生率占60岁以上老年人的56%,在绝经后妇女发生率更高,约为60%~70%。 2经济负担大。在美国骨质疏松治疗费用每年至少上百亿美元,并且,由于其防治费用及患者对家庭成员的依赖,给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3骨质疏松症的表现主要为疼痛,身材变矮,骨折。严重骨痛可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饮食和睡眠等,常使病人生活无规律,牙齿过早脱落,茶饭不思,痛苦异常。

骨质疏松的危害有哪些

1、骨质疏松发病率高。我国现约有900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其中骨质疏松发生率占60岁以上老年人的56%,在绝经后妇女发生率更高,约为60%~70%。 2、骨质疏松症可以导致患者疼痛,身材变矮,骨折。严重骨痛可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饮食和睡眠等,常使病人生活无规律,牙齿过早脱落,茶饭不思,痛苦异常。这些都骨质疏松的危害有哪些中的影响。 3、骨质疏松的病人骨折发生率高。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并发症骨折,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如咳嗽可发生肋骨骨折。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并发骨折者高达12%。轻者可使活动受限

为何摔倒的多老太太

现在的大部分的老人都患有轻微的或者比较重的骨质疏松,并且还有绝经后女性也开始成为骨质疏松症高发人群了。 因为女性更年期时,随着卵巢功能减退导致雌激素水平下降,使骨的吸收和重建失去平衡,骨质逐渐变脆。 女性绝经后,骨量大量流失,使骨质密度下降加快,很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这也为什么摔倒的大多老太太而不老大爷。 在我国,60~70岁的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为1/3,80岁或80岁以上的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为2/3。男性骨质疏松发病率相比女性要低得多。 近有一个来自上海市的相关人士的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一般在6

燕麦牛奶吃有什么好 预防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中老年人群的高发疾病,如果他们能在生活中多吃一些燕麦牛奶,就能吸收丰富的微量元素钙和磷,这两种物质可以促进骨骼发育,也能提高骨骼密度和韧性,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发生,也能降低骨关节疾病的发病率。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需要检查骨密度吗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并且在患病早期就可以出现。正常人的骨量在10-25处于蓄积阶段,30岁左右达到高峰,35-40岁开始减少。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多在20-30岁甚至更早,可以想象,由于疾病的原因使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骨量不能正常的蓄积,所以在30岁左右也通常达不到骨量的高峰,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疾病的影响骨量会进一步的减少。 据统计数据证明大约有50%以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有骨质疏松,发生年龄可以早至20-30岁。AS患者骨质疏松的程度轻重不一,目前的一些研究表明与强直性脊柱炎本身的轻重程度有关联

引起骨质疏松发生的原因

一般,常见的引起骨质疏松原因有: 1、吸烟:这骨质疏松原因里比较常见的。吸烟主要会影响到骨骼的外层也就皮质骨的密度,而受影响最大的就髋骨,吸烟者的髋骨密度普遍比不吸烟者低5%以上。另外,女性吸二手烟同样易患骨质疏松。 2、摄盐过多:食物中加入过量的盐,不仅会增加心血管病的风险,还引起骨质疏松原因之一。人体内的钠经过肾脏随着尿液排到体外,同时也会损耗钙。人体需要排掉的钠越多,钙的消耗也就越大,最终会影响到骨骼健全所必需的钙质。 3、过量食用巧克力:骨质疏松原因还有可能因为巧克力含有草酸酯和

人们对骨质疏松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骨质疏松缺钙,只要补充足够的钙,就不会发生骨质疏松。 其实,骨质疏松不仅仅缺钙,骨质疏松原因或诱因很多,如:体重过低;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过度饮咖啡和碳酸饮料;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钙和维生素D缺乏;患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如甲状腺、甲状旁腺疾病、糖尿病等;应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老年人群,女性65岁,男性70岁。其中,缺钙只诸多原因之一,当然单纯补钙也不足于预防骨质疏松。 误区二:骨质疏松与年轻人无关。 事实上,骨质疏松可以分为三大类型: 1、原发性骨质疏松,包括:老年性骨质疏松和绝

骨质疏松预防从青少年始

骨质疏松发病静悄悄 天津医院干部科主任、骨质疏松专家晁爱军指出,我国目前人均寿命已经达74.83岁,女性平均寿命更达到了77.37岁,骨质疏松发病率也在逐渐增多。因为骨相关疾病的发病人群非常广泛,只要年龄足够大,不干预的话,几乎每个人都会不可避免地发生骨质疏松。 与同为慢性病的高血压、冠心病等不同,骨质疏松早期没有症状,很多人发生骨折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有了骨质疏松——要知道,骨骼我们身体的框架,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关注骨骼变化保护身体健康的重要部分。 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