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什么人容易血脂高 中年以上人群

什么人容易血脂高 中年以上人群

年龄是高血脂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机体内低密度脂蛋白的分解利用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而血清总胆固醇的含量则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上升。因此30岁以上的男性或者绝经后的女性患高血脂风险会不断书上升。

容易得高血脂的几个人群

1、服用特殊药物的人群

有些药物长期服用可导致人体血脂代谢紊乱,常见的药物有类固醇和某些避孕药等。

2、肝病与高脂蛋白血症

现代医学研究资料证实,许多物质包括脂质和脂蛋白等是在肝脏进行加工、生产和分解、排泄的。一旦肝脏有病变,则脂质和脂蛋白代谢也必将发生紊乱。

3、不良生活方式

长期静坐、酗酒、吸烟、精神紧张或焦虑等,都能引起血脂升高。但我们可以通过控制饮食,和体重、运动、戒烟等自我调节方式,来消除以上有害环境因素。

4、缺少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

现在年轻人的工作大多数都是从事脑力劳动,白天繁忙的工作使上班族精疲力尽,晚上回到家吃过饭,就窝在家里看电视或者是玩电脑,缺少适当的体育锻炼,诱发高血脂的出现。

5、遗传因素

遗传可通过多种机制引起高脂血症,某些可能发生在细胞水平上, 主要表现为细胞表面脂蛋白受体缺陷以及细胞内某些酶的缺陷(如脂蛋白脂酶的缺陷或缺乏),也可发生在脂蛋白或载脂蛋白的分子上,多由于基因缺陷引起。

6、肥胖

但需要注意的是,体重正常甚至体重偏轻的人也可能患高脂血症。

7、血液中缺乏负离子(负氧离子)

临床实验表明:血液中的正常红细胞、胶体质点等带负电荷,它们之间相互排斥,保持一定的距离,而病变老化的红细胞由于电子被争夺,带正电荷,由于正负相吸、则将红细胞凝聚成团,造成血液粘稠。

8、饮食

现在在每一个家庭的餐桌上,各种大鱼大肉成为了人们饮食的重点,而新鲜的蔬菜被拒之了门外,时间久了患上了高血脂,同时长期营养不良的朋友也会引发此病。

9、高胆固醇和高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例如有些人喜欢吃肥肉和动物内脏,有的喜欢用猪油或其它动物油炒菜吃。时间长了,血脂就悄悄地升了上去。

10、本身患有其他疾病的人

已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糖尿病、肾病、阻塞性黄疸等疾病及更年期女性,若病情没得到良好的控制,高血脂很有可能伴随而生。

高血脂应该要如何运动呢

1、坚持步行

现在的人出门都是用交通工具代步,缺乏运动是造成高血脂的主要原因之一,先进行慢速70-100步/分钟行走,待适应后改为中速行走100-120步/分钟,出现跛行后再坚持行走100步,跛行患者运动应达到接近最大疼痛时停止最好。

2、Buerger运动

患者先要仰卧,患肢抬高60度,保持3分钟;然后坐起,使小腿下垂于床边,持续5分钟;再仰卧,下肢平放于床上5分钟。每次练习10次,每天练习3—5次。

3、运动注意事项

运动强度应该是运动时心率100-110次/分钟,运动时心率比安静时心率不超过30次。运动时间每次30-60分钟;运动频率每天2次。

这6种体质的人警惕血脂偏高

总结出6种体质的人最容易发生血脂高。

血脂高是中年人一道“坎”,虽然大部分中年人还未变成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但只要体检结果上有“高血脂”这一项,就足以让人惊出一身汗了。因为血脂高正是冠心病、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表面看胖人容易血脂高,于是很多偏瘦的人在拿到“高血脂”的诊断后十分不解。其实从中医角度,有六种体质的人最易发生血脂高――气虚、痰湿、阴虚、阳虚、湿热、气郁。

在这六种特殊体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气虚质和痰湿质。如果平时一动就出虚汗,就与气虚有关;如果总是昏昏沉沉,舌苔又厚,而且胃口不好,大便有黏质,就可能是痰湿体质。

气虚是因为脾功能不调导致的,而脾功能不调的原因包括受寒、饮食不周、过分劳碌等。中医认为脾脏运化不良会在体内产生痰浊,如果不能正常地排出体外,就等于患上了西医诊断的“高血脂”。

气虚者运动要适量,平时注意保暖、静养、不宜多言,因为“多言耗气”。

饮食上则应多选用具有健脾益气作用的食物,如小麦、黄豆、豆浆、山药、猪心、牛奶、蜂蜜、鱼头、大枣、莲子、蚝肉、小米、粳米等,不可食用过于黏腻或难以消化的食物。

痰湿体质多为偏食、吸烟、熬夜和高脂肪摄入的人群,这些基本都是高血脂的形成原因。也许很多人的血脂在体检结果上还勉强在正常值范围之内,但是痰湿的体质早已形成,这样的人要防止高血脂的发生,必须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秋天可以用雪梨、百合煮汤进食,多食用山楂、苹果,既润燥又可以降血脂,必须避免肥甘厚腻食物。

其他4种易患血脂高的体质

阴虚体质、口唇色暗的女性。

阳虚体质、头昏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怕冷。

湿热体质、心烦失眠、面红目赤、便秘尿黄。

气郁体质、伴胸闷、嗳气、泛酸苦水、失眠多梦、妇女月经不调。

哪些年轻人容易血脂高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将高脂血症的危害降到最低,最重要的是早期预防。中青年时的过度消耗与透支,可使组织器官提前衰老,过早地发生老年病,等到六七十岁时才开始注意,已经太晚了,各脏器组织的衰老已不可逆转,所以预防也要从中青年开始。

首先应该注意适当休息,生活要有规律,一日三餐要尽量定时定量,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应酬,不可暴饮暴食。生活有规律可以使人体各个系统功能较为正常,有利于营养的消化吸收,使人有充沛的体力去工作。

其次要注意坚持锻炼身体,以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为主,坚持时间要长一些,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心肺功能、改善睡眠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当然还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应该注意合理饮食,高脂血症患者饮食应做到高优质蛋白(牛奶、鸡蛋、瘦肉、鱼和鸡肉等)、低脂肪,多吃蔬菜和水果,主食之中应搭配部分粗粮,少吃精致食品、甜食、奶油、巧克力等油腻食物,应禁忌烟酒。燕麦、玉米、海带、紫菜、胡萝卜、山楂、木耳、冬瓜等都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可以适当多吃一些。

哪些年轻人容易血脂高

研究表明,高脂血症的年轻化,除遗传因素外,与年轻人不健康的工作方式(工作压力过大、长期静坐、精神紧张、焦虑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少动、长期熬夜等)和不合理的饮食习惯(过量食用高脂肪食物、酗酒、吸烟等)等因素有关。饮食营养不平衡如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微量元素及维生素摄入不足,再加上吸烟、喝酒等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导致血液粘稠、血脂高;工作忙碌,使得身体锻炼越来越少,体质减弱;而且精神高度紧张或过度焦虑,往往会引起或者加重高脂血症的发展,导致冠状动脉痉挛,成为心脏病的诱因。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将高脂血症的危害降到最低,最重要的是早期预防。中青年时的过度消耗与透支,可使组织器官提前衰老,过早地发生老年病,等到六七十岁时才开始注意,已经太晚了,各脏器组织的衰老已不可逆转,所以预防也要从中青年开始。

首先应该注意适当休息,生活要有规律,一日三餐要尽量定时定量,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应酬,不可暴饮暴食。生活有规律可以使人体各个系统功能较为正常,有利于营养的消化吸收,使人有充沛的体力去工作。

其次要注意坚持锻炼身体,以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为主,坚持时间要长一些,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心肺功能、改善睡眠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当然还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应该注意合理饮食,高脂血症患者饮食应做到高优质蛋白(牛奶、鸡蛋、瘦肉、鱼和鸡肉等)、低脂肪,多吃蔬菜和水果,主食之中应搭配部分粗粮,少吃精致食品、甜食、奶油、巧克力等油腻食物,应禁忌烟酒。燕麦、玉米、海带、紫菜、胡萝卜、山楂、木耳、冬瓜等都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可以适当多吃一些。

六种人容易血脂高

1、痰湿体质

专家介绍,在这六种特殊体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气虚质和痰湿质。如果平时一动就出虚汗,就与气虚有关;如果总是昏昏沉沉,舌苔又厚,而且胃口不好,大便有黏质,就可能是痰湿体质。痰湿体质多为偏食、吸烟、熬夜和高脂肪摄入的人群,这些基本都是高血脂的形成原因。

也许很多人的血脂在体检结果上还勉强在正常值范围之内,但是痰湿的体质早已形成,这样的人要防止高血脂的发生,必须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秋天的时候不妨吃一些雪梨、百合煮汤,也可以多吃山楂、苹果,这样不仅能够润燥还能够起到降血脂的作用,但是我们要避免肥甘厚腻食物。

2、气虚体质

气虚是因为脾功能不调导致的,而脾功能不调的原因包括受寒、饮食不周、过分劳碌等。中医认为脾脏运化不良会在体内产生痰浊,如果不能正常地排出体外,就等于患上了西医诊断的“高血脂”。

气虚者运动要适量,平时注意保暖、静养、不宜多言,因为“多言耗气”。饮食上则应多选用具有健脾益气作用的食物,如小麦、黄豆、豆浆、山药、猪心、牛奶、蜂蜜、鱼头、大枣、莲子、蚝肉、小米、粳米等,不可食用过于黏腻或难以消化的食物。

其他四种易患血脂高的体质

1、阴虚体质:痛经、口唇色暗的女性。

2、阳虚体质:肥胖、头昏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怕冷。

3、湿热体质:肥胖、心烦失眠、面红目赤、便秘尿黄。

4、气郁体质:抑郁、伴胸闷、嗳气、泛酸苦水、失眠多梦、妇女月经不调。

什么样的人容易血脂高 患有其他一些疾病的人群

有高血压病等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者,甲状腺机能低下、糖尿病、肾病症候群、阻塞性黄疸、女性更年期等疾病,如果没有获得良好的控制,高血脂症将可能会伴随终生。

哪些人容易得高血压 中老年人群

虽说高血压可发病于任何年龄,但是主力军依然是中老年人群,老年人群中60%以上患有明显的心脑血管病,其中由高血压引起的相关性心血管病占绝大多数,这主要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机体功能慢慢的衰退,有害机体排不出去,久而久之就容易患上疾病。

相关推荐

长时间食用花生油对身体是否有害

长时间食用花生油易血脂高、胆固醇高。严重的一个问题是,花生容易感染霉菌而分泌黄曲霉毒素,这种毒素是自然界中烈性的天然致癌物之一,可引起肝癌。某些不法商家为牟取暴利利用劣质花生或过期霉变花生压榨生产花生油,而消费者无法通过品尝去了解花生油中有没有霉菌,一旦食用这些劣质有害的花生油,对身体危害极大。

那些容易中风 高血压

现在的上班族生活节奏特别快,压力重,这些因素会导致血压容易波动,再加上没时间锻炼,仗着年轻不重视血压监测,血压升高也不知道,等到中风才知道自己得病了。 专家建议每个家里都放一个血压计,早晨起床测一下血压,一旦年轻的血压在140/90mmHg以上、中老年血压在150/90mmHg上就要赶紧就医啦!

哪些容易高血脂

1、熬夜、烟酒过度、生活无规律者平常烟酒过度、懒于运动、脂质代谢紊乱,导致脂肪堆积,容易出现脂肪肝和高血脂。 2、体型肥胖、长期高糖饮食者频繁应酬,过多地摄入饱和脂肪,导致血液中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过高,出现高血压、高血糖、高血黏、动脉粥样硬化。 3、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疾病的群有高血压等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者;甲状腺机能低下、糖尿病等疾病的,若没有良好的控制,高脂血症将伴随一生。

高血脂群食谱

适合高血脂患者的饮食种类能有效降血脂的食物也有很多种,分类如下: 灵芝: 灵芝单用或与降血脂药合用可降低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同时,还能降低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改善血液流变学障碍。灵芝的保肝作用可防止或减轻化学合成调节血脂药引起的肝损伤。灵芝的调节血脂作用是其对心脑血管保护作用的基础。 鱼类: 鱼类所含的饱和脂肪极低,尤其是来自深海的冷水鱼类,含有大量的W-3脂肪酸,据美国科学家的研究证明,服用W-3脂肪酸(EPA和DHA补充剂)的,胆固醇和三酸甘油脂的含量、血液粘稠度均

血脂高中医有偏方

1、生山楂30克,沏水代茶饮,常服有效。 2、黑木耳15—30克,洗净炖汤服,此为1日量。 3、白僵蚕粉取100克,每次用5克进行服用,一天两次,用温开水进行送服。两个月为一个疗程。 4、巨胜子(又名亚麻仁)15克,水煎服,1日量。 5、姜黄10克,水煎服,连服1~2周。 6、蒲黄5~10克,水煎服,连服1~2周。 7、取月见草5-10克 ,用水进行煎服,连续服用1-2周这样。 8、野菊花30~50克,水煎服,连服1~2周。 9、五味子10~15克,水煎服,连服1~2周。 10、泽泻30克,水煎服,连服1

五种群易患高血脂

1、有遗传因素的: 遗传可通过多种机制引起高血脂,某些可能发生在细胞水平上, 主要表现为细胞表面脂蛋白受体缺陷以及细胞内某些酶的缺陷(如脂蛋白脂酶的缺陷或缺乏),也可发生在脂蛋白或载脂蛋白的分子上,多由于基因缺陷引起。 2、有吸烟史: 吸烟是高血脂发病的头号危险因素,因为为香烟中的有害物质会逐渐损伤血管的上皮细胞,使上皮细胞间的缝隙增大,导致血脂随血液流经这段血管时,就能像水中的泥沙一样通过上皮细胞的缝隙,在血管壁内沉积形成血栓。 3、缺少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 现在年轻的工作大多数都是从事脑力劳动,白

高血脂群食谱

那高血脂食谱都有哪些,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使得我们在使用的时候,也都是知道该如何选择,对不同体质的,在使用的时候,也都是不同。这样对身体健康,也都是有着很好的保障,不会损害到身体。 适合高血脂患者的饮食种类能有效降血脂的食物也有很多种,分类如下: 灵芝:灵芝单用或与降血脂药合用可降低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同时,还能降低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改善血液流变学障碍。灵芝的保肝作用可防止或减轻化学合成调节血脂药引起的肝损伤。灵芝的调节血脂作用是其对心脑血管保护作用的基础。 鱼类:鱼

什么容易血糖高

偶然的高血糖。血糖检查前如果食用大量的甜食,当然会出现血糖高的结果。所以检查出是高血糖,不要过于担心。间隔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查看看血糖结果。 饮食不合理导致的高血糖。现在的年轻大部分都很喜欢肯德基一类的快餐,不喜蔬菜和水果,长久的饮食习惯可能导致血糖偏高。虽然平时没有什么症状,但是长期的血糖偏高,必然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其他疾病引起的高血糖。冠心病等与高血糖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一旦确诊是高血糖,应该尽量清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高血糖,这样才能对症治疗,才能做好预防和治疗高血糖的工作。 在排除了以上的引起高血

哪些更容易患上高血脂

其实高血脂一点都不神秘,比较容易得这种病的主要包括那些生活上不规律、饮食上不科学和患有代谢类疾病的群。 饮食不科学:大多数的高血脂患者长期以来都存在着以下问题:进食无规律,暴饮暴食,比较爱吃甜食,常吃一些脂肪和胆固醇较高的食物,摄入的热量过多超过身体的需求,等等。 生活上不规律:根据调查,我们发现有很多高血脂患者都喜欢大吃大喝、晚睡晚起,这些生活上的不规律,不仅会造成体消化吸收功能出现亢进,还会因为体力活动的减少造成营养过剩从而导致高血脂的出现。 此外,当身体缺乏某些代谢酶或者是某些激素水平过高时,

那些容易中风 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占全部危险因素的24.5%。想要预防脑卒中,一定要关注血脂指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