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红斑狼疮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1、遗传因素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有家族聚集倾向,0.4%~0.5%的SLE患者的一级或二级亲属患LE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单卵双生子通患SLE的比率可高达70%(24%~69%),而异卵双生子该比率为2%~9%。目前发现与SLE有关的基因位点有50余个,多为HLAⅡ、Ⅲ类基因,如HLAⅡ类D区的DR2、DR3、DQA1、DQB1和HLAⅢ类基因中C4AQ。2、性激素本病多见于育龄期女性,妊娠可诱发或加重SLE。但证据尚显不足。3、环境因素及其他紫外线照射可激发或加重LE,可能与其损害角质形成细胞,是DNA发生改变或“隐蔽抗原”释放或新抗原表达致机体产生相应抗体,从而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损伤相关。药物如肼苯达嗪、普鲁卡因、甲基多巴、异烟肼、青霉素等均可诱发药物性红斑狼疮。某些感染(如链球菌、EB病毒等)也可诱发或加重本病。
红斑狼疮病因
红斑狼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遗传因素:在有红斑狼疮家族史的人群中,其发病率可高达5%-12%。②感染因素:可能与持续而缓慢地感染某些不明病毒有关。③内分泌因素:本病女性显著多于男性,且多在生育期发病,故认为雌激素与本病发生有关。④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可以诱发,发病与药物有关者占 3%~12%。⑤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如紫外线照射)和化学因素(如药物),可直接诱发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遗传吗?
红斑狼疮不是遗传病,只能说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据统计,在有红斑狼疮家族史的人群中,其发病率可高达5%-12%,较正常人群高。不过,红斑狼疮发病是综合各种因素的结果,受遗传、环境、感染、内分泌和自身免疫等因素影响,易感基因并不等同于致病基因,也不能被视为遗传病的证据。从某种角度看,红斑狼疮存在易感基因只表明部分人群对这种疾病易感。并且,具有红斑狼疮遗传易感基因的人,必须遇到某些环境中的诱发条件,才会发病。所以,大部分患者的后代是健康的。
红斑狼疮高发人群
1.育龄期女性:育龄妇女是男性的10倍,是非育龄妇女的3倍。
2.家族史:一级亲属(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发病的人群。
3. 黑人、黄种人患红斑狼疮的概率高于白人。
红斑狼疮会遗传吗
红斑狼疮主要的发病群体是育龄妇女,所以对于它的传染性是患者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那么红斑狼疮会遗传吗?
红斑狼疮会遗传吗
关于红斑狼疮会遗传吗?从红斑狼疮发病因素来讲,至今任不明确。从临床研究上发现,只是从基础和它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人体内性激素水平高低,以及人体所处的某些环境因素有关。
家庭中某一成员患系统性红斑狼疮,则其他成员的发病率增加,有5%~12%的一级亲属 (父母、兄弟、姐妹)发病。在单卵双生同胞中,如果其中一人发病,则另一人发病的可能性为25%~50%。对于异卵双生者,若—人患病,则另一人患病的机率为5%。人类遗传基因研究发现:某些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有关。先天性补体C2、C4的缺乏,也易发生系统性红斑狼疮。
遗传是红斑狼疮发病的重要因素(内在原因)
具有红斑狼疮遗传因素的人,一旦遇到某些环境中的诱发条件(外在原因),就会引发本病。据调查有红斑狼疮家族史的发生率可高达5%-12%,大致女儿发生率10%左右,儿子发生率2%左右 ;同卵生中发病率高达69%,而异卵生与同家族群相差不大。
专家提示
但是在临床上我们也看到很多红斑狼疮患者所生子女非常健康,并不得红斑狼疮。实际上,红斑狼疮的发病原因,是包括了感染、内分泌和环境影响在内的多种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特别应该指出的是临床发现精神因素是诱发和加重本病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红斑狼疮容易复发吗
由于红斑狼疮诱发因素多,致使该病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复发(活动)与缓解交替出现是其临床特点。因此医生在治疗实践中,应该把预防复发,指导病人配合治疗,作好自我保护作为重要目标。
实践证明:病后未及时正规治疗致反复发作者预后不佳。红斑狼疮病因不同尚无预防的方法。红斑狼疮在稳定期缓解期需预防其发作。仅有抗核抗体阳性而无临床表现的早期疑似病人也需及时治疗、预防发作。
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对人体危害是比较大的,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人们都想要知道红斑狼疮怎么预防。但是引发红斑狼疮的病因很多,预防方法也各有不同。红斑狼疮在稳定期缓解期需预防其发作。仅有抗核抗体阳性而无临床表现的早期疑似病人也需及时治疗、预防发作。
红斑狼疮患者慎重染烫头发
随着周围烫染头发的越来越多,烫染发已经成为被许多人追逐的时尚,可是红斑狼疮患者可以烫染发吗?专家特别提醒:红斑狼疮患者严禁染发烫发。
虽然很多染发药水标有“纯天然”的字样,但还是大多数的成标都有含糊其辞。专家特别提醒:红斑狼疮患者严禁染发烫发。据权威部门专家调查显示:“头皮破损者,患哮喘、湿疹等全身性过敏疾病患者,红斑狼疮、风湿病等免疫系统疾病患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以及打算要孩子的夫妇,孕妇和哺乳期间女性,都不适合烫染头发”。里面明确提到了红斑狼疮患者严禁染发烫发。这是为什么呢?
红斑狼疮患者严禁染发烫发的原因:
各种染发剂皆含有几十种化学成分,红斑狼疮患者应慎染发和烫发,而普通人染发烫发也应到正规的美(理)发店;到商场购买产品自行染发者,应查看化妆品卫生批准文号、中文产品名称、制造者名称、地址及经销单位注册的名称地址等。同时提醒头、颈、脸部有外伤、皮肤病或在皮肤测试过程中发现异常的人不要染发。对染发剂过敏者、年老体弱、肝肾功能不全者,妊娠、哺乳者等人群也不宜使用染发剂。
红斑狼疮的常见复发因素有:日光曝晒、紫外线照射、寒冷刺激、药物诱发、妊娠与分娩、疲劳忧伤等。染发剂中的某种化学物质经头皮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发生化学作用,起到“激发”效应,从而导致某些“易感”疾病复发。不只是红斑狼疮,像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等患者都不要轻易染发,否则有可能造成旧病复发。
红斑狼疮是什么引起的
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红斑狼疮发病的重要因素。据统计,在有红斑狼疮家族史的人群中,发病率可高达5%-12%。具有红斑狼疮遗传基因的人,一旦遇到某些环境中的诱发条件,就会发病。黑人、黄种人患红斑狼疮的概率高于白人。
2、感染因素。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与持续而缓慢地感染某些病毒有关。
3、内分泌因素。雌激素可影响红斑狼疮的发病。红斑狼疮多发于育龄妇女,但在儿童和老年患者中性别比例几乎相同。男性睾丸发育不全者常发生红斑狼疮。另外,所有患红斑狼疮者,均有雌激素增高的现象。
4、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如紫外线照射)和化学因素(如药物),可直接诱发红斑狼疮。在化学因素中,一些药物如甲基多巴、苯妥英钠、青霉胺、奎尼丁、心得安等,可引起药物性狼疮或加重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1、遗传因素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有家族聚集倾向,0.4%~0.5%的SLE患者的一级或二级亲属患LE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单卵双生子通患SLE的比率可高达70%(24%~69%),而异卵双生子该比率为2%~9%。目前发现与SLE有关的基因位点有50余个,多为HLAⅡ、Ⅲ类基因,如HLAⅡ类D区的DR2、DR3、DQA1、DQB1和HLAⅢ类基因中C4AQ。
2、性激素
本病多见于育龄期女性,妊娠可诱发或加重SLE。但证据尚显不足。
3、环境因素及其他
紫外线照射可激发或加重LE,可能与其损害角质形成细胞,是DNA发生改变或“隐蔽抗原”释放或新抗原表达致机体产生相应抗体,从而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损伤相关。药物如肼苯达嗪、普鲁卡因、甲基多巴、异烟肼、青霉素等均可诱发药物性红斑狼疮。某些感染(如链球菌、EB病毒等)也可诱发或加重本病。
如何预防红斑狼疮复发
由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诱发因素很多,致使该病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缓解与复发交替出现是本病的临床特点,患者病情时轻时重。因此,预防复发,保持病情稳定,是需要医生和病人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是狼疮病人终生不能忽视的事情。
避免日光曝晒、紫外线照射。人们很早就发现有些人去海滩或游泳后可发生皮疹,狼疮患者经日晒或紫外线照射后,可使病情复发。
这是由于紫外线作用改变了细胞内膜结构,产生了抗原抗体反应,促使狼疮复发;多次大量的X线照射,强烈的电光照射也可导致本病复发。
引发红斑狼疮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遗传因素。医学研究表明,红斑狼疮可通过遗传因素引发,只要家中直系亲属曾患红斑狼疮,其后代就会具有红斑狼疮遗传因素。这类人只要遇到环境中的诱发条件,就很有可能发生红斑狼疮。尤其是同卵孪生的人之间,发病率更高。
2.药物因素。医学研究表明,约有10%的红斑狼疮患者是由于服用药物后发生反应而致病的。可引发红斑狼疮的药物有两类,一类药物可诱发SLE症状,如青霉素、保泰松和横胺类药物等,此类药物会在体内发生变态反应,继而继发患者体内的狼疮素质,或是加重病情。另一类药物可引起狼疮样综合征,如氯丙嗪、苯妥因钠、异烟肼等,患者在停用此类药物后,狼疮样综合征可自行消退。
3.感染因素。医学专家发现,患者的肾小球内一旦发生感染,就可能诱发红斑狼疮,比如皮肌炎、硬皮病、急性硬化全脑炎等疾病,会导致患者感染某些病毒,可能会诱发红斑狼疮。
4.物理因素。紫外线是诱发红斑狼疮的中药因素,长期受到紫外线照射的人,皮肤细胞会严重受损,从而发生此病。另外,寒冷、电光照射等物理因素也会导致红斑狼疮的发生和加重。
5.内分泌因素。许多女性由于体内雌激素分泌不正常,或是妊娠时性激素水平大大上升,从而引发红斑狼疮。所以说雌激素对于红斑狼疮的发病具有一定的影响。
红斑狼疮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
1、遗传因素:红斑狼疮的患病率在不同种族中有差异,不同株的小鼠(NEB/NEWF,MRL1/1pr)在出生数月后自发出现红斑狼疮的症状,家系调查显示红斑狼疮患者的一,二级亲属中约10%~20%可有同类疾病的发生,有的出现高球蛋白血症,多种自身抗体和T抑制细胞功能异常等,单卵双生发病一致率达24%~57%,而双卵双胎为3%~9%,HLA分型显示红斑狼疮患者与HLA-B8,-DR2,-DR3相关,有些患者可合并补体C2,C4的缺损,甚至TNFa的多态性明显相关。以上种种提示SL有遗传倾向性,然根据对100例红斑狼疮家属调查,属多基因遗传外,同时环境因素亦起重作用。
2、感染因素:有人认为红斑狼疮的发病与某些病毒(特别慢病毒)感染有关,从患者肾小球内皮细胞浆,血管内皮细胞,皮损中都可发现类似包涵体的物质,同时患者血清对病毒滴度增高,尤其对麻疹病毒,副流感病毒ⅠⅡ型,EB病毒,风疹病毒和粘病毒等,另外,患者血清内有dsRNA,ds-DNA和RNA-DNA抗体存在,近有人提出红斑狼疮的发病与C型RNA病毒有密切关系,作者对47例红斑狼疮测定血清干扰素结果72.3%增高,属α型,含酸稳定和酸不稳定两种,干扰素的浓度与病情活动相平行,已知α型干扰素是白细胞受病毒,多核苷酸或细菌脂多醣等刺激后产生的,此是否间接提示有病毒感染的可能,亦有人认为LE的发病与结核或链球菌感染有关。
3、物理因素:紫外线能诱发皮损或使原有皮损加剧,少数病例且可诱发或加重系统性病变,约1/3红斑狼疮患者对日光过敏,Epstein紫外线照射皮肤型红斑狼疮患者,约半数病例临床和组织学上的典型皮损,两个月后皮肤荧光带试验阳性,寒冷,强烈电光照射亦可诱发或加重本病,有些局限性盘状红斑狼疮曝晒后可演变为系统型,由慢性型演变成急性型。
红斑狼疮会遗传吗
红斑狼疮会遗传吗
关于红斑狼疮会遗传吗?从红斑狼疮发病因素来讲,至今任不明确。从临床研究上发现,只是从基础和它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人体内性激素水平高低,以及人体所处的某些环境因素有关。
家庭中某一成员患系统性红斑狼疮,则其他成员的发病率增加,有5%~12%的一级亲属 (父母、兄弟、姐妹)发病。在单卵双生同胞中,如果其中一人发病,则另一人发病的可能性为25%~50%。对于异卵双生者,若—人患病,则另一人患病的机率为5%。人类遗传基因研究发现:某些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有关。先天性补体C2、C4的缺乏,也易发生系统性红斑狼疮。
遗传是红斑狼疮发病的重要因素(内在原因)
具有红斑狼疮遗传因素的人,一旦遇到某些环境中的诱发条件(外在原因),就会引发本病。据调查有红斑狼疮家族史的发生率可高达5%-12%,大致女儿发生率10%左右,儿子发生率2%左右 ;同卵生中发病率高达69%,而异卵生与同家族群相差不大。
红斑狼疮病因
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红斑狼疮发病的重要因素。据统计,在有红斑狼疮家族史的人群中,发病率可高达5%-12%。具有红斑狼疮遗传基因的人,一旦遇到某些环境中的诱发条件,就会发病。黑人、黄种人患红斑狼疮的概率高于白人。
2、感染因素。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与持续而缓慢地感染某些病毒有关。
3、内分泌因素。雌激素可影响红斑狼疮的发病。红斑狼疮多发于育龄妇女,但在儿童和老年患者中性别比例几乎相同。男性睾丸发育不全者常发生红斑狼疮。另外,所有患红斑狼疮者,均有雌激素增高的现象。
4、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如紫外线照射和化学因素如药物,可直接诱发红斑狼疮。在化学因素中,一些药物如甲基多巴、苯妥英钠、青霉胺、奎尼丁、心得安等,可引起药物性狼疮或加重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的病因,不仅对于治疗有很重要的意义,对于预防的意义同样重大。权威专家介绍,目前已知的各种红斑狼疮的病因,其实很多在生活中都很容易出现。若是对病因不了解,稍不注意,就会患上红斑狼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