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胃仓痛是什么症状 胃仓穴穴位层次解剖

胃仓痛是什么症状 胃仓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下后锯肌-竖脊肌-腰方肌。浅层布有第12胸神经和第1腰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相应的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等结构。

地仓怎么按摩 地仓穴名解析

地,脾胃之土的意思;仓,五谷存储聚散之所。地仓的意思就是,胃经地部的经水在此聚散。此处穴位的物质是胃经上部各穴位的地部经水聚集而成,再由此处穴位分流输配,具有仓储的聚散作用。因为地仓是一身之粮仓,国家之粮库,由君皇管辖,头为君皇之位,所以这处穴位在头部而不在腹部。地仓也被称为“会维穴”“胃维穴”,这个穴位的气血输配的正常与否,直接维系着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是否正常,所以称会维或胃维。

地仓的定位是在哪里

地仓的准确位置

科学定位: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瞳孔。

快速取穴法:

1.正坐位,目正视,在口角约0.4寸,上直对瞳孔,按压有酸胀感。

2.正坐位,直视前方,瞳孔直下,沿瞳孔直下垂直线向下轻推,至与口角水平线的交点处,按之有酸胀感。

地仓穴汇聚胃经经水,有储藏的作用,它还维系着脾胃的精微向人体的输配,输配的正常与否关系到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是否正常。按摩地仓具有通经活络,祛风止痛的作用,还有助于控制食欲,活血润面,起到改善面部松弛,提拿嘴角的功效。

按摩地仓主治疾病

1.地仓穴对颜面神经麻痹,颜面神经痉挛,疼痛有一定的疗效。

2.经常按摩地仓穴,能缓解口歪,流涎,三叉神经痛,眼睑跳动等症。

3.长期按压地仓穴,对口渴,失音,目昏等病症具有很好的调理保健功效。

4.配伍颊车,合谷,有祛风通络活血的作用,能够治疗口喎,流涎,齿痛,唇缓不收等症状;配伍颊车,承浆,合谷,有通气滞利机关的作用,能治疗口噤不开。

地仓按摩方法

1.正坐或仰卧,轻轻闭口,举起两手,用食指指甲垂直下压口吻两旁的穴位,稍用力掐揉穴位,有酸痛胀麻的感觉,每天按揉两次,每次1-3分钟。

2.用双手食指指腹垂直下压左右两侧地仓穴,稍用力掐揉,以有痛感为佳,每天坚持按摩,可以刺激口轮匝肌及面颊深层肌肉,使肌肉恢复弹性。

步廊痛是什么原因 步廊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浅层布有第5肋间神经的前皮支,胸廓内动,静脉的穿支。深层有胸肋,外侧神经的分支。

按摩哪里对皮肤好 地仓穴-延缓口部皱纹出现

地仓穴为足阳明胃经 穴位,本穴具有通经活络,祛风止痛的功效,用双手食指指腹垂直下压左右两侧地仓穴,稍用力掐揉,以有痛感为佳,每次1-3分钟,每天坚持按摩,可刺激口轮匝肌以及面颊深层肌肉,使肌肉恢复弹性,延缓口部皱纹出现。

经穴定位: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取穴时目视前方,从眼睛黑睛中点垂直向下,与口角处水平交汇点即是该穴。

地仓的定位和主治

地仓穴定位: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瞳孔。

用拇指指腹揉按地仓穴100—200次,每天坚持可治疗口角歪斜、流涎。(长期坚持用食指指甲垂直下压两侧地仓穴,稍用力掐揉,每次1—3分钟)

艾灸地仓穴,对于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流涎,鹅口疮,面痒,面伽疔疮等症状有效果。艾条灸3—5分钟。另有相关记载:地仓穴不宜灸。

取刮痧板从口角外侧刮至耳垂下,刮拭2—3分钟,治疗三叉神经痛。

胃仓穴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胃仓的准确位置

科学定位:在背部脊柱区,第1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快速取穴法:坐位,在背部脊柱区,与两髂前上棘水平连线相平即为第4腰椎,向上数4个椎体,即第12胸椎,再从其棘突旁开量3寸处,平胃俞,按压有酸胀感。

胃仓穴的作用

类属:属足太阳膀胱经。

作用:理气消积,舒筋活络,健脾和胃

主治疾病:

1.饮食积滞,脾胃不和之胃痛,腹胀,小儿食积,疳积诸病证。

2.经脉痹阻之脊背痛诸症。

胃仓痛是什么症状 胃仓穴刺灸操作手法

简易取法: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2个椎体,即为第12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4横指处是穴。

进针深度:针0.2-0.3寸,留20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功能:和胃理气,长中化湿。

主治:腹痛,腹胀,胃痛,脊背痛,小儿食积。

胃仓在左边还是右边 胃仓穴穴位解剖

有背阔肌,髂肋肌;有肋下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11,12胸神经后支外侧支,深层为第12肋间神经干。

瘦脸艾灸哪里最好

艾灸地仓

地仓在面部,位于口角外侧,直对瞳孔。

艾灸方法:手持点燃的艾条,将燃端对准地仓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或以感觉到温热为止,每次灸5-10分钟。

艾灸功效:地仓位于鼻下口唇旁(地格处),口以入谷,故谓仓,又脾主口,脾气通于口,脾胃水突,仓禀之官,故名地仓,艾灸地仓能增强脾胃运化水液功能,从而达到消肿瘦脸的效果。

艾灸颧髎

颧髎位于人体面部,颧骨尖处的下缘凹处,大约与鼻翼平齐,即目眦立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艾灸方法:手持点燃的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颧髎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或以感觉到温热为度,每次灸5-10分钟。

艾灸功效:“颧髎”意指小肠经气血在此冷降归地,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内走小肠经体内经脉。本穴为天容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冷降之处,并有本穴的地部孔隙内走小肠经体内经脉,故名颧髎,艾灸颧髎能清热消肿,又因穴位位于面部,对面部水肿尤为有效。

艾灸颊车

颊车位于人体的头部侧面下颌骨边角上,咀嚼时肌肉隆起顶端出现的凹陷处,左右各一。

艾灸方法:手持点燃的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颊车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或以感觉到温热为度,每次灸10-20分钟。

艾灸功效:本穴的功用是运送胃经的精微气血循经上头,本穴为大迎穴传来的精微气血至本穴后受内部心火的外散止血,气血经气循胃经输送于头,若有车载一般,故名颊车,艾灸颊车能祛风清热,开关通络,从而增强血液循环而消肿瘦脸。


胃仓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胃仓穴常用配伍

1.配脾俞,胃俞,内关,足三里,三阴交,针刺泻法,理气和胃,治疗脾胃气滞之胃痛,腹胀,腹痛。

2.配下脘,足三里,腹结,璇玑,梁门,针刺泻法,消食化滞,治疗食积胃痛,腹胀。

3.配脾俞,足三里,中脘,章门,针刺补法,健脾消积,治疗小儿脾虚食积。

4.配脾俞,四缝,针刺平补平泻法,健脾消食化积,治疗小儿疳积。

5.配石门,合谷,水分,复溜,针刺泻法,利水渗湿,治疗水肿。

6.配大椎,脊中,腰阳关,针刺平补平泻法,舒筋活络,强腰脊,止痹痛,治疗经脉痹阻之脊背痛等症。

胃仓的准确位置图片 胃仓穴的作用

胃仓穴属膀胱经,位于背部,内应脏腑,与胃气相通,胃气以通为用,以降为顺,故本穴有和胃降逆,通调腑气作用,用于治疗气阻,食滞诸症。胃气不降则脾气不升,水湿不化,溢于肌肤而成水肿,故本穴有调胃气,助运化作用,以利水湿,消水肿;循经治疗背痛。

相关推荐

颊车怎么针灸 颊车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耳大神经分布,耳大神经颈丛皮支中最大的分支,由第2-3颈神经纤维组成。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皮神经和面神经下颌缘支的分支。 3.咬肌:为长方形扁肌,位于下颌支外侧的皮下,分为浅,深两层纤维,它们共同止于下颌支外面的咬肌粗隆。此肌受三叉神经第3支(下颌神经)的分支咬肌神经支配。 4.面部表情肌:进针直刺时,针的深面为下颌骨,向地仓透刺时,针尖可经过笑肌,颧肌,降口角肌的口轮匝肌等结构。它们均为面部表情肌,受面神经的支配。

极泉针刺手法 极泉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第2肋间神经外侧支即肋间臂神经分布。 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通过。 3.腋腔:刺过深筋膜(即腋筋膜),针进入腋腔。腋腔位于肩关节下方,前界胸大肌,胸小肌等结构,后界大圆肌,背阔肌和肩胛下肌等结构。外侧肱骨及臂部肌肉,内侧胸侧壁。腋腔近似四棱椎体形。下部称为底,由腋筋膜封闭,此筋膜与胸部,背部,上肢的深筋膜相延续;上部腋腔上部,直达颈根;窝内有淋巴结,腋动脉,腋静脉,神经等重要结构。 在腋腔内,若刺及臂丛神经或其分支,可产生向前臂放射的触电感。 4.背阔肌腱:背阔肌由胸背神经

孔最怎么找 孔最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筋膜-前臂筋膜-肱桡肌-桡侧腕屈肌-旋前圆肌-指浅屈肌-拇长屈肌。有肱桡肌及旋前圆肌,上端外缘为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的内缘;有头静脉,桡动,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

鼻炎克星迎香穴的临床应用

迎香穴(别名:冲阳穴)解析: (1)迎香。迎,迎受也。香,脾胃五谷之气也。该穴名意指本穴接受胃经供给的气血。大肠经与胃经同为阳明经,气血物质所处的天部层次相近,迎香与胃经相邻,所处又为低位,因而胃经浊气下传本穴,故名。 (2)冲阳穴。冲,直上也。阳,阳气也。冲阳穴名意指大肠经阳气由本穴上冲并交于阳明胃经。本穴为大肠经诸穴的最高穴位,大肠经循经上行的阳气皆聚集于此,而本穴又与阳明胃经的气血物质所处层次相同,因而本穴中的阳气向上直冲交于阳明胃经,故名。 (3)手足阳明之会。理同迎香、冲阳之名解。 迎香穴意义:

胃不舒服按什么穴位

一胃痛的时候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吃胃药,可胃药老吃的话也不好的,老胃药会把自己的肝吃坏掉。按摩的手法就可很轻松的解决胃部疼痛的烦恼。 古人说:“胃为太仓,三皇五帝之厨府也。”为了保护太仓的正常运作,人体给胃部配备了护卫“三剑客”,即上中下三脘穴。如果平时让这“三剑客”站好岗,就可形成对胃的层层保护,让各种胃病无法侵入。 1、上脘穴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5寸,和食管相对应,食物进入胃的通道。按压上脘穴,对人们因吃得太快、吃得太饱或者其他原因而导致的反胃、胃胀、呕吐、打嗝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2

四白针刺方向 四白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较薄,有三叉神经第2支(上颌神经的分支眶下神经分布)。 2.皮下组织:有眶下神经和面神经颧支的分布。血液供应主要来自眶下动脉的分支,也有面动脉的分支;静脉则与同名动脉伴行。 3.眼轮匝肌与提上唇肌:穴位区为眼轮匝肌下部纤维(受面神经的颞支及颧支支配)与提上唇肌起始部纤维(受面神经颊支支配)交错之处。 4.提口角肌:位于提上唇肌的深面,其起始部在取穴点略下方。 5.眶下孔或上颌骨。

束骨准确位置 束骨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小趾展肌-小趾对跖肌腱-小趾短屈肌。浅层布有足背外侧皮神经,足背静脉弓的属支,深层有趾足底固有神经和趾底固有动,静脉。

素髎的作用 素髎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鼻中隔软骨和鼻外侧软骨,布有筛前神经鼻外支及面动,静脉的鼻背之。

当阳在哪里 当阳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之-枕额肌额腹或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布有眶上神经和眶上动,静脉的分支和属支。

胃仓在左边还右边 胃仓穴配伍应用法

配脾俞,四缝,健脾消食化积,主治腹胀,小儿疳积;配足三里,内关,和胃止痛,主治腹痛;配石门,水分,四满,健胃,利水渗湿,治疗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