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艾灸神门作用与好处 神门配穴艾灸手法

艾灸神门作用与好处 神门配穴艾灸手法

1.失眠兼有食欲不佳,呕恶,口多痰涎,便溏或大便黏腻不爽,多属脾胃有湿邪,可配脾俞或胃俞,艾炷直接灸,每次3壮或10分钟,兼症消失后继续2-3次即可停止。

2.因夜尿频繁,不能安稳睡眠,通常属于肾气衰减所致,可配肾俞,艾炷直接灸,每次3壮或10分钟,兼症消失继续2-3次即可停止,如老年人尿频,尿色清长,可以隔附子灸。

艾灸神门作用与好处 艾灸神门的作用

神门属手少阴心经,心藏神,主神明,该穴是心经的腧穴,亦是原穴,是神气出入的门户,具有宁心安神,清心调气的作用。

艾灸哪里对心脏好

艾灸以下穴位对心脏是有好处的:

艾灸神门-补益心经气血足

艾灸功效:神门穴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神门意指心经的气血物质由此交于心经体表经脉,艾灸神门能补益心经气血,让心脏充满活力并为心脏搏动提供能量来源。

艾灸取穴:取此穴位时应采用正坐位,仰掌的取穴,神门位于手腕部位,位于腕关节掌侧,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艾灸方法:手臂上伸,自己或施灸者手持点燃的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穴位所在部位,距离皮肤2-3厘米,灸治5-10分钟。

艾灸少府-清心泻热祛水湿

艾灸功效:少府为手少阴心经的荥穴,意指本心经气血在此聚集,本穴为少冲穴的高温水湿之气传至本穴后呈聚集之状,如云集府宅,故名少府,艾灸少府能清心泻热,减轻心脏负担,让心脏从里到外焕发活力。

艾灸取穴:仰掌屈指,在第四,第五掌指关节后方,小指端与无名指端之间取穴。

艾灸方法:举起或平放上臂,另一手持点燃的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少府,距离皮肤2-3厘米,灸治5-10分钟。

艾灸少海-益心安神平和心境

艾灸功效:少海为手少阴心经的合穴,意指心经的地部经水汇合于本穴,本穴为青灵水湿云气的冷降之雨和极泉穴的下行止血汇合处,艾灸少海能益心安神,从而调节心情。

艾灸取穴:举起上臂,屈肘,在肘横纹尺侧纹头凹陷处取穴。

艾灸方法:举起上臂,屈肘,另一手持点燃的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少海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灸治5-15分钟。

艾灸极泉-健脑强心

艾灸功效:极泉穴为手少阴心经第一穴,穴在腋下,心经经穴中,位置较高,艾灸刺激该穴位有理气活血,疏通经络,健脑强心的功效,主治胁肋痛,胸闷,干呕,心悸,冠心病等病症。

艾灸取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艾灸方法:用艾条温和灸法灸极泉穴5-20分钟,以出现循经传感现象为度。

艾灸通里-清心安神通经活络

艾灸功效:通里穴属手少阴心经,是心经之络穴,与小肠相络,心主神,艾灸该穴位能宁心醒神,通经化瘀,平时受到惊吓或情绪不宁,突然生气,刺激该穴位能安心舒缓。

艾灸取穴:位于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脘横纹上1寸。

艾灸方法:用艾条雀啄灸法灸通里穴5-20分钟,以患者感觉温热,舒适为度。

艾灸阴郄-清心安神

阴郄穴是手少阴心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善于沟通心肾,心火必须下降到肾,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炎于心,使心火不亢,如果心火盛,就会向下耗损肾水,经常刺激本穴,可调和心肾。

艾灸取穴:位于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

艾灸方法:用艾条雀啄灸法灸通里穴5-20分钟,以出现循经传感现象为度。

拉肚子艾灸什么部位 肾虚型拉肚子艾灸

艾灸疗法1:灸神阙,关元,脾俞,命门,肾俞,申脉,足三里,腹泻特效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取神阙,关元穴。

艾灸手法:用艾条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钟。或用艾炷隔姜灸,每穴3-5壮,每日1次。

艾灸疗法2:灸脾俞,胃俞,命门,肾俞穴。

艾灸疗法:用艾条温和灸,每穴灸10分钟;或用艾炷隔姜灸,每穴3-5壮,每日1次。

艾灸功效:补肾止泻。

艾灸神门作用与好处 艾灸神门功效主治

益心安神,通经活络,主治心痛,心烦,心绞痛,心律不齐,高血压,惊悸,失眠,健忘,痴呆,癫痫,神经衰弱,癔病,精神病,头痛,眩晕,胁痛,腕关节疼等病症。临床时可配三阴交,心俞,太溪等穴同灸。

艾灸神门的正确位置 神门穴艾灸手法

悬灸,每次10-20分钟,每日1次,睡前灸,5-7天为一个疗程,间隔2日可进行下1个疗程。

艾灸哪里对心脏好 艾灸神门-补益心经气血足

艾灸功效:神门穴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神门意指心经的气血物质由此交于心经体表经脉,艾灸神门能补益心经气血,让心脏充满活力并为心脏搏动提供能量来源。

艾灸取穴:取此穴位时应采用正坐位,仰掌的取穴,神门位于手腕部位,位于腕关节掌侧,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艾灸方法:手臂上伸,自己或施灸者手持点燃的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穴位所在部位,距离皮肤2-3厘米,灸治5-10分钟。

心悸艾灸哪里 心阴亏虚型心悸艾灸

治则:滋养阴血,宁心安神。

艾灸处方:阴郄,郄门,心俞,巨阙。

艾灸方义:阴郄,郄门分别为手少阴,厥阴经之郄穴,两穴同用能养阴定悸,心俞,巨阙为俞募配穴,能协调心经气机而收镇惊宁神之效;多梦加太冲,面赤加劳宫。

灸法:艾炷灸,用补法,每穴灸3壮,每日灸1次,10次为一疗程。

中风艾灸哪里

艾灸治疗中风的效果

艾为温辛,阳热之药,其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点燃后,热持久而深入,温热感直透肌肉深层,治疗中风能够使经络畅通,气血调和,脏腑功能平衡,能够激发人体正气,醒脑开窍,急救固脱,温经通络,活血止痛,消瘀散结。

中风艾灸的方法

将艾条点燃后,不断吹火,助艾火尽快燃尽,艾热迅速传入体内,不待燃至皮肉便扫除,火力壮而短促,灸后不按施灸部位,使体内蕴热之邪随艾火之热迅速发散,起到消散的目的。

中风艾灸取穴治疗

中经络

取穴:肩髃,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太冲。口角歪斜加地仓,颊车,言语不利加廉泉,哑门。

操作方法:艾条直接灸疗3-5壮。病久者用平补平泻法,有滋阴熄风,化痰通络之功。

中脏腑

脱证取穴:关元,神阙。

操作方法:隔盐灸,艾条雀啄灸,回旋灸等手法, 急灸3-5壮。有扶正固脱,益气回阳之功。

闭证取穴:水沟(捏按),合谷,劳宫,太冲,涌泉,丰隆。

操作方法:用艾条雀啄灸,回旋灸等手法急灸3-5壮急救,可起清热化痰,熄风开窍之功。

中风后遗症艾灸手法

方一:

取穴:主穴取曲池,外关,肩髃,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丰隆,昆仑,解溪;配穴胸满痞闷,不思饮食者加中脘,内关;便溏,纳呆者加天枢,中脘;语言不利者加哑门,廉泉;口眼歪斜者加阳白,下关,地仓,颊车,内庭等穴。

灸法:

1.温和灸,每次选用5-7穴,每穴灸20-30分钟,日灸1次,1周为一疗程。

2.艾炷灸,每次选用3-5穴,每穴灸5-10壮,艾炷如黄豆大,隔日灸1次,10次为1疗程。

方二:

取穴:中脘(单穴),足三里(双穴),神阙(单穴)。

灸法:每穴每次用艾条温和灸,或用艾绒温筒灸25-30分钟,每日灸治1次。

方三:

取穴:环跳(双穴),阳陵泉(双穴 ),神阙(单穴)。

灸法:每穴每次用艾条温和灸,或用艾绒温筒灸25-30分钟,每日灸治1次。

心悸艾灸哪里

心悸可以艾灸

心悸多因素体虚弱,心血不足或优思过度,劳伤心脾,使阴血亏损,心失所养,神志不宁;或肾阴亏损,水火不济,虚火妄动,上扰心神;如脾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液,停聚为饮。上犯于心,心阳被遏,心脉痹阻,均可发为本病。临床上根据其证候特点,可分为心气不足,心阴亏虚,心脾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痰浊阻滞六种类型。灸法治疗本病以补益气血,调理阴阳为主,以求气血调畅,阴平阳秘。艾灸相关穴位有补益心气,滋养阴血,宁心安神,补血定悸之功,对心悸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心气不足型心悸艾灸

治则:补益心气。

艾灸处方:膻中,心俞,气海,关元,间使。

艾灸方义:气会膻中与心俞同用可调补心气,气海,关元培补元气而固本,间使宁心安神,主治心悸,心痛。五穴相配,标本同治,心慌,心悸可止,失眠加神门,善惊加大陵,多梦加太冲。

灸法:

1.温和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灸1-2次,7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3天。

2.艾炷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穴灸5-7壮,7次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3天。

心阴亏虚型心悸艾灸

治则:滋养阴血,宁心安神。

艾灸处方:阴郄,郄门,心俞,巨阙。

艾灸方义:阴郄,郄门分别为手少阴,厥阴经之郄穴,两穴同用能养阴定悸,心俞,巨阙为俞募配穴,能协调心经气机而收镇惊宁神之效;多梦加太冲,面赤加劳宫。

灸法:艾炷灸,用补法,每穴灸3壮,每日灸1次,10次为一疗程。

心脾两虚型心悸艾灸

治则:养心健脾,补血定悸。

艾灸处方:膈俞,脾俞,内关,足三里。

艾灸方义:膈俞为血会,内关宁心宽胸,二穴相配,养血定悸。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取脾俞,足三里以助生血之源,共奏健脾益血,养血定悸之效,烦热,虚火面赤加三阴交,太溪。

灸法:

1.艾条灸: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灸1-2次,10日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2天。

2.艾炷灸:每穴3-5壮,每日灸1次,10次为一疗程。

拉肚子艾灸什么部位

拉肚子应该分型取穴进行艾灸:

湿热型拉肚子艾灸

艾灸疗法:灸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内庭,公孙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位取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内庭,公孙穴。

艾灸手法:用艾炷隔姜灸,将新鲜老姜切成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火中等艾炷在姜片上,点燃艾炷施灸,待感到局部有灼痛感时,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3-5壮。

艾灸功效:健脾消食,导滞止泻。

脾虚型拉肚子艾灸

艾灸疗法1:灸神阙,关元,脾俞,胃俞,命门,肾俞,申脉,足三里,腹泻特效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取神阙,关元穴。

艾灸疗法2:灸脾俞,胃俞,命门,肾俞穴。

取穴体位:患者取俯卧位灸以上穴位。

艾灸手法:1.用艾条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钟。2.用艾炷隔姜灸,每穴3-5壮,每日1次。

艾灸疗法3:灸申脉穴。

艾灸手法:用艾条雀啄灸法,将艾条点燃,对准所选穴位,采用类似麻雀啄食般的一起一落,忽近忽远的手法施灸,给以较强烈的温热刺激,灸10分钟,以局部温热而不灼痛为度,每日1次。

艾灸疗法4:灸足三里穴。

艾灸手法:用艾条温和灸至局部皮肤潮红,每日1次。

艾灸疗法5:灸腹泻特效穴。

艾灸手法:用艾条温和灸法,每穴灸10-15分钟,灸法同上温和灸。

艾灸功效:健脾止泻。

相关推荐

小儿疳积能艾灸吗 气血亏耗型疳积艾灸

取穴以任脉为主,兼取督脉及足厥阴肝经,足太阳膀胱经之穴。 治法:补气益血,回阳固脱。 艾灸处方:神阙,关元,长强,章门,脾俞。 取穴方义: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乃为血,水谷精微必赖胃之腐熟和脾之转输,再加心肺阳气锻炼,方可化生气血。本方取神阙,补益脾胃,调气暖中;用关元温肾壮阳,壮火以煖土;长强回阳固脱;章门疏理肝脾,化湿滞,是寓疏于补之中的配穴方法。 艾灸方法: 1.艾炷灸:上方选取2-3穴,取艾炷如麦粒大,每穴灸5-10壮,间日1次。 2.隔盐灸:取神阙穴,凡脱症急用粗盐填平肚脐,用黄豆粒大艾炷隔盐灸

中医艾灸治疗阳痿早泄的方法是什么

灸法又名灸疗,由于其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养生保健,因此流传很广。它使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健、养生美容之功效。 男人发生阳痿早泄一般很难治疗,古方中医专家提醒您:治疗阳痿早泄可采用艾灸疗法来治疗: 1、关元、中极 方法在穴位上用麦粒大小的艾炷直接灸,使艾炷自然燃烧尽再换下一壮,一次3壮,灸比后涂龙胆紫药水纱布固定,以防感染。皮肤结痂脱落后可再继续艾灸艾灸完毕后小腹会感觉

艾灸治妇科病的常用穴位

一、艾灸治疗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多数是因为气虚下陷、带脉失约、冲任虚损,或者难产、多产、产时用力过度、产后没有保养好等原因,导致子宫无所维系而致病。临床上用艾灸疗法治疗子宫脱垂疗效不错,操作方法如下:取穴百会、神阙、维胞、子宫、三阴交等穴位,点燃艾条,在所取穴位上施灸,百会用隔姜灸,每个穴位施灸20min,日1次,治疗10天后,改成隔天一次。一般治疗一个月就会痊愈。 二、艾灸治疗白带异常 白带异常即是妇女阴道的排液不规则,白带内含有阴道上皮脱落的细胞、白细胞、非致病性细菌,异常之后极易引起阴道炎症,导致一些

女人秋天要暖养艾灸扶阳效果佳

1、暖子宫,艾灸腰腹 腰腹部是女人非常重要的部位,也是最怕冷的部位。腰腹部积聚了女性的生殖器官子宫和盆腔,所以首当其冲就是暖子宫。在艾灸中,背部的命门穴是艾灸的主要穴位,这个穴位中藏有命门之火,是人的先天之火,只有命门之火旺盛,肾脏温养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暖子宫穴位:命门、八髎、关元和归来。 艾灸方法:找到上述这四个穴位,肢体穴位艾灸15到20分钟;躯干穴位艾灸30到40分钟。每隔一天艾灸一次。 2、暖肠胃,艾灸胃脘 在中医学中,脾胃被称为仓廪之宫,是人体后天之本。可见其在身体中的重要作用了。在所有的穴

怎样针灸治疗男性不育症

这样针灸治疗男性不育症:(1) 体针:取肾俞、关元、三阴交为主穴,配以命门、 阳关、志室、归来、足三里、太溪等穴。每次取主穴、配穴 各2~3个。轻中等刺激,留针15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 疗程。(2) 耳针:取外生殖器、皮质下、内分泌、睾丸、肾、神 门等穴,每次取4~5穴。中强刺激,留针20分钟,隔日1次,两 耳交替使用。10次为1个疗程。(3) 艾灸:方法一:取关元、神阙、肾俞、命门、精宫、 三阴交为主穴,取中极、气海、归来、太溪、八髎、足三里为 配穴,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穴每次灸治20分钟,

疝气艾灸有效果吗 寒疝艾灸方法

治则:温化寒湿,疏通经脉。 艾灸处方:期门,大敦,气海,神阙,阿是穴。 艾灸方义:肝经募穴期门与肝经井穴大敦,上下呼应,疏肝行气,散结止痛;气海疏通任脉气血,温化寒湿;神阙温阳救逆。 灸法: 1.艾条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灸1次,以灸至局部温热红润为度,5-7次为一个疗程。 2.艾炷灸:每次选用1-3个穴位,每穴用绿豆大艾炷灸3-5壮,每日1次,7-10次为1个疗程。

中风艾灸哪里 中风后遗症艾灸手法

方一: 取穴:主穴取曲池,外关,肩髃,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丰隆,昆仑,解溪;配穴胸满痞闷,不思饮食者加中脘,内关;便溏,纳呆者加天枢,中脘;语言不利者加哑门,廉泉;口眼歪斜者加阳白,下关,地仓,颊车,内庭等穴。 灸法: 1.温和灸,每次选用5-7穴,每穴灸20-30分钟,日灸1次,1周为一疗程。 2.艾炷灸,每次选用3-5穴,每穴灸5-10壮,艾炷如黄豆大,隔日灸1次,10次为1疗程。 方二: 取穴:中脘(单穴),足三里(双穴),神阙(单穴)。 灸法:每穴每次用艾条温和灸,或用艾绒温筒灸2

小儿疳积能艾灸

小儿疳积能艾灸。 小儿疳积时间长,消耗掉身体正气,就会造成气血两虚,而艾灸通过对特定穴位的刺激,有助于补充阳气,通畅经络,补益脾肾,从而对治疗疳积起到一定的作用。具体艾灸方法如下: 脾胃不和型疳积艾灸 以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与任脉穴为主。 治法:健脾和胃。 艾灸处方: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 取穴方义:疳积者,脾气不升,胃气不降,上下不通之痞病也,故本方首选脾俞,以其有健脾化湿,理气和中之功,主治小儿疳积。 中脘居中焦,胃于任脉,为胃经之募穴和六腑会穴,具有健脾益胃,降逆和中,化湿消积之功,为治胃病

艾灸五大穴位改善手脚冰凉

一、涌泉穴 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 《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 施灸方法: 可以在晚睡前,先热水泡脚20-30分钟,然后点燃两个大艾柱分别放在两个艾灸罐里面,上床睡觉,包好毛巾分别绑在两个足底的涌泉穴。 二、足三里 足三里是个强身健体的万能穴,长寿穴。有“若想身体安,三里常不干”说法。这个常不干指的是用艾灸条熏灼穴位,使

手脚冰凉艾灸哪里

命门穴 命门穴位置:取俯卧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与肚脐相平的区域。 艾灸方法:用艾条灸10到15分钟,艾罐灸20到30分钟,温灸至皮肤稍见红润为度。每天灸一次,每月20次。 好处:命门穴是人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所宿之处,具有强肾固本之功效,经常艾灸命门穴,可以温肾壮阳,治疗手脚冰凉,夜尿多等症。 阳池穴 阳池穴位置:该穴位于腕背横纹中,指伸肌腱尺侧缘凹陷中。 艾灸方法:将艾条一端点燃,使其距离皮肤2到3厘米,以周围皮肤有温热感,不灼痛为宜,每次灸10到15分钟,每月连续灸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