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哪些用品不用经常消毒
宝宝哪些用品不用经常消毒
1.玩具
无需消毒,定期清洗暴晒。
对塑料等玩具,建议用清水擦洗的方法;对毛绒玩具,要常暴晒,并拍打去除毛绒中的灰尘等赃物;对布艺玩具可定时清洗。
2.衣物
使用婴幼儿专用洗衣液,无需消毒。宝宝的衣物最好用专门的婴幼儿衣物洗涤用品进行清洗,慎防衣服消毒液化学物质刺激宝宝皮肤乃至影响宝宝的身体健康。
3.地板
日常清水擦洗,维持干净整洁。
无菌环境不利宝宝成长发育,家中只需维持干净整洁而非无菌。干净整洁的环境是通过日常清水擦洗维持即可,不需依赖消毒剂。
84消毒液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 消毒后切记冲洗干净
84消毒液中的成分对人体是具有一定危害的,残留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危害,所以使用消毒液对餐具、茶具、厨房案板、儿童玩具等用品消毒后,一定要反复多次用清水进行冲洗,要是消毒室内,那么需要进行通风。
无菌环境不利宝宝成长
无菌环境不利宝宝成长
很多家长都想要给宝宝创造一个无菌的干净环境,崔玉涛提醒家长,家中需要清洁、干净,但不是无菌。无菌的家庭环境可以导致正常细菌减少,破坏了人体免疫系统正常的刺激过程。孕期常接触消毒剂,不仅可以出现正常肠道菌群的破坏,而且非常不利于婴儿今后免疫系统的发育。也不要过于认真消毒婴儿奶瓶和用具;母乳喂养前不要过于认真擦洗乳房。不要每天过于“认真”地给孩子清洁皮肤,建议每天给孩子洗澡,但是不建议每次洗澡都使用使用沐浴露,对于皮肤干燥的孩子可以选择植物源性的润肤露。
家居环境不可过度使用消毒液
过度消毒会导致正常生活环境中细菌明显减少,对人体免疫刺激不足,非常容易生病,特别是病毒感染所致疾病。正常细菌刺激减少,还会导致免疫失衡,出现更多免疫系统疾病,比如糖尿病、类风湿等。家中经常使用消毒剂不仅会影响常态中的微生态平衡,而且还会“磨炼”出抗消毒剂的耐药细菌,导致微生态环境失调和超级细菌的产生。此外,过度依赖消毒剂还是诱发过敏的因素。过敏属于环境介导性疾病,不是先天遗传性疾病。所以,建议家长在清洁家居环境时,用清水擦洗就可以了,不可过度使用消毒液。另外,最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动的空气可降低室内致病菌浓度,从而减少疾病发生。
宝宝用品最好高温消毒
现在不含消毒剂的洗涤产品越来越少,消毒剂使用后,会有部分消毒剂残留于被洗涤物品上,比如玩具、碗筷、餐具等等。我们,包括孩子在内,都会有慢性消毒剂食入的问题。消毒剂的慢性少量食入,可影响肠道菌群,继之影响肠道健康。特别不要给“还在吃手的孩子”用免洗擦手液。
给宝宝的用品消毒,最好采用高温消毒法。宝宝的奶瓶、餐具等用完后立即冲洗、晾干,定期用开水煮沸消毒;宝宝的衣物,如果没有特殊的污渍,只是奶渍或者尿渍,在脏了以后马上清洗,基本用清水就能洗干净,不建议使用除菌洗衣液,洗后立即暴晒晾干;对宝宝的玩具,建议用清水擦洗的方法,毛绒玩具,要常暴晒,并拍打去除毛绒中的灰尘等脏物,对布艺玩具可定时清洗。
宝宝五官不宜经常清理
很多家长会发现宝宝的鼻内分泌物很多,因此每天都要宝宝清理。崔玉涛提醒家长,宝宝五官不宜经常清理。这是因为鼻粘膜就是分泌腺,刺激越多,分泌物就越多,如果每天不懈地清理鼻内分泌物,其实清理过程就会刺激鼻粘膜产生更多的分泌物。而且,经常给孩子清理鼻内分泌物、干燥的空气、过敏等因素会造成鼻粘膜损伤。如果宝宝眼睛有粘稠分泌物,可用温毛巾热敷后去除,如果担心感染,可用生理盐水滴眼,但不要轻易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或膏。
秋季腹泻如何护理
给患儿足够的食物以预防营养不良病情轻者或重者均不必禁食,只要孩子有食欲就可鼓励其进食。急性期可减少哺乳的次数,缩短每次哺乳时间,可吃牛奶加等量米汤等。病情较重伴脱水者应到医院及时就诊。患儿营养好转后逐步恢复饮食,进食须由少到多,由稀到浓地循序渐进。
腹部保暖秋季气候渐凉,腹泻宝宝肠蠕动本已增快,如腹部再受凉则肠蠕动更快,将加重腹泻。父母可适当地用热水袋对宝宝腹部进行热敷,也可帮宝宝揉肚子以缓解其疼痛。
生活用品消毒患儿用过的东西要及时洗涤并进行消毒处理,以免反复交叉感染。宝宝的玩具也应该经常消毒。对宝宝的饮食用具,如奶瓶、汤勺等,在每次用前和用完后都应该用开水洗烫,最好每天煮沸消毒一次。
保持肛门清洁每次大便后都要用温水擦洗干净,婴儿要及时更换尿布。
婴儿用品有那些
吃
宝宝吃奶的时候用到的东西可真不少,但是仔细盘算一下的话需要的东西也不多,奶嘴、奶瓶刷、奶嘴刷、奶瓶夹就可以了,如果妈妈要坚持纯母乳喂养的话,这些东西可以在以后添加辅食的时候再买,而像奶瓶架或卫生盒之类的东西则完全没有必要购买。俗话说病从口入,宝宝吃奶的用品一定要多消几次毒才能健康无忧,其实这都是受了商家的蛊惑。实际情况是一天在锅里蒸几分钟或煮一下就可以了,妈妈不必因为总花时间给宝宝用品消毒搞的自己身心疲惫。
穿
宝宝长得很快,不能一次性买很多衣服,否则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关键是宝宝的任何一件小衣服都价格不菲。一般来说宝宝的衣服要根据季节和宝宝的生长发育来购买,如裤子、护脐带、脚套、手套、尿不湿是宝宝长期需要的,属装备、耗材一类;而帽子、毛衣、披风、棉衣则是在天冷的时候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宝宝要等到大点才可以穿外套,小的时候只要襁褓就可以了。同时,口水巾和围嘴属于一个性质的用品,妈妈别买重了。
住
婴儿床是必备品,而且一般商家会送蚊帐,只是爸妈在选婴儿床的时候要注意其质量;买下床以后,还需要准备一个牢靠的床围来保障婴儿的安全。被子、垫背、毛巾、小毛毯、床单要根据宝宝的个人需要和季节变化来购买。值得一提的是,给宝宝买隔尿床垫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其透气性是否良好,否则宝宝会因为闷热而浑身难受。至于婴儿弹乐椅或摇椅可以根据家庭经济状况购买。
用
浴盆、游泳池、小毛巾、爽身粉、体温计、柔湿巾是宝宝的必用品;洗发液、浴液、香皂、护臀霜、润肤油、润肤霜、指甲钳是可以偶尔用一下的,但是如果宝宝肤质和发质都很好的话,就让宝宝在纯天然的环境中成长,人工合成的东西会让他从小就离不开的;牙胶、安抚奶嘴、喂药器、吸鼻器是完全没用的。另外宝宝出行的时候可以偶尔坐一下婴儿车或是背巾,至于背带和提篮很可能买回来就闲置在家了。
消毒产品规定及分类
根据《消毒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27号,自2002年7月1日起施行)第四十九的规定,消毒产品包括消毒剂、消毒器械(含生物指示物、化学指示物和灭菌物品包装物)、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七十八条的规定,消毒是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因此,从消毒产品与药品的区别的角度看,对消毒产品可以这样理解:(1)在作用目的上,它是一种防病的产品,而不是治病或诊断疾病的产品;(2)在作用机理上,它是一种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消除病原微生物的产品,而不是用药理学或免疫学的方法预防疾病的产品;(3)在作用对象上,它是针对环境中的病源微生物,而不是针对人的疾病的一种产品。 消毒产品分类目录 一、消毒剂、消毒器械 (一)消毒剂
1、用于医疗卫生用品消毒、灭菌的消毒剂
2、用于皮肤、粘膜消毒的消毒剂(其中用于粘膜消毒剂仅限医疗卫生机构诊疗用)
3、用于餐饮具消毒的消毒剂 4、用于瓜果、蔬菜消毒的消毒剂
5、用于水消毒的消毒剂 6、用于环境消毒的消毒剂 7、用于物体表面消毒的消毒剂 8、用于空气消毒的消毒剂
9、用于排泄物、分泌物等污物消毒的消毒剂 (二)消毒器械
1、用于医疗器械、用品灭菌的灭菌器械 2、用于医疗器械、用品消毒的消毒器械 3、用于餐饮具消毒的消毒器械 4、用于空气消毒的消毒器械 5、用于水消毒的消毒器械 6、用于物体表面消毒的消毒器械 (三)生物指示物
1、用于测定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指示物 2、用于测定环氧乙烷灭菌效果的指示物 3、用于测定紫外线消毒效果的指示物 4、用于测定甲醛灭菌效果的指示物 5、用于测定电离辐射灭菌效果的指示物 (四)化学指示物
1、用于测定压力蒸汽灭菌的指示物(包括指示卡、指示胶带、指示 标签和BD试纸)
2、用于测定环氧乙烷灭菌的指示物(包括指示卡和指示标签)
3、用于测定紫外线消毒的指示物(包括辐照强度指示卡和消毒效果指示卡)
4、用于测定干热灭菌效果的指示物 5、用于测定电离辐射灭菌效果的指示物 6、用于测定化学消毒剂浓度的指示物 (五)灭菌包装物
1、用于压力蒸汽灭菌且带有灭菌标识的包装物 2、用于环氧乙烷灭菌且带有灭菌标识的包装物 3、用于甲醛灭菌且带有灭菌标识的包装物
(六)卫生部规定的纳入消毒剂、消毒器械管理的其他物品 二、卫生用品
(一)妇女经期卫生用品 1、卫生巾(纸、带) 2、卫生护垫
3、卫生栓(内置棉条) (二)尿布等排泄物卫生用品 1、尿裤
2、尿布(垫、纸) 3、隔尿垫
(三)皮肤、粘膜卫生用品 1、湿巾(纸) 2、卫生湿巾(纸)
怎样预防疱疹性咽颊炎
疱疹性咽峡炎会让宝宝“受罪”,甚至造成宝宝持续高烧,口腔溃疡难以进食,所以,做好预防是关键。目前暂没有特效药能够预防这种病症,但牢记5个小tips却能收到不错的预防效果:
tips1.避免去人多的地方
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强,为避免宝宝染病,尽量少带宝宝到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幼儿园有小朋友患病,让宝宝少与TA接触。
tips2.定期清洗宝宝用品
宝宝常用的餐具、水杯、毛巾如沾了患儿的唾液,使用后容易感染疾病,因此妈妈应定期对宝宝用品进行清洗消毒,减少感染机会。
tips3.注意口腔卫生
年龄较小的宝宝自己不会刷牙,口腔中容易有细菌滋生,妈妈应每日帮宝宝刷牙,护理好宝宝的口腔。
tips4.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让宝宝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饭后记得喝水,少吃煎炸油腻的零食,少吃刺激性强的食物,规律饮食。
tips5.提高身体免疫力
让宝宝多到户外运动,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及抗病能力,同时避免感冒,减少患病机率。
过度使用消毒用品宝宝易患哮喘
家中使用消毒用品宝宝易患哮喘
日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发布的儿童哮喘、过敏性疾病与室内空气品质调查数据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城市儿童中,确诊哮喘患病率平均为6.8%,相比于1990年的0.91%和2000年的1.5%有大幅增长。这是为何?7月7日,专家分析,家里太“干净”了,孩子反而容易得哮喘。
哮喘有一个很明显的发病规律,即儿童发病率高于成年人,城市儿童高于农村,而且越是重视清洁卫生的家庭,孩子得哮喘的几率就越高。
实际上人的免疫系统是后天“锤炼”成的,现在生活好了,家长对孩子的个人卫生、家庭环境卫生越来越重视,但过于干净的环境却容易使儿童免疫能力降低,使得孩子一旦接触外界环境中的“陌生”东西,如花粉、紫外线、冷空气等,自身的免疫系统就会产生激烈反应,引发过敏性疾病。
“因此,‘清洁过度’对于孩子来说反而是危险的。”家长不要过分地为孩子营造“温室”环境。
王长征说,因为人的过敏体质很难改变,过敏性疾病只能控制而难以根治,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加强体育锻炼,多增加孩子室外活动及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增强孩子免疫力,降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
孕期使用大量家居清洁用品,宝宝患哮喘病的几率或会增加
据英国一项研究发现,准妈妈在怀孕期间或临产前,每天与一些产品,如漂白剂和空气清新剂密切接触,和她们的孩子患喘鸣和哮喘有关。也就是说高度暴露在这些化学物质中的母亲,她们的孩子患哮喘的几率要高41%,而且肺功能也略低。
医生认为来自干净的家庭的孩子,可能容易患上哮喘。他说:“我想,它可能归咎于出生后受化学物质刺激的影响,引起呼吸道炎症导致哮喘的发生。”他认为这可能是某种挥发性的化学物质从中作祟,但究竟是哪一种,目前还不是很清楚。
研究人员发现许多普通的家庭在使用化学剂,包括消毒剂和漂白剂,使用者五分之四都是母亲,三分之二的家庭有窗户清洁剂、空气清新剂和气雾剂。其它还有地毯清洁剂和油漆溶剂油。
宝宝嘴里感染白色念珠菌怎么办
应该是鹅口疮了,注意要做好宝宝用品的清洁消毒工作啊,白色的东西可以用棉签给宝宝擦掉的。
新生儿用品消毒指导
*衣服、被褥的消毒:指导产妇将新生儿的衣服、被褥分开,按适当的比例用专业消毒水,浸泡衣服、被褥约10-20分钟。然后用洗洁剂去除奶渍、污渍。最后用清水清洗,直至无泡沫,并置于太阳光下曝晒至少1小时。
*奶具的消毒:将清洗干净的奶具放置专用消毒锅内,蒸汽消毒10—15分钟(注意将奶嘴拧下)。或将奶瓶、奶嘴放入铁锅里进行煮沸消毒10—15分钟。如中途放置其他奶具,需重新计时。
消毒方式
煮沸消毒:将婴儿用品放进平底锅,煮10分钟,需要使用时再取出。但频繁的煮沸消毒会缩短奶嘴的使用寿命,如果是塑料制品则不适用于此法。
蒸汽消毒:可以用标准的植物蒸汽机,一般只能用来消毒奶瓶,而且要注意消毒的时间,不可超过15分钟,以防把水烧干。这种消毒方式效果好,而且容量大,可以同时进行大批量消毒。
化学消毒:使用冷水和化学溶液或可溶的片剂。每次消毒30分钟,消毒后,器具还可以泡上24小时。在重新使用前,要确保消毒过的器具的每一部位都用凉开水冲洗干净。
微波炉消毒:微波炉一般配有专门的消毒用具,但一般都不使用微波炉消毒。
洗碗机消毒:可以将婴儿用品放入洗碗机中用热水消毒,但是消毒完后要马上使用。
宝宝餐具的清洁消毒管理 哺喂用具是宝宝的亲密伙伴,总是装着香甜的奶液、鲜美的辅食……但很容易就滋生细菌哦。因此,及时清洗、认真消毒、妥善保管是非常必要的事情呢。
宝宝抵抗病毒、细菌的能力很弱。在容易发生消化道疾病的夏季里,饮食卫生就更显得重要了。
清洗要及时
宝宝的哺喂用具里不是装的配方奶就是精心制作的辅食,营养丰富但也是病菌繁殖的温床。搁置的时间越久,病菌就越多,所以宝宝吃完后爸妈要及时地清洗。
奶瓶、奶嘴、吸管等都应该用相应的清洗刷来刷洗。玻璃奶瓶用尼龙奶瓶刷,而塑料奶瓶应该使用海绵奶瓶刷,后者经常被忽视哦。因为尼龙刷容易把塑料奶瓶的内壁磨毛,更易淤积污垢。
消毒更重要
为了防止病从口入,宝宝的奶瓶、奶嘴、餐具等仅仅用常规清洗是不够的,还要进行消毒哦。消毒有好多种,耐用又有效的方法就是煮沸消毒,采用蒸气来杀死病毒与细菌。传统的煮沸,要看着火和控制煮沸的时间,一个不小心就把整锅奶瓶都煮坏了。选用一个自动蒸气消毒锅就没有这种顾虑啦。现在市场上所售的各类蒸气消毒锅,通常十多分钟就能快速消毒完毕,不仅能一次性消毒多个不同口径的奶瓶奶嘴,更可以消毒宝宝的其他餐具呢。
防二次污染
消毒完毕的餐具应该妥善收放,以防二次污染,前功尽弃哦。把消毒后的奶瓶放在消毒锅中,有需要再取,就是个不错的办法。 每位爸妈都应做到:落实防护工作,认真消毒哺喂用具,让病菌远离宝宝,为宝宝的消化道保驾护航。
鹅口疮是怎么引起的 婴儿用品清洁不当所致
如果家长忽略宝宝用品的清洁与消毒,也会导致鹅口疮,如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玩具、毛巾等,些和宝宝时刻亲密接触的物品,如果没有做到及时的清洁和消毒,就有可能成为病菌的传播源。
另外,婴幼儿在6~7个月时开始长牙,牙床有轻度胀痛感,婴幼儿便爱咬手指,咬玩具,这样就易把细菌、霉菌带入口腔,引起感染。
准妈妈住院前必做的了解和准备
产妇用品:孕妇在产前就该为自己准备好住院所需的洗漱用具和卫生用品,如牙膏牙刷、脸盆毛巾、梳子、水杯、餐具、拖鞋、卫生纸、卫生巾、干净的内衣内裤等。另外,千万记得要带身份证和产前保健手册。
宝宝用品:一般医院都会给新生儿准备好包被等住院期间的婴儿用品,并提供洗浴服务。但如果了解到医院没有提供这些条件,应该为孩子准备必要的婴儿用品,如洗浴用品、消毒好的包被、尿布等。
建议将以上两类用品一并放进住院用品包内,千万不可毫无准备。因为正常情况下,最合适的住院时间是距预产期7一10天,临产一般会发生两种情况,一种是在预产期内会出现有规律的肚子痛(比如5- 10分钟痛一次)、阴道流水、流血,另一种是在预产期前就临产了,发生这些情况,必须立马送去医院,所以备好住院物品是必要的。
孕妇分娩住医院要准备哪些用品
现金:办住院手续时需要用的钱款。
卫生巾: 日用、夜用多准备几包,要勤更换。
衣物:2—3套睡衣,方便更换;拖鞋1双;舒适的帽子1顶;防止乳汁渗漏乳垫2副;哺乳胸罩2个;一次性纸内裤1包。 I
洗漱用品:牙刷,牙膏,毛巾,脸盆等。毛巾至少3条,洗脸、擦身、洗下身各1条;脸盆至少2个,洗脸,擦身各一个。
日用品:饮水杯、饭盒等。
食物:待产有时是漫长的,要准备些食物补充能量,可准备巧克力、果汁 (配上弯曲的吸管,可以方便喝水)。
宝宝用品:小衣服,被子,小毛巾,纸尿裤,湿纸巾。
哺乳用品:吸奶器,奶瓶,奶粉。奶嘴,奶瓶消毒锅、消毒钳,宝宝专用电暖水壶。
怎么辨别婴儿面霜有没有激素
宝宝用的护肤产品,成分应该越简单越好,不可带有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糠酸莫米松、倍他米松、曲安奈德、哈西奈德、丙酸氯倍他索等激素成分,如新闻报道提到的婴儿激素面霜正是被检出超量的丙酸氯倍他索,这是一款强效激素。
市面上常见的婴儿面霜类型较多,如“妆字号”、“消字号”、“械字号”,其中“妆字号”属于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经药品监管部门备案后获得的许可证标号,宝宝日常护肤中常用的保湿霜、面霜、护臀霜等都属于“妆字号”产品。“妆字号”的护肤品应该用在皮肤屏障功能完好的健康人群身上,如果宝宝发生感染,则不适合使用。此外,“妆字号”的产品不应该有任何治疗宣传的广告语。
而“消字号”产品是经卫生部门审核批准,具有卫生批号的外用卫生消毒用品,“消字号”的产品可能添加了一些抗菌或激素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消字号”药膏,并不适合婴儿面霜日常使用,字号一般都标识得很醒目,在产品外包装或瓶身的侧面、底部,都能找到。
宝宝的护肤一般只有保湿滋润的作用,没有皮肤抑菌作用或其他作用,如购买的婴儿面霜护肤产品宣传效果多,效果明显,涂抹上就能起到“立竿见影”效果,这种见效快的产品里往往添加了大量的激素,不宜购买。
新生儿用品清单
新生儿必备用品如下:
1、寝具:婴儿床1张,床垫1个,纯棉床单和被子2—3套,睡袋1个。
2、衣物:长短内衣各2—3件,连身衣2—3件,外套2件,软鞋、棉袜各1—2套,小号尿布2包,纱布手帕几块,围兜2—3个。(注意:所有的衣服都必须是纯棉的。)
3、浴具:浴盆、浴垫各1个,大小浴巾各2条,宝宝专用洗发精、沐浴露各1瓶,婴儿爽身粉、护肤油各1瓶,棉签1盒,棉球若干。(注意:浴巾必须是纯棉制品,柔软舒适;沐浴露、护肤油等都必须是宝宝专用的,成人用品不适合给宝宝用。)
4、食具:大小奶瓶各2个,奶嘴2—3个(配合宝宝的发育,应该首先使用S型或0—6个月适用的奶嘴),奶瓶刷1个,消毒锅1个,消毒纱布若干。如果是母乳喂养,需要胸垫、吸奶器、给宝宝喂水用的奶瓶;如果是人工喂养,需要备用奶瓶、奶嘴、消毒专用锅、奶瓶刷、围嘴等。
5、保健药箱:医用消毒纱布,医用绷带和胶布卷,消毒棉签,创可贴,剪刀和镊子各1把,体温计1个,消毒药水1瓶,抗生素药膏1支。
6、其他:婴儿手推车1辆,小儿指甲钳1把,背带1个(外出抱宝宝很方便,可以买多功能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