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确掏耳朵的危害
不正确掏耳朵的危害
不正确掏耳朵的危害1.耳屎越来越多
你掏耳朵的次数越多,释放出来的组织胺也就越多,从而刺激耳朵并导致发炎。另外,由于耳屎具有润滑作用,因此耳朵要是掏地太过干净,就会让整个耳朵变得干燥,皮肤太干的后果就是痒痒痒,然后你又忍不住要拿起工具去使劲掏掏掏了。恶性循环有没有?
不正确掏耳朵的危害2.形成肿瘤
挖耳朵的次数太多,可能刺激耳道皮肤而形成外耳道乳头状瘤。虽然乳头状瘤属于良性肿瘤,但手术切除后极易复发,多次复发极有可能转变为恶性肿瘤。
不正确掏耳朵的危害3.严重的可能耳聋
外耳道皮肤非常脆弱敏感,和软骨膜连接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掏耳朵时用力不当就会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从而导致外耳道发炎、溃烂。有的人掏耳朵用力过猛甚至可能把鼓膜掏穿。
鼓膜是一层非常薄的膜,厚度仅0.1毫米,如果掏耳朵下力太猛,很容易将鼓膜刺伤甚至穿孔,严重的会造成耳聋。
所以,怎么掏耳朵才正确?
说了这么多,但我还是很想掏耳朵怎么办。好吧,如果一定想掏,请记住:
1.千万不要用棉签
很多“聪明”人觉得用发夹、耳勺等东西掏耳朵太危险了,还是棉签比较保险,掏起来又安全又舒服。别看棉签虽小,但它会把耳屎推向耳朵深处,人为根本清理不了的地方,由此就会造成真菌、细菌、病毒等在外耳道累积起来,从而导致疼痛和感染。此外,耳屎被推太里面也会阻断耳孔,造成听力问题。更有甚者,还有可能导致耳膜断裂。
2.发夹、火柴棍什么的也要不得
用这些东西掏耳朵,很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一不小心说不定就会把耳朵掏伤,把细菌带进耳道里。
这几种选择仅供参考:
1.滴几滴加热到了人体体温的白醋,外用酒精和白水的混合液体,自己用注射器进行冲洗。
2.淋浴前10分钟,滴一两滴氧化氢到耳朵中,你淋浴时就能将液化后的耳垢冲洗掉了。一个月做一次。
3.有时候,你的耳道皮肤干燥的话会导致额外的耳屎积聚在耳道中,这时候可以给耳朵滴一滴矿物油,帮助滋润耳朵。这就跟给身体皮肤擦润肤液一样。
4.如果你耳膜有损伤或者以往做过任何耳朵方面的手术,以上选择请全部略过。因为氧化氢和矿物油会导致感染或者头痛。你只需简单使用毛巾清洗下你的外耳道就可以了。
5.如果你是属于天生耳屎比较多的人,或者出现了耳屎堵住耳道的情况,可以上医院处理。耳鼻喉科医生会在额镜直视的情况下,用专业的工具将耳屎取出。
正确掏耳朵的方法 中耳炎
这病有一个症状就是耳屎多,并且外耳道发痒。这时,如果再流一些黄色的液体,那很可能就是它了。幸好,它的症状也比较明显。
正确掏耳朵的方法
方法一:可以用盐水清理耳朵。将盐水滴入耳道中,摇晃几下,然后冲洗干净。
方法二:婴儿油、矿物油和专门的耳道清洁油,都可以用来清洗耳朵。如果不确定自己会不会过敏,最后先涂抹在手腕上,一个小时后没有过敏反应再使用。
方法三:使用过氧化氢清洁耳朵也不错。这也是常用的耳道清洁液体。
方法四:最好购买专门的滴耳器,使用这样的设备将液体滴入耳道中。如果担心自己操作会出现意外情况,还可以去找医生处理。
有些亲们有不良好的习惯,经常用手指淘耳朵,这样既不卫生也不安全,如果指甲太长掏到耳朵里面去,掏破了耳道膜是小事,万一伤口感染了,就一定及时涂上消炎水,以防止感染恶化影响到听力。严重的有可能戳破耳鼓膜,造成听力损伤。如果耳朵实在太痒了,用棉签熏点浓度为75%的酒精,轻轻擦一擦痒的的地方就行了一般的清洁话,用棉签轻轻掏一掏或者用掏耳勺就行了,这样总比用手来得干净和安全,但注意不要掏得太深。
怎么掏耳朵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感到耳朵内很痒就会想起掏耳朵,殊不知掏耳朵也是十分有讲究的,错误的掏耳朵方式是十分损害我们耳朵的健康。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掏耳朵呢?今天,三九养生堂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关于掏耳朵的相关知识。
“耳屎”,医学名称叫“外耳道耵聍”。外耳道皮肤中有许多汗腺及皮脂腺,它们不断地分泌液体至外耳道中,这些液体量很少,但黏性很大,能将灰尘及皮肤的脱悄粘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的积聚即形成“耳屎”。
耳朵不适合宜常掏,常掏耳朵不仅不利于耳朵健康还会对耳朵带来伤害。
健康的外耳道本身有自洁功能,没有必要经常掏。耳屎的学名是“耵聍”,是外耳道软骨部上的耵聍腺所分泌的淡黄色黏稠液体。
耵聍可以阻挡从外界进入外耳道的污物,黏附灰尘和小虫,以保护耳膜;同时,它覆盖于耳道皮肤表面,能使皮肤保持一定湿度。
“耳屎”积聚较多时,会引起耳痒及堵塞感,因此应掏出来。
但是自己掏耳朵有时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有人用手指甲、发卡、挖耳匙甚至铁签掏耳朵,稍不小心就容易刺破外耳道皮肤,导致外耳道发炎、肿胀以及剧痛。
即使掏耳时十分小心,但如果形成习惯,频繁掏耳,也会引起肉眼难以看见的隐性破损,导致感染。如诱发霉菌感染,则耳内瘙痒剧烈,会使人坐立不安。
另外,如不小心刺伤耳膜,则可引起听力下降甚至中耳炎,要想恢复听力有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自己掏耳,但应做到如下两点
1.最好用棉棍,轻轻在外耳道转动,然后耳朵朝下,则耵聍可自行出来;尽量做到不用指甲、铁签等尖锐物掏耳。
2.不要形成挖耳习惯而频繁挖耳,一般应一周左右一次;但在灰尘较多的地方或有“油耳”的人可适当短一点,可根据自己情况掌握。
如果长期不掏耳朵,则可能形成耵聍栓塞,这时自己就很难掏出来了,应到医院用专门器械取出,取出后用滴耳剂滴耳2~3天预防感染。
挖耳朵却很容易对耳道造成伤害。如果方法不当,会将耳屎推向深部,堵塞耳道,影响听力;如果挖时用力过度,损伤了外耳道皮肤甚至耳膜,细菌趁机侵入,就会形成外耳道炎。
如果掏到鼓膜造成鼓膜穿孔而出血,会感到非常疼痛,此外,还有人挖耳时将异物如棉花、火柴头等遗留在耳道内。
多数情况下,耳屎会缓慢地从耳道内向耳道口移动,在空气中干燥而结成黄色薄片。
通过咀嚼时下颌关节的运动,不断脱落排出耳外,根本没有堵塞耳道的问题,也不会因耳屎多了而影响听力。
如何正确掏耳朵
一般耳道健康的人不需要频繁挖耳,只有在耳屎过多导致耳部不舒服时才需要掏耳朵。
但挖耳不能用发卡、火柴棒、牙签等尖利、不洁的器具,可以选择药房售卖的医用棉签轻轻把耳屎清理出来。
如果是油耳,耳屎不易自行干燥和排出,可以自己用医用棉签,蘸少许75%的酒精,平时经常擦拭清洁外耳道。不要经常掏,一般半个月左右掏一次耳朵合适。
患有慢性外耳道炎的人,耳屎分泌较多,不易排出会形成硬块,如果耳道内感觉有硬物阻塞,不舒服、特别痒,或者有流水、疼痛等症状时,可能是发生了耵聍栓塞或出现了炎症,应去正规的耳鼻喉医院进行就诊。
棉签掏耳朵的危害 如何正确的进行耳朵清洁
耳朵里面有耳垢可以轻轻按摩耳朵让耳垢自然脱落,或者将指腹放在耳道里旋转,加快耳垢的脱落速度。
正确掏耳朵的方法
误区一:鼓膜破了,一定会耳聋
正解:掏伤鼓膜,听力下降
坊间对鼓膜的认识是,一旦鼓膜破裂了,听力就没有了。其实并非如此,鼓膜损伤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件相当平常的事情。很多人在掏耳朵时掏得太深,碰到耳膜很痛,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在鼓膜上戳了个小孔。鼓膜的功能是扩发音量、增强听力,它的破损甚至破裂只会影响听力,但不会完全导致失聪。一般人掏耳朵时不小心在鼓膜上弄破一个小洞,一般来说3个月左右就可以自行恢复的。
要提醒的是,不仅掏耳朵会捅破鼓膜,过大的音量、很重的一巴掌、打球撞击等原因都可能在鼓膜上震出小孔。例如有一个小孩在玩沙炮的时候震伤了耳朵,鼓膜上破了个洞,听力大大受损。
误区2:弄痛耳朵了,滴滴消炎水
正解:没有感染不要滴
就像眼睛干涩就滴眼药水一样,很多人耳朵一有问题就滴消炎水。殊不知,乱滴药水也可能带来炎症。
如果掏耳朵时,用干净的掏耳棒掏到耳朵痛了、受伤了,这种情况下一般不需要滴消炎药水。此时外耳道没有受到细菌感染,保持干爽洁净的环境。但滴了消炎药水之后,反而营造了一个潮湿温润的环境,更容易滋生细菌。
什么情况下可以滴消炎药水呢?当耳朵出现感染、流脓时,最好在医生的建议下滴消炎药水。洗澡时,最好别弄湿耳朵。可以用棉花团塞住耳朵再洗澡,棉花团湿了再换。
另外,每次在公共泳池游完泳之后,最好滴两滴消毒药水。因为公共泳池内内的水可能存在各种细菌。
如何正确掏耳朵
1、最好用棉棍,轻轻在外耳道转动,然后耳朵朝下,则耵聍可自行出来;尽量做到不用指甲、铁签等尖锐物掏耳。
2、不要形成挖耳习惯而频繁挖耳,一般应一周左右一次;但在灰尘较多的地方或有“油耳”的人可适当短一点,可根据自己情况掌握。
3、如果是油耳,耳屎不易自行干燥和排出,可以自己用医用棉签,蘸少许75%的酒精,平时经常擦拭清洁外耳道。不要经常掏,一般半个月左右掏一次耳朵合适。
4、患有慢性外耳道炎的人,耳屎分泌较多,不易排出会形成硬块,如果耳道内感觉有硬物阻塞,不舒服、特别痒,或者有流水、疼痛等症状时,可能是发生了耵聍栓塞或出现了炎症,应去正规的耳鼻喉医院进行就诊。
现在知道怎么正确掏耳朵比较好了吧,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用脱脂棉卷成棉签儿,轻轻地把耳屎清理出来。记住不要经常掏耳朵哦。
掏耳朵每月最多一次
掏耳朵每月最多一次
耳朵痒了,很多人会用棉棒、挖耳勺等掏一掏,日本大学医学部耳鼻喉科的专家们称,掏耳朵是个危险活儿,频繁掏、工具使用不对或力度掌握不好,极易损伤鼓膜。掏耳朵千万不可太频繁,每个月1次即可,最多不要超过两周1次,工具最好选用棉棒。掏耳朵虽舒服,但不要“贪多”哦~
正确清理耳朵的方法
可以用盐水清理耳朵。将盐水滴入耳道中,摇晃几下,然后冲洗乾淨。婴儿油、矿物油和专门的耳道清洁油,都可以用来清洗耳朵。
如果不确定自己会不会过敏,最后先涂抹在手腕上,一个小时后没有过敏反应再使用。使用过氧化氢清洁耳朵也不错。这也是常用的耳道清洁液体。最好购买专门的滴耳器,使用这样的设备将液体滴入耳道中。如果担心自己操作会出现意外情况,还可以去找医生,他们那里总会有合适的工具。
专家强调:如果耳垢不是太多,还是不要挖耳朵了,不管是棉花棒还是其他工具,都会对耳朵造成伤害。
多久掏耳朵一次合适有些人可能比较爱卫生,觉得掏耳朵舒服,其实耳朵完全可以不掏,因为耳朵本身有一种自洁功能,分泌物会自然地脱落到耳外,建议不要经常掏。
掏耳朵的坏处
有的人耳朵痒了,常常用发卡、火柴棍儿、挖耳勺等掏耳朵,其实这样做有很多害处。
在人的外耳道外侧软骨表面的皮肤中有耵聍腺,能分泌一种淡黄色黏稠的物质,称为耵聍,俗称“耳屎”或“耳蝉”,它像“哨兵”一样守卫着外耳道的大门。这种物质有的遇空气干燥后呈薄片状,有的如黏稠的油脂。平时“藏”在外耳道内,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粘附外来物质(如灰尘、小飞虫等)的作用。
外耳道皮肤比较娇嫩,与软骨膜连接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掏耳朵时如果用力不当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疖肿、发炎、溃烂,甚至造成耳朵疼痛难忍,影响张口和咀嚼
经常用棉签掏耳朵的危害
很多的朋友们,喜欢在洗澡之后总是会用棉签去掏耳朵,还有很多的家长也会给孩子做同样的事情,可是大家要知道,经常掏耳朵有没有危害呢?在接下来的这篇文章当中我们就来详细的介绍一下,他们的危害都存在于哪些。
耳屎不光能阻止灰尘及污物进入耳膜,同时还能提供额外的抗菌及润滑作用。另外就是人体众多神奇之处——其实你的耳朵是可以自动清理自己的。当耳屎变干之后,每次你动下巴时(无论是吃午餐还是和朋友扯淡)都会帮助你的耳朵把旧耳屎排出去(差不多就像坐电梯的感觉)。
问题就在于我们总是觉得我们比自己的身体机能要聪明得多,因此我们就爱在耳朵里戳来戳去。确实,棉签看起来很小,但他的作用其实是把耳屎推向了耳朵深处,推到了那些他们无法自动清理的地方, 耳屎被困在深处的同时也让真菌,细菌以及病毒在外耳处积累起来,让我们有可能感到疼痛并且感染。把耳屎推向深处也会阻断耳孔,从而导致听力问题,如果你把耳屎推到了更深处,导致耳膜破裂,那就不是疼能形容的了。
耳朵真正需要被清理的时间,或者说是找医生清理的时间,也就是当你觉得耳朵里堆满了这堆泥垢或者是你觉得耳屎太多听力下降的时候。AAO-HNSF觉得是该提醒一下民众了因此发表了一份官方声明,甚至建立了一个关于用棉签掏耳朵的网站,来讨论某个推荐大家用棉签掏耳朵的知名品牌是否可靠。
日常的生活当中建议各位朋友们,不要经常用棉签掏耳朵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这样对于自己的听力都是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可以进行适量的清理,但是不要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