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病毒性脑膜炎的饮食吃什么好

病毒性脑膜炎的饮食吃什么好

1. 白虎人参粥:知母10g,石膏30g,甘草10g,人参15g,粳米50g。先将人参单煎取液,上述三味药加冷水300ral煎成 200ml汁液,另外将粳米洗后加冷水500ral,在旺火上煮开后改为微火,直到成粥时,把药液并入,再煮片刻即可。每服150~200ml,每日3 次,可连服3~5天。

2.荷叶药汁八宝饭:薏苡仁50g,莲米15g,粳米250g,鲜荷叶3张,扁豆30g,白豆蔻10g,杏仁 20go先将粳米淘净放入开水锅里煮七成熟,捞入盆内,拌入白糖。把以上药物摆在荷叶上,再将粳米饭放在药上,用荷叶包好,笼蒸熟,取出扣人盘中,再撒上胡萝卜丝和小葱等青红丝,分次服食。

饮食要求:

食用低脂肪、高纤维有营养的食物,尽量避免吃糖和加工食物,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

病毒性脑膜炎死亡率

1毒性脑炎死亡率高达70%的,所以为了减少病毒性脑膜炎引起死亡,所以强调治疗及时是关键。病毒性脑膜炎还需要积极的去治疗,需要对症下药的治疗。更昔洛韦是治疗巨细胞引起的病毒性脑膜炎的药物,需要一天两次。

2病毒性脑膜炎在临床上面对神经系统造成的损害症状是比较少见,偶尔发现病毒性脑膜炎的病人会有斜视或者复视的情况,也有的病人还存在着共济失调的情况,甚至病人的腱反射不对称的情况

3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主要根据急性起病的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去判断的,而且需要综合判断病人的脑膜刺激征,而且病人一般有CSF淋巴细胞轻中度增高的情况,而且需要CSF病原学检查,正确确诊。

病毒性脑膜炎检查

1.周围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

2.脑脊液检查 外观无色透明,压力正常或稍高,白细胞轻至中度升高,一般在(25~250)×106/L。发病后48h内中性多核白细胞为主,但迅速转为单核细胞占优势。蛋白轻度增加,糖正常,氯化物偶可降低。涂片和培养无细菌发现。

3.病毒学检查 部分患儿脑脊液病毒培养及特异性抗体测试阳性。恢复期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高于急性期4倍以上有诊断价值。

影像学检查 脑部CT或MRI一般无异常。

脑电图 以弥漫性或局限性异常慢波背景活动为特征,少数伴有棘波、棘慢综合波。慢波背景活动只能提示异常脑功能,不能证实病毒感染性质。某些患者脑电图也可正常。

病毒性脑炎和病毒性脑膜炎均是指多种病毒引起的颅内急性炎症。由于病原体致病性能和宿主反应过程的差异,形成不同类型疾病。若炎症过程主要在脑膜,临床重点表现为病毒性脑膜炎。主要累及大脑实质时,则以病毒性脑炎为临床特征。大多患者具有病程自限性。

病毒性脑膜炎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多称作无菌性脑膜炎,这可能是由于患者有典型的脑膜刺激征而脑脊液检查采用涂片及培养方法找不到细菌和真菌,病理形态学改变又和病毒感染相似的缘故。

病毒性脑膜炎概述

病因

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少数通过呼吸道分泌物传播;大部分病毒在下消化道发生最初的感染,肠道细胞上有与肠道病毒结合的特殊受体,病毒经肠道人血,产生病毒血症,再经脉络丛进入脑脊液侵犯脑膜,引发脑膜炎症改变。

临床表现:

1.本病以夏秋季为高发季节,在热带和亚热;特地区可终年发病。儿童多见,成人也可罹患。多为急性起病,出现病毒感染的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头痛、畏光、肌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和全身乏力等,并可有脑膜刺激征。病程在儿童常超过1周,成人病程可持续2周或更长时间。

2.临床表现可因患者的年龄、免疫状态和病毒种类及亚型的不同而异,如幼儿可出现发热、呕吐、皮疹等症状,而颈强直轻微甚至缺如;手-足口综合征常发生于肠道病毒71型脑膜炎,非特异性皮疹常见于埃可病毒9型脑膜炎。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如何鉴别诊断

1、化脓性脑膜炎 其中最易混淆者为嗜血流感杆菌脑膜炎,因其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脑脊液细胞数有时不甚高。其次为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及肺炎双球菌脑膜炎。鉴别除结核接触史、结素反应及肺部X线检查可助诊断外,重要的还是脑脊液检查,在细胞数高于1000×106/L(1000/mm3),且分类中以中性多形核粒细胞占多数时,自应考虑化脓性脑膜炎;但更重要的是细菌学检查。

2、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主要是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膜脑炎及病毒性脊髓炎均可与结脑混淆,其中散发的病毒脑炎比流行性者更需加以鉴别。

请问病毒性脑膜炎有什么症状

很多时候病毒性脑膜炎是急性起病,最开始出现的症状就是上呼吸道感染以及肠胃功能紊乱这两种症状,接下来就会有头痛,呕吐,恶心等症状。如果严重的话就是出现昏迷的症状。当出现了以上这些症状的时候,就要想一想是不是患了病毒性脑膜炎。

导致病毒性脑膜炎的原因好几种,不同的病毒感染上的病毒性脑膜炎,它们的症状也会有所差异。如果是因为肠道病毒感染的话,常出现的症状就是发热,同时还会出现皮疹。另外不同的年龄层出现的差异也会不同。如果是小孩子患了病毒性脑膜炎的话,他们的症状就是皮疹、发热、手足口病等。

以上这些就是病毒性脑膜炎的常见症状做的介绍,相信大家都能有所了解。其实出现了病毒性脑膜炎的症状后,自己一定不要慌张,应该及时到医院去进行确认治疗。很多时候有发热的症状时,人们以为会是感冒,所以会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特别是小孩子,有发热的症状时一定要及时送到医院去确诊治疗,这样才不会导致悲剧的发生。

病毒性脑膜炎护理

病毒性脑膜炎是由多种不同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主要侵袭脑膜而出现脑膜刺激征,脑脊液中淋巴细胞增多。病程呈良性,多在2周以内,一般不超过3周,有自限性,预后较好,多无并发症。病毒侵犯脑膜同时若亦侵犯脑实质则形成脑膜脑炎。根据病情情况可呈大小不同的流行,亦可散在发病。

一、病因本病大多数为肠道病毒感染,肠道病毒一般分为3种,即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及埃可病毒。这几种肠道病毒均有许多亚型,如柯萨奇病毒有A型及B型,但两型均可引起病毒性脑膜炎,其次为腮腺炎病毒及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少数为疱疹性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及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二、临床表现病情轻重差异很大,取决于病变主要是在脑膜还是脑实质。一般说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经过较脑膜炎严重,重症脑炎更易发生急性期死亡或后遗症。

1.病毒性脑膜炎由柯萨奇病毒或埃可病毒所致的病毒性脑膜炎,临床表现相似。婴幼儿,儿童及成人均可患病。急性起病,或先有上感或前驱传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软弱、嗜睡。年长儿会诉头痛,婴儿则烦躁不安,易激惹。一般很少有严重意识障碍和惊厥。可有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但无局限性神经系统体征。病程大多在1~2周。

2.病毒性脑炎起病急,但其临床表现因主要病理改变在脑实质的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而有不同。病毒性脑炎病程大多2~3周。

(1)大多数患儿在弥漫性大脑病变基础上主要表现为发热、反复惊厥发作、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和颅压增高症状。惊厥大多呈全部性,但也可有局灶性发作,严重者呈惊厥持续状态。患儿可有嗜睡、昏睡、昏迷、深度昏迷,甚至去皮质状态等不同程度意识改变。若出现呼吸节律不规则或瞳孔不等大,要考虑颅内高压并发脑疝可能性。部分患儿尚伴偏瘫或肢体瘫痪表现。

(2)有的患儿病变主要累及额叶皮质运动区,临床则以反复惊厥发作为主要表现,伴或不伴发热。多数为全部性或局灶性强直-阵挛或阵挛性发作,少数表现为肌阵挛或强直性发作。皆可出现痫性发作持续状态。

(3)若脑部病变主要累及额叶底部、颞叶边缘系统,患者则主要表现为精神情绪异常,如躁狂、幻觉、失语以及定向力、计算力与记忆力障碍等。伴发热或无热。多种病毒可引起此类表现,但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者最严重,该病毒脑炎的神经细胞内易见含病毒抗原颗粒的包涵体,有时被称为急性包涵体脑炎,常合并惊厥与昏迷,病死率高。其他还有以偏瘫、单瘫、四肢瘫或各种不自主运动为主要表现者。不少患者可能同时兼有上述多种类型表现。当病变累及锥体束时出现阳性病理征。

三、辅助检查1.周围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

2.脑脊液检查外观无色透明,压力正常或稍高,白细胞轻至中度升高,一般在(25~250)×106/L.发病后48小时内中性多核白细胞为主,但迅速转为单核细胞占优势。蛋白轻度增加,糖正常,氯化物偶可降低。涂片和培养无细菌发现。

3.病毒学检查部分患儿脑脊液病毒培养及特异性抗体测试阳性。恢复期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高于急性期4倍以上有诊断价值。

4.脑电图以弥漫性或局限性异常慢波背景活动为特征,少数伴有棘波、棘慢综合波。慢波背景活动只能提示异常脑功能,不能证实病毒感染性质。某些患者脑电图也可正常。

四、治疗原则1.药物治疗阿昔洛韦(无环鸟苷),每次5~10mg/kg,每8小时1次。或其衍生物更昔洛韦(丙氧鸟苷),每次5mg/kg,每12 小时1次。两种药物均需连用10~14天,静脉滴注给药。主要对单纯疱疹病毒作用最强,对其他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也有抑制作用。

病毒性脑膜炎由柯萨奇或埃可病毒所致者,一般采用激素地塞米松(氟美松)静脉滴注以控制炎性反应,成人剂量为15mg/d,儿童酌减。早期适量应用甘露醇及呋塞米(速尿)脱水剂可减轻脑水肿症状。当考虑尚难排除单纯疱疹病毒或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者,应及时应用抗病毒制剂。对发生呼吸困难,吞咽障碍及抽搐的患者应对症采用呼吸机,鼻饲饮食及药物处理。

2.对症治疗本病缺乏特异性治疗。但由于病程自限性,急性期正确的支持与对症治疗,是保证病情顺利恢复、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主要治疗原则包括:(1)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与合理营养供给,对营养状况不良者给予静脉营养剂或白蛋白。

(2)控制脑水肿和颅压内高压。

(3)控制惊厥发作及严重精神行为异常。

五、护理问题1.体温过高与病毒血症有关2.急性意识障碍与脑实质炎症有关3.躯体移动障碍与昏迷、瘫痪有关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不足有关 5.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征六、护理措施1.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卧床不起者,应注意及时吸痰、排痰、翻身,防止坠积性肺炎和压疮的发生。重症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对高热者应作物理降温;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2.高热护理①体温上升阶段:寒颤时注意保暖;②发热持续阶段:应用退热药时注意补充水分;③退热阶段:及时更换汗湿衣服,防止受凉。

3.饮食指导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瘦肉稀饭、面条、青菜汤等。

4.病情观察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观察神志状态、瞳孔大小呼吸节律,防止脑疝的发生。

5.肢体锻炼(1)让患儿瘫痪的肢体处于功能位置。

(2)对于清醒患儿,要更多关心、体贴患儿,增强自我照顾能力和信心。

(3)经常与患儿交流,促进其语言功能的恢复。

(4)及早对患儿肢体肌肉进行按摩及做伸缩运动。

(5)恢复期患儿,鼓励并协助患儿进行肢体主动功能锻炼。

(6)活动时要循序渐进、注意安全、防止碰伤。

6.昏迷的护理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便让分泌物排出;可抬高床头30°,利于静脉回流,降低脑静脉窦压力,利于降低颅内压;每2小时翻身l次,拍背促痰排出,减少坠积性肺炎,动作宜轻柔;密切观察瞳孔及呼吸,防止因移动体位致脑疝形成和呼吸骤停。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如有痰液堵塞,立即气管插管吸痰,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或使用人工呼吸机。尽早给予鼻饲,保证热量供应;做好口腔护理;保持镇静,因任何躁动不安均能加重脑缺氧,可使用镇静剂。

七、健康教育向患者介绍病情,作好心理护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作好智力训练和瘫痪肢体功能训练。

病毒性脑膜炎检查

1、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检验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比例上升,常有异型淋巴细胞。

2、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无色透明,压力正常或增高,细胞数轻度增加,可达(10~1000)×10/L,早期以多形核细胞为主,8~48小时后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蛋白略升高,涂片和培养无细菌发现。

3、病毒学检查

一部分患者脑脊液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病毒培养及特异性抗体测试阳性,恢复期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高于急性期4倍以上有诊断价值。

4、影像学检查

脑部CT或MRI一般无异常。

5、脑电图

脑电图只能提示异常脑功能,不能证实病毒感染性质。以弥漫性或局限性异常慢波背景活动为特征,少数伴有棘波,棘慢综合波。值得注意的是,某些患者脑电图也可正常。

对身体进行相关的检查之后,要如何诊断是否病毒性脑膜炎呢?病毒性脑膜炎诊断主要根据急性起病的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脑膜刺激征、CSF淋巴细胞轻、中度增高,除外其他疾病等,确诊需CSF病原学检查。

病毒性脑炎如何鉴别诊断

对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的诊断主要依靠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和病毒学分析。

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需要与其他病原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等。由于上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与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有很多相似之处,需要结合病史、脑脊液检查及病原学分析进行鉴别。一些非感染性疾病如颅内出血、脑膜白血病、高热惊厥等也需要与病毒性脑炎鉴别。

病毒性脑膜炎病因是什么

病毒性脑膜炎大多数为肠道病毒感染,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A和B、埃可病毒等,成流行或散在发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少数通过呼吸道分泌物传播。其次为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疱疹病毒和腺病毒感染。腮腺炎病毒多发于冬春季节,常为自限性。疱疹性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及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虫媒病毒为一类通过在脊椎动物和嗜血节肢动物宿主间传播而保存在自然界的病毒,分布在多个病毒家族,至少有80种可使人类染病。

引起病毒性脑膜炎的原因有很多种,下面就具体来了解一下病毒性脑膜炎的病因吧。

1、多种病原体可致脑炎

很多病原体可引起脑炎、脑膜炎或脑膜脑炎,如结核杆菌、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芽生菌、粗球孢子菌、荚膜菌、寄生虫、弓形体、隐球菌等。此外,一些疾病如非典型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细菌性脑膜炎、脑脓肿及胶原性血管病等也可表现脑炎的症状,但是脑炎中最重要的病原体是病毒。

病毒感染也常累及脑膜出现脑膜炎,脑膜炎可分为细菌性和无菌性两种,后者是指脑脊液涂片和细菌培养阴性的脑膜炎。由于无菌性脑膜炎多由病毒感染所致,所以无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几乎成为同义词。病毒性脑膜炎的病程一般较短,预后较好。病毒性脑膜脑炎是指脑组织和脑膜同时感染。

2、百余种病毒可引起病毒性脑炎

引起病毒性脑炎的病毒种类很多,如虫媒病毒、疱疹病毒、肠道病毒、副黏病毒、风疹病毒、弹状病毒、腺病毒、逆转录病毒、沙粒病毒等。

病毒性脑炎可可以分为流行性和散在性两种,前者多为具有传播媒介的病毒性脑炎,如乙型脑炎、东方马脑炎、西方马脑炎和委内瑞拉马脑炎、呼吸道传播的脑炎等,而散在性脑炎可由疱疹病毒或风疹病毒等引起。

我国常见的虫媒病毒性脑炎有蚊虫传播的乙型脑炎、蜱传播的森林脑炎。疱疹病毒性脑炎呈世界性分布,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新近分离的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和7型(HHV-7)也具有神经细胞嗜性。此外,至少有4种肠道病毒可以引起脑炎、脑膜炎和脑膜脑炎,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也称肠道致细胞病变人孤儿病毒)和新发现的肠道病毒-71型。

病毒性脑炎的病因有哪些

一、多种病原体可致脑炎

很多病原体可引起脑炎、脑膜炎或脑膜脑炎,如结核杆菌、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芽生菌、粗球孢子菌、荚膜菌、寄生虫、弓形体、隐球菌等。此外,一些疾病如非典型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细菌性脑膜炎、脑脓肿及胶原性血管病等也可表现脑炎的症状,但是脑炎中最重要的病原体是病毒。

病毒感染也常累及脑膜出现脑膜炎,脑膜炎可分为细菌性和无菌性两种,后者是指脑脊液涂片和细菌培养阴性的脑膜炎。由于无菌性脑膜炎多由病毒感染所致,所以无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几乎成为同义词。病毒性脑膜炎的病程一般较短,预后较好。病毒性脑膜脑炎是指脑组织和脑膜同时感染。

二、百余种病毒可引起病毒性脑炎

引起病毒性脑炎的病毒种类很多,如虫媒病毒、疱疹病毒、肠道病毒、副黏病毒、风疹病毒、弹状病毒、腺病毒、逆转录病毒、沙粒病毒等。

全世界大约有100余种病毒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感染,患病率约为3.5~7.4/10万人,粗略估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5万~30万病毒性脑炎病例。病毒性脑炎可分为流行性和散在性两种,前者多为具有传播媒介的病毒性脑炎,如乙型脑炎、东方马脑炎、西方马脑炎和委内瑞拉马脑炎、呼吸道传播的脑炎等,而散在性脑炎可由疱疹病毒或风疹病毒等引起。

我国常见的虫媒病毒性脑炎有蚊虫传播的乙型脑炎、蜱传播的森林脑炎。疱疹病毒性脑炎呈世界性分布,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和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新近分离的人类疱疹病毒6型和7型也具有神经细胞嗜性。此外,至少有4种肠道病毒可以引起脑炎、脑膜炎和脑膜脑炎,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新发现的肠道病毒-71型。

总之,病毒性脑炎的预后与所感染的病原密切相关。单纯疱疹病毒引起者预后较差,不少存活病人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除注意体格锻炼外,注射各种抗病毒疫苗是预防病毒性脑炎的根本途径。

相关推荐

化脓性脑膜炎饮食

银耳红枣粥的做法——脑膜炎食疗 食谱原料: 银耳30 克,红枣10 枚。 制作方法: 将银耳和红枣炖服,每日1 次。 健康提示: 对于脑炎恢复期的患儿,要帮助他们增强自我照顾的能力和信心,协助患儿继续进行主动锻炼,更好康复。 核桃红枣汤的做法——脑膜炎食疗 制作方法: 将银耳和红枣炖服,每日1 次。 健康提示: 对于脑炎恢复期的患儿,要帮助他们增强自我照顾的能力和信心,协助患儿继续进行主动锻炼,更好康复。 莲花粳米粥的做法——脑膜炎食疗 食谱原料: 莲花10 克,粳米100 克,蜂蜜适量。 银耳红枣粥的做

儿童病毒性脑膜炎的病因是什么

病毒性脑膜炎是由多种不同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耳称无菌性脑膜炎或浆液性脑膜炎。临床表规主要是出现脑膜刺激征,脑脊液中有以淋[S细胞为主的白细胞增多。病程呈良性,在2周以内,一般不超过3周,有自限性,预后较好,多无并发症。85%〜95%病毒性脑膜脑炎由肠道病毒引起,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柯萨奇病毒A和B、艾柯病毒等。虫媒病毒也是常见的病原体,但腮腺炎病毒、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带状疱疹病毒及猗感病毒则少见。而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途传播,少数通过呼吸道传播;大部分病毒在i消化道发生最初的感染,由于

脑膜炎有哪些危险

最常见的脑膜炎是由病毒感染造成的,属于空气传染病。因此,它跟许多病毒疾病一相具有流行性,常在冬季人们躲在户内彼此密切接触时发生。细菌性脑膜炎可能也会以流行病的方式发生,但这种病常见的发生方式,仍然是散发性的。细菌性脑膜炎发生后,愈早治疗愈好,发生脑膜炎而不加治疗,最后会致死。 经过适当治疗后,大多数患者会完全康复,但也有少数患者会留下诸如耳聋、失明及(或)精神状态恶化等永久性伤害。对婴儿及老年人来说,更有无法复原或遗留长时间性损伤的危险性,这是由于他们的抵抗力都比较弱。 病毒性脑膜炎的严重性比细菌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流行性腮腺炎脑膜脑炎:多有接触腮腺炎患者的病史,多发生在冬春季节,注意检查腮腺是否肿胀。临床上有先发生脑膜炎后出现腮腺肿大的,如腮腺肿胀不明显,可作血和尿淀粉酶测定。 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脑膜炎的发病几率不断上升,这是个令人不安的消息。相信很多人搜知道脑膜炎是一种对人体具有很大伤害的炎症,若不幸患病,死亡率是极高的。由于很多人缺乏对脑膜炎的了解,很容易会将病毒性脑膜炎与其他疾病混淆。那么,我们该怎样辨别呢? 大多数病毒性脑膜炎或脑炎的诊断有赖于排除颅内其他非病毒性感染,Reye综合征等常见急性脑部疾病后

病毒性脑膜炎的检查

一、病毒性脑膜炎的检查方法 1.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检验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比例上升,常有异型淋巴细胞。 2.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无色透明,压力正常或增高,细胞数轻度增加,可达(10~1000)×109/L,早期以多形核细胞为主,8~48小时后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蛋白略升高,涂片和培养无细菌发现。 3.病毒学检查 部分患者脑脊液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病毒培养及特异性抗体测试阳性,恢复期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高于急性期4倍以上有诊断价值。 4.影像学检查 脑部CT或MRI一般无

病毒性脑膜炎传染吗

无菌性脑膜炎可由病毒感染引起,也可由其他病原菌或非感染性因子所造成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虫媒病毒、疱疹病毒、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病毒等,约近70%的病例系由病毒感染所致。病毒性脑膜炎是全身病毒感染经血流播散至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果。某些病毒主要感染脑膜,脉络丛和室管膜而不感染脑实质者则造成脑膜炎;而另一些病毒则倾向于感染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所以造成脑炎。实际上两种感染不可能截然分开,都有一定重叠。 病毒性脑膜炎多数病例发生在儿童和年轻人。全年皆可发生,但以夏秋温暖季节最多。约50%-80%的病例系由肠道病毒-柯萨奇

病毒性脑膜炎饮食原则

1,供给充足的高蛋白质和足够的热能,以补充消耗. 2,脂肪摄入不宜过高,荤素搭配适当,不要过于油腻,以免影响消化. 3,膳食应具有丰富的无机盐和维生素,有利于病灶的钙化,病体的恢复. 4,有咯血的患者,应增加铁剂的摄入. 5.长期低烧的患者,可多食牛奶,鸡蛋,瘦肉,鱼,豆腐等,以补充蛋白质代谢的消耗. 6,供给大量含维生素A,D,C,B族维生素,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7,注意膳食纤维素的供给量,保持大便通畅,多新鲜的蔬菜,水果,粗粮. 8,对消化功能较差的患者,饮食以清淡爽口,多样化为好.可用高蛋白少油半

脑膜炎症状

脑膜炎早期症状有哪些?脑膜炎分为病毒性脑膜炎、细菌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以前两种居多,脑膜炎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感染的神经系统部位,症状有轻有重。 对于患儿来说,既可以一得病就是脑膜炎,也可以因为感冒、腹泻治疗不及时发展成脑膜炎。以病毒性感冒为例,刚开始,病毒仅存在于淋巴系统内,然后侵入上呼吸道,此时表现出的就是感冒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病毒就会“渗透”到血液,随着血液的流动,病毒就有可能在大脑某处安家,就成了脑膜炎。 脑膜炎早期症状跟感冒差不多,病人会发热、全身酸痛、食欲差等。随着病情发展,患者会出现

病毒性脑膜炎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随着病毒学研究特别是组织细胞培养,血及脑脊液感染病原学检测技术的发展,现已明确,本病大多数为肠道病毒感染,其次为腮腺炎病毒及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少数为疱疹性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及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此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及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等病毒偶可导致本症。 肠道病毒(enterovirus)是一种最小的无被膜RNA病毒,可在污水中较长时期生存,人类为肠道病毒的天然宿主,肠道病毒一旦进入人体可以进入

脑膜炎如何鉴别诊断

1.化脓性脑膜炎:其中最易混淆者为嗜血流感杆菌脑膜炎,因其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脑脊液细胞数有时不甚高。其次为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及肺炎双球菌脑膜炎。鉴别除结核接触史、结素反应及肺部X线检查可助诊断外,重要的还是脑脊淮检查,在细胞数高于外,重要的还是脑脊液检查,在细胞数高于 1000×106/L(1000/mm2),且分类中以中性多形核粒细胞占多数时,自应考虑化脓性脑膜炎;但更重要的是细胞学检查。 2.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主要是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膜脑炎及病毒性脊髓炎均可与结脑混淆,其中散发的病毒脑炎比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