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的辨证类型有哪些
口腔溃疡的辨证类型有哪些
一 外感时毒型口疮:多发于外感后1~2天,伴有外感症状。初起口腔黏膜局部充血、红肿,微痛,舌尖或唇内出现栗粒样小红点或小疱疹,12小时内疱疹溃破,呈表浅溃疡,边界清楚。治宜清热解毒,健脾化湿。
二 脾胃积热型:症见口舌多处糜烂生疮,疮面红肿,灼热疼痛,甚则口臭牙龈肿痛,伴口渴多饮,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热泻火,荡涤胃热。
三 脾肾阳虚型:症见口舌生疮,溃疡面色白,周围不红,数量少,久治不愈,伴四肢不温,口干喜热饮,腰背酸痛,尿频清长,大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沉弱。治宜温补脾肾,引火归源。
四 脾胃虚弱型:症见口舌生疮反复发作,疮面色淡凹陷,伴神疲气短,不思饮食,四肢不温,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补中益气,健脾化湿。
五 心肾阴虚型:症见溃疡颜色鲜红,数量多,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疼痛昼轻夜重,伴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健忘,眩晕耳鸣,腰膝酸痛,咽干口燥,小便短黄,舌红苔薄,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六 血虚阴亏型:症见口舌溃烂多发生于月经前后,伴月经先期量多,五心烦热,口干喜饮,舌淡苔薄白,脉细数无力。治宜养血益阴,潜降虚火。
口腔溃疡危害类型有哪些
1、轻型口腔溃疡
初起时为很细小的红点,随后逐步扩大为数毫米大小的浅溃疡。溃疡微微凹陷,表面覆盖一层淡黄色的膜状物。溃疡周围粘膜充血呈红晕状。溃疡一般在7-10天内逐步愈合。愈合后经过一定的间歇期又再次复发。间歇期长的可达数月,短的只有几天,甚至没有间歇期而处于此起彼伏、新旧交替的状态。轻型口腔溃疡的数量较少,通常每次只出现一个或几个溃疡,发生的部位每次都可能不一样。
2、口腔溃疡性口炎
溃疡的形态和复发规律与轻型口腔溃疡无明显的差别,但溃疡数量明显增加,常可达十余个或更多,就象“满天星,数不清”。
3、重型口腔溃疡
初起时溃疡小,但可逐渐扩大至直径1-2cm左右,并向深层发展。溃疡愈合比较缓慢,有时可长达数月之久,愈合后遗留瘢痕。故重型口腔溃疡的特点可概括为“大而深、象弹坑、留瘢痕”。
中医辨证区别六种口腔溃疡
1、脾肾阳虚型
症见口舌生疮,溃疡面色白,周围不红,数量少,久治不愈,伴四肢不温,口干喜热饮,腰背酸痛,尿频清长,大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沉弱。治宜温补脾肾,引火归源。
2、脾胃虚弱型
症见口舌生疮反复发作,疮面色淡凹陷,伴神疲气短,不思饮食,四肢不温,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补中益气,健脾化湿。
3、外感时毒型
多发于外感后1—2天,伴有外感症状。初起口腔黏膜局部充血、红肿,微痛,舌尖或唇内出现栗粒样小红点或小疱疹,12小时内疱疹溃破,呈表浅溃疡,边界清楚。治宜清热解毒,健脾化湿。
4、脾胃积热型
症见口舌多处糜烂生疮,疮面红肿,灼热疼痛,甚则口臭牙龈肿痛,伴口渴多饮,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热泻火,荡涤胃热。
5、心肾阴虚型
症见溃疡颜色鲜红,数量多且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疼痛昼轻夜重,伴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健忘,眩晕耳鸣,腰膝酸痛,咽干口燥,小便短黄,舌红苔薄,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6、血虚阴亏型
多见口舌溃烂,多发生于月经前后,伴月经先期量多,五心烦热,口干喜饮,舌淡苔薄白。
得了口腔溃疡三种类型
1、 疱疹样溃疡:
约占RAU患者的10%左右。好发于成年女性,好发部位及病程与轻型相似,但溃疡直径较小,约2mm ,溃疡数目多,可达十几个或几十个,散在分布。邻近溃疡可融合成片,黏膜充血发红,疼痛最重,唾液分泌增加。可伴有头痛、低热及全身不适、局部淋巴结肿痛等症状。这是常见口腔溃疡的种类之一。
2、轻型:
约占患者的80%,多数患者初发病时均为此型。溃疡好发于唇、舌、颊、软腭等无角化或角化较差的黏膜,附着龈及硬腭等角化豁膜很少发病。初起为局灶性黏膜充血水肿,呈粟粒状红点,灼痛明显,继而形成浅表溃疡,圆形或椭圆形,直径《5mm。约5天左右溃疡开始愈合,此时溃疡面有肉芽组织形成、创面缩小、红肿消退、疼痛减轻。约7至10天溃疡愈合,不留瘢痕。
3、 重型:
溃疡大而深,愈合后可形成瘢痕或组织缺损,故也称复发性瘫痕性口疮。该型约占8%左右。好发于青春期。溃疡持续时间较长,可达1-2个月或更长。通常是1-2个溃疡,但在愈合过程中又可出现1个或数个小溃疡。疼痛剧烈,愈后可留瘫痕。这也是常见口腔溃疡的种类。
不同种类的口腔溃疡除了需要不同的治疗以外,还有轻重缓急之分,需要大家对此有一定的认识,才能更好的治疗和护理好口腔溃疡。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疾病不分大小,都需要我们的重视,小疾病恶化也会带来大伤害。
口腔溃疡危害类型有哪些
1.轻型 (minor aphthous ulcer,MiRAU):约占RAU患者的80%,多数患者初发病时均为此型。溃疡好发于唇、舌、颊、软腭等无角化或角化较差的黏膜,附着龈及硬腭等角化豁膜很少发病。RAU初起为局灶性黏膜充血水肿,呈粟粒状红点,灼痛明显,继而形成浅表溃疡,圆形或椭圆形,直径《5mm。约5d左右溃疡开始愈合,此时溃疡面有肉芽组织形成、创面缩小、红肿消退、疼痛减轻。约7至10d溃疡愈合,不留瘢痕。
2.重型 (major aphthous ulcer,MaRAU):亦称复发性坏死性黏膜腺周炎或腺周口疮。溃疡大而深,愈合后可形成瘢痕或组织缺损,故也称复发性瘫痕性口疮。该型约占8%左右。好发于青春期。
溃疡大而深,似“弹坑”状,可深达黏膜下层腺体及腺周组织,直径可大于1cm,溃疡周围组织红肿微隆起,基底微硬,表面有灰黄色假膜或灰白色坏死组织。
溃疡持续时间较长,可达1-2个月或更长。通常是1-2个溃疡,但在愈合过程中又可出现1个或数个小溃疡。疼痛剧烈,愈后可留瘫痕。初始好发于口角,其后有向口腔后部移行趋势。发生于口腔后部如舌愕弓、软硬腭交界处时可造成组织缺损,影响言语及吞咽。可伴全身不适、局部淋巴结肿痛。
3.疱疹样溃疡 (herpetiform ulcers,HU):亦称口炎型口疮,约占RAU患者的10%左右。好发于成年女性,好发部位及病程与轻型相似,但溃疡直径较小,约2mm ,溃疡数目多,可达十几个或几十个,散在分布,似“满天星”。邻近溃疡可融合成片,黏膜充血发红,疼痛最重,唾液分泌增加。可伴有头痛、低热及全身不适、局部淋巴结肿痛等症状。
口腔溃疡的常见类型都有哪些
1.轻型口疮
初起病变处敏感或出现针尖样大小或稍大的充血区,短期内即形成直径在2~4mm左右,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的浅小溃疡,中心微凹陷,表面覆有一层淡黄色假膜,溃疡周围粘膜充血呈红晕状,其底扪之不硬,溃疡数目一般为2~3个左右,溃疡形成后有较剧烈的烧灼痛,尤以舌尖处明显,在接触有刺激性的食物时更甚,一般无全身症状。
经7~10天左右溃疡可逐渐自愈,不留瘢痕,但经长短不一的间歇期后又可复发,间歇期长者可达10~20年或更长;短者可为此起彼伏,终年不断,病人甚为痛苦。
2.疱疹样口疮
亦称口炎型口疮,此型除溃疡小,数目多(可达20~30个)外,余与轻型口疮表现相似,溃疡散在,分布广泛,粘膜充血明显,有剧烈疼痛及伴有头痛,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3.腺周口疮
亦称复发性坏死性粘膜腺周围炎或巨型口疮,为各型中最严重的一型,溃疡常单个发生,2个或2个以上者少见,好发于唇内侧及口角区粘膜,亦可发生在舌腭弓,软腭等部位,初起时溃疡与轻型口疮相同,但其直径逐渐扩大至1~2cm,并向深层发展至粘膜腺,溃疡为紫红色或暗红色,边缘不规则,呈瓣状隆起,中央凹陷,状似“弹坑”,底不平,微硬,呈小结节状,溃疡周围红晕明显,局部有剧烈疼痛及可伴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等全身症状,病程常在月余以上,长者可达1年,愈合遗留瘢痕,严重者可形成组织缺损或畸形。
4. 白塞综合征
亦称眼-口-生殖器三联征,本病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的口腔,皮肤,生殖器及眼部损害为基本临床特征的全身性疾病,还可波及关节,心血管及神经系统。
口腔溃疡多有三种类型
轻型约占RAU患者的80%,多数患者初发病时均为此型。溃疡好发于唇、舌、颊、软腭等无角化或角化较差的黏膜,附着龈及硬腭等角化豁膜很少发病。RAU初起为局灶性黏膜充血水肿,呈粟粒状红点,灼痛明显,继而形成浅表溃疡,圆形或椭圆形,直径<5mm。约5d左右溃疡开始愈合,此时溃疡面有肉芽组织形成、创面缩小、红肿消退、疼痛减轻。约7至10d溃疡愈合,不留瘢痕。溃疡一般为3-5个,散在分布。溃疡复发的间隙期从半月至数月不等,有的患者会出现此起彼伏、迁延不愈的情况。有些患者有较规则的发病周期如月经前后,或常在劳累之后发病。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与体征。
疱疹样溃疡亦称口炎型口疮,约占RAU患者的10%左右。好发于成年女性,好发部位及病程与轻型相似,但溃疡直径较小,约2mm ,溃疡数目多,可达十几个或几十个,散在分布,似“满天星”。邻近溃疡可融合成片,黏膜充血发红,疼痛最重,唾液分泌增加。可伴有头痛、低热及全身不适、局部淋巴结肿痛等症状。
重型亦称复发性坏死性黏膜腺周炎或腺周口疮。溃疡大而深,愈合后可形成瘢痕或组织缺损,故也称复发性瘫痕性口疮。该型约占8%左右。好发于青春期。溃疡大而深,似“弹坑”状,可深达黏膜下层腺体及腺周组织,直径可大于1cm,溃疡周围组织红肿微隆起,基底微硬,表面有灰黄色假膜或灰白色坏死组织。
口腔溃疡不能只清火
古今中医名家将口疮大致分为实火、虚火两大类,这是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实火型口 疮周围充血明显,治疗上一般用清热解毒药物,如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紫花地丁、蒲公英、牛蒡子、黄连、黄芩。心火亢盛者,可用生地黄清热凉血降心火,配 木通、竹叶、白茅根、车前草利尿;烦热口渴者,加生石膏、麦冬、玄参;便秘者,加用大黄通便泻火。
分型治疗效果好。中医辨证论治口腔溃疡有良效,下面将临床中常见的辨证分型论述如下:
1.胃火上炎证。溃疡形状不规则,基底色黄平坦,周围充血发红水肿,口热口渴,口黏口臭,牙龈红肿出血,心烦,喜冷饮,尿黄、少,便干;舌质红,苔黄厚或黄腻,脉弦洪或弦数。治以清胃泻火,方选清胃散加减治疗。
2.心脾积热证。溃疡大小不等,圆或椭圆形,由小米粒到绿豆或黄豆大小,溃疡数目较多,可相互融合成片,周围可红肿高起,中央凹陷,局部灼热疼痛,口渴 喜饮,面红,口鼻灼热而干,烦热,便干,尿黄赤;舌尖偏红而干,苔黄或腻,脉弦细数。治以清热泻火,方选导赤散加减治疗。
3.脾虚湿困证。溃疡大而深,边缘发红水肿高起,溃疡基底不平坦,有灰白或灰黄色渗出,愈合缓慢,病程可达数周,大便溏或不畅,腹胀,口黏,面色萎黄,肢体困乏无力,尿清长或黄赤;舌淡质嫩有齿痕,苔白或滑腻,脉濡细或缓。治以健脾祛湿,方选五苓散加减治疗。
4.阴虚火旺证。溃疡大小不等,多为米粒大小,渗出少,基底平,数目为1~3个,色淡稍红,周围微红,易反复发作,手足心热,盗汗,心悸、失眠、多梦, 心烦口渴,面色潮红或淡红,唇红干,口渴喜冷饮,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质偏红,苔薄黄,脉沉细数。治以滋阴降火,方选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
口腔溃疡的特点
口腔溃疡的特点
1.轻型口疮轻型口疮是常见的口腔溃疡类型
此类溃疡较多发于患者角化较差的口腔黏膜部位,大小和数目不等,边缘较整齐,多会呈圆形或椭圆形,周围有红晕,分布特点为散在分布,患者的疼痛症状会较为明显,在治疗后不会留下瘢痕,但是有一定的自限性和复发史。
2.疱疹样口疮疱疹样口疮类型的口腔溃疡的症状特点也较容易辨认
此类溃疡一般较小,但是数目很多,疾病发生时甚至可以达到20个以上,溃疡没有成簇的表现,相互之间也没有融合的现象,一般分布较为广泛,此类患者还会出现低热和头痛等并发症状。
3.腺周口疮腺周口疮也是口腔溃疡的类型之一
经常发生于患者的口角区粘膜和唇内侧,溃疡经常单个发生,但是会大而深,多会呈现出“弹坑”状,此类溃疡的边缘有隆起,底部不平并且微硬,在治疗后会在患病部位留下瘢痕,并且病程较长。
白塞综合征也是口腔溃疡的类型之一,疾病发生后不但会使患者出现口腔溃疡的症状特点,还会使患者出现皮肤、生殖器及口、眼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