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肝癌的自我诊断依据

肝癌的自我诊断依据

肝癌对于我们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都知道该病是目前高发的肿瘤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 如果不幸患上肝癌患者应该如何做到及时准确正确的诊断呢?肝癌的自我诊断对于及时发现该病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大家一定要了解。我们掌握了肝癌自我检查的一些方法之后,那么就可以排除一些疾病。这样将有助诊断。那么,肝癌如何自我诊断呢?

1、肝区疼痛

肝区疼痛为肝癌的主要症状,通常情况下位于患者的右肋部或剑突下,可以呈间歇性发作,也可呈持续性发作,不过疼痛的性质会出现一定的差异,可表现为隐痛、钝痛或刺痛。疼痛可能是由于肿瘤不断增大,拉扯肝包膜导致的,可时轻时重,也可在短期内自行缓解。

2、出血倾向

大多数肝癌患者都会有出血倾向,多表现为牙龈出血、皮下淤斑等。肝癌患者有出血倾向是因为患者的肝功能受损,凝血功能出现异常而导致的。出血倾向症状发生率比较高,尤其是在肝癌合并肝硬化的患者中尤为常见。肝癌可导致消化道出血现象发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3、不规则发热

部分肝癌患者会出现不规则发热现象,有的患者可伴有出汗症状。肝癌发热多表现为中低度发热,只有极少数的患者会出现高热症状,达到39℃以上,通常情况下不会伴有寒战。肝癌发热有可能是癌细胞坏死导致的,也有可能是抵抗力低下合并感染而诱发。

4、消化道症状

肝癌的消化道症状多表现为食欲减退、饱胀、消化不良、恶心等,其中发生率最高的是食欲下降和腹胀。腹泻也是常见的肝癌消化道症状,但是由于不具有特异性,因此很容易被误诊为慢性肠炎。

5、消瘦乏力

与其他癌症疾病相比,肝癌患者的乏力更加明显,与慢性肝炎患者非常的相似。诱发乏力的病因多样,可能是因为患者的消化功能紊乱,使得营养吸收障碍而导致,也有可能是由于肝功能下降使代谢异常而导致。消瘦主要是由于肝功能受损引起的,恶化时表现为恶病质。

温馨提示:假如肝脏受到癌细胞侵袭,全身的燃料供应就会降低,结果由于热能不足,造成身体倦怠,并且容易疲惫。如果光是倦怠或懒惰,也有可能是患了感冒或过度疲劳。很少人会意识到自己可能已得了肝癌,所以病情就这样被拖延了。

骨癌诊断依据

最可能表现:

1.自己是否有夜间疼痛的表现?如果最近老是在睡眠中被痛醒,就要引起高度的注意;

2.近期内身体的某个部位是否存在持续疼痛,并表现为逐步加重的趋势?如果是请及时就医;

3.最近身体的某个部位是否肿胀,出现包块,而且生长较快?如果这些包块合并有局部皮肤红红肿、疼痛,则多见于炎症;如果这些包块不伴有明显的疼痛,则应引起高度重视;

4.最近是否存在下肢行走困难,上肢活动困难或颈椎、腰椎活动受限的表现?如果这些运动受限影响到正常的生活,请及时就医;

5.是否存在提东西、搬东西、坐公交车或不慎摔倒过程中发生骨折?除非您的年龄在80岁以上或合并有严重的骨质疏松,否则您应到医院进一步检查;

最可能得骨癌的因素:

1.既往是否患有恶性肿瘤的病史?如果有,发生骨癌的几率就会明显增加

2.是否伴有明显的消瘦?如果饮食正常,但体重明显下降,请及时到就诊;

3. 自己是否经常接触放射性物质、化学品、工农业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毒气体等?如果是,请定期到医院体检;

4.自己的家族是否有多名同类癌症病人?如乳腺癌、宫颈癌、食道癌、肝癌等。如果是,也应定期做好自身的体检;

5. 影像学检查是否发现自己的骨头有缺失或多余的部分?如果是请及时到专业科室进行确诊或检查。

在可能表现中如果您发现自己占有2条以上,在可能因素中占有3条以上请及时就医,以排除自己是否得了骨癌或其它恶性肿瘤。

以上意见仅是自己的临床总结,没有进行数据分析,仅供参考,不具有任何的权威性。

鼠疫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资料:病前1周内到过流行区,或与鼠疫患者或鼠疫有接触史。

2.临床资料:发病急,早期呈严重毒血症现象,淋巴结肿痛,咳痰、咳血、呼吸困难,出血现象,休克

3.血液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多,常达2-3万/mm3;

4.病原学检查:淋巴液、脓、痰、血、脑脊液、尸体涂片找到革兰氏阴性两端浓染的短桿菌,或细菌培养鼠疫桿菌生长。

5.动物接种获阳性结果。

6.血清学检查双份血清抗体呈4倍增高。

7.免疫学快速诊断:以临床检材涂片固定后,加萤光抗体染色镜检。

8.pcr检查:淋巴液、血、脑脊液鼠疫桿菌dna阳性。

怎样判断肝癌

诊断肝癌的检查方法

肝癌诊断1、超声检查。b超检查经济方便,可以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与部位,诊断准确率约为90%。对肝脏病变的检出率也是比较高的。这是早期肝癌的检查方法之一,通常来讲,肝癌从1cm长到3cm,最快约需4~6个月左右。所以若第一次做b超肝癌检查没看见肝癌的话,4~6个月后再照一次,肝癌应该还在3cm以下,治疗的效果应该不错。

肝癌临床诊断标准与方法

肝癌诊断2、磁共振成像。核磁共振检查是这几年发展比较快的一种检查方式,过去来说核磁共振没有ct检查那么理想,现在随着核磁共振的技术不断发展,扫描时间越来越快,分辨率也越来越高了,对于肝脏的一些小病灶也能作为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现在核磁共振对于肝癌的检查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肝癌诊断3、ct。用ct检查肝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在全国来说做得比较多。不过当肝癌直径小于2cm或密度近似正常肝实质ct难以显示。肝癌呈弥漫性,ct不易发现;区别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有困难。

肝癌诊断4、甲胎蛋白检查。当b超和/或ct等成像检查怀疑是早期肝癌时,一般会建议做个甲胎蛋白检查辅助诊断。甲胎蛋白检查也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检查方式,看有没有肿瘤标记物,甲胎蛋白对于检查有一定的敏感性,但是我们临床上也发现一部分病人的甲胎蛋白不一定高,肝癌患者的甲胎蛋白可以是高,但是甲胎蛋白不高的患者也不能完全排除肝癌的可能。

肝癌诊断5、pet-ct。pet-ct是将pet与ct融成的功能分子影像成像系统为一体,既可通过ct形态显像进行病灶的精确解剖定位,又可由pet功能显像反映肝脏占位组织的生化代谢信息,并且同时浑身扫描可以了解整体状况和评估转移情况,是早期肝癌的检查方法之一,有乙肝等情况的患者可考虑检查,可达到早期发现病灶的目的,同时可了解肿瘤治疗前后的大小和代谢变化。

甲亢的诊断依据

临床上内分泌不调会引起很多疾病,对人们的健康十分不利,其中之一就是甲亢,需要及时进行甲亢的诊断。那常见的甲亢的诊断依据有哪些呢?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常见的甲亢的诊断依据。

1、凡临床有高代谢症群及循环、神经、消化等系统功能高亢的表现,尤其有甲状腺肿大或突眼者,即首先考虑甲亢的存在。这是常见的甲亢的诊断依据。

2、一般情况下实验室检查:血清总T3和总T4升高;有条件时查游离T3和游离T4结果亦升高;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血中TSH浓度常低于正常。

3、少数轻型或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甲亢患者,查甲状腺摄131碘率,甲亢的诊断依据包括总摄131碘率增高,峰值如前移,可提示甲亢存在。

4、进行甲亢的诊断必要时做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如血中基础TSH很低,注射TRH仍低或未见上升,即不被TRH兴奋结合临床症状,可能提示甲亢。此试验优于甲状腺素抑制试验。

以上讲解的就是常见的甲亢的诊断依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诊断为甲亢一定要立即去医院进行治疗,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对患者产生不利影响。

直肠癌诊断依据

一般在临床上应对大便出血的病人予以高度警惕,不要轻率地诊断为“痢疾”、“内痔”等,必须进一步检查以排除癌肿的可能性。对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必须重视直肠指检、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等检查方法的应用。

(一)直肠指检 约90%的直肠癌,尤其是直肠下段癌、仅靠指检即可发现。但目前仍有一些医师对可疑直肠癌患者不作这一常规检查,以致延误诊断和治疗。实际上这种诊断方法简单可行,经过直肠指检还可判断扪及肿块的大小和浸润程度,是否固定,有无肠壁外、盆腔内种植性肿块等。

(二)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检查 直肠指检后应再作直肠镜检查,在直视下协助诊断,观察肿块的形态、上下缘以及距肛门缘的距离,并采取肿块组织作病理切片检查,以确定肿块性质及其分化程度。位于直肠中、上段癌肿,手指无法触到,采用乙状结肠镜检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三)钡剂灌肠、纤维结肠镜检 对直肠癌的诊断帮助不大,故不列为常规检查,仅为排除结肠直肠多发性肿瘤时应用。

肝癌如何鉴别诊断

肝癌的中医分型及四诊要点

1.肝气郁结型症见胸胁疼痛,胸闷不舒,生气后加重,肝大,纳少,舌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理气。

2.脾虚湿困型症见胸胁闷痛,胁下痞块,食欲不振,或恶心嗳气,乏力,或便溏,舌淡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缓。治宜健脾祛湿。

3.气滞血瘀型症见胸胁胀痛,痛处固定不移,夜间尤甚,胁下痞块,嗳气或呃逆,腹胀纳少,便干尿少,舌紫暗有瘀斑,苔薄白或腻,脉细涩。治宜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4.肝胆湿热型症见上腹肿块,脘腹胀满,目肤黄染,腹大如鼓,心烦口苦,恶心纳少,便秘溺黄,舌紫暗,苔黄厚腻,脉滑数。治宜清利湿热,化淤散结。

5.肝肾阴虚型症见胁肋胀痛,消瘦乏力,低热盗汗,五心烦热,肌肤晦暗,便干尿少,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热,扶正抗癌。

以上分型为典型证型,但临床上往往虚实夹杂,临床当随证辨治。一般早期以气郁为主,中期以血瘀、寒湿为主,晚期多肝肾阴虚。

西医诊断标准

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

1.临床症状:肝区疼痛,脘闷纳差,乏力,形体消瘦,低热、恶心,呕吐,腹水,黄疸等。

2.体征:肝脏进行性肿大,质较硬,时见肝掌,蜘蛛痣等。

3.实验室检查: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同功酶指标升高;甲胎蛋白阳性。

4.特殊检查:B型超声或CT检查肝内有实质性占位病变。

5.肝穿刺检查找到了癌细胞。

西医诊断依据:

肝癌诊断的正确率在30年代约20%,到70年代已提高到80%,自AFP检测法实施以来,诊断又有进一步提高。通过病史、症状体征及有关检查,一般可确诊。

西医鉴别诊断:

1.如无肝癌其他证据,甲胎蛋白对流免疫电泳法阳性或定量>500mμg/ml持续一个月以上,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性肿瘤等。

2.有肝癌临床表现,加上同位素扫描(或肝造影)、超声波(重复检查为丛状波或迟钝微波者)、X线横膈征(指有局限性隆起者)、酶学(指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AKP及LDH同功酶三项中二项明确阳性者)检查中三项肯定阳性,并能排除继发性肝癌及肝良性肿瘤者。

3.有肝癌临床表现,加上肯定的远处转移灶(如肺、骨、锁骨上淋巴结①等),或血性腹水(指肉眼可见的血性腹水)或腹水中找到癌细胞,并能排除继发性肝癌者。①:肺与骨转移应有明确的X线证据,锁骨上淋巴结应有组织学检查证据。其他部位有肯定的转移灶亦可作为诊断依据。

1987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关于原发性肝癌的TNM分类如下:

T1 单个结节≤2cm,无血管侵犯。

T2 单个,≤2cm,侵犯血管;或多个,局限一叶,≤2cm,未侵犯血管;或单个>2cm,未侵犯血管。

T3:单个>2cm,侵犯血管,或多个,局限一叶,≤2cm,侵犯血管;或多个,一叶内,>2cm,伴或不伴血管侵犯。

T4 多个,超出一叶,或侵犯门静脉主支或肝静脉。

N1 有局部淋巴结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国内分期分型标准较为简单,但很实用,经10余年实践证实,对指导肝癌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估计预后有一定价值。近几年,国内分型分期标准稍作修改,1991 年出版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一书中,不再列入分型,仅保留分期,原因是炎症型肝癌极少见,而单纯型和硬化型的区别不在于有无肝硬化,仅在于肝硬化的程度。 TNM分类法比较科学细致,国际通用,便于对外交流。

1、继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与原发性肝癌比较,继发性肝癌病情发展缓慢,症状较轻,其中以继发于胃癌的最多,其次为肺、结肠、胰腺、乳腺等的癌灶常转移至肝。常表现为多个结节型病灶,甲胎蛋白(AFP)检测除少数原发癌在消化的病例可阳性外,一般多为阴性。

2、肝硬化:肝癌多发生在肝硬化的基础上,两者鉴别常有困难。鉴别在于详细病史、体格检查联系实验室检查。肝硬化病情发展较慢有反复,肝功能损害较显著,血清甲胎蛋白(AFP)阳性多提示癌变。

3、活动性肝病:以下几点有助于肝癌与活动性肝病(急慢性肝炎)的鉴别。AFP甲胎球蛋白检查和SGPT谷丙转氨酶必须同时检测。

4、肝脓肿:表现发热、肝区疼痛、有炎症感染症状表现,白细胞数常升高,肝区叩击痛和触痛明显,左上腹肌紧张,周围胸腔壁常有水肿。

5、肝海绵状血管瘤:该病为肝内良性占位性病变,常因查体B型超声或核素扫描等偶然发现。该病我国多见。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甲胎蛋白测定,B型超声及肝血管造影。

6、肝包虫病:患者有肝脏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和结节感、晚期肝脏大部分被破坏,临床表现极似原发性肝癌。

7、邻近肝区的肝外肿瘤:如胃癌、上腹部高位腹膜后肿瘤,来自肾、肾上腺、结肠、胰腺癌及腹膜后肿瘤等易与原发性肝癌相混淆。除甲胎蛋白多为阴性可助区别外,病史、临床表现不同,特别超声、CT、 MRI等影像学检查、胃肠道X线检查等均可作出鉴别诊断。

骨癌临床诊断依据与检查

骨癌临床诊断依据:

一、主要症状是局部疼痛,初为间歇性隐痛,迅速转为持续性剧痛,夜间尤甚。这是重要的骨癌的诊断依据。

二、骨癌的诊断依据还包括全身毒性反应,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最后衰竭,出现恶液质。

三、多发于15—25岁青少年,好发于四肢长管骨干骺端。膝关节上下部位最常见。这也是骨癌的诊断依据中比较重要的一种。

四、局部皮温高,静脉怒张,肿块生长迅速,压痛,可出现震颤和血管杂音,可有病理性骨折,关节功能障碍。

骨癌的两种检查项目:

放射科检查:这种骨癌的检查方法对患部骨骼作一般X光片摄影、血管摄影、淋巴血管摄影等检查,可依照片所显像性质作恶性与良性骨瘤之鉴别诊断,其可 靠性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可达90%,尤其电脑断层摄影核磁共振摄影,血管摄影及核子医学骨骼同位素扫描等检查,其正确性更快更方便。

病理组织切片检查:这种骨癌的检查方法可分三种:1针刺取样检查,成功率在80~90%; 2患部切开取样检查;3切除或刮除病理检查。

组织病理检查:是由病理科医师依切片组织之病理变化作最后正确诊断,同样属于常用骨癌的检查方法。

鼻塞的诊断依据

1、病史:发病前多有受凉或疲劳史。

2、临床症状:初起鼻痒、干燥灼热感,打喷嚏,鼻塞,流水样鼻涕;随之,鼻塞渐重,鼻涕渐呈黏黄涕,嗅觉减退,语声重浊;后期,鼻塞逐渐减轻,鼻涕渐消。全身可有周身不适、发热、恶寒、头痛等。小儿全身症状较重,可有呕吐、腹泻、倦怠,甚则壮热、抽搐等。

3、局部检查:鼻黏膜充血肿胀,鼻腔内有较多鼻涕,初期为水样,后渐转为黄黏性。

病证鉴别

鼻鼽一般症状发作突然,先感鼻腔发痒、酸胀不适,继则喷嚏频作,鼻塞流清涕,质稀量多,嗅觉暂时减退。检查见鼻内粘膜肿胀湿润,其色淡白或灰白。全身症状可有头痛,耳鸣,听力障碍等,症状发作短暂,消失后则如常态。

相关检查

鼻黏膜充血肿胀,鼻腔内有较多鼻涕,初期为水样,后渐转为黄黏性。

胃癌的诊断依据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的疾病,给患者带来了许多担忧和烦恼。胃癌诊断是胃癌治疗前的一个重要环节,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下胃癌的诊断有哪些方法依据。

1.30岁以上患者,有胃痛或上腹部胀满史1年以上,近期疼痛加重,疼痛节律改变,上腹轻压痛者,应警惕胃癌的发生。

2.虽无胃病史,但出现原因不明的消瘦、黑便,伴有食欲不振、乏力、血红蛋白降低或多次出血兼见顽固性胃痛,多为胃癌的表现。

3.有胃痛史,且体检发现有肺、肝转移灶,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或经肠诊检查直肠前壁摸到肿块时,多可确诊。

4.胃酸低下,注射血组胺后胃液中仍无游离酸时,胃癌可能性大,若胃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已发现有癌细胞即可确诊。

5.大便隐血检查 在严格控制饮食如受试者禁肉食3天条件下,大便隐血持续阳性,有一定参考价值。

6.X线钡餐检查 胃中溃疡大于2.5cm,龛影形状不规则,边缘不整齐,附近胃壁僵直,蠕动消失,溃疡周围粘膜皱襞粗乱或消失;或有突入胃腔内的充盈缺损,边缘不规则,粘膜破坏或中断,经多次观察其形态不变;或有弥漫永恒性环状狭窄,胃壁僵硬,无蠕动波,整个胃缩小等。以上可分别考虑为溃疡型、巨块型、弥漫性胃癌。

以上几点是胃癌的诊断依据,您了解了吗?专家表示,胃癌发病要及早接受正规治疗,切忌信用偏方妙药,以免多走弯路,耽误康复。

爆发性肝炎的诊断依据

医生诊断该病的主要依据是:

(1)病程在10日以内。

(2)起病急骤伴严重中毒症状。

(3)肝脏进行性缩小,伴肝臭和进行性黄疽加深。

(4)出血倾向伴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活动度锐减。

(5)短期内出现腹水征。

(6)精神神经突然错乱,狂躁后昏迷。

(7)肝功能试验及转氨酶明显异常,时见酶胆分离特征。

(8)尿少或无尿。

诊断本病时应与中毒性肝坏死、妊娠脂肪肝和严重的胆管感染等疾病鉴别。

相关推荐

偏头疼的诊断依据

(l)以发作性搏动性头痛为主,也可呈胀痛。 (2)以一侧头痛为主,也可为全头痛。 (3)为间歇性反复发作,起止较突然;间歇期如常人;病程较长。 (4)常于青春期起病,居多。 (5)有或无视觉性、感觉性、运动性、精神性等先兆或伴随症状,但多数伴有恶心、呕吐等植物神经症状。 (6)有或无偏头痛家族史。 (7)某些、月经、情绪波动、过劳等因素可诱发;压迫颈总动脉、颞浅动脉、眶上动脉或短时休息、可减轻发作。 (8)条纹嫌恶试验多为阳性;脑电图检查偶有轻度或中度异常;神经放射学及其他辅助检查无异常发现。

脂肪瘤的诊断依据

(1) 好发于颈,背,肩胛及前臂等处,也可发生于身体其他部位。 (2) 多见于成年人。 (3) 多数为单发性,少数为多发性。 (4) 肿块大小不一,呈扁圆形或圆形,边界不清,皮色不变,质地柔软,触之不痛,而有假性波动感,典型的用手紧捏肿物,表面可出现分叶状,肿块生长比较缓慢。 粉瘤、脂肪瘤、神经纤维瘤,是体表常见良性瘤。粉瘤,又称皮脂腺囊肿。位于真皮内,有完整包膜,内贮留豆腐渣样分泌物,伴臭味。黄豆大、枣大或更大。面部、耳后、背、臀部为好发部位。夏季易感染化脓。脂肪瘤位于皮下脂肪组织内,由成熟的脂肪细胞堆

脂肪瘤的诊断依据

脂肪瘤的诊断依据 (1) 好发于颈,背,肩胛及前臂等处,也可发生于身体其他部位。 (2) 多见于成年人。 (3) 多数为单发性,少数为多发性。 (4) 肿块大小不一,呈扁圆形或圆形,边界不清,皮色不变,质地柔软,触之不痛,而有假性波动感,典型的用手紧捏肿物,表面可出现分叶状,肿块生长比较缓慢。 粉瘤、脂肪瘤、神经纤维瘤,是体表常见良性瘤。粉瘤,又称皮脂腺囊肿。位于真皮内,有完整包膜,内贮留豆腐渣样分泌物,伴臭味。黄豆大、枣大或更大。面部、耳后、背、臀部为好发部位。夏季易感染化脓。脂肪瘤位于皮下脂肪组织内,

肺大泡的诊断依据

1、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肺大泡最常用的方法。表现为肺野内大小不等、数目不一的薄壁空腔,腔内肺纹理稀少或仅有条索状阴影。最大吸气时拍摄X线可明确肺大泡的数量、位置及真实大小。大泡周围可有受压致密的肺组织阴影,有时(如合并感染)泡腔内可见液平。 2、胸部CT:是有效的诊断方法,比X线更精确。能清晰的显示大泡的大小、数量及范围,观察X线难以显示的大泡,明确大泡与肺实质的分界以及是否伴有其它肺部疾患,并有助于鉴别气胸和肺大泡。 体积大且靠近胸壁的肺大泡需要与气胸进行鉴别。胸片检查均可见局部肺野透亮度增高,但气胸病

肝性脑病的诊断依据有哪些

1.有引起肝性脑病的基础疾病如严重肝病和/或广泛门体分流的病史如肝硬化、肝癌、门体静脉分流术后等。 2.有上消化道出血、放腹水、大量利尿、高蛋白饮食、安眠药、感染等诱发肝性脑病发生的因素。曾发生过肝性脑病对诊断有重要的帮助。 3.有神经精神症状及体征,如情绪、性格改变、意识错乱及行为失常、定向障碍、嗜睡和兴奋交替,肌张力增高,扑翼样震颤、踝阵挛及病理反射阳性等,严重者可为昏睡、严重神志错乱、甚至昏迷。 4.实验室检查:血氨升高,血浆氨基酸失衡,支链氨基酸减少,芳香氨基酸增高,二者比值≤1(正常>3),肝功

灰指甲的诊断依据

1、指甲分层:增厚的角质物变干,变碎屑,变脆,它容易从甲板与甲床之间脱落下来,使得原本与指肉粘合的指甲表层,出现中空现象,即指甲分为2层,表层与指肉分离,另外分离出一层薄薄的甲质粘在指肉上。这些灰指甲的诊断依据较为常见。 2、灰指甲的诊断依据还有表面凹凸不平:由于甲板或甲板下有角质物堆积,同时甲板又被破坏,使甲板表面粗糙,凹凸不平,失去光泽。 3、甲板变脆易碎:由于真菌侵入甲板和甲床,在角质溶解酶的作用下,角质但白被溶解,形成角质细小颗粒,被破坏的甲板缺乏弹性和韧性而变脆,角质颗粒呈粉末状易于脱落、松散而

耳眩晕的诊断依据

1、突发性眩晕,伴耳鸣、耳聋、耳闷。常以耳鸣为先兆,随之耳聋、眩晕。眩晕多为旋转性,动则更甚,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或血压下降,但神志清楚。 2、上述症状呈阵发性发作,每次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突然消失或逐渐减轻。可一日发作数次或数年乃至终身发作一次。间隙期一般无症状或有听力障碍,多次发作后,间歇期耳聋逐次加重。 3、鼓膜正常。 4、有时可查见自发性眼震,呈水平型,方向不定。 5、听力检查呈感音神经性聋或混合性聋,典型者为上升型曲线,多为一侧性。重振试验阳性,声反射有重振现象。 6、前庭功能检查,早期

毛囊炎的诊断依据

项部硬结性毛囊炎的诊断: 项部硬结性毛囊炎又称瘢痕疙瘩性毛囊炎、发际疮和项部毛疮等。多发于中老年男性,尤其是患有痤疮及瘢痕疙瘩体质者容易患本病。 项部硬结性毛囊炎,又称瘢痕疙瘩性毛囊炎、发际疮和项部毛疮等。多发于中老年男性,尤其是患有痤疮及瘢痕疙瘩体质者容易患本病。病初起时,项部发际处出现红色小丘疹或小脓疱,互相融合,逐渐发展成瘢痕疙瘩性硬结,有圆形、卵形和不规则形。一般发于项后毛发部位,患处头发稀少或完全脱落,病程缓慢,常可数年不愈。 毛囊炎的诊断依据: 1、本病好发于枕骨下部,初为吼毛囊为中心的红色小

诊断直肠癌的常见方法

一、实验室检查 大便隐血试验检查方法法简便易行,也是常见的区分结肠疾病的检查。其次是血红蛋白检查,如果出现原因不明的贫血,而且血红蛋白低于100g/L者应该做纤维结肠镜检查或者钡剂灌肠检查。试验室最后一种检查方法是血清癌胚抗原检查,但是此种检查没有特异性,因此适合作为普查或早期诊断。 二、直肠肛门指捡 直肠肛门指捡简单易行,并且此种检查方法是直肠癌手术前最基本以及最重要的检查方法。因此,此检查方法也是重要的直肠癌诊断方法之一。 三、内镜检查 凡是出现大便习惯改变或者是便血、经直肠指检没有特殊症状者,可进行

三高的诊断依据

三高是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总称,判断方法如下: 高血压系指循环系统内血压高于正常而言,通常指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症。通常是以低于140/90毫米汞柱为正常,而高于160/95毫米汞柱为高血压。因它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故称“悄悄的杀手”。 高血脂是指血中胆固醇或甘油三酯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现代医学称之为血脂异常。它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是心脑血管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它发病隐匿,大多没有临床症状,故称为“隐形杀手”。 高血糖是机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高于正常值。是机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