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月经期延后正常吗
哺乳期月经期延后正常吗
生完孩子以后,如果是在哺乳期的话,是会有不来月经,或者是有月经不调的情况存在的,等停止哺乳以后,这个就会恢复正常的。
但是虽然月经不是很正常,但是产后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的话,这个排卵机会恢复的,还是需要做好避孕措施的。可以再等几天的时间的,看看,月经是会逐渐的来。
看完以上的说明,相信会对哺乳期月经延后有了一定的了解,鉴于有些人会担心出现这种情况,所以建议刚生产完的女性要吃好休息好,不要过于劳累,这样便能减轻这种问题发生的可能。当问题发生时也不要过于紧张,慢慢调解,或者上医院检查是否怀孕也是不错的选择。
月经延后太多是病态
妇女月经周期延后七天以上,甚至四五十日一行,称为月经后期,但初潮后一两年或更年期,经期时有延缓,而又无其他症候者,不属本病。本病又称经迟或经行后期。
月经后期病因可分虚实两型,虚者营血亏损,或阳虚生化失调,以致经血来源不足,血海不能按时由满而溢;实者气滞血滞,或寒凝而血瘀,以致冲任阻滞,血海不能如期满溢,而致延后。
一、血虚型:
经期延后,经量少,经色淡红,无血块,或小腹隐隐作痛,脸色苍白、心悸失眠,周身疲乏,头晕、耳鸣,舌淡红、脉细弱、治宜补血调经。药用:当归头、淮山、熟地、党参、山萸肉、川断、云苓、白、益母草、丹参、艾叶、鸡血藤。
二、血寒型:
月经延后,量少,色黯有血块,四肢不温,苔白,脉沉紧,治宜温经散寒调经。药用:党参、当归头、白芍、鸡血藤、玉桂心、艾叶、牛七。
三、虚寒型:
月经延后,量少,经色淡,小腹冷痛,肢冷、舌淡苔白、脉弱无力,治宜温肾扶阳,祛寒调经,药用:当归、川断、益母、艾叶、熟地、鸡血藤、白芍、北芪。
四、气滞型:
经期延长,经量少,色黯红,有血块,小腹胀痛,苔薄白、脉弦细,治宜理气活血调经。药用:木香、郁金、益母、艾叶、当归、熟地、柴胡。
月经病的具体是什么症状
1)月经提前: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
2)月经延迟: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40—50天一行(>35天<3个月),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
3)经期延长:月经周期正常,经期延长,经期超过7天以上,甚或淋沥半月才净者。
4)经期缩短:月经周期基本正常,周期或短于21天,但是月经天数不到两天者。
5)月经过多:月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超过一倍或更多,一般周期基本正常者。
6)月经过少:月经周期基本正常,月经血量明显减少,甚或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到2天,经量也少者。
哺乳期经期推迟是怎么回事呢
因哺育使妈妈血中的泌乳激素(Prolactin)升高,使脑下视丘的性腺荷尔蒙分泌素(GnRH)分泌减低或停止,而造成没有性腺周期就没有排卵;或由于体内催乳素增高,卵巢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较差,卵泡停止发育因而不排卵,排卵延后多久,月经就跟着延后多久。
正常月经持续时间为2~7天,少数为3~5天。如果月经持续时间超过7天,就算经期延长。经期延长应加以重视,深入追究病因。通常与如下疾病有关:
(1)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癫、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常伴月经来潮,若出现严重子宫出血,经期延长。其他如慢性贫血、慢性肝炎、肝硬化、肾炎等,可使血管壁脆弱,通透性增加造成出血。
(2)盆腔炎症、子宫内股息肉、子宫内膜炎等均因子宫内股血液循
(3)慢性子宫肥大症(子宫肌炎)因盆腔淤血,卵巢雌激素持续增高,使子宫肌层肥厚,引起月经过多和经期过长。
(4)子宫肌瘤尤其是子宫粘膜下肌瘤,因子宫腔面积扩大,于是收缩异常,可致月经过多和经期过长。
(5)子宫功能失调性出血如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症和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均因内分泌功能障碍而引起经期延长。
(6)子宫内膜异位症常因影响子宫肌层收缩或因内膜增强而导致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
(7)放置节育器也易引起经期过长。
因此,在,哺乳期的时候如果长时间的月经推迟,最好是可以去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然后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有效的调理,如果发现是由于某些疾病原因引起的应该及时进行相关性的治疗,平时在月经期的时候要忌食生冷辛辣的食物。
月经不调有哪几种
1.脾肾气虚型。
主证:月经周期紊乱,或先期而至,或后期未来,或先后无定,经期延长,经量多,经色淡,质稀薄,面色白,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小腹冷坠,纳呆便溏,夜尿多。舌质淡胖有齿印,苔白,脉细无力,尺脉弱。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2.肝肾阴虚型。
主证:月经周期多提前,或先后无定,经期延长,经色鲜红,量或多或少,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咽于口燥,失眠多梦,小便黄少,大便于结。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3.气血虚弱型。
主证:月经周期多延后,经量少,色淡,质稀,头晕眼花,心悸怔忡,面色萎黄,小腹空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4.肝郁气滞型。
主证:月经周期紊乱,或先期而至,或后期未来,或先后无定,经量或多或少,经行不畅,经色紫红,夹血块,胸胁、乳房、少腹胀痛,脘闷不舒,时叹息,暖气食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5.血寒型。
主证: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黯,夹血块,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畏寒肢冷。舌质淡黯,苔白,脉沉迟。
6.血瘀型。
主证:月经周期多延后,经量或多或少,经期延长或缩短,经色紫黑,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弦涩。
7.痰湿型。
主证: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淡红,质粘腻如痰,形体肥胖,胸闷呕恶,带下量多,色白,质粘腻。舌质淡胖有齿印,苔白腻,脉滑。
8.湿热型。
主证:月经周期多提前,或先后无定,经期延长,经色暗红,量或多或少,质粘腻,可有臭秽,平时带下量多,色黄白,小腹疼痛,胸闷呕恶,口腻纳呆,小便黄短,大便烂,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女性月经不调的判断准则
1、月经先期
月经先期通常指以月经周期比正常提前为主要表现的月经病。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甚至十余天一行者称为“月经先期”。亦称“经期超前”、“经行先期”,或“经早”。
具体表现:
(1)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半月余一行,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2)月经周期提前半月,应与经间期出血、青春期、更年期月经先期相鉴别。
2、月经后期
月经周期延后7日以上,月经后期经量变化,甚至3~5个月以上者,称为月经后期。初潮后一两年或者更年期互相出现经期延后,没有其他病理现象的除外。
具体表现:
(1)月经周期超过35天,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2)育龄妇女周期延后,应与妊娠、青春期、更年期月经后期相鉴别。
(3)妇科检查,B超或气腹造影,以排除子宫及卵巢器质性疾病。
3、月经先后无定期
具体表现:
(1)月经周期或前或后,均超过7天以上,并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2)月经周期紊乱应与青春期、更年期月经紊乱相区别。
(3)妇科检查及B超等排除器质性病变,测基础体温、阴道涂片、宫颈黏液结晶检查以了解卵巢功能情况。
4、月经过多
具体表现:
(1)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增多,在50毫升以上,或时间超过7天。
(2)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排除子宫肌瘤等器质性疾病。
(3)排除血小板减少症及凝血机制障碍所致月经过多。
5、月经过少
具体表现:
(1)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很少,不足30毫升,甚或点滴即净。
(2)本病应与早孕相鉴别。
(3)排除因结核病引起的月经过少。
月经不调有哪几种
1.脾肾气虚型。
主证:月经周期紊乱,或先期而至,或后期未来,或先后无定,经期延长,经量多,经色淡,质稀薄,面色白,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小腹冷坠,纳呆便溏,夜尿多。舌质淡胖有齿印,苔白,脉细无力,尺脉弱。
2.肝肾阴虚型。
主证:月经周期多提前,或先后无定,经期延长,经色鲜红,量或多或少,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咽于口燥,失眠多梦,小便黄少,大便于结。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3.气血虚弱型。
主证:月经周期多延后,经量少,色淡,质稀,头晕眼花,心悸怔忡,面色萎黄,小腹空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4.肝郁气滞型。
主证:月经周期紊乱,或先期而至,或后期未来,或先后无定,经量或多或少,经行不畅,经色紫红,夹血块,胸胁、乳房、少腹胀痛,脘闷不舒,时叹息,暖气食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5.血寒型。
主证: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黯,夹血块,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畏寒肢冷。舌质淡黯,苔白,脉沉迟。
6.血瘀型。
主证:月经周期多延后,经量或多或少,经期延长或缩短,经色紫黑,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弦涩。
7.痰湿型。
主证: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淡红,质粘腻如痰,形体肥胖,胸闷呕恶,带下量多,色白,质粘腻。舌质淡胖有齿印,苔白腻,脉滑。
8.湿热型。
主证:月经周期多提前,或先后无定,经期延长,经色暗红,量或多或少,质粘腻,可有臭秽,平时带下量多,色黄白,小腹疼痛,胸闷呕恶,口腻纳呆,小便黄短,大便烂,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自我按摩治疗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妇女月经病的统称,是指月经周期、经量、色、质上的改变而发生病理变化,包括月经先期(经期提前)、月经后期(经期延后)、月经先后无定期以及崩漏、闭经、经量过多、经色紫黑等病症。患者在专科治疗的同时,配合进行自我按摩,常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法操作简便,极易掌握。
先取仰卧位,以右手鱼际先揉按腹部的气海穴(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约1分钟,再以右手拇指指腹罗纹面依次点按双侧下肢的三阴交穴(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每穴点按1分钟,最后以一手手掌按摩小腹部约1分钟。
再改取俯卧位,先以两手手掌在腰骶部上下往返反复按摩2分钟,再以双手拇指指端依次点按肾俞(位于人体的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命门(位于腰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各30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度,最后再以双手五指同时提拿双侧肾俞穴各3次。
注意:自我按摩在经期前后进行,效果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