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外耳湿疹日常有哪些注意事项
得了外耳湿疹日常有哪些注意事项
1、外耳湿疹营养和饮食
饮食要清淡,多食水果、蔬菜、豆类及高纤维素类食物,避免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如鱼、虾、辣椒、浓茶、咖啡、酒类等。
2、外耳湿疹注意事项
⑴剪短指甲,避免搔抓或烫洗,以免皮疹泛发加重病情。因晚间瘙痒加重,可于晚睡前半小时服苯海拉明25-30毫克。
⑵服用抗过敏药物有头晕、嗜唾等副作用,用药后要注意安全,尤其是司机及高空作业者,在工作期间禁服抗过敏药物。
⑶搽药或换药时,不要用水冲洗皮肤,特别是禁用热水肥皂或消毒药水烫洗,可用棉签蘸植物油从内向外擦干净。
以上就是外耳湿疹的注意事项的介绍,希望您可以掌握!
外耳湿疹的治疗方法
外耳湿疹的治疗包括病因治疗、全身治疗、局部治疗等,其具体治疗方法如下叙述。
一、外耳湿疹的病因治疗
尽可能找出病因,去除过敏原。病因不明者,停食辛辣、刺激性或有较强变应原性食物。
二、外耳湿疹的全身治疗
可口服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特非那丁,非索非那丁等。如继发感染,全身和局部加用抗生素。
三、外耳湿疹的局部治疗
1、急性湿疹渗液较多者,用炉甘石洗剂清洗渗液和痂皮后,用硼酸溶液或醋酸铝溶液湿敷。干燥后用氧化锌糊剂或硼酸氧化锌糊剂涂搽。局部紫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也有帮助。
2、亚急性湿疹渗液不多时,局部涂搽2%龙胆紫溶液,干燥后用氧化锌糊剂或硼酸氧化锌糊剂涂搽。
3、慢性湿疹,局部干燥者,局部涂搽氧化锌糊剂或硼酸氧化锌糊剂、10%的氧化锌软膏、白降汞软膏、抗生素激素软膏或艾洛松软膏等。干痂较多者先用双氧水清洗局部后再用上述膏剂。皮肤增厚者可用3%的水杨酸软膏。
四、家庭用药
1、维生素C0.2克,每日3次口服。维生素B6每次10~20毫克,每日3次口服。
2、抗过敏药物常用扑尔敏0.3毫克或赛庚啶2毫克,每日2次口服。也可用息斯敏10毫克,每日1次口服。
3、急性期皮疹广泛者,用10%葡萄糖酸钙10毫升,静脉注射,每日1次。或强的松10毫克,每日3次口服,症状好转后逐渐减量至停药。
4、若继发感染给予红霉素0.3克,每日3次口服。
5、急性期可用3%硼酸液湿敷,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渗液减少后外搽氧化锌油或硼酸锌糊。若并发感染时用0.1%雷佛奴尔液湿敷,外搽红霉素软膏。
6、亚急性期常用硼锌糊或2~5%黑豆馏油软膏,也可选用肤轻松二甲基亚砜溶液外搽,或用肤疾宁硬膏外贴。
五、外耳湿疹的注意事项
1、剪短指甲,避免搔抓或烫洗,以免皮疹泛发加重病情。因晚间瘙痒加重,可于晚睡前半小时服苯海拉明25~30毫克。
2、搽药或换药时,不要用水冲洗皮肤,特别是禁用热水肥皂或消毒药水烫洗,可用棉签蘸植物油从内向外擦干净。
3、服用抗过敏药物有头晕、嗜唾等副作用,用药后要注意安全,尤其是司机及高空作业者,在工作期间禁服抗过敏药物。
4、急性期禁用刺激性强的药物,以免加重病情。
看完上面的描述,相信大家对外耳湿疹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了。自己内心应该有了一个答案。当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看待自身的问题,最主要的还是养成好的生活和作息习惯。
宝宝一岁耳朵流黄水是怎么回事 外耳湿疹
宝宝一岁耳朵流黄水还有可能是外耳湿疹的症状。
外耳湿疹患者常有耳内刺痒不适,流黄水的症状。耳廓及耳道内有小丘疹或者小水泡、皮肤轻度充血发红、潮湿、有黄色分泌物。有时皮肤表面会结有黄痂,清除痂皮后皮肤潮红流水。如继发洗净感染则外耳可有红肿、触痛等症状。
宝宝总是揪耳朵怎么回事 原因3:外耳道湿疹
外耳湿疹常见于过敏体质的小宝宝。医师说,宝宝因感到外耳皮肤瘙痒烦躁而出现摇头晃脑、拽拉耳朵的现象。因此,爸爸妈妈若发现宝宝脸上或其他地方曾长过湿疹,且摇头晃脑、拽拉耳朵时,应带宝宝到医院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局部涂抹抗过敏药物。
婴幼儿外耳湿疹的防治
外耳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好发于婴幼儿。其病因和发病机理可能与变态反应、精神因素、内分泌失调、代谢障碍等有关,先天性过敏体质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致敏物质多为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蛋类及鱼虾等,进食这些食物后引起过敏反应而发生外耳湿疹。
吸入花粉、尘螨、动物羽毛和皮屑等物后,也会诱发外耳湿疹。
此外,化学纤维、丝毛织物、消化不良、营养过度(肥胖)、肠道寄生虫感染,预防接种以及局部应用肥皂等都可诱发外耳湿疹。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流出的脓液、汗液或耳局部应用药物等刺激耳部皮肤也可引起外耳湿疹。
特别是婴幼儿多以吃奶为主,其外耳湿疹多由于对奶制品过敏引起。突然改变奶粉的种类或添加鱼泥、蛋黄等辅食时,常可诱发本病。而潮湿、高温是引发外耳湿疹的外部因素。
婴幼儿外耳湿疹多在生后两个月左右发病,主要发生在耳廓前后皮肤、耳廓后沟或耳周皮肤,湿疹外形可以是很小的斑点状红疹,散在或密集在一起,也可以表现为丘疹、水疱、糜烂、浆液性渗出、黄色结痂等。一般痒感明显,因此小儿会不停地搔抓耳部,有的小儿可因此影响睡眠和食欲。此病往往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有时在出牙时,可以加重病情。但一般2-3岁左右外耳湿疹多可以逐渐减轻或自愈。
患儿家长多因孩子烦躁不安,不能入睡就诊。也有因孩子耳朵流出带有异味儿的分泌物来看病的。
宝宝耳朵流黄水怎么办 耳部湿疹
外耳湿疹是耳廓、外耳道及周围皮肤的变应性皮肤浅表性炎症反应,常见于过敏体质的小宝宝,宝宝发生耳部湿疹,婴幼儿因瘙痒会不停地搔抓耳部,哭闹,可严重影响睡眠和食欲,一旦没有留意,表皮被抓破,则会继发感染,出现糜烂、溃疡、浆液性渗出
护理:湿疹感染除用抗菌药物外,同时应用抗过敏药物治疗,如口服抗组织胺药物,并且注意皮肤保持清洁,防止接触过敏事物
耳朵湿疹症状
耳湿疹指发生于耳轮、外耳道、耳后皱褶部位的湿疹。多发生在耳后皱襞处,表现为红斑、渗出,有皲裂及结痂,有时带脂溢性。常两侧对称。治疗耳湿疹,中草药配方,效果确切,治愈后不复发。耳湿疹患者平时多注意饮食,避免刺激发病部位。
多发生在耳后皱襞处,表现为红斑、渗出有皲裂及结痂,有时带脂溢性常两侧对称。中耳炎或耳挖伤引起的湿疹,可有或多或少的脓性分泌物和脓痂眼镜架、耳环引起的多局限于接触部位。中医认为,风邪、湿邪、热邪、血虚、虫淫等为致病的主要原因,纯中药草本霜治疗以疏风祛湿、清热解毒、养血润燥、活血化瘀为原则,以达到驱邪扶正止痒治愈之功效。
(1)湿热并盛型:法宜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方用龙胆泻肝汤,萆薢渗湿汤加减。热盛加生石膏、白茅根,毒热盛时加大青叶,大便燥结加大黄。亦可服用龙胆泻肝丸、防风通圣丸。
(2)脾虚湿盛型:法宜健脾燥湿、养血润肤。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湿盛渗出多时加萆薢、车前子,有热象舌苔黄、脉滑者去苍术、桂枝,加茵陈、黄柏、滑石。也可服除湿丸。
宝宝患外耳湿疹怎么办
治疗:找到过敏原是治疗的关键。在小儿外耳湿疹病因不明的情况下治疗首先应注意调整饮食。还应避免搔抓,切忌用热水,肥皂及酒精等清洗,禁用刺激性药物。局部治疗宜根据“湿以湿治,干以干治”的原则。
给宝宝洗澡的时候,宜用温水和不含碱性的沐浴剂来清洁宝宝的身体。患有间擦疹的宝宝,要特别注意清洗皮肤的皱褶间。洗澡时,沐浴剂必须冲净。洗完后,抹干宝宝身上的水分,再涂上非油性的润肤膏,以免妨碍皮肤的正常呼吸。宝宝的头发亦要每天清洗,若已经患上脂溢性皮炎,仔细清洗头部便可除去疮痂。如果疮痂已变硬粘住头部,则可先在患处涂上橄榄油,过一会再洗。避免受外界刺激
家长要经常留意宝宝周围的冷热温度及湿度的变化。患接触性皮炎的宝宝,尤其要避免皮肤暴露在冷风或强烈日晒下。夏天,宝宝运动流汗后,应仔细为他抹干汗水;天冷干燥时,应替宝宝搽上防过敏的非油性润肤霜。除了注意天气变化外,家长不要让宝宝穿易刺激皮肤的衣服,如羊毛、丝、尼龙等 若患上剧痒的异位性皮炎或接触性皮炎,家长要经常修短宝宝的指甲,减少抓伤的机会。
让宝宝少吃动物蛋白质,如牛奶、蛋,必须在医生或营养师的监督下进行。在没有明显证据时,最好不要随便禁食某类食品。不提倡为了避免过敏,而使宝宝得不到应有的营养。
所以说,如果宝宝外耳道起了湿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宝宝的行为,妈妈要时刻看着宝宝,注意不要让宝宝用手去抓耳朵,抓破了的话就对湿疹恢复产生不利,另外要注意宝宝的饮食,不要因为宝宝吃错了食物,使得外耳道湿疹的状况加重,那样就不好了
湿疹外耳道炎该怎么治疗
湿疹是指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变态反应性多形性皮炎,组织学上表现为细胞浸润,有浆液渗出,主要特征为瘙痒、多形性皮疹,易反复发作。发生在外耳道内称外耳道湿疹。若不仅发生在外耳道,还包括耳郭和耳周皮肤则为外耳湿疹。
外耳道内湿疹常由接触过敏引起。最重要的过敏原是局部用药,如硫酸新霉素、多粘菌素B。避免食用或接触变应原物质,及时治疗中耳炎及头部的湿疹,改掉挖耳等不良习惯等可预防外耳湿疹。
病因
湿疹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还可能和精神因素、神经功能障碍、内分泌功能失调、代谢障碍、消化不良等因素有关。引起变态反应的因素可为食物(如牛奶、鱼虾、海鲜等)、吸入物(如花粉、动物的皮毛、油漆、化学气体等)、接触物(如漆树、药物、化妆品、织物、肥皂、助听器外壳的化学物质等)及其他内在因素等。
潮湿和高温常是诱因。外耳道内湿疹常由接触过敏引起。最重要的过敏原是局部用药,如硫酸新霉素、多粘菌素B。
看完了对外耳道炎湿疹的病因的介绍,大家应该懂得了如何预防外耳道炎湿疹了吧。外耳道炎湿疹患者不宜多吃海鲜、牛奶、鱼肉,少去有花园的地方,因为花粉会加重外耳道炎湿疹。我们应该要多呼吸新鲜空气,勤换毛巾,才能预防尿道炎湿疹的出现。
哪些原因会引起耳朵痒
耳痒是外耳道皮肤感觉神经受到轻微刺激发生的感觉。耳痒是外耳道皮肤病的主要症状,最多见于外耳湿疹。湿疹是由于受到由于化学物质、点耳药物或耳疖肿及中耳炎脓汗的刺激引起的,也和身体过敏反应有关。此外,得耳霉菌症也会导致耳痒,而且很会长耳垢,常常一、两周后就长满了整个外耳道。耳朵长霉菌的原因可以是环境的因素、耳膜破洞的分泌物及被传染等。外耳道因洗头、淋雨、游泳而跑进脏水,久没清理就有机会长霉。本身有慢性中耳炎,脓从中耳破洞流到外耳道,没有去治疗,久了就会长霉。有香港脚(足癣)的人用手指抠脚长癣处止痒,之后没有洗手又用手指去挖耳朵,就把足癣传到外耳道上。上理发厅理发,不幸使用没消毒乾净的公用掏耳器械以致感染耳霉菌。
宝宝揪耳朵是怎么回事 外耳道湿疹
外耳湿疹是耳廓、外耳道及周围皮肤的变应性皮肤浅表性炎症反应,常见于过敏体质的小宝宝,宝宝因感到外耳皮肤瘙痒烦躁而出现摇头晃脑、拽拉耳朵的现象,也有个别患儿因抓伤后继发感染了才过来医院就诊。因此,爸爸妈妈在发现宝宝脸上或其他地方曾长过有湿疹,而且出现摇头晃脑、拽拉耳朵的现象时,应带宝宝到医院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局部涂抹抗过敏药物。
皮炎的诊断
诊断主要根据病因、发病部位和临床特点综合考虑,能进行分类诊断的皮炎常见的有接触性皮炎、异位性皮炎、淤积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均具有斑疹、丘疹、水疱、斑块、糜烂、结痂或苔藓样变等皮肤原发或继发性皮损的一种或几种皮肤炎症性表现;对于具备上述临床特点又不能进一步归类者统称为湿疹,可根据部位诊断如肛周湿疹、阴囊湿疹、外耳湿疹等,也可根据皮损分期或季节等因素进行诊断如小腿慢性湿疹、夏季皮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