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抑郁症的表现是什么呢
老年抑郁症的表现是什么呢
1.情感低落
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主要表现为持久的情绪低落,患者常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度日如年;既往有的兴趣爱好也变得没意思,觉得生活变得枯燥乏味,生活没有意思;提不起精神,高兴不起来,甚至会感到绝望,对前途无比的失望,无助与无用感明显,自责自罪。半数以上的老年抑郁症患者还可有焦虑和激越,紧张担心、坐立不安,有时躯体性焦虑会完全掩盖抑郁症状。
2.思维迟缓
抑郁症患者思维联想缓慢,反应迟钝。自觉“脑子比以前明显的不好使了”。
老年抑郁症患者大多存在一定程度认知功能(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和判断能力等)损害的表现,比较明显的为记忆力下降,需与老年期痴呆相鉴别。痴呆多为不可逆的,而抑郁则可随着情感症状的改善会有所改善,预后较好。
3.意志活动减退
患者可表现行动缓慢,生活懒散,不想说话(言语少、语调低、语速慢),不想做事,不愿与周围人交往。总是感到精力不够,全身乏力,甚至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不但既往对生活的热情、乐趣减退或丧失,越来越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甚至闭门独居、疏远亲友。
4.自杀观念和行为
严重抑郁发作的患者常伴有消极自杀观念和行为。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自杀危险性比其他年龄组患者大得多,尤其抑郁与躯体疾病共病的情况下,自杀的成功率较高。因此患者家属需加强关注,严密防备。
老年人治疗抑郁症的常规方法
一、老年抑郁症患者要学会变换心情:比如变换穿着试着换一些颜色亮丽明亮的衣服,因为颜色也可以有助于改进心境,助你走出抑郁症。
二、老年抑郁症患者需要健康安全的生活心境:作息规律,饮食健康,坚持身体锻炼,保证睡眠和饮食丰富也是走出抑郁症必不可少的。
三、老年抑郁症患者要学会转换自己的思路:自己想不明白的问题可以询问他人对和他人交流,不要一味的纠结和对事对人都讲究追根刨底。
四、老年抑郁症患者要学会卸掉不必要的担子:不要对自己需求的过多,依据自己能力做量力而行的事,不要过分担心子女其他。
五、老年抑郁症患者可以试着陶冶自己的情操,可以养花种菜、养鸟养鱼、或者其他宠物,让自己忙起来,减少抑郁情绪的发生。
老年人的抑郁症有哪些表现
老年抑郁症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精神性疾病。老年抑郁症的症状很多,主要表现在经常感觉心烦意乱,苦恼,忧伤,感到生活没有意思,提不起精神,高兴不起来。老年抑郁症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而治疗老年抑郁症前,我们先来看一看老年抑郁症的症状有哪些表现:
1、患有老年抑郁症的患者普遍自我评价低,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没有用,是子女的累赘,无价值感,内疚、自责。这就是典型的老年抑郁症的症状。
2、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总是会焦虑不安,心里不踏实,总是担忧,如为子女不按时归家而惶恐不安,唯恐遭遇车祸。终日担心自己和家庭将遭到不幸,将大祸临头。这是比较常见的老年抑郁症的症状。
3、悲观厌世,痛不欲生是老年抑郁症的症状中最常见的。有过老年抑郁症的老人曾经描述这是他们一生中所遇到的最困难的经历,比任何肉体的疼痛都要难以忍受。所以有不少老年患者会产生自杀观念和行为。
老年抑郁症患者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预防意外。老年抑郁症患者更容易出现自杀轻生的念头,因此进行老年抑郁症护理时,家属应密切注意老人平时的言谈、行为,切不可疏忽大意。凡能成为病人自伤自杀的工具和药物,都应妥善保管。
二、转移注意。老年抑郁症护理高招是什么?家属在进行老年抑郁症护理时,应尽量鼓励患者做一些平时感兴趣的事来转移其注意力,使之逐渐忘却不愉快的事情,心情逐渐开朗起来。
三、饮食禁忌。老年抑郁症护理在饮食上应注意营养均衡,以老人喜好为主。但要注意多饮水、忌烟酒、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密切观察患者的食物和水分的摄取,要观察记录患者的排便情况。
四、生活照顾。这是老年抑郁症护理的基础工作。老年抑郁症患者应有专人护理,最好是亲属。如果亲属工作忙,也可请人护理,总之24小时都不应离人,护理注重劳逸结合。
五、坚持服药。这是老年抑郁症护理高招最重要的部分。家属应严格遵照医生的嘱咐为老人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物,有情况可向医生反映,更不可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中途停服,以免造成治疗的前功尽弃。
老年人抑郁症的家庭护理方法
一、是预防意外。老年抑郁症患者更容易出现自杀轻生的念头,因此进行老年抑郁症护理时,家属应密切注意老人平时的言谈、行为,切不可疏忽大意。凡能成为病人自伤自杀的工具和药物,都应妥善保管。
二、是转移注意。老年抑郁症护理高招是什么?家属在进行老年抑郁症护理时,应尽量鼓励患者做一些平时感兴趣的事来转移其注意力,使之逐渐忘却不愉快的事情,心情逐渐开朗起来。
三、是饮食禁忌。老年抑郁症护理在饮食上应注意营养均衡,以老人喜好为主。但要注意多饮水、忌烟酒、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密切观察患者的食物和水分的摄取,要观察记录患者的排便情况。
四、是生活照顾。这是老年抑郁症护理的基础工作。老年抑郁症患者应有专人护理,最好是亲属。如果亲属工作忙,也可请人护理,总之24小时都不应离人,护理注重劳逸结合。
五、是坚持服药。这是老年抑郁症护理高招最重要的部分。家属应严格遵照医生的嘱咐为老人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物,有情况可向医生反映,更不可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中途停服,以免造成治疗的前功尽弃。
六、是心灵沟通。老年抑郁症护理不单是对老人生活上的照顾,还应包括对老人心理上的支持、理解和鼓励。家属平时应多与患者沟通,从老人微小的情绪变化上发现其心理的矛盾、冲突等,并进行鼓励和开解,帮助老人树立治愈的信心。人久坐、久立、久卧。
老年抑郁症有什么症状
心理症状
1、老年人经常健忘,患者虽然也可能出现与老年痴呆症相似的健忘问题,但它们最大的分别在于痴呆症患者是真的忘记一切,而抑郁症患者只是坚信自己已忘记。
2、抑郁症是指一种不寻常、持续的严重抑郁情绪,加上收入骤减(或完全没收入)、体力渐渐不支、健康出现问题及老友一个个去世。
3、在抑郁情绪支配下,老人往往自我贬低、自我谴责,认为自己什么都没做好。这是最明显的老年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子女们一定要重视,多加注意。
躯体表现
1、原本睡眠良好的老人会突然变得难以入眠,可虽入睡但醒得过早,或入睡了却又自感未入睡,此时服用抗神经衰弱症的药物往往毫无效果。
2、原本排便正常的老人会变得难以排便,严重可闭结一周,同时还会伴以种种消化障碍,如食欲大减甚至完全不思饮食,有的还出现腹胀、口臭等症状。
情绪表现
据统计,在55岁以上老年中罹患抑郁症的比例可高达10%~15%,其中有的病人症状十分严重,甚至走向轻生,因而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死亡率竟可高至30%。与年轻抑郁症患者一样,老年抑郁症患者发病时即出现原因不明且持续二周以上的情绪低落和沮丧。其中最典型的症状是是万念俱灰,并对生活、工作和以前的业余爱好均失去兴趣。
困扰老年人的五种抑郁症
⒈轻度抑郁障碍。抑郁程度比较轻,有轻度的不安和绝望感,情绪易沮丧。一部分病人由于持久的不安、躯体症状、恐惧和强迫症状,容易误诊。这些患者的自杀倾向相当严重。由于过分的要求和“严重”的不适,使家人难于照顾而必须住院。
⒉疑病性抑郁症。常始于一种不太严重的躯体疾病,继而出现的抑郁、焦虑、不安与日俱增。大便秘结、胃肠不适是早期疑病性抑郁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有些病人怕吃下去的食物阻塞食管而拒食,因而日见消瘦,反过来又顾影自怜,唉声叹气;或者是怀疑患了癌症,并由此觉得身体各部位有多种多样的不适,因而焦躁不安,反复求医并希望医生给予保证,又嫌“保证”不够确定而焦虑。由此自杀念头加剧。
⒊反应性抑郁症。是在生活中发生了某些特殊的或悲痛的事件。通常在发病数日、数周甚至数月后才被家人发现其有抑郁。常见特殊时间或悲痛事件为急性的躯体疾病,配偶死亡、地位或物质丧失等。病人绝大多数时间处于抑郁、不安,怀念往昔之中,并有强迫和恐惧的倾向。有些病人也可伴有短暂的幻想和妄想。当与这些病人交谈时,谈话的内容与其现实生活中的遭遇密切相关,情绪激动时,自杀的念头就随之而出。本型抑郁症躯体不适症状程度较轻。
⒋隐匿性抑郁症。是老年抑郁症的一种变异。有些老人的抑郁症是在长期持续存在的神经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老人常有各种躯体不适,经常流露出消极、不安、焦虑的情绪变化,但与其外貌往往又不一致,极易误诊,因此对有老年类神经症症状但无阳性结果的不适者,不妨用抗抑郁药试验性治疗。
⒌内因性抑郁症。又称单相抑郁症,与年轻人所患的抑郁症几乎没有区别。典型的症状为情绪低落、动作迟缓、自责自罪、早醒、食欲减退、消瘦、疑病妄想等。严重时与外界几乎没有接触、生活需人帮助料理,如同痴呆。但经积极抗抑郁治疗,“痴呆”症状很快消失。
由于老年抑郁症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而发病的,绝大多数病人长期伴有神经症和疑病色彩。一般老年抑郁症的预后良好,很多病人可自行缓解。但如果消极情绪严重,就必须进行治疗。
由于老人常伴有躯体疾病,因此要从解除老人躯体疾病入手,避免其孤独情绪。任何抗抑郁药物均可用,其中以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的安全性和疗效肯定、副作用少。如果抗抑郁药效果不好,可以用电休克治疗。焦虑严重的病人可以合用抗焦虑药。
红色食物使人充满力量
老年抑郁症是指年龄在55或60岁以上的抑郁症患者,狭义的也可以是指首次起病年龄在55或60岁之上的抑郁症患者,无论是哪一种,都有着诸多老年期的特点。在临床上常见为轻度抑郁,但危害性不容忽视,如不及时诊治,会造成生活质量下降、增加心身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的患病风险和死亡风险等严重后果。
抑郁症是常见的心理疾病,老年人也是抑郁症的高危群体,尤其那些空巢老人更容易患抑郁症,专家介绍,调整饮食可以对抑郁症的治疗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那么老年人抑郁症患者该如何饮食?
红色食物:
有关专家把老年抑郁症患者可以吃的食物归成几类,红色食物就属于其中一类型的。红色蔬果最典型的优势在于它们都是富含天然铁质的食物,比如我们常吃的樱桃、大枣等都是贫血患者的天然良药,也适合女性经期失血后的滋补。这些食物都有助于减轻疲劳,并且有驱寒作用,可以令人精神抖擞,增强自信及意志力,使人充满力量。
黄色食物:
黄色食物是老年抑郁症患者适宜吃的食物,对缓解病情是十分有益的。比如玉米和香蕉等还是很好的垃圾清理剂,因为玉米和香蕉有强化消化系统与肝脏的功能,同时还能清除血液中的毒素。而且,黄色食物能让人精神集中,所以,建议在精神涣散的夜晚,喝一杯甘菊茶就能让思维重新进入状态。
橙色食物:
日常生活中,橙色食物对抑郁症的治疗很有帮助,老年抑郁症患者可食用。最常见的橙色色素胡萝卜素,是强力的抗氧化物质,减少空气污染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并有抗衰老功效。由于橙色接近光谱中红色的一端,所以橙色食物也有振奋作用。
如何护理老年抑郁症患者呢
抑郁症是我们平时生活中比较多发的疾病,尤其是老年抑郁症,为了老人能有个幸福的晚年生活,要注意老年抑郁症的出现,对于老年抑郁症的护理更是重要,好的护理能使患者早日康复,那么平时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护理老年抑郁症患者呢?
一、预防意外。老年抑郁症患者更容易出现自杀轻生的念头,因此进行老年抑郁症护理时,家属应密切注意老人平时的言谈、行为,切不可疏忽大意。凡能成为病人自伤自杀的工具和药物,都应妥善保管。
二、转移注意。老年抑郁症护理高招是什么?家属在进行老年抑郁症护理时,应尽量鼓励患者做一些平时感兴趣的事来转移其注意力,使之逐渐忘却不愉快的事情,心情逐渐开朗起来。
三、饮食禁忌。老年抑郁症护理在饮食上应注意营养均衡,以老人喜好为主。但要注意多饮水、忌烟酒、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密切观察患者的食物和水分的摄取,要观察记录患者的排便情况。
四、生活照顾。这是老年抑郁症护理的基础工作。老年抑郁症患者应有专人护理,最好是亲属。如果亲属工作忙,也可请人护理,总之24小时都不应离人,护理注重劳逸结合。
五、坚持服药。这是老年抑郁症护理高招最重要的部分。家属应严格遵照医生的嘱咐为老人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物,有情况可向医生反映,更不可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中途停服,以免造成治疗的前功尽弃。
对于女性的患者来说,一定要多注意自己进行调节
1、越来越多的中高收入女性在怀孕后马上辞退工作,原先充实的生活状态、明确的生活目的一下子就没了,人也变得很空虚,孕妇不做事情就东猜西想,猜想久了心理问题也就出来了;另外,城市女性从小没吃过苦,生孩子会带来的痛楚让她们整天诚惶诚恐。
2、怀孕后的女性往往最担心产后会失去怀孕前的一切,在丈夫和单位里“失宠”,更多白领女性还担心自己身材会变形。
3、由于生育期女性是精神病易感人群,如果调节能力差的女性此时没有得到适当照顾,心理压力过大,难以从“少女角色”转换到“妈妈角色”,就可能在临床上表现出躁狂、抑郁、精神分裂,甚至出现意识障碍和幻觉,以致发生难以预料的意外事件。
4、女性从怀孕起,由于体内荷尔蒙出现变化,特别在怀孕早期的3个月里,出现呕吐等各种身体不适;同时,心理也容易出现波动,情绪更容易低落。
产前抑郁症也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抑郁症类型,怀孕对女性的身体和心理,都造成很大的变化,容易使患者接受不了,导致产前抑郁症的出现,对于产前抑郁症,我们要尤为注意,它不仅危害准妈妈的身体健康,更对宝宝的健康成长不利。
老年人患有抑郁症的表现
老年人抑郁症的识别方法一:精神方面
患有老年抑郁症的人会表现出性格孤僻,意志消沉,沉默寡言,动作迟缓,不愿活动,步履变小。
老年人抑郁症的识别方法二:思维方面
思维、内容贫乏、迟缓;忧郁悲观,焦虑不安;紧张、绝望,觉得活着没意思,因厌世而产生自杀的念头。
老年人抑郁症的识别方法三:情绪方面
终日愁眉苦脸,情绪低落,悲痛、哀伤、有空虚感,觉得做什么都没兴趣,坐卧不安;人际关系冷淡,失去原来的爱好,脑力和体力下降,能力减低。
老年人抑郁症的识别方法四:躯体症状
周身乏力,没精打采,耳鸣目眩,肢麻失眠,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老年抑郁症,是老年人的多发病,此病早期常被误诊为神经衰弱等病。故在发病开始,周围人就应抓住其蛛丝马迹的症状,尽早诊治,争取治愈。
什么是老年抑郁症
抑郁症是老年人常见的精神障碍,60岁以上人群中30%-65%出现抑郁症症状,抑郁是老年人自杀的重要促发因素,自杀是抑郁症最为严重的负性后果,抑郁常导致严重的情绪痛苦,从而减少社会和躯体的活动,失眠、厌食和功能不良,不幸的是,老年抑郁症未被识别和未得到及时的治疗。人到老年,没有了工作的压力,生活也比较轻松,可你却整日精神不振,疑虑重重,出现头痛,便怀疑得了脑肿瘤;胃口不好,就担心生了胃病……最令儿女们难以理解的是你不想活了,想自杀。这就是得了老年抑郁症,研究抑郁症的表现专家说道,抑郁症其实就想感冒一样,也会经常侵犯老年人,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创伤和痛苦,甚至威胁到生命。
由于人的生活、医疗和科技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人的寿命也越来越长,像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我国也正在迈入老龄化社会,根据美国对抑郁症的调查显示,女性患病率比男性高;老年人中,抑郁症病人的比例占10%-30%,比普通人群患病率轻度增高。为什么老年人的患病率偏高呢?主要是因为人到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心理承受能力、社会适应能力逐渐下降,再加上老年人本身常常患有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使得老年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老年人抑郁症要清楚6个方法
1、注意饮食:老年抑郁症在饮食上应注意营养均衡,以老人喜好为主。但要注意多饮水、忌烟酒、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密切观察患者的食物和水分的摄取,要观察记录排便情况。
2、加强老年人的生活照顾:这是老年抑郁症护理的基础工作。老年抑郁症患者应有专人护理,最好是亲属。如果亲属工作忙,也可请人护理。
3、老年人抑郁症要注意坚持服药:这是老年抑郁症护理高招最重要的部分。家属应严格遵照医生的嘱咐为老人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物,有情况可向医生反映,更不可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中途停服,以免造成治疗的前功尽弃。
4、老年人抑郁症要预防意外:凡能成为病人自伤自杀的工具和药物,都应妥善保管。老年抑郁症患者更容易出现自杀轻生的念头,因此进行老年抑郁症护理时,家属应密切注意老人平时的言谈、行为,切不可疏忽大意。
5、注意要和老年人抑郁症患者心灵沟通:老年抑郁症护理不单是对老人生活上的照顾,还应包括对老人心理上的支持、理解和鼓励。家属平时应多与患者沟通,从老人微小的情绪变化上发现其心理的矛盾、冲突等,并进行鼓励和开解,帮助老人树立治愈的信心。
6、老年人抑郁症要注意转移注意。家属在进行老年抑郁症护理时,应尽量鼓励患者做一些平时感兴趣的事来转移其注意力,让他们逐渐忘却不愉快的事情,心情逐渐开朗起来。
老年抑郁与痴呆的区别
1、老年人中抑郁症,多过痴呆症
“抑郁症是老年期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方亚明告诉记者,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社会老龄化的加快、老年性疾病发病率的逐渐增高,老年人抑郁症会变得更加常见。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老年人口中,抑郁症老人约占7%—10%;在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人中,有一半伴有抑郁症。而世界各地老年人精神疾病调查显示,在老年人群体中,抑郁症是发病率最高的,其次是老年痴呆症。
方亚明指出,如果家中的老人经常情绪低落,失眠、健忘、吃饭没胃口,同时不愿参与各种活动,那么他有可能患上了老年抑郁症。老年抑郁症的高危人群包括孤处的老人、退休后感到失落的老人或者刚遭遇了生活中的哀伤事件的老人等。此外,在中风或心脏病患者中,有20%的人也会陷入抑郁的心理状态,而女性患抑郁症的比例是男性的两倍。
2、关注前期征兆以免误诊
方亚明告诉记者,老年抑郁症会给身心造成很大的伤害,但由于种种原因,抑郁症常被误诊,临床上常见一些老人在综合医院求诊了多次才来到精神科治疗,所以对老年抑郁症前期征兆的关注尤为重要。
方亚明指出,头痛、头昏,是老年抑郁症的常见征兆。如头痛可以表现为胀痛、钝痛或跳痛,但一般还能忍受;大多为紧张性头痛和非偏头痛性血管头痛,而且疼痛的部位没有特殊固定位置,因此这样的老人常感到头部这疼那疼。头昏则常表现为早晨起床后觉得头脑发涨或者头重脚轻,到了午间头昏的感受加重。方亚明说,约有一半以上的老年抑郁症患者会出现这种症状。
此外,出现睡眠问题:约有48%的抑郁症患者是以失眠为首见症状。
老年抑郁症的前期征兆还包括:多汗,遇到情绪激动或稍事活动便容易出汗,尤其是头部、躯干、手足部位多汗,甚至在热闹的场合多说些话也易出汗;心慌气短,患者表现得焦躁不安、情绪紧张、心悸心慌、胸闷气短,感觉呼吸不畅,常怀疑自己得了冠心病,平时周身倦怠无力,语气声调也低微无力;食欲减退,胃部感到饱、闷、打嗝,食而无味,饭后胃脘部胀痛,自觉腹中有气上冲,嘴里发腻,甚至感到恶心欲呕;周身疼痛,四肢、肩部、膝关节、背部、腰部疼痛酸楚,检查发现不到异常,然而总觉得浑身不适,双脚和小腿发凉,采取保暖措施和药物处理后仍不见效;眼花耳鸣,感到视物模糊,看书看报觉得两行字在相互移位或颤动,但眼科检查却又正常,休息或睡觉前、或者在一阵紧张嘈杂之后耳朵内会出现各种声音,患者因此烦躁不安,久治难愈。
方亚明说,如果出现以上这些征兆,就要警惕老人家可能患上了抑郁症。
3与老年痴呆症相区别
家人一度怀疑70岁的王阿婆得了老年痴呆症。去年丈夫过世后,她就一直陷入悲伤,沉默寡言,也很少出门,总是感到不开心。她还变得特别健忘,出门不是忘带钱包就是忘带钥匙,还怪保姆偷了,因此跟保姆大发脾气,并把自己的房间加了锁,但她对外人则很讲礼貌。送去综合医院后,王阿婆被诊断为老年痴呆,但治疗了大半年,效果却不明显。后来被精神专科医生诊断为老年抑郁症,治疗仅两周后,病情就出现明显好转。
“老年人面临突然出现的重大精神刺激,在一段时间内出现情绪抑郁,这是正常现象,并非病态。但如果出现持久的抑郁症状、并且向严重的程度发展时,就要考虑到是否得了抑郁症。这时要特别注意与老年痴呆症相区别,以免贻误病情、影响康复。”方亚明说。
他解释,有些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病情发展到严重阶段时,思维和动作都会受到抑制(尤其是思维抑制),会出现与老年痴呆症相类似的一些临床表现。老年抑郁症与老年痴呆症的鉴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是起病与病程不同:相较而言,老年抑郁症起病较快、发展迅速,而老年痴呆的起病、发展都较为缓慢。
从症状的持续性上: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情绪变化多、不稳定,像年幼的孩子,不像老年抑郁症的抑郁状态会持续较久。
从智能角度上:老年抑郁症患者有时似乎会表现出智能上的障碍,但这种障碍是暂时性、部分性的,每次的智能检查结果都不相同;而老年痴呆患者的智能损害是全面性的,而且呈进行性的恶化。
是否有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老年抑郁症患者不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脑CT检查结果也没有阳性发现;而老年痴呆患者的情况则相反,他们会有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与体征,不少患者还有高血压、动脉硬化或者“小中风”的病史,脑部CT检查会发现不同程度的脑萎缩或(和)脑梗塞的表现。
抗抑郁药物效果不同:使用了抗抑郁药物后,老年抑郁症患者会开始康复,恢复到病前自如的神态;而抗抑郁药物对老年痴呆症患者起不到任何作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有一部分老年痴呆症患者在病程的早期也会出现一些抑郁症状,很像患了老年抑郁症,只是到了疾病的中晚期,老年痴呆症的真正面目才会充分表现出来。
老年妇女更要注意
防治抑郁症
“老年抑郁症患者大多性格内向,发病前就不爱交际,在发病后如果得不到家人、同事、朋友的理解或遭到误解,则可能难以摆脱抑郁的阴影,不利康复。因此,和睦温暖的家庭、适当的社会交往本身就是一帖良药,有助于老年抑郁症患者度过灰色的抑郁期。”方亚明说。
由于老年妇女患上抑郁症的比例可达25%,比老年男性要高出许多,因此方亚明强调:老年妇女防治抑郁症更为重要。他解释说,这是因为女性要经历哺乳期、怀孕期、绝经期等,在一生中比男性更容易受到激素分泌的影响,她们比男性更容易患上抑郁症,“而绝经期妇女如果患有更年期综合征,则她们中的绝大多数会出现程度不等的抑郁症状,倘若当时没有接受正确、彻底的治疗,往往又会拖成慢性抑郁症,到了老年时会反复发作,大大影响晚年的生活质量”。
老人常发脾气可能抑郁症
约八成患者主诉记忆减退
老年抑郁障碍一般是指年龄在55岁或60岁以后的抑郁障碍患者,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抑郁症往往还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低落心情可能在老年人的抑郁中更少见,然而老年人更多的表现为易怒、焦虑和身体症状。有些表现与痴呆类似,医学上称为假性痴呆。
老年抑郁患者大多同时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症状,有资料显示,约80%的患者存在记忆减退的主诉,其中有比较明显认知功能障碍类似痴呆表现者占10%~15%,症状包括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和判断能力等全面的认知功能下降。抑郁既可能是认知损伤的危险因素,也可能是认知功能下降的表现:抑郁与痴呆的风险增加有关。
抑郁症与心血管疾病可相互作用
潘集阳教授表示,影响老年患抑郁障碍的因素较为复杂,包括社会环境、文化习俗、个体心理与生理变化、共病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等。抑郁和身体疾病的关系可能是双向的:一些身体上的问题,例如慢性疼痛,可能是抑郁的易感因素,而抑郁也会加重一些本来就不好的身体情况,例如心脑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与抑郁症密切相关,其共患率很高,已引起人们的注意,虽然其相关性的本质还不十分清楚,但近年来,一些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抑郁症可直接引起心血管疾病,且增加心血管病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美国一心血管研究机构报道:对4493例年龄在65~98岁(女性平均年龄72岁,男性平均年龄73岁)患有抑郁症而无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跟踪随访6年,结果显示,4493例中1174例出现了心血管事件,614例死亡,心血管事件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成形术、冠状动脉旁移植术和心源性死亡。
抑郁症增加心血管疾病危险的确切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但研究结果提示:抑郁症是心血管疾病病理进程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子女常回家看看”胜似良药
老年抑郁症影响老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是老年幸福生活的杀手。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自杀,给家人带来无限痛苦。所以老年抑郁症患者必须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对于治疗,老年期抑郁症是需要药物治疗,大体上是跟成人抑郁症治疗一样,只是在药物选用上要注意,因为老年人肝的代谢较慢,要选择副作用相对较少的药物。至于心理辅导,潘集阳表示,一方面可鼓励老年人进行积极的活动,比如下棋、书法、聊天、打牌等。另一方面,找精神状态好的老年人和患有抑郁症的老年人在一起,让他们相互交流。必要时给予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潘集阳还提醒,为老年人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子女要多陪伴老年人,不要让老年人有孤独感。特别是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或常年患病的父母,子女更应多加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