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检查有什么意义
尿常规检查有什么意义
尿常规检查包括尿液一般性状检查、尿液化学检查、尿沉渣显微镜检查三部分内容。综合分析尿常规检查是判断肾脏疾病以及肾脏功能最重要的指标。尿液一般性状包括尿量、尿色、透明度、泡沫、气味、酸碱度、比重;尿液生化检查包括尿蛋白定性、尿糖、尿酮体、尿胆原、尿胆素、尿胆红素、尿亚硝酸盐;尿沉渣镜检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脓细胞、上皮皮细胞、管型、盐类结晶、磺胺结晶,以及脂肪滴、粘液丝、细菌、真菌、原虫等。
正常人尿量常在500-2500ml加以,平均约1500ml。尿量超过2500ml/24小时者称为多尿,可见于大量饮水或进食含利尿作用的食物、肾小管浓缩功能受损、糖尿病、垂体性尿崩症、精神性多尿。24小时尿量少于4O0ml或每小时少于17ml者称为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1者称为无尿。少尿、无尿可见于肾前性、肾性或肾后性肾功能衰竭:
正常尿液呈淡黄色,尿色深浅取决于尿液浓缩程度、尿pH并可受某些食物和药物的影响。尿色浅淡或无色常见于大量饮水、尿崩症、糖尿病。尿色黄至橙黄可见于尿液浓缩、食用含黄色素的食物或药物,也可见于发热、失水以及其他高代谢疾病。尿液呈黄褐色、黄绿色至棕绿色除见于服用大黄、番泻叶、美鼠李皮等药物以外,还可见于肝细胞性、阻寨性或溶血性黄疽。尿液呈棕色或棕黑色可见于尿中出现正铁血红素、尿黑酸、黑色素、氢醒与儿茶酚。尿色发红可见于尿中出现红细胞、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叶琳,也可见于食用甜菜、染色素以及服用氨基比林、氨苯磺胺、苯荀二酮及大黄、山道年、番泻叶、利福平等药物。绿脓杆菌败血症时尿液可呈绿色,尿液呈乳白色则应考虑尿中有乳糜、脓、脂肪或大量盐。
尿液混浊的常见原因包括:①尿液长时间放置导致盐类析出或细菌繁殖;②血尿、脓尿、菌尿、脂质尿、乳糜尿、尿液中含大量上皮细胞时可以导致新鲜排出的尿液发生混浊。正常尿液摇晃后可有少量自色或淡黄色泡沫,尿中产生大量泡沫常见大量蛋白尿。新鲜尿有氨味提示慢性膀耽炎和慢性尿储留。大肠杆菌感染时尿液可有粪臭味,而尿液有烂苹果味提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正常尿液呈弱酸性,高蛋白饮食、酸中毒、发热、严重缺钾、痛风以及服用某些酸性药物如氯化按、维生素C等可以导致酸性尿,而碱性尿则见于进食多量蔬菜或水果,碱中毒,一型肾小管酸酸毒。产尿素酶细菌感染或污染,服用碳酸氢钠、醋唑磺胺、咪嗦类利尿剂等。
尿比重可随水摄人量,尿中蛋白、糖、尿索氮水平而变化。正常饮食情况下,抖小时内尿最高比重低于1.018、比重差小于0.009常提示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若尿比重固定在1.010 提示肾功能严重受损、肾小管功能很差。在尿中有蛋自、糖或其它溶质增加时,检测尿液晶体渗透压较尿比重能更好地反映肾小管浓缩功能。
正常人尿蛋白定性阴性。尿蛋自增加时应考虑肾小球性蛋自尿、肾小管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组织性蛋自尿。尿糖定性在正常人为阴性。尿糖升高见于血糖增高、肾性糖尿、应激性糖尿、大量进食碳水化合物。肝硬化患者可以出现果糖尿或半乳糖尿,哺乳期妇女可出现乳糖尿,应注意与常见的葡萄糖尿鉴别。
尿酮体阳性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妊娠剧烈呕吐、子痛、剧烈活动、饥饿、应激状态所致脂肪动员加速、肝脏酮体生成增加等情况。乳糜尿常见于广泛的腹部淋巴管阻塞和/或胸导管阻寒,绝大多数由班氏丝虫病所致,极少数可由结核、肿瘤、创伤、手术、原发性淋巴管疾病、妊娠、肾孟肾炎、包虫病、疟疾所致。
正常尿液中尿胆红素、尿胆原及尿胆素阴性或弱阳性。尿胆红素阳性通常见于肝细胞性或梗阻性黄疽,而尿胆原及尿胆素阳性则可以见于肝细胞性以及溶血性黄疽。
尿液中红细胞增多也称为血尿,是各种泌尿外科疾病、内科疾病、全身性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也偶叮见于剧烈活动、高热、严寒、重体力劳动、长久站立等生理条件下。一旦发现血尿,应认真进行定位诊断和病因诊断。尿液巾白细胞增多不但可以见于肾孟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肾结核,也可以见于过敏性间质性肾炎以及各种肾小球肾炎。
尿液中扁平上皮细胞增多主要见于阴道分泌物污染或尿道炎;大圆形上皮细胞增多_见于膀胱炎;尾形上皮细胞见于肾盂肾炎、输尿管或膀胱颈炎症;底层移行上皮细胞来自输尿管、膀胱和尿道上皮深层,可见于结石、感染所致的上述部位损伤,小圆形上皮细胞来自肾小管立方上皮,亦称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见于各种肾小管损伤的疾病。
尿液中管型包括透明管型、红细胞管型、颗粒管型、脂肪管型、肾衰管型、蜡样管型等六种。正常人清晨浓缩尿中可有透明管型,在剧烈活动、高热、全身麻醉和心功能不全等尿中均可见此类管型,但尿液中透明管型增加也常见于各种肾实质病变。红细胞管型常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移植急性排异反应,以及各种肾实质出血的疾病。白细胞管型多见于肾孟肾炎,也可见于急性肾炎。上皮细胞管型常提示有肾小管病变。细颗粒管型可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而粗颗粒管型则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以及各种药物、重金属中毒所致肾小管损伤。脂肪管型常见于肾病综合征患者。肾衰管型可见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早期,慢性肾衰时如出现此类管型,提示预激状态所致脂肪动员加速、肝脏酮体生后不良。蜡样管型的出现一般提l}有长期严重的肾脏病变,如慢性肾衰、淀粉样变性肾病等。
尿液中出现肌氨酸结晶提示肌氨酸病;亮氨酸、酪氨酸结品的出现常提示肝脏内有自溶性变化,如急性黄色肛坏死。尿液中常见的尿酸、草酸钙、磷酸盐等结晶一般无临床意义,但若经常或大量出现于新鲜尿中,并伴有镜下血尿,应怀疑有结石的可能,另外,发现尿液结品对尿路结石性质的确定也有一定帮助
尿常规检查有什么意义
12小时尿沉渣计数介绍:
12小时尿沉渣计数是检查夜间12小时尿内排出的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的数目,用以了解肾脏损害及尿路疾患的程度和病情的演变情况的一种检验方法。常用于尿沉渣镜检可疑而又不典型的病人,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
12小时尿沉渣计数正常值:
红细胞:0-50万/12h。
白细胞及上皮细胞总数:100万/12h。
透明管型:5000万/12h。
12小时尿沉渣计数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尿中细胞和管型可不同程度地增高,红细胞可达1500万~4000万个,管型可达5万~1000万个,白细胞可达200万~5000万个。红细胞或管型增加明显,多见于肾炎。肾盂肾炎及其他尿路感染以白细胞增多为主。需检查人群:各种肾炎病人、泌尿系统感染者,前列腺炎患者。
风寒感冒的检查
本病需要做的检查有尿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 痰液的一般性状检查, 痰液细菌涂片检查,体温测量,脉搏。
体温测量是诊断疾病时常用的检查方法,有口腔测温,腋下测温和肛门测温三种。
尿常规即尿常规检查,尿常规在临床上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初步检查,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一旦发现尿异常,常是肾脏或尿路疾病的第一个指征,亦常是提供病理过程本质的重要线索。近年来有不少人强调,负责医生应自己动手做患者尿常规检查,是有利于医生发现肾脏疾病的一般诊断方法。
尿常规应该注意什么
尿常规检查注意事项:
1、尿常规检查时,留取尿液不少于10毫升。
2、一般要求女性留取尿标本时应避开经期,以防止阴道分泌物混入尿液中,影响检查结果。
3、最好留取中段尿。
有很多肾病病人曾问,为什么在尿常规检查中要有意识的留取中段尿液?按排尿的先后次序,可将尿液分为前段、中段、后段。因前段尿和后段尿容易被污染,因此,做尿常规和尿细菌学检查时,一般都留取中段尿。
4、留取尿液应使用清洁干燥的容器,即医院提供的一次性尿杯和尿试管。
尿道炎要做的检查有哪些呢
1、尿沉渣镜检:白细胞脓尿是指尿沉渣中白细胞显着增多。脓尿对尿路感染的检查有显着意义。这种尿路感染的检查比较常见。
2、尿常规检查:急性尿路感染的检查,会有尿色可呈混浊,有腐败气味的症状。尿沉渣中红细胞稍增多,为2~10个/高倍镜视野。仅小部分患者血尿明显,不到5%的患者可见肉眼血尿,白细胞常显着增加。这也是尿路感染的检查方法之一。
3、尿细菌学检查:尿细菌定量培养是诊断有无尿路感染的重要指标,正确率为80~96%。因此,尿细菌学检查对于尿路感染的检查有特殊意义。这也属于尿路感染的检查项目。
尿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1、尿液颜色 ,红色为血尿:急性膀胱炎、泌尿道结石、肿瘤、肾结核乳白色(乳糜尿)、血丝虫病、泌尿道化脓性感染。深黄色或红茶样:黄疸。
2、尿透明度 ,混浊:有大量结晶、血液、脓液及乳糜尿时。
3、尿酸硷度(尿pH值) ,了解尿液的酸硷度,对诊断某些肾脏或代谢性疾病可提供重要线索。
4、尿比重 ,在病理状态时,尿比重的增减主要根据肾脏的浓缩功能而定。 比重低见于慢性肾炎,尿崩症。
5、显微镜检查:红细胞,增多:泌尿系统结石、肾盂肾炎、肾炎、结核、急性膀胱炎、泌尿系统肿瘤。白细胞 :增多:泌尿系统感染、结核。
颗粒管型 ,持续多量出现于急、慢性肾炎。
透明管型, 肾炎、肾盂肾炎、发热性疾病有时少量出现。
6、化学检查:蛋白 ,阳性:肾炎、慢性肾炎;泌尿系统感染、高热、肾结核。
糖 ,阳性:糖尿病。酮体 ,阳性:过度饥饿,严重糖尿病。
尿胆元 ,大于正常见于肝炎,肝癌等引起的黄疸及溶血性黄疸。
胆红素 ,阳性:阻塞性黄疸。
需要检查的人群: 泌尿系统疾病患者。
尿常规检查有什么意义
12小时尿沉渣计数介绍:
12小时尿沉渣计数是检查夜间12小时尿内排出的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的数目,用以了解肾脏损害及尿路疾患的程度和病情的演变情况的一种检验方法。常用于尿沉渣镜检可疑而又不典型的病人,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
12小时尿沉渣计数正常值:
红细胞:0-50万/12h。
白细胞及上皮细胞总数:100万/12h。
透明管型:5000万/12h。
小便疼痛应做哪些检查
1、尿常规检查:
尿常规检查包括一般检查、尿沉渣检查、化学检验几个方面,在这几项检查中有各自的正常参考值,每一个正常值都是用定性和定量来衡量的。尿常规检查的内容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及尿糖定性,当尿中含有大量白细胞,表示泌尿道有化脓性病变,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及尿道炎等,是泌尿系炎症诊断的重要依据。
2、支原体衣原体培养:
衣原体、支原体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主要病原体,其感染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且无症状者较多。临床上对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衣原体、支原体检查,有利于泌尿生殖道疾病的早诊治,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其危害性意义重大。
3、尿流动力学检检查:
对尿频、尿急、尿痛等前列腺问题一查就准,可以准确的确定前列腺疾病患者梗阻程度和膀胱功能。排尿障碍是前列腺疾病的一个常见症状,而尿流动力学检查对前列腺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