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背怎么治疗
耳背怎么治疗
出现耳鸣和听力下降,这首先要做颅脑ct或者磁共振检查,看看是否有听神经瘤存在,如果检查有听神经瘤,需要通过手术切除。如果检查没有问题,考虑是属于神经性耳鸣和神经性耳聋,可以应用营养神经药物,比如维生素b1和甲钴安,另外可以应用倍他司汀,有助于改善循环缓解症状。
耳鸣耳背是最常见的耳部疾病,特别是耳鸣,最让患者受不了,耳边整天有嗡嗡的声音,让患者心烦意乱,彻夜年免,所以了解耳鸣的原因,做好耳鸣的预防很重要。突发性耳聋应作为耳科急症对待,在临床治疗中要综合制订合理的方案。但用药不宜过多、过杂,不应让患者由于治疗程序的复杂而感到劳累,也不应采取教条的程序化治疗,应视病情和条件而变。药物治疗:因为突发性聋的致病原因较多,机制与病理改变不尽相同,无一个简单有效、适用于任何情况的药物与治疗方法。根据可能引起突发性聋的不同原因选择不同的药物组合。
耳背放血如何治疗扁平疣
耳背放血如何治疗扁平疣?很多朋友会有这样的问题。以下就是关于治疗扁平疣方法的介绍,希望能帮您更好的治疗扁平疣。
耳背放血如何治疗扁平疣?
耳背放血具体方法:先用酒精棉球消毒一侧耳背皮肤,取近耳背外的一浅表小静脉,用尖头刀片将其挑破出血,任其外滴,待血自行凝固为止。然后再涂以碘酒,放上一干棉球,用胶布固定,第二天即可去掉棉球。放血后两天内避免洗头。每周放血一次,双侧耳背交替进行,一般6-10次为一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若皮损已退,但未退尽者可继续治疗。 治疗过程中,感觉痒,皮疹色变深红,甚至增多,一般不必为此顾虑,只要继续坚持治疗,常可取得满意效果。
眼丹如何治疗 刺血治疗
可选择太阳穴、鱼腰穴、大椎穴以及耳背静脉进行刺血治疗。操作方法为:局部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上述穴位,用手挤捏数滴血即可。注意伤口处保存卫生,避免感染。耳背静脉刺血前可先用手搓揉耳朵,是耳背静脉怒张,再点刺出数滴血液。此法可以清热、泻火、解毒,适宜于热毒壅盛型的眼丹。
三伏晒背方法 三伏晒背什么时间
上午八点和下午三点之后。
如果是第一次晒背,建议可以选择在上午的8点-9点晒背,这个时间段温度较低,太阳光的紫外线不强,就算没有经验也不容易使皮肤晒伤。
待身体慢慢适应温度后,在后续的晒背中也可以选择在下午3点之后进行,这个时候的太阳光比上午8点的要稍微强烈一些,效果也更强一些。
正午是温度最高,太阳光最强烈的时候,如果不是有晒背经验的人士不建议选在这个时间段进行晒背,否则很有可能因为操作不当而造成皮肤晒伤,不仅起不到治疗的效果,还会影响到后续的晒背治疗。
中风嘴歪扎什么穴位
1.1、口眼歪斜取穴
主穴:听会、地仓、合谷、迎香
配穴:风池、水沟、颊车、丝竹空等。
1.2、半身不遂取穴
主穴:肩俞、曲池、外关、合谷、环跳、委中、足三里、阳陵泉、太冲。
配穴:手三里、大柱、风市、承山、解溪等。
针灸治疗中风偏瘫还应根据患者病情、时机,在中医师的辩证指导下进行,切勿盲目施针,以防造成病情加重。
1.3、耳穴压丸预防中风
主穴:分耳背和耳前二组(1)耳背穴 耳背心、耳背肾、耳背肝、耳背肺、耳背脾(2)耳前穴 神门、心、皮质下、交感、脾。
配穴:交感、肝、胃、大肠、额、缘中、枕。
一般仅用常用穴,如预防过程中出现某些症状时,再据症酌配辅助穴。一般于考前1个月施术,用黄荆籽贴敷(如无,可用王不留行籽代替),令被防治者自行按压,每日3~5次,每次按压10~20min,另于睡前20min常规按压一次。以局部发红、发热为佳。5日更换1次。
耳背怎么治疗
这首先要做颅脑ct或者磁共振检查,看看是否有听神经瘤存在,如果检查有听神经瘤,需要通过手术切除。如果检查没有问题,考虑是属于神经性耳鸣和神经性耳聋,可以应用营养神经药物,比如维生素b1和甲钴安,另外可以应用倍他司汀,有助于改善循环缓解症状。
耳鸣耳背是最常见的耳部疾病,特别是耳鸣,最让患者受不了,耳边整天有嗡嗡的声音,让患者心烦意乱,彻夜年免,所以了解耳鸣的原因,做好耳鸣的预防很重要。突发性耳聋应作为耳科急症对待,在临床治疗中要综合制订合理的方案。但用药不宜过多、过杂,不应让患者由于治疗程序的复杂而感到劳累,也不应采取教条的程序化治疗,应视病情和条件而变。药物治疗:因为突发性聋的致病原因较多,机制与病理改变不尽相同,无一个简单有效、适用于任何情况的药物与治疗方法。根据可能引起突发性聋的不同原因选择不同的药物组合。
针灸治疗寻常性痤疮
1.三棱针挑刺出血法
取穴:背部胸椎夹脊两旁反应点
操作方法:取反应点l~2个,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挑破表皮,并挑断皮下纤维组织,挤出少量血液即可。5~7天治疗1次。
2.梅花针刺血法
取穴:背部督脉经穴及病灶处
操作方法:消毒后用七星针弹刺至局部出血,督脉经穴处拔罐。
3.耳穴或耳背静脉刺血法
取穴:耳穴神门 内分泌 皮质下 肺 交感 耳背静脉
操作方法:常规消毒,以三棱针或手术刀尖将耳穴或耳背静脉刺破,使出血少许即可。隔天1次,10次为1疗程。
耳穴怎么治疗高血压
中医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通于耳,人体某一脏腑和部位发生病变时可通过经络反映到耳廓相应点上。耳背有一“耳背沟”,位于耳廓背面,在由内上方斜向下方行走的凹沟处。因其有稳定血压的作用,故亦称“降压沟”。
取穴:降压沟、降压点、肝穴、肾穴、内分泌穴、肾上腺穴、耳轮部、耳背部。
按摩方法:用双手食指或食指及中指的指腹,从上而下按摩双耳背之降压沟6分钟,频率为每分钟约90次,以红热为度;捻耳轮部6分钟,频率为每分钟约90次,重点捻耳尖;掌擦耳背部,频率为每分钟约120次;其余穴位用耳压法贴王不留行子治疗,每次轮替选用3~4个穴位,左右耳交换治疗。如是轻型高血压患者,贴丸后每天早晚两次按压即可,如是中型或重型患者应适当增加按压次数。还可配压涌泉穴5分钟,频率为每分钟约180次。
1.按摩耳背下耳根有升压作用,应禁压;
2.及时监测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
3.节制饮食,控制体重:
4.限制食盐摄入量;
5.保持乐观情绪,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起居有节;
6.经常做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