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新生儿睡前哭闹的方法
应对新生儿睡前哭闹的方法
1、观察判断
由于宝贝睡前哭闹的起因和心思是不同的,所以妈妈要先对他的哭声进行观察和判断。在宝贝哭闹的心思中,除了病理性状况需要妈妈立即应答以外,生理性需求和心理性需求都不需要立即应答,而是积极应答。积极应答的步骤依次为声音慰藉、依恋慰藉和身体慰藉,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宝贝渐渐学会舒适自慰。
2、声音慰藉
当宝宝睡前哭闹的心思是生理和心理需求时,妈妈先远远地答应一声,让宝贝知道妈妈就在自己求助的安全地带,接着妈妈踏踏的脚步声又让宝贝在希望中等待了几秒。
3、依恋慰藉
声音慰藉已经在宝贝面前出现3种,持续接近1分钟了,妈妈还不要急着抱起宝贝,可以在他面前晃动一个玩具,或是妈妈经常使用并带有妈妈体味的小手帕,宝贝又在积极的状态中等待了几秒。渐渐的,他就会对这些物品产生依恋,当妈妈暂时不在的时候,这些依恋物就会对他产生安慰的作用。这样,宝贝对人的直接以来就转化为对物的依赖,这时宝贝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已经有所增强了。
4、身体慰藉
这一步就是抱起宝贝满足他的生理或心理需求,宝贝和妈妈都在这种亲密的身体接触中得到慰藉,但是经过声音慰藉和依恋慰藉的宝贝已经变得坚强、自信和乐观了。
5、舒适慰藉
如果宝贝已经很平静了,妈妈可以试着把宝贝放回小床、小车里,让他自己快乐地玩耍一会儿,这是5步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段落。因为,妈妈安慰宝贝的目的是让宝贝学会舒适自慰,而不是离开妈妈就紧张不安、不知所措的依赖性宝贝,如果是这样,妈妈反而更不放心了。特别是爱心细腻、年富力强、时间富裕的全职妈妈,更要完整地坚持5步曲,这样使你对宝贝每一秒的爱都能够得到升华。
如何与新生儿亲子沟通
首先要学会与新生儿交流。不会说话的新生儿怎么会和人交流呢?新生儿生下来就会看、听、有嗅觉、味觉、触觉、活动和模仿等能力,具备了和大人交往的能力。
新生儿的哭是和成人交流的主要方式,用哭声来表达自己的要求。哭是一种生命的呼唤,提醒你不要忽视他的存在。如果你能仔细研究新生儿的哭,就会发现这其中有很多学问。首先是哭声,正常新生儿有响亮婉转的哭声,使人听了悦耳。
有病的新生儿的哭声常常表现为高尖、短促和沙哑或微弱等,如遇到这些情况应尽快找医生。正常的新生儿的哭有很多原因,如饥饿、口渴或尿布湿等,还有在入睡前或刚醒时不明原因的哭闹,一般在哭后都能安静入睡或进入觉醒状态。宝宝会用不同的哭声表达不同的需要。年轻父母经过2~3周细心体验,就能理解小婴儿哭的原因,并给予适当处理。
大多数新生儿哭时,如果把他抱起竖靠在肩上,他不仅可以停止哭闹,而且会睁开眼睛。如果爸爸在妈妈后面逗引他,他会注视你,用眼神和你交流。我们做过研究,在新生儿哭时,你可以通过和宝宝面对面说话,或把你的手放在宝宝的腹部,或按握住他的双手臂,约70%哭着的新生儿可以经过这种安慰停止哭闹。过去有人认为小婴儿哭不用抱,以免以后经常要人抱、费时间。
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因为宝宝发出要和你交流的信息,你不给予应答,他以后就不愿意发出信息了。这样做,不利于宝宝的智力发展。
新生儿还会用表情和你交流,如通过注视、皱眉或微笑等和你交流,使你了解他的意愿,父母可以细心的体会。如果父母从新生儿期能敏感地理解新生儿的表示,就可以促进新生儿交流能力的发展。
眼神的交流。当宝宝觉醒睁开眼睛时,妈妈抱起他,面对面,宝宝会注视你的脸,妈妈会不由自主地说:“宝宝看看妈妈,宝宝认识妈妈吗?”宝宝似带微笑,有时会学妈妈的样子张开小嘴。当宝宝吃奶听到妈妈说话时,他会停止或改变吸吮速度,说明宝宝在听妈妈说话。
而别人说话他不理会,说明他对妈妈的声音有偏爱。爸爸比妈妈更加活跃和调皮,他们爱和宝宝嬉戏,以得到心理满足。一个有较多时间照顾宝宝的爸爸这样描述:“宝宝是如此爱听我的话,睁着大眼睛看看我,似乎能听懂我的话,哼哼地和我说话,好像在和我交流。”
训练方法。细心体会婴儿哭的原因,对婴儿的要求给以满足。在觉醒时充满爱心地和婴儿交流,婴儿和成人在交流中辨别不同人的声音、语意,辨认不同人的脸、不同的表情,保持愉快的情绪,促进宝宝交往能力的发展。
父亲情绪影响新生儿哭闹
父亲情绪影响新生儿哭闹
荷兰鹿特丹伊拉斯谟斯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表示,以往的研究发现,母亲心情抑郁容易导致新生儿过分哭闹,但事实上,父亲对新生儿甚至胎儿的影响并不亚于母亲。
研究人员分析对比了4426名2个月大的婴儿和他们父母的生活状况。在被调查的婴儿中,2.5%有过分哭闹的现象。研究人员将过分哭闹定义为:婴儿一周内有3天以上每天哭闹时间超过3小时。>>推荐阅读:安抚新生儿哭闹有窍门
研究结果显示,父亲情绪不好,其孩子过分哭闹的几率要比父亲情绪好的孩子高两倍。
研究人员指出,这一研究证明父亲的良好情绪对孩子快乐成长同样重要。父母双方都要注意提高自身心理素养,以免坏情绪影响孩子。
新生儿哭闹不睡觉应对方法
1、有意识地培养宝宝的睡眠习惯
因为宝宝还小没有什么意识,不知道正常的生理作息。所以这时父母们要采取一些措施帮助宝宝改变日夜颠倒的习惯,尽量的让宝宝白天开心的玩耍,晚上安心的睡觉。
宝宝白天的时候除了正常的小睡外,父母们还要为宝宝增加一些活动的时间,晚上除了必要的喂奶和换尿布外,其他的时间不要打扰到宝宝睡觉,这样宝宝也就会慢慢的感受到白天和夜晚的差异了。
2、白天不应给宝宝吃太饱
白天如果宝宝吃得饱饱的,可能会一觉睡很长时间,晚上自然就睡不着觉了。所以妈妈在白天要适当给宝宝少吃一点,让宝宝因为饥饿而苏醒,增加喂奶频率。而晚上则可以一次性喂饱喂足,这样宝宝就能安心睡觉。
3、白天增加玩耍的时间
白天爸妈有空闲时可以多跟宝宝玩玩,逗逗他们,这样不仅能增强亲子之间的感情,还能有意识地干扰宝宝的睡眠习惯。宝宝白天精力消耗大,晚上就会睡得香。
新生儿嗓子哭哑了还会恢复吗 新生儿嗓子哭哑了怎么办
新生儿嗓子哭哑了,一定要及时止住新生儿的哭闹,避免声带受到更严重的损伤。
新生儿不会说话,有什么需求时都会通过哭闹来表达,因此在新生儿哭闹的时候,要查看新生儿是否有什么需求或者被惊吓住了,满足新生儿需求或者抱起来哄哄。
在新生儿停止哭闹后,要及时喂水,滋润喉咙,缓解声带疲劳。
新生儿哭闹是非常耗费力气的,不仅声带疲劳,整个人也很疲劳,这时候要保持新生儿周边环境的安静,让新生儿慢慢入睡,恢复精力,慢慢的哭哑的嗓子也会恢复的。
如果新生儿三字哭哑后,之后很长时间都没有恢复,那么则建议去看医生,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治疗。
新生儿哭闹怎么回事
新手妈妈最怕新生小BB哭了,宝宝一哭,妈妈心都碎了。遇上那种整夜哭的“夜哭郎”,妈妈更会急得束手无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新生儿科护师赵晓玥介绍,其实新生儿哭闹可不是为了为难家长。因为不会说话,哭闹是新生儿和外界唯一的沟通方式,所以,读懂宝宝哭声里的密码,是每一个妈妈必做的功课。
新生儿哭闹分为三种:生理性需求哭闹、病理性哭闹以及心理性哭闹,分辨不同的哭闹原因,妈妈才能读懂宝宝哭声里的密码。
一、生理性需求哭闹
生理性哭闹,是指孩子因为生理的需求而哭,比如饿了、尿布湿了、喂养不当等。如何辨别宝宝是哪种生理性哭闹呢?
如果是饿了,宝宝会有一些动作信号来表达。比如咬手指、扭动脖子、吸吮的嘴部动作,如果宝宝是非常饿时,通常会大哭。这时候,家长只需要按时喂养,满足需求即可。
如果尿布湿了,宝宝可能也会哭,同时还会不安地扭动。这个时候,家长应及时更换尿布,并用清水冲洗干净皮肤褶皱处即可。
如果喂养不当,比如由于喂奶过多或过早添加淀粉类食品,或婴宝宝吸入空气过多,也会引起宝宝哭闹。这时,宝宝由于胃部膨胀,可能会出现呕吐。妈妈要减少奶量,并及时清除呕吐物,防止误吸。
如何避免新生儿脐带未脱落再次出血
1、不要让新生儿哭闹不止
如果新生儿常常哭闹不止,就会引起新生儿腹压持续升高,导致宝宝脐带部位的血管处于不完全开放状态,引起肚脐眼出血。因此平时家长们在照顾新生儿的时候,要格外注意,当新生儿饿了,拉臭臭了,哪里不舒服了,要及时处理,防止宝宝哭闹不止,避免新生儿脐带未脱落时再次出血。
2、保持脐带的干燥
在新生儿脐带自然脱落前应保持干燥,如果在洗澡时不慎将脐带根部弄湿,妈妈最好先以干净的小棉棒将该部位擦拭干净,再进行脐带护理,让脐带尽早掉落,避免肚脐眼出血。
3、避免摩擦脐带部位
新生儿在穿戴纸尿布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要让尿裤的腰际处在脐带根部位置。否则,当新生儿活动时纸尿布极易摩擦到脐带根部,导致该部位破皮发红,甚至肚脐眼出血。
新生儿腹胀的原因 吃奶或喝水方式不当
如哺乳时奶头含衔过少,或人工喂养时奶汁没有完全堵住奶嘴,或者新生儿哭闹时间过长,等原因导致新生儿咽下的空气过多,可引起腹胀。
新生儿哭闹怎么办
哭泣是新生宝宝的语言,所以了解宝宝的哭声,并给予积极的抚慰和帮助,这对于宝宝的健康成长很有意义。
当宝宝饥饿时,哭声很洪亮,哭时头来回活动,嘴不停地寻找,并做着吸吮的动作。只要一喂奶,哭声马上就停止。而且吃饱后会安静入睡,或满足地四处张望。
当宝宝冷时,哭声会减弱,并且面色苍白、手脚冰凉、身体紧缩,这时把宝宝抱在温暖的怀中或加盖被子,宝宝觉得暖和了,就不再哭了。
如果宝宝哭得满睑通红、满头是汗,一摸身上也是湿湿的,可能是被窝太热或宝宝的衣服太厚,只要减少铺盖或衣服,宝宝就会慢慢停止啼哭。
有时宝宝睡得好好的,突然大哭起来,好像很委屈,赶快打开被子,若尿布湿了,换块干的,宝宝就安静了。尿布没湿,那是怎么回事?也可能是宝宝做梦了,或者是宝宝对一种睡姿感到不舒服了,想换换姿势可又无能为力,只好哭了。
那就拍拍宝宝告诉他“妈妈在这儿,别怕”,或者给他换种睡姿,他很快又能接着睡着。
还有的时候,宝宝不停地哭闹,用什么办法也没用。有时哭声尖而直,伴发热、面色发青、呕吐,或是哭声微弱、精神萎靡、不吃奶,这就表明宝宝生病了,要尽快请医生诊治。
新手父母如何和新生儿交流
对于刚出世的婴儿,父母的感情是复杂的,充满喜悦、满怀希望,但又多少有点思虑,要将宝宝培养成为聪明可爱的孩子,新生儿期该怎么开始?
家长首先要学会和宝宝交流。新生儿天生有看、听、触觉、味觉、嗅觉、运动和模仿能力,所以新生儿生后就有了交流能力。在觉醒状态,和新生儿眼对眼的互相注视是相互交流的开始,但母亲需要花一周多的时间才真正感觉到在和宝宝交流。
新生儿不会说话,和父母交流的最重要方式是哭。正常新生儿哭声响亮婉转,使人听了悦耳;有病的新生儿哭声高尖、短促、沙哑或微弱,如遇到这些情况应尽快找医生。新生儿哭有很多原因,如饥饿、口渴、尿布湿等,还有睡前或刚睡醒时不明原因的哭闹,细心的父母逐渐会分辨不同哭声代表小儿不同的要求。有研究发现,抱起出生后2-3天正哭着的新生儿,并把他(她)靠在肩上,婴儿不仅可以停止哭闹而且会睁开眼睛。
过去有人认为小婴儿哭不用抱起来,以免养成坏习惯;其实这是错误的,这么做不利于孩子智力发育,但也不能整天抱着小儿。正确的方法是:细心理解小儿哭的原因,对小儿需求给予满足。在孩子觉醒时,积极和他交往,使其逐渐能辨别不同的人声、语意辨认不同人脸、不同表情,这是促进智力发育非常重要的方法。
新生儿哭闹原因
“我累了”
宝宝累了、困了的时候,他的哭声急躁且不连贯,有时大哭几声,有时好像要哭又哭不出来。此外,他还有打哈欠,揉眼睛等小动作,或者表现出很厌烦的样子。由于疲劳而发出的哭声很难让人联想他只是想睡觉,这种哭声一般很强烈,而且像花腔一样还带着颤抖和跳跃,此时最明智的做法是赶紧让周围安静下来,把他放到小床上,拍拍他,让他尽快入睡。
“我饿了”
饿哭的典型“声音效果”是,低音调,有节奏,而且重复着一定的模式:先短促哭一声,然后有个停顿,再短哭一声,再停顿,就像在说“饿—饿—”一样,直到被妈妈抱起来喂奶,哭声才停止。如果你仔细观察他的动作,会发现他正张着小嘴,或是正吮吸自己的手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