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经常下蹲容易子宫脱垂
产后经常下蹲容易子宫脱垂
子宫肌瘤与子宫脱垂的鉴别主要根据体征。此外,还应做一定的检查。嘱患者不解小便,取膀胱截石术位。检查时先让病人咳嗽或迸气以增加腹压,观察有无尿液自尿道口溢出,以判明是否有张力性尿失禁,然后排空膀胱,进行妇科检查。子宫从正常位置沿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口以外,称为子宫脱垂(uterine prolapse)。子宫脱垂常合并有前壁和后壁膨出。
【病因学】
分娩造成宫颈、宫颈主韧带与子宫骶韧带的损伤及分娩后支持组织未能恢复正常为主要原因。据济南市2504例子宫脱垂患者中,1~3产发生者占58。21%。此外,产褥期产妇多喜仰卧,且易并发慢性尿潴留,子宫易成后位,子宫轴与轴方向一致,遇腹压增加时,子宫即沿方向下降而发生脱垂。
产后习惯蹲式劳动(如洗尿布、洗菜等),都可使腹压增加,促使子宫脱垂。未产妇发生子宫脱垂者,系因生殖器官支持组织发育不良所致。
得了子宫脱垂日常要如何护理呢
子宫脱垂 的护理方法 1.注意孕期卫生,定期做产前检查,及时纠正异常胎位,以防发生难产 。
子宫脱垂的护理方法 2.生产时要用新法接生,保护好会阴,如果在生产过程中有损伤,要及时缝合修补。
子宫脱垂的护理方法 3.在产褥期及流产后,饮食上要做到营养丰富、多样化、易消化,促进盆底肌肉组织力量的恢复和 子宫复旧 。同时应当适当休息,尤其是在产后6周内,不宜参加重体力劳动和其他可以大大增加腹压的劳动如提、挑、背、蹲等,并保持大便通畅,因为这些因素都可使未复原的子宫下垂而脱出阴道外。
子宫脱垂的护理方法4.哺乳期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2年,以免子宫及周围支持组织萎缩。
子宫脱垂的护理方法5.促进子宫收缩,积极纠正和治疗产后子宫后位和复旧不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做提肛动作:平卧或坐或立均可,全身放松,将舌尖轻抵上胯牙与颁交并处,双唇轻闭,配合吸气时向上提收肛门,就象大便完了时收缩肛门那样;继而放松,一紧一松,交替进行,放松时配合呼气。也可以不配合呼吸而随意收缩和放松肛门,无论坐、卧;站立各种姿势,每天2一多次,每次—15分钟。
(2)膝胸卧位;俯卧床上,:双脚并拢,把臀部拾高。双手举过头部并将手臂平放在床上,头侧向在左边。每天2次,每次15分钟。
(3)做下蹲动作:这有利于子宫收缩。方法如下:双采扶住床边,双脚并拢,作下蹲与起立动作。每天1—2次,每次5—15回。但必须注意不要长时间保持下蹲姿势;否则反而会导致子宫脱垂。积极治疗习惯性 便秘 、慢性咳嗽等疾病,饮食上可多吃水果、新鲜蔬菜、蜂蜜等。
子宫脱垂的护理方法6.更年期妇女由于肌张力低下,也会发生子宫脱垂,所以应当特别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防止早衰,同时注意加强营养。
子宫脱垂的护理方法7.食药预防。产后体质虚弱,除了实行一般的预防措施外,合理适当地应用饮食及药物预防也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
产后怎样防治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是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到坐骨棘水平下,甚至脱出于阴道口外。民间俗称“吊茄袋”。
子宫位于膀胱与直肠之间,维持子宫正常位置的是子宫韧带、盆底肌肉组织。
造成子宫脱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分娩时损伤盆底肌、阴道,产后失于将养,不能完全复原而致。或因产后便秘,长期咳嗽,持续下蹲动作造成子宫下垂。
子宫脱垂因程度不同,有轻、中、重度之分。
轻度子宫脱垂:此类病人大多数没有什么感觉,有的可在长期站立或重体力劳动后感到腰酸下坠。
中度子宫脱垂:部分子宫颈或子宫体脱出在阴道口外,特别在用力屏气后明显。
重度子宫脱垂:即整个子宫颈与子宫体全部暴露于阴道口之外。此型最容易发生感染、子宫充血、水肿,严惩者甚至发热、口渴、便结等。
子宫脱垂与分娩、孕期和产后将养有着密切关系,首先应当做好孕期保健,分娩时与医生密切配合。
产后防治子宫脱垂应注意:产后下床劳动不可过早、避免过度体力劳动,尤其不可做上举劳作;保持大便通畅,或早晚服蜂蜜,以润肠通便,绝对禁止排便困难时过分用力;注意保暖防寒、防止感冒咳嗽,患有慢性咳嗽者,应积极治疗;加强盆底肌和提肛肌的收缩运动,如抬臀运动。若已发生子宫脱垂,应绝对卧床休息,可多食补气升阳益血的药。
流产子宫脱垂怎么办
1、人流后子宫脱垂时要节制房事。
2、哺乳期不应超过两年,以免子宫及其支持组织萎缩,造成人流后子宫脱垂。
3、人流后子宫脱垂时应避免长期站立或下蹲、屏气等增加腹压的动作。
4、及时治疗慢性气管炎、腹泻等增加腹压的疾病,避免人流后子宫脱垂。
5、保持大小便的通畅,也有助于人流后子宫脱垂的恢复。
6、产后不过早下床活动,人流后子宫脱垂时不能提重东西和过早地参加重体力劳动。
7、人流后子宫脱垂时适当进行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8、增加营养,多食有补气、补肾作用的食品,如鸡、山药、扁豆、莲子、芡实、泥鳅、淡菜、韭菜、大枣等。
9、人流后子宫脱垂时要注意卧床休息,睡时宜垫高臀部或脚部,抬高二块砖的高度。
剖腹产后子宫脱垂的原因
第一:急产是造成产妇产后子宫脱垂的主要因素,即从规律宫缩至胎儿娩出不到3小时。由于盆底组织和阴道肌肉还没有来的及经过逐渐的扩张,就被突然的、强大的胎头压迫并撕裂,又没有及时修补,分娩后盆底支持组织未能恢复正常。
第二:滞产也可以让产后子宫脱垂,由于胎儿的头对阴道及盆底组织的压迫时间过久,使组织缺血受损,失去了盆底组织的支持,就会造成子宫脱垂。
第三:另外产后便秘,产后咳嗽,持续下蹲动作也会造成产妇产后子宫脱垂,产后下床劳动过早、过重,使腹压增加,引起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的症状都有哪些
子宫脱垂,在中医角度则是认为气虚下陷原因。这种现象主要是会出现在妇女难产的时候,有时候产时用力过度,或者是多产妇女中。所以这些妇女若是有走路以及下蹲时候感觉到腰酸,那么就应该注意,检查是否是出现了子宫脱垂了。
患者自觉腹部下坠,腰酸、走路及下蹲时更明显,严重时脱出的块物不能还纳,影响行动。子宫颈因长期暴露在外而发生黏膜表面增厚、角化或发生糜烂、溃疡。患者白带增多,并有时呈脓样或带血,有的发生月经紊乱,经血过多。
子宫脱垂为子宫沿阴道向下移位,根据脱垂的程度可分为3度:
1.Ⅰ度
子宫脱垂无须治疗,注意休息即可恢复。
2.Ⅱ度
指子宫颈已脱出阴道口之外,而子宫体或部分子宫体仍在阴道内。但因包括范围过大,轻者仅宫颈脱出阴道口外,重者可因宫颈延长,以致延长的宫颈及阴道壁全部脱出阴道口外。
Ⅱ度子宫脱垂又分轻、重两型:①轻Ⅱ度--子宫颈及部分阴道前壁翻脱出阴道口外。②重Ⅱ度--宫颈与部分宫体以及阴道前壁大部或全部均翻脱出阴道口外。
3.Ⅲ度
指整个子宫体与宫颈以及全部阴道前壁及部分阴道后壁均翻脱出阴道口外。
产后怎样防治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是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到坐骨棘水平下,甚至脱出于阴道口外。民间俗称“吊茄袋”。子宫位于膀胱与直肠之间,维持子宫正常位置的是子宫韧带、盆底肌肉组织。造成子宫脱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分娩时损伤盆底肌、阴道,产后失于将养,不能完全复原而致。或因产后便秘,长期咳嗽,持续下蹲动作造成子宫下垂。子宫脱垂因程度不同,有轻、中、重度之分。轻度子宫脱垂:此类病人大多数没有什么感觉,有的可在长期站立或重体力劳动后感到腰酸下坠。中度子宫脱垂:部分子宫颈或子宫体脱出在阴道口外,特别在用力屏气后明显。重度子宫脱垂:即整个子宫颈与子宫体全部暴露于阴道口之外。此型最容易发生感染、子宫充血、水肿,严惩者甚至发热、口渴、便结等。子宫脱垂与分娩、孕期和产后将养有着密切关系,首先应当做好孕期保健,分娩时与医生密切配合。产后防治子宫脱垂应注意:产后下床劳动不可过早、避免过度体力劳动,尤其不可做上举劳作;保持大便通畅,或早晚服蜂蜜,以润肠通便,绝对禁止排便困难时过分用力;注意保暖防寒、防止感冒咳嗽,患有慢性咳嗽者,应积极治疗;加强盆底肌和提肛肌的收缩运动,如抬臀运动。若已发生子宫脱垂,应绝对卧床休息,可多食补气升阳益血的药。
产后子宫脱垂是什么原因 滞产
由于胎头对阴道及盆底组织的压迫时间过久,使组织缺血受损,失去了盆底组织的支持,就会造成子宫脱垂。此外造成产妇产后子宫脱垂的原因尚有产后便秘,产后咳嗽,持续下蹲动作,产后下床劳动过早、过重,使腹压增加,引起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的症状及治疗是什么
分娩造成宫颈、宫颈主韧带与子宫骶韧带的损伤及分娩后支持组织未能恢复正常为主要原因。此外,产褥期产妇多喜仰卧,且易并发慢性尿潴留,子宫易成后位,子宫轴与阴道轴方向一致,遇腹压增加时,子宫即沿阴道方向下降而发生脱垂。产后习惯蹲式劳动(如洗尿布、洗菜等),都可使腹压增加,促使子宫脱垂。未产妇发生子宫脱垂者,系因生殖器官支持组织发育不良所致。患者自觉腹部下坠,腰酸、走路及下蹲时更明显,严重时脱出的块物不能还纳,影响行动。
子宫颈因长期暴露在外而发生黏膜表面增厚、角化或发生糜烂、溃疡。患者白带增多,并有时呈脓样或带血,有的发生月经紊乱,经血过多。子宫脱垂为子宫沿阴道向下移位,根据脱垂的程度可分为3度。
因手术后对再次阴道分娩有一定影响,故手术仅适用于严重病例及不再生育的妇女。子宫托适应证
子宫托很早就被用来治疗子宫脱垂。能使患者自行掌握,但重症子宫脱垂阴道过度松弛者不宜用。
患者平时除了要进行治疗之外,还要注意休息,休息的时候可以多做一些锻炼,能够抬高臀部,锻炼子宫,让子宫上台,不要长时间的站立或者坐着,容易导致痔疮,对子宫脱垂的情况也有不利影响,不利于治疗,保持排便通畅也是很有必要的。
正确护理子宫脱垂患者的方法是什么
做下蹲动作:这有利于子宫收缩。方法如下:双采扶住床边,双脚并拢,作下蹲与起立动作。每天1—2次,每次5—15回。但必须注意不要长时间保持下蹲姿势。否则反而会导致子宫脱垂。积极治疗习惯性便秘、慢性咳嗽等疾病,饮食上可多吃水果、新鲜蔬菜、蜂蜜等。
做提肛动作:子宫脱垂患者平卧或坐或立均可,全身放松,将舌尖轻抵上胯牙与颁交并处,双唇轻闭,配合吸气时向上提收肛门,就象大便完了时收缩肛门那样。继而放松,一紧一松,交替进行,放松时配合呼气。也可以不配合呼吸而随意收缩和放松肛门,无论坐、卧。站立各种姿势,每天2一多次,每次—15分钟。
注意孕期卫生:子宫脱垂患者定期做产前检查,及时纠正异常胎位,以防发生难产。生产时要正确接生,保护好会阴,如果在生产过程中有损伤,要及时缝合修补。
饮食丰富化:在产褥期及流产后,子宫脱垂患者饮食上要做到营养丰富、多样化、易消化,促进盆底肌肉组织力量的恢复和子宫复旧。同时应当适当休息,尤其是在产后6周内,不宜参加重体力劳动和其他可以大大增加腹压的劳动如提、挑、背、蹲等,并保持大便通畅,因为这些因素都可使未复原的子宫下垂而脱出阴道外。
锻炼身体:更年期妇女由于肌张力低下,也会发生子宫脱垂,所以应当特别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防止早衰,同时注意加强营养。食药预防。产后体质虚弱,除了实行一般的预防措施外,合理适当地应用饮食及药物预防也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
子宫脱垂可通过康复体操预防
专家介绍,分娩时用力不当,例如有的产妇子宫口尚未开全,即过早屏气、使劲,分娩时未能很好保护会阴,产后又未能及时修复,导致子宫的支持组织松弛或撕裂,产后经常仰卧,产后过早活动,尤其是过早从事重体力劳动,如提拉重物,长时间蹲位、立位等,这些原因都可能会引起产后子宫脱垂,影响产妇的子宫健康。
当出现子宫脱垂,患者会感到下腹、外阴及阴道有下坠胀感,并可有腰酸背痛,久立或劳动时这种感觉更加严重,若病情继续加重,严重者影响行动。如果子宫脱垂的同时,还伴有膀胱膨胀,往往会有尿频、排尿困难或尿失禁。若子宫脱垂兼有直肠膨出,还会出现大便困难。
为了预防子宫脱垂,在产褥早期产妇应当做简单的康复体操,加强产后锻炼,并逐日增加运动量,以促进盆底组织早日康复。产妇在产褥期卧床时应常更换体位,要多卧位或俯卧,不要总是仰卧,因为仰卧容易使子宫后倾,后倾的子宫更易脱出,产妇产后避免过早参加体力劳动,或长期下蹲工作,还要防便秘或咳嗽,因为便秘和咳嗽能增加腹腔内压,使盆底组织承受更大的压力,而容易发生子宫脱垂。早期脱垂或症状较轻者,可取平卧位或稍坐一会,即可使会阴恢复常态,也可使用体育疗法,如缩肛运动,一缩一放地进行,每次10~20分钟,每天两次。
子宫脱垂的偏方
偏方一
首乌鸡汤疗子宫脱垂
[配 方] 首乌20克,老母鸡1只,盐少许。
[制用法] 老母鸡宰杀去毛及内脏,洗净,将首乌装人鸡腹内,加水适量煮至肉烂。饮汤吃肉。
[功 效] 补中益气。用治妇女子宫脱垂、痔疮和脱肛。
偏方二
青山羊血治子宫脱垂
[配 方] 青山羊血10余滴。
[制用法] 青山羊之耳尖消毒后取血,对入少许温开水。一次服,每日1次。
[功 效] 补中益气。用治子宫脱垂。
偏方三
鳖头灰治子宫脱垂
[配 方] 鳖头、黄酒各适量。
[制用法] 将鳖头置火上烧炭存性,研末。每次6克,每日3 次,黄酒送服。
[功 效] 益气补虚。用治子宫脱垂、脱肛。
偏方四
升草汤治子宫脱垂
[配 方] 升麻15克,甘草6克,缩葫芦1个。
[制用法] 水煎连服数剂。
[功 效] 治子宫脱垂。
自疗注意事项
(1)注意卧床休息,睡时宜垫高臀部或脚部,抬高二块砖的高度。
(2)产后不过早下床活动,特别不能过早地参加重体力劳动。
(3)避免长期站立或下蹲、屏气等增加腹压的动作。
(4)保持大小便的通畅。
(5)及时治疗慢性气管炎、腹泻等增加腹压的疾病。
(6)哺乳期不应超过两年,以免子宫及其支持组织萎缩。
重度子宫脱垂的症状有哪些
1.轻度子宫脱垂,患者会感觉到腹部下坠,下蹲及走路时更加明显,子宫颈因为长期暴露在外而发生黏膜表面增厚和角化的症状,这样的子宫脱垂是不需要治疗的,注意休息就可以得到恢复了。
2.中度子宫脱垂,其中轻者子宫颈已经脱出了阴道口之外,而部分子宫体或者全部子宫体仍在阴道内,而重者因为宫颈延长,这样就导致延长的宫颈及阴道壁全部脱出阴道口外,趋于重度子宫脱垂。
3.重度子宫脱垂,整个子宫体和宫颈,以及全部的阴道前壁还有部分的阴道后壁都翻脱出阴道口外了,子宫颈黏膜表面发生溃疡和糜烂的症状,这个时候就必须去医院看医生了,病症不能再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