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会针灸注意事项 听会穴常用配伍疗法
听会针灸注意事项 听会穴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祛风清热,利耳通络,如配下关,外关,合谷,曲池,列缺,治疗外感风热,上扰窍络之耳鸣,耳聋,下颌疼痛;配太阳,风池,外关,合谷,治疗风热头痛;配下关,地仓,翳风,合谷,太冲,治疗风邪入络之口眼歪斜,风火齿痛,腮肿。
2.配大椎,翳风,风池,足临泣,针刺泻法,清热解毒,治疗热毒蕴结之聤耳流脓。
3.配翳风,中渚,太冲,行间,丘墟,侠溪,针刺泻法,清泻肝胆,治疗肝胆火旺之耳鸣,耳聋,聤耳,耳痛,下颌肿痛等。
4.配翳风,中渚,劳宫,内庭,丰隆,哑门,针刺泻法,清热化痰,治疗痰热郁结之耳鸣,齿痛,聋哑等。
5.配下关,水沟,内关,间使,针刺泻法,理气启闭,治疗气厥牙关紧闭,口噤不开等。
6.配关元,气海,三阴交,足三里,针刺补法,补益气血,培元聪耳,治疗气血亏虚之不能上奉之耳鸣,耳聋。
7.配下关,颊车,耳门,翳风,合谷,足三里,针刺补法,补虚壮筋,健固关节,治疗经筋弛缓之下颌关节脱臼。
听宫针刺的注意事项 听宫常用配伍疗法
1.配翳风,率谷,听会,中渚,侠溪,丘墟,太冲,针刺泻法,清泻肝胆,治疗肝胆火盛,火热上扰之耳鸣,耳聋等。
2.配风池,角孙,翳风,合谷,外关,足临泣,针刺泻法,祛风泻火,治疗风火湿毒之聤耳。
3.配耳门,听会,丰隆,劳宫,针刺泻法,清热化痰,治疗痰火郁结之耳聋。
4.配廉泉,少商,合谷,曲池,针刺泻法,疏风清热,利咽开音,治疗风热失音。
5.配下关,颊车,合谷,外关,针刺泻法,清热止痛,治疗风火牙痛,颊肿。
听会针灸注意事项 听会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耳颞神经和耳大神经分布。耳颞神经是三叉神经第3支(下颌神经)的分支,耳大神经是颈丛的皮支,由第2-3颈神经纤维组成。
2.皮下组织:有上述神经和颞浅动,静脉,颞浅动脉是颈外动脉的终支之一,也是颈外动脉的直接延续,分支营养腮腺及额,顶,颞部的肌肉和皮肤;颞浅静脉是下颌后静脉的属支。
3.腮腺囊(鞘):由颈深筋膜的浅层,在腮腺的后缘分成浅,深两层,包被腮腺而形成。
4.腮腺:是唾液腺中最大的一对,呈三角形。腮腺实质内面有面神经丛,耳颞神经,颞浅动,静脉和上颌动,静脉等穿过。
怎样针灸期门 期门穴常用配伍疗法
1.配肝俞,侠溪,中庭,间使,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理气,通络止痛,治疗肝气郁结之胁痛胀满。
2.配三阴交,肝俞,血海,膈俞,针刺平补平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治疗气滞血瘀胁痛。
3.配间使,膻中,少泽,针刺泻法,疏肝解郁,通络行乳,治疗肝气郁结,乳络阻滞之缺乳,乳痈,乳癖。
4.配合谷,水沟,间使,针刺泻法,疏肝解郁,开窍醒神,治疗气机逆乱,蒙蔽神明之气厥证。
5.配章门,石门,阳陵泉,太冲,针刺泻法,理气行滞,活血散结,治疗瘀血阻滞之胁下聚集。
6.配中脘,公孙,阳陵泉,内关,足三里,太冲,针刺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治疗肝气犯胃之胃痛,泄泻,腹胀,呕吐,呃逆,吞酸等。
7.配肝郁,行间,中枢,中脘,梁门,足三里,内关,针刺泻法,疏肝健脾,治疗肝郁脾虚之腹痛,腹胀,泄泻,饥不欲食。
8.配日月,支沟,三阴交,阳陵泉,内庭,太冲,针刺泻法,疏肝利胆,治疗湿热胁痛,黄疸。
9.配液门,外关,太冲,侠溪,大陵,针刺泻法,清肝泄热,治疗伤寒热入血室。
10.配肺俞,肝俞,经渠,太冲,膻中,针刺泻法,平肝降火,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治疗肝火灼肺之咳喘。
艾灸可以来灸眼睛吗
眼科疾病的治疗方法很多,我用艾灸方法先后治过天行赤眼、云雾移睛、外伤性暴盲等均获满意疗效。
艾灸三穴可治疗多种眼疾
艾灸可治疗眼疾
1966年3月,有李姓男孩,16岁。将生石灰灌入竹筒内玩耍,当冲入冷水时引起竹筒爆炸,石灰气体冲入右眼,满盖翳膜,瞳仁处尤为浓厚,眼球梢突,视力模糊不清。西医认为患眼难以复明,后来我处求治,给艾柱灸听会、悬厘、耳尖三穴各5壮,日灸一次。仅治6天,翳膜全消,复明如常又无瘢痕遗留,高兴离去。
以后又用此法治疗多种眼疾均效。1982—1984年,在援外医疗队工作期间,在尼日尔首都尼亚美国家医院时,患者西杜沙勒,男,46岁,尼日尔海关工作人员,右眼失明8个月,结膜轻度红赤,瞳孔轻度散大,但未见翳膜遮睛,多方治疗未效,西医检查诊为视网膜周围静脉炎,慕名来我医疗队治疗。
同样给予艾柱灸听会、悬厘、耳尖3穴各5壮,日1次。经5次治疗后病情好转,能看清两米内的物体后因笔者工作期满回国而停止治疗。
艾灸听会、悬厘、耳尖为什么能治疗以上所举的眼疾呢?听会、悬厘均为胆经穴位,目为肝之窍,肝胆互为表里,耳尖穴于耳尖上,手少阳三焦经支脉经耳上角而达眼。外伤性暴盲、视网膜周围静脉炎均因瘀血内阻所致,艾灸能活血通络散瘀明目,调和气血,经脉通,瘀血散,肝受血能视而复明也。
通过上面的案例说明呢,其实艾灸灸眼睛还是有迹可循的,艾灸目前来说还是非常好的治疗方法,眼疾是很多人都会出现的疾病,尤其是一些年龄稍微大一点的人眼疾是最容易患的,目前来说除了临床西医的治疗方法,用中医艾灸方法还真的是不错的。
突发性耳鸣针灸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1体针治疗
《内经》有关耳聋耳鸣的治疗主要体现在针刺方面。一般取手足少阳经穴为主,结合辨证循经取穴,以针感传至内耳者佳。常规取听宫、翳风、中渚、颊溪等穴为主,肝胆火旺者配太冲、丘虚;外感风邪配外关、合谷;肾气亏虚配太溪、关元;痰热郁结配丰隆、劳宫。郑兆俭对126例耳鸣但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治愈46例,有效7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4。9%。鄢路洲对80例神经性耳鸣患者治疗,取主穴百会、人中、听宫、下关、翳风
2灸法治疗
灸法可使艾火热力沿耳道直达鼓膜及鼓室,对中耳炎引起的耳部疼痛及堵塞感等症状亦有明显改善作用。马胜等将石菖蒲、郁金、半夏、冰片合生姜汁制成直径4cm,厚0。5cm的药饼,分别放于听宫、听会、完骨、天柱,其上放置艾炷,每穴各灸6壮,治疗耳鸣,结果总有效率98。2%。
3电针治疗
樊瑾等用电针听宫、听会、翳风、风池为主穴,配合磁珠耳压耳穴神门、肝、肾、脾、皮质下、内耳等及听宫穴,治疗神经性耳鸣,总有效率为96%。张晓哲采用电针治疗耳鸣88例,取听宫、听会、翳风并在听宫、听会用G6805电针治疗仪,连续波,40Hz,电流以耐受为度,与针刺组40例对照,结果:电针组有效率为81。8%,针刺组为62。5%,疗效有显着性差异。
听会是什么意思
听会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
听会者即耳能听闻声音也,此指穴内的天部气血为空虚之状,无物阻隔声音的传递也。本穴物质为瞳子髎穴下传的天部寒湿水气,至本穴后,此气吸附了更多的天部寒湿水气并化雨冷降于地,天部气血因而变得虚静,如远处声音听亦能明,故名。
神经性耳鸣的针灸治疗方法
[处方1] ①组:听会 翳风 角孙 中渚 太冲
②组:太溪肾俞肝俞
[操作] ①组针用泻法;②组针用补法,交替选用。
[治验] 黄××,男,48岁。耳鸣已2年,劳累加重,声如蝉鸣,腰酸腿软,心烦失眠,脉细数。针刺5次后症状消失,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按语] 本病属中医“耳鸣”范畴,阴虚阳亢型,治则用补肾清肝泻火法。手足少阳经脉均绕行于耳之前后,故取中渚、翳风、角孙、听会以疏导少阳经气。太冲为肝经原穴以清肝火,取其“病在上,下取之”之意。肾虚精气不能上输于耳,故取肾的背俞穴肾俞,肾经原穴太溪,用以补肾益肝。
处方2] 风池听会翳风中渚
[操作] 毫针刺用泻法,每日1次。
[治验] 王×,女,24岁,左耳耳鸣时作时止,平素偏激,易动肝火,每因情志不畅或恼怒,鸣响加甚,妨碍听觉,医院诊为“神经性耳鸣”,服药物无效,平素睡眠尚可,大便隔日1次,较干,月经按期来潮,查体:苔薄白,脉弦细。诊断:耳鸣。治宜清热泻火,疏解少阳。依上方上法治疗7次,耳鸣消除。
[按语] 本病属中医“耳鸣”范畴,肝郁火盛型,治则为疏肝清热泻火,用泻法施针。风池、听会、翳风位邻耳部,可疏导经气,宣通闭阻,通经利络,清热泻火;中渚为少阳三焦经之穴位,刺之可疏利少阳,宜通气滞。故上穴合用,可获满意的效果。
处方3] 主穴:下关听会听宫翳风角孙
配穴:安眠2百会头维太阳风池中脘足三里肾俞气海天枢三阴交
[操作] 主穴每次选l~2个,交替轮换选用,配穴根据兼症灵活选取。角孙向下沿皮刺0.3~0.5寸,捻转手法、听宫张口取之,直刺0.8~1.2寸,捻转刮针手法;听会直刺1~1.2寸,捻转手法;翳风直刺1~1.5寸,刮针手法;下关直刺0.8~l寸,提插捻转手法;其他配穴常规针刺,均短促行针,日针1次,7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3天。亦可间日1次。
[治验] 李×,女,2;岁。两侧耳鸣如蝉噪近两年,听力减退,劳累,生气或急躁时加重,兼有失眠,头晕等症状。检查:苔黄,脉细弦。诊断为神经性耳鸣。按上法针治3个疗程而愈。随访5年未复发。
[按语] 本病属中医“耳鸣”范畴。此方主穴均为局部取穴,通调经气,以纠正气血之盛衰。配穴则随证用之,有是症,用是穴:失眠配安眠2;头晕配百会、头维,头痛配太阳、风池;食欲不振配中脘、足三里;遗精阳痿配肾俞、气海;月经不调配天枢、三阴交。
中医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有很好的功效的,而且每个治疗的处方都是不一样的,需要针对病人的耳鸣情况选择合适的针灸方法,现在的生活压力这么的大,神经性耳鸣也是很常见的疾病,一旦耳鸣了之后呢,影响到工作和生活,因此用针灸方法治疗这个神经性耳鸣是很不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