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清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治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清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治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清半夏有良好的降逆止呕功效,可用于多种呕吐症候,在使用时应根据不同的症状而予以不同的配伍。如治胃寒呕吐,可配合生姜或藿香、丁香等品;治胃热呕吐可配合黄连、竹茹等药;治妊娠呕吐,可配合灶心土等品;治胃虚呕吐,可配人参、白蜜同用。

枇杷怎么保存时间长 枇杷的营养价值介绍

枇杷果实包括果肉和果核在内。前者能润肺止咳,后者能化痰止咳,共奏润肺化痰、止咳降气的作用。用时,取枇杷(果实)100g,剥开成两半,果核捣碎,加水煎汤服。

枇杷富含粗纤维及矿物元素,每百克的枇杷肉中含0.4克蛋白质、6.6克碳水化合物,并且含有维生素B1和维生素C。中医认为,减肥应以健脾、利水为本,而枇杷具备了这些功效。

瘦猪肉150克,切丁,用素油稍炒,加人调料调味,起锅前1分钟,放入去皮的枇杷100克,妙匀即成。分2次食用,连用5日,用于胃热津伤,胃气上逆,恶心呕吐,口渴欲饮等。

慢性胃炎的中医诊断方法

中医诊断慢性胃炎主要凭靠患者的主症:以剑突以下脐以上,上腹部疼痛伴随反酸、恶心、呕吐的患者为胃脘痛;以胃气上逆,喉中呃呃有声的患者为呃逆;胃气上逆导致有声有物的为呕吐。以胃脘部和上腹部痞胀不适、痞塞不通的患者为痞满。中医诊断慢性胃炎时需要和腹痛、心痛和心绞痛鉴别。

枇杷子的功效有哪些

1、润肺止咳:枇杷果实包括果肉和果核在内。前者能润肺止咳,后者能化痰止咳,共奏润肺化痰、止咳降气的作用。用时,取枇杷(果实)100g,剥开成两半,果核捣碎,加水煎汤服。

2、减肥瘦身:枇杷富含粗纤维及矿物元素,每百克的枇杷肉中含0.4克蛋白质、6.6克碳水化合物,并且含有维生素B1和维生素C。中医认为,减肥应以健脾、利水为本,而枇杷具备了这些功效。推荐枇杷粥,以水煮冰糖,随后入淘干净的粳米,煮至粥熟放入已加工好的枇杷肉,加煮10分钟即成。

3、清热解渴:瘦猪肉150克,切丁,用素油稍炒,加人调料调味,起锅前1分钟,放入去皮的枇杷100克,妙匀即成。分2次食用,连用5日,用于胃热津伤,胃气上逆,恶心呕吐,口渴欲饮等。

中医治疗呕吐方法大全

偏方治疗

1、饮羊奶治反胃干呕

方剂:鲜羊奶适量。

制用法:将羊奶煮沸。每次饮1杯,每日2次。

功效:滋阴养胃。治阴虚所引起的反胃、干呕等症。

2、醋矾糊外敷止呕

方剂:陈醋、明矾、面粉各适量。

制用法:上三味共调成糊状。用时敷于两足心涌泉穴,用纱布包扎固定,一般半小时后可发生止呕作用。

功效:消积解毒、清热散癖。用治呕吐不止、泄泻。

3、萝卜蜂蜜止恶心呕吐

方剂:萝卜1个,蜂蜜50克。

制用法:将萝卜洗净切丝捣烂成泥,拌上蜂蜜。分2次吃完。

功效:健脾,和中,养胃。用治恶心呕吐。

4、白胡椒半夏治呕吐

方剂:白胡椒、制半夏、鲜姜等份。

制用法:前两味共研细末。鲜姜煎汤。以姜汤和面同白胡椒末、半夏末调匀并捏成大丸粒。每服30-40丸,用姜汤送下,每日2次。

功效:暖肠胃。用治呕吐(包括胃炎,幽门肥厚、狭窄,胃癌初期等的呕吐)。

5、甘蔗姜汁治吐食干呕

方剂:甘蔗汁半杯,鲜姜汁1汤匙。

制用法:甘蔗汁是将甘蔗剥去皮,捣烂取的汁液。姜汁制法与此同。将两汁和匀稍温服饮,每日2次。

功效:清热解毒、和胃止呕。

推拿疗法

推揉脾经100~300次(约3分钟),健脾和胃。推板门穴10 0~300次(约3分钟),降逆止吐。按揉外劳宫穴100~300次(约3分钟),温阳散寒止吐。直推天柱穴 100~500次(约5分钟),降逆止呕。摩腹100~300次(约3分钟),消食和胃,降逆止呕。

针灸治疗

外邪犯胃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内关、合谷、公孙,用泻法,祛邪解表,和胃降逆。

饮食停滞型:常用内关、公孙、足三里、天枢、下脘,用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肝气犯胃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内关、阳陵泉、太冲,用泻法,疏肝和胃降逆。

脾胃虚寒型:常用脾俞、胃俞、中脘、内关、足三里,补法加灸,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脾胃阴虚型:常用中脘、内关、阴陵泉、胃俞,用补法,滋阴养胃,降逆止呕。

脾胃实热型:常用内关、中脘、公孙、天枢、支沟、下脘,用泻法,清热导滞,和胃止呕。

惊恐气逆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内关、太冲、神门、阳陵泉,用泻法,清肝安神,降逆止呕。

妊娠恶阻病因病机

本病的主要病机是"冲气上逆,胃失和降"。

1.脾胃虚弱 素体脾胃虚弱,孕后经血不泻,血聚养胎,血分不足,气分有余,冲气上逆,胃失和降,故恶心呕吐。

2.肝胃不和 平素肝阳偏亢,孕后血聚养胎,肝血不足,肝气偏盛,肝脉夹胃贯膈,肝气犯胃,胃失和降而恶心呕吐。

3.痰滞中焦 脾阳素虚,痰饮内停,孕后经血不泻,冲任气盛,冲气夹痰饮上逆犯胃,以致恶心呕吐。

辨证论治

1.脾胃虚弱

主症:妊娠早期,恶心,呕吐清水,不能进食,或食后即吐,脘腹胀闷,神疲嗜睡,四肢倦怠。舌淡苔白,脉缓滑无力。

治法: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

2.肝胃不和

主症:妊娠早期,呕吐苦水或酸水,胸胁满闷,暖气叹息,口苦咽干,头晕目眩。舌红苔黄,脉弦滑。

治法:疏肝和胃,降逆止呕。

方药:苏叶黄连汤加陈皮、半夏、竹茹。

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疾病本来就和我们的生活很近,可是当我们生病时我们第一去看的就是西医,西药虽然见效快,但是却不能治根,以后还是会复发。

半夏的功效: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治:咳喘痰多;呕吐反胃;胸脘痞满头痛眩晕;夜卧不安;瘿瘤痰核;痈疽肿毒

半夏的作用:

1. 用于痰多咳嗽:

半夏性燥而功能化痰,其所化之痰,以脾不化湿,聚而成痰者为主,为治湿痰的要药,适用于痰湿壅滞、咳嗽气逆等症,常与陈皮、茯苓等配伍;治痰多咳嗽,又常与贝母配伍应用。因其性温,故又可用治寒痰,宜与白芥子、生姜等同用;因其化痰力佳,故亦可治热痰与风痰,治热痰可与瓜蒌、黄芩等配伍;致风痰,宜与天南星等同用。

2. 用于胸脘痞闷,胸痹,结胸等症:

半夏功能辛散温通、化痰、燥湿,故可用于痰内阻、胸脘痞闷病症,可配陈皮、茯苓等同用;如寒热互结,有可配黄芩、黄连、干姜等同用,可收辛开苦降、散结除痞的功效(如半夏泻心汤)。此外,又常用于胸痹疼痛,配瓜蒌、薤白等同用;治结胸症可与瓜蒌、黄连等同用。

3. 用于瘿瘤瘰历、疮疡肿痛、梅核气等症:

半夏又能化痰散结,可用以治疗痰湿结聚所致的瘿瘤、瘰历痰核、阴疽肿痛,或痰气互结的梅核气等病症。用治瘿瘤瘰历痰核,可与海藻、黄独、贝母等配用。痈疽未溃者可用生半夏配生南星等同研,调醋外敷,有散结消肿的功效。用治梅核气,可配厚朴、紫苏等同用。

4. 用于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半夏有良好的降逆止呕功效,可用于多种呕吐症候,在使用时应根据不同的症状而予以不同的配伍。如治胃寒呕吐,可配合生姜或藿香、丁香等品;治胃热呕吐可配合黄连、竹茹等药;治妊娠呕吐,可配合灶心土等品;治胃虚呕吐,可配人参、白蜜同用。

这些都是关于生半夏的功效和作用,当然如果是要服用中药治病的话,还是要看过中医后再决定吃哪种中药。不要自己盲目抓中药吃,我们还常说是药都有三分毒,乱吃药不仅不能治好自己的病,还有可能会让自己病的更加严重。

水朝阳的营养价值 降气止呕

水朝阳又善降胃气而止呕噫,有降气止呕的作用。治痰浊中阻,胃气上逆而噫气呕吐,胃脘痞鞕者,配代赭石、半夏、生姜等,如旋覆代赭汤。

半夏的营养价值有哪些

别名:三叶半夏、三步跳、麻王果、燕子尾、地文

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基本介绍:半夏属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是中国中药宝库中的一种重要药材,产地只有中国和日本。半夏有水生和陆生两种,即所谓水半夏和旱半夏,旱半夏的药用价值强于水半夏。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7~9月间采挖,洗净泥土,除去外皮,晒干或烘干。常用的半夏分为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生半夏4种。

功效与作用:辛散温燥有毒,主入脾胃兼入肺,能行水湿,降逆气,而善祛脾胃湿痰。水湿去则脾健而痰涎自消,逆气降则胃和而痞满呕吐自止,故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良药。既主治脾湿痰壅之痰多咳喘气逆,如二陈汤、小青龙汤,又治湿痰上犯之眩晕心悸失眠,如半夏白术天麻汤,还可治风痰吐逆,头痛肢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如玉壶丸。

营养价值:块茎含挥发油、少量脂肪(其脂肪酸约34%为固体酸、66%为液体酸)、淀粉、烟碱、粘液质、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β-氨基丁酸等氨基酸等。

选购:干燥块茎呈圆球形、半圆球形或偏斜状,直径0.8~2厘米。表面白色,或浅黄色,未去净的外皮呈黄色斑点。上端多圆平,中心有凹陷的黄棕色的茎痕,周围密布棕色凹点状须根痕,下面钝圆而光滑。质坚实,致密。纵切面呈肾脏形,洁白,粉性充足;质老或干燥过程不适宜者呈灰白色或显黄色纹。粉末嗅之呛鼻,味辛辣,嚼之发粘,麻舌而刺喉。以个大、皮净、色白、质坚实、粉性足者为佳。以个小、去皮不净、色黄白、粉性小者为次。

1.用于痰多咳嗽。用半夏的地下部分制成半夏露糖浆,用于痰湿壅滞、咳嗽气逆等,与陈皮、茯苓等配伍;治痰多咳嗽,又常与贝母配伍应用。可用治寒痰,宜与白芥子、生姜等同用;因其化痰力佳,故亦可治热痰与风痰,治热痰可与瓜蒌、黄芩等配伍;治风痰,宜与天南星等同用。2.用于胸脘痞闷,胸痹,结胸。痰湿内阻、胸脘痞闷者,可配陈皮、茯苓等同用;如寒热互结,可配黄芩、黄连、干姜等。此外,又常用于胸痹疼痛,配瓜蒌、薤白等同用;治结胸可与瓜蒌、黄连等同用。3.用于瘿瘤瘰疬、疮疡肿痛、梅核气等。治瘿瘤瘰疬痰核,与海藻、昆布、贝母等配用。痈疽未溃者可用生半夏配生南星等同研,调醋外敷,有散结消肿的功效。用治梅核气,可配厚朴、紫苏等。4.用于胃气上逆、恶心呕吐。治胃寒呕吐,可配合生姜或藿香、丁香等品;治胃热呕吐可配合黄连、竹茹等药;治妊娠呕吐,可配合灶心土等品;治胃虚呕吐,可配人参、白蜜同用。

枇杷怎么保存不易坏 枇杷的营养价值介绍

枇杷果实包括果肉和果核在内。前者能润肺止咳,后者能化痰止咳,共奏润肺化痰、止咳降气的作用。用时,取枇杷(果实)100g,剥开成两半,果核捣碎,加水煎汤服。

枇杷富含粗纤维及矿物元素,每百克的枇杷肉中含0.4克蛋白质、6.6克碳水化合物,并且含有维生素B1和维生素C。

瘦猪肉150克,切丁,用素油稍炒,加人调料调味,起锅前1分钟,放入去皮的枇杷100克,妙匀即成。分2次食用,连用5日,用于胃热津伤,胃气上逆,恶心呕吐,口渴欲饮等。

赭石的功效与作用 止咳降逆

赭石归胃、心经,有止咳降逆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胃气上逆引起的恶心、呕吐、嗳气、呃逆、噎膈、咳喘等病症。

姜半夏和法半夏的区别

姜半夏和法半夏的区别

半夏经过不同方法的炮制后所得中药饮片的功效各有侧重。姜半夏偏于降逆止呕;法半夏善和胃燥湿。半夏入药应根据不同的病症特点,合理选用相应的炮制品,以保证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有效。半夏炮制品根据炮制的工艺不同,其成品在性状上也略有不同。

法半夏,又称法夏、黄法夏、京法夏、京夏、京半夏。为生半夏用白矾、甘草、石灰加工炮制后入药者。毒性低,化痰作用强。法半夏燥性较和缓,除可燥湿化痰外,尚有调脾和胃之功,常用于脾虚湿困、痰饮内停之证,取其清痰化饮、理脾和胃之效。

姜半夏,又称姜夏、姜夏片。为生半夏经水浸泡,漂至口尝仅有麻辣味,与鲜姜、白矾同煮至透,取出晾至六七成干,闷润后切片晾干入药。姜半夏毒性已减,性偏温燥,具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之功,适用于脾虚痰涎涌盛作呕或寒痰咳逆者。

所以,法半夏偏于燥湿化痰,偏于化肺上的痰。而姜半夏偏重于止呕的作用,解毒,多用于化脾胃之痰。

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1、用于痰多咳嗽

半夏性燥而功能化痰,其所化之痰,以脾不化湿,聚而成痰者为主,为治湿痰的要药,适用于痰湿壅滞、咳嗽气逆等症,常与陈皮、茯苓等配伍;治痰多咳嗽,又常与贝母配伍应用。因其性温,故又可用治寒痰,宜与白芥子、生姜等同用;因其化痰力佳,故亦可治热痰与风痰,治热痰可与瓜蒌、黄芩等配伍;致风痰,宜与天南星等同用。

2、用于胸脘痞闷,胸痹,结胸等症

半夏功能辛散温通、化痰、燥湿,故可用于痰内阻、胸脘痞闷病症,可配陈皮、茯苓等同用;如寒热互结,有可配黄芩、黄连、干姜等同用,可收辛开苦降、散结除痞的功效(如半夏泻心汤)。此外,又常用于胸痹疼痛,配瓜蒌、薤白等同用;治结胸症可与瓜蒌、黄连等同用。

3、用于瘿瘤瘰历、疮疡肿痛、梅核气等症

半夏又能化痰散结,可用以治疗痰湿结聚所致的瘿瘤、瘰历痰核、阴疽肿痛,或痰气互结的梅核气等病症。用治瘿瘤瘰历痰核,可与海藻、黄独、贝母等配用。痈疽未溃者可用生半夏配生南星等同研,调醋外敷,有散结消肿的功效。用治梅核气,可配厚朴、紫苏等同用。

4、用于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半夏有良好的降逆止呕功效,可用于多种呕吐症候,在使用时应根据不同的症状而予以不同的配伍。如治胃寒呕吐,可配合生姜或藿香、丁香等品;治胃热呕吐可配合黄连、竹茹等药;治妊娠呕吐,可配合灶心土等品;治胃虚呕吐,可配人参、白蜜同用。

半夏的药用价值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外消痈肿。

1、《本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

2、《别录》:“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疗痿黄,悦泽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

3、《药性论》:“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结。新生者摩涂痈肿不消,能除瘤瘿。气虚而有痰气,加而用之。”

4、《日华子本草》:“治吐食反胃,霍乱转筋,肠腹冷,痰疟。”

5、《本草图经》:“主胃冷,呕哕。”

6、《医学启源》:“治寒痰及形寒钦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治太阳痰厥头痛,非此不能除。《主治秘要》云,燥胃湿,化痰,益脾胃气,消肿散结,除胸中痰涎。”

7、《纲目》:“治腹胀,目不得瞑,白浊,梦遗,带下。”

半夏的其它种类

1、清半夏

又称清水半夏、清夏、清夏片。为生半夏用白矾加工炮制后入药者。清半夏毒性及辛燥之性降低,化痰作用增强,宜用于体弱多痰、寒湿较轻者。

2、仙半夏

又名仙露半夏,为生半夏用甘草、五味子、青陈皮、枳壳、枳实、川芎、沉香等14味中药煎汁浸泡,待药汁吸干,再烘干入药者。仙半夏毒性降低,理气化痰作用增强。

3、青盐半夏

又称盐半夏,为清半夏用青盐水浸拌,晒干入药者。青盐半夏毒性降低,清热化痰作用增强。多用于治疗瘰疬痰核、梅核气等病症,可收消痰散结之功。

4、竹沥半夏

为清半夏用鲜竹沥淋洒拌匀,待竹沥被吸尽,晒干入药者。竹沥半夏清热化痰止咳作用增强。宜用于胃热呕吐,或肺热咳痰、黄稠而黏,或痰热内闭、中风不语等证。

5、苏半夏

又称苏夏,为清半夏再经加生姜、朴硝、甘草、皂角在水中浸泡取出,再用甘草、青盐、党参、川贝等进一步加工,晾干入药。苏半夏降气化痰平喘作用增强,适用于脾胃不和,夜卧不安,或小儿食滞痰阻、咳喘呕逆。

另外,还有醋制半夏、胆制半夏等多个品种。而水半夏和旱半夏是不同的两种中药,不能混为一谈。水半夏性温、味辛,有毒,具有止痛、行瘀、消肿、解毒之功,用于治疗头痛、胃痛、腰痛、跌打损伤、乳痈、肿毒等,常用量0.3~0.6g。产量大,价格低。

相关推荐

胃炎的中医疗方法

1、胃热炽盛型 主症:胃脘疼痛,胀满,痛处灼热感,口干而苦,恶心呕吐,吐出物为胃内容物,有酸臭味或苦味,饮食喜冷恶热,大便干结,尿黄,舌质红,苔黄厚或黄腻,脉弦滑。 则:清热止痛,降逆通便。 方药: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 2、食滞胃脘型 主症:胃脘胀满,疼痛拒按,或呕吐酸腐及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食后加重,嗳气反酸,大便不爽,舌质淡红,苔厚腻,脉滑实。 则:消食导滞,和胃降逆。 方药:保和丸加减:神曲、山楂、莱菔子、陈皮、茯苓、连翘、半夏。 3、寒邪犯胃型 主症:胃痛卒发,痛无休止,得温则

小儿推拿天突图片 小儿推拿揉天突作用

按揉天突,可以理气化痰,降逆平喘,止呕,常用于气机不利,痰涎壅盛或胃气上逆所致之痰喘,呕吐等症。 若中指指端微屈向下,向里按,动作要快,可催吐。常与揉膻中,揉中脘,运内八卦合用。 若由中暑引起的恶心,呕吐,头晕等症,捏挤天突,再配合其他穴位,亦有良效。

恶心呕吐要预防身体脱水

恶心是一个说小也不小,说大也不大的常见疾病症状。有时候一些恶心呕吐能够带走身体里面一些毒素。但是,如果无法制止的恶心呕吐,很有可能使身体脱水,最终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这一定是大家需要重视的。 中医认为,呕吐是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引起呕吐的原因是实邪所致或因虚致吐,并分为饮食内停、情志失调、痰饮留滞、脾胃虚寒、外邪犯胃等多种证候,根据不同病机给予辨证疗,其中和胃降逆是基本则。肿瘤患者多有正气虚损,故应以扶正为主,兼顾健脾益气、温中散寒、和胃滋阴等法之。 恶心、呕吐会影响人正常饮食的摄入,严重时可发生脱

小儿推拿中脘的作用 小儿中脘临床应用

1.揉,摩中脘能健脾和胃,消食和中,临床常用于泄泻,呕吐,腹胀,腹痛,食欲缺乏等症,多与按揉足三里,推脾经等合用。 2.推胃脘自上而下主胃气上逆,嗳气呕恶;自下向上直推有使小儿吐的记载,临床少用。

一分钟止吐 食疗法

组成:生姜10g,半夏7g,红糖适量。 用法:将生姜洗净,榨取汁液。将半夏水煎5~ 8分钟,取汁,与姜汁和匀,加入红糖,代茶饮之。1日3~4次,1日1剂,连用2 ~ 3剂。 功效:方中生姜辛散化饮止呕,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两药相合,升降相因,温化相合,对饮停中焦、浊邪犯胃之呕吐最为适宜。主呕吐,痰饮内阻型或胃虚饮停型,症见呕吐清水痰涎,脘满不食。 组成:乌梅2g硼砂1g红茶1.5g 用法:上述3味药,以沸水冲泡5~ 10分钟,代茶饮,1日1剂或分2次服。 功效:乌梅味酸性温,具有收敛生津、止呕安蛔之

清半夏功效作用 疗胸脘痞闷,胸痹,结胸等症

清半夏功能辛散温通、化痰、燥湿,配以陈皮、茯苓等同用,可痰内阻、胸脘痞闷病症;配以黄芩、黄连、干姜等同用,可寒热互结;配瓜蒌、薤白等同用,可用于胸痹疼痛;结胸症,可以配瓜蒌、黄连等同用。

肾功能不全的中医辨证

1. 本证 (1)气阴两虚,热毒壅盛型: 则:益气养阴,清热利湿,和胃降逆。方药:生脉饮合小柴胡汤加减:西洋参(或用太子参、北沙参)、麦冬、柴胡、黄芩、清半夏、银花、连翘、丹皮、蒲公英、茯苓、车前草、焦大黄等。 (2)脾肾虚衰、湿浊内壅型: 则:健脾益肾利湿,和胃降浊。方药:六君子汤合旋复代赫汤加减。白人参(或党参)、陈皮、半夏、茯苓、仙灵脾、川断、鸡血藤、旋复花、代赭石、焦大黄等。两型后期,均可发生呕吐剧,不能进食,尿闭,喘息不得卧,呕血,衄血,抽搐,循衣摸床,神昏谵语,最终气血逆乱,阴阳离绝而死亡

法半夏是什么

法半夏是什么 法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主产于四川、湖北、江苏、安徽等地。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挖,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呈类球形或破碎成不规则颗粒状。表面淡黄白色、黄色或棕黄色。质较松脆或硬脆。主燥湿化痰。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法半夏是植物半夏的炮制加工品,原植物块茎圆球形,直径1-2厘米,具须根。该品呈类球形或破碎成不规则颗粒状。表面淡黄白色、黄色或棕黄色。质较松脆或硬脆,断面黄色或淡黄色,颗粒者质稍硬脆。气微,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 法半夏的功效

如何按摩能缓解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是胃内容物返入食管,经口吐出的一种反射动作,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恶心、干呕和呕吐,但有些呕吐可无恶心或干呕的先兆。任何疾病只要影响到胃,使胃失和降、胃气上逆,都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其主要症状表现为胃部不舒服,随后就开始感觉恶心。妊娠呕吐是指妇女怀孕时出现的恶心、呕吐症状,一般不需要特殊疗,但情况严重时我们还是要去看医生。 按摩主穴 按揉> 中脘穴 位置:在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中点处。按摩方法:被按摩者平躺,按摩者用拇指或中指按压中脘穴约半分钟,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摩约2分钟,以局部感到酸胀为佳。

恶心怎么办

恶心的症状及疗方法 什么是恶心中医 恶心是指胃中不舒,时时泛恶,欲吐不吐的症状。常与呕吐相伴,但亦有恶心而不呕吐的。《诸病源候论·恶心》有:“心中淡淡然欲吐,名日恶心。”《丹溪心法·恶心》云:“恶心有痰、有热、有虚,皆用生姜,随症佐药。……恶心欲吐不吐,心中兀兀,如人畏舟船,宜大半夏汤或小半夏加茯苓汤,或理中汤加半夏亦可。. 恶心怎么引起 胃寒恶心与胃热恶心 二证一寒一热。胃寒者。或由素体中焦阳虚不足,或因过食寒凉而戕伤胃气,前者病程长而虚证明显,后者病程短而无明显虚象。恶心而常兼胃痛,胃阳不足,寒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