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失眠
关注失眠
一、压力型失眠:以销售、白领、媒体工作者等人群为主。主要因为工作节奏快、压力大、作息时间不固定、精神状态过度紧张,导致失眠。
二、不良嗜好型失眠:主要集中在自由职业者、创意人员、文化公司职员、从事与时尚有关的工作人群。由于工作特殊性,形成了饮酒、吸烟、晚间喝咖啡等很多不良嗜好。
三、焦虑型失眠:该类人群(以女性较多)由于正处于不断提升事业的人生阶段,而婚姻、家庭、人际关系无一不牵动情绪,很容易导致失眠。多见于30岁以上的女性领导,比如私企老板、财务主管等。
四、抑郁型失眠:主要集中在青少年儿童以及初出校门的大学生身上。该类人群由于性格偏内向,日常遇到问题不善于表达,容易产生低沉、忧郁的情绪,也是造成失眠的直接原因。
对抗失眠的心理是失眠的真正诱因
有个笑话说,一名年轻人住在阁楼的顶层,每晚总是回去很晚,也不是特别自觉,回去的时候弄出动静都很大,吵得楼下一位老翁睡不好觉。第二天,老翁都要跟青年大闹一场。一天,青年又是很晚回去,动静依然不小,一只鞋从床上很响地甩到了地板上,这时候他良心发现地想起了楼下的老翁,把另一只鞋轻轻地放到了地板上。
到了第二天,老翁又上来找青年,说:
“你又害得一宿没睡着觉,你扔了一只鞋,那只鞋呢?告诉你说,你那只鞋不扔下来,我没法踏实睡觉。”
这虽然是一个笑话。在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专家宋崇升看来,它却揭示了一些人失眠的心理真相。宋崇升认为,一部分失眠患者由于对失眠有非常敏感的反应,他们觉得失眠会让他们觉得心烦意乱。更为关键的是,这些失眠患者内心里设置一个假定,如果不失眠,就会精力充沛,就会头脑清醒。在这种设置下,失眠患者会千方百计地对抗失眠,实际上正是这种对抗失眠的心理是他们失眠真实原因之一。
失眠不该是其它问题的替罪羊
有一位公交司机,自称一直睡不好觉,失眠很严重。他担心自己白天没精打采而出现交通事故,该男子要求休假。该司机年假中失眠的症状明显好转。通过了解得知,该司机上班一遇到困难,比如受到同事的排挤很生气,而又不敢做声的时候,失眠就会迅速加重。
宋崇升分析,这类患者的共同特点是,失眠之前遇到一些心理上的困境或冲突;而又缺乏勇气面对,或没有能力应付;这个时候一般人都有可能因为存在焦虑情绪而失眠。但是大多数人不会过多地关注失眠。而有一部分人,却对失眠有非常敏感的反应。失眠会让他们觉得心烦意乱。而且他们会在内心里设置一个假定,如果我不失眠,我就会精力充沛,我就会头脑清醒。可现在因为失眠了,所以我不能工作得更好了,或无法更好地学习了。
有了这样的假定,患者就会和失眠较劲,不停地去医院就诊,尝试各种治疗失眠的方法,开始几天睡眠或许有改善,可很快就失效了。如此,在和失眠的抗争中,原先遇到的心理困境就被掩盖了,搁置了或拖延了。而且有了一个能被自己和他人接受的理由:我患失眠症了。其实,失眠之所以在这类人群中成为问题,甚至成为疾病,都和患者最初有意无意地把失眠当成一种应对困境的措施有关。但很显然,这是一种消极的不成熟的防御策略。
这种防御方式在青年中较多见。有些高三的学生就会出现这种现象。高考那一年经常失眠,为此非常苦恼。而一旦考上了大学,则失眠会很快地缓解。
宋崇升提醒大家,如果出现失眠了,先不要急于将其当成问题,因为我们的睡眠系统本身就存在自我调节的功能。如果失眠久了,反省一下,我是否需要失眠。失眠是不是在充当其他问题的替罪羊。如果是,就去看心理医生;如果不是,再就诊也不迟。
睡眠常识误解需澄清
人们习惯性地认为,每天需要8小时,睡眠才会充足。实际上,这个数据最初产生的时候,8小时只是一个平均数,在8小时的上下波动2个小时,即6-10小时均为正常范围。衡量的时候,不是简单去套用标准,看自己是否接近这个范围,关键是和以往自己的睡眠时间去比。只要没有明显的波动就不必担心。
有些老年人,由于生理性衰老的原因,睡眠时间也在自然地缩短。但他们把睡眠时间当作一个身体健康的指标,如果有几天睡不好,则就会着急上火,担心下一个晚上是否会继续失眠。白天也会想着让自己睡好的办法,比如睡觉前散步、听音乐、泡脚,甚至想当然地去吃药等。这些方法看似可以促进睡眠,但是都打乱了以往的生活习惯或规律,而且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如果没有一个平和的心态,那么就等于在提醒自己:我可能要失眠,所以我需要去对抗它。对睡眠的这种期待性焦虑会让人处于一种警觉、兴奋的状态,这与睡眠当然背道而驰。
宋崇升认为出现这种心态的原因之一,与其说是担心睡眠,不如说是内心深处对衰老和死亡的恐惧。因为,在这些患者的心里隐含着一种假设:睡个好觉约等于健康,失眠了就要失去健康。
过度关注睡眠也会出现失眠
宋崇升介绍说,有一部分人群也会因为过度关注睡眠而出现失眠的。他们可能由于偶然的原因出现失眠,但对此会大加关注,失眠在他们的关注下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被固定下来了。他们会反复就医,或更换枕头、窗帘等。
宋崇升认为,造成失眠的因素很多,除了上面探讨的心理原因,还有生物学、社会学的因素在起作用。因此,看待失眠,我们更需要把它看成一个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某个问题或疾病的原因。
孕妇失眠要如何诊断呢
1、失眠有何客观指标?
失眠的客观指标为:①睡眠潜伏期延长(>30分钟);②实际睡眠时间减少(<6小时=;③觉醒时间增多(每夜>30分钟)。
2、失眠的诊断标准有哪些?
中国精神疾病诊断分类第3版(ccmd-3)、美国精神疾病分类和诊断标准,第4版(dsm-ⅳ)、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国际睡眠障碍分类(icsd)等。
3、根据中国的诊断标准如何诊断失眠症?
中国精神疾病诊断分类第3版(ccmd-3):失眠症是一种以失眠为主的睡眠质量不满意状态,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浅、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失眠可引起焦虑、抑郁或恐惧心理,并导致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妨碍社会功能。
症状标准:(1)几乎以失眠为唯一的症状,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多梦、早醒、或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等。(2)具有失眠和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观念。
严重标准:对睡眠数量、质量的不满引起明显的苦恼后社会功能受损。病程标准:至少每周发生3次,并至少已1个月。
排除标准:排除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导致的继发性失眠。
产后失眠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失眠有何客观指标?
失眠的客观指标为:①睡眠潜伏期延长(>30分钟);②实际睡眠时间减少(<6小时=;③觉醒时间增多(每夜>30分钟)。
2、失眠的诊断标准有哪些?
中国精神疾病诊断分类第3版(CCMD-3)、美国精神疾病分类和诊断标准, 第4版(DSM-Ⅳ)、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国际睡眠障碍分类(ICSD)等。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精神科袁勇贵
3、根据中国的诊断标准如何诊断失眠症?
中国精神疾病诊断分类第3版(CCMD-3):失眠症是一种以失眠为主的睡眠质量不满意状态,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浅、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失眠可引起焦虑、抑郁或恐惧心理,并导致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妨碍社会功能。
症状标准:(1)几乎以失眠为唯一的症状,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多梦、早醒、或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等。(2)具有失眠和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观念。
严重标准:对睡眠数量、质量的不满引起明显的苦恼后社会功能受损。病程标准:至少每周发生3次,并至少已1个月。
排除标准:排除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导致的继发性失眠。
睡姿与失眠的关系
一、平躺睡
平躺睡是大多数人常常习惯的睡姿,殊不知平躺睡觉还是有讲究的。首先头部的枕头很关键,有不少中年朋友总是认为“高枕无忧”,其实睡觉的枕头太高是不利 于深度睡眠的。枕头太高,头部与身体的弯曲度太高,下巴下坠,呼吸气管没有完全打开,使得呼吸不畅,极易影响大脑血氧而头晕头重。同时,颈部肌肉没有完全 放松,也易导致“越睡越疲劳”的感觉。
除了头部的注意事项以外,手部的放置位置也很重要。有部分患者表示半夜容易做噩梦惊醒,睡意全 无。经过询问以后患者表示睡觉的时候习惯性的将左手搭在胸前,根据试验调查,睡觉时把手搭在胸前很容易做噩梦,噩梦时感觉压抑、逼闷,有话说不出的感觉, 这其实就是睡觉时胸口有重物的原因。
二、左侧躺睡
据调查资料显示,喜欢侧躺睡觉的人群往往心里紧张、缺乏安全感。在 侧躺睡姿上面,左侧躺也是极易影响睡眠质量的。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心脏在左胸腔里,受肋骨保护着。在身体左侧躺的时候右半边的身体重量都往心脏压了去,给 心脏施加了不小的重力,造成心脏跳动缓慢,供血不足,从而影响睡眠。
三、右侧躺睡
以上两种睡姿对深度睡眠都有或大或小的影响,我们建议最好的睡眠方式是右侧躺。右侧躺,双手靠前摆放,双脚自然弯曲,这样的睡姿是有助于深度睡眠的。需注意枕头的高度适中,在枕头选择的时候最好枕头中心下凹,这个位置是刚好放头部的,而上下两边即是给劲椎摆放的位置。
失眠和疾病有关吗
失眠与很多疾病有关,但其多是这些疾病的伴发症状,如疾病治好了,失眠一般也能恢复。了解能引起失眠的疾病,对更好的改善睡眠时有所裨益的。与失眠有关系的疾病如下:
⑴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外伤、松果体瘤、脑血管疾病(脑出血、脑梗塞)、帕金森氏病、老年痴呆、癫痫、偏头痛等。
⑵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
⑶泌尿系统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时的失眠,常常是短而破碎,只有肾透析或肾移植才能有效的解决。尿毒症还可以因毒素在体内蓄积,而不可逆地损伤中枢神经细胞及使机体代谢紊乱。糖尿病、尿崩症、泌尿系同感染引起的尿频,也可干扰睡眠。
⑷过敏性疾病,也常常干扰睡眠,如皮肤瘙痒、鼻阻塞,使睡眠无法进行。
⑸消化系统疾病,如溃疡病、肠炎、痢疾等造成腹痛、烧心、恶心、呕吐、腹泻及发热等症状,也明显干扰正常睡眠。
⑹循环系统疾病,特别是心衰、心绞痛、高血压、动脉硬化等都可以引起失眠。
⑺骨骼、肌肉、关节的炎症和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也不同程度的引起睡眠障碍。
(8)精神衰弱.
有关失眠的误区
1、在睡觉之前进行运动
失眠之后,有人建议在睡觉之前,可以进行一些运动。实际上,非但不能够帮助睡眠,还会让本来已经疲倦的肌肉更加紧张,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更加清醒,反而会睡不着。
2、吃安眠药促进睡眠
记住了,安眠药是不可以乱吃的。用安眠药来促进的睡眠并不是生理睡眠,而是被动睡眠。吃药之后进入睡眠状态,即使一整夜都在睡觉,醒来之后仍然会觉得劳累。
3、睡觉之前看看书
如果在睡觉之前看一些情节紧张的内容,不会让大脑处于昏睡状态,只会是让大脑更加的兴奋,在睡着之后还会一直做梦。如果睡觉之前想要看看书,可以看些轻松的散文就好了。
4、喝酒可以促进睡眠
喝酒是可以帮助入睡,不过睡是睡着了,却容易发生睡不安稳、胃痛、口渴、呼吸不顺畅,甚至是醒来后头晕脑胀的现象。
5、每天强制自己要睡8小时
偶尔几次睡眠时间不够,并不会对身体产生太大的影响,有些人因为自己睡眠不足而感到紧张,这样子不仅不能对睡眠不利,还会影响到睡眠,甚至是导致恶性循环。
为什么总睡不着觉 存在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
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患者,常出现失眠问题。
这时的失眠本身就是精神心理疾病的一个重要症状,常常会在疾病潜伏期或初期就表现出来失眠,而失眠有时也会成为这些疾病治疗效果的一个风向标,一旦治疗有效,失眠常常会随之好转。 不过也恰恰因为失眠本身的普遍性,人们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常常会忽视失眠背后的疾病因而只关注失眠症状,因此延误精神疾病的治疗。
关于失眠的护理需要注意的常识
1、上床后:仰卧闭目,左掌掩左耳,右掌掩右耳,用指头弹击后脑勺,使之听到呼呼的响声.弹击的次数到自觉微累为止.停止弹击后,头慢慢靠近睡枕,两后自然安放于身之两侧,便会很快入睡了。
2、睡眠诱导:聆听平淡而有节律的音响,例如:火车运行声、蟋蟀叫、滴水声以及春雨淅沥淅沥声音的磁带,或音乐催眠音带,有助睡眠,还可以此建立诱导睡眠的条件反射。
3、睡前饮一杯加糖的热牛奶:据研究表明,能增加人体胰岛素的分泌,增加氨酸进入脑细胞,促使人脑分泌睡眠的血清素;同时牛奶中含有微量吗啡样式物质,具有镇定安神作用,从而促使人体安稳入睡。
4、合适的睡姿:睡眠姿势当然以舒适为宜,且可因人而异.但睡眠以侧卧为佳,"左侧卧屈左足,屈左臂,以手上承头,伸右足,以右手置于右股间.右侧卧位反是."这种睡眠姿势有利于全身放松,睡得安稳。
有关失眠的分类
按临床表现分类
①睡眠潜入期: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
②睡眠维持:夜间觉醒次数超过2次或凌晨早醒;
③睡眠质量:多噩梦;
④早醒、醒后无法再入睡;
⑤总的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
⑥日间残留效应:次晨感到头昏,精神不振,嗜睡,乏力等。
按严重程度分类
轻度:偶发,对生活质量影响小;
中度:每晚发生,中度影响生活质量,伴一定症状(易怒、焦虑、疲乏等);
重度:每晚发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临床症状表现突出。
按周期分类
短暂性失眠(小于一周)
在经历到压力、刺激、兴奋、焦虑时;生病时;至高海拔的地方;或者睡眠规律改变时(如时差;轮班的工作等)都会有短暂性失眠障碍。这类失眠一般会随着事件的消失或时间的拉长而改善,但是短暂性失眠如处理不当部分人会导致慢性失眠。
短暂性失眠主要治疗原则为间歇性使用低剂量镇静安眠药或其它可助眠之药物如抗忧郁剂和好的睡眠卫生习惯。
短期性失眠(一周至一个月)
严重或持续性压力,如重大身体疾病或开刀、亲朋好友的过世、严重的家庭、工作或人际关系问题等可能会导致短期性失眠。这种失眠与压力有明显的相关性。
治疗原则为短期使用低量之镇静安眠药或其它可助眠之药物如抗忧郁剂和行为治疗(如肌肉放松法等)。短期性失眠如果处理不适当也会导致慢性失眠。
长期失眠(大于一个月)
慢性失眠,亦可维持数年之久,有些人面对压力(甚至仅仅为正常压力)时,就会失眠,就像有的人容易得慢性胃炎或偏头疼一样,已经形成了一种对压力的习惯性模式。
失眠跟什么有关 烦躁失眠:养肝
在现在这个紧张的社会下很多人以致肝郁化火,性情急躁易怒、心烦而不能入睡。
有的人会在入睡后多梦惊醒,伴有胸胁胀闷、口苦咽干、小便黄、大便秘结等症状。
菊花茶便宜又实用,去肝火效果很好,每天用6克菊花泡水喝。另外,夏枯草泡水也有很好效果。注意,由于菊花性偏苦寒,体虚、脾虚、胃寒人群不宜多喝。
失眠跟什么有关
晚上为什么老失眠?晚上失眠的原因和化学因素有关,长期使用中枢兴奋的药物会引起失眠。而且长期使用安眠药,如果突然戒掉,也会容易出现睡眠浅,噩梦多等症状。
晚上失眠的原因还会受躯体因素影响,这类身体疾病主要包括心脏病、肾病、哮喘、溃疡病和关节炎,还有骨关节病、肠胃病、高血压以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当然,晚上失眠还会精神因素影响,焦虑、烦躁不安或者低落、心情不愉快等心理因素都是导致失眠的元凶。
环境因素对睡眠也非常重要。环境变化会让人出现生理反应,在坐车、坐船或飞机时,因为环境改变了,卧室内的强光、噪音、过冷以及过热都会引发失眠。很多人对环境适应性比较强,但是有的人却是异常敏感、适应能力比较差,环境稍微有变化就睡不好了。
对失眠的恐惧也会导致失眠的,有些朋友因为对睡眠的期望太高,总是以为睡得好,身体才能抵抗百病,而睡不好,身体就会马上患上各种毛病。这种对睡眠的过分执着只会给自己制造压力,从而导致引起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