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黄斑病变是什么病
眼睛黄斑病变是什么病
1、Rieger性视网膜炎,又叫青年性出血性黄斑病变。青年性出血性黄斑病变为发生于黄斑部及其周围的弧立的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灶,伴有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及出血。临床上并不少见,一般为单眼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下。
2、老年性黄斑变性是发生于中老年人眼底黄斑部的一种退行病变,常一眼先发病,最终双眼受累。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发生主要与黄斑区长期慢性光损伤、脉络膜血管硬化、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老化有关。临床上将老年性黄斑变性分为萎缩性(干性)和渗出性(湿性)两种类型。
(1)干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眼底检查,可见双眼黄斑对称性色素紊乱,凹光反射消失,后极部视网膜有多数黄白色大小不等的玻璃膜疣,部分患者后极部地图状萎缩且呈金箔样反光。
(2)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眼底检查,可见眼底后极部有略带污秽的灰白色且轻度隆起的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其外周有黯黑色的色素上皮,下部或深层视网膜出血及鲜红色的浅层视网膜出血,以及黄白出血块和玻璃膜疣。病变范围可有不同,从不足1个视乳头直径到波及整个后极部。出血严重者可有视网膜前出血,甚至形成玻璃体出血。
如何预防黄斑病变
1.避免过度视力疲劳
眼睛经常处于过度的疲劳状态容易导致黄斑病变疾病症状的出现,所以人们在生活中应有效避免视力疲劳的发生。在用眼一小时左右应使眼睛得到适当的放松,闭目养神、远眺等都是很好的方式,同时保持正确的用眼姿势,避免长时间在过于昏暗的环境下学习或工作。
2.避免长期过量接触辐射线
眼睛受到长时间的阳光照射后,会受到阳光紫外线等辐射线的影响,导致慢性蓄积性晶状体的损伤,加速黄斑病变,尤其是老年性黄斑病变的发展。所以在黄斑病变的预防策略中,人们应避免长时间受阳光照射,同时避免长时间在强烈的灯光等其他辐射线下学习或工作。
3.注意饮食的宜忌
如果眼睛晶体内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b6和氨基酸等微量元素会容易导致老年性黄斑病变疾病的发生。所以人们,尤其是中老年人群在生活中应注意对这些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的补充,可以多食用富含这些物质的食物,同时禁食辛辣和一些难消化的食物。
糖尿病并发症会得哪些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致育的重要原因,病程超过10年的糖尿病患者大多合并有程度不同的视网膜病变,除了视网膜病变以外,糖尿病还会引发糖尿病性白内障、青光眼、黄斑病、屈光改变、虹膜睫状体病变等眼部疾病。
眼底黄斑比较好的治疗方法
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常为眼突然发生视力障碍,另一眼正常或处于病变早期,几年后也发生同样病变。随着病程的进展,严重者可导致失明。
眼底黄斑比较好的治疗方法黄斑区是视网膜的一个重要区域,位于眼后极部,主要与精细视觉及色觉等视功能有关。一旦黄斑区出现病变,常常出现视力下降、眼前黑影或视物变形。日常生活中,眼底黄斑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眼病,如果发现不及时治疗的话,不仅会给大家的生活带来影响,而且严重的可导致失明的,眼底黄斑比较好的治疗方法,眼底黄斑病变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1、药物治疗:眼底黄斑比较好的治疗方法,有报道大量的抗氧化和锌,可减少黄斑部变性类疾病的进展,但治疗效果不明确。推荐阅读>>黄斑变性该如何预防
2、光动力疗法:是眼底黄斑病变的治疗方法的一个里程碑进步,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多,封闭新生血管疗效最确切、最安全,对正常的视网膜组织几乎没有损伤,缺点是价格昂贵。
患有黄斑病变以后,除了致盲、生活不能自理、容易摔倒骨折,这类病人普遍存在心理问题。比如知识分子爱看书,现在黄斑病变以后恰恰看不到,不能阅读。眼底黄斑比较好的治疗方法,在家里要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不行,吃药看不到药名,调味品标签也看不到,对他的生理心理造成非常大的负担,生活中处处需要别人的帮助。
眼睛看东西有水波纹怎么回事 黄斑病变
黄斑区是视网膜的一个重要区域,位于眼后极部,主要与精细视觉及色觉等视功能有关。一旦黄斑区出现病变,常常出现视力下降、眼前黑影或视物变形,导致眼睛看东西有水波纹的病症。
到正规医院做眼底检查,早期发现黄斑病变,有利于及时治疗,通常黄斑病变患者采用激光手术和抗新生血管类药物治疗为主,注意黄斑病变若延误治疗时间,可能引起失明。
如何正确认识眼睛黄斑病变
什么是黄斑?
黄斑是位于视网膜后极部的一椭圆形凹陷区,直径约为 1毫米~ 3毫米,面积较视乳头略大。当人死之后,不久可变为黄色,故名黄斑。黄斑区的正中为中心凹,在眼底检查时可见到反光小点,直径为 0.2毫米,该区视网膜很薄,只由圆锥细胞组成,因此是中心视力最敏锐的部分。黄斑在视网膜中所占的面积虽小,但由于它的位置重要及结构特殊,决定了人的视敏度,是眼底检查中最重要的部分。 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眼科胡力中
一个人中心视力的好坏,除屈光间质(角膜、晶状体、玻璃体)的因素以外,还与黄斑的状态密切相关,黄斑区只要有微小的改变,就会影响到中心视力,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带来不便。许多眼病也很容易波及黄斑,如外伤、视网膜炎、白内障手术后等,严重影响视力。黄斑病变是造成病人失明的常见眼病之一。
黄斑病变是怎么回事?
黄斑是眼睛最敏感的视觉形成区域,眼黄斑病好比拍照的胶卷底片上最中央部位出了问题,就拍不成好的像了;也像电视台的中央枢纽不能录下精致景象和发出传播信息。当人的视力、形觉、色觉都受到破坏,就会带来莫大的痛苦、困惑和不安。说起来真叫人不能相信,小小的黄斑区在眼睛视网膜最中央部位只有一个大头针头大,但它能看遍大千世界,当它病变时视觉受损害,严重时甚至致盲。
黄斑病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什么样的人容易患这种疾病呢?
造成眼部黄斑病变的原发性因素还不确定,但是阳光中的紫外线就是常见的诱发性因素,紫外线会不经意的进入眼睛,对眼睛黄斑部造成累积性的伤害。所以在门诊病例中,户外工作者发生率较高;除此之外,有心血管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的人,眼睛黄斑部的血管也比较容易出现病变;另外,生活习惯不良,喜欢抽烟喝酒的人也是高危险群的一员。
而且,眼黄斑病可由其他多种原因引起,当眼或身体其他器官患炎症,如视网膜炎、葡萄膜炎、高血压病、糖尿病、血液病等都可诱发或并发黄斑病;用眼过度、疲劳驾驶、熬夜、在电脑前持久工作等也可引起黄斑病;高度近视或眼外伤也可致黄斑出血或破裂;在强光下过分曝光或看日蚀也可发生黄斑烧灼样伤害。
特别是50岁以上老年很容易发生老年黄斑变性,随着年龄增高,致盲率也增高;教师、文字工作者、财会人员、美术工作人员等也很容易罹患此病。儿童因遗传或出生前父母患病导致先天性或遗传性黄斑病。受感染的犬、猫蛔虫病(养宠物狗、猫)、弓形虫病以及一些性病(如梅毒)等,都可引起黄斑病。
得了黄斑病变怎么办?
许多人因为只有一只眼睛出现病变症状,加上健康意识较低,没有立刻就诊,这就延误了第一就医时间;随着时间拖延,视觉中心不清楚的面积会越来越大,严重的话就会真的形成黑洞,中心点完全无法看见,届时再到医院求助,即使立刻透过雷射治疗,医师对于术后的预后结果,通常也不容乐观,甚至有一到两成的病患情况还会继续恶化。
由于有些老年黄斑部已经出现退化,但是并没有立即出现不适症状,也因此不易立刻察觉,所以医师建议,尤其是五十岁以上的人群,定期检查视网膜,观察黄斑部是否有退化现象,预防可能出现状况,早期察觉尽早治疗,仍然是预防黄斑部病变、保持良好视野的最佳方法。
黄斑病变如何预防?
在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之下,眼黄斑病已有更多好的诊断技术,如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视觉电生理诊断、计算机视野检测等;治疗方法也越来越多,如药物、激光及显微手术以及中西药结合等多种方法,一些新的治疗手法如视网膜转位术等都在观察进行中。但预防黄斑病的发生比治疗更重要,讲究合理合适用眼的视觉卫生,不要用眼过累,防止强光持久照射,注意营养和及时对眼部或全身疾病的治疗都很重要。
老人吃红肉加快视力衰退
红肉致病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眼科研究中心科学家1990年挑选6734名58岁至69岁的健康人参加实验。他们历经4年,观察、记录受试者的饮食情况,主要是肉类摄入情况。
2003年至2006年,研究人员跟踪调查受试者是否出现老年性视网膜黄斑病变。结果发现,1757人出现病变,其中1680人为早期,77人为晚期。
研究人员把每人每天正常食用红色肉类的量定为一份,结果发现,与每周吃红肉少于5份的人相比,吃10份红肉甚至更多的人患黄斑病变的风险高47%。
研究报告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流行病学杂志》。实验负责人伊莱恩·宗说:“实验过程中,四分之一受试者每周至少吃10份红肉。吃意大利腊肠和欧式香肠对黄斑病变的影响比新鲜红肉大。”
她说,这是研究人员首次详细研究吃肉与早期黄斑病变的关系。
着重预防
研究人员在报告中说:“我们发现,不同种类的肉对患老年性视网膜黄斑病变的几率影响不同。”
“大量食用红色肉类可能是出现早期黄斑病变的特殊影响因素,”报告说,在一定人群中,这种饮食习惯可能诱发其他致病因素,增加患病风险。
伊莱恩·宗说,过量摄入红肉增加患黄斑病变几率是因为,红肉会促使有害视网膜的物质增多。
老年性视网膜黄斑病变是一种可致视力衰退的视网膜病变,治愈率较低,早期防治很重要。这种病多发于50岁以上年龄层。患者眼部新生血管渗出液体,产生疤痕组织影响视力。
吃红烧肉能导致视力衰退
视力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质量,我们国人有好一部分人喜欢吃红烧肉,红烧肉对身体的危害有多大呢?国外的一些研究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老年性视网膜黄斑病变(AMD)是澳大利亚50岁以上成年人视力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眼科研究中心科学家1990年挑选6734名58岁至69岁的健康人参加实验。他们历经4年,观察、记录受试者的饮食情况,主要是肉类摄入情况。 2003年至2006年,研究人员跟踪调查受试者是否出现老年性视网膜黄斑病变。结果发现,1757人出现病变,其中1680人为早期,77人为晚期。
研究人员把每人每天正常食用红色肉类的量定为一份,结果发现,与每周吃红肉少于5份的人相比,吃10份红肉甚至更多的人患黄斑病变的风险高 47%。 研究报告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流行病学杂志》。实验负责人伊莱恩·宗说:“实验过程中,四分之一受试者每周至少吃10份红肉。吃意大利腊肠和欧式香肠对黄斑病变的影响比新鲜红肉大。” 她说,这是研究人员首次详细研究吃肉与早期黄斑病变的关系。 着重预防 研究人员在报告中说:“我们发现,不同种类的肉对患老年性视网膜黄斑病变的几率影响不同。” “大量食用红色肉类可能是出现早期黄斑病变的特殊影响因素,”报告说,在一定人群中,这种饮食习惯可能诱发其他致病因素,增加患病风险。 伊莱恩·宗说,过量摄入红肉增加患黄斑病变几率是因为,红肉会促使有害视网膜的物质增多。
老年性视网膜黄斑病变是一种可致视力衰退的视网膜病变,治愈率较低,早期防治很重要。这种病多发于50岁以上年龄层。患者眼部新生血管渗出液体,产生疤痕组织影响视力。这种眼病是澳大利亚人视力衰退的主要原因。50岁以上的澳大利亚人中,七分之一出现黄斑病变。在英国因这种病失明的人数高达 50万,并逐年增加。 科学家建议人们少吃红色肉类,预防黄斑病变。 仍存疑点 研究发现,每周吃3.5份鸡肉有助预防黄斑病变。与每周吃1.5份鸡肉的受试者相比,吃鸡肉多的人视力衰退几率低57%。鸡、鱼、虾等属于白色肉类。 但澳大利亚皇家眼科医学院对这一发现持保留态度。医学院一名发言人说:“目前的研究证据不足以用于向公众提供建议。” 澳大利亚“蓝山眼科研究”项目曾发现,摄入锌有助防治老年性视网膜黄斑病变。摄入较多锌的人患这一眼病的几率明显较低。 基于这一研究结论,澳大利亚肉类及家畜公司对红肉致病说提出质疑:“饮食中的锌大多来自红色肉类。人体从红肉中摄取的锌远多于从蔬菜乳制品、面包和谷物等所摄取的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