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耳朵里很油是怎么回事

耳朵里很油是怎么回事

可能是由于外耳道皮脂腺分泌旺盛,耳屎干燥比较慢,水分比较多,导致耳屎稀薄,看起来如油一般,因此被称为油耳。

如果经常在灰尘比较多的环境中工作,或者经常挖耳会使耳朵局部受到刺激,导致耳屎分泌过多,也可能造成耳朵里比较油。

中医认为耳朵出油乃湿热为患,清代《医方辨难大成》卷七十三认为:"必诸经多湿热之浸淫,即诸经少阳和之审施也,故气通于耳而过润,垢结于耳而独滑,证成油耳"。

油耳朵是怎么会回事 油耳朵会遗传吗

油耳朵有一定的遗传性,但遗传的几率并非百分之百。油耳朵在我国南方比较多见,是由外耳道耵聍腺分泌一种黄色黏稠的物质,在医学上叫耵聍。多具有家族性,一般是父亲遗传给女儿,母亲遗传给儿子。另外油性耳朵不是病,不需要特意去治疗。

油耳朵怎么变成干耳

一、一般可能是肾有湿热,肾开窍于耳,故肾有湿热则会引起耳的分泌失常,湿热下注则可能引起尿的味道加重,可以服用四妙散祛除下焦湿热,上病下治,通过大小便将体内的湿热排除。

二、油耳主要是由于基因的问题,导致耳朵局部,油脂分泌过多,这个如果平常食用过多油腻食物都会引起加重,但是一般不会有其他症状,像这种情况,首先要注意局部清洁卫生,勤清洗局部,同时不要食用油腻食物,平常应该多点食用蔬菜水果,您这个不要过度担心。

三、因为油耳是先天性的,通常也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是不需要治疗的。但应进行耳道护理,否则可能因耳毛脱落,加上外界灰尘等杂物进入,比较容易形成固形的耵聍(耳屎),久而久之可能会堵塞耳道,导致听力下降和耳道发炎等不良后果。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一下。

三、可能是肾有湿热,肾开窍于耳,故肾有湿热则会引起耳的分泌失常。湿热下注则可能引起尿的味道加重

可以服用四妙散祛除下焦湿热,上病下治,通过大小便将体内的湿热排除=

四、油耳通常是遗传性的,一般很难改变的,治疗的话,建议您去药店买瓶双氧水,每天用棉棒沾双氧水擦试耳道,用空就擦,回有冒泡泡的声音,每次擦完,用干棉棒把耳道擦干,一两周就好。祝你健康!

油耳朵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油耳朵怎么办

可以用棉签蘸7%的酒精或4%的硼酸酒精,轻轻擦洗外耳道分泌物。在擦洗的过程中不可将棉签探入耳道过深,以免损伤外耳道皮肤及鼓膜。若油脂样物质堆积过多,堵塞外耳道容易形成耵聍栓塞,如果已形成耵聍栓塞,应及时请医生取出。

油耳朵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油耳朵注意事项

油耳朵虽然不是病,不需要治疗,但是日常生活中还是需要多注意。

1.注意保持耳内清洁,预防鼓膜外伤,已有鼓膜外伤未愈或者陈旧性穿孔者不宜游泳,洗澡和游泳时须避免污水进入耳道。

2.饮食要清淡、容易消化、营养丰富,要多吃水果和新鲜蔬菜,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酒、葱、蒜等,以防热度内攻。

3.油耳朵内常有脓液流出,一定要经常将耳内的脓液清洗干净。具体做法是:将耳廓先后下方牵拉,同时将耳屏向前推移,使外耳道变直张开,再用消毒棉签轻轻清洗。

4.中耳炎是导致婴幼儿聋哑的一大原因,所以是油性耳朵的婴幼儿从小要多锻炼,多到户外活动,多晒阳光,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

怎么清理油耳朵 油耳朵流脓怎么清理

油耳朵内常有脓液流出,一定要经常将耳内的脓液清洗干净。具体做法是:将耳廓先后下方牵拉,同时将耳屏向前推移,使外耳道变直张开,再用消毒棉签轻轻清洗。同时最好去医院检查一下,油耳朵流脓可能是由于耳道发炎感染引起的,需及时治疗,避免加重病情。

耳朵里面外面都很油 耳朵爱出油能采耳吗

是可以的。

只要在合格正规的机构,不频繁采耳,就不会对耳朵造成损害。特别是有耳屎的人适合采耳。有耳屎一般先取耳屎,再清洗耳朵,少数情况如耳孔小、毛多、中耳炎、干耳皮等难采耳朵可以酌情先洗后采,保证耳朵干净干燥,再做放松动作(耳扒耳孔里外刮痒、下海底、耳扒止痒、云刀放松),转毛毛敲振子,按摩耳朵。注意:化脓性中耳炎,耳朵病变,感染,病变,长异物或脂肪瘤,要医生处理的受伤及难取异物入耳不宜采。

腋臭和油耳朵的关系 什么是油耳朵

油耳属于正常生理类型外耳道皮肤的耵聍腺分泌一种淡黄色的、有的呈粘稠样的物质,俗称耳屎,有的人耳屎粘状的,俗称为油耳或糖耳、油耳朵,这是因为油性皮肤导致的,是体质的问题,不是病,也是很难改变的。

油耳朵怎么清理 油耳朵应多久清理一次

耳垢对外耳道皮肤可起到保护作用,一般情况会自行脱落,不需要主动清理,但是油耳人群,耳朵内部油脂分泌比较多,容易和外耳道脱落的上皮、灰尘混合形成耵聍栓,塞堵塞外耳道,造成听力下降,诱发耳道炎等。因此,油耳朵人群最好两三个月清理一次耳垢。

油耳朵是否会有腋臭

油耳朵是外耳道皮肤分泌过多而形成的,使耳垢表现为黄色柔软的油脂状物,但是油耳朵的人就不一定会有狐臭吗?其实油耳朵只是作为判断是否有狐臭的依据之一,油耳朵并不一定会有狐臭,同时有狐臭的人也不一定会是油耳朵。

狐臭一般是从青春期开始的,女生一般是十一二岁,男孩一般是十三四岁,进入青春期后会受分泌的影响,如果在此阶段出现青春期那么家人一定要注意其心理状态,同时也要及时进行治疗。

如果只是轻微的狐臭我建议可以使用“甲正王”试试,效果挺不错的,我使用过,洗澡后涂适量在腋下,一般一天都不会有什么味道了。

油耳朵怎么清理

用消毒棉签蘸3%的双氧水、7%酒精、4%的硼酸酒精(任选一种),轻轻卷擦外耳道分泌物。卷擦的过程中不可将棉签探入耳道过深,以0.5-1公分为宜,当心擦伤外耳道皮肤及鼓膜。如过已经形成耵聍栓塞,应及时请医务人员取出。

油耳朵是怎么会回事 油耳朵形成的原因

人的外耳道含有皮脂腺,皮脂腺会排泄油状皮脂,有润滑皮肤和对外来异物,如昆虫等有粘着作用。油耳朵是有基因决定的,有的人耵聍腺和皮脂腺分泌特别多,排出的呈棕黄色、油性黏稠物质,在尚未干燥后积满在外耳道里,有的甚至流出二外,有的凝聚成团,这些统称为软耳屎,俗称“油耳”,医学上叫油性耵聍。

油耳朵该怎么清洗 宝宝油耳朵怎么清理

宝宝耳垢一般不需要清理,因为耳朵具有自洁能力,宝宝的耳垢会自然的排出,除非是外耳道在排除的过程中,已经将耳垢排除到外面,此时妈妈可以用纱布或小方巾稍微以清水沾湿,将外面的耳垢轻轻沾除。只要在耳朵外围绕一圈,维持外耳干净清爽就可以了,千万不要擅自使用棉签深入内耳道内清洁,因为宝宝的耳道还十分窄小,如此反而容易将杂务推入耳内破坏自洁机制。

油耳朵孩子就有腋臭吗

读者郭女士:我儿子今年3岁,是“油耳朵”,该怎么办呢?听人说这样的孩子以后体味比较大,容易有腋臭,真的是这样吗?

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喉科李艳华副主任医师:“油耳朵”医学上称为“脂性耵聍”,主要和遗传有关。有的患儿未必父母有人是“油耳朵”,而是爷爷、奶奶、姑姑、舅舅等直系亲属是“油耳朵”。

“油耳朵”患儿耳朵内耵聍比较多,不但不好看,而且耵聍多了容易有耳朵发闷、发堵等不适,感觉就像耳朵进水了一样。有“油耳朵”的患儿,家长不要轻易给孩子掏耳朵,即使用柔软的棉签也不合适,一是清理不干净,二是可能把耵聍推向更深的耳道,导致更大的麻烦。因此对于“油耳朵”的患儿,家长最好根据情况及时带孩子到专科就诊。

目前还没有证实“油耳朵”和体味大、腋臭是否有固定关系,不过建议“油耳朵”患儿更要讲卫生,常洗澡,及时清洁耳道,避免身体产生异味。

腋臭症状油耳朵

腋臭,又称“狐臭”,即腋下散发出的难闻气味,腋臭的症状比较明显,和汗臭类似,但比汗臭更顽固难祛,通常腋臭患者也会有“油耳朵”,腋臭患者为什么有“油耳朵”?腋臭和“油耳朵”有什么必然联系吗?

专家表示,正是大汗腺的异常分泌物经皮表细菌分解导致了腋臭的产生。而大汗腺通常分布在腋下、会阴部,以及外耳道等位置。患有腋臭的人,其外耳道往往分布着一些大汗腺。根据上文分析,我们知道,大汗腺的分泌物含有油脂和蛋白质等物质,是比较粘稠的液体。因此,患者的外耳道由于大汗腺的分泌,往往显得比较油腻,这就出现了“油耳朵”的现象。耳屎常常呈现出湿性、粘糊性。

不过也不尽然,专家还表示,并非所有的腋臭患者都会出现“油耳朵”的现象,少数轻度的腋臭患者的外耳道仍旧比较干燥,其耳屎呈现粉末状。

腋臭,又称“狐臭”,即腋下散发出的难闻气味,腋臭的症状比较明显,和汗臭类似,但比汗臭更顽固难祛,通常腋臭患者也会有“油耳朵”,腋臭患者为什么有“油耳朵”?腋臭和“油耳朵”有什么必然联系吗?

专家表示,正是大汗腺的异常分泌物经皮表细菌分解导致了腋臭的产生。而大汗腺通常分布在腋下、会阴部,以及外耳道等位置。患有腋臭的人,其外耳道往往分布着一些大汗腺。根据上文分析,我们知道,大汗腺的分泌物含有油脂和蛋白质等物质,是比较粘稠的液体。因此,患者的外耳道由于大汗腺的分泌,往往显得比较油腻,这就出现了“油耳朵”的现象。耳屎常常呈现出湿性、粘糊性。

不过也不尽然,专家还表示,并非所有的腋臭患者都会出现“油耳朵”的现象,少数轻度的腋臭患者的外耳道仍旧比较干燥,其耳屎呈现粉末状。

相关推荐

耳朵怎么凉拌好吃

一、凉拌猪耳朵 菜品特色: 青葱、香菜。 做法: 1、猪耳朵用盐和白醋搓洗若干次,去掉腥味。 2、水开后烫一下,还为了去掉腥味。 3、重新烧一些水,放入一些盐、八角、姜块、几滴料酒、少许酱。 4、烧开后投入处理好的猪耳朵,中火煮25分钟左右. 5、捞出放凉后切成丝。 6、加入酱、糖、红、葱丝、香菜。 7、放入冰箱冷藏,凉透。 8、凉凉的,特别适合夏天 二、凉拌猪耳朵/更多做法 猪耳朵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钙、磷、铁等,具有补虚损、健脾胃的功效,适用于气血虚损、身体瘦弱者食用。 1.

耳朵里面外面都很 耳朵里面外面都很怎么办

可以用棉签轻轻卷擦外耳道分泌物。卷擦过程不可将棉签探入耳道过深,以0.5~1公分为宜,当心擦伤外耳道皮肤及鼓膜。 如已形成耵聍(俗称耳屎,外耳道软骨部皮肤的耵聍腺所分泌的淡黄色粘稠液体)栓塞,请及时去医院耳鼻喉专科就诊,以便及时清理耳道分泌物以及对症处理。 因为耳朵爱出多为内分泌失调和功能性紊乱,所以先从生活作息进行调节会好一些。比如保持积极乐观心态,保证充足睡眠,不要熬夜,积极锻炼,多吃蔬菜水果等,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经常掏耳朵有哪些常见误区呢

鼓膜破了,一定会耳聋 正解:掏伤鼓膜,只会导致听力下降。 一般对耳膜的认识,一旦鼓膜破裂了,听力就没有了。其实并非如此,鼓膜损伤在日常生活中一件相当平常的事情。很多人在掏耳朵时掏得太深,碰到耳膜很痛,这种情况很可能在鼓膜上戳了个小孔。 鼓膜的功能扩发音量、增强听力,它的破损甚至破裂只会影响听力,但不会完全导致失聪。一般人掏耳朵时不小心在鼓膜上弄破一个小齵洞,一般来说3个月左右就可以自行恢复的。 弄痛耳朵了,滴滴消炎水。 正解:没有感染不要滴。 就像眼睛干涩就滴眼药水一样,很多人耳朵一有问题就滴消炎

耳朵掏得太干净竟惹来各种病

1、首先,你清理耳朵的时候,会不慎将各种恶心的细菌带入耳朵。 伦敦大学学院分子微生物学的高级讲师Adam Roberts博士表示,耳朵拥有自己的生态环境和混合菌群,如果干扰它那么可能会引起感染。当你将掏耳朵的东西(棉签或者挖耳勺)伸入耳朵,那么你可能将新的细菌带到了耳朵里或者造成耳朵内部受伤,这些都会引起感染。 2、棉签之类的东西会导致耳朵感染 将棉签之类的东西伸入耳朵进行“清洁”最快的方法。 一项调查了87名患有外耳炎儿童的研究发现,百分之七十的患者曾在感染之前用棉签清理过耳朵,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每天

耳朵上有小耳朵

生活中有的人的耳朵上会长出一个小耳朵,这个算不算大问题,但还会影响个人的外貌形象,而据专家介绍,造成这个问题很有可能先天性的元素,解决难度也不算大。 一、属于发育的情况引起,可以进行激光的治疗就可以,避免出现感染的情况,进行对症的消炎的护理治疗。 二、这细胞分化引起的多耳的情况的 指导意见:对于目前的情况,建议到医院的整形科性手术切除多余的耳朵较美观点的 三、这种情况来说属于发育异常的现象,只要有正常的听力就没事的 指导意见: 可以考虑手术去除异常的部分就可以了,主要影响外观,应该不影响听力的。

狐臭耳朵如何治疗

1、保持卫生清洁。在平常生活中应该保持自身的卫生清洁,在出汗后应对身体进行一定的清洗,并且要勤换洗衣物。 2、控制饮食。尽量少食用高热量食物,因为过量进食会造成肥胖的后果,从而加重狐臭的症状。 3、定期清理耳朵。定期对耳朵进行清理,可以缓解耳朵的症状。 4、涂抹药膏。在患有狐臭的时候,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涂抹一些药膏,能够对狐臭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无法彻底将其根治。 5、手术治疗。想要彻底根除狐臭,应在医院确诊后进行手术治疗。

耳朵周围长痘痘什么原因

头发摩擦长痘痘 耳朵周围长痘痘可能因为头发的摩擦引起的。特别女性朋友多喜欢披发或者留长发,很容易使头发多次反复对皮肤进行摩擦而导致长痘痘。 经常用手摸耳朵 耳朵周围长痘痘可能因为每天喜欢用手去抚摸耳朵以及耳朵周围的皮肤。我们知道手上有无数的细菌,耳朵部位皮肤又较为柔弱,用手经常摸耳朵很容易长痘痘。 辛辣刺激性饮食 耳朵周围长痘痘可能因为经常辛辣刺激性的饮食有关。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会加速皮肤脂分泌,还容易使皮肤中的含水量降低,使皮肤容易长痘痘。另外经常饮食腻的人也更容易长痘痘。

耳朵听觉器官注意

耳朵耳朵掏出血一般都毛细血管出血,如果掏到鼓膜造成鼓膜穿孔而出血,会感到非常疼痛,这时一定要防止耳朵进水以防感染,并到医院就医。 有些人可能比较爱卫生,觉得掏耳朵舒服,其实耳朵完全可以不掏,因为耳朵本身有一种自洁功能,分泌物会自然地脱落到耳外,建议不要经常掏。(一般半个月左右掏一次) 掏耳朵的坏处: 有的人耳朵痒了,常常用发卡、火柴棍儿、挖耳勺等掏耳朵,其实这样做有很多害处。 在人的外耳道外侧软骨表面的皮肤中有耵聍腺,能分泌一种淡黄色黏稠的物质,称为耵聍,俗称“耳屎”或“耳蝉”,它像“哨兵”一样守卫着

耳朵一周掏一次

读了《洗澡后吹吹耳道》一文,我想提醒,吹吹耳道后不用顺便掏掏耳朵了,因为耳朵中的耵聍会自己走出来。 耳内耵聍多少因人而异,一般情况下,耵聍会在说话、吃饭、打呵欠时,随下颌运动,借助耳道皮肤上汗毛的推动作用,缓慢地从耳道内向耳道口移动,干燥成痂,自动排出。因此,常挖耳朵一种不良习惯,可能诱发多种耳朵的疾病。 耵聍不耳内的垃圾,外耳道耵聍腺分泌的一种淡黄色的黏稠液体,富含许多大家意想不到的成分:如氨基酸、脂肪酸、溶菌酶、免疫球蛋白等。可保护外耳道上皮,防止皮肤干裂,发挥抑菌和杀菌的生理功效;还可阻挡灰尘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掏耳朵的误区呢

误区1:鼓膜破了,一定会耳聋 正解:掏伤鼓膜,听力下降 坊间对鼓膜的认识,一旦鼓膜破裂了,听力就没有了。其实并非如此,鼓膜损伤在日常生活中一件相当平常的事情。很多人在掏耳朵时掏得太深,碰到耳膜很痛,这种情况很可能在鼓膜上戳了个小孔。 鼓膜的功能扩发音量、增强听力,它的破损甚至破裂只会影响听力,但不会完全导致失聪。一般人掏耳朵时不小心在鼓膜上弄破一个小洞,一般来说3个月左右就可以自行恢复的。 要提醒的,不仅掏耳朵会捅破鼓膜,过大的音量、很重的一巴掌、打球撞击等原因都可能在鼓膜上震出小孔。例如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