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如何在冬至时节养生
中老年人如何在冬至时节养生
1、加强锻炼:由于冬至前后天气非常寒冷,很多人宁愿闷在被窝里也不愿意出门活动活动,殊不知缺乏运动容易使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引起感冒发烧。不过运动时还需做好热身准备,以免由于四肢僵硬而使关节不灵活,容易造成拉伤。
2、加强保暖:冬季昼夜温差很大,加上冷空气来袭,温度因此变得更低,喜爱晨练的中老年人尤其要注意保暖,外出时一定要多加一件防风御寒的大衣,以免着凉感冒。由于温差变化比较大,只需适当保暖,无凉意即可,以免晨练出汗,容易着凉感冒。
3、早睡晚起:中老年人在冬季宜早睡晚起,这是因为早睡可以维持体内的阳气,而晚起则能护阴。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即便天气再冷,睡觉时也不应蒙头入睡,以免由于氧气供给不足而引起盗汗、胸闷等症状,不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4、饮食得当:很多人一到了冬季就会得口腔溃疡,这多半是因为这些人喜欢在冬季吃火锅,要知道经常吃一些辛辣的食物可是很容易使引起上火的。并且冬季是大多数蔬菜的淡季,市面上蔬菜的品种也比较少,这就很容易导致维生素供给不足,使得很多中老年人患口腔溃疡或便秘。虽然冬季没有什么可选的蔬菜,但是也可从马铃薯或甘薯等食材中摄取充足的维生素,以均衡身体所需的营养,且此类食物比较容易嚼碎,利于肠胃消化和吸收,尤其适合中老年人食用。所以老年人在冬季的饮食中应以清淡为主,同时还要适当地补充水分,帮助缓解因上火引起的口干等症状。
中老年人在冬至可适当进补,日常饮食中可增加买制品和豆制品等富含脂肪和蛋白质的食物,帮助增加身体的热量,以达到抗寒的效果。此外也可适当吃一些羊肉、牛肉以及鱼肉等食物,以保证营养均衡,值得注意的是用花生油或菜籽油等植物油烹煮食物,还能有效预防胆固醇增高。
冬至养生吃什么好
潮汕人冬至吃什么——冬节丸
潮汕有“冬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表示年虽还没有过,但大家已加了一岁。孩子们最盼吃这碗甜丸,往往夜里醒来都要问天亮了吗?然而天好像要与孩子们开玩笑似的,老是不亮,故潮俗有“冬节夜,啰啰长,甜丸未煮天唔光”的童谣。
客家人冬至节气吃什么——酿酒
客家人认为,冬至时的水味最醇,用它酿的酒可久藏不坏,柔和爽口,回甜生津,后劲颇足。所以,客家人冬至酿酒已成为习俗。为了这一天,客家主妇常挑个吉祥的日子,专门到集市添置酿酒的器具,把陈年的酒坛搬到溪流中,用黄黄的细沙洗去污物,再让清凉的泉水反复冲洗,最后置放在阴凉处风干。
四川冬至吃什么——羊肉汤
在四川却是冬至吃羊肉汤,羊肉是冬日可谓冬日滋补之首,专家指出,吃羊肉既能御风寒,又可补身体,对一般风寒咳嗽、慢性气管炎、虚寒哮喘、肾亏阳痿、腹部冷痛、体虚怕冷、腰膝酸软、面黄肌瘦、气血两亏、病后杭州人冬至吃什么——年糕
吃年糕从清末民初直到现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儿菜、冬笋、肉丝炒年糕,晚餐是雪里蕻、肉丝、笋丝汤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图个吉利。
南方人冬至节气吃什么——汤圆
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南北各地还有不少汤圆的名品,如宁波汤圆馅多皮薄,糯而不粘;长沙姐妹汤圆洁白晶莹,香甜可口;如今不仅冬至吃,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汤圆,更多关于汤圆的做法,可查询菜谱大全。
冬春换季时节如何养生
时下正值冬春换季时节,是天气逐渐转暖的阶段,也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时期。专家表示,冬春换季时节如何养生,应该最好“转轨”工作,注意在饮食起居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
锻炼见太阳
冬春换季时节,阳气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的相对闭藏状态。在这段时间里,养生方面应继续顺应大自然的封藏之性,早睡晚起,等日出再起床锻炼,因为日出象征着阳气的强壮,此时运动,不易被寒所伤,这对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其中,手和脚是人体阳气最不易到达的地方,冬春换季时节养生应注意在天气好的时候多走走路、骑骑车,经常踢踢腿、甩甩胳膊,按摩一下手、脚,对身体大有益处。
取暖别走样
虽然天气即将逐渐转暖,但在冬春换季时节有些地方还是很冷的,因此防寒保暖仍然必要。专家建议,室内温度不要过高,16℃至20℃即可。虽然“就温远寒”是冬季养生总的原则,但有的人为了身体舒适,时常把室内温度调到25℃以上,取暖走了样,变成了“取热”,稍微活动就会出汗,出门时一遇到寒风就容易患病,其中儿童和老年人最易受害。要知道,经常出汗容易耗散阳气,而冬季养生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勿扰其阳”。
进补要减量
一般冬季根据个人体质适量进补,符合冬藏的养生原则。但在冬春换季时节,不论是食补还是药补,进补量都要逐渐减少,以便逐渐适应即将到来的春季舒畅、升发、条达的季节特点。此时,最好把动物类的进补食物改为植物性进补食物,如灵芝、鲜菇汤等,另外还要考虑大寒期间是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疾病高发期,应适当多吃些温散风寒的食物以防御风寒邪气的侵扰。
最后,专家提醒,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要努力做好冬春换季时节养生的“转轨”,为一年中的身心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尤其对于一些慢性疾病的患者,更应该重视冬春换季时节如何养生的问题,对于疾病的康复也很有帮助,必要时可咨询专业医生加以了解。
老年人冬季饮食养生需注意什么
老年人冬季饮食养生一是要“少”
老年人冬季饮食养生的第一个要点就是不能过饱,俗话说:饭吃八分饱,少病无烦恼。意思就是说呢,每餐不要吃的太饱,要给肚子留个两分的空间。研究发现,如果人类时常保持两分饥饿,其寿命将增长20%~30%。
老年人冬季饮食养生二是要“暖”
中医讲,脾胃乃后天之本。胃喜燥恶寒,所以要避免冰的凉的食物刺激,要暖食。但是要注意,暖食不等于烫食,经常吃过烫的食物会损伤食管,是食管癌的诱因之一。暖的另一个意思是要细嚼慢咽,这样可以充分吸收营养、保护肠胃、促进消化等。此乃老年人冬季饮食养生的第二个要点。
老年人冬季饮食养生三是要“早”
老年人冬季饮食养生的第三个要点就是吃饭要及时。一般来说,上午7点~9点是胃经当令的时候,所以早饭最好安排在这个时间。中医说“胃不和则卧不安”,因此晚饭也尽量早吃,这样才不会给肠胃增加负担。
老年人冬季饮食养生四是要“淡”
老年人不宜吃太油腻的食物。淡,就是要少油少盐少加工,因为中国人现在食盐和食油量超标,由此引发的高血脂、高血压等病正在增多。所以,老年人要吃的淡一点。一般人平均每天动物食品摄食量达到150克时,就应控制食油量在20克左右为宜。老年人活动减少,消耗的脂肪也少,更宜少吃,特别是动物性脂肪。
老年人冬季饮食养生五是要“软”
老年人的牙齿常常会松动或者脱落,肠胃的消化能力也大不如从前,所以应该吃软的不应该吃过硬的食物,想比较硬的果实类食物等,当然像煎炸的油腻类不好消化的食物也不要吃。
冬至节的风俗有哪些
节令食文化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中国北方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吃饺子成为多数中国人冬至的风俗。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省滕州市流行冬至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
冬至节的风俗有哪些 节令食文化
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中国北方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吃饺子成为多数中国人冬至的风俗。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省滕州市流行冬至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
冬至节吃羊肉有什么好处
羊肉味甘而不腻,性温而不燥,在《本草纲目》中有提到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因此在天气较寒冷的冬至时节,进补些羊肉对身体抵御严寒是十分有帮助的。
羊肉入肾经,其所含的有益成分具有补肝、益肾、明目的功效,对产后贫血、肺结核、夜盲、白内障、青光眼等症有一定益处,而且羊肉与牛肉相比富含更多的脂肪和蛋白质,是肾病病人理想的食品之一,冬至时节吃些羊肉对调理身体是十分合适的。
羊肉入脾经,所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等物质食用后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抵抗力,同时还可增加自身消化酶的产生,从而保护胃壁,帮助消化,而且羊肉肉质细嫩,冬至时节吃羊肉不会有其他副作用产生。
冬至吃饺子是哪里的风俗 冬至除了饺子还能吃什么
冬至除了北方吃饺子以外,其他地方也有很多饮食风俗,如姜饭、水饺、汤圆、羊肉汤、包子等,其中:
广东人冬至吃烧腊与姜饭,冬至这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潮汕一带有“冬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客家人认为,冬至时的水味最醇,所以,客家人冬至酿酒已成为习俗。
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吃年糕从明末清初直到今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图个吉利。在四川却是冬至吃羊肉汤,羊肉是冬日可谓冬日滋补之首。湖南湖北一带,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赤豆糯米饭。
在南方一些地区,则比较盛行吃冬至团(冬至丸),取其团圆的意思。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户磨糯米粉,并用糖、肉、菜、果、萝卜丝等做馅,包成冬至团,不但自家人吃,也会赠送亲友以表祝福之意。实际上,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更是普遍,民间也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而在台湾,冬至的汤圆被称为“冬节圆”或“圆仔”。
冬至以后天什么时候亮 冬至养生要注意什么
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因为从冬季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衰转盛,由静转动。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
冬至如何正确的养生 男人冬至养生
冬至时节,男子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节制房事,不可因房事不节,劳倦内伤,损伤肾气。肾为先天之本,肾精充足,五脏六腑皆旺,抗病能力强,身体健壮则人能长寿。反之,肾精匮乏,则五脏虚衰,多病早夭。严格而有规律地节制性生活,是健康长寿的必要保证。
冬至后,男性应多食温食,少食寒凉之物,以颐养胃气。蒜、葱、生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调味品,多食助燥伤阴,会加重内热,使燥邪侵犯人体,不宜多吃。男性应该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例如猕猴桃、橙子。
此外,男子冬季养生宜多食热粥,常吃此类粥具有增加热量和营养功能。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特别是糯米红枣粥、八宝粥、小米粥等最适宜,配上桂圆、芝麻、胡涛、茯苓、大枣、银耳等则再好不过。
冬日阳气肃杀,夜间尤甚,古人主张人们要“早卧迟起”。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说:“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
因此男人冬季养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有利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要注意保暖,多晒太阳,外出注意防寒,减少冷空气对身体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