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口腔溃疡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口腔溃疡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外感时毒型口疮:多发于外感后1~2天,伴有外感症状。初起口腔黏膜局部充血、红肿,微痛,舌尖或唇内出现栗粒样小红点或小疱疹,12小时内疱疹溃破,呈表浅溃疡,边界清楚。治宜清热解毒,健脾化湿。二、 脾胃积热型:症见口舌多处糜烂生疮,疮面红肿,灼热疼痛,甚则口臭牙龈肿痛,伴口渴多饮,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热泻火,荡涤胃热。三、 脾肾阳虚型:症见口舌生疮,溃疡面色白,周围不红,数量少,久治不愈,伴四肢不温,口干喜热饮,腰背酸痛,尿频清长,大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沉弱。治宜温补脾肾,引火归源。四、 脾胃虚弱型:症见口舌生疮反复发作,疮面色淡凹陷,伴神疲气短,不思饮食,四肢不温,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补中益气,健脾化湿。五、 心肾阴虚型:症见溃疡颜色鲜红,数量多,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疼痛昼轻夜重,伴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健忘,眩晕耳鸣,腰膝酸痛,咽干口燥,小便短黄,舌红苔薄,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六、 血虚阴亏型:症见口舌溃烂多发生于月经前后,伴月经先期量多,五心烦热,口干喜饮,舌淡苔薄白,脉细数无力。治宜养血益阴,潜降虚火。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方法

复发性轻型口腔溃疡一般不伴发全身症状,局部治疗口腔溃疡的作用主要是保持口腔环境清洁,预防继发感染,镇痛、促进溃疡愈合。

复发性坏死性腺周口疮由于病损面积大,病期长,自觉症状明显,疼痛剧烈,治疗口腔溃疡时可使用皮质激素+局麻药行溃疡基底局部注射,以促进溃疡愈合并可有效镇痛。

口腔溃疡中医辨证分虚实二方面,虚证多为阴虚火旺。实证多为脾胃积热或心火亢旺。治疗口腔溃疡以补虚泻实二方面入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治法常用的有:滋阴、清热、泻火。应综合分析,内外兼治,标本结合并辅以调理。

中医治疗慢性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属于中医“口疮”、“口糜”范畴。口疮虽生于口,但与内脏有密切关系。中医学认为,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肾脉连咽系舌本,两颊与齿龈属胃与大肠,任脉、督脉均上络口腔唇舌,表明口疮的发生与五脏关系密切。《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口疮之火,不独责之于心。平时忧思恼怒,嗜好烟酒咖啡,过食肥甘厚腻,均可致心脾积热、肺胃郁热、肝胆蕴热,发为口疮多为实证;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发为口疮多为虚证;年老体弱,劳倦内伤,损伤脾胃,可致中焦枢纽失司,上下气机不通,上焦之阳不能下降,下焦之阴不能上行,心火独盛,循经上炎,也可发为口疮,此多为虚证。正如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所说:“既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而生大热,有时胃火上行独燎其面”。

治疗口疮要分虚实,辨脏腑,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疗效。口疮临床见证颇多,其中以心脾蕴热和虚火上炎最为多见。临床辨治体会如下:

一、心脾蕴热证

主要表现为舌尖、舌边、舌面,或齿龈,或两颊部口疮反复发作,溃疡表面覆盖黄苔,中间基底部凹陷,四周隆起,红肿热痛,口苦口臭,心烦燥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滑。证属心脾热盛,肌腐生疮。治宜清热泻火,生肌疗疮。方用自拟泻心疗疮汤:黄芩15g,黄连5g,大黄10g,赤白芍各15g,莲子心3g,生甘草5g,虎杖15g,炒栀子10g。

病案举例:何某某,男,32岁,2002年10月16日来我院就诊。主诉口疮反复发作3年,加重1个月,口剧痛不能进食。症见舌尖及上下口唇黏膜有芝麻大小如绿豆大溃疡3个,灼热剧痛,不敢进食,口苦口臭,大便3日未行,小便短赤灼热,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检查间舌尖部有0.1×0.5cm溃疡1个,四周红肿,中间基底凹陷,溃疡表面覆盖黄苔,上下唇内侧各有1个0.1×0.1cm大小溃疡。此因心火与脾胃热邪循经上炎所致,证属心脾积热,熏蒸生疮,治宜清热泻火,宁疮止痛。处方:大黄10g,黄芩15g,黄连5g,生石膏30g,炒山栀10g,防风10g,赤白芍各15g,生甘草5g,玄参20g,生地30g,虎杖20g,元胡15g。每日1剂。上药用清水煎2次,取400ml分4次温服。服药1剂后,大便已通,口疮疼痛减轻,能吃流食。服药7剂后复诊,口疮疼痛已不明显,口腔溃疡面积缩小,溃疡表面黄苔转为白苔。上方去黄芩、黄连、大黄,加黄芪、当归、白及,再服7剂而愈。

本例患者常值夜班,平时吸烟嗜酒,日积月累,郁积心火与脾胃之火,火热上炎,熏蒸口舌黏膜而热腐生疮。方用泻心汤、增液汤、泻黄散、赤芍甘草汤加减化裁,一方面用增液汤补液灭火,一方面用苦寒之剂泻火,釜底抽薪,心脾之火自然熄灭,口疮愈合。同时嘱咐患者值夜班时少抽烟、少喝酒,截断火热的来源,同时适当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保持二便通畅,使内热有排泄渠道,口疮愈合后减少复发。

二、虚火上炎证

主要表现为口疮反复发作,疼痛不堪,溃疡表面覆盖白苔,中间基底部凹陷,四周略隆起,色不红,气短乏力,烦热颧红,口干不渴,小便短赤,舌尖红苔少或有裂纹,脉略细数。证属肝肾不足,虚火上扰。治宜养阴生津,滋阴降火。方用自拟滋阴疗疮汤:生熟地各15g,北沙参15g,山萸肉10g,山药10g,丹皮15g,泽泻15g,茯苓20g,知母10g,黄柏10g,麦冬15g,当归10g,生黄芪15g。

病案举例:刘某某,男,50岁。2003年3月15日初诊。其患口腔溃疡2年余,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多方治疗不满意。来诊时可见齿龈和舌边各有1个溃疡,如绿豆大小,中间凹陷,覆盖白膜,四周隆起,色淡红,自觉口疮轻度疼痛,有灼热感,口燥咽干,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自汗,小便黄,大便干。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略数。证属阴津不足,虚火上炎。治宜滋养阴津,清降虚火。处方:生熟地各15g,山药10g,山萸肉10g,泽泻15g,丹皮15g,土茯苓20g,知母、黄柏各10g,当归10g,北沙参20g,麦冬15g,虎杖20g,生黄芪15g。服上方14剂,口疮愈合,症状基本消失,改用知柏地黄丸继续服用1个月,以巩固疗效。

患者口疮生在齿龈和舌边部位,齿为肾所主,舌边属肝胆区域,又因口疮反复发作,久病为虚,故此为肝肾阴虚所致。口疮反复发作,久病伤阴,阴津不足,虚火上扰,熏蒸口腔黏膜而生疮。口燥咽干,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脉象细数,是典型的阴虚火旺之象。方选知柏地黄丸合一贯煎化裁,一方面六味地黄丸和一贯煎滋补肝肾之阴以治其本,另一方面用知母、黄柏、丹皮清虚热,降虚火,又加虎杖20g,清热通便,使火有去路,此为方中用药之妙。诸药合用,标本兼治,效如桴鼓。口疮治愈后再用知柏地黄丸继续服用1个月,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口疮多为火热之证,当分虚实。若患者是青年,口疮剧痛,犹如火灼,口苦口臭,便干尿黄,为实热实火。治当清热泻、解毒止痛;若患者年老体弱,口疮隐隐作痛,咽干舌燥,烦热或五心烦热,舌红少津,为虚热虚火,治宜养阴生津,清降虚火。局部治疗和整体治疗相结合可提高疗效。口疮部位在口腔,除辨证施治、整体调节治疗外,尚需局部用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口疮局部。临床常用梅花点舌丹、西黄清醒丸、六神丸等药,令病人少量多次含服,以缓解局部症状,促进溃疡愈合,提高治疗效果。黄芪、甘草是治疗口腔愈合的良药。黄芪补气固表,有敛疮生肌收口之效,最适用于口腔溃疡的治疗,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生甘草有清热解毒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甘草有类激素样作用。故不论口疮属实火虚火,在辨证论治的处方中酌情加入生黄芪和生甘草,可减轻口疮疼痛,促进溃疡愈合。保持大便通畅是治疗口疮的关键。口疮多为脏腑之火上炎,熏蒸口腔黏膜而病。治疗口疮用生地养阴生津以灭虚火,用虎杖清热泻火以灭实火。临床研究表明,大剂量生地黄有养阴生津、润肠通便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虎杖含有蒽醌类化合物如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大黄素甲醚等,具有显著的泻下通腑作用。口疮患者服药后二便通畅,火热下行,引起口疮的实火与虚火随二便排出,口疮自然会愈合。除药物疏通二便以外,还应嘱咐患者要多喝白开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二便通畅,少烟少酒,少吃辛辣油炸食品,减少火热的来源。同时注意口腔卫生,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也是预防口腔溃疡复发的重要措施。

口腔溃疡有哪些症状 生活提示

在众多口腔溃疡中,有少数不属于复发性口腔溃疡,如结核性溃疡、梅毒性溃疡等是不会自愈的,需要特殊治疗。所以,一旦发现口腔溃疡经久不愈,不能掉以轻心,千万要注意,及时去医院查明原因,对症治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口腔溃疡的治疗不当可能引起大病

明确诊断对症治

本病的治疗多采用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内服多用甲硝唑、免疫抑制剂,补充微量元素如葡萄糖酸锌片、甘草锌胶囊等,维生素可服用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积极治疗消化道疾病可以促进本病的痊愈。外治多用溃疡膜外敷,含化片含化,漱口液含漱等。中医辨证治疗本病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然而在临床上有很多人都是一开始自己随便买点药贴,直到病情反复迁延才来到医院就诊。如果口腔内有反复不断,时间过长而不愈的溃疡都应该尽早到医院来就诊,取得明确诊断才能对症治疗。

口腔溃疡中医治疗小方法

在这里,教大家几个防治口腔溃疡的小方法:

1.吴茱萸粉末12克,用醋或茶水调成糊状,睡前敷足心(涌泉穴)处,次晨取下。每晚一次,连敷三天

2.明矾100克,加水适量洗足。

3.石榴片烧成煅炭后研成粉末,加青黛共为细末外涂。

4.蒲公英、竹叶、灯草各适量煎水口服,每日三次。

5.按摩合谷穴。在古代的中医书籍上有按摩合谷穴位预防治疗口腔疾病的记载。中医针灸有“面口合谷收”的理论,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穴位,由于大肠经从手走到头,所以头面上的症状比如头痛、口干、咽喉不适及五官的疾病都可以通过按摩合谷穴得到改善和调整。

方法为把拇指和食指分开,在靠近食指部分的肌肉最高点就是合谷穴,用另一手的大拇指经常按摩该处能够有效地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保护口腔健康,同时对口腔溃疡的预防和治疗都有不错的效果。

口腔溃疡中医推荐偏方治疗

口腔溃疡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口腔黏膜反复出现圆形或椭圆形小溃疡面,可单发亦可多发于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有剧烈的自发性疼痛。全身症状不甚明显。发现口腔溃疡时多在溃疡期,溃疡面直径约2~3 毫米,底线,边缘整齐,周围有红晕,溃疡面被黄白色纤维性渗出物覆盖,有剧烈的烧灼样疼痛,如遇冷、热、酸、咸等刺激使疼痛加重,说话、饮食均感困难。愈后不留任何疤痕,但可以随天气、情绪、劳累等因素而反复发作。

12个治疗口腔溃疡的偏方:

1、蜂蜜:每日晚饭后用温开水漱净口腔,取一勺蜂蜜,原汁的最好,敷在溃疡表面,含1~2分钟,然后咽下,重复2~3次,连续治疗2~3天可痊愈。

2、苦瓜:取鲜苦瓜160克(干品8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1日1剂。一般连用3~5日可显效。

3、葱白皮:从葱白外用刀子削下一层薄皮,把有汁液的一面向里,粘于患处,一日2~3次,三四天后可治愈。

4、吃栗子:常食栗子,生的更好,可治疗口腔溃疡。

5、冰糖:长“口疮”时,在口里含几块冰糖,对口腔溃疡有一定疗效。

6、核桃壳:每天取核桃壳10只左右,用水煎汤口服,一日3次,连续3天,就可治愈口腔溃疡。

7、全脂奶粉:每次一汤匙,加少许白糖,开水冲服,每日2~3次,。晚间休息前冲服效果更佳。一般2天溃疡症状即可消失。

8、二锅头酒:在口中含一口二锅头酒,用气将酒顶向“口疮”的部位,两三分钟后,咽下或吐掉都可以,一天2~3次,第二天疼痛消失,再治一两天口腔溃疡就会痊愈。

9、维生素C片:取维生素C药片适量,用一纸对折,把药片夹其中,用硬物对外挤压成面,把药面涂在溃疡患处,闭口片刻,每日2次。

10、取六神丸1支(30粒)碾碎成粉,加入2毫升凉开水浸透成为稀糊液备用。用药时先清洁口腔,然后用干净的棉签蘸上六神丸液涂于溃疡表面,以餐前10~15分钟用药为佳,每日3次,睡前加用1次。一般用药5分钟即可达到止痛效果,进餐无疼痛,增进食欲。小溃疡1~2天可痊愈;多发性溃疡用药3天痊愈。

11、云南白药:用云南白药涂患处,连续涂3天可痊愈。

12、六味地黄丸:从六味地黄丸上取一小块放在患处,把嘴闭紧约10分钟,两三次后,‘口疮’可减轻。

口腔溃疡中医怎么治

1、外感时毒型口疮

多发于外感后1~2天,伴有外感症状。初起口腔黏膜局部充血、红肿,微痛,舌尖或唇内出现栗粒样小红点或小疱疹,12小时内疱疹溃破,呈表浅溃疡,边界清楚。治宜清热解毒,健脾化湿。

方药

银花18克,连翘15克,藿香12克,木香10克,佩兰10克,茯苓12克,神曲12克,枳壳10克,葛根15克,白术10克,代赭石20克,旋覆花(包煎)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2、脾胃积热型

症见口舌多处糜烂生疮,疮面红肿,灼热疼痛,甚则口臭牙龈肿痛,伴口渴多饮,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热泻火,荡涤胃热。

方药

山栀12克,黄芩12克,连翘12克,大黄10克,芒硝3克,薄荷8克,黄连10克,竹叶10克,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1剂。

3、脾肾阳虚型

症见口舌生疮,溃疡面色白,周围不红,数量少,久治不愈,伴四肢不温,口干喜热饮,腰背酸痛,尿频清长,大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沉弱。治宜温补脾肾,引火归源。

方药

制附片15克(先煎30分钟),肉桂3克,熟地20克,山茱萸12克,山药 30克,丹皮10克,茯苓12克,泽泻10克,苍术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4、脾胃虚弱型

症见口舌生疮反复发作,疮面色淡凹陷,伴神疲气短,不思饮食,四肢不温,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补中益气,健脾化湿。

方药

黄芪15~30克,党参15克,当归10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陈皮10克,柴胡6克,升麻6克,藿香15 克,茯苓10克,白术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5、血虚阴亏型

症见口舌溃烂多发生于月经前后,伴月经先期量多,五心烦热,口干喜饮,舌淡苔薄白,脉细数无力。治宜养血益阴,潜降虚火。

方药

当归20克,白芍20克,生地15克,淡竹叶10克,茯苓12克,丹皮10克,山栀10克,柴胡10克,麦冬10 克,五味子10克,玄参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中医治疗口腔溃疡

复发性口疮又称阿弗它口腔炎,系口腔黏膜发生小而疼痛的溃疡,具有复发性。本病多与精神紧张、内分泌失调、营养缺乏、感染、遗传、免疫功能异常、消化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外因以热毒为主;内因多为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房室劳倦所致。本病多见于中年妇女,溃疡多数是散在性分布在容易活动的黏膜区域,常常疼痛难忍令患者寝食难安。我们在临证中常辨证分为六型治疗。

一外感时毒型口疮:多发于外感后1~2天,伴有外感症状。初起口腔黏膜局部充血、红肿,微痛,舌尖或唇内出现栗粒样小红点或小疱疹,12小时内疱疹溃破,呈表浅溃疡,边界清楚。治宜清热解毒,健脾化湿。方药:银花18克,连翘15克,藿香12克,木香10克,佩兰10克,茯苓12克,神曲12克,枳壳10克,葛根15克,白术10克,代赭石20克,旋覆花(包煎)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二脾胃积热型:症见口舌多处糜烂生疮,疮面红肿,灼热疼痛,甚则口臭牙龈肿痛,伴口渴多饮,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热泻火,荡涤胃热。方药:山栀12克,黄芩12克,连翘12克,大黄10克,芒硝3克,薄荷8克,黄连10克,竹叶10克,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1剂。

三脾肾阳虚型:症见口舌生疮,溃疡面色白,周围不红,数量少,久治不愈,伴四肢不温,口干喜热饮,腰背酸痛,尿频清长,大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沉弱。治宜温补脾肾,引火归源。方药:制附片15克(先煎30分钟),肉桂3克,熟地20克,山茱萸12克,山药30克,丹皮10克,茯苓12克,泽泻10克,苍术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四脾胃虚弱型:症见口舌生疮反复发作,疮面色淡凹陷,伴神疲气短,不思饮食,四肢不温,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补中益气,健脾化湿。方药:黄芪15~30克,党参15克,当归10克,陈皮10克,柴胡6克,升麻6克,藿香15克,茯苓10克,白术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五心肾阴虚型:症见溃疡颜色鲜红,数量多,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疼痛昼轻夜重,伴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健忘,眩晕耳鸣,腰膝酸痛,咽干口燥,小便短黄,舌红苔薄,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火,养心安神。方药:生地30克,地骨皮15克,山药5克,泽泻10克,山茱萸10克,野菊花15克,连翘12克,升麻6克,砂仁3克,桑寄生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六血虚阴亏型:症见口舌溃烂多发生于月经前后,伴月经先期量多,五心烦热,口干喜饮,舌淡苔薄白,脉细数无力。治宜养血益阴,潜降虚火。方药:当归20克,白芍20克,生地15克,淡竹叶10克,茯苓12克,丹皮10克,山栀10克,柴胡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玄参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口腔溃疡吃什么好

中医治疗口腔溃疡妙招一:板栗

众所周知,板栗里含有核黄素,很有利于口腔溃疡愈合。此外,板栗含有较高的碳水化合物,板栗,能供给人体较多的热能,同时,板栗也能帮助人体脂肪代谢。

中医认为,板栗,具有益气健脾和厚补胃肠的作用,特别适合天气干燥的冬季食用。

中医治疗口腔溃疡妙招二:大蒜

大家都知道,大蒜能杀菌,有治疗口腔溃疡的作用,针对的是,因为免疫力下降,造成的口腔溃疡,而不是,缺维生素造成的口腔溃疡。

大蒜治疗口腔溃疡,可将大蒜表皮撕掉,选取包裹蒜瓣的透明薄膜,敷在口腔溃疡处。这样,口腔溃疡很快就消炎了,不再肿痛。

中医治疗口腔溃疡妙招三:蜂蜜

蜂蜜可治疗口腔溃疡,具体方法:晚饭后,用温开水漱净口腔,用一勺蜂蜜(最好原汁蜂蜜),敷在溃疡面处,含1一2分钟,再咽下,重复2一3次。第二天,疼痛即减轻,连续治疗两天,基本痊愈。

另外,用筷子蘸蜂蜜一滴涂于口腔溃疡处,能在2小时内见效。最好是晚睡前涂于患处,含在口中,早晨起床能疼痛减轻许多。一日数次,效果更好。

口腔溃疡中医治疗方法呢

根据中医的传统理论和临床实践,对口腔溃疡的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依照不同的症型,分别采取清热解毒、清利湿热、解毒通脉、益气养阴、补益肝肾等治法,结果表明中医不仅可以控制溃疡的反复发作,而且可以调节免疫功能

中医治复发性口腔溃疡我建议使用:三重免疫绿色疗法。主要是采用中医中药治疗,根据每个人的不同脉象和全身整体状况辩证论治的一种手法,调节阴阳脏腑平衡,调节人体与自然界的平衡关系,使药物顺利达到病变部位,达到治疗效果,同时对身体起到整体调理治疗的作用。并且这些药物均为纯中药制剂,对身体没有任何副作用,弥补了单纯运用西医的不足之处!运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来系统的针对患者,切中病灶,大大提高了治愈率,使患者彻底摆脱痛苦。建议您尽早去专业的口腔粘膜科室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建议注意口腔卫生,避免损伤口腔黏膜,避免辛辣性食物和局部刺激。保持心情舒畅,乐观开朗,避免事情和着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疲劳。中药方法有方药:山栀12克,黄芩12克,连翘12克,大黄10克,芒硝3克,薄荷8克,黄连10克,竹叶10克,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1剂。

吃荔枝上火了怎么办 治疗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中一个重要症状就是口腔溃疡,口腔内菌类比较多,口腔黏膜一旦出现伤口,并感染成溃疡,很难恢复,生活中可吃些蜂蜜、酸味水果、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等进行治疗。也可直接去医院购买些杀菌的药物,促进伤口愈合。

口腔溃疡的中医治疗

口腔溃疡属于中医“口疮”、“口糜”范畴。口疮虽生于口,但与内脏有密切关系。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肾脉连咽系舌本,两颊与齿龈属胃与大肠,任脉、督脉均上络口腔唇舌,表明口疮的发生与五脏关系密切。《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口疮之火,不独责之于心。平时忧思恼怒,嗜好烟酒咖啡,过食肥甘厚腻,均可致心脾积热、肺胃郁热、肝胆蕴热,发为口疮多为实证;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发为口疮多为虚证;年老体弱,劳倦内伤,损伤脾胃,可致中焦枢纽失司,上下气机不通,上焦之阳不能下降,下焦之阴不能上行,心火独盛,循经上炎,也可发为口疮,此多为虚证。正如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所说:“既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而生大热,有时胃火上行独燎其面”治疗可以选择中药治疗方法,清疡散是治疗口腔溃疡的中药粉末。

复发性口疮又称阿弗它口腔炎,系口腔黏膜发生小而疼痛的溃疡,具有复发性。本病多与精神紧张、内分泌失调、营养缺乏、感染、遗传、免疫功能异常、消化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外因以热毒为主;内因多为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房室劳倦所致。本病多见于中年妇女,溃疡多数是散在性分布在容易活动的黏膜区域,常常疼痛难忍令患者寝食难安。我们在临证中常辨证分型治疗。

一、外感热毒型

多发于外感后1~2天,伴有外感症状。初起口腔黏膜局部充血、红肿,微痛,舌尖或唇内出现栗粒样小红点或小疱疹,12小时内疱疹溃破,呈表浅溃疡,边界清楚。治宜清热解毒,泻火除湿。方药:银花20克,连翘30克,菊花15克,桑叶15克,黄芩15克,黄柏12克,桔梗12克,石膏20克,公英30克,地丁20克,生地20克, 茯苓12克,神曲12克,枳壳10克,葛根15克,白芨12克,天竺黄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热炎宁、鱼腥草合剂口服。

二、脾肾阳虚型

症见口舌生疮,溃疡面色白,周围不红,数量少,久治不愈,伴四肢不温,口干喜热饮,腰背酸痛,尿频清长,大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沉弱。治宜温补脾肾,引火归源。方药:制附片6克,肉桂3克,熟地30克,山茱萸12克,山药30克,丹皮15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苍术15克,当归12克,元参12克,黄精12克,白芨15克,天竺黄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知柏地黄丸、还少丸口服。

三、脾胃气虚型

症见口舌生疮反复发作,疮面色淡凹陷,伴神疲气短,不思饮食,四肢不温,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益气健脾,运化水湿。方药:黄芪30克,党参30克,当归15克,山药20克,苍术12克,陈皮10克,柴胡6克,芡实20克,薏苡仁20克,茯苓10克,白术15克,白芨15克,天竺黄12克,泽泻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健脾丸、珍珠丸口服。

四、心肾不交型

症见溃疡颜色鲜红,数量多,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疼痛昼轻夜重,伴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健忘,眩晕耳鸣,腰膝酸痛,咽干口燥,小便短黄,舌红苔薄,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火,交通心肾。方药:莲子心12克,栀子12克,黄连10克,生地30克,地骨皮15克,山药5克,泽泻10克,山茱萸10克,公英20克,连翘20克,升麻6克,丹皮12克,泽泻12克,吴茱萸3克,桑寄生30克,白芨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杞菊丸、灵芝丸口服。

五、阴血亏虚型

症见口舌溃烂多发生于月经前后,伴月经先期量多,五心烦热,口干喜饮,舌淡苔薄白,脉细数无力。治宜补血滋阴,清火除烦。方药:当归20克,白芍20克,生地30克,元参15克,淡竹叶15克,茯苓15克,丹皮15克,山栀15克,柴胡12克,麦冬12克,五味子10克,石膏20克,黄连10克,胆草12克,白芨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麦味丸、五黄丸口服。

六、阴虚火热型

阴虚火热引起的口腔溃疡可以用滋阴降火汤治疗

药物组成,熟地30克,山萸肉20克,枸杞子15克,桑葚子20克,黄精12克,女贞子10克, 丹皮l2克,黄芪15克,元参15克,当归15克,川芎12克,黄柏12克,花粉12克,葛根15克,五味子15克,栀子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五味子丸、化毒丸口服。

宝宝口腔溃疡中医治疗方法

一、 外感时毒型口疮:

【主症】多发于外感后1~2天,伴有外感症状。初起口腔黏膜局部充血、红肿,微痛,舌尖或唇内出现栗粒样小红点或小疱疹,12小时内疱疹溃破,呈表浅溃疡,边界清楚。

【治法】治宜清热解毒,健脾化湿。

【方药】银花,连翘,藿香,木香,佩兰,茯苓,神曲,枳,葛根,白术,代赭石,旋覆花(包煎),水煎服,每日1剂。

二 、脾胃积热型:

【主症】症见口舌多处糜烂生疮,疮面红肿,灼热疼痛,甚则口臭牙龈肿痛,伴口渴多饮,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治宜清热泻火,荡涤胃热。

【方药】山栀12克,黄芩12克,连翘12克,大黄,芒硝,薄荷,黄连,竹叶,甘草,水煎服,每日1剂。

三、 脾肾阳虚型:

【主症】症见口舌生疮,溃疡面色白,周围不红,数量少,久治不愈,伴四肢不温,口干喜热饮,腰背酸痛,尿频清长,大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沉弱。治宜温补脾肾,引火归源。

【方药】制附片(先煎30分钟),肉桂,熟地,山茱萸,山药,丹皮,茯苓,泽泻,苍术,水煎服,每日1剂。

四、 脾胃虚弱型:

【主症】症见口舌生疮反复发作,疮面色淡凹陷,伴神疲气短,不思饮食,四肢不温,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治宜补中益气,健脾化湿。

【方药】黄芪,党参,当归,陈皮,柴胡,升麻,藿香,茯苓,白术,甘草,水煎服,每日1剂。

五、 心肾阴虚型:

【主症】症见溃疡颜色鲜红,数量多,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疼痛昼轻夜重,伴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健忘,眩晕耳鸣,腰膝酸痛,咽干口燥,小便短黄,舌红苔薄,脉细数。

【治法】治宜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方药】生地,地骨皮,山药,泽泻,山茱萸,野菊花,连翘,升麻,砂仁,桑寄生,水煎服,每日1剂。

六、 血虚阴亏型:

【主症】症见口舌溃烂多发生于月经前后,伴月经先期量多,五心烦热,口干喜饮,舌淡苔薄白,脉细数无力。

【治法】治宜养血益阴,潜降虚火。

【方药】当归,白芍,生地,淡竹叶,茯苓,丹皮,山栀,柴胡,麦冬,五味子,玄参,水煎服,每日1剂。

七、普通口腔溃疡:

【主症】症见口唇、舌、颊部内粘膜有溃疡面,红肿疼痛难进食,说话困难,舌质红,脉弦滑数。

【主治】口腔溃疡。

【方药】胆矾若干克, 将胆矾涂于溃疡面,不要研成粉,以防过量。

口腔溃疡反复发作怎么办

口腔溃疡中医称之为“口疮”。若反复发作又称为“复发性口疮”,发作时有明显的烧灼痛,严重时影响进食。导致口腔溃疡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说自身免疫力低、病毒或细菌感染、内分泌失调、遗传因素、精神压力、工作疲劳、失眠等,另外很多女性朋友在月经来潮前后也会诱发口腔溃疡。

明确诊断对症治

本病的治疗多采用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内服多用甲硝唑、免疫抑制剂,补充微量元素如葡萄糖酸锌片、甘草锌胶囊等,维生素可服用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积极治疗消化道疾病可以促进本病的痊愈。外治多用溃疡膜外敷,含化片含化,漱口液含漱等。中医辨证治疗本病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然而在临床上有很多人都是一开始自己随便买点药贴,直到病情反复迁延才来到医院就诊。如果口腔内有反复不断,时间过长而不愈的溃疡都应该尽早到医院来就诊,取得明确诊断才能对症治疗。

相关推荐

舌口疮的原因

1、病毒感染是病源 舌头溃疡为什么?口腔溃疡是目前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也有人称为“口疮”,是一种浅而小、圆形或卵形的溃疡。口腔溃疡中最常见的一种是“复发性口腔溃疡”,通常生在嘴唇、舌头上或口腔的其他部位,而且会经常复发。 最近医学界经过临床及免疫研究,已确定其病源为病毒感染。人们一旦免疫力下降,口腔溃疡就会发作。 医学研究也发现,这类病毒属于原发性病毒,人类感染后即存在体内,藏在表皮下的血管中,并在细胞核中繁殖。当身体免疫系统异常时,如感冒等,就会激活潜伏在体内的病毒,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这些病毒会特别活

口腔溃疡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解除便秘、睡眠充足,中医认为,要改善复发性口腔溃疡应注意排便通畅、睡眠充足。自然疗法治疗师认为,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可以清理肠胃,同时由于口腔溃疡也可能是缺乏维生素B2引起,可多吃蔬菜和小麦胚,并补充维生素B2和锌。 二、病毒感染是病源,口腔溃疡是目前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也有人称为“口疮”,是一种浅而小、圆形或卵形的溃疡。口腔溃疡中最常见的一种是“复发性口腔溃疡”,通常生在嘴唇、舌头上或口腔的其他部位,而且会经常复发。最近医学界经过临床及免疫研究,已确定其病源为病毒感染。人们一旦免疫力下降,口腔溃疡就会

口腔溃疡做什么运动好

口腔溃疡作为一个极为常见的黏膜病损,困扰着很多人,其疼痛和功能的妨碍让很多人记忆犹新。 医学上对口腔溃疡的病因罗列很多,很多医生在治疗时,常会根据症状开些维生素B2内服,或者散剂外用,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大部分其实都是在等待溃疡的7天自愈。也就是说,一般口腔溃疡是在7-10日内可以自行好转的。 众多学者研究认为,很多人是因为神经营养问题,只吃面食不吃米,或很少喝酸奶致使的口腔溃疡中医则认为是湿气和胃火,但要彻底根除还是要从预防开始。 其实想要不发生口腔溃疡很简单,但需要坚持,除了注意口腔卫生外,还要注意不

为什么睡眠不足会导致口腔溃疡

睡眠不足易得口腔溃疡 专家介绍说:口腔溃疡多数发生在20岁至50岁之间。发病时多伴有便秘、口臭等现象。一般人认为,口腔溃疡会在7至10天内自行痊愈。问题是许多病人的病情往往显得反反复复,时好时坏,影响饮食和起居,令人困扰。 中医认为,要改善复发性口腔溃疡应注意排便通畅、睡眠充足。如果你的睡眠不足的话,那么身体抵抗力就会下降,加大得口腔溃疡的机率。 口腔溃疡也被认为是身体变弱的信号,所以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要加强身体健康。 病毒感染是口腔溃疡病源 除睡眠不足易得口腔溃疡口腔溃疡也会因病毒感染而发病。 口腔

口腔溃疡会致命吗

1.节制饮食避免上火:吃货盛行的时代,烧烤、麻辣小龙虾、劲爆辣火锅等等美食都是年轻一族的最爱,但是也因此容易诱发口腔溃疡中医认为,溃疡与火有关,年轻人处于火气正旺的年龄,如果饮食上不懂节制,口腔溃疡可是很容易缠身的。 2.正确使用膜制剂:常用的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主要有漱口药、膜制剂、散剂、喷雾剂。一般建议使用膜制剂,膜制剂与喷雾剂、散剂等其它剂型相比,能更长时间作用于口腔,很好的渗透到黏膜下,华润紫竹药业的蜂胶口腔膜是疗效很好的膜剂药物,它的主要成分是蜂胶膏和薄荷脑,能够快速止痛,蜂胶中的营养成分能促进

口腔溃疡中医治疗方法

一、心脾蕴热证 主要表现为舌尖、舌边、舌面,或齿龈,或两颊部口疮反复发作,溃疡表面覆盖黄苔,中间基底部凹陷,四周隆起,红肿热痛,口苦口臭,心烦燥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滑。证属心脾热盛,肌腐生疮。 治宜清热泻火,生肌疗疮。 方用泻心疗疮汤:黄芩15g,黄连5g,大黄10g,赤白芍各15g,莲子心3g,生甘草5g,虎杖15g,炒栀子10g。 二、虚火上炎证 主要表现为口疮反复发作,疼痛不堪,溃疡表面覆盖白苔,中间基底部凹陷,四周略隆起,色不红,气短乏力,烦热颧红,口干不渴,小便短赤,舌尖红苔少

什么是复发性口腔溃疡

一、病毒感染是病源: 口腔溃疡是目前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也有人称为“口疮”,是一种浅而小、圆形或卵形的溃疡。口腔溃疡中最常见的一种是“复发性口腔溃疡”,通常生在嘴唇、舌头上或口腔的其他部位,而且会经常复发。 最近医学界经过临床及免疫研究,已确定其病源为病毒感染。人们一旦免疫力下降,口腔溃疡就会发作。 医学研究也发现,这类病毒属于原发性病毒,人类感染后即存在体内,藏在表皮下的血管中,并在细胞核中繁殖。当身体免疫系统异常时,如感冒等,就会激活潜伏在体内的病毒,这些病毒会特别活跃,溃疡也会明显恶化。 二、解除便

口腔溃疡的原因是什么的呢

1、精神压力与荷尔蒙,口腔溃疡还往往成为一种因生活形态导致的“文明病”,事实上,根据医生的临床观察,口腔溃疡患者有许多是在过度疲劳后发病的。生活紧张、精神压力大导致此病越来越多。此外,口腔溃疡也被认为与遗传、荷尔蒙等因素有关,如女性月经前口腔溃疡会恶化,更年期妇女中病例增多,但怀孕期妇女则发病率较低,这些现象都显示溃疡的发生受荷尔蒙变化影响。 2、解除便秘、睡眠充足,口腔溃疡多数发生在20岁至50岁之间。发病时多伴有便秘、口臭等现象。一般人认为,口腔溃疡会在7至10天内自行痊愈。问题是许多病人的病情往往显

白细胞低可出现口腔溃疡

白细胞减少症,尽管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细胞和嗜碱细胞的减少对于白细胞总数的减少也有影响,但白细胞数的减少通常是由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造成的。伴有单核细胞减少症和淋巴细胞减少症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常较单项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为严重。 某些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中性粒细胞38.5℃。最常见的化脓性感染是皮肤蜂窝织炎,肝脓肿,疖肿,肺炎和脓毒血症。常见的有胃炎,牙龈溃疡,口腔溃疡,肛周炎,鼻窦炎和中耳炎。 如何科学治愈口腔溃疡?中国中医药研究中心北京施恩中医口腔溃疡专家李宏展教授为您支招口腔溃疡中医治疗方法-

哪些方法可以将口腔溃疡治愈

茶叶治疗口腔溃疡:中国明代的药典《本草纲目》中记载:“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降则上清矣,”茶含单宁,具有收敛的作用,患者可以含一口茶叶水,可促使口腔溃疡愈合。这个方法简单可行性非常强哦。 生活治疗口腔溃疡:患上口腔溃疡后,患者应注意时刻保持口腔的清洁,要经常用淡盐水漱口,戒除烟酒,生活起居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有条件者,可以坚持体育锻炼,日常的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多多喝水,少食辛辣、厚味的刺激性食品,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上火。调理好生活,口腔溃疡也会远离你。 中药治疗口腔溃疡治疗口腔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