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菜的种植
养心菜的种植
养心菜又名土三七、费菜,具有活血,主治病症有心脏病、中风、高血压、高血脂,痨病、吐血、咳血、跌打损伤等。对中老年人血管硬化高血脂、高血压等病症均有很好的缓解和治疗作用。服用方法很简单,可煎汤、泡开水、泡酒、榨汁服用,鲜嫩枝叶还可以生食或炒成菜肴食用。防治高血压、心脏病,一般每人每天用量为鲜草50克(或干草15克)连服5-6天,停服1-2天再服。即使是没有明显疾患但时常感到胸闷,心悸,难眠的人,经常食用,也能有益健康。
反正就是有益无害的健康蔬菜。
种子培育比较慢,而且比较麻烦。所以从网上或者苗农那直接购买苗。栽进花盆或者菜地。华东地区种植在五一前后就可以。
再下去只要不是特别干,不需要很关注。等到长到10-15厘米,要开始采摘,就是把枝头掐下来。可以清炒,可以凉拌,根据喜好。掐头需要注意底部留2-4片叶子,这样后期容易分蘖。
分蘖后,每片叶子节点都会分枝,鼎盛时期来临了。
扦插。选取老一点,最好是已经变成木质的枝。剪下来,剪成斜面。插入即可。浇透水,不要暴晒,很快就能成活。
芥菜种植方法
芥菜种植方法
繁殖方法
芥菜有采集野生和人工栽培的两种繁殖方式。人工栽培有露地栽培和保护地栽培。露地栽培在长江、黄淮地区春、秋两季均可进行,一般以秋播为主。从7月下旬~10月可陆续播种,9月中旬~翌年3月收获结束,但以8月份播种的产量最高。
过早播种,天气炎热干旱,暴雨多,出苗困难,要采用遮阳网覆盖。过迟播种,幼苗2~3片真叶时遇寒流,易受冻害。春播可利用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栽培,提前延后上市,是一种高效的栽培方式。
整地
芥菜种子细小,因此要把土地整平,整细,拣去杂草垃圾,还要做到深沟高畦,以便排灌。畦宽一般2.5m(连沟)。
播种
播种期:春季栽培在2月下旬;夏季栽培的在7月上旬至8月下旬;秋季栽培的在9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一般以秋季栽培为主。
播种量:每667平方米,春播为1.5~2千克,夏播为3~4千克,秋播为2~3千克。
播种方法:芥菜都行散播,但力求均匀,播后用脚轻轻的将畦面踩踏一遍,使种子和泥土紧密接触,以利种子吸水,提早出苗。在夏秋播种的,可在整地前1~2天,将土地浇湿后再整地作畦,如用当年采收新子播种。因种子尚未脱离休眠期,故要放在2~7℃环境(冰箱)中催芽后播种。
田间管理
(1)合理施肥。一般秋播后3~4天出苗,春播的6~15天出苗。当幼苗2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追肥,每亩施0.3%尿素液1000公斤,第崐2次追肥于收获前7~10天进行,以后每收获一次追肥一次。
(2)适时浇水。芥菜种子小,易受土壤水份影响,出苗前注意浇水保湿,浇水时间以早晚为宜。要掌握轻浇、勤浇的原则,不能一次浇透。
(3)及时除草。芥菜植株矮小,通常是撒播,杂草与芥菜混生在一起除草比较困难,费工,应结合收获拔除杂草。
病虫防治
霜霉病与 蚜虫是芥菜的主要病虫害,要采用综合防治。一是清沟理墒,防止田间积水,及时拔除杂草,使植株通风透光;二是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72%克露600~800倍液,喷雾防治霜霉病。蚜虫防治可用吡虫林或菊脂类农药。
采收留种
采收
芥菜是分次采收,每次采收应采大留小,留植株要均匀适当。早秋播种荠菜,真叶10~13片采收,播种后30~35天采收,以后分期收获4~5次,至翌年3月下旬结束,亩总产量2500~3000公斤。10月上旬播种的秋荠菜,需45~60天,才能开始采收。2月下旬播种的荠菜,4月上旬采收上市。春播一般采收1~2次,亩产量达1000公斤左右。
留种
栽培芥菜需单独建立留种田,留种田要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肥力适中的地块。留种田一般在9月下旬~10月初播,用种量1公斤左右,撒播稀匀。2月中旬进行一次株选,拔除细弱、劣株和不符本品种特征的杂株,保持12厘米见方的株行距,并追肥一次。3月下旬抽苔现蕾,4月下旬开花,5月初采收种子。
适时采收是芥菜留种的关键。当种荚由青转黄七、八成熟时,为采收适宜时期,晴天上午10时前收割,就地晒1小时,再用薄膜或被单铺在田间,搓出种子,扬净凉干,切忌曝晒,每亩收种子50公斤左右。种子橘红色,色泽艳丽,使用年限2~3年。
芥菜的食用禁忌
芥菜与鲫鱼相克
鲫鱼甘温,其功能之一为消水肿,解热毒。如果与芥菜同食,就会产生水肿,原因不在鲫鱼身上而在芥菜。芥菜辛辣、气窜,生食者少,腌食者多。腌菜盐重味咸,水肿病人,肾功能不全,过食咸物则易复发,因盐分过高,钠离子加重肾脏负担,钠水潴留,以致水肿复发。芥菜与鲫鱼同食,生化反应中产生某些刺激性物质,进入肺肾,特别是肾,使二脏宣导失常,也会引发水肿。
荠菜种植
荠菜种植有一定的方法,农民朋友种植作物时应及时浇水施肥,更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荠菜种植之生长环境,荠菜为耐寒蔬菜,喜冷凉气候。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0-25℃,营养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2-20℃,幼苗或萌动的种子,在2-5℃下经10-20天使可通过春化阶段。荠菜对光照要求不严,但在冷凉短日照条件下,营养生长好。荠菜一般在4月份开花,5月份采收种子。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肥沃疏松粘质壤土最好。
荠菜种植之整地播种,荠菜种子细小,因此,要选择草少的地块。并要求整平、整细。整地时还要做到深沟高畦,以便排灌。畦宽一般1.5m左右,每两畦开一条深沟。荠菜的适应性很强,除了利用整地成片种植外,也可利用田埂、风障后闲畦和地头地边种植。如成片种植,秋播最好选用蕃茄、黄瓜为前茬的土地,春播以大蒜苗作前茬为宜,应避免连作。地块选好之后,深耕15厘米,施足基肥,整细耙平,做成宽约2米的高畦。荠菜都行撒播,力求均匀,播后用脚将畦面轻轻踩踏一追,使种子与泥土紧密接触,以利于种子吸水,提早出苗。在夏、秋期间播种,可在整地前1-2天,将土地浇湿(或灌湿)后再整地做畦。如夏、秋期间用当年采收的新种子播种,由于种子尚未脱离休眠期,因此,要放在2-7℃低温中催芽后再播种。
荠菜种植之施肥,要加强肥水管理,春、夏播的生长期短,追肥一般2次;秋播的生长期长,追肥4次,每667平方米每次浇稀人畜粪尿1500-2000kg。荠菜种植的密度大,需水也多,故要经常浇灌,以保持土壤湿润。夏、秋期间,在遇到雷阵雨后,如有泥浆溅在菜叶或菜心时,要于清晨或傍晚用喷壶将泥浆冲掉,否则影响生长。出苗后除草1-2次,小草用手拔,大草用刀挑。蚜虫是荠菜的主要害虫,应及时防治。
荠菜种植之采收,春播和夏播的荠菜,从播种到采收,一般为30-50天;采收1-2次。秋播的荠菜是一次播种,多次采收,为提高产量,延长供应期,采收时做到细收勤收,密处多收,稀处少收,使留下的荠菜平衡生长。
以上就是荠菜种植,农民朋友加强管理,及时浇水施肥,作物能够丰产丰收。
野菜种植
野菜种植应选择地势高、保水保肥的土壤中,更有利于野菜的生长,提高油菜的产量。
野菜种植之整地施肥,野菜根系分布浅,地上部长势旺,宜选择肥沃、疏松、保水力强的土壤。种植前开沟施入充足土杂肥或腐熟粪肥,每亩1500-2000公斤。
野菜种植之繁殖,野菜用种子或分株繁殖。以分株繁殖为主,当植株具3分蘖以上时,可分株繁殖,一般可在春季进行。其他季节分株要注意遮荫保湿,可用遮阳网覆盖,并及时淋水。分株定植的株行距为20-30厘米×30厘米。
野菜种植之田间管理,野菜定植后常淋水保持土壤湿润。结合淋水分次追肥,多为速效氮肥,每次每亩施尿素10公斤。采收野菜主要采收嫩叶,当植株大部分叶片长至正常大小时便应采收,采收应及时,以保证嫩叶质量。一般每隔20-30天采收1次,采收时离地面1-2厘米处的叶片基部割取。夏季可收获花薹,秋冬季收取根茎。为保持产品质量,提高产量,每季施用腐熟有机肥。一般亩产3000-4000公斤。
以上就是野菜种植,农民朋友应加强野菜间的通风管理,可降低其生长环境中的湿度,可及时的防止野菜根部腐烂。
苋菜种植时间
苋菜从春到秋无霜期内都可栽培。露地栽培可从3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而大棚和小拱棚覆盖栽培可提早播种20~30天,即在2月下旬开始播种,并可提早上市30天左右。
苋菜种植方法
1 整地施肥
苋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偏碱性土壤为宜,虽有一定的抗旱能力,但在排水不良的田块生长较差。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杂草少的地块,做平畦。苋菜的种子细小,必须精细整地,做到地平土细,以利出苗。苋菜喜肥,整地前每667㎡ 施优质腐熟人粪尿1500kg,然后做垄或畦。播种量因播种期不同而异,播种期越早,用种量越多。早春播种量4~5kg/667㎡,可撒播或条播,播后覆土0.5一1cm。
2 追肥浇水
早春播种时出苗较晚,需7~12d。可在3~5叶期进行第1次追肥,每667㎡追施尿素10kg,12d后进行第2次追肥,第1次采收后进行第3次追肥,以后每采收1次追施1次肥,每次追肥均用氮肥为主的稀薄液肥。若施速效氮肥,可结合浇水进行,但春播应少浇水。
3 中耕整枝
幼苗生长期间要及时中耕除草,以免草荒影响苋菜苗生长。苋菜多次采收的还要整枝,主枝采收后在基部留2-3节,促进侧枝萌发,以提高产量。
4 病虫害防治
苋菜抗病性较强,主要病害为白锈病,可用粉锈宁或代森锰锌防治。主要虫害为蚜虫,可用吡虫啉或避蚜雾喷雾防治。
5 适时采收
苋菜一次播种、分批采收。第1次采收,多与间苗结合,一般在播种后40~45d,当苗高10—12cm,具有5-6片叶时,陆续间株采收,掌握收大留小、留苗均匀的原则,以增加后期产量。采收后及时追肥。苋菜主要以嫩叶为食,因此采收要及时,否则纤维增多,品质降低。一般667㎡~产量可达1000~1500kg。
适合人工种植的野菜有哪些
山野菜将成为下个世纪餐桌上的绿色食品。如今,野菜越来越贴近人们生活,并逐渐成为一种绿色健康的饮食风尚。
那么,适合人工种植的野菜有哪些呢? 适合人工种植的野菜品种常见的有:大叶蒲公英、菜、脑、普通地参、高产地参、巨型地参、甘露子、紫背菜、富贵菜、珍珠菜、水、菜用枸杞、藤三七、绿养心菜、红养心菜、田七菜、柳蒿、蕨菜、马兰头、 鱼腥草、黄花菜、薄荷、小叶曲曲菜、小根蒜、野韭菜、香椿、香蜂草、刺梨等。
山野菜种植 寒冷季节可以采用冬暖棚,春秋季可以采用拱棚或露地栽培,炎夏种植不喜强光的野菜则要采用遮阳网栽培。 常见耐寒品种有:荠菜、面条菜、茵陈、野生大叶蒲公英、普通野生蒲公英、菜用板蓝根、水芹菜、马兰头、鱼腥草、珍珠菜、柳蒿、养心菜、小根蒜、地参、甘露子、菊花脑、山苜楂、曲曲菜、大青叶、香蜂草、香椿等、野韭菜、蕨菜、曲曲菜、菜用枸杞、薄荷。
多年生野菜品种主要有:地参、甘露子、野生蒲公英、大叶蒲公英、茵陈、菜用板蓝根、人参菜、菊花脑、山苜楂、苦菜、小叶曲曲菜、水芹菜、绿养心菜、红养心菜、绞股蓝、西洋菜、富贵菜、紫贝菜、珍珠菜、菜用枸杞、藤三七、柳蒿、鱼腥草、马兰头、蕨菜、车前草、薄荷、香椿、青青菜、大青叶、小根蒜、野韭菜、田七菜、香蜂草等。 其余品种为一年生或两年生。
水上种植空心菜方法和技巧
1、水上种植空心菜需要陆地育苗
水上种植空心菜时,需要先在陆地上育苗,育苗时间应该在每年三月份左右,土质应该选择沙土,附近要有方便的水源。空心菜种子播下一以后后,浇足水分,二十天以后就能向水面移载。
2、水上种植空心菜水面的选择
空心菜是一种水生植物,最宜于在水中生长,大家选择水上种植空心菜时,水域的选择很重要,一定要选择没有受污染的水面,最理想的地方是泥鳅塘,因为这样的水塘多不会被污染,而且里面泥鳅的粪便还能当成空心菜的肥料,利于空心菜的生长。
3、水上种植空心菜的采收
空心菜是一种适合人们食用嫩叶的菜品,它在移植到水面二十五天以后,幼苗就能长到五十多厘米高,这晨大家要及时采收,采收时可以直接从它的径节处用手掐断,这样不会影响空心菜接下来的生长。一次种下的空心菜可以反复采收多次,最多时一年能收取六次。
空心菜的分类学
植物名称:空心菜;学名:Ipomoea aquatica Forsk.英文名:Swamp Morningglory.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茄目;旋花科;番薯属;空心菜种。
蕹菜在栽培上有品种之分,有的以栽培条件分为水蕹菜(又叫小叶种或大蕹菜)和旱蕹菜(又叫大叶种或小蕹菜),有的以花色分为白花种(植株绿色,花白),紫花种(植株各部略带紫色,花淡紫)
空心菜种植的方法技巧
空心菜种植的方法技巧
1.空心菜的繁殖
1)空心菜的种子繁殖,我们要种空心菜,就要有空心菜的苗,空心菜可以用种子播种的方法来获得空心菜苗,把地平整好后,再淋上水,地湿了以后再把空心菜种子番播上去,空心菜长大以后就要以移植了。
2)空心菜可以用空心菜茎来系列,可以从市场上买来的空心菜,然后再直接插在土中,要常淋水,这样空心菜过一段时间就成活了,慢慢就会长出新芽了。
2.空心菜的日常管理
1)空心菜是一种叶菜,所以说空心菜需要大量的水份和营养,天气干燥,气温高的时候天天淋水,平时多施一些肥,这样空心菜才会长得更壮一些,产量才会更高。
2)空心菜长到一定的高度后要及时采收,因为空心菜长得太久就会变老了,空心菜采收以后就可以再淋些肥,促进空心菜的新芽长出来,空心菜长出来以后还要再施肥。
莲花菜种植
1、采用保护性设施育苗。冬春季节栽培的青花菜,为避免过低的温度造成冻害和先期抽薹,应采用大棚冷床育苗,必要时需采用多层覆盖保温或温床育苗。有条件的要提倡采用直接播种在营养钵中或穴盘中的育苗方法,无需假植分苗,且定植时可缩短缓苗期。
2、加强管理。冬春季温度低,幼苗易受冻害或冷害,为避免淋水引起土温急剧下降,苗期应注意控制浇水次数和浇水量,防止因棚内湿度过大而引起猝倒病等多种病害的发生。
3、合理控制苗龄。冬春季节温度低,秧苗生长慢,苗龄一般在45天~60天,具4片~5片真叶即可定植。采用棚内育苗露地定植的,宜根据露地定植的适宜时期,调节育苗棚内的温湿度,确保秧苗能按期移栽。
4、定植。青花菜适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栽培。土壤翻耕后施足基肥,亩施有机肥10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 25公斤,尿素10公斤,硼酸1公斤。按连沟1.5米整地作畦,深沟高畦,整地后喷除草剂禾耐斯或丁草胺封闭防草害。有条件的要采用地膜覆盖栽培,不但可提高土壤温度,保墒防涝,减轻杂草危害,海涂地还可延缓返盐,减轻盐害,明显增加植株长势和增强植株抗病性,增产效果明显。 定植前7天~10天进行炼苗,可在晴天中午通风降温,使幼苗逐渐适应室外的低温环境,以提高移栽成活率。每天进行的炼苗时间应逐渐延长。一般株距35 厘米~40厘米,依品种不同每亩栽2500株~3000株。大棚等设施内栽培的,密度则应该稍稀些,每亩栽2000株~2500株。定植后及时浇定根水,促活棵。活棵后因气温低,蒸发量较小,一般不需浇水,如土壤过干,可在中午温度较高时浇稀薄人粪尿。
5、田间管理。温度管理上,春季花菜栽培生长前期处于低温季节,生长量小,而青花菜的植株大小与花球产量关系密切,且生长后期温度升高快,对青花菜的花芽花蕾分化和花球形成不利。因此,在田间管理上,生长前期要求做好保温工作,防止受冻。大棚栽培的要及时闭棚保温,露地栽培的要尽早开沟排水防冻,遇突发性大霜或冰冻天气应采取遮阳网浮面覆盖的补救方法。生长后期,4月气温升高以后,设施栽培的要及时做好通风降温工作,花球成熟后要及时采收。 肥水管理上要注意施足基肥,促进早缓苗,缓苗后稍为控肥水,提高抗逆性。2月下旬天气转暖后,要及时追肥,以促为主,一促到底,特别是花球膨大期要重视肥水,结合中耕除草,一般每亩用复合肥1公斤加尿素8公斤,促进花球膨大。为防治花茎空心,现蕾前15天~20天用16%的液体硼肥1000倍喷施2次~3次进行叶面追肥。青花菜生长前期气温低,一般无需灌水,为避免浇水引起土温急剧下降,浇水宜在中午进行,浇水量也不宜过多。气温回升后,要保持土壤一定的湿度,特别是结球期切勿干旱,以免抑制花球的形成,导致产量下降。露地栽培的大雨后要及时排水,切勿积水,并及时喷杀菌剂,以防病害的发生与蔓延。
6、病虫害防治。苗期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防治方法要求在做好种子处理和苗床管理的基础上,猝倒病发病初期用72%普力克或64%杀毒矾或60%灭克500倍~600倍喷雾;立枯病发病初期用10%世高1500倍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