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肥胖症诊断标准

小儿肥胖症诊断标准

小儿肥胖症的诊断:小儿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正常儿均值20%以上者便可诊断为肥胖症:超过均值20%~29%者为轻度肥胖;超过30%~39%者为中度肥胖;超过aO%~59%者为重度肥胖;超过60%以上者为极度肥胖。确诊时必须与引起继发性肥胖的一些疾病鉴别。

(一)伴小儿肥胖症的遗传性疾病

1.Prader-Willi综合征、呈周围型肥胖体态、身材矮小、智能低下、手脚小、肌张力低、外生殖器发育不良。本病可能与位于15q12的SNRPN基因缺陷有关。

2.Laurence-Moon.Biedl综合征周围型肥胖、智能轻度低下、视网膜色素沉着、多指趾、性功能减低。

3.Alstrom综合征。中央型肥胖,视网膜色素变性、失明、神经性耳聋、糖尿病。

(二)伴小儿肥胖症的内分泌疾病

1.肥胖生殖无能症本症继发于下丘脑及垂体病变,其体脂主要分布在颈、颏下、乳房、下肢、会阴及臀部,手指、足趾显得纤细、身材矮小,第二性征延迟或不出现。

2.其他内分泌疾病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生长激素缺乏症等虽有皮脂增多的表现,但均各有其特点,故不难鉴别。

小儿肥胖症对儿童的危害

儿童肥胖三大因素诊断儿童肥胖看bmi小儿肥胖症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造成的一种疾病。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活动、遗传因素、饮食热量过高等。小儿肥胖的主要症状是孩子的体重高于同龄孩子的平均体重,另外肥胖还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发育,比如肥胖的男孩多数阴茎短小,对男孩的生殖发育会有影响,肥胖的女孩可能会有性早熟等。

那么,如何知道孩子患上了肥胖症呢?光是肉眼目测就可以了吗?当然不是,张慧副主任指出,诊断孩子是否肥胖可以通过bmi来进行计算,就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即: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体重指数大于等于24为超重,大于等于28为肥胖;男性腰围大于等于85厘米,女性腰围大于等于80厘米为腰部肥胖标准。

儿童肥胖危害多但不会影响孩子智力发育都说肥胖是会呼吸的痛,儿童时期的肥胖,更是关乎形体外貌和终身健康。儿童肥胖不仅仅会影响体形,更重要的是儿童肥胖是导致成人期肥胖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的主要因素。张慧副主任强调,肥胖可能会对儿童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肥胖儿童容易遭受其他小朋友的嘲笑和讥讽,家长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避免肥胖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积极帮助孩子去应对因为肥胖导致的精神负担。

虽然小儿肥胖会对身体造成影响,但是对智力的影响较小,所以家长不用担心这一问题,但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还是要保持良好的习惯,不要暴饮暴食,更不要宠孩子宠到他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如今的垃圾食品太多,小孩子还是最好不要吃。

小儿肥胖症会影响智力发育吗

小儿肥胖症的病因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摄入过多高热量和脂肪食物,超过机体的需要,转化成脂肪贮存在体内,导致肥胖;②遗传因素,肥胖双亲的后代发生肥胖者约80%;③小儿活动过少,消耗减少;④胎内因素,孕妇进食过多,易发生胎儿过重并导致小儿肥胖;⑤因病长期卧床、脑部疾病、长期使用皮质激素等也可引起继发性肥胖。

小儿肥胖症最常发生在婴儿期,5~6岁时和青春期。由于婴儿期肥胖时脂肪细胞不仅体积增大,而且数目增多,因而以后发生成人肥胖的可能性大。婴儿肥胖易患呼吸道感染、哮喘和佝偻病。

肥胖儿童大多数为单纯性肥胖,除进食较多外无其他不适,患儿食欲极好,常有多食,喜食肥肉、油炸食物或甜食的习惯。明显肥胖儿童可有疲乏感,用力时气短或腿痛。严重肥胖者,可出现呼吸浅快,肺部换气量减少,引起低氧血症,红细胞增多,紫绀,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肥胖儿童常有心理障碍,既是引起肥胖的原因,也是肥胖持续存在的附加因素。

近年来有人对部分小学肥胖儿童进行智力检测,认为肥胖可使儿童智力得不到充分发育,学习方面运算和思维的敏捷性处于劣势。因而动手能力、辨别能力、认识事物的能力不如普通儿童。

由于小儿肥胖症对小儿危害较大,故我们家长要注意预防,不要错误地认为小儿吃的越多越好,长得越胖越壮。当小儿体重高于同年龄、同身高正常小儿标准的20%为肥胖;超过20%~30%为轻度肥胖;30%~50%为中度肥胖;75%为重度肥胖。肥胖小儿的治疗可控制饮食,高蛋白,低脂肪,少吃肉,多食水果、蔬菜。还要加强锻炼,使能量消耗增加,如跑步、散步、踢球、做体操等,开始小儿常因运动时气短、动作笨拙不愿锻炼,家长应鼓励小儿多锻炼,逐渐养成习惯。药物治疗很少用于儿童。

什么是小儿肥胖

胖症是指体内脂肪积聚过多,体重超过按身长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20%者。是常见的营养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由于诊断标准不一而变异较大,国内报告为2.4%~3.92%,而西安对青少年的调查则高达8.39%。

肥胖症分两大类,无明显病因者称单纯性肥胖症,儿童大多数属此类;有明显病因者称继发性肥胖症,常由内分泌代谢紊乱、脑部疾病等引起。研究表明,小儿肥胖症与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有密切关系。因此,有必要对小儿单纯生肥胖症早期进行干预。

小儿肥胖症如何准确诊断

小儿肥胖症的如何诊断?凡体重超过按身高计算的标准体重的20%~30%者为轻度肥胖,超过30%~50%者为中度肥胖,超过50%者为重度肥胖可参考是否为小儿肥胖。

偶见极度肥胖儿的体重高达标准体重的4~5倍,由于脂肪过多,限制胸廓和膈肌的动作,引致呼吸浅快,肺泡换气量减低,形成低氧血症,并发红细胞增多症,出现紫绀、心脏增大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称为疋氏综合征,可引致死亡。

肥胖在正常婴儿较普遍,部分小儿生理性肥胖(单纯性肥胖)可持续进入成年。此类儿童食欲较大,身高也在高水平,生长曲线稳定。家族中常有身材高大或肥胖者、询问病史应着重于发生肥胖年龄、生长曲线变化、饮食史、家族史及中枢神经疾病史。

小儿肥胖症表现为食欲好,食量大大超过一般小儿,且喜淀粉类食品及油脂类而不喜蔬菜、水果等清淡的食物。

单纯性肥胖病需与内分泌异常所致之肥胖病相鉴别,如丘脑下部病变所引起的肥胖性生殖无能症往往伴有生殖腺发育迟缓及颅内病变的症状。柯兴综合征常伴有双颊及颏下脂肪积聚最多形成特殊面容,常伴有高血压,毛发加多及生殖器早熟等症状。

抑郁症诊断标准

一、诊断标准

在国际疾病分类- 20中,抑郁发作不包括发生于双相情感障碍中的抑郁状态。因此,抑郁发作只包括首次发作抑郁症或复发性抑郁症。

国际疾病分类- 20规定的抑郁发作一般标准有3条:

g1.抑郁发作须持续至少2周。

g2.在病人既往生活中,不存在足以符合轻躁狂或躁狂标准的轻躁狂或躁狂发作。

g3.需除外的最常见情况:此种发作不是由于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或任何器质性精神障碍所致。抑郁发作的症状分为两大类,可以粗略地将之分别称为核心症状和附加症状。

二、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2周。

(2)可存在某些精神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抑郁发作标准至少2周。

三、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本抑郁发作标准仅适用于单次发作的诊断。

(1)轻性抑郁症(mild depression):除了社会功能无损害或仅轻度损害外,发作符合抑郁发作的全部标准。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depression without psycholic symptoms)除了在抑郁发作的症状标准中,增加“无幻觉、妄想,或紧张综合征等精神病性症状”之外,其余均符合该标准。

(2)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depression with psychotic symptoms):除在抑郁发作的症状标准中,增加“有幻觉、妄想,或紧张综合征等精神病性症状”之外,其余均符合该标准。

(3)复发性抑郁症(recurrent depression):目前发作符合某一型抑郁标准,并在间隔至少2个月前,有过另一次符合某一型抑郁标准的发作;以前从未有符合任何一型躁狂、双相情感障碍或环性情感障碍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的抑郁发作。

儿童肥胖症的临床诊断

⑴ 确定有无肥胖的存在。

肥胖小儿体重达到或超过按身长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20%,有营养过度、少动史或肥胖家族史,呈均匀肥胖而无其他异常临床表现者,可诊断为单纯性肥胖症。体重超过20%~30%为轻度、30%~50%为中度、> 50%为重度肥胖症。

⑵ 确定肥胖的病因。

小儿肥胖症中绝大多数为单纯性肥胖,也称“生理性肥胖”,少数为病理性肥胖或称症状性肥胖。前者查不出原发疾病,多因小儿过食或消耗少所致,少数有家族史,为遗传性因素所致。查体可见皮下脂肪分布均匀,智力正常,无畸形。病理性肥胖多能查出原发疾病,原发疾病有:

①内分泌性疾病:cushing综合征、糖尿病、胰岛素瘤、甲状腺机能低下等;

②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变或脑瘤、脑外伤后等;

③遗传性疾病:laurance-moon-biedl 综合征、prader-willi综合症、morgagni综合征等。

⑶ 确定有无肥胖的合并症。

​小儿肥胖症的原因

很多小儿长得胖胖的,非常可爱,但是体重过重的话,对小儿的身体会造成不利影响,比如会出现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所以,家长们一定要了解导致小儿肥胖的原因,从而控制好小儿的体重,这样才能让小儿健康成长。那么小儿肥胖原因有哪些呢?

小儿肥胖原因

1、遗传

小儿肥胖和遗传因素有关,一般来说,肥胖的人都有家族遗传倾向。比如小儿的父母有肥胖者,那么小儿患肥胖者的概率就非常高。经研究表明,有三分之一的小儿肥胖症患者的家长都与超重的情况,如果父母双方的体重都超重,那么他们的子女中有三分之二的人会肥胖。还有一些具有遗传倾向的疾病,也会出现肥胖的症状,像干糖原积累症这种疾病,常见的症状就是肥胖。

2、饮食

很多小儿肥胖都与小儿的饮食有关。比如喂养不合理就会导致小儿肥胖,一些家长过早的给小儿添加辅食,过早的断奶,就容易引起小儿肥胖。还有些父母喜欢给小儿吃一些高营养、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导致小儿的饮食结构不合理,从而增加小儿肥胖的风险。有些小儿食量比较大,进食非常快,长期处于食欲亢进的状态,从而导致肥胖。

小儿肥胖原因有哪些?小儿肥胖的原因比较多,常见的原因就是遗传和饮食。一般来说,父母肥胖的话,他们的孩子患肥胖症的几率就非常高,说明肥胖具有遗传性。此外,不合理的饮食也会造成小儿肥胖,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合理搭配小儿的饮食,这样才能预防肥胖。

小儿肥胖有哪些症状

(一)小儿肥胖临床表现

1、本病以婴儿期、学龄前期及青春期为发病高峰。

2、患儿食欲亢进,进食量大,喜食甘肥,懒于活动。

3、外表呈肥胖高大,不仅体重超过同龄儿,而且身高,骨龄皆在同龄儿的高限,甚至还超过。

4、皮下脂肪分布均匀,以面颊、肩部、胸乳部及腹壁脂肪积累为显著,四肢以大腿、上臂粗壮而肢端较细。

5、男孩可因会阴部脂肪堆积,阴茎被埋入,而被误认为外生殖器发育不良。患儿性发育大多正常。智能良好。

6、严重肥胖者可出现肥胖通气不良综合征。

(二)小儿肥胖诊断标准

凡体重超过按身高计算的标准体重的20%~30%者为轻度肥胖,超过30%~50%者为中度肥胖,超过50%者为重度肥胖。

重度肥胖多见于年长儿及青少年,婴幼儿时期比较少见。患儿食欲特别旺盛,食量超过一般小儿,都偏爱淀粉、油脂类食品,不喜欢蔬菜。有些病儿在就医时食量较小,但于开始长胖之前必要进食过多的阶段。患儿脂肪积累,以乳、腹、髋、肩部为显著,腹部往往出现粉红色皮肤浅纹,四肢肥大,尤以上臂和股部特别明显。男孩外生殖器放被耻骨部皮脂掩盖,看起来似很小,实际上属于正常范围。骨龄正常或超过同龄小儿。智力良好。性发育正常或较早。活动不便,极少运动。

偶见极度肥胖儿的体重高达标准体重的4~5倍,由于脂肪过多,限制胸廓和膈肌的动作,引致呼吸浅快,肺泡换气量减低,形成低氧血症,并发红细胞增多症,出现紫绀、心脏增大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称为疋氏(Pickweckian)综合征,可引致死亡。

不孕症诊断标准

不孕症凭病史即可做出诊断。通过男女双方全面检查找出原因,是诊断不孕症的关键。

1.女方检查

(1)病史

初诊时应详细询问与不孕有关的病史。如青春期发育史、月经周期特点、既往妊娠史和结局、避孕史、手术史、感染史、结核史、用药史等。

(2)体格检查

给患者作全身及妇科检查,注意检查第二性征及内外生殖器的发育情况,有无畸形、炎症、包块及乳腺泌乳以及全身疾患等,如结核、炎症、肿瘤、畸形等。

(3)女性不孕特殊检查

1)卵巢功能检查:包括了解雌激素水平。排卵的监测和黄体功能检查。常用的方法有B超监测卵泡发育及排卵、基础体温测定、阴道细胞涂片、宫颈黏液检查、经前子宫内膜活检、女性激素测定等。

2)输卵管通畅试验:常用方法有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输卵管通液术准确性差,子宫输卵管造影能明确阻塞部位。

3)内窥镜检查:子宫镜检查可了解宫腔及输卵管情况,对子宫畸形、宫腔粘连、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及输卵管不通等病变提供明确的诊断并进行治疗。也可行腹腔镜检查,了解子宫、卵巢、输卵管和盆腔腹膜的病变。

4)腹腔镜检查:上述检查未见异常者,可作腹腔镜了解盆腔情况,直接观察子宫、输卵管、卵巢有无病变或粘连,并可行输卵管注入美蓝液,直视下确定输卵管是否通畅。

5)性交后试验:夫妇双方经上述检查未发现异常时进行此试验。应选择在预测的排卵期进行。在试验前3日禁止性交,避免阴道用药或冲洗。受试者在性交后2~3 h内接受检查,先取阴道后穹精液检查有无活动精子,有精子证明性交成功,用聚乙烯细导管吸取宫颈管黏液,涂于玻片上检查。每高倍视野有20个活动精子为正常。子宫颈管有炎症、黏液黏稠并有白细胞时,不宜作此试验。精子穿过黏液能力差或精子不活动,应疑有免疫问题。

6)宫颈黏液、精液相合试验:试验选在预测的排卵期进行。取1滴宫颈黏液和1滴液化的精液放于玻片上,两者相距2~3 mm,轻晃玻片使2滴液体相互接近,在光镜下观察精子的穿透能力。若精子能穿过黏液并继续向前运行,提示精子活动力和宫颈黏液性状均正常,表明宫颈黏液中无抗精子抗体。

7)免疫学的检查在不孕症检查中不可忽视,如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透明带自身抗体等检查。

8)子宫内膜活检术:复查月经前,检查阴道清洁度,检查是否有阴道滴虫、霉菌感染,是否有阴道细菌病等。

9)血激素测定:不孕症及妇科内分泌疾病患者均应有此项检查。

2.男方检查

除了解性生活情况,有无性交困难。还要询问既往有无慢性疾病史,如结核、腮腺炎等。

1.精液常规化验:这是不孕症患者第一步应做的检查。正常精液量为2~6 ml,平均为3 ml;pH值为7.0~7.8;在室温中放置5~30 min内液化;精子活动度60%~80%;正常形态精于占70%~90%。

2.检查外生殖器有无畸形或病变。

过度肥胖会影响智力发育吗

小儿肥胖症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造成的疾病。体重超过同年龄、同身高小儿正常标准的20%,即可称为肥胖。小儿肥胖症与成人肥胖症、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有一定关联,近年来报道肥胖对儿童智力发育也有影响,故应及早预防。

小儿肥胖症的病因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摄入过多高热量和脂肪食物,超过机体的需要,转化成脂肪贮存在体内,导致肥胖;②遗传因素,肥胖双亲的后代发生肥胖者约80%;③小儿活动过少,消耗减少;④胎内因素,孕妇进食过多,易发生胎儿过重并导致小儿肥胖;⑤因病长期卧床、脑部疾病、长期使用皮质激素等也可引起继发性肥胖。

小儿肥胖症最常发生在婴儿期,5~6岁时和青春期。由于婴儿期肥胖时脂肪细胞不仅体积增大,而且数目增多,因而以后发生成人肥胖的可能性大。婴儿肥胖易患呼吸道感染、哮喘和佝偻病。

肥胖儿童大多数为单纯性肥胖,除进食较多外无其他不适,患儿食欲极好,常有多食,喜食肥肉、油炸食物或甜食的习惯。明显肥胖儿童可有疲乏感,用力时气短或腿痛。严重肥胖者,可出现呼吸浅快,肺部换气量减少,引起低氧血症,红细胞增多,紫绀,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肥胖儿童常有心理障碍,既是引起肥胖的原因,也是肥胖持续存在的附加因素。

近年来有人对部分小学肥胖儿童进行智力检测,认为肥胖可使儿童智力得不到充分发育,学习方面运算和思维的敏捷性处于劣势。因而动手能力、辨别能力、认识事物的能力不如普通儿童。

由于小儿肥胖症对小儿危害较大,故我们家长要注意预防,不要错误地认为小儿吃的越多越好,长得越胖越壮。当小儿体重高于同年龄、同身高正常小儿标准的20%为肥胖;超过20%~30%为轻度肥胖;30%~50%为中度肥胖;75%为重度肥胖。

小儿肥胖症的病因有哪些

说到肥胖可能是大家都不愿意谈论的一个话题,因为肥胖却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小孩从小就肥胖,就错误的认为肥胖症是由于遗传因素决定的,其实不然。遗传在肥胖中起到的作用很小,造成肥胖症的主要因素就是环境因素。其中环境因素中的家庭生活方式,和个人的行为习惯是引起肥胖的最主要原因。下面我们就详细分析下小儿肥胖症的病因有哪些?

1肥胖者和家庭有很大的关系,现在很多肥胖症孩子的父母一般都是肥胖的。有观数据表明,大约百分之三十肥胖的人其父母也是属于肥胖。如果父母两个人的体重都已经达到了肥胖的标准,那么孩子就有百分之七十的概率具有肥胖症状。

2饮食可以说是造成小儿肥胖的主要原因,由于父母的不合理喂养,给孩子养成了少时多餐的换习惯,从而造成了小儿体内的能量摄入过高,消耗较少。所以,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3少动的孩子因为长期缺少体育锻炼,也容易肥胖。再加少小孩饮食量的增加,体内的热量堆积过多,身体消耗不了,就更加容易形成肥胖。旺旺肥胖的孩子就不喜欢运动,越不运动就越来越胖,成了恶性循环。

注意事项:小儿肥胖其实说严重也没有那种严重,只需要孩子的父母在小孩小的时候能够加强引导,并且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培养适合孩子的体育运动,相信肥胖就会离孩子越来越远。

狂躁症应该如何诊断

狂躁症应该如何诊断,躁狂症是躁狂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以情感高涨、思维奔逸、以及言语动作增多为典型症状。躁狂状态的主要症状是心境高涨,思维奔逸和精神运动性兴奋。

那么狂躁症诊断的标准有什么呢?

一情绪高涨、思维联想显著加快、言语和活动增多、自夸自大、睡眠减少等是躁狂症诊断的标准症状。

二严重程度狂症诊断标准,至少有下述情况之一:

1.工作学习和家务劳动能力受损;

2.社交能力受损;

3.给别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

三排除狂症诊断标准:

1.不符合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与精神活性物质和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若同时符合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可参考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诊断标准。

躁狂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障碍,女性比男性多,多为急性起病。

小儿肥胖症具体症状

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儿科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的增加,尤其是小儿肥胖症,该病的发病率近几年是非常高的,这给家长朋友带去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但是由于很多家长对小儿肥胖症的不了解,所以往往不能及时的发现孩子的病情,耽误了治疗,那么究竟小儿肥胖症的具体症状有哪些呢?

目前,由于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孩子得肥胖症的人数也在增加,这给孩子的健康和生活都带去了影响,需要及时发现,及时的治疗,那么儿肥胖症的症状有哪些呢?

1、体重/体脂超过参照人群值的界值点

体格生长发育迅速,但骨骼正常或超过同年龄小儿,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正常儿均值20%以上,或体重超过同身高健康儿平均体重的2个标准差(M2SD);或体重指数大于23者。

2、食欲极佳

小儿食欲极佳,食欲旺盛、食量大大超过一般小儿,且喜食淀粉类、甜食和高脂肪食物,不喜欢吃蔬菜等清淡食物。

3、性发育

性发育一般较早或正常。男孩由于大腿会阴部脂肪过多,阴茎可掩藏在脂肪组织中,而显得很小,实际上属正常范围。

4、常有家族肥胖史

智力佳,皮下脂肪丰满,分布比较均匀,身体脂肪积聚以乳部、腹部、臀部及肩部为显著,腹部皮肤出现白纹、粉红色或紫纹,四肢肥胖,尤以上臂和臀部明显。无内分泌紊乱和代谢障碍性疾病;常有疲劳感,活动时气短或腿痛,行动笨拙,膝外翻或扁平足。

家长可通过三种方法测量小儿是否患有肥胖症:

1、最简单的目测法。

2、体重测量法:计算标准体重的一般公式: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 。

3、皮褶厚度测定法 。

通过上文的介绍 ,大家对小儿肥胖症的具体症状有哪些都了解了吧,希望通过上文的介绍能够给大家带去帮助,如果您孩子出现了上述症状,一定要积极的到医院检查!

小儿肥胖的判断标准

1、年龄体重标准法

有一种以“年龄相关体重”来计算6岁以前儿童标准体重(也可称为是相应年龄的理想体重),公式为:标准体重kg=年龄×2+8。但是由于现在孩子发育普遍加快且差异较大,单纯以年龄段来标量体重就显得有些牵强,甚至差异过大,不够准确了。

2、身高标准体重法

本法是以身高为基准。采用同一身高人群的第80百分位数作为该身高人群的标准体重。超过该标准体重的20%~29%为轻度肥胖,30%~49%为中度肥胖,50%以上为重度肥胖。

这一方法在我国被广泛使用。消除了种族、遗传和地区差异以及发育水平的影响。在10岁以下儿童这个指标基本可以代表体内的脂肪含量,即当身高标准体重超过20%时相当于全身脂肪量超过正常脂肪含量的15%。

目前使用较多的参考标准有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和1995年我国九市城区儿童身高标准体重。

相关推荐

小儿肥胖症的治疗

1、饮食管理 治疗任何原因引起的脂肪病,皆以饮食管理为主。调节饮食的原则如下。 (1)限制食量时必须照顾小儿的基本营养及生长发育所需,仅使体重逐步降低。最初,只要求制止体重速增。以后,可使体重渐降,至超过正常体重范围10%左右时,即不需要再限制饮食。 (2)设法满足小儿食欲,避免饥饿感。故应选热能少而体积大的食物,如芹菜、笋、萝卜等。必要时可在两餐之间供给热能少的点心如不加糖的果冻、鱼干、话梅等。 (3)蛋白质食物能满足食欲,又其特殊动力作用较高,且为生长发育所必需,故供应量不宜少于2g/kg/d。 (4

儿童肥胖要如何减肥

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吃多一点,长胖一点,在他们的眼里看来,小孩子要“白白胖胖”的才会招人喜欢。其实,小孩子太过肥胖并不是一件好事,近年来到医院就诊的“小胖墩”不在少数,有研究者针对上海某区做的5岁~12岁儿童肥胖率数据采集发现,该区超重率为15%左右,肥胖率达到11%,并且男童比女童高。而因肥胖而引起的疾病更是越来越多,美国心脏协会(AHA)最新科学声明显示,美国约5%的儿童和青少年严重肥胖,并处于2型糖尿病和早发心脏病的高危阶段。 儿童肥胖三大因素 诊断儿童肥胖看BMI 小儿肥胖症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

小儿单纯性肥胖病因多

(一)单纯性肥胖症95%一97%肥胖症患儿不伴有明显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 1.营养素摄入过多摄入的营养超过机体代谢需要,多余的能量便转化为脂肪贮存体内、导致肥胖。人体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多主要在婴儿出生前3个月、生后第一年和l1~13岁三个阶段,若在这三个时期内摄入营养过多,即可引起脂肪细胞数目增多并且体积增大,治疗较困难且易复发;不在脂肪细胞增值时期发生的肥胖仅出现脂肪细胞体积增大,数目增多不明显,治疗较易奏效。 2.活动量过少缺乏适当的活动和体育锻炼也是发生肥胖症的重要因素,即使摄

小儿肥胖会不会影响智力发育

由于婴儿期肥胖时脂肪细胞不仅体积增大,而且数目增多,因而以后发生成人肥胖的可能性大。婴儿肥胖易患呼吸道感染、哮喘和佝偻病。 肥胖儿童大多数为单纯性肥胖,除进食较多外无其他不适,患儿食欲极好,常有多食,喜食肥肉、油炸食物或甜食的习惯。明显肥胖儿童可有疲乏感,用力时气短或腿痛。严重肥胖者,可出现呼吸浅快,肺部换气量减少,引起低氧血症,红细胞增多,紫绀,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肥胖儿童常有心理障碍,既是引起肥胖的原因,也是肥胖持续存在的附加因素。 近年来有人对部分小学肥胖儿童进行智力检测,认为肥胖可使儿童智

小儿肥胖三大鉴别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凡体重超过按身高计算的标准体重的20%~30%者为轻度肥胖,超过30%~50%者为中度肥胖,超过50%者为重度肥胖。偶见极度肥胖儿的体重高达标准体重的4~5倍,由于脂肪过多,限制胸廓和膈肌的动作,引致呼吸浅快,肺泡换气量减低,形成低氧血症,并发红细胞增多症,出现紫绀,心脏增大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称为疋氏(Pickweckian)综合征,可引致死亡。 鉴别诊断 与继发性肥胖症鉴别,除外某些内分泌、代谢、遗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继发性肥胖或因使用药物所引起的肥胖。从病史、症状体征、化验可以鉴别。主

小儿肥胖症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单纯肥胖症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遗传因素所起的作用很小,环境因素起着重要作用,环境因素中家庭生活方式(家庭聚集性)和个人行为模式是主要的危险因素。 1.遗传与环境因素 肥胖者有一定的家族倾向。肥胖小儿的父母往往显示肥胖症状,大约有1/3左右的人与父母肥胖有关,如果父母两人都超过正常体重,子代中2/3出现肥胖。此外,有遗传倾向的疾病亦常见肥胖症状,如肝糖原累积症等。 2.多食 小儿自幼养成多食,能量摄入过多,消耗减少,特别是习惯于摄取油腻食物,日久即可发生肥胖现象。 (1)不合

高脂血症诊断标准

一、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 血脂主要是指血清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无论是胆固醇含量增高,还是甘油三酯的含量增高,或是两者皆增高,统称为高脂血症。 一般成年人空腹血清中总胆固醇超过5.72mmol/L,甘油三酯超过1.70mmol/L,可诊断为高脂血症,而总胆固醇在5.2——5.7mmol/L者称为边缘性升高。 二、临床表现 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脂质在真皮内沉积所引起的黄色瘤和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所引起的动脉硬化。尽管高脂血症可引起黄色瘤,但其发生率并不很高;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又是一种缓慢渐进的过程。

婴儿肥嘟嘟就是好吗

1、婴儿期肥胖必然影响将来健康吗? 宝宝超重肥胖是否会对儿童生长发育或长期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目前还不能完全肯定,因为2岁以下宝宝的超重肥胖,与成人时的超重肥胖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过,也有一些证据支持,婴儿期体重增加过快会造成1型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升高。 2、看上去胖的宝宝一定超重吗? 说到超重肥胖,人们马上联想到宝宝的体重。然而,不少体重远超过同年龄孩子平均体重的宝宝似乎并不那么胖,而有些看上去肥肥的宝宝似乎体重也不是那么重。确实,宝宝是否超重肥胖并不只能按体重来评判,必须同时

小儿肥胖可以用哪些方法诊断

一、小儿肥胖检查方法 1.人体测量学指标:如腰围,臀围,大/小腿围,臂围,皮下脂肪厚度等过度增加,行为偏差。 2.血清胆固醇增高:三酰甘油,胆固醇大多增高,严重者β脂蛋白也可增高。 3.内分泌紊乱:常有高胰岛素血症,血糖增高,性发育常较早,血生长激素水平减低,故最终身高常略低于正常小儿,小儿肥胖女童初潮早易伴各种月经紊乱。 4.免疫机能降低:尤其T,B淋巴细胞数量减低,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下降,迟发皮肤反应可转阴,中性粒细胞功能减低。 5.肺活量:有氧能力下降,心肺功能下降,常发生小儿肥胖-换气不良综合征膈升

小儿肥胖症如何鉴别诊断

1. 内分泌疾病 甲状腺功能低下,垂体及丘脑下部病变,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男性生殖腺功能低下以及糖尿病患儿均有肥胖表现,但各种内分泌疾病还各有其特点,易于鉴别,有关内分泌和代谢的病理改变,不是单纯肥胖症的早期表现,更不是原因,糖耐量曲线,据此可将其与经常在肥胖者身上常见到的功能性高胰岛素血症相区别,如疑及内分泌疾病的可能,可结合病情做内分泌功能检查,头颅X线摄片,眼底检查等。 在肥胖儿童中还见血浆免疫球蛋白,补体C3和C4及淋巴细胞T和B的数目均低于非肥胖儿童,同时可见血浆铜,锌水平处于亚临床水平缺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