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牡蛎的产地分布与鉴别方法
中药材牡蛎的产地分布与鉴别方法
鉴别要点 长牡蛎、近江牡蛎和大连湾牡蛎的主要特征是:长牡蛎为长条形,长度可达35cm,鳞片坚厚呈层状、质硬,断面层状洁白、味微咸;而近江牡蛎则多呈类圆或卵圆形,鳞片呈同形环状,层层相叠;大连湾牡蛎则为类三角形,鳞片稍坚呈水波状。三者形状迥异,较易区分。
名典鉴别 ①《神农本草经》:“牡蛎味咸平。一名蛎蛤,生池泽。”②梁《名医别录》曰:“牡蛎生东海池泽,采无时。”③陶弘景曰:“今出东海,永嘉、晋安……十一月采,以大者为好。其生着石,皆以口向上。举以腹向南视之,口斜向东,则是左顾。出广州南海者亦同,但多右顾。”④雷学攴曰:“有石牡蛎、头边皆大,小夹沙石,真似牡蛎,只是圆如龟壳。”⑤五代韩保·曰:“又有蜉蛎,形短,不入药用。”⑥宋苏颂曰:“今海旁皆有之,而通、泰及南海、闽中尤多。皆附石而生,魂?相连如房,呼为蛎房。晋安人呼为壕莆。初生止如拳石,四面渐长,有至一二丈者,崭岩如山,俗呼壕山。每一房内有肉一块,大房如马蹄,小者如人指面。每潮来,诸房皆开,有小虫入,则合之以充腹。海入取者,皆凿房以烈火逼之,挑取其肉当食品,其味美好,更有益也。海族为最贵。”⑦明李时珍曰:“南海人以其蛎房砌墙,烧灰粉壁,食其肉谓蛎黄。”⑧清《本草从新》:多言功用主治,未及形态。仅言“肉名蛎黄,味美且益人,为海上品。”
快速鉴别
1.长牡蛎:壳大型、坚厚,长条形或长卵圆形,背腹缘几乎平行,一般壳长为壳高3倍;壳长:左壳30~35cm右壳22~33cm。壳高:左壳9.5~lOcm,右壳8.5~9.5cm。右壳较平如盖,壳外面鳞片尖厚,自壳顶向后缘环生,呈波纹状,排列稀疏,但趋向愈合,无纵褶;壳面平或具数个凹陷,淡紫色、灰白色或黄褐色;壳内面瓷白色,有脊或无;壳顶两侧无小齿。闭壳肌痕大,呈蹄形,瓷白、紫棕色或黄色等,位于壳的后部背侧。左壳稍凹或很深,壳外面鳞片较右壳更粗大,但形状相同;壳内面顶部具宽大而长的韧带槽,长度为宽度的2倍以上,颜色与右壳相同。无臭,昧微咸。
2.近江牡蛎:贝壳大形,坚厚,呈圆形、卵圆形、三角形和长形不等。壳长:左壳13~24cm,右壳12~24cm。壳高:左壳9~15cm,右壳8.5~14cm。右壳较左壳小,略扁平,壳外表环生同心状鳞片,形状随年龄不同而变化,一至二年生个体鳞片扁平薄脆,有的呈游离状,二至数年个体鳞片平坦,有的在后缘起伏或微波状;多年生个体鳞片完整,层层相叠,坚厚如石。壳面具灰、青、紫、棕等色彩。壳内面白色,边缘有的具灰紫色,无齿,闭壳肌痕大,肾形或半圆形,紫黑色,位于中部背侧。左壳较右壳大、厚,同心鳞片与右壳类似,但层次少。壳内面白色,有的周围呈灰紫色。
3.大连湾牡蛎:壳大型,中等厚,壳顶尖,自壳顶至后部逐渐扩张近三角形。壳长:左壳9~14cm,右壳8.5~13cm。壳高:左壳4~6.5cm,右壳4~6.2cm。右壳较扁平呈盖状,壳外面环生同心状鳞片,近壳顶部的趋向愈合,其他部分的鳞片,稍竖起呈水波状。壳面淡黄白色,间有小块紫色斑。壳内表瓷白色,有光泽,无齿,脊强壮,闭壳肌痕大,类圆形或心脏形,黄紫色,位于中央背侧。左壳外颜色与鳞形同右壳,但自壳顶部射出数条明显的放射肋,肋上的鳞片更显坚厚竖起。壳内微凹,颜色与闭壳肌痕与左壳相同。
4.密鳞牡蛎:为牡蛎科动物密鳞牡蛎Ostrea dlensclamellosa Lischke 的贝壳。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福建、广东沿海地区。形状是:贝壳大而坚厚,一般呈圆形、卵圆形,也有近似三角形或四方形的。两壳壳顶旁有耳突或无,左右壳大小相近。壳长:左壳7~14cm,右壳6.5~13.5cm。壳高:左右壳均为6~12cm。右壳平坦,壳顶部鳞愈合,较平滑,其他部分鳞片密,舌状、薄而脆,似覆瓦状排列;自壳顶放射若干条不明显的放射肋,使鳞片和贝壳边缘成波纹状,壳面以灰色为主杂以紫、褐、绿色。壳内面瓷白色,有珍珠样光泽,边缘有棕褐色波状鳞片层,壳顶两侧常有一列小齿,5~8个,以右壳背缘的小齿明显;闭壳肌痕大,呈肾形,位于中部背侧,肉色或黄褐色,壳顶有紫褐色韧带。左壳外面环生坚厚的同心鳞片,自壳顶中央部位放射出粗大明显的肋,壳缘有粗大的锯齿,壳面为紫红色或灰青色;壳内面凹,壳顶侧也有小齿,但不甚明显,周缘呈波浪状。壳内面颜色与闭壳肌痕等与右壳同。
5.褶牡蛎:又名僧帽牡蛎。为牡蛎科动物褶牡蛎Ostrea plieatula Gmelin.的贝壳。分布于辽宁、山东、河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地区。形状是:贝壳小型、薄而脆,多呈三角形,壳长:左壳5~6cm,右壳5~5.5cm。壳高:左壳3.5~4.5cm,右壳3~4cm,右壳较左壳小,平如盖。壳外面具多层同心环鳞片,稍呈水波状,幼小个体鳞片末端边缘常伸出舌状凸片或尖的半管状棘,成长的大型个体棘渐减少。壳顶两侧无小齿,脊不明显,闭壳肌痕近圆形或卵圆形,黄褐色,位于背部后方。左壳甚凹,顶部附着面相当大,有明显的放射肋,鳞片层次较少,渐趋愈合,壳面颜色较左壳淡。壳内表灰白色,前凹陷较深,壳后缘有数个锯齿。
6.日本牡蛎:为牡蛎科动物日本牡蛎Ostrea nippons Seki.的贝壳。分布于福建、浙江沿海地区。形状是:贝壳大型,重而厚,多呈三角形。右壳较左壳小、平,多为紫色。壳面具多层同心环状鳞片,鳞密而重叠,其上有纵皱纹。壳内面白色或黄白色,周缘多少带紫褐色,闭壳肌痕大,半圆形或肾形白色,位于背侧中部,壳顶两侧无小齿,脊不甚明显。左壳凹下较深,顶端附着面小,鳞片较重叠。壳内面与右壳内面同色。
7.围褶牡蛎:为牡蛎科动物围褶牡蛎Ostrea cincumpita Pilsbrg的贝壳。分布于浙江、福建沿海地区。形状是:贝壳中等型,最大约10cm左右,多呈长三角形。右壳外面同心环状鳞片重叠,鳞片有纵皱。壳内面白色或黄白色,闭壳肌痕大。圆形、白色,位于背侧中部,壳顶两侧有条形小齿,脊不甚明显。左壳外面具同心环状鳞片,排列较右壳略稀,在边缘部鳞片层次有时也有较多的重叠。壳内面颜色与右壳相同,壳顶两侧也有小齿。
8.覆瓦牡蛎:为牡蛎科动物覆瓦牡蛎Ostrea imbricata lam.的贝壳。分布于广东、福建沿海地区。形状是:贝壳小型,呈四方形,薄而脆,耳突大,二壳大小几相等。右壳由上隆起,壳长与壳高几相等。壳面鳞片愈合,自壳顶射出放射肋数条,肋上生有粗大而脆的管状棘,壳面白色带淡紫色。壳内面白色有时边缘为紫红色,肌痕巨大,近圆形。壳顶两侧各有一列不明显的长条形小齿。左壳较平坦,以壳顶端较小部分附着,其余各部分与右壳相同。壳内面白色,前凹陷或有或无,铰合面宽,韧带槽近似角形。
中药材牡蛎的形态特征
长牡蛎:呈长片状,背腹缘几平行,长10~50cm,高4~15cm。右壳较小,鳞片坚厚,层状或层纹状排列。壳外面平坦或具数个凹陷,淡紫色、灰白色或黄褐色;内面瓷白色,壳顶二侧无小齿。左壳凹陷深,鳞片较右壳粗大,壳顶附着面小。质硬,断面层状,洁白。无臭,味微咸。
大连湾牡蛎:呈类三角形,背腹缘呈八字形。右壳外面淡黄色,具疏松的同心鳞片,鳞片起伏成波浪状,内面白色。左壳同心鳞片坚厚,自壳顶部放射肋数个,明显,内面凹下呈盒状,铰合面小。
近江牡蛎:呈圆形、卵圆形或三角形等。右壳外面稍不平,有灰、紫、棕、黄等色,环生同心鳞片,幼体者鳞片薄而脆,多年生长后鳞片层层相叠,内面白色,边缘有的淡紫色。
蒜薹的产地分布
江苏省射阳县被命国家命名为“中国蒜薹之乡 ”[2] ,是蒜薹及蒜头的主要产地。另外山东莱芜、金乡、江苏邳州、河南杞县、中牟均是蒜薹和蒜头的主产区。河北省大名县也是以大蒜为主要产物。蒜分两季蒜薹和蒜头。苍山大蒜以生产蒜苔为主,成熟大蒜的个头比较小,济宁曲阜市也是以蒜苔为主的商河大蒜
蒜薹 品种。商河蒜苔质量好,一般是恒温库储存到春节销售,商河县蒜苔保质良好。由于商河大蒜具有香、辣、郁、粘的特点,因含大蒜素明显高于其他产区而被誉为“天下第一蒜”。所产大蒜均为我国出口的优质大蒜,蒜为白皮,头大瓣齐,皮薄如纸,清白似玉,粘辣清香,营养丰富。
苍山大蒜含有的17种可测氨基酸中,除胱氨酸外,其他16种均比其他大蒜的含量高39.2%,可供人体直接吸收的氨基酸比其他大蒜多51.5%。
已形成一条龙生产,包括蒜薹、大蒜的保鲜以及蒜米速冻、腌渍、蒜片、蒜粉、蒜油、蒜汁等深加工和外贸出口;还有一些企业正在利用生物分离技术,提供大蒜素等生物产品,制成大蒜胶囊、饮料、大蒜精等。经过这样专注于一业的发展,商河县现已享有“天下第一蒜”、“大蒜之乡”的美誉,产品远销韩、日等国,许多客商都慕名而来,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品牌和知名度。
金银花的产地分布
中国各省均有分布。朝鲜和日本也有分布。在北美洲逸生成为难除的杂草。金银花的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山东、陕西、河南、河北、湖北、江西、广东等地。
其中,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为金银花的主产区,种植面积最大,野生品种居多,历史悠久,约有50万亩。金银花多野生于较湿润的地带,如溪河两岸、湿润山坡灌丛、疏林中。[1]
其次,封丘金银花有1500多年的种植历史,梁代著名医学家陶弘景所著《名医别录》中有明确记载。1984年封丘县金银花栽培面积已达10028亩,当年最高金银花收购量为25万余公斤,被国家确定为金银花生产基地。封丘金银花的品种优良,花蕾粗长肥厚,色艳质佳,香气扑鼻,药用效力高。
中药材牡蛎的的附方
①治眩晕:牡蛎六钱,龙骨六钱,菊花三钱,枸杞子四钱,何首乌四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②治百合病,渴不瘥者:栝蒌根、牡蛎(熬),等分。为细末,饮服方寸匕,日三服。(《金匮要略》栝蒌牡蛎散)
③治一切渴:大牡蛎不计多少,黄泥裹煅通赤,放冷为末,用活鲫鱼煎汤调下一钱匕,小儿服半钱匕。(《经验方》)
④治小便数多:牡蛎五两(烧灰),童便三升。煎至二升,分三服。(《乾坤生意》)
⑤治小便淋閟,服血药不效者:牡蛎、黄柏(炒),等分。为末,每服一钱,小茴香汤下取效。(傅滋《医学集成》)
⑥治崩中漏下赤白不止,气虚竭:牡蛎、鳖甲各三两。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
⑦治诸虚不足及新病暴虚,津液不固,体常自汗,夜卧即甚,久而不止,羸瘠枯瘦,心忪惊惕,短气烦倦:麻黄根(洗)、黄芪、牡蛎(米泔浸,烧赤)各一两。共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小麦百余粒,同煎至八分,去滓热服,日二,不拘时候。(《局方》)
⑧治卧即盗汗,风虚头痛:牡蛎、白术、防风各三两。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二。(《千金方》牡蛎散)
⑨治盗汗及阴汗:牡蛎研细粉,有汗处扑之。(《经验方》)
⑩治温病下后,大便溏甚,周十二时三、四行,脉仍数者:生牡蛎二两。研细,水八杯,煎服三杯,分温三服。(《温病条辨》一甲煎)
⑾治一切瘰疬:㈠牡蛎(煅)四两,玄参三两。捣罗为末,以面糊丸如桐子大,早晚食后、临卧各服三十丸,酒下。(《经验方》)㈡牡蛎粉五钱,和鸡胆汁为膏贴之。(《脉因证治》)
⑿治胃酸过多:牡蛎、海螵蛸各五钱,浙贝母四钱。共研细粉,每服三钱,每日三次。(《山东中草药手册》)
⒀治大病瘥后,小劳便鼻衄:左牡蛎十分,石膏五分。捣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四次。亦可蜜丸如梧子大服之。(《补缺肘后方》)
⒁治金疮出血:牡蛎粉敷之。(《肘后方》)
⒂心脾气痛,有痰。用牡蛎煅成粉,酒送服二钱。
⒃疟疾寒热。用牡蛎粉、杜仲,等分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水送下。
⒄气虚盗汗。用牡蛎粉、杜仲,等分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
⒅产后盗汗。用牡蛎粉、麦麸(炒黄)等分。每服一钱,猪肉汤调下。
⒆消渴饮水。用黄泥封固牡蛎,煅赤,研为末。每服一钱,活鲫鱼煎汤调下。
⒇百合变渴(由伤寒转成百合病,如寒无寒,如热无热,欲卧不卧,欲行不行,欲食不食,口苦,小便赤我,一般服药则有吐泻,变成渴疾,久治不愈)。用牡蛎(熬)二两、栝楼根二两,共研为末。每服一匙,米汤调下。一天服三次。
(21)病后常流鼻血。用牡蛎十分、石膏五分,共研为末。每服一匙,酒关下。亦可加蜜作丸子吃,一天三次。
(22)小便淋闭(服治血药无效者)。用牡蛎粉、黄蘖(炒),等分为末。每服一钱,小茄香汤送下。
(23)小便数多。用牡蛎五两,加小便三升,煎成二程式,分三次服。极效。
(24)梦遗便溏。用牡蛎粉。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25)阴囊水肿用牡蛎煅粉二两、干姜(炮)一两,共研为末,冷水调糊敷上。不久,囊热如火。药干即换,至小便通畅末,冷水调糊敷上。不久,囊热如火。药干即换,至小便通畅为愈。又方:改冷水调糊为葱汁,白面同调。不儿不用干姜。
(26)月经不止。用牡蛎煅过研细。加米醋揉成团,再煅再研,加米醋调艾叶末熬膏,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醋汤送下。
(27)刀伤出血。用牡蛎粉敷涂。
(28)痈肿初起。用牡蛎粉末调水涂搽。药干即换。
(29)瘰疬。用牡蛎煅过,研为末。取四两,加玄参末三两,和面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酒送下。一天服三次,服尽除根。又方:瘰头疬不知已破未破,用牡蛎四两,甘草一两为末。每服一钱,饭后服,茶汤调下。其效极验。
茄子的产地分布
茄子最早产于印度,公元4-5世纪传进中国,南北朝栽培的茄子为圆形,与野生外形类似。元代则培育出长形茄子,到清朝末年,这种长茄被引进日本。茄子直根系,根深50厘米,横向舒展120厘米圆茄的植株
年夜部门布在30厘米耕耘层内。茄子主茎上的果实称“门茄”一级侧枝的果实称为“对茄”二级侧枝的果实称为“四门斗”三级侧枝的果实称为“八面风”今后侧枝的果实称为“满天星”
全国茄子栽培面积约300多万亩,山东约100万亩,散布于全省各地,以聊城四周为主集中。山东栽培的茄子果形以长茄为主,也有卵圆形跟圆形等,果色以紫白色为主,也有白色、青色跟紫玄色。跟着北运市场需要量的增年夜,北运基地也爱好种紫玄色,有亮泽的长茄、卵圆茄跟圆茄。
茄子在山东被称为六蔬,广东人称为矮瓜,是由印度引进,茄子的养分较丰盛,含有卵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以及钙、磷、铁、钾等多种养分成分,颠末农科院的研讨,茄子不只限于做菜,也能够看成生果生食,那是一种新种类--奶茄子。
木豆的产地分布
产地分布
编辑
产云南、四川、江西、湖南、广西、广东、海南、浙江、福建、台湾、江苏。原产地或为印度,现世界上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普遍有栽培,极耐瘠薄干旱,在印度栽培尤广,为平民的主粮和菜肴之一,常作包点馅料,叫豆蓉;叶可作家畜饲料、绿肥。根入药能清热解毒。亦为紫胶虫的优良寄主植物。
腰果的产地分布
腰果的产地分布
腰果原产于巴西东北部、南纬10°以内的地区。16世纪引入亚洲和非洲,现已遍及东非和南亚各国。世界上腰果种植面积较大的国家有印度、巴西、越南、莫桑比克、坦桑尼亚。在中国,腰果主要分布在海南和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也均有引种。
腰果的产地环境
腰果适应性极强,是喜温、强阳性树种,耐干旱贫瘠,具有一定抗风能力,以海拔400米以下生长为宜。对土壤要求不高,除重粘土和石灰岩上发育不佳外,在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1%的红壤、砂壤或多石山地均能生长。不耐寒,在生长期内要求很高的温度。
月平均气温23-30℃开花结果正常,20℃生长缓慢,低于17℃,易受寒害,低于15℃则严重受害致死。年日照2000小时以上,年降水以1000-1600毫米较宜,不宜在地下水位过高或雨季积水的地区栽种,花期忌阴雨。
腰果的选购方法
1、选生熟:生的腰果需要自己加工处理,一般还要浸泡等,比较麻烦。大家可以购买熟的,比较方便。
2、看外观:购买腰果前,应该仔细看看外观,正常的腰果应该呈现完整的月牙形的。而且不能太碎小了。
3、闻气味:质量好的腰果,气味芳香,但是不能太香了,否则说明添加剂过多,香精过多,吃多了对人体不好。
4、看价格:腰果价格不菲,一般来说熟腰果在50元每斤左右,很便宜的腰果质量肯定不行,所以要看好价格再买。
5、未受潮:购买腰果时,要先品尝品尝,以防买到受潮的。特别是一些摸起来有些粘的,说明受潮了,不要购买。
四棱豆的产地分布
产中国云南、广西、广东、海南和台湾有栽培。原产地可能是亚洲热带地区,现亚洲南部、大洋洲、非洲等地均有栽培。
本种的嫩叶、嫩荚可作蔬菜,块根亦可食;种子富含蛋白质
【学名】Psophocarpus tetragonolobus D.C[1]
【别名】翼豆、四角豆、翅豆、杨桃豆、热带大豆、果阿豆、尼拉豆、皇帝豆、香龙豆等。
【科属】豆科、四棱豆属
【注解】四棱豆被人们称为“绿色金子”。近年来四棱豆逐渐走入普通消费市场,受到人们青睐,成为蔬菜大家族中的新贵。四棱豆别名又叫翼豆、翅豆、四角豆、皇帝豆、香龙豆。
中药材牡蛎的临床应用
1.镇肝息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治肝阳上亢,气血上逆之类中风。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心中烦热,面色如醉,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口角渐形歪斜;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原,脉弦长有力。怀牛膝30g,生赭石30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生龟板 15g,生杭芍15g,玄参15g,天冬15g,川楝子6g,生麦牙6g,茵陈6g,甘草4.5g。水煎服。方中牡蛎质重性降,既可潜降摄纳上亢之肝阳,又可平镇上逆之气血,为牛膝之助,是为臣药。
2.大定风珠(《温病条辨》)治阴虚风动证。温病后期,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有时时欲脱之势者。生白芍18g,阿胶9g,生龟板12g,干地黄18g,麻仁6g,五味子6g,生牡蛎12g,麦冬连心18g,炙甘草12g,鸡子黄2个,鳖甲12g.上以水8杯,煮取三杯,去渣,如阿胶烊化,再入鸡子黄,搅令相得,分3次服。方中牡蛎育阴潜阳,重镇熄风,为佐药。
3.消瘰丸(《医学心语》)治阴虚痰凝淤滞而致的瘰疬,痰核,瘿瘤。症见咽干舌红,脉弦滑者。玄参120g,牡蛎120g,贝母120g 。为末,炼蜜为丸,每服三钱,一日两次。
茶的产地分布
龙井茶名闻中外,根据产地分狮、龙、云、虎龙井茶 ,即狮峰、龙井、云栖、虎跑四地,民国后梅家坞的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前人们按照五个产地的不同品质划分龙井茶的质量排名,分别是狮、龙、云、虎、梅。解放后,龙井茶在浙江省内得到了广泛的种植,品质参差不齐,当前统一分为西湖龙井、大佛龙井、钱塘龙井和越州龙井,以西湖龙井品质最佳。特级龙井茶需要在铁锅里用手翻炒,一次只能炒250克茶青,需耗时30分钟。茶锅用电器加热一般保持在250氏度左右。千年来西湖龙井被世界追捧,市价居高不下,少留于市。
荷花的产地分布
荷花原产于南部亚洲广大地带,从越南到阿富汗都有,一般分布在中亚,西亚、北美,印度、中国、日本等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早在三千多年即有栽培,现今在辽宁及浙江均发现过碳化的古莲子,可见其历史之悠久。而台湾地区则是在100年前才由日本引进,目前在台南白河镇、嘉义一带,培植面积已近350公顷,规模之广大,成为台湾最主要的观光地区之一。亚洲一些偏僻的地方至今还有野莲,但大多数的莲都是人工种植,以作为风景点缀和食用,例如在中国荷花被作为经济作物种植。
许多人曾误以为荷花产于埃及和地中海一带。公元前约500年,荷花传入埃及,可能是由波斯人带去的。古埃及人装饰庙宇柱顶的“莲苞”,仿自睡莲,而荷马史诗“奥莲赛”(Odyssey)其实是喝了用落柘枣(与莲没有关系)酿制的饮料而进入逸然忘却烦恼的境地。希腊作家希罗多托斯描述埃及植物的时候写道:“河中生长着一些像玫瑰的百合;果实生长在像黄蜂窝的荚里。有很多像橄榄核大小的果实可以食用,可以吃鲜的,也可以吃干的。”他所说的显然是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