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哪些情况要打破伤风针 特殊疾病患者

哪些情况要打破伤风针 特殊疾病患者

糖尿病或者血管炎患者很久都不好的伤口,或者是易被粪便污染的肛周脓肿、结肠溃疡等伤口,因为病史长、污染严重,也应该警惕破伤风风险。

这样需要打破伤风针吗

这个是没有破皮、只是在里面一个红点吗?这个没事的、没有挤出血来,说明皮肤也没有破、不会有病菌进去的、不用打破伤风。

破伤风针什么时候打

破伤风杆菌是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或伤口较深并合伴有有氧菌感染的情况下易生长繁殖(有氧菌消耗氧气使厌氧菌容易繁殖)。由于破伤风杆菌的生长特性和特殊环境要求,破伤风杆菌在泥土及铁锈中多见,这点符合老百姓常识,所以临床上,较深的污染的伤口特别是泥土污染的伤口或被铁锈类铁器扎伤时均应考虑打破伤风针,一般来说,只是被非铁锈器物划伤表皮,或者伤口不深,较干净,只要做好适当的清创,可以不打。当然现在医疗条件比较发达,加之感染破伤风后果严重,更多患者在外伤后大都会选择打破伤风针。

常说的打破伤风针是通过被动免疫获得保护,即面临可能的感染后,通过注射抗破伤风球蛋白获得保护的方式,常用的有两种制剂:1)破伤风抗毒素(TAT,来源于马)。2)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来源于人),前者需要皮试,后者不需作皮试,价格稍贵,都在几十元左右,一般老百姓心理承受范围之内。

还有一种是通过主动免疫获得保护,即通过注射破伤风类毒素,从而自身产生抗体获得保护的方式,这里顺便纠正一个误区,医学上的破伤风疫苗是指破伤风类毒素制剂,从文字上也能看出来,是类毒素而不是抗毒素,而上文说的TAT,TIG常被叫做破伤风疫苗是个常识性的误区,实属治疗类生物制品,不是疫苗。我们常说的百白破疫苗里的“破”即指破伤风类毒素。这种免疫是通过系列接种注射获得的,其获得方法及有效保护期临床较复杂,加之一般人大都没有严格完成此道程序,或者无法确认,故临床受到可能感染的外伤后仍多采取被动免疫。

破伤风针皮试过敏临床上主要是指破伤风抗毒素(TAT,来源于马)皮试过敏,可改为注射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来源于人)来获得保护,如没有TIG,可采取TAT脱敏注射,具体方法可咨询就诊处医护人员。如果有过严格疫苗接种史的,可根据病情咨询就诊医生,如在保护期内(下文有所述及),不一定需要注射TAT。

破伤风针受伤后多长时间内打最好?能保护人体多久?孕妇要注意什么?

TAT和TIG当然是受伤后越早注射越好,一般不超过24小时,但超过后仍有注射价值(因为破伤风感染潜伏期一般为一周左右,但最快24小时即可发病,故受伤后越早注射越好) ,TAT保护时间为2-3天左右,TIG保护时间为2-3周,目前临床对此无绝对定论,但大概范围如此,超过这个时间再次面临感染风险,需要再次注射。而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获得主动免疫的保护时间,相对较复杂,可咨询就诊医生,一般情况是:自最后1次接种后3年以内受伤时,不需再次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超过3年者应加强注射1次,严重污染的创伤,除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外,可酌情在另一部位注射TAT或TIG。其实,理想情况是,如果没有免疫接种史者,面临可能感染后,在注射TAT或TIG获得保护的同时,情况允许的话,应该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获得主动免疫,但临床限于个人,医院等原因并未采取此种措施,仍以单纯使用TAT或TIG为主。

针对孕妇,TAT或TIG毒理作用不明,需慎重。但破伤风类毒素(即破伤风疫苗)是安全的,一般来说,使用方法同常人。而对于预防新生儿破伤风,如果孕妇过去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只要在妊娠早期,最迟在分娩前3周,注射一针破伤风类毒素即可,抗体可以通过胎盘使胎儿也获得这种保护性抗体,如果孕妇过去没有注射过破伤风类毒素,则应在首次注射后4周,再注射一针,以作加强。

破伤风最迟多久打针

如果出血止不住那最好缝合。因为是利器伤,如果没有怎么出血可以不缝合,需要打破伤风针。

烫伤需要打破伤风针吗

由烫伤程度决定。

轻度烫伤

如果烫伤的程度比较轻,伤口面积比较小,只出现轻微红肿,并且被烫伤的部位不深,可能会有起水泡的情况。可以不用打破伤风,只需要定期对伤口进行消毒杀菌处理就够了。

重度烫伤

一般的重度烫伤,创口面积比较大,而且烫伤部位呈红褐色或灰色,说明皮下的肌肉甚至是骨骼已经受到损伤,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打破伤风来预防伤口感染。

踩钉子了用打破伤风吗

视情况而定。

踩钉子后是否要打破伤风应该要根据伤口的严重程度、伤口是否积极消毒、钉子是否生锈来进行综合的客观判断。

1、如果伤口非常浅,仅有破皮或者少量渗血,钉子也很干净没有生锈的情况,那么受伤后患者只需要及时挤出被污染的血液,清洗伤口,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这样的情况下是不需要打破伤风针的。

2、如果钉子扎进去比较深,局部有活动性出血,钉子不干净伴有铁锈,或者在受伤后没有第一时间对伤口进行冲洗消毒处理,这种情况下伤口容易形成无氧环境,建议24小时内及时注射破伤风针。

破伤风针什么时候打

很多人都受过伤,有的要出了点血,有的没出血,或者被铁钉子扎破了,就着急去打破伤风,其实没有太大的必要。需要打破伤风针的情况是伤口深深的到了皮肤之下,伤口很深,才打的,像擦伤类的小伤是不用打的。

真要是需要打破伤风针的话,应该先及时处理伤口,用肥皂水或者有条件的用双氧水清洗消毒。不给破伤风毒素可乘之机。

还有清洗完了之后,不要包扎得太紧,以免里面伤口闭合,给破伤风毒素繁殖造成有理的空间,大的伤口可用布包住后快速就医。

破伤风针一般要在一天之内打上,但是如果超出了一天再打,针的效果还是有的,只是药效稍差了一点。

如果伤口很大很深,很厉害的话,我们一个星期后还可以再补打一针,以巩固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破伤风和狂犬疫苗是两码事,有很多给混淆了。狂犬疫苗主要是指被狗猫类动物深程度的咬伤,必须要打的疫苗。而破伤风是摔伤、扎伤之类的。

注意事项

打破伤风会过敏的吗

外伤伤口很大需要打破伤风针,不然伤口容易受到污染,这样对自己很不利的。过敏的话就要用脱敏疗法,把药分成4次,药量从稀释一下分几次注射,从药量小到慢慢注射,20到30分钟注射一次。或者针对过敏现象可以马上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很快就会好的,而且这个不需要做皮试,没有危险的。不过这个费用比较高些。

2如果伤口不大可以不打破伤风针,这样就避免了破伤风过敏的现象,不过对于伤口要有正确处理的处理方法。对于一般小的伤口,可以先用干净的水把伤口外面的脏东西冲洗干净。如果家里有碘酒,消毒酒精什么的,可以在伤口擦上,然后在伤口上盖一块干净的布,家里有消毒棉的最好了,把它轻轻包扎后再到医院进一步治疗。对于一些稍微大点的伤口,可先用干净的布压住伤口,然后迅速去医院治疗。同时也要注意卫生,以免感染。

相信通过上次我们大家的学习,朋友们对于打破伤风会过敏吗,心中也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更标准的答案。当然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既然我们在平常生活中不能避免伤口的出现,那么一定就要预防伤口进一步被感染,尽量减少吹风的几率,并且也可以使用一些抗生素。

竹签扎到肉要不要打破伤风针

视情况而定。

因为破伤风梭菌是属于厌氧型的细菌,只能在缺氧的环境下生长繁殖,一般会由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所以对于竹签扎到肉要不要打破伤风针来说,是需要根据伤口的情况来决定的。

如果伤口比较浅的话那么一般是不需要打破伤风针的,如果伤口比较深的话,那么为了防止出现意外情况,建议患者最好还是打破伤风针会更好一些。

被钉子扎了要不要打破伤风针

被钉子扎了之后,如果只是划破了表皮,虽然出血了,但是伤口不深,通常不需要打破伤风针的。

只需要将伤口用双氧水或者酒精等进行消毒,然后做好清洁防水工作,很快就会痊愈的。

因为破伤风致病菌破伤风杆菌,是绝对厌氧菌,适宜于在深入的伤口中繁殖,表面擦伤一般不会感染的。

但是如果钉子扎入了肉中,一般有感染破伤风的风险的,但是没有实际看到患者的伤口,即便是医生也很难判断是否需要打破伤风病毒针。

因此建议就近到当地的诊所或者医院,由专业的医生来诊断,是否需要打破伤风针,这样诊断更为准确,患者也更加放心。

有伤口就要打破伤风针吗

应对破伤风要避免四个误区

误区一:

有创伤就要注射

在多数医院,当患者就诊时只要是外伤,甚至只是擦伤,无论其是否进行过主动免疫,一律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按时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可在一定时期内产生很好的抵抗破伤风的抗体。

凡接受过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全程预防者,在注射完最后1针的5~10年,若有外伤不需再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也不用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若超过5~10年,受伤后可再加强注射1次破伤风类毒素疫苗,但不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误区二:

只在外伤后24个小时之内有效

多数医务人员会告知患者,应该尽量在外伤后24个小时之内应用破伤风抗毒素和免疫球蛋白,否则效果差。

破伤风感染后发病的潜伏期多数为1~2周。根据其发病机制,伤后24小时之内甚至稍晚应用破伤风抗毒素都能起到预防作用。 临床上应强调尽早应用,但只要未发病且两周内应用都应视为有预防作用。

误区三:

没有外伤就不会感染破伤风

对于某些非外伤性的损伤,例如肛周脓肿、结肠穿孔等,医生很少考虑到患者有破伤风杆菌感染的可能。其实,破伤风杆菌大量存在于人的肠道内,并随粪便排出体外。

肠道破裂造成的腹腔及手术切口污染,若病史较长,污染重,就可能发生破伤风杆菌感染。这些患者应该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同时要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促使其产生长期抗体。

误区四:

打了破伤风针就不会得破伤风

被动免疫给体内带来的抗体只能持续2~3周,此后抗体水平下降,身体不再受到保护。因此, 应用一次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并不能带来持久免疫力。持久的免疫力要靠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在体内产生的主动免疫。

特别提示★★★

别忘了给孩子打百白破疫苗

通常情况下,在儿童期按期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直接预防破伤风感染,其保护率为95%,孩子外伤后不需再注射破伤风或破免针。一般新生儿出生3个月、4个月、5个月都要连续接种三针的百白破疫苗,然后等到18个月后, 再接种一针加强型百白破疫苗,6周岁时如接种白破疫苗, 体内的破伤风抗体一般能持续到16周岁。但遗憾的是,两周岁以后,孩子接种的疫苗越来越少,到6周岁后,家长接种疫苗的意识更淡,不少家长还会遗漏接种。

烫伤需要打破伤风针吗

由烫伤程度决定。

如果烫伤的程度比较轻,伤口面积比较小,只出现轻微红肿,并且被烫伤的部位不深,可能会有起水泡的情况。可以不用打破伤风,只需要定期对伤口进行消毒杀菌处理就够了。

一般的重度烫伤,创口面积比较大,而且烫伤部位呈红褐色或灰色,说明皮下的肌肉甚至是骨骼已经受到损伤,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打破伤风来预防伤口感染。

相关推荐

破伤风什么时候 孕妇能破伤风

很多女性在怀孕过程中受到意外外伤,很担心注射破伤风是否会对肚子里的胎儿产生不利的影响,其实这些担心是大可不必的,孕妇对破伤风的注射是不纯在禁忌的,主注意其是否对破伤风过敏即可。

什么情况下需破伤风

请问又被咬伤、刺伤、割伤等情况吗?

什么情况下破伤风 破伤风受伤后多久

一般需在24小时内注射,当然尽早注射的效过最好,时间越久效果就越欠佳。 破伤风的发病原因主是由于破伤风杆菌分泌的毒素可对人体造成危害,破伤风抗毒素只能中和血液中游离的毒素,若毒素已经与组织的细胞结合,尽管没有发展到出现临床症状,也不能被抗毒素中和,因此无论预防或治疗都必须尽早给药。

破伤风与狂犬疫苗能不能同时

01破伤风和狂犬疫苗可以同时。因为狂犬疫苗和破伤风是没有冲突的,它们不会互相影响药性的。但是的时候注意破伤风和狂犬疫苗不可以放到同一个注射器里的,记得分开破伤风和狂犬疫苗。 02破伤风破伤风的主症状是乏力,头痛,有的时候会感觉呼吸困难。被生锈的东西扎入肉内,造成很深的伤口,这样是会产生毒素,就必须破伤风破伤风是为了防止病毒的感染。 03狂犬疫苗。如果人被动物咬伤,比较常见的就是够咬伤。不管严不严重,一定记得狂犬疫苗,因为这个是有潜伏期的,如果没有处理好,狂犬病发作起来时百

哪些情况破伤风 很深的伤口

如果是伤口很深,比如被玻璃扎的很深,属于深部穿刺伤,需注射破伤风疫苗。因为破伤风属于厌氧菌,较深的伤口易于破伤风细菌繁殖。

破伤风在什么时间 破伤风和疫苗的区别

破伤风破伤风抗毒素,含有特异性抗体,属于被动免疫;而破伤风疫苗是由破伤风类毒素制成,可诱导产生保护性的抗毒素,是一种可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两者有着一定的区别。那么就有人会问了:接种过破伤风疫苗后还需注射破伤风吗?目前破伤风疫苗属于我国一类疫苗,属于政府承担费用,根据国家对儿童实施的预防接种制度,有明确的预防接种史的儿童,一般的小浅伤口及时的处理好,可免于注射。对其他情况的外伤者应由医生根据伤口程度、特点及接种疫苗情况进行分析来判定是需注射破伤风

破伤风注意事项

小伤口不会感染破伤风破伤风杆菌是厌氧菌,属条件致病菌,只有在无氧的条件下或伤口较深并合伴有有氧菌感染的情况下易生长繁殖。破伤风杆菌多生长在泥土及铁锈中,所以在伤口较深沾染泥土或被铁锈类铁器扎伤时均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如果只是蹭破表皮而已,伤口不深,只做好适当的清创,不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用些消毒药水如红药水外擦一下就可以了。如果创面已干燥,没有渗出液,可不必再擦拭。 因破伤风抗毒素是一种免疫马血清,对人体是一种异性蛋白,具有抗原性(过敏反应),因此在用药前先作过敏试验。试验结果为阴性可直接注射破伤

什么情况破伤风 其他伤口

子弹或者弹片造成的伤口、开放性骨折及挤压伤以及有血压下降等败血症表现的外伤等均需注射破伤风杆菌疫苗。

了百白破疫苗还用破伤风

如10岁内按计划接种过“百白破”疫苗的孩子,生活中出现的浅表外伤,家长无需过于担心。 若全程免疫和加强免疫未超过10年,此时孩子体内有高水平的抗体,不用再破伤风或疫苗。只注意冲洗伤口,做好消毒就可以了。若使用创口贴,注意不包得太紧。另外位于浅表、不脏的伤口可以简单冲洗消毒,较深且脏的,则用碘伏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若伤口较大,还需清创缝合。 三甲医院的急诊科专家和儿科医生均认为,只处理好创口,孩子10岁内是不需破伤风的,因为计划免疫程序中的百白破疫苗中含有破伤风疫苗,完成基础免疫

破伤风后注意事项 注意留观

目前常用的破伤风有两种,一种是常用的精制破伤风抗毒素,这种抗毒素能引起过敏性休克,所以在注射前必须先做过敏试验;另一种是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这种球蛋白无过敏反应,所以在注射前不必做试验。 但是由于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价格昂贵且尚不普及,因此以破伤风抗毒素应用广泛,所以破伤风后,注意有没有过敏反应,一般观察半小时才能离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