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感染多久发病 轮状病毒的流行病特征
轮状病毒感染多久发病 轮状病毒的流行病特征
1.轮状病毒A组是最为常见的,是引起6个月至2岁因幼儿肠胃炎的主要病原体,占病毒性肠胃炎的80%以上。
2.年长儿童与成人多为无症状感染。
3.传染源为患者及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4.传染途径以粪-口传播为主。
5.B组轮状病毒可在年长儿童和成人爆发流行,少见。
新生儿腹泻症状及对策 细菌感染
因病毒或细菌感染而造成的腹泻中最具挖根生的是肠道轮状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是秋冬季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由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占秋冬季节宝宝腹泻的70~80%,所以人们常把它称作秋季腹泻。传染性很强,能在家庭、幼托儿及儿科病房流行。发病时伴有呕吐、发热,若不及时处理可出现脱水症状,因此要格外注意。
症状:大便呈黄稀水样或蛋花汤样,量多,无脓血,应考虑轮状病毒感染。若大便含黏液脓血,应考虑细菌性肠炎。常合并呕吐、发热。
对策:不要犹豫,立即找专家接受治疗。
轮状病毒阴性什么意思
轮状病毒阴性什么意思
大便轮状病毒呈阴性,说明不是腹泻不是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可是给宝宝服用一些调节肠道菌群的药和止泻的药。另外如果宝宝拉的很严重的话,应给宝宝适当补液,防止脱水。
轮状病毒感染是什么意思
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核糖核酸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它是婴儿与幼儿腹泻的单一主因,几乎世界上每个大约五岁的小孩都曾感染过轮状病毒至少一次。然而,每一次感染后人体免疫力会逐渐增强,后续感染的影响就会减轻,因而成人就很少受到其影响。轮状病毒总共有七个种,以英文字母编号为A、B、C、D、E、F与G。其中,A种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而人类轮状病毒感染超过90%的案例也都是该种造成的。
轮状病毒症状
轮状病毒性腹泻从无症状、轻微发病到严重时发生致命性胃肠炎、脱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轮状病毒性腹泻的症状包括发烧、呕吐、腹痛以及无血色水样腹泻,腹泻物为白色米汤样或黄绿色蛋花样稀水便,有恶臭,不含血或黏液。症状可持续3到9天。除胃肠道症状外,近年的研究发现,轮状病毒可引起许多其他疾病,有些病例可出现不同程度肝功能损害,轮状病毒甚至可通过胃肠道屏障造成病毒血症。
轮状病毒阴性的介绍及潜伏方式
一、轮状病毒(RV)属于呼肠病毒科、轮状病毒属。1975年由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正式命名。根据病毒的基因结构和抗原性将其分为A---G 7个群,其中A群轮状病毒的感染最常见,主要引起婴幼儿腹泻。B群轮状病毒仅在成人中暴发流行。D—G群只引起动物腹泻。在我国,0~2岁以内的婴幼儿人数约为4000万人(含新生儿),每年大约有1000万婴幼儿患轮状病毒感染性胃肠炎,占婴幼儿人数的1/4。轮状病毒有明显的季节性,秋冬交接时期多发,故又称“秋季腹泻”。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从而造成细胞损伤,引起腹泻。
二、传播方式
主要经粪—口传播,亦可通过水源传播或呼吸道传播。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主要来源于孕产妇感染、产道感染及医院内感染。医院里可通过护理人员造成轮状病毒感染的传播。
三、潜伏期
A群轮状病毒腹泻潜伏期一般在3天左右。
四、临床表现
主要引起婴幼儿腹泻。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脱水及酸中毒,严重时危及生命。先发热,伴呕吐和腹痛,随即频繁腹泻,每日十数次.粪便特点:白色米汤样便或黄绿色蛋花样稀水便,有恶臭,不含血,无或少量黏液。婴幼儿腹泻病程一般为7天。当婴幼儿免疫力低下时,急性胃肠炎可变为慢性,患儿粪便中长期排出病毒,而成为本病的传染源。A群轮状病毒感染还可致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婴幼儿肠套叠、肺炎、脑炎、脑膜炎等。
感染轮状病毒的症状
1、传播方式
主要经粪—口或口—口传播,亦可通过水源传播或呼吸道传播,成人轮状病毒性腹泻常呈水型暴发流行。由于轮状病毒在环境中比较稳定,不易自然灭亡,也可通过生活接触传播。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主要来源于孕产妇感染、产道感染及医院内感染。医院里可通过护理人员造成轮状病毒感染的传播。
2、潜伏期
轮状病毒腹泻潜伏期一般在3天左右。
3、临床表现
轮状病毒性腹泻从无症状、轻微发病到严重时发生致命性胃肠炎、脱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轮状病毒性腹泻的症状包括发烧、呕吐、腹痛以及无血色水样腹泻,腹泻物为白色米汤样或黄绿色蛋花样稀水便,有恶臭,不含血或黏液。症状可持续3—9天。除胃肠道症状外,近年的研究发现,轮状病毒可引起许多其他疾病,有些病例可出现不同程度肝功能损害,轮状病毒甚至可通过胃肠道屏障造成病毒血症。
父母注意宝宝腹泻小心是轮状病毒性肠炎
在秋冬季节里,人类轮状病毒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在秋冬季节小儿腹泻中,轮状病毒性肠炎就占据了百分之八十。2岁以下的婴幼儿是发病的集中人群, 6个月至1岁的婴儿对该病毒最为易感。轮状病毒性肠炎可呈流行性爆发。
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途径传染,因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早期百分之三十左右的患儿曾经出现过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所以也可以认为呼吸道传播是该病毒感染人体的途径之一。
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儿起病迅速,发病初期,患儿会出现呕吐现象,持续三天左右,体温较高,多在四十度左右徘徊,高烧可以持续四天。发病后2天患儿会出现水样腹泻,次数可以高达10次之多,大便为黄绿色或乳白色。腹泻严重的患儿会有一定程度的脱水。本病呈自限性,在发病后4~7天可以自愈。极少数患儿会出现猝死,与并发心肌感染有关。
目前对于轮状病毒性肠炎的预防尚没有有效的药物和疫苗。首先应提倡对婴幼儿实施母乳喂养,降低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发病率;其次要逐渐添加辅食,减少感染;另外还要注意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轮状病毒感染多久发病 轮状病毒感染多久能好
轮状病毒一般只需采用对症治疗,积极补水维持电解质平衡,避免脱水。当病毒感染后血液中可出现特异性抗体,肠道局部也可出现分泌型IgA,可中和病毒。一般病程3~5天即可恢复。个别病程可长达2周。
什么是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从而造成细胞损伤,引起腹泻。轮状病毒每年在夏秋冬季流行,感染途径为粪-口途径,临床表现为急性胃肠炎,呈渗透性腹泻病,病程一般为7天,发热持续3天,呕吐2~3天,腹泻5天,严重出现脱水症状。
流行情况
全世界每年因轮状病毒感染导致的婴幼儿死亡的人数大约为900000人,其中大多数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在我国,0~2岁以内的婴幼儿人数约为4000万人(含新生儿),每年大约有1000万婴幼儿患轮状病毒感染性胃肠炎,占婴幼儿人数的1/4,是引起婴幼儿严重腹泻的最主要病原。
危害
轮状病毒感染从无症状、轻微发病到严重发病,严重时发生致命性胃肠炎、脱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除胃肠道症状外,近年的研究发现,轮状病毒可引起许多其他疾病,有些病例可出现不同程度肝功能损害,轮状病毒甚至可通过胃肠道屏障造成病毒血症。
传播方式
主要经粪-口或口-口传播,亦可通过水源传播或呼吸道传播,成人轮状病毒性腹泻常呈水型暴发流行。由于轮状病毒在环境中比较稳定,不易自然灭亡,也可通过生活接触传播。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主要来源于孕产妇感染、产道感染及医院内感染。医院里可通过护理人员造成轮状病毒感染的传播。
病毒性肠炎流行病学
1.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大多正常,少数偏高,分类淋巴细胞增加;
2.大便常规及培养大便镜检大多无特殊发现,少数可见少量白细胞,培养无致病菌生长;
3.特异性诊断实验
(1)取粪便作直接或免疫电镜检查,可发现轮状病毒颗粒;
(2)用酶联免疫附试验或免疫酶斑试验(Immnnoenzymedottest)检测粪便上清液中的病毒抗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3)从粪便中提取病毒RNA,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色,检查有无轮状病毒的RNA电泳图谱,既有诊断价值,又可区别不同型病毒感染;
(4)血清学检测,感染后5天,血中可检测出特异性IgM抗体,亦有助于本病诊断。
(一)传染源患者与无症状带毒者是主要的传染源。患者急性期粪便中有大量病毒颗粒,病后可持续排毒4~8天,极少数可长达18~42天。
(二)传播途径主要通过人传人,经粪—口或口—口传播,亦可能通过水源污染或呼吸道传播。成人轮状病毒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常呈水型暴发流行,也可通过生活接触传播。
(三)易感人群普通轮状病毒主要侵犯婴幼儿,以9~12月龄发病率最高,6月龄以下少见,但近来人工喂养新生儿发病也较多,成人感染后多无症状或呈轻症表现。成人腹泻轮状病毒则人群普遍易感,但主要在青壮年中造成流行。
(四)流行特征人轮状病毒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发病率甚高,几乎每个人都感染过轮状病毒。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在秋冬寒冷季节(12月~2月),但热带地区季节性不明显。轮状病毒成人腹泻可在一年四季发生,但流行和暴发在我国多发生于4~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