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老年人可以跳绳吗
不是所有的老年人可以跳绳吗
其实,跳绳是一项非常好的全身运动,不但能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思维和想像能力,同时还能协调躯体运动,强健四肢。而在跳跃的过程中,由于人体骨骼得到了“承重”锻炼,增加骨代谢,可以起到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可以说,摇绳练臂力,跳绳练腿力,跳摇结合练脑力。它有这么多的作用,为什么不和我一起来掌握一下呢?
跳绳属于剧烈运动,对其心肺功能影响非常大。即使身体非常健康的老年人,也会体力不支,还会加重膝关节的负担。大多数老年人的膝关节已经发生了退行性病变,如果运动超过了其耐受限度,便会加剧膝关节的蜕变与损伤。
需要指出的是,中老年人身体素质各不相同,因此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如果选择不当,或盲目仿照他人,反而会损害健康,甚至出现生命危险。最适合中老年人的运动还是慢跑、快走等舒缓的运动。当然,如果心肺功能、四肢运动及躯体协调性,都处于良好的功能状态时,可以选择跳绳等剧烈运动。另外,如果要跳绳,也应该采取简单的慢跳方式,身体一旦出现不适,要立即停止。
哪些人不适合跳绳
过重人群
体重过重也会在跳跃时给膝盖太大的压力,并且体重过重的人体脂含量高,脂肪共振会对身体带来伤害。所以大体重者不适合跳绳。这类人可以选择游泳、快走等更为缓和的有氧运动进行锻炼。
膝盖旧伤未愈
膝盖旧伤未愈者不适合跳绳。这是因为双脚落地时,身体给膝盖的缓冲压力太大了。
一些职业,如:老师、营业员、护士等需长时间站立的都是静脉曲张的高发人群。医生建议,如果年轻时从事了类似职业,到了中老年最好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排除静脉曲张问题再进行跳绳。
老年人、骨质疏松者
长时间的跳跃运动对膝盖的压力会很大。不光是跳绳,长跑、登山也不适合老年人、骨质疏松者、椎间盘突出者或其他腰椎疾病的人。
静脉区张患者
静脉曲张者静脉压过高。而跳绳这种运动,主要作用力就是在下肢,不断重复的跳跃运动,容易造成下肢肿胀,导致病情恶化。
每天跳绳运动的4大好处
中老年人:减少心血管疾病发作
冠心病、心肌梗塞这些心脑血管疾病,也困扰着许多中老年人,有什么适合他们的运动健身方式呢?
医师指出,有德国专家做过统计,跳绳的确能够有效减少心血管疾病发作再次住院的次数,减少心脏支架的几率,还能够缓解冠心病的恶化。
这是因为跳绳能够有效促进心、肝、肺、脾、胃、肾等内脏器官的血液流通,加快新陈代谢,从而提高脏器的机能。专家强调,患有心肌梗塞的病人,也可以跳绳,但要控制好频率,不要太快。
骨科教授专家分析,跳绳还能有效地促进骨细胞代谢,防止骨质疏松。人体骨骼中的钙含量,就好像一座银行一样,只有趁年轻不断地存入,到老了的时候才不至于骨质疏松、严重缺钙。而跳绳就有增加骨强度的作用。
提醒:静脉曲张患者不适合跳绳
跳绳虽好,并不适合所有人群。
专家提醒,患有静脉曲张、关节病变及行动不便的人群是不适合跳绳的。
静脉曲张,是由于长时间维持一个姿势很少改变,血液蓄积在下肢,日积月累地破坏静脉瓣膜,而产生静脉压过高,造成静脉曲张。而跳绳这种运动,主要作用力就是在下肢,不断重复的跳跃运动,容易造成下肢肿胀,导致病情恶化。
像老师、营业员、护士等需长时间站立的都是静脉曲张的高发人群。因此,对于这些人群,专家建议,最好到医院做相关的检查,确定没有静脉曲张后,再做跳绳运动。
跳绳的起源
跳绳,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代的跳绳,大体而言,可分为单人跳绳与多人跳绳两种。单人跳绳早在古代南北朝时即已出现,多人跳绳则迟至明代始见记录。所谓“两手持绳,拂地而欲止”,即今日的单人跳绳,唐代称跳绳为“透索”。明清时代,跳绳称之为“跳百索”、“绳飞”。
明朝的宛署杂记书里记载:“以丈许长绳,两儿对牵,飞摆不定,难以凝视,若百索然,其实一索也。群儿乘其动时,轮跳其上以能过者为胜,否则为绳所律,听掌绳者以绳击之以示罚,名曰跳百索。”百索之名是因绳索摆动后似百条绳在动之故,最早是孩子们在春节时兴的一种游戏,所谓“跳百索”,就是因为当绳飞转时,可以幻成千百条,而顾名思义。而称跳绳为“绳飞”,大概是由于绳子转动,像是在空中飞动,所以得名。
明朝时帝京景物略中说:“二童子引索略地,如白光轮,一童子跳光中,曰:‘跳白索’。”——“跳白索”又称“跳百索”;幽州风土吟书中说:“太平鼓,声冬冬,白光如轮舞索童,一童舞索一童歌,一童跳入白光中。”——这就是现在跳中的母子跳。
跳绳运动在清代相当盛行。清代儿童跳百索,经常用有节奏的歌谣加以伴唱,娱乐习惯很强。据清人蕃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中记录,在清代北京元宵节民间娱乐时,称跳绳为 “跳百索”。济南府《府志》中载:“每年孟春正月元旦,儿女子以绳跳为戏,名曰 ‘跳百索’。” 《松风阁诗抄》中也有诗记载:“白光如轮舞索童,一童舞索一童唱,一童跳入光轮中。”当时这种跳绳加伴唱的游戏,娱乐性很强。跳绳有单脚跳、单脚换跳、双脚并跳、双脚空中前后、左右分跳等多种方法,对促进少年儿童发展灵敏、速度、弹跳及耐力等身体素质,皆有好处。因此,跳绳运动一直流传至今。
跳舞健身每十五分钟需休息一次
如今,在街头巷尾、花园广场……到处都能看到人们跳舞的身影,有老年人、中年人,还有小孩子,可见,全民健身已经渐渐走进千家万户。虽然跳舞是一种美的享受,是有益健康的运动,但中老年人也要根据自身的生理特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老年人不宜到人多拥挤的地方跳舞,应该选择空气流通、人员较少的舞场。
2.不宜跳过于剧烈的舞蹈。老年人可以选择节拍小于每分钟100步的舞蹈,如扭秧歌、中快步舞、扇子舞等有氧、中等强度的舞蹈。
3.跳15分钟要休息。跳之前要先做5~10分钟简单的拉伸肌肉和韧带的准备活动,遵循先慢后快原则;跳15分钟应休息几分钟,总时间控制在60分钟左右。
4.不要饱腹起舞。很多老年人习惯在晚饭后马上出去跳舞,这样是不对的。饭后应休息40分钟左右,再开始跳舞。
5.不要穿硬底鞋。硬底鞋弹性差,地面反作用力大,容易损伤小腿肌腱和关节组织。老年人跳舞时最好穿运动鞋。
跳绳运动适合所有人吗
想用跳绳运动来减肥,主要是消耗身体的热量,也就是说,当人体在跳绳的时候你会感觉自己的身体变得很瘦,这个时候往往就是在减肥的过程当中,你身体消耗的热量,将身体多余的脂肪排出体外,也是通过热量的形式来表现的,如果体重太过肥胖的人,在跳绳的过程中身体容易受到损伤。
像这类人群往往不适合采用跳绳这种方式来减肥,当你用跳绳减肥的时候自己的双腿要离开地面,让绳子通过以后再落下来,落下来的时候你会感觉地面对腿是有撞击力的,这种撞击力往往容易对骨骼造成一定的影响,也就会引发一些骨骼问题,所以过胖的人跳绳的话容易引发自己的骨头损伤,通常如果是140斤以下的人,那么可以通过跳绳来减肥,当然如果有的美眉过胖的话,并不适合用跳绳来减肥。
另外跳绳的时候还要注意休息,并不是说跳绳,一下子跳很多次,基本上跳绳在三分钟左右就要休息一次,不管体重是什么样的人,这样可以减少对于身体内各个器官的损伤也可以减少对于膝盖的损伤,同时跳绳的时候尽量选择一些宽阔的地面,不要选择泥泞或者是不利于跳绳的地面。
跳绳有什么好处
很多人都认为跳绳是小孩子玩的游戏,其实跳绳作为一种有氧健身运动,不仅能增强人体心血管、呼吸和神经系统的功能,对中年人常见的多种慢性病,如关节炎、肥胖症、高血压、失眠症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有人把跳绳看得过于简单,其实跳绳是一项比较剧烈的运动,需要量力而行。小编记得刚开始跳绳的时候,兴致很高,一连跳了5分钟,当时没觉得怎样。第二天,腿部肌肉和背部肌肉就开始疼痛起来。
跳绳时可以自己进行“语言能力测试”,如果不能连贯说话,气喘吁吁,这是身体发出了信号--运动量过大了,就应该放慢速度。刚学跳绳的人,应按照自己的年龄来决定跳跃次数。一般认为,20岁以上的人,1分钟跳绳110~130次最妥当;30岁以上的人,每分钟跳90~100次;40岁以上的人,跳80~90次;50岁以上的人,跳70~80次最为妥当。跳绳的时候最好选一双舒适的软底运动鞋,这样可以防止受到震荡损伤关节。而且,刚开始的时候可以用轻的绳子开始锻炼,熟练后可以变更多的花样。
可以自己设计一套“跳绳渐进计划”。一开始,仅在原地跳1分钟;5天后即可连续跳3分钟;两个月后可连续跳上10分钟;半年后每天可实行“系列跳”(如每次连跳3分钟,共5次),直到一次连续跳上半小时。可别小看了这个,一次跳半小时,就相当于慢跑90分钟的运动量,这已是标准的有氧健身运动。
跳绳一分钟多少个合格
一般成年人,跳绳能达到一分钟200下就算优秀,160下就算是合格了。
男生:一年级17-80,二年级25-88,三年级34-97,四年级45-108,五年级56-119,六年级65-128。
女生:一年级17-80,二年级27-90,三年级39-102,四年级49-112,五年级58-121,六年级6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