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要注意什么
夏季养生要注意什么
一、颈椎最怕吹:夏天天气越来越热了,温度越来越高了,人们也越来越贪凉了,因此大家都喜欢吹空调和吹电扇,但是颈椎最怕吹,大家一定要注意。颈椎对着空 调吹,周围的软组织会产生病变,形成肌肉和皮下组织的慢性炎症,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后果。建议室内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5摄氏度,肩背部不要直对着空调,如果温度不能自行调节,可以在肩上搭个披肩,晚上洗个热水澡。
二、喝水最怕快:夏天天气热人们当然是更容易出汗的了,而出汗多就易导致身体内的水分缺换,因此喝水就多,而喝水最怕喝的特别快。由于气温高,身体缺水速 度也会加快,很多人习惯大口大口地喝水。如果喝水太快,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在肠内被吸收,使血液变稀、血量增加,心脏不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心肌梗死。因此,夏天喝水不能喝太快,要少量多次。每次只喝100—150毫升,身体吸收得更好,也不能贪凉,10度 以上的温水对身体最好。
三、眼睛最怕晒:眼睛是我们心灵的窗户,相对于身体的其他器官来讲眼睛是非常脆弱的,可是夏天阳光强烈,大家一定要注意眼睛最怕晒。在烈日下,眼睛是最脆 弱的器官。专家提醒,眼睛喜凉怕热,不注意防晒,很容易提前老化,并引发各类眼疾。如果要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外出,最好戴上太阳镜、帽子或打遮阳伞, 太阳镜颜色以茶色、淡绿色防紫外线效果最佳。可以多吃点养眼的食物,比如桂圆、山药、胡萝卜、红枣等;夏天细菌繁殖快,尽量少用手揉眼睛;流水洗脸,可减少眼睛疾病。
四、晨练最怕早:大家都知道,夏天的天是亮的很早的,有些人睡不着或是为了身体健康就早早的起床去去公园或是一些场所进行晨练,殊不知晨练是不宜早的。夏 天天亮得早,不少人早早到公园去晨练。但夏季空气污染物最多,一般早晨6点前还未完全扩散。另外,日出之前,因为没有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附近非但没有过多 新鲜氧气,相反积存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对健康不利。因此,夏季晨练时间不宜早于6点。
五、家里最怕灰:养生保健是要注意干净卫生的,这是最为基础的,尤其是在夏天天气闷热,细菌更易繁殖,所以夏天养生很怕家里有灰尘,大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 习惯,时常打扫卫生才是。夏天闷热、湿度大,使得灰尘更容易附着在空气里,进入人的皮肤和体内。由于肉眼很难发现,人们常常疏于清理,它们长期漂浮在空气 中,并大量附在物品表面,成为空气中尘螨及霉菌孢子的栖身地。这些脏东西会趁机进入呼吸系统,进而引发哮喘、鼻炎等多种疾病。建议夏天应增加清洁的次数, 两三天打扫一次。
六、肠胃最怕凉:夏天热人们贪凉也穿的少,而这种情况之下是很容易导致肠胃着凉的,针对于也是不利于夏天我们更好的养生保健的。夏天是肠道疾病的高发期, 专家建议,这个季节少吃太凉的东西,尤其早晨起床时和晚上临睡前。为了及时给“肠胃”保暖,吃凉拌食物时,不妨加点姜或芥末,可以暖胃、杀菌。
夏季养生要养心戒怒
1、宜养心戒怒
人们应顺应夏季昼长夜短的特点,夜卧早起,及时调节自己的生活节奏,避免疲劳,充足睡眠,加强对心脏的保养。她建议“戒燥戒怒”,保持精神安静、心志安闲,心情愉悦,笑口常开,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伤心伤身伤神。
夏季心火较盛,饮食上应以清淡少盐的蒸煮类食品为主,多吃果蔬,及时补水,低脂低盐。此外,还应少食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山药、小麦、玉米、海产品、蛋类,这些食物既能清热、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
2、以养肝为主
立夏后,炎暑将临,雷雨增多,湿热交加,这个时候人体肝脏处于旺盛状态,调养应以养肝为主。李艳玲建议,除戒烟戒酒,规律作息,调养精神、制怒养肝外,在饮食调理上,多选择一些健脾祛湿、生津养肝的饮食,如黑米、豆类、荠菜、芹菜、油菜、菠菜、胡萝卜、莴笋等。此外,还应积极参与户外活动,如游泳、慢跑,还可进行郊游、踏青、爬山,以畅达胸怀、陶冶性情、活动筋骨。
3、喝点养生粥
北京正安中医院的邱盟明大夫指出,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月令》中说道:四月节内,宜服暖,宜食羊肾粥。其法:以菟丝子一两,研煮取汁一两,滤净,和面切煮。将羊肾一具切条,葱炒作膳食之,补肾。但这个方法不适合给小孩用。
4、老人多梳头
老人一般容易头晕头痛,睡眠不好。这里有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夏三月,每日于无风处梳头120下,不得梳到头皮。可祛风明目。
5、小儿用“五枝汤”温洗
夏天小孩湿疹很让人讨厌。邱盟明指出,《养生论》说,夏月当用五枝汤洗浴。五枝汤方:桑枝、槐枝、桃枝、柳枝各一握,麻叶半斤。煎汤一桶,去渣,温洗。洗个三五次的就会很好。
6、女人勤快些别贪凉
女性朋友有没有一些夏季瘦身的妙招呢?邱盟明建议,夏天什么事物都开始努力生长,我们也不能变懒,勤快点,多参加户外活动,多社交,让阳气动起来才能消耗卡路里。但不可以过度贪凉,不吃冷饮,不吃甜食,少吹空调,吹冷气,让自己的气机外达(出出汗)。
夏季养生要多吃三鲜
黄瓜清脆爽口,是不少人初夏开胃的首选。黄瓜性凉,入脾、胃、大肠经,具有除热、利水利尿、清热解毒的功效,对天热引发的烦渴、咽喉肿痛有缓解作用。如果吃腻了炒黄瓜和拌黄瓜,可以尝试喝一杯黄瓜汁,能预防这个季节多发的口腔疾病。美国营养专家研究发现,每天饮用一杯黄瓜汁能防止头发脱落和指甲劈裂。
天热雨水多,容易出现感染和腹泻。蒜薹性温,具有温中下气,补虚,调和脏腑,以及活血、防癌、杀菌的功效,对腹痛、腹泻有一定疗效。蒜薹中所含的大蒜素、大蒜新素,可以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痢疾杆菌等细菌的生长繁殖。蒜薹主要用于炒食,或做配料。不宜烹制得过烂,以免辣素被破坏,杀菌作用降低。消化能力不佳的人最好少食蒜薹。
樱桃作为一种初夏的时令水果,含铁量很高,是最佳的补血水果。樱桃又被称为“美容果”,中医古籍里称它能“滋润皮肤”、“令人好颜色”,能和阿胶的一些功效相媲美。樱桃的钾含量也较高,对稳定血压很有帮助。同时,樱桃也有利于保护视力、提高免疫力。挑选樱桃时,要选表皮完好无小孔、饱满硬挺不软嫩、果梗翠绿的。
夏季养生要护心
夏季养生,首重护心。中医认为,夏天阳气最旺盛,而“心”正好是主阳气的脏器。心脏的阳气能推动血液循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所以夏天心脏生理活动最活跃,也最累。一旦阳气过剩,心火过旺,不仅容易烦躁发火,还会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从而引发各种疾病。比如,盛夏里老人经常会出现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夏天养心,最关键的是要护好心脏。首先要避免过热和过凉。过热的情况在夏天很常见,比如中午12点,顶着烈日在街上行走,很容易在短时间里加速血液流量,增加心脏和血管的负担。而不少人为了避暑,整夜开空调,冷热环境的交替,也很容易引起心脏的不适。还要多吃一些养心的食物,特别是心阴虚者,注意少劳累。天气特别热的时候,可以含片西洋参,或者用桂圆、麦冬等泡水喝,大枣小米粥也是不错的选择。另外,夏天一定要少吃太咸的食物,动物内脏、肥肉、蛋黄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也要少吃一点。
夏季养生要懂穴位按摩
1、太冲穴
脚的第一趾与第二趾的趾缝后约3横指宽处。经常按摩可疏肝解郁、清肝泻火,可预防浅眠易醒。
2、百会穴
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用双手拇指或食指叠按于百会穴,慢慢用力,直至有酸胀感,持续30秒。同时,可做轻柔缓和的环形按揉,反复做5次。经常按按百会穴可以达到清心健脑、行气活血的作用,对治疗失眠很有帮助。
3、内关穴
伸开手臂,掌心向上,用力握拳的时候,手腕上能看到两根筋,我们叫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两条筋之间,距离腕横纹两个拇指的穴位就是内关穴。内关穴是心包的络穴,一穴通两经,具有调节情绪、调节睡眠和调节心脏的作用,夏天心情不太好的时候,脾气大的时候,睡不好觉的时候,都可以按这个穴位。内关穴对一些胃肠问题也有调节作用,比如消化不好、恶心呕吐。
4、委中穴
大致在腿窝的中心点上,走的是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而委中穴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
5、天枢穴
位于肚脐旁两寸处,为左右对称两穴。患者可平躺在床上,用中间三个手指下压、按摩此处。按摩此穴,有助于肠胃蠕动,减少腹部的脂肪堆积。
6、涌泉穴
涌泉在脚底,去掉脚趾头,把剩下的脚掌三等分,在上三分之一的凹陷处,这就是涌泉穴。按摩涌泉穴可以起到安神、促进睡眠的作用。按摩时间以5分钟左右为宜,如果效果不好可以按10分钟。按摩时可以稍稍用力些,以自己能承受、并感到舒服为宜。
7、少冲穴
少冲穴位于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处。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俯掌的姿势,因为此穴位于小指指甲下缘,靠无名指桡侧的边缘上。常按揉此穴有生发心气、清热熄风、醒神开窍的功用。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左手小拇指指甲两侧的凹陷处,以垂直方式轻轻揉捏此穴位。值得注意的是,此养生穴位是脑部的反射区,要慢慢地揉捏,不要用蛮力,左右手可以互相揉捏。
秋季养生远离秋乏
秋季来了,秋乏也随之而来,随着天气转凉,很多人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早上不爱起,白天不爱动,这就是“春困秋乏”中所指的“秋乏”。中医教您秋季养生远离秋乏的方法:
首先,秋季养生要保证充足睡眠,改掉夏季晚睡习惯,争取晚上10点前入睡,以比夏天增加1小时睡眠为好,并保证早睡早起。另外,适当午睡也利于化解秋乏。
其次,秋季养生要加强锻炼,以早晚为好。锻炼的方法以经常进行登山、散步、做操等简单运动为好。伸懒腰也可缓解秋乏,特别是下午感到特别疲乏,伸个懒腰就会马上觉得全身舒展。
同时,室内养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兰、斑马叶橡皮树、文竹等绿色植物,可以调节室内空气,增加氧含量。绿萝这类叶大且喜水的植物也可以养在卧室内,使空气湿度保持在最佳状态,,能帮您远离秋乏。客厅适宜养植常春藤、无花果、猪笼草等。
最后,注意个人情绪,秋天主“收”,因此,情绪要慢慢收敛,凡事不躁进亢奋,也不畏缩郁结。“心要清明,性保持安静”,在时令转变中,维持心性平稳,注意身、心、息的调整,才能保生机元气。
知道了秋季养生远离秋乏方法,建议您不妨试试这些方法,相信您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夏季老年人养生要注意四补
老人夏季养生要补盐和钾
夏季,汗液的流失会带走体内大部分的水分,同时也带走大部分的盐分,年轻人盐分缺失可能没有这么大的影响,但是老年人则不同,盐分的缺失会引发高血压,脑血栓,心梗等一系列疾病。此外,出汗多也会导致体内的钾离子丧失过多,具体的症状是倦怠无力、食欲不振等。因此,夏季老人要注意补盐、补钾。
而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较多的钾,可以酌情吃一些草莓、杏、荔枝、桃、李等水果,而蔬菜中的青菜、大葱、芹菜、毛豆等含钾也很丰富。茶叶中含有比较多的钾,夏天时候多喝茶,既可以消暑,又能补钾,可谓一举两得。
老人夏季养生宜补钙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体质变弱,更容易患骨质疏松。夏季是老人补钙最好的时节,不仅阳光充足,而且老人们穿着较少,裸露皮肤面积大,适于阳光照射。皮肤经阳光照射后,体内产生维生素D,有利于钙的吸收。
老人饮食补钙,要多食用含钙量较高的食品,如虾皮、精瘦肉、鱼肉、菠菜、豆制品、奶制品等。部分老人伴有乳糖不耐受,饮用牛奶后出现腹泻、腹胀等不适症状,此类老人可选择喝酸奶、豆浆、奶酪;还有部分老人饮用豆浆后出现腹胀,此类患者可以选择食用其他豆制品。
老人夏季养生要补脾
夏季是养脾健脾的重要时期。中医认为人体的营养来源于脾,把脾称之为“后天之本”,夏天人体消耗较大,需要加强脾胃的“工作”,才能不断地从食物吸收营养。而夏季的天气等特点极易造成脾胃功能下降而厌食困倦。因此夏季要注意补脾胃,老人尤甚。
夏季养脾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进食肥腻、刺激、烧烤、油炸之品,同时注意饮食卫生,不食腐烂变质食物,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吸收功能。”老人可以吃些粳米粥,能够补脾益胃,促进身体健康。
夏季养生要祛湿
体内湿气过重,会让人觉得困倦、身体四肢沉重、没有食欲、手脚冰冷、皮肤起疹、脸上黏腻不舒服,甚至出现肠胃炎。人体对于外界温度、湿度变化有自然调节能力,但有些人因体质、疾病或生活习惯等因素,造成体内水分调控失衡,湿留体内,影响身体健康。
此外,现代人少动、多吃、熬夜、压力大,也会造成肠胃消化功能受阻,水分代谢失调。
那么,怎样去除体内的湿气呢?还得从改善生活习惯入手。
第1招:越懒越要运动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这些人常常会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的病症。
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第2招: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
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经常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的寒凉性质。
第3招:避环境的湿气
我们人体内产生湿气,除了自身代谢的问题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环境有关。经常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就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
日常生活中应留心下列事项:1.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2.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3.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不要盖潮湿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4.房间内的湿气如果很重,建议多开窗透气。如果外界湿气也很重,还可以打开风扇、空调,借助这些电器保持空气的对流。
第4招:薏米煮粥,淮山煲汤
祛除体内的湿气,其实有很多我们常吃的食物可以起作用。比如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红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止泻、利水消肿的功效,将薏米和红豆加水煮熟后食用,可以利尿、除湿,甚至还可以起到美容的效用。
此外,还可以选择红豆、茯苓、淮山、党参等,放到煲汤材料中,或者煲成粥、煮水喝,都可以利尿、除湿,对水肿的人尤其有效。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方法都有利尿的作用,不适宜尿多的人食用。
第5招:妙用葱、姜、蒜
葱、姜、蒜不仅是家里常用的调味料,还具有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例如我们可以尝试在家里煮一碗热辣辣的姜汤,用姜汤的绝妙效用将体内的湿气逼散出来,待到全身发过汗以后,病症就会有所缓解,这个办法同样适用于淋雨后预防感冒。
自我检查
如果你在阴湿天气时出现下列变化,说明你身体内的湿气太重了:肠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肤起疹子、雀斑加重。
出现了以上的一些症状,说明你体内的湿气已经很重了,运用以上夏季养生祛湿的手法,你可以帮助自己远离湿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