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帮宝宝掏耳朵
能不能帮宝宝掏耳朵
活泼可爱的孩子却因为掏耳朵住了院!前几日,乐乐妈给乐乐洗完澡后照例给宝宝掏耳朵。谁知道宝宝在这个时候一挣扎,妈妈用棉签把宝贝的耳道和里面的耳鼓掏烂了,孩子当晚就发烧了,送到医院住了四天才有点好转!
宝宝耳朵不能随便掏
小孩由于自己没有掏耳朵的习惯,很多家长都乐意“帮助”孩子。由于孩子的外耳道皮肤更加娇嫩,与软骨膜连结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并且家长在整个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把握好力度,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疖肿、发炎、溃烂,甚至造成耳朵疼痛难忍,影响张口和咀嚼。
此外,经常给孩子掏耳朵还容易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利于细菌生长。外耳道皮肤受破坏,长期慢性充血,反而容易刺激耵聍腺分泌,“耳屎”会越来越多。长期掏耳朵慢性刺激还可能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
鼓膜是一层非常薄的膜,厚度仅约0.1毫米,比纸厚不了多少,如果掏耳朵时孩子乱动,稍不注意,掏耳勺就会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孩子的听力。耵聍平时借助人的头部活动、咀嚼食物、张口等动作多可自行排出,如果孩子的耵聍过多、过大或影响听力时,应到医院就诊检查。
有的家长常常拿掏耳勺或小发卡给孩子掏耳朵,其实这样做有很多害处,而且也是很危险的。即使宝宝耳朵痒或里面进去异物了也不能擅自处理,否则就有可能和上面的事例一样让宝宝耳膜损伤长大了还有可能影响听力。
宝宝耳朵进入异物后怎么办
一、宝宝耳朵意外及风险处理
1、不明东西进耳朵了
在宝宝2-5岁的阶段,比较容易发生异物进耳的意外。因为这个阶段的小宝宝比较调皮,经常会不小心将小物体往自己的耳朵里塞,如果是小豌豆、小玻璃弹等都能轻易塞进耳朵。及时爸爸妈妈及时发现了这些情况,第一时间是要保持冷静,千万不要自行给宝宝掏耳朵,试图把异物取出。
如果有尖锐的东东西帮宝宝掏耳朵,一不小心就会降异物推得更进一些,损伤鼓膜。父母毕竟不是专业的,非专业的操作存在很大的风险。第一时间该做的是让宝宝侧着身,轻轻抖一抖宝宝进异物的耳朵,看异物能否抖出来,一来能都出来就更好,二来不能抖出来也可以避免异物进入更深,造成不必要的伤害,马上带去医院让医生把异物取出。
另外一种情况是,父母没有第一时间发现宝宝耳内有异物,待到宝宝自己觉得很不舒服有自行掏耳朵的行为,或是发现妈妈出现无原因的耳朵流水甚至耳道出血的情况时,一定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进行详细检查。
2、耳朵进水了
现在有不少爸爸妈妈会然自己的小宝宝去学游泳,因为游泳可以强身健体,增强宝宝的抵抗力。但是宝宝游泳时,耳朵的保护工作做好了吗?在一般正常的情况下,宝宝游泳时不必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但是如果的耳朵带有伤口的话,最好就停止游泳活动,或者给宝宝带上耳塞,防止水里的细菌进入耳朵,从而引发外耳道炎等疾病。
无论是宝宝游泳时而动进水了,还是妈妈给宝宝洗澡是不慎让耳朵进水了,爸爸妈妈都可以不要太担心,首先让宝宝侧头,耳道口朝下,妈妈用手轻轻的向后、向上的方向揪宝宝的耳郭,这样有助于让水尽快流出。也可以使用软绵棒,轻轻插入宝宝耳朵旋转,把水吸干,注意要固定好宝宝的头不要让他乱动。
二、宝宝耳朵疾病及治疗
1、感冒时耳朵很难受
人的五官都是息息相关的,如果耳朵不能听东西,嘴巴就不能说话,如果鼻涕多,吸鼻涕的时就能感觉鼻涕往咽部吞。而爸爸妈妈知道吗?连接鼻咽部和中耳的通道就只咽鼓管,大人们的耳朵位置比较高,鼻子位置相对低,所以咽鼓管是斜的,大约与水平面呈30°角,当患有感冒、发烧等疾病时,病菌不容易感染到耳朵,而引发耳疾。
但是,宝宝与成人不同。宝宝小的时候,他的咽鼓管尚未发育成熟,非常短,而且是平的,当宝宝感冒、发烧时病菌就很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到中耳,从而引发炎症。宝宝的鼻子于耳朵,虽然看是两个不同的器官,但它们的健康却息息相关。
所以,当宝宝有上呼吸道感染时,如流鼻涕、咳嗽、发烧,明明白白就要注意一下几点:
(1)当宝宝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是,要尽早治疗,防止诱发中耳炎。
(2)细心观察宝宝有无出现揪耳朵、摸耳朵的动作行为,如果有就及时就医。
(3)在宝宝患病期间,避免让宝宝乘坐飞机,因为飞机升降时回事中耳内部骤然变化,使宝宝耳朵更加容易被感染。
(4)如果宝宝有鼻涕,给宝宝擤鼻涕时,让张口小嘴来擤。如果鼻子于耳朵同时闭合,会是中耳压力增大,增加感染的几率。妈妈也可以让宝宝先擤一边的鼻涕再擤另一边。
2、耳朵发炎了
宝宝耳朵发炎的常见病是中耳炎和外耳道炎。中耳炎通常在宝宝1岁之后比较容易得,他们会在半夜里疼得厉害,宝宝会哭闹不止,不停地揪耳朵。大一些的宝宝还会说出耳朵里有水,堵得慌。一旦宝宝两周内有咳嗽、发烧、流鼻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妈妈应该考虑患了中耳炎,要尽快就医。
三、宝宝耳朵的保健
1、不要自行给宝宝掏耳朵
如果妈妈观察到宝宝的耳朵有耳屎等分泌物,就会马上用棉签或者其他搓尖的棉纸给宝宝掏耳朵,把“脏东西”清理干净。这样做是大错特错的,知道吗?其实只有外耳道的外侧二分之一处部分生产耳屎,在一般正常的情况下,宝宝可以通过咀嚼、张嘴等动作把耳屎排除。
此外,3岁以前的宝宝比较容易有耳屎,但是妈妈是不用刻意去清理。因为,耳屎是用来保护耳朵的,它像“哨兵”一样守卫着外耳道的大门。平时“藏”在外耳道内,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粘附外来物质,如灰尘、小飞虫等的作用。
加之,如果自行用棉签掏耳朵,存在把耳屎推入耳内的情况,万一推入了,就更加难以清理,处理不当甚至会伤害到鼓膜。妈妈们实在是觉得耳屎不干净,想帮宝宝清理的话,可以用清水给宝宝洗洗外耳。
2、用洋葱敷耳能止疼
有很多人知道,在切洋葱的时候,总会被它的气味呛到留眼泪,但却不知道切洋葱时散发出来的气味,可以促进血液的流通,并能迅速止疼,提升抵抗力。而且洋葱敷耳对于宝宝早期中耳炎治疗能起一定的辅助效果。
如果宝宝有中耳炎,妈妈可以先将洋葱剁碎,用干净、细密的纱布抱起来,然后放入微波炉稍微加热一下,再放在宝宝的二道口上敷。注意洋葱包和宝宝的耳朵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烫伤了宝宝的耳郭哦。
宝宝的耳朵里面耳屎怎么办 新生儿耳朵进水没有及时处理怎么办
如果新生儿耳朵进水了,但妈妈们没有及时处理,过后妈妈应及快使用软棉棒,在头部把棉花撑呈蓬松状,轻轻插入耳朵旋转,但不要太深,前提是一定要固定好宝宝的头部不能动。如果几次擦干后仍有臭味,就要到医院给耳朵点药水。如果宝宝不能配合,请不要轻易给宝宝掏耳,否则会有鼓膜穿孔的危险。
宝宝有耳屎怎么办
1、如果小孩耳朵的耳屎用肉眼能看见,而且不是很硬,可以用湿布卷起来,慢慢的伸到宝宝的耳朵里面转一转,能把耳屎转出来。
2、如果宝宝的耳屎比较硬,不要用湿布了,可以用儿童专用的细棉棒掏一掏外面的耳屎。但掏之前要把棉棒沾一点香油,先轻轻的抹到耳道里,以软化耳屎,然后轻轻的转动棉棒,把耳屎掏出来。
3、还可以准备个沾上消毒药水的棉球,在宝宝睡着时塞到宝宝的耳朵里,大约2--3个小时后转动转动棉球,再过一会儿取出棉球,这样一部分耳屎就会被沾在棉球上带出来了,这个方法对宝宝的耳朵影响较小。
4、在给宝宝掏耳朵时,注意一定不要掏的太深,会损伤宝宝的耳道的。很深的耳屎其实没有多大影响。没有实足的把握,不要随便给宝宝掏耳朵。
5、给宝宝掏耳朵时,最好在宝宝熟睡的时候比较好,否则宝宝醒着会哭闹着不让掏,家长不要硬给宝宝掏,很容易发生危险。
6、如果上述方法不见效,宝宝的耳屎比较多,宝宝哭闹很厉害,最好去看儿科医生了,医生会戴上耳镜对宝宝的耳朵做细致检查,估计耳屎量和耳道的堵塞程度,然后会根据情况制定清理方法。虽然宝宝会感到不舒服,但对宝宝的耳朵影响很小。
怎么给宝宝掏耳朵
由于小宝宝们自己没有掏耳朵的习惯,很多家长都乐意“帮助”孩子。那么家长该怎么给宝宝掏耳朵呢?
小孩由于自己没有掏耳朵的习惯,很多家长都乐意“帮助”孩子。由于孩子的外耳道皮肤更加娇嫩,与软骨膜连结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并且家长在整个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把握好力度,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疖肿、发炎、溃烂,甚至造成耳朵疼痛难忍,影响张口和咀嚼。
此外,经常给孩子掏耳朵还容易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利于细菌生长。外耳道皮肤受破坏,长期慢性充血,反而容易刺激耵聍腺分泌,“耳屎”会越来越多。长期掏耳朵慢性刺激还可能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
鼓膜是一层非常薄的膜,厚度仅约0.1毫米,比纸厚不了多少,如果掏耳朵时孩子乱动,稍不注意,掏耳勺就会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孩子的听力。耵聍平时借助人的头部活动、咀嚼食物、张口等动作多可自行排出,如果孩子的耵聍过多、过大或影响听力时,应到医院就诊检查。
有的家长常常拿掏耳勺或小发卡给孩子掏耳朵,其实这样做有很多害处,而且也是很危险的。即使宝宝耳朵痒或里面进去异物了也不能擅自处理,否则就有可能和上面的事例一样让宝宝耳膜损伤长大了还有可能影响听力。
如何给宝宝掏耳朵
耳屎在医学上称为耵聍,是耳道皮肤正常分泌物结合皮屑等形成的。
耵聍长住耳道,是耳朵忠诚的卫士,它的油脂能捕获入侵灰尘、细菌;其苦味还能驱逐飞入耳朵的小虫。耳内发痒除耳朵病变外,可能就是耵聍与灰尘、细菌或小飞虫争斗时的反应。有人担心耳垢塞耳朵会降低听觉,其实不会。耳垢多了不要担心,它会随着人的头部摇动以及讲话、进食时咀嚼活动自动脱出。
如果自己要掏耳朵,只能选择肉眼能看见的耳道口附近的耳屎进行简单处理,而不能去掏耳朵太里面的耵聍。操作时应选用棉棍,轻轻在外耳道转动,然后牵拉耳朵使耳道口朝下,促使耳屎自行出来。千万不能用指甲、铁签、发夹等尖锐物掏耳。
经常给宝宝掏耳朵会有影响吗
经常给宝宝掏耳朵,容易受细菌、噪音的侵袭外,还会导致损伤孩子外耳道娇嫩的皮肤,而且掏耳朵时如果耳屎坚硬或比较多,容易把皮肤划伤,细菌便会趁机进入伤口引发感染。或因来回搔刮,把细菌挤入毛囊、皮脂腺管,引发炎症、流水,严重者发生外耳道疖肿。如果掏耳朵不小心,还有刺伤鼓膜的危险。在给宝宝掏耳朵时,如果宝宝突然挣扎或刺激外耳道出现咳嗽反射,很容易发生意外危险。
宝宝耳屎有什么作用 宝宝耳屎多怎么办
1、如果小孩耳朵的耳屎用肉眼能看见,而且不是很硬,可以用湿布卷起来,慢慢的伸到宝宝的耳朵里面转一转,能把耳屎转出来。
2、如果宝宝的耳屎比较硬,不要用湿布了,可以用儿童专用的细棉棒掏一掏外面的耳屎。但掏之前要把棉棒沾一点香油,先轻轻的抹到耳道里,以软化耳屎,然后轻轻的转动棉棒,把耳屎掏出来。
3、还可以准备个沾上消毒药水的棉球,在宝宝睡着时塞到宝宝的耳朵里,大约2--3个小时后转动转动棉球,再过一会儿取出棉球,这样一部分耳屎就会被沾在棉球上带出来了,这个方法对宝宝的耳朵影响较小。
4、没有实足的把握,不要随便给宝宝掏耳朵。给宝宝掏耳朵时,最好在宝宝熟睡的时候比较好,否则宝宝醒着会哭闹着不让掏,家长不要硬给宝宝掏,很容易发生危险。
如何善待宝宝耳朵
宝宝的外耳道还远远没有发育成熟,此时外耳道大多呈扁平缝隙状,再加上宝宝外耳道皮肤特别娇嫩,经常掏耳屎就很容易对宝宝的外耳道造成损伤:轻者掏伤外耳道皮肤而引起炎症;严重者可能会损伤鼓膜,从而影响宝宝听力。临床医生还发现,经常掏耳屎,外耳道皮肤因为长期受到刺激而形成外耳道乳状瘤。
由此,您就可以了解为什么要“善待”宝宝的耳屎了。其实,宝宝的耳屎会随着宝宝咀嚼、张口或者哈欠的活动,借助下颌关节的运动而自行脱落,并排出耳道,所以家长并不需要太担心。而且宝宝耳屎还具有一定的功能呢。它存在外耳道的同时会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异物,小飞虫等侵入,而且还能起到一定的“消声器”的作用,从而保护您宝宝的耳朵。同时,因为耳屎具有一定的油腻性,如果不小心有水流进耳朵,耳屎还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防止脏水流入宝宝的耳朵。
但是,如果您发现,您宝宝的耳屎并没有像其他宝宝那样自行排出,而是堆积越来越多的时候,耳屎就会对您宝宝的听力发育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您应该选择合适的方法帮宝宝掏掉耳屎,或者寻求医生的帮助。
这三件事容易导致宝宝听力受损
一、过度掏耳朵。
宝宝的细胞代谢能力很强,所以,宝宝的耳朵中经常会有耳屎,所以,很多家长就会给宝宝掏耳朵,这个习惯如果经常进行的话,宝宝的听力就很容易受损,因为,宝宝的耳内发展不健全,很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同时,不干净的工具,也给宝宝的耳朵带来感染,掏耳朵就容易导致宝宝的听力损伤。
二、用力擤鼻涕。
人的耳和鼻是相通的,所以,很多鼻子的问题,也会影响到宝宝的听力,比如,当宝宝流鼻涕的时候,家长如果用力给宝宝擤鼻涕的话,宝宝的耳膜就会鼓起,容易造成宝宝耳鸣,久而久之就会损伤宝宝的听力。
三、处于噪音环境。
噪音对宝宝的听力损伤很大,如果宝宝长时间处于噪音的环境,噪音就会损伤宝宝的“感应接收器”,让宝宝的听力在潜移默化中,变得退化,进入到安静环境中,宝宝的听力就会明显的感觉到损伤。
婴儿洗澡耳朵进水了怎么办
妈妈可以使用软棉棒,在头部把棉花撑呈蓬松状,轻轻插入耳朵旋转,但不要太深,前提是一定要固定好宝宝的头部不能动。如果几次擦干后仍有臭味,就要到医院给耳朵点药水。如果宝宝不能配合,请不要轻易给宝宝掏耳,否则会有鼓膜穿孔的危险。
小宝宝的耳朵需要清理嘛?如何给宝宝清理耳屎? 常给宝宝掏耳朵有害无益
经常给宝宝掏耳朵,容易受细菌、噪音的侵袭外,还会导致损伤孩子外耳道娇嫩的皮肤,而且掏耳朵时如果耳屎坚硬或比较多,容易把皮肤划伤,细菌便会趁机进入伤口引发感染。
或因来回搔刮,把细菌挤入毛囊、皮脂腺管,引发炎症、流水,严重者发生外耳道疖肿。
如果掏耳朵不小心,还有刺伤鼓膜的危险。在给宝宝掏耳朵时,如果宝宝突然挣扎或刺激外耳道出现咳嗽反射,很容易发生意外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