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心脑血管患者如何安全过冬

心脑血管患者如何安全过冬

●规范用药 及时监测

冬天要做好血压监测,每周去测一次。有两类人要特别注意:1、有高血压,但平时不用药;2、用药,但控制不好的。冬天可能血压一下飙高,就容易出事。

●血脂刚过临界值也要干预

医生建议,即使没到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也要干预;如果饮食调整之后,血脂依然高,可以考虑用药物。血液里血脂含量高,容易黏附在血管壁,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只是时间的问题。

●日常生活还要留意啥

早上起床慢中求稳

早上起床,记住三个半分钟:醒过来不要马上起床,在床上躺半分钟;坐起来半分钟;两条腿下垂在床沿又坐半分钟。

身体和情绪避免“一冷一热”

心脑血管疾病,最怕一冷一热刺激,所以要做好保暖,避免一下子从冷的地方到热的地方。心情也不要忽冷忽热,避免情绪波动。

打麻将打牌 多喝水多走动

不少人喜欢打麻将玩牌,久坐不动,加上冬天喝水相对减少,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牌瘾再大,也别舍不得喝水、舍不得上厕所的时间。坐着的时候,绷绷脚尖,做踩刹车的动作,让下肢活动起来。

心脑血管患者谨防倒春寒

捂出温暖——腰膝暖,心脑暖

“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由冬入春,人体的体温调节机制需要适应,再加上心脑血管病人的血管弹性差,血管内皮已有受损,血管壁粥样硬化致使管腔狭窄,极易发生斑块脱落引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因此要适当捂一捂。“开春时节,气温有时会突然回冷,注意保暖,重点捂好腰、心、脑这几个部位”。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副研究员黄涛说,腰为肾之府,是人体阳气的根基;心,主神志,主血脉;脑,为元神之府、诸阳之会——可见,保护好这几个部位是至关重要的。另外,人体的血液循环相对较差,易受寒冷的侵袭,血流速度缓慢也增加了心脑血管病隐患,因此要多添衣,莫耍单。

按出温暖——摩擦驱寒,保心安

“擦热法简单易行,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关节畏寒怕冷的症状,同时有益心脑保健”。黄涛建议,将双手手掌心放在膝关节上,用合适的力度、均匀地进行摩擦,每天晚上50~100下,直至摩擦部位发红、发热,可给关节“加温”;另外,搓搓腰眼处(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4寸凹陷处),能温暖肾阳,促进血液循环流通,这样不仅能让整个身体感觉热乎起来,而且可以有效地减少血液中斑块的沉积,降低梗塞的风险。

吃出温暖——温脾胃,通心络

“立春后的饮食,调味食材要以葱、姜、蒜为主打,温补开胃,吃出温暖”。医生告诉大家,立春后的大葱、韭菜等有温补作用——韭菜可温中下气、活血散瘀、调和脏腑;大葱可舒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并防止血压升高所致的头晕。另外,除了日常饮食,有基础慢性病的患者也应该科学的服用心脑血管预防药物如通心络胶囊,它可以清除血液中增高的脂质,保护血管内皮,修复因高血脂、高血压等原因引起的内皮损伤,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稳定易损斑块、防止血栓形成,延长心脑组织在缺血缺氧环境中的存活时间,并且可以通过多靶点、多途径有效的防治心脑血管病,是临床上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常用药。

心脑血管运动该怎么做呢

心脑血管患者的运动方式以有氧锻炼为主。步行是最安全有效的运动之一。同时患者也可根据自己的年龄、病情、体力、个人爱好选择其他一些适合的中低强度运动,包括打太极拳、做医疗体操、骑车、爬山、游泳、打乒乓球和羽毛球等。

运动前需做准备活动,运动强度以运动时稍出汗,轻度呼吸加快但不影响对话为佳,一般锻炼的时间为10~30分钟,每周锻炼3~5次就可以了。在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不做鼓劲憋气、快速旋转、剧烈用力和深度低头的动作。需要注意的是,如在锻炼过程中身体不适、无力、气短时,及时停止运动,必要时就医。

清晨起床后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血黏度增高,是心脑血管意外的高发时间,且春天早晨气温较低,血管遇冷易收缩、变窄,易引发中风,所以在选择锻炼的时间上以早晨八九点钟太阳出来后或下午4时左右运动为宜。患者在锻炼后需要及时补充运动消耗的营养和能量,均衡膳食,必要时可通过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维持机体所需。

心脑血管运动该怎么做呢?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讲,最好不要参加一些剧烈的体育锻炼,一般以比较低强度的锻炼就可以了,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骑车等等。还有就是每次锻炼时间不要过长,不要让自己感到不适合劳累,还有就是早上不要起的过早去锻炼。

慢阻肺患者怎样安全过冬

秋冬季节空气中的烟尘、汽车尾气增多,加上寒冷的空气直接进入呼吸道,很可能诱发慢阻肺的急性发作。即使是健康人,如果空气中的污染物长期刺激呼吸道,也可能会诱发气管或肺部组织发生病变,导致慢阻肺的发生。秋冬季节,慢阻肺患者要格外注意以下三点:

一,适量减少外出活动,避免吸入过多的污染物,减少呼吸道感染机会。

二,出行尽量安排在上午10点以后,避开清晨的高污染空气。不过即使“宅”在家,还是要适当运动,患者可视自身情况,做一些舒缓的运动,如打太极拳等。

三,在治疗上,要坚持长期规范的用药,并重视使用基础治疗药物如长效支气管扩张剂,从而打好秋冬阻击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关键“战役”。

夏季心血管患者解暑有讲究

人们解暑降温时对冷饮喜爱有加。大汗淋漓时,喝点冰镇啤酒饮料,能让人倍感凉爽,好不惬意。可是对于高血压、冠心病和动脉硬化患者则是大忌。每到夏季,几瓶冰水下肚后立刻引发心肌梗死的病人不在少数,酿成很多悲剧。

心血管患者夏季解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高温环境下,尤其是闷热潮湿的桑拿天,忽然饮用大量冷饮或突然进入空调很低的房间后,血管收缩,心脏、大脑等脏器的耗氧加剧,引发血压波动,继而诱发心肌梗死、脑血栓或脑出血等险情。对于有心脑血管病史的患者,本身血管的自我调节能力很差,遇到忽热忽冷地刺激后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能进行快速调节,一旦发生意外后果更严重。

因此,心脑血管患者解暑时要选择更为安全的方法。专家表示,心血管患者夏季首先要主动补水,不要等口干舌燥再猛灌冷饮。夏天出汗比较多,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血液容易浓缩而导致黏稠度增高,使得发生上述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因此,身边多备些凉白开或温茶水,多吃瓜果蔬菜。心血管病人最好能自己冲泡中药茶,比如用山楂、莲心、菊花、荷叶等泡水喝,不仅能解暑、安神,还能降低血压。

其次,从很热的地方进入空调房时,不可骤然进入,要先缓上1分钟再进;空调温度要慢慢调低,温度定在25-26度左右,以室外温差不要超过8度为宜。如果去商场、饭店等冷气很足的室内时,可提前备好一件薄衣服,以防受凉。有些老人为省电,不开空调电扇,室内闷热像个“蒸笼”,对心脏也很不利。

再者,上午10点到下午3点,是太阳紫外线最强和气温最高的时刻,心脑血管病人此时段最好不要出门,适宜在家午休避暑。如果一定要出门,要做好防暑准备,戴上遮阳帽或遮阳伞,尽量停留在有阴凉处。随身携带一些仁丹、藿香正气水等避暑药品。

榴莲放冰箱里面要包保鲜膜吗 哪些人不能吃榴莲

1、肥胖人士宜少食,因为榴莲含有的热量及糖分较高。

2、肾病患者以及心脏病病人也不宜吃榴莲,因为榴莲含有较高钾质。

3、此外患有皮肤病的患者以及喉炎,哮喘以及气管炎的朋友也不宜吃榴莲,吃了会导致病情加重。

4、热气体质、喉痛咳嗽、患感冒、阴虚体质、气管敏感者吃榴莲会令病情恶化,对身体无益,不宜食用。

5、心脑血管患者是不能吃榴莲的,因为这种水果会让人体中的血管出现栓塞,让心脑血管患者的病情加入,有时还会出现血管破裂引起死亡。

心脑血管疾病要多重视

秋季是个气温变化的季节,很容易引发一些秋季疾病。所以做好秋季疾病预防是很重要的。心脑血管患者尤其要引起重视,要多注意做好疾病预防工作。下面, 就来为大家介绍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需要注意哪些。

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突发。在日常生活中,躺下、起身、低头、下蹲等动作要尽量缓慢,以免发生体位改变性低血压,或突然出现晕厥、摔倒。

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患者应该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秋季应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和纤维素,可适当吃些高蛋白低脂食物。如鱼、虾、豆制品等,还可以多吃一些有调节血脂作用的食物如洋葱等。

定期测量血压也是很必要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养成自测血压的习惯,密切留意自己的血压变化。如有突然变化,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坚持用药。日常服用扩张血管药和降压药,应根据自己的病情或在必要时正确服用,不可自行服药或者停药。

此外,心脑血管疾病预防要注意保暖。气温变化容易引起血压变化,所以心脑血管患者要适时添加衣物,注意保暖。

老年人冬季养生小常识 暖背

中医学认为,背部为阳中之阳,为督脉和太阳经循行之处。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太阳经主一身之表。风寒之邪侵袭人体,太阳经首当其冲。冬季特别是在天气剧变,气温骤降时,寒气袭人,直刺筋骨,引起内脏一系列变化。

老年人因脏器老化,功能减退,阳气衰弱,正气不足,对寒冷刺激的适应性更差。因此,老年人要安全过冬,注意背部保暖十分重要。若不注意背部保暖,风寒之邪极易通过背部侵入,损伤阳气而致病,或使旧病复发、病情加重和恶化。对患有过敏性鼻炎、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及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来说,暖背尤其重要。所以,老年人冬季最好穿件合身的棉背心或皮背心,以平安过冬。

花生衣有什么作用 哪些人群不宜吃花生衣

1、心脑血管患者:花生衣中含有丰富的甘油酯和甾醇脂,有补血、促进凝血的作用。心脑血管患者不宜吃花生衣,以免加重病情。

2、跌打瘀滞患者:花生衣有益止血、凝血作用,对于跌打损伤血脉瘀肿的患者不宜吃花生衣,否则会出现血瘀南三、加重瘀肿。

3、中老年人:花生衣能增加血液黏度、不易消化,中老人应少吃。

相关推荐

心脑血管疾病的6种治疗方法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身性血管病变或系统性血管病变在心脏和脑部的表现。一般老年人患病的几率较高。以下有几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方法,赶赶紧收藏起来吧!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 1、保持心态平衡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 2、适当运动心脑血管患者要适当运动,运动量减少也会造成血流缓慢,血脂升高。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控制好运动量。冬季要等太阳升起来之后再去锻炼,此时,温度回升,可避免机体突然受到寒冷刺激而发病。 3、控制危险因素严格控制血压至理想水平

如何才能让肾病患者安全过冬 为什么冬天对肾病患者不好

当天气变冷后,人体为了抵御寒冷,会不自觉地通过增加食量来产生更多的热量以抗寒,如果这会肾病患者没有好好管住自己的嘴,一不小心吃多了,尤其是过量进食了富含高蛋白、高脂肪类的食物,而新鲜蔬菜、水果却又摄入不足时,就容易加重肾脏的负担而导致原有的肾病加重。而且在天气比较冷的时候,很多人往往喜欢躲在温室里不愿运动一下,有些甚至干脆躲在暖暖的被窝里不下来,吃多了,而运动又少了,不利于肾脏的血液流动及体内的新陈代谢,进而使得积聚在人体内的代谢物得不到很好的清除而加重肾脏的负担,最终导致肾脏硬化、萎缩。 另外,在寒冷天

西洋参和什么搭配最好 三七和西洋参搭配

功效:三七活血、止血,西洋参滋阴补气,宁神益智。将西洋参和三七按照1:1比例打粉混合,主要针对心脏经脉瘀阻,通脉养心,是中老年和广大心脑血管患者常备验方。 食用方法:西洋参粉克、三七粉各6克,两者混合均匀,温水送服。

脑血管萎缩经常头痛或头晕怎么办

脑血管的萎缩属于是一种推行的病变,和年龄逐渐的增大有关系。建议可以吃点步长脑心通和尼莫地平片可以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 通常心脑血管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不同的病因有不同的临床结果,脑血管萎缩是由于脑实质变小是由于长期的供血不足导致的,主要表现为健忘、眩晕、头晕、头疼以及失眠等症状,较严重者则发展为老年智呆。 指导意见:轻度的脑血管萎缩主要以营养脑细胞,促进脑部微循环、治疗心脑血管原发病为主,可以口服脑复康、通心络胶囊、银杏叶片以及肠溶阿司匹林,来治疗头晕头疼症状,血压高时要服用降压药物,防止脑出血或脑

脑血管患者春季养生之道

早春时节乍暖还寒,预防脑血管疾病,首先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老年人,不宜过早地脱去冬衣。 及时就诊:若出现突发头痛或眩晕、四肢麻木、一时视物不清甚至失明、舌根发硬或失语、精神疲惫或性格突变、无原因地嗜睡等脑血管病的前兆,应立即去医院就诊,症状发作3-6小时内及时接受治疗,一般愈后良好。 生活方式:作息时间要合理,锻炼要勤。中医认为,肝主筋,坚持锻炼,则能舒筋活络,有益肝脏健康,血压平稳。春天是户外活动的好时机,老年人可根据自身体质状况,选择郊外踏青、早晚遛弯散步、打太极拳等。 饮食结构:饮食结构应随四季的变化

秋季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1、防止栓塞。 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寒冷时容易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栓塞,要十分注意保暖。 2、患者不宜晨练。 因为睡眠时,人体人体各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活力不足,晨起时突然大幅度锻炼,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秋冬季节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3、进补要适度。 我国民间素有秋冬季进补的习惯,但是这个时候人们运动本来就少,加之大量进补热性食物和滋补药酒,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进补一定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 4、心态平衡。 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

慢性肺心病患者如何安全过冬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我国的一种常见病。东北、西北、华北地区患病率高于南方地区,农村患病率高于城市,并随年龄增高而增加。冬季气候干燥、寒冷,极易诱发呼吸道感染,使肺心病加重和恶化。因此,肺心病患者做好预防工作,对安全过冬尤为重要。 第一: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是肺心病急性发作的主要诱因。因此,肺心病患者应严防上呼吸道感染。平时要加强锻炼,多到户外空气新鲜的环境中练习深呼吸,吹口哨,缩唇呼吸,以改善呼吸肌力量,增加肺活量,增强机体免疫力;注意御寒,防止冷空气刺激;随气候变化增减衣物,以免

心脑血管畸形的预防方法

防止栓塞 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冬季寒冷时容易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栓塞,要十分注意保暖。 患者不宜晨练 因为睡眠时,人体各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活力不足,晨起时突然大幅度锻炼,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冬季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进补要适度 我国民间素有冬季进补的习惯,冬季人们运动本来就少,加之大量进补热性食物和滋补药酒,很容易 造成血脂增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冬季进补一定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 心态平衡 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1、控制血压是关键 将血压控制在一个比较理想的范围内,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中之重。资料表明,坚持长期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仅为不坚持治疗者的1/10.也就是说,只要长期坚持控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可下降90%。 2、改变危险因素: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不仅要控制血压,同时要控制血糖、血脂,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改变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一切危险因素,避免吸烟、酗酒、生活要有规律。 3、防止栓塞 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冬季寒冷时容易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栓塞,要十分注意保暖。 4、患者不宜晨练

怎样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适当运动

心脑血管患者不是不能运动,而是要适当运动,运动量减少也会造成血流缓慢,血脂升高。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控制好运动量。冬季要等太阳升起来之后再去锻炼,此时,温度回升,可避免机体突然受到寒冷刺激而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