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夜间灯光增加患乳腺癌几率

夜间灯光增加患乳腺癌几率

有研究表明,居住在有大量夜灯照明环境下的妇女比夜间处于黑暗下的妇女更易患乳腺癌。为什么睡觉不关灯会增加患乳腺癌几率?平时有什么办法预防乳腺癌呢?

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夜间大部分时候都处于开灯环境下的老鼠比在黑暗中睡觉的老鼠患癌症的风险要高。对经常需要晚上在夜灯环境下工作的人员和不太需要再夜灯环境工作的人员进行过研究,发现经常在夜灯环境下工作的女性朋友患乳腺癌的几率更高。

如果女性在晚上睡觉经常开灯,那么就要小心乳腺癌的发生,如何早期发现是否患有乳腺癌?专家表示先学会自检:观察乳腺的发育情况,两侧乳房是否对称,大小是否相似,两侧乳头是否在同一水平上,乳头是否有回缩凹陷;乳头、乳晕有无糜烂,乳房皮肤色泽如何,有无水肿和橘皮样变,是否有红肿等炎性表现,乳腺区浅表静脉是否怒张等。女性朋友要注意定期检查很重要。

饮酒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比较高,每日饮酒1杯或1杯以上者,患乳腺癌危险性比很少饮酒者增高45%以上。还有咖啡、可可、巧克力,这类食物中含有大量的咖啡因,黄嘌呤可促使乳腺增生,而乳腺增生又与乳腺癌发生有关。可以选择多吃鱼,鱼类中含有一种脂肪酸,具有抑制癌细胞增殖的作用,适当地多吃一些鱼,对预防乳腺癌十分有益。当然定期检查还是非常重要的,早发现,治愈的几率也会高很多。

开灯睡觉不单对眼睛不好,也会增加患乳腺癌的几率,建议女性朋友晚上睡觉时还是尽量不要开灯入睡。

到底哪些原因诱发乳腺癌

1.酒精。

饮酒越频繁,患乳腺癌的几率越大。酒精会提升雌激素的水平。即使每天只喝一小杯酒,患乳腺癌的几率都会增加10%。如果每天饮酒两次,几率增加则是常人的1.5倍。

2.激素替代疗法。

激素替代疗法是一种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经常使用的方法。使用激素替代疗法时间越长,发生乳腺癌的几率越高。

3.超重。

脂肪组织会释放雌激素,雌激素越多,患癌几率越大。研究发现,身高约1.6米的妇女如果在20—50岁间体重增加12千克,患上乳腺癌的可能性会翻一番。

4.避孕药。

服用含有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复方避孕药,会增加乳腺癌的几率。停药后,患癌几率会降低,停药10年后,风险和从未用药的人一样。

5.吸烟。

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吸烟,二者散发出的高浓度化学物质都能诱发乳腺癌。烟雾中的化学物质不仅能到达乳房组织,还能进入乳汁。

6.不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时间越长,患上乳腺癌几率越低,尤其是超过两年。这可能是因为母乳喂养会抑制排卵,减少了女性一生中经历的月经周期数量,减少了身体孕激素和雌激素变化的次数。

哪些人易患乳腺癌

1、有家族史

如果母亲,姐妹或女儿在绝经前被诊断为乳腺癌,那发病率是普通人的3倍。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近亲(如,表兄弟姐妹,阿姨,祖母)有罹患乳癌,那患乳腺癌的几率也会增加。

2、有个人史

一侧乳腺癌的患者,对侧乳房发生癌变的机会比一般人高5-7倍。如月经初潮早于12岁,或停经年龄在55岁之后;长期服用避孕药(雌激素);第一次妊娠年龄大于30岁及从未生育过的妇女;进食过多动物脂肪,绝经后体重超重等患乳腺癌几率比正常人高。

3、受生活习惯影响

经常规律锻炼的妇女发病率较低。肥胖者患乳腺癌的几率较高。喝酒可以增加患病的风险(由于酒精可以增加血液中的雌激素含量)。

盘点15个乳腺癌治疗中的误区

1、大多数乳房包块都可能是癌变。这是非常错误的认识,其实约8成的女性乳房肿块为良性囊肿;

2、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为1/8,并且乳腺癌危险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研究发现,女性各年龄段患乳腺癌几率为:30多岁时大约为1/235;85岁时会增至1/8;

3、乳房较小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更小。这个说法也不准确,大乳房在检查时的确麻烦,易漏诊;

4、乳房切除后不会再患乳腺癌。乳房切除之后,乳腺癌复发率会降低91%,但有些患者的疤痕处依然会出现乳腺癌复发;

5、乳房囊肿的女性患上乳腺癌风险更大。纤维囊性乳房并不是乳腺癌。不过乳房出现囊肿要及时上医院检查,以排除乳腺癌危险;

6、穿刺活组织检查会造成乳腺癌细胞扩散至身体其它部位。目前研究尚没有发现穿刺活检会导致乳腺癌扩散;

7、直发素或者直发膏会导致乳腺癌。2008年一项研究发现,直发素或者直发膏并不会增加女性乳腺癌危险;

8、钢丝胸罩增加乳腺癌危险。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胸罩的类型与材质及松紧度,与乳腺癌之间没有关联性;

9、隆胸增加乳腺癌危险。研究发现,隆胸妇女乳腺癌危险并不比其他妇女高。不过,隆胸妇女可能要接受多次乳腺癌X光检查;

10、涂抹止汗药会增加乳腺癌患病危险。美国癌症协会表示,这种说法尚没有科学依据;

11、乳腺癌总是以包块的形式出现。除了包块之外,乳腺癌的症状还包括:肿胀、皮肤刺激或凹陷、乳房或乳头疼痛、乳头收缩(凹陷)、红肿、起鳞、乳头或乳房皮肤增厚、出现异常分泌物、腋下淋巴结肿大等;

12、父系乳癌家族史不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事实是,父系和母系乳腺癌的家族病史同样重要,都不可掉以轻心;

13、每年接受乳房X光检查带来的辐射会增加患乳腺癌危险。乳房X光检查会产生很小辐射,但不足以致癌。美国癌症协会建议,女性年过40之后,每年就要接受1—2次乳房X光检查;

14、乳房X光检查结果为阴性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研究发现,这种检查的漏诊率为12%—21%。因此,临床检查以及乳房自检至关重要;

15、不孕治疗增加乳腺癌风险。由于雌激素和乳腺癌的关联,研究人员只是怀疑不孕治疗可能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但尚没有得到研究证实。

母乳喂养能使女性预防乳腺癌

研究表明,母乳喂养的时间长短影响女性患乳腺癌发病几率,甚至超过了遗传因素。

母乳喂养超过6个月以上,可以降低女性患乳腺癌几率5%。目前,对于母乳喂养这一特异性机制的原因,科学家还需进一步研究。哺乳对绝经前期乳腺癌和卵巢癌的保护作用证据非常充分。哺乳婴儿时间更长的母亲的癌发率可能更低。母乳喂养可以减低母亲体内和癌症有关的激素水平,母乳喂养后,身体还会把乳房内遗传基因受到破坏的细胞排出体外,从而降低患上乳腺癌的风险。

女性分娩后坚持母乳喂养,能保持乳腺通畅,因而对乳腺癌可起到一定预防作用。极少哺乳或从未哺乳,就容易导致乳房积乳,从而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险。不仅如此,坚持母乳喂养,还可以促进子宫收缩,有效地消耗怀孕时累积的脂肪,促进身材的恢复。

生过1个孩子的女性患乳腺癌的机会要比没有生育的女性少。乳腺癌与首次生育时的年龄也有关系,年龄较早生育者、30岁以上首次生育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都要较在23岁左右生育的几率大。

晚绝经易得乳腺癌吗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绝经年龄越晚,发生乳腺癌几率越大。55岁之后绝经者比45岁前绝经患乳腺癌的几率高1倍多,绝经年龄每推迟1年,则患乳腺癌的几率增加3%。

此外,超重也会增加患病的风险,尤其是绝经后。研究显示,停经后若体重增加12公斤以上,患乳腺癌的几率将增加28%;高脂肪可诱导催乳素与雌激素比值增高,这两种激素可能与乳腺癌发生有关。

随着年龄的增加,乳腺癌的患病率也会增加。每年诊断出患乳腺癌的女性中,约67%年龄超过50岁,约有50%年龄在40岁或以上。40—49岁年龄组中,乳腺癌患病率是1/68;50—59岁组则达到1/37。

乳腺癌的发生还与第一次月经时间有关。第一次月经在11岁之前,患乳腺癌的风险更大。

建议每隔1年到1年半,35岁以上妇女进行一次专业性乳房检查,40岁以上女性在此基础上还应接受一次乳房X线检查。

6个因素让女人容易患上癌症

1.酒精。大量研究证明,饮酒越频繁,患乳腺癌的几率越大。这是因为酒精会提升雌激素的水平。即使每天只喝一小杯酒,患乳腺癌的几率都会增加10%。如果每天饮酒两次,几率增加则是常人的1.5倍。

2.激素替代疗法。激素替代疗法是一种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经常使用的方法。但是研究发现,使用激素替代疗法时间越长,发生乳腺癌的几率越高。而且综合激素疗法,也就是同时使用雌激素和孕酮治疗的危险性,高过单一使用雌激素。尽管如此,这依然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值得庆幸的是,仅用药两三年的话,危险并不会明显增加。停药5年后,患乳腺癌的几率会和没有用药的人一样。

3.超重。脂肪组织会释放雌激素,雌激素越多,患癌几率越大。研究发现,身高约1.6米的妇女如果在20—50岁间体重增加12千克,患上乳腺癌的可能性会翻一番。

4.避孕药。研究显示,服用含有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复方避孕药,会增加乳腺癌的几率。停药后,患癌几率会降低,停药10年后,风险和从未用药的人一样。

5.吸烟。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吸烟,二者散发出的高浓度化学物质都能诱发乳腺癌。烟雾中的化学物质不仅能到达乳房组织,还能进入乳汁。

6.不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时间越长,患上乳腺癌几率越低,尤其是超过两年。这可能是因为母乳喂养会抑制排卵,减少了女性一生中经历的月经周期数量,减少了身体孕激素和雌激素变化的次数.

隆胸会不会诱发乳腺癌

乳腺癌严重威胁女性的健康,随着乳腺癌患者的逐渐增加,人们越来越关注此病,对于乳腺癌的认识,人们经常会陷入以下八大认识误区,现为大家一一介绍。

误区一: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才有患癌可能。

事实:在已确诊为乳腺癌的女性中,70%的女性没有明显的致病风险因素。但如果一级亲属中(包括母亲、姐妹或女儿)有人患乳腺癌,那么此人患乳腺癌的风险将增加一倍。父母的家族病史对女性有同等重要的影响。

误区二:穿胸罩将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事实:不少人指出胸罩会压迫乳房的淋巴系统,导致毒素积累而诱发乳腺癌,这一说法已经广泛证实为不科学的。

误区三:隆胸手术可能导致乳腺癌。

事实:女性隆胸并不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但这些女性有必要在体检时增加对乳房的X光检查 。

误区四:乳房小的女性患癌几率小。

事实:乳房大小与患乳腺癌没有关系。乳房特别大只可能意味着不易接受检查,和患癌几率并无关系。

误区五:如果自身患病几率大,就只能等待发病征兆的出现。

事实:女性可以积极主动地降低乳腺癌的风险,如保持体重,避免肥胖;保持规律运动;减少或杜绝酒精的摄入;定期检查乳房健康;戒烟等。

误区六:乳腺癌总以肿块的形式出现。

事实:肿块可能预示着乳腺癌,但是患病征兆不止于此:乳房或乳头疼痛 、乳房肿胀、 皮肤 过敏或凹陷、乳头向内收缩等。

误区七:大多数乳房肿块都会癌变。

事实:约80%的乳房肿块都是由良性变异、囊肿或其他情况导致的。但无论如何,医生建议在乳房发生肿块时都应尽早接受检查。

误区八:切除乳房就不得乳腺癌。

事实:乳房切除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癌几率,但不能完全避免。有时可能在疤痕处开始患病,或者原有的癌细胞扩散。

夜班会增加女性患乳腺癌风险

研究小组收集了1964年至1999年间在丹麦军队任职的1.85万余名女性的数据,找到200名乳腺癌患者和899名年龄相近的非乳腺癌患者,询问她们的工作模式、生活习惯和其他情况,包括如何使用避孕用具和激素替代疗法、日光浴习惯等。研究人员还要求这些女性评估自己属于“早起者”还是“夜猫子”。

结果,141名乳腺癌患者和551名非乳腺癌患者回答问卷。

研究人员发现,上夜班者患乳腺癌几率增加40%;如果一周至少上3个夜班,持续至少6年,患乳腺癌几率翻番;既上夜班又喜欢早起的人患乳腺癌风险最高,比不上夜班者高近4倍;自称“夜猫子”的女性患乳腺癌几率也翻倍。

男性亦不可掉以轻心

“现代社会,大约10%至20%的女性上夜班,因此,夜班可能是与癌症相关的最大职业问题。”

专家说,既然夜班不可避免,就应限制持续时间,一周应少于3个夜班,喜欢早起的人尤其应减少夜班。

尽管研究人员发现夜班与乳腺癌间存在关联,但并未证明因果关系。这并非首次揭示这类关联。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所2007年称,夜间工作“可能致癌”。

夜班不仅影响女性健康,相关说,先前3项小型研究显示,夜班也可能致使男性罹患前列腺癌的几率上升。

长期上夜班乳腺癌风险加倍

上夜班者患乳腺癌几率增加40%;如果一周至少上3个夜班,持续至少6年,患乳腺癌几率翻番;既上夜班又喜欢早起的人患乳腺癌风险最高,比不上夜班者高近4倍;自称“夜猫子”的女性患乳腺癌几率也翻倍。

在现代社会当中,有很多女性的事业心非常的强,所以如果长时间的上夜班或者熬夜加班,都会对身体带来一些常见的危害。相关专家介绍,很多时候,夜班可能是早恒癌症最直接的问题,也有研究显示,一周上两个夜班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会增加。

常上夜班 女易患乳腺癌男易患前列腺癌

研究人员发现,上夜班者患乳腺癌几率增加40%;如果一周至少上3个夜班,持续至少6年,患乳腺癌几率翻番;既上夜班又喜欢早起的人患乳腺癌风险最高,比不上夜班者高近4倍;自称“夜猫子”的女性患乳腺癌几率也翻倍。

上夜班为什么会得乳腺癌呢?研究人员分析说,这可能与曝露在灯光下有关,灯光减少褪黑激素生成,这种激素可能有助预防某些癌症。此外,夜间灯光可能扰乱人体生物钟影响乳腺。

这种反复的不同步可能致使细胞生长周期管理出现漏洞,发生细胞失控生长。上夜班者往往缺觉,致使免疫系统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可能有助癌细胞生长。

美国专家表示,这一关联貌似讲得通。她说,上夜班打乱人体生物钟,增加压力,而压力影响全身健康,增加患乳腺癌症状风险。

男性亦不可掉以轻心

尽管研究人员发现夜班与乳腺癌间存在关联,但并未证明因果关系。这并非首次揭示这类关联。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所2007年称,夜间工作“可能致癌”。

夜班不仅影响女性健康,研究人员说,先前3项小型研究显示,夜班也可能致使男性罹患前列腺癌的几率上升。

健康提示:如果女性朋友在工作当中夜班不可避免的话,一周最多就三个夜班,尤其是喜欢早起的人们更应该减少夜班,因为研究发现,女性经常上夜班与疾病的出现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也并没有证明因果关系,所以我们要调整好状态。

长期熬夜才是女性容颜致命的杀手

专家发现,在许多前来就诊的女性当中,她们叙述生活习惯时常常提到“熬夜”。她们对熬夜的认识,也只是熬夜最直观的后果,如黑眼圈、眼袋、免疫力低下、皮肤干燥以及提早衰老等。而高出普通人70倍的患乳腺癌几率,却常被忽视掉。

为什么熬夜会导致乳腺癌?专家认为,熬夜女性的乳腺癌发病率升高的罪魁是褪黑激素分泌的减少,而褪黑激素水平降低会增加癌症的发病风险。特别对于夜班人群来说,明亮的灯光会抑制褪黑激素分泌,因此可能引起乳腺癌患病风险升高。

女性上夜班易患哪种癌

美国《职业与环境医学杂志》刊载的一项研究指出,女性每周上两个夜班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如果上夜班后第二天早早起床,患乳腺癌风险更高。

报道称,丹麦癌症学会癌症流行病学研究所的约翰尼·汉森带领研究小组,收集了1964年至1999年间在丹麦军队任职的1.85万余名女性的数据,找到210名乳腺癌患者,并将她们与同样在军队服役,但未患乳腺癌的899名年龄相近的女性作对比。

研究人员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询问了141名乳腺癌患者及551名非乳腺癌患者的生活方式,其中包括工作模式、生活习惯、如何使用避孕用具、日光浴习惯等方面。研究人员还要求她们评估自己属于“早起者”还是“夜猫子”。

研究人员经统计发现,上夜班者患乳腺癌几率比不上夜班者高40%;每周至少上3个夜班,持续至少6年,患乳腺癌风险增加50%;既上夜班又早起的人患乳腺癌风险则比不上夜班者高4倍。

​乳腺癌常见的8个误区

误区一: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才有患癌可能,保健误区。

事实:在已确诊为乳腺癌的女性中,70%的女性没有显明的致病风险因素。但如果一级支属中(包含母亲、姐妹或女儿)有人患乳腺癌,那么此人患乳腺癌的风险将增加一倍。父母的家族病史对女性有等同主要的影响。

误区二:穿胸罩将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事实:不少人指出胸罩会压迫 乳房 的淋巴体系,导致毒素积聚而诱发乳腺癌,这一说法已经普遍证明为不迷信的。

误区三:隆胸手术可能导致乳腺癌。

事实:女性隆胸并不会增长 乳腺癌 的发病危险。但这些女性有必要在体检时增添对 乳房 的X光 检讨 。

误区 四:乳房小的女性患癌多少率小。

事实:乳房大小与患乳腺癌不关联。乳房特殊大只可能象征着不易接受检查,跟患癌几率并无关系。

误区五:假如本身患病几率大,就只能等候发病征兆的涌现。

事实:女性能够踊跃自动地下降乳腺癌的风险,如坚持体重,防止肥胖;保持法则活动;减少或杜绝酒精的摄入;按期检查乳房 健康 ;戒烟等。

误区六:乳腺癌总以肿块的情势呈现。

事实:肿块可能预示着乳腺癌,然而患病征兆不止于此:乳房或乳头痛苦悲伤 、乳房肿胀、 皮肤 过敏或凹陷、乳头向内压缩等。

误区七:大多数乳房肿块都会癌变。

事实:约80%的乳房肿块都是由良性变异、囊肿或其余情形导致的。但无论如何,医生倡议在乳房产生肿块时都应尽早接收检查。

误区八:切除乳房就不得乳腺癌,女性保健。

事实:乳房切除能在很大水平上降低患癌几率,但不能完整避免。有时可能在疤痕处开端患病,或者原有的癌细胞扩散。

怎样容易得乳腺癌

专家指出,作为一种严重的妇科疾病,乳腺癌的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无数女性已经因为此病失去了生命。肥胖不仅促进乳腺癌的发生,而且对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也是不良因素,在接受了乳腺癌手术等治疗后的患者中,继续肥胖的患者更容易复发和转移。除了肥胖的人群,以下因素也是女性患乳腺癌的诱因:

1、生育因素。调查研究发现,晚婚晚育,以及生完孩子不哺乳的女性,都会增加患乳腺癌的几率。因为乳腺的功能就是哺乳,晚育的病人可能有一段时间激素水平受到一定影响,而且乳腺哺乳的时间相对比较晚,这样使乳腺功能得不到发挥;而不哺乳,会造成激素水平改变,甚至激素比例失调。这些都会导致患乳腺癌几率增加。

2、遗传因素。乳腺癌具有一定的家族现象,如果直系亲属中存在乳腺癌患者,那么患者的直系亲属乳腺癌的发病率就比正常人高两到三倍。另外,一个患者左侧乳房得了乳腺癌,那么右侧乳房的发病机率也要比正常人高两到三倍。

3、月经因素。女性月经初潮来的越早,以后得乳腺癌的几率也就越高。据报道,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岁与大于17岁相比,乳腺癌发生的相对危险增加2.2倍。闭经年龄大于55岁比小于45岁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1倍。

除此之外,得过乳腺增生和乳腺纤维瘤的女性,其患乳腺癌的几率也会增加。希望大家掌握乳腺癌的病因,日常生活中尽量远离这些因素,才能提高乳腺癌的预防效率。

相关推荐

常吃西柚容易诱发乳腺癌

妇科疾病一直困扰着女性健康,尤其是乳腺疾病。 乳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导致乳腺癌的原因很多,其中乳腺癌和饮食就有极大的关注,有研究发现常食用西柚或导致女性乳腺癌的风险增加1/3,绝经期后的女性每天吃1/4个西柚乳腺癌几率增加30%。 常吃西柚容易诱发乳腺癌 研究显示,即使每天只吃四分之一个西柚,也可能会导致绝经期后的女性乳腺癌几率增加30%。研究者相信,西柚内含的一种细胞色素会刺激血液里面雌激素的新陈代谢,而雌激素水平与乳腺癌风险有关联。 这项研究是基于对5万多名度过绝经期的女性,包括1657名乳

常吃7种食物可以有效降低乳腺癌的发生

1、西红柿 西红柿中的“番茄素”不仅有抑止细菌生长的能力,还可以有效抑止肿瘤细胞的生成,可预防乳腺癌。 番茄生吃有助于人体对维生素C的吸收,但如果是吸收番茄红素,熟食效果更好。因为番茄红素是脂溶性的,生番茄不易释放,经煮熟的番茄,番茄红素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2、亚麻籽 亚麻籽中含有木酚素,是植物雌激素的主要类型。2009年针对绝经女性的一项研究发现,饮食中木酚素水平高的女性,乳腺癌的风险也有所下降。 3、橄榄油 橄榄油因其高含量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脂,预防心血管疾病,被认为是一种健康油。而其中的特

妇科病爱偷袭职场女性

长期待在办公室加班加点的你,殊不知有许多习惯都对自身健康造成了损害。而由于工作时间长,作息饮食不规律甚至坐姿的不正确都有可能会诱发妇科病,亲爱的女性朋友们可要注意啦! 研究人员发现,一周上两个以上夜班的女性罹乳腺癌的风险可能增加,上夜班又喜欢早起则风险更高。研究中上夜班者乳腺癌几率增加40%;如果一周至少上3个夜班,持续至少6年,乳腺癌几率翻番;既上夜班又喜欢早起的人乳腺癌风险最高,比不上夜班者高近4倍;自称“夜猫子”的女性乳腺癌几率也翻倍。然而,现代社会,大约10%至20%的女性上夜班,因此,

染发增加几率

在染发致病的人群中,尤其是白发染黑引起过敏、癌症等各种疾病的情况更多见,而年轻人彩染的致病概率相对少一些。专家认为,这可能彩色染发时常常采取挑染、而且往往不接触到头发根部与头皮的结合部有关,因此染发剂对人体的损害也相对少。而中老年人白发染黑,往往时间相隔很短,就因为新发与染发的巨大色彩而要满头重染,皮肤年复一年地吸收着染发剂,加上自身的体质基础相对较差,因此更容易过敏、致癌。 鉴于目前染发剂大多含有化学成分的现状,专家建议,染发前应该做皮试;尽量选择半永久性染色剂;年轻人尽量选择局部染发和挑染;老人染发次

乳腺癌的外界因素是什么

诱发乳腺癌的外界因素之遗传:乳腺癌的遗传不一定是直接的,只要存在家族史,那么就会存在乳腺癌的风险,阳性家族史可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为母亲乳腺癌,其女儿亦好发遥腺癌,这种乳腺癌多发生在闭经前,常为双侧性。另一种为母亲未乳腺癌,但在一个家族中,至少有两个姐妹乳腺癌,这种家族中乳腺癌的发病率要比无家族史的家庭中乳腺癌发病率高2-3倍。 诱发乳腺癌的外界因素之激素分泌出现了紊乱:乳腺癌的发生和激素分泌是密不可分的,在四十到六十之间的女性是雌激素分泌失调、雌激素水平偏高的时期。由于体内雌激素的分泌增多,

肥胖会不会加大得乳腺癌几率

超重与肥胖,会明显增高女性乳腺癌几率。特别是绝经期后的中老年妇女如果有肥胖喝超重问题,乳腺癌的危险性可以增加4.51~12.38倍!肥胖之所以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率,是因为它对内分泌影响很大,而内分泌与乳腺癌的发生关系密切。而且,如果一个女性接受了乳腺癌手术治疗,却仍旧维持肥胖状态,更容易复发和转移。

正视乳腺癌避免7大误区

误区1:隆胸手术可能导致乳腺癌 事实:女性隆胸并不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但这些女性有必要在体检时注意对乳房进行检查,比如乳房的X光检查。 误区2: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才有癌可能 事实:在已确诊为乳腺癌的女性中,70%的女性没有明显的致病风险因素。但如果一级亲属中(包括母亲、姐妹或女儿)有人乳腺癌,那么此人乳腺癌的风险将增加一倍。父母的家族病史对女性有同等重要的影响。 误区3:穿胸罩将增加乳腺癌的风险 事实:有不少人认为胸罩会压迫乳房的淋巴系统,导致毒素积累而诱发乳腺癌,这一说法已经广泛证实为不科

乳腺癌高发的五类女性

1.酒精 酒精是女性需要了解导致乳腺癌的因素。饮酒越频繁,乳腺癌几率越大。酒精会提升雌激素的水平。即使每天只喝一小杯酒,乳腺癌几率都会增加10%。如果每天饮酒两次,几率增加则是常人的1.5倍。 2.激素替代疗法 激素替代疗法是一种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经常使用的方法。使用激素替代疗法时间越长,发生乳腺癌几率越高。 3.超重 脂肪组织会释放雌激素,雌激素越多,几率越大。研究发现,身高约1.6米的妇女如果在20—50岁间体重增加12千克,乳腺癌的可能性会翻一番。 4.避孕药 服用含有雌激素和孕激素

怎样预防乳腺癌

一、尽量不吃避孕药 未婚是导致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事实表明修女、独身女性、结婚较迟和婚姻持续时间短的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普遍较高。初产年龄大于30岁将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哺乳月数多对乳腺癌的发生有保护作用,有学者研究认为,泌乳在5年以上,可以使乳腺癌的危险性降低30%。 正在服用避孕药的女性乳腺癌的风险轻度增加了,乳腺癌高风险的女性应该尽量避免服用避孕药。 除此之外,还应减少人工流产次数,以减少乳腺增生的概率;不要佩戴过紧或是有挤压隆胸效果的胸罩,这会影响乳房的新陈代谢和淋巴回流,导致乳腺增生。 二

3个防治乳腺癌小常识女人必知

1.“丁克”女性更易乳腺癌吗?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女性的独立,有些人追求“时尚生活”,如单身、不生育、人工流产、不哺乳等等。其实这种的“时尚”,容易诱发乳腺癌。 有证据表明,终身未生育的妇女乳腺癌的危险性最高,35岁以后初次生育者乳腺癌的机会也多,而在30岁以前生育者乳腺癌的机会就少。我们知道,过度的雌激素刺激是乳腺癌发生的重要因素,而孕激素则可能是一种保护因素。因此,哺乳可以通过孕激素的保护作用来降低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此外,母乳的营养成分要比人工喂养高,对婴儿更有利。 在生育因素中还有初潮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