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下摔倒的老人不能扶
这种情况下摔倒的老人不能扶
2种情况摔倒的老人不能盲目扶起来
1.车祸导致的摔倒
车祸、人流挤倒、地面太滑等,这些外力或机械性导致的摔倒问题,可能伴随着骨折、腰椎扭伤、局部肿胀等。
老人的四肢或躯体变形,或出现剧痛,可能是骨折导致。盲目的扶起老人,很容易加重骨折、骨骼脱臼等,甚至骨折部位会刺伤血管和精神。原来能治好的老人,可能会因为你的扶起来而一命呜呼。
如果是肋骨骨折,盲目做心肺复苏还可能穿透胸腔。
正确的做法是:止血、拨打急救电话,不去挪动老人,或通过电话指导来实施急救。
2.羊癫疯发作
羊癫疯医学上称之为癫痫,这种疾病发作起来十分恐怖。患者会抽搐、倒地、口吐白沫、身体僵硬、肌肉痉挛、拍手等等。
这种情况下扶与不扶并没有太多区别,扶起来患者还会因为抽搐而倒地,甚至因为突然摔下去而对脑部、骨骼造成伤害。、
此时正确的做法是挪开患者周边的尖锐物品,松开患者的衣领,禁止在患者口中放毛巾。
这种情况不能扶!
1.急性脑中风
急性脑中风的会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眩晕、眼前发黑、神志不清和四肢无力等。如果老人还算清醒,询问时,能够发现这些症状,那么可能是中风。
此时千万不能搬动老人,因为此时会有活动性的出血,不是专业的肢体移动会加重出血,造成再次脑出血。脑出血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
正确的做法是:保持老人的呼吸通畅、拨打急救电话,不能随便喂食急救药。
2.心绞痛引起的摔倒
老人摔倒后,如果手捂着心脏,询问发现会有胸闷、心口痛、有窒息感、恶心、呕吐,甚至有马上要死的感觉,可能是心绞痛或心肌梗塞。
此时立即扶起老人会加重患者的耗氧量,增加心脏负担,导致晕厥。
正确的做法:保持病人不动或坐下来,询问是否携带急救药物,拨打急救电话。
3.昏迷、呕吐
在不了解老人具体病情时候,千万别扶起来,好保持原来姿势。如果有呕吐物,需要将头偏向一侧,等待急救人员。
如果,已经摸不到脉搏或心跳,在非车祸情况下,可以采用心肺复苏方法。
当然,在你做这些救命措施之前,先要确定你知道如何做,重要的一点要有人为你证明或拍视频。
老人摔倒了怎么办
老人摔倒常是臀部着地,由此引发的骨折以股骨颈骨折最为常见,尤以老年女性居多。需要强调的是,股骨颈骨折是老人骨折中危害程度较大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都比较高,有统计数据表明,高龄老人股骨颈骨折后第一年的死亡率达到20%-24%。
老人摔倒了怎么办?为防范骨折后处置不当,如果老人一屁股重重地坐到地上,这时不要急于站起来,路人或家人也不要急于扶老人起来。因为老年人一般对痛觉不敏感,如果骨折后没有发生移位,很可能不会感觉疼痛,如果此时站起来,骨折部位很可能发生移位;如果骨折部位已经发生移位,这时勉强站起来,骨折断端还可能会伤及周围组织,造成二次伤害。
因此,老人摔倒后,首先要用手撑地坐起来,在原地休息一下,小心地试着抬抬腿,如果腿能抬起来,可以试着小心站起来走几步,即使没问题,也要严密观察7-10天,如果其间出现不适,应马上到医院拍片检查;如果不能抬起来,或者感觉到疼痛,很可能是股骨颈骨折,这时不要乱动,打电话向“120”求救,及时就医。
救助病人摔倒受法律保护
路遇有人摔倒你要不要去扶呢?有人摔倒不用再担心被骗被诬陷了。最近北京市通过了今后遇街头突发病症,好心人出手相救反遭诬陷,患者及其家属如捏造事实向提供帮助者恶意索赔,将承担法律责任。
对于经常引起社会热议的街头突发病症由于害怕担责而无人施救以及好心人出手相救反遭诬陷的现象,《草案》第三十八条规定,鼓励具备医疗急救专业技能的个人在院前医疗急救人员到达前,对急、危、重患者实施紧急现场救护;其紧急现场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
北京市政府法制办主任刘振刚解释说,在草案研讨过程中,多数意见认为,立法应当回应社会呼声,弘扬社会正气,鼓励并保护好心人,同时让恶意诬陷者承担责任。但是,北京作为地方能否就好心人施救免责作出规定,大家存在分歧,多数意见认为好心人因施救造成损害承担什么责任属于民事基本制度,地方没有这方面的创制权。因此草案在不违反法律保留原则的前提下,作出了上述规定。
路遇老人摔倒如何救扶?
1、 因时
是指老人跌倒时处于十分危急的时刻,如无他人帮扶可能会危及生命。
(1) 跌倒后心脏呼吸骤停者——目击者通过翻(翻眼皮观眼球不动)、摸(摸颈动脉搏动消失)、呼(呼叫老人无应答)、观(观察胸廓无起伏)。判断老人心脏呼吸骤停后,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此时的原则是先救命后治伤,即使有骨折、外伤等情况也要优先进行心肺复苏。
(2) 跌倒后口鼻流血者——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如指压、填塞等,同时老人的头部抬高,偏向一侧,以防血液流入气道造成窒息死亡。
(3) 跌倒后不停呕吐者——老人跌倒后不停呕吐者,甚至成喷射状呕吐者,应立即让老人身体侧卧,头偏向一侧,利于呕吐物引流。
2、 因地
是指老年人跌倒时位于十分危险的环境中,如无他人及时帮扶,可能导致致命性伤害。
(1) 跌倒在重要的交通要塞路口——应迅速帮扶撤离,以免被疾驰而来的过往车辆碾过。
(2) 跌倒在水沟旁——如不及时帮扶撤离,会因口鼻淹溺而亡。
小学生称应搀扶老人遭老师批驳
学生:老人摔倒了应该扶起来
余玉就读于红谷滩新区一小学。2011年底,她所在班进行一次语文单元测验,最后一道题是作文题,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好人好事的作文。余玉在作文中虚构了一个故事情节:一天,70多岁的老大爷在马路上不慎摔倒,手肘磕破了皮,流了血。这个时候来来往往的车很多,躺在地上的老大爷很危险,我就跑上前去,将老大爷扶了起来,路上的行人都夸我是好孩子……虽然此次作文中的事和人并非真事真人,却是这个9岁女孩的率真想法。
余玉说,书上都说了,老人摔倒了要帮忙扶起来,助人为乐,老师也曾经在课堂上说过这样的话。但她不明白,她的想法却被语文老师否认了。
老人跌倒受伤,扶还是不扶?这本不是一个问题,但随着南京“彭宇案”等新闻事件的发酵,扶不扶摔倒的老人却成了一个社会热议的话题。老师在余玉作文上的评语,其他人又是怎么看待呢?
老师:还是鼓励学生帮助别人
在南昌市几所小学,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小学教师。叠山路某小学四年级万老师说:“我们的观点是鼓励学生帮助别人,但不鼓励救助。我们平时会鼓励学生做好事,但前提是注意保护自己,提醒学生在助人为乐时,要选用正确的方式。”
“学校是弘扬正气的地方,在教育学生助人为乐方面是不能有任何疑问的。”就这一问题,红谷滩实验学校一老师表示,遇到老人跌倒需要帮助的话,学生决不能坐视不管,应当积极提供帮助。
采访中,一名小学老师也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老人摔倒了怎么办?我教学生千万别上前搀扶,一定要报警。万一老人摔骨折了,贸然扶起来可能会让伤情加剧,不能帮倒忙。”她解释说,一方面她不希望孩子惹麻烦,另一方面也不希望孩子做好事的积极性受挫折。
南昌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系副主任杜志强说,向善价值追求是主流道德观的积极表现,在孩子面前,老师的评价是孩子道德养成的重要因素。这时候,应尽量向善的方向引导,对好人好事给予鼓励。该小学老师失之偏颇的评语,有可能会影响孩子对事情的认知,使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从此不敢帮助别人。所以,不应该用成人复杂的思想影响孩子的判断力。
老人突然跌倒的急救措施
老人最怕突然跌倒。因为跌倒有轻有重,处理的方法也是各不相同。老人跌倒不要急着扶起。因为,老人大多骨质疏松严重,跌倒后很容易出现骨折,如老人摔倒后出现局部疼痛和肢体活动障碍,有可能已经发生骨折。如果将老人匆忙扶起,可能会加重损伤,导致骨骼错位,若是伤到脊柱,甚至可能会损及脊髓。要分情况处理。
(一)、意识清醒
1、如果是因为道路不平或者运动功能下降而摔倒,或者是由于看不清路被绊倒,轻者会造成一些摔伤、瘀伤等问题,严重者则可能伤及骨骼,或者存在出血的风险。
2、如果跌倒的老年人没有剧痛、肢体不能活动等感觉,可能伤得不重,可以试着把他扶起来,但是动作一定要慢,也不要用蛮力。
3、如果老年人身上有特别疼痛的地方,或者觉得自己的身体活动有障碍,那可能是伤及了骨骼或者神经,这个时候随意搬动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损伤,应该小心处理。譬如老人跌伤了手臂,可能发生桡骨骨折或者尺骨骨折,老人会感到手掌发麻、手臂疼痛,骨折处还会肿胀、变形等。
4、如果看得到伤口,有出血,就要先用衣物、毛巾、手绢等止血包扎。当然这种骨折还不算严重。
5、如果是摔伤了脊椎,特别是颈椎,盲目搬动老人可能会造成脊髓的损伤,轻则几个月才能恢复,重则造成瘫痪。所以这种情况不可随意移动病人,而应立即叫救护车,或找专业急救人员来进行处理和转运。
(二)、意识不清
1、遇到意识不清的倒地老人,可以先试图叫醒他,并且同时试探一下老人的呼吸、心跳是否存在。如果老人的呼吸心跳中止,就要立即开始进行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并且及时拨打120,叫救护车。
2、如果老人摔倒后还有呕吐等症状,那一定要把老人的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被误吸引发窒息,也可以用手或身边的工具掏出老人的呕吐物。
3、如果老人摔倒后还有抽搐等问题,可以用钱包等硬物放在上下牙齿之间,防止咬舌,并要及时呼救,找专人处理,千万不要试图用蛮力固定老人抽搐的肢体,防止发生二次损伤。
4、家中的老人如果有心脏病史,老人突然倒地并失去意识很可能是心肌梗死,这时也不应随便搬动处理,要立刻拨打急救电话,送去医院进行救援。
老人摔倒中风的危害
老年人“跌倒”危害较大,同时,跌倒后引起的卧床又是老年人发生各类严重并发症致死致残的常见原因。因此,掌握老年人摔倒后的一些急救常识,对于在第一时间有效救助老人十分重要。
有些老人摔倒在地如果立即搀扶起来可能酿成大祸:比如中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立即扶起只会加重出血症状;脑供血不足引起的晕厥,病人本应平卧,如将其扶起,反而加重脑部缺血状况;如发生骨折或脱臼,搀扶会加剧损伤。尤其是脊柱骨折病人如损伤脊髓神经,可引起截瘫。因此,应先观察老人的表情、神态,如神志清醒,可询问摔倒的原因,然后给予帮助。
老年人“跌倒”危害较大,同时,跌倒后引起的卧床又是老年人发生各类严重并发症致死致残的常见原因。因此,掌握老年人摔倒后的一些急救常识,对于在第一时间有效救助老人十分重要。
老人走路突然摔倒原因在哪
一、 老年人常见的摔倒原因:
1.中风:因脑血管突然破裂出血,常发生昏迷、偏瘫等;
2.眩晕恶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颈椎病等引起,一般无意识障碍;
3.晕厥:因大脑一时性严重缺氧缺血,导致短暂性意识丧失;
4.心绞痛急性发作;
5.不慎摔跤骨折及癫痫发作等。
二、 由上述原因引起的突然摔倒,不可急于搀扶,否则很可能帮倒忙。
1、如中风者,若立即扶起,只会加重出血症状;
2、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者,患者应平卧,将其扶起反而加重脑部缺血状况;
3、如发生骨折或脱臼,搀扶会加剧损伤,甚至引起瘫痪。因此,旁人遇见老人摔倒时,应先观察老人的表情、神态,如神志清醒,先询问摔倒原因,然后给予合适的帮助。
4、如果是心绞痛患者,应让其服下急救药,然后送往医院;若昏迷或语言障碍的患者,应立即打急救电话;对于呕吐患者,应将其头部侧向一边,以防呕吐物入呼吸道导致窒息。搬动患者时,应一人托头及胸部,一人托腰及臀部,一人托腿及脚部,动作宜缓慢平稳。
老人跌倒的原因所在
1、血压不稳的老人
降压药会引起血压不稳、头晕等问题。此类老人从坐姿或卧姿起身的时候,动作一定要放慢,起步之前先稍微停顿片刻,感觉稳定的时候再走动。另外,老人及时补充水分,有助于防止血压偏低,进而防止摔跌。
2、血管弹性差的老人
血管弹性降低会直接影响到血液流动质量,导致身体(特别是腿部及肢端部位)血液回流心脏能力削弱,心脑供血不足必然导致头晕。因此,起身动作一定不能太快,最好在行走前抓住身边固定物件,稍稍等待后再挪步。
3、低血糖的老人
导致摔跌的另一大原因是低血糖。这在糖尿病患者中更普遍。专家表示,服用降糖药物的老年人,一定要保证饮食,以防止血糖过低而增加摔跌或更严重的健康危险。经常测血糖至关重要,如出现低血糖,最好喝点果汁或吃块硬糖。
4、视力差的老人
很多老人视力严重衰退,视物模糊,甚至患有白内障或青光眼等严重眼病。看不清东西会直接影响到身体平衡能力,一不留神就容易发生摔跌。专家建议,老年人应该定期检查视力。另外,老人居住的房间灯光也不能太暗。
老人摔倒常见原因
中风:因高血压伴脑内小动脉硬化,使其突然破裂出血,常发生昏迷、偏瘫等。
眩晕:因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颈椎病等引起,一般无意识障碍。
晕厥:大脑一时性严重缺氧缺血,导致短暂性意识丧失。
心绞痛:心绞痛急性发作。
老人摔倒不要急着扶
有些老人摔倒在地如果立即搀扶起来可能酿成大祸:中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立即扶起只会加重出血症状;脑供血不足引起的晕厥,病人本应平卧,如将其扶起,反而加重脑部缺血状况;如发生骨折或脱臼,搀扶会加剧损伤,尤其是脊柱骨折病人如损伤脊髓神经,可引起截瘫。因此,应先观察老人的表情、神态,如神志清醒,可询问摔倒的原因,然后给予帮助。
厨房和厕所最危险
厨房和厕所是老年人摔倒的多发地点。要降低风险,可以在厕所安装更多的扶手,方便老人使用,并且根据老人的生活习惯,合理摆放家具,使走道畅通无阻。
在为老人选择新地板时,也要避免光亮、光滑的表面。如有门槛或凹凸不平的情况,也要以显眼的方式提醒老人。湿滑的地板一定要马上擦干,老人经常活动的地方尽可能放置防滑地毯。如果家中有楼梯,每阶楼梯最好不要超过20cm,并要装有防滑花纹。此外,灯光也不可忽视,除了安装夜明和可以感应动作的电灯,也可在老人床头放置电筒,但切忌刺眼的灯光,以免造成眼睛的不适。
老人意外跌倒时的急救方法
1、老年人突然跌倒时,切不可急于搀扶,否则可能会帮倒忙。如因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而跌倒的老年人,如果立即将其扶起,会加重其出血的症状,使其病情急速恶化。
2、首先要观察老年人的表情和神态。如其神志清醒,可询问其摔倒的原因,然后给予帮助。如是心绞痛发作,可协助其服下随身携带的急救药品。
3、要判断跌倒是不是因猝死导致的。平素健康或病情稳定的老年人,若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应视为猝死。对发生猝死的患者应立即使其平卧在地面上,严禁搬动。同时,要马上对其实施心肺复苏术,并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
4、老年人摔跌易发生骨折,某些骨折如股骨颈相嵌性骨折、脊椎骨折等除疼痛外其余骨折表现不明显,如果勉强扶持站立,搬动时姿势不当,可使病情加重。特别是脊椎骨折,可以损伤脊髓导致截瘫。所以老年人摔跌后,应先让他慢慢滚转到硬木板上,仰卧位。
5、要判断跌倒后是否发生了骨折。老年人跌倒后最易造成手腕部、大腿部骨折,及胸腰段脊椎压缩性骨折。当老年人跌倒后发生骨折时也不要急于将其扶起。因为处理不当不但会加重其损伤和骨骼错位,还可能会导致无法挽回的残疾,如脊柱骨折的患者在搬动的过程中极易损及脊髓,而导致截瘫。
儿童乘坐自动扶梯常发生的事故有哪些
(1)儿童穿洞洞鞋搭乘自动扶梯夹伤或剪切;
(2)因扶梯急停而摔倒;
(3)骑扶手带摔下或坠落;
(4)在扶梯上逆行摔倒;
(5)因拖曳长裙或松散裤脚被裙板扯住而摔倒;
(6)在扶梯上捡东西被夹伤;
(7)头部伸出时被建筑障碍物撞击或夹伤、夹死;
(8)爬在自动人行道上被夹伤。
上述事故情况占儿童乘坐扶梯发生事故的90%以上。
老人摔倒别先急着扶起来
老人摔倒别先急着扶起来
其实正确的做法是先看看对方有没有意识,如果晕过去了,可以掐人中、合谷、劳宫穴,等他清醒过来。如果是老人摔倒了,不问三七二十一把他扶起来,可能还会坏事。最需要做的就是问问他话,看他意识是否清醒,然后打120求救。
老人突然跌倒最好先不要扶。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应分析一下老人摔倒的常见原因:
中风引起脑内血管突然破裂出血,患者会发生昏迷、偏瘫等。
因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颈椎病引起的眩晕,患者一般无意识障碍。
大脑一时性严重缺氧缺血,患者会发生短暂性意识丧失。
心绞痛急性发作。不慎摔跤,导致了骨折及癫痫等。
由上述原因引起的突然摔倒,一般不可急于搀扶,否则很可能“帮倒忙”。对中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如果立即扶起,会加重出血症状,反而使病情急转直下。
脑供血不足引起的晕厥,病人平卧更有利于改善脑供血不足,如此时将其扶起,反而加重脑部缺血。如发生骨折和脱臼,不当的搀扶会加剧损伤,尤其是脊椎骨折的病人若伤及脊髓神经,可引起截瘫。脑血管破裂出血的患者,扶起反而会加重病情。
因此,遇到老人摔倒时,要先观察其表情、神态,如神志清醒,可询问摔倒的原因,然后给予帮助。如是心绞痛病人,可先让其服下急救药,再视情况送往医院。遇到昏迷或有语言障碍的病人,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碰到呕吐病人,应将其头部转向一边,以防呕吐物反流入呼吸道引起窒息。搬动病人时,动作宜缓慢、平稳,最好让病人保持平卧。
看了这些,希望大家在老人摔倒的时候能给予正确的帮助。但是本文的初衷,绝对不是给大家一个冷漠的借口。看到老人摔倒,不要立即扶起来,但是也不要冷漠的转身走开。
7种错误急救方法致命
错误一 烫伤涂牙膏
武警辽宁省总队医院烧伤科主任张博介绍,烫伤后涂抹牙膏不仅会造成感染,还有可能阻碍医生对伤口的处置。
正确做法:皮肤表面烫伤,应该用流水冲洗伤口,直至疼痛感消失或减退,不可将冰块直接放在伤口上。
不要急忙脱去被烫部位的鞋袜或衣服,应在充分湿润伤口后,小心除去异物,有水泡时注意不要弄破。
错误二 流鼻血时仰头
沈阳市儿童医院耳鼻喉科医生介绍,流鼻血后仰头可能会让血液流进呼吸道,严重可引起窒息;如果血液流经食道、胃里,可能会引起腹痛、腹泻等,所以流鼻血时不能仰头止血。而流鼻血后再往鼻子里塞卫生纸,容易伤害鼻黏膜。
正确做法:流鼻血后应该用手指摁住两侧鼻翼,并往中间挤压,时间在十分钟左右;也可以用冷毛巾冷敷鼻子周围,使血管收缩来止血。
错误三 喉咙卡刺硬吞食物
喉咙卡刺后如果还硬吞食物,可能使刺越扎越深,还可能造成刺顺进食管,并有扎破食管及动脉的可能。
正确做法:大部分鱼刺都卡在舌根或者咽部,位置没有很深,在门诊中医生用镊子就能取出;不过有些患者鱼刺进入到食道甚至更深的位置,而这样的患者需要下食道镜取出异物。
错误四 止血时用力捆扎
止血如果用绳子用力捆扎伤口,会阻碍血液循环,时间一长就会导致肢体肿胀、青紫,严重的还会造成肢体末端坏死。
正确做法:将受伤部位抬高并高于心脏,压迫伤口5~15分钟止血。四肢出血可以用手指用力压迫出血部位动脉的近心端,阻止血流。若血液浸湿纱布,最好也不要去掉,应往上再加敷料;止住血后,用绷带、布条包扎伤口。
错误五 溺水后倒过来控水
儿童溺水后倒过来控水几乎没有作用,耽误抢救时间。
正确做法:溺水者被救起后,应立即清除口鼻内的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解开衣扣裤带并检查心跳。有呼吸心跳,不要随意搬动患者立刻拨打120,时刻关注患者变化;无呼吸心跳,立刻实施心肺复苏,直至急救医生赶到。
错误六 随意搬运患者
在不清楚患者伤势的情况下随意搬运可能会给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正确做法:拨打120急救电话,如患者呕吐可将其头部偏向一侧,注意患者保暖,时刻观察患者,搬运时最好利用专业急救车、急救设备。
错误七 老人摔倒急忙扶
沈阳急救中心医生介绍,老人摔倒可能是由于脑出血等疾病引起的,如果急忙扶起可能会造成二次伤害,并由于老人骨质疏松如果立即将老人扶起可能也会造成老人骨折。
正确做法:遇到摔倒老人,应先判断老人是否意识清楚,问清哪有不适,如果怀疑是骨折,最好不要挪动老人;如有外伤、出血应该处理伤口、止血,一旦老人呼吸、心跳停止应该立即实施心肺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