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糖和糖尿病有关吗
吃糖和糖尿病有关吗
医学上的“糖”和老百姓说的“糖”不完全相同。在医学概念里,“糖”是指碳水化合物,包括多糖(如淀粉类)、单糖(葡萄糖、果糖)和双糖(蔗糖)等。而老百姓平时说的“糖”,指的是单糖或双糖。其次,糖尿病是一种与多种因素,如遗传、肥胖、自身免疫力缺陷等有关的内分泌代谢病。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吃甜食和得糖尿病划上等号,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但是,如果吃糖过多,引起肥胖,又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历史。过去,中国人特别是广大劳动者几乎都是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可糖尿病的患病率在世界各国中不但不高,而且很低,主要是因为相对于运动量来讲,摄入的总热量没有明显增加,单糖吃得也少,肥胖的人自然不多。
但随着大家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们的饮食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包括糖果、白糖、红糖、冰糖等单糖和双糖的摄入量都增加了,总热量摄入增加,脂肪比例也增加了,体力活动却越来越少,肥胖的人多了。大量摄取单糖、双糖,就可能促使肥胖率增高,从而使糖尿病增多。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老年人尤其需要注意。
老年人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年龄越大越容易得糖尿病。不少老年人本来就是隐性糖尿病或轻症糖尿病患者,却没什么明显症状,空腹时测血糖、尿糖,往往在正常范围内,若不查餐后血糖根本不知道得了病。这种情况下如果大量摄入单糖、双糖或输入葡萄糖,就会迅速演变为显性糖尿病。如再不注意,没能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则会进一步演变为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危及生命,因此,老年人更要少吃糖和甜食。
糖尿病和尿毒症有关系吗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持续的高血糖与代谢紊乱等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和衰竭。
糖尿病的诊断一般不难,空腹血糖≥7.0mmol/L,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或者随时查血糖≥11.1mmol/L,符合其中一条就诊断为糖尿病。
久不控制的糖尿病,一般5-10年就会出现并发症,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而又棘手的并发症。一般情况下,符合以下4点,临床上就考虑为糖尿病肾病:
1、5年以上的糖尿病史;
2、出现尿微量蛋白。此时,尿常规检查可能正常,一定要检查尿微量蛋白或者尿蛋白肌酐比值;
3、同时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4、排除其它原因的肾脏病。
糖尿病是导致慢性肾脏病和尿毒症的第一大原因,将近一半的慢性肾脏病是由糖尿病引起。糖尿病已经超过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而跃居成为我国慢性肾脏病的第一病因。由于从慢性肾病开始到尿毒症需要一定的时间,估计不出几年,糖尿病肾病也会成为我国尿毒症的第一原因。
吃冬瓜能调节血糖值吗
冬瓜可以辅助调节血糖,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食用,切忌过量,否则达不到调节血糖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
冬瓜之所以能调节血糖,主要是膳食纤维多,膳食纤维可以减缓糖类吸收,对缓解糖尿病有益处。所含的维生素B1可以帮助血糖的新生代谢,具有控制糖分的效果。而且冬瓜水分多,热量低,能去除体内多余的脂肪和水分,延缓血糖上升。
盗汗与糖尿病有关吗
盗汗现象在糖尿病患者中可以见到。西医认为属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血糖长期增高可引起神经功能紊乱,主要是从控制血糖和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方面来治疗。中医认为,糖尿病患者可能有阴虚、火旺、燥热等体质特点。初期的病人可能是湿热、有痰湿,久病则虚,患者可能有阴虚体质的特点,阴虚往往会产生内火,导致人体出现盗汗。该患者可能是阴虚火旺而出现的盗汗,要明确判断体质类型还需由中医师根据其舌苔和脉象,辨证治疗。
月经不调和糖尿病有关
女性有妇科疾病的几率是很高的,但是原来有个别的女性疾病竟然和其他身体疾病有关?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多有青春期延迟和月经紊乱。
实验表明,糖尿病能延缓和抑制性腺发育。这可能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系有改变有关。有人认为,垂体也象其他组织一样,其细胞的正常糖代谢和利用是依赖胰岛素的,垂体糖利用障碍导致垂体蛋白质合成减少,可能是促性腺素分泌减少和卵巢功能障碍的原因。
在近代内分泌学及妇产科研究中,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人及动物机体是受内在及外在环境影响的一个完整的统一整体。就内分泌系统中的内分泌腺及其激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内分泌形成一个完整的功能系统,在完整的机体内,任何一种内分泌出现的效应,都可能与其它内分泌的影响有关。
卵巢是神经内分泌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卵巢的功能也必然受到其他内分泌腺功能状态的制约。糖尿病是胰岛功能改变的一种内分泌系统的疾病,它必然也影响到卵巢的分泌功能,这就会出现性激素分泌异常所出现的各种月经失调等症状。
由于上述情况,如果当性腺还没有开始发育时就患了糖尿病,那么,胰岛功能的失调,肯定会使卵巢的发育受到相应影响。因此,性激素水平较低,月经的来潮,阴毛的出现也就必然相对延迟。
罗汉果糖尿病人可以喝吗 糖尿病人吃罗汉果的好处
现代医学表明,罗汉果的水提取物可抑制四氧嘧啶对β胰岛细胞的损伤,促进胰岛细胞的修复,改善受损细胞的功能,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量,辅助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在治疗阶段对糖分较高的食物都必须限制,有些医生甚至不准糖尿病人吃糖,病人平时的饮食都十分清淡,胃口自然也不是很好,罗汉果带有甜味,但又不升高血糖,糖尿病患者可以食用,改善胃口。
如何控制血糖
第一:甜食少吃。糖尿病的出现就是因为体内的血糖比较高,自身对糖代谢出现问题才引起血糖过高的。所以老人家不要吃那些比较甜的食物,如:碳酸饮料、红枣、西瓜等食物,因为那些食物含有的糖分比较多。会加重自己的病情。
第二:控制体重。糖尿病的患者身体一般都比较肥胖,出现肥胖也是导致糖尿病发生的一大因素,所以患者平时需要注意控制自己的体重。注意自己每日的摄入量。每天自己适当的做些运动如:慢跑、打羽毛球、饭后散步等都可以。
第三:检测血糖。糖尿病的患者,需要注意控制好自己的血糖,所以最好自己购买一个测血糖的仪器,每天都检测下,这样可以很好的关注自己的血糖变化,以便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四:由于糖尿病这种疾病属于慢性疾病,可能就需要面对长期的服药,那么就需要患者坚持服用,这样才能更好的控制血糖的升高。
儿童吃糖要避免9大禁忌及误区
小孩大多数都是很喜欢甜食的。吃糖是很多孩子在春节都不会缺少的食物,而在年货中糖果也是决不能缺少的,那吃糖有些什么要注意的呢?一起来看一下吧。
1、不宜吃太多
糖是不含钙的酸性食品。正常人体需要保持碱性,吃糖过多,人体会变为中性或弱酸性。机体要恢复弱碱性,就要消耗人体的碱性物质--钙。天长日久,会影响儿童的骨骼发育。此外,吃糖过多,还会引起咽炎、扁桃体炎及肥胖等疾病。
2、餐后不宜马上食甜品
餐后立即进食糖果,可造成血糖负荷过大,胰腺就要加倍工作以分泌更多的胰岛素,长此以往,胰腺会因疲倦而怠工,导致病变。享用甜品的时间可放在两餐之间,如上午9~10点,下午3~4点等。
3、空腹别吃甜品、糖果
空腹状态下进食甜品,会导致胃肠胀气、胃酸分泌过多、出现恶心、反酸和烧心感。还有人以一杯甜饮料替代正常早餐,认为这样做“方便快捷”。其实空腹饮用甜饮料会造成糖分迅速吸收,血糖瞬间升高,使胰岛素大量分泌来降低血糖,结果可能导致血糖过度下降,出现低血糖反应,不仅严重影响上午的工作和学习,还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
4、部分人士不宜吃糖
不可否认,确有部分人士不能或不宜吃糖果,或者必须在营养师的指导之下才能适量吃糖,其中包括肥胖、糖尿病、糖耐量低减、胃肠功能弱、胃炎和消化道溃疡、胃食管反流症、功能性消化不良、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冠心病患者等。
5、餐前不要吃糖果
甜食有一种特性,可以延缓胃肠道的蠕动和排空,抑制食欲。有些人因某种情况在餐前半小时饮用了一杯高糖的饮料,结果导致正餐食量大减,营养摄入失衡。因此,每餐前1小时应禁用任何甜食、糖果。
6、不宜睡前吃糖
睡前吃了糖不刷牙,牙缝里的残渣是细菌繁殖的培养基,从而产生酸,使牙齿脱钙、溶解,形成龋洞。
7.皮肤感染的患儿不宜吃糖
吃糖能促使血糖升高。血糖高是葡萄球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可造成皮肤感染经常复发,久治不愈。因此,患有脓疱疮、化脓性疖肿等皮肤感染的儿童不宜吃糖。
8、父母有糖尿病的孩子不宜多吃糖
糖尿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若父母有肥胖型糖尿病,且都在60岁左右患病,其儿女又喜爱吃糖,体重超过标准,则这些子女中的75%中患糖尿病。而平时注意少吃糖、体重正常或偏瘦者,则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小。
9、不宜衔糖过久
在口中衔糖时间过长,既限制了唾液中化学物质对细菌生酸的中和作用,又会助长口腔中细菌的繁殖,容易造成口疮和形成龋齿。
吃糖的认识误区
吃糖不一定发胖
在一些人的眼中,糖和脂肪一样,是饮食的“禁区”。人们之所以禁糖,无外乎担心吃糖长胖。但糖的整体产热功效远远不及脂肪,加之糖类在体内不能大量储存,在需要能量时,肝脏和骨骼肌中蓄积的少量糖分仅够24小时的需要,其余则全部需要脂肪的援助。
因此,在发胖方面,糖的“贡献”要远远逊色于脂肪。当然,体内消耗不了而剩余的能量,即便是由糖新产生的,也要以脂肪的形式贮存起来。因此吃糖与发胖之间,关键在于适量,而非一个“禁”字了之。
吃糖≠糖尿病
一些朋友一提到“糖”马上联想到“糖尿病”。其实,迄今为止,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吃糖多就会得糖尿病。糖尿病的发生原因极为复杂,涉及到遗传、感染、基因变异、环境、饮食等,至今未被医学界完整清晰地阐明。当然,如果一个人处于肥胖或超重状态,患糖尿病的风险较体重正常者增高。但正如前述,肥胖或超重绝非糖类一家的“功劳”,而往往是“糖类+脂类”结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脂类的“贡献”要远远大于糖类。因此,不可将糖尿病与糖简单地划“等” 号。
99药剂师温馨提示除了儿童吃糖要注意避免上面说的饮食禁忌及一些误区,有些成人也同样要避免,糖尿病患者最好不吃。
糖尿病和尿毒症有关系吗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不仅仅是糖尿病肾病,大部分肾脏病的进程都是不可逆的,但是,不可逆不代表不可控。糖尿病肾病的治疗要构筑起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积极的控制血糖,并同时将血糖、血压、血脂等控制达标,不发生糖尿病肾病;
第二道防线:对已经发生的糖尿病肾病,积极的控制血糖和血脂,严格的控制血压和蛋白尿,遏制或者延缓肾脏病进展,保护肾功能。
第三道防线:对已经发生的慢性肾衰竭,通过饮食控制,严格控制血压,控制血糖和血脂等措施,保护残余肾功能,避免进入尿毒症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严格控制血糖达标(糖化血红蛋白<7%)的同时,应严格的控制血压达标(<130/80mmHg)和血脂达标(低密度脂蛋白<2.6mmol/L),甚至对肾脏保护而言,控制血压比控制血糖还重要。同时,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比如限盐、戒烟、减重等,以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糖吃多了会得糖尿病吗 糖尿病能吃糖吗
糖尿病人能吃糖,但要限糖。糖尿病人适量吃糖,可以为机体补充能量,以免低血糖危害健康。但如果糖尿病人吃升糖指数高的食物不加以限制,那么会使血糖升高,加重病情。
葡萄和什么不能一起吃 葡萄哪些人不宜吃
葡萄里面含有大量的果糖、葡萄糖等糖类物质,对于有高血糖的人来说吃了容易导致血糖上升,所以高血糖、糖尿病患者平时要尽量少吃或不吃糖分高的水果。
葡萄中含有的多种果酸具有助消化的效果,如果腹泻患者或肠胃不好的人吃葡萄的话,容易加剧腹泻的症状,对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关于糖尿病
一、没有多少人能够在早期阶段发现该疾病
如果你认为自己存在糖尿病的风险,你可以通过改变饮食和生活方式,或检查是否因家族遗传的血液的影响。如果你不想自己患有糖尿病,建议你2个月检查一次身体,一旦发现早期糖尿病,你可以通过饮食和锻炼来改善该疾病,或以一些药物治愈。
二、糖尿病会导致心脏疾病和失明
糖尿病患者若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引起眼压高,不及时治疗或可导致心脏疾病和失明。
三、小心伤口
你必须要小心,患有糖尿病容易有伤口,这样的伤口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愈合,并且伤口感染风险很高,尤其是在腿部的伤口。如果你喜欢穿拖鞋、赤脚走,应注意清洗你的脚丫。
四、如果肥胖是糖尿病的原因,可以运用手术或其他方法来减少脂肪
减肥手术是可以控制糖尿病,也是对肥胖者最佳的途径。但手术前你需咨询你的医生或全面检查身体,如果你的医生告诉你,减肥手术对你可能会有并发症,那么你应更换其他方法,如体育运动。
五、2型糖尿病通常没有症状的
当你发现你患有糖尿病,可能是为时已晚。1型糖尿病,你会发现自己频繁小便和容易疲倦;而2型糖尿病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如果你觉得你的身体有异常症状,建议你尽快咨询你的医生。
六、有妊娠糖尿病患者产后可能会复发
如果你在怀孕期间生病,会导致疾病复发的机会很大。在分娩后疾病容易复发,所以在产后你需要注意个人的卫生习惯、饮食,同时养成有规律的锻炼习惯。因为健康的饮食和有规律的运动不仅可以帮助你控制疾病,而且可以防止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