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痔疮拔罐拔哪个位置 痔疮拔罐操作方法

痔疮拔罐拔哪个位置 痔疮拔罐操作方法

患者取合适的体位,施术者找准穴位,并进行常规消毒,选择大小适宜的火罐,一手持夹着酒精棉的镊子,一手持罐,将酒精棉点燃后伸入罐内旋转片刻,迅速将棉球抽出,即可将罐拔于穴位上,根据所拔罐的负压大小及患者的皮肤情况留罐10-15分钟,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

拔罐疗法是怎么发展的

拔罐疗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古时称之为“角法”,是一种用挖空的兽角(动物犄角)磨成有孔的筒状,刺破脓肿后以角来吸拔脓疮、吸除脓血的外治法。早在两千多年前,《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古人用“兽角”做成罐具治疗疾病的记载。

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用牛角来治疗痈肿,鉴于当时此法盛行,若使用不当易造成事故,故书中特别强调要慎重选择适应症。

在唐代,拔罐工具有了突破性改进,人们掌握了竹筒的制作工艺,采用水煮吸拔的方法,最后发展成现今的水罐、药罐,大大丰富了拔罐疗法的内容。

到了宋金元时代,拔罐疗法的名称由“吸筒法”替换了“角法”,而使用竹罐;拔罐方法也进一步由单纯水煮的煮拔筒法发展为药筒法,即先将竹罐在按一定处方配制的药物中煮过备用,需要时,再将此罐置于沸水中煮后,乘热拔在穴位上,以发挥吸拔和药物外治的双重作用,然而,此时的药罐法,药物种类及用量均较少,是药罐法的开端。

在明代,拔罐法已经成为中医外科中重要的外治法之一。当时一些主要外科著作几乎都列有此法,主要用于吸拔脓血,治疗痈肿。在吸拔方法上,较之前代,又有所改进。用的较多的是将竹罐在多味中药煎熬后的汁液中煮沸直接吸拔,所以,竹罐又被称之为药筒,较之宋代的药筒法,无论是药物种类及剂量,还是使用方法方面,都有明显进步。

清以前,文献记载的诸多拔罐疗法,虽在罐具、吸拔方法、药罐等方面有所改良和提高,但在临床应用方面却不能脱离疗痈疮疡这类外科阳热实证。至清代,拔罐法有了更大的发展。首先,是拔罐工具的又一次革新。竹罐尽管价廉易得,但吸力较差,且久置干燥后,易产生燥裂漏气。为补此不足,清代出现了陶土烧制成的陶罐,并正式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火罐”一词。其次,拔罐方法上有较大进步,拔罐部位上一改以往以病灶区作为拔罐部位,采用吸拔穴位来提高治疗效果。再者,拔罐疗法的治疗范围也突破了历代以吸拔脓血疮毒为主的界限,已从单一的外科发展到内科多种病症的治疗。

拔罐对痔疮有好处吗 痔疮拔罐的操作方法

留罐法:患者取俯卧位,选取上穴拔罐,可以单纯闪火法拔罐,亦可采用三棱针刺拔罐法,留罐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五次为一个疗程。

挑刺拔罐法:患者取俯卧位,选择腰骶部痔点,即腰骶部呈灰色或棕褐色,暗红色,大小如米粒状的圆形,凸出于皮肤的丘疹,压之不褪色;如无明显痔点,则选择尾骨端与肛门之间的长强穴上端,或八髎穴挑治,每次选择一穴,将皮下白色纤维数十条尽数挑断后,局部加拔火罐,留罐十分钟。起罐消毒后用无菌纱布包扎固定。

痔疮拔罐拔哪个位置 痔疮药浴用什么药

药方:取威灵仙30克,荆芥穗30克,枳壳30克,乳香30克,凤眼草60克,细辛8克。制法:以上六味研末,每取药末90克,加水煎取药浴液,洗浴患部。

功效:具有化瘀通络、祛风止痒的功效,适用于痔疮经久不愈,或痔疮出血者。

药方:取黄柏30克,土茯苓30克,蒲公英30克,马齿苋30克,五倍子、荔枝草、轻粉、冰片各适量。

制法:

先将黄柏、土茯苓、蒲公英、马齿苋加水煎汤,备用;另将五倍子开一小孔,再将荔枝草晒干研成细末,填入五倍子内,用纸塞孔口,湿纸包煨,片时取出待冷,去纸研细末,每次取药末3克,加入轻粉9克,冰片1.5克,共研极细末,用药汤洗患处,再用药末涂搽患处,卧床休息,每日2次。

功效: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敛疮的功效,适用于痔疮。

药方:取大黄20克,玄明粉30克,明矾30克。

制法:以上三味加水适量,煎煮至沸,待温,洗并坐浴患部,每次约15分钟。

功效:具有清热解毒、软坚消肿的功效,适用于外痔及内痔外脱肿痛。

药方:取龙脑冰片3克,芒硝30克,明矾10克。

制法:以上三味加开水1 000克溶化,用消毒纱布蘸药液趁热敷于患处,每次20~30分钟。功效: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适用于痔疮。

药方:取槐角25克,苦参25克,明矾10克。

制法:以上三味加水煎煮,去渣,温洗患部。

功效:具有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的功效,适用于痔疮肿痛。

药方:取干地龙20克,蛇蜕5克,水蛭10克,冰片5克,麻油适量。

制法:以上前三味焙焦存性,共研细末,再加入冰片研匀,用麻油调成糊状,先用温开水洗净患处,再取药糊适量涂敷患处,每日3~4次。

功效: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的功效,适用于外痔、内痔、混合痔等。

腿部拔罐的好处和坏处 承山理肠消痔

位置:小腿后面正中,腓肠肌(小腿肚)肌腹下的“人字纹”凹陷中。

拔罐功效:舒筋活络,理肠消痔。

主治病症:运动系统疾病,腰肌劳损,腓肠肌痉挛,下肢瘫痪。肛门病症:痔疮,脱肛。

痔疮拔罐的位置图图解 痔疮拔罐的位置图

定穴:大肠俞,气海俞,委中,承山。

取穴:气海俞,大肠俞在背部,当第3,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委中在腘窝横纹中央,当股二头肌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承山在小腿后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

取穴方法:委中在腘窝横纹中央,承山在小腿后面正中,气海俞取俯卧位,摸到第3腰椎,其棘突下旁开2横指即是本穴;大肠俞,两侧髂嵴高点连线与脊柱的交点为第4腰椎棘突下,由此旁开2横指处。

拔罐的方法和应用

1、拔罐的方法

闪火法操作要点:用镊子夹酒精棉球点燃,在罐内绕一圈再抽出;迅速将罐罩在应拔部位上,即可吸住。

2、拔罐的应用

(1)留罐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一般留置5~10分钟;多用于风寒湿痹、颈肩腰腿疼痛。

(2)走罐罐口涂万花油,将罐吸住后,手握罐底,上下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背;多用于感冒、咳嗽等病症。

(3)闪罐罐子拔住后,立即起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多用于面瘫。

(4)刺络拔罐先用梅花针或三棱针在局部叩刺或点刺出血;再拔罐使罐内出血3~5毫升;多用于痤疮等皮肤疾患。

痔疮拔罐的位置图图解 痔疮的病因病机

痔疮多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或由于嗜吃辛辣,脾胃燥热,或长期便秘,临厕久蹲,长期泻痢导致脏腑功能失调,风燥湿热下迫,阻于魄门,瘀血浊气纠结不散,筋脉横结而成。

痔疮拔罐能治好吗

痔疮拔罐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只能作为辅助疗法来使用。

痔疮的发病主要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调,加之外感,内伤,六淫,七情等因素所致。拔罐主要可以起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的功效,经中医辨证后,可以用来治疗痔疮。

痔疮拔罐拔哪个位置 痔疮生活护理

1 .多摄取水分及纤维。便秘是造成痔疮的最大诱因,因此,为防治便秘,须多喝水及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苹果、甜菜、巴西核果、绿花椰菜、甘蓝科蔬菜、 胡萝卜、绿豆、燕麦麸、皇帝豆、梨子、豌豆、洋车前子及全麦等谷类,都是好的选择。

2.勿蹲马桶太久。每次坐在马桶上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5分钟,尤其不要一边上厕所一-边看书,这是极不卫生的习惯。

痔疮

3.勿长时间端坐不动。不要连续几个小时坐在椅子,上不动,即使必须如此,也应每小时至少起身活动5分钟。

4.勿提重物。提重物或费力的运动,就好像排便时用力过猛一样,如果你容易发生痔疮,应避免过度地出力。

5.勿抓挠患部。痔疮患部可能会发痒,但勿用抓痒来缓解不适,那样会损害直肠脆弱的静脉管壁,使情况更糟糕。

6.坐温水浴。将你的臀部泡在温水中,也许是一种治疗的最佳方式。温水促进患部的血液循环,有助于收缩此处肿大的静脉,并且能止痛。

7 .控制体重。体重过重的人较易出现痔疮,因为他们的下肢承受较大的压力,因此,他们也较容易发生静脉曲张。

中医拔罐治痔疮

痔疮是肛门疾病中的常见多发病。在直肠下端粘膜下和肛门皮下静脉丛,因血管扩张形成团块。根据发病的部位不同,分内痔、外痔和混合痔3种。多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胃肠燥热,伤津耗液,燥屎内结,下迫大肠;或因湿热下注,蕴聚肛门,气滞血瘀,经脉壅遏,筋脉驰纵,致生痔疮。

临床表现以便血、肛门脱出肿物、肿胀、痒痛为主。内痔生于肛门内(齿状线以下),外痔生于肛门外(齿状线以上),混合痔生于肛门内外。若便血反复出现,可导致贫血而出现头晕、目眩、乏力等贫血症状。

中医拔罐治痔疮--取穴处方:大肠俞

中医拔罐治痔疮--方法:用刺络拔罐法。先用三棱针垂直快速点刺0.5-1厘米,进针后将针体左右摇摆拨动5-6次,同侧下肢有明显酸胀放射感时起针,再用闪火法拔罐于针眼处20分钟。起罐后,用75%酒精棉球压迫针眼,以胶布固定。每隔3日治疗1次,3次为1疗程。

痔疮拔罐拔哪个位置

1.会阳穴位置:

俯卧位或跪伏位,会阳穴位于人体的骶部,尾骨端旁开0.5寸。

2.会阳穴取穴方法:

有臀大肌;有臀下动、静脉分支;布有尾骨神经;深部有阴部神经干。

3.会阳穴功效:

散发水湿,补阳益气,清热利湿,益肾固带,会阳穴有理下焦、调二阴的作用。

1.白环俞穴位置:

位于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4骶后孔。

2.白环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白环俞穴位于人体的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4骶后孔。

3.白环俞穴功效:

外散腰臀之热,益肾固精,调理经带,白环俞穴有调经血、利腰膝的作用。

1.大肠俞穴位置:

大肠俞位于腰部脊柱区,第四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

2.大肠俞穴取穴方法:

大肠俞穴位于脊柱区,第四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卧取穴。

3.大肠俞穴功效:

大肠俞有疏调肠腑、理气化滞的作用。

1.次髎穴位置:

次髎穴位于骶部,在第二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下与骶正中线之中点。

2.次髎穴取穴方法:

俯卧取穴,次髎穴位于人体的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2骶后孔处。

3.次髎穴功效:

疏导水液,健脾除湿,补益下焦,强腰利湿,次髎穴有理下焦、健腰膝的作用。

1.承山穴位置:

承山穴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角形凹陷处。

2.承山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下肢伸直,足趾挺而向上,其腓肠肌部出现人字陷纹,于其尖下取穴。或者直立,两手上举按着墙壁,足尖着地,在腓肠下部出现人字陷纹,当人字尖下取穴。

3.承山穴功效:

运化水湿,固化脾土,承山穴有舒筋活络,通畅理气,理气止痛,舒筋活络,消痔的作用。

痔疮刮痧方法图解 治痔疮用拔罐好吗

拔罐能够辅助治疗痔疮,但效果有限,情况严重仍需要手术治疗。

痔疮多因胃肠燥热,伤津耗液,燥屎内结,下迫大肠;或因湿热下注,蕴聚肛门,气滞血瘀,经脉壅遏,筋脉驰纵所致,拔罐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的功效,中医辨证后可以用来治疗痔疮。

1.定穴:

大肠俞,气海俞,委中,承山。

2.取穴:

(1)大肠俞,两侧髂嵴高点连线与脊柱的交点为第4腰椎棘突下,由此旁开2横指处。

(2)气海俞,大肠俞在背部,当第3,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3)委中在腘窝横纹中央,当股二头肌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4)承山在小腿后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

3.方法:

(1)留罐法:患者取俯卧位,选取上穴拔罐,可以单纯闪火法拔罐,亦可采用三棱针刺拔罐法,留罐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五次为一个疗程。

(2)挑刺拔罐法:患者取俯卧位,选择腰骶部痔点,即腰骶部呈灰色或棕褐色,暗红色,大小如米粒状的圆形,凸出于皮肤的丘疹,压之不褪色;如无明显痔点,则选择尾骨端与肛门之间的长强穴上端,或八髎穴挑治,每次选择一穴,将皮下白色纤维数十条尽数挑断后,局部加拔火罐,留罐十分钟。起罐消毒后用无菌纱布包扎固定。

痔疮拔罐能治好吗 痔疮拔罐疗法

留罐法:患者取俯卧位,在大肠俞穴,委中穴,承山穴,气海俞采用留罐法,

走罐法:在腰骶部行走罐,待出现瘀点后,选择3-5个明显者点刺出血,再在点刺的部位拔罐,拔出瘀血,隔2日1次。

拔罐对痔疮有好处吗

痔疮多因胃肠燥热,伤津耗液,燥屎内结,下迫大肠;或因湿热下注,蕴聚肛门,气滞血瘀,经脉壅遏,筋脉驰纵所致,拔罐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的功效,中医辨证后可以用来治疗痔疮。

相关推荐

的一些注意事项

第一,和洗澡谁先谁后 火罐后马上洗澡,很多爱在浴池洗澡的人常说“火罐和洗澡,一个也少不了”。确实,温热的澡水和温热的火罐,洗完再完再洗,想想都舒服。可是这顺序还真要注意,可以洗完澡后火罐,但是绝对不能在之后马上洗澡。 完火罐之后,由于皮肤是处于舒张的状态,这时候不能洗澡,尤其是冷水澡。这时候的皮肤非常地脆弱,洗澡很容易使皮肤受损或者发炎,如果是冷水的话,更容易刺激到皮肤,容易受凉,所以不要在完火罐后立马洗澡。 第二,真的是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吗 不少人说火罐这一最少要半小时,有的人

火罐能治疗青春痘吗

1、准备2~3个火罐。 2、在背部选取2~3处“个头”比较大的痤疮,以三棱针(或用注射针头)挑刺出血,挤出数滴褐瘀色的血液,直至见到挤出的血液呈鲜红色为止,即停止挤压。 3、火罐的方法,用棉签蘸酒精在罐内壁擦一下,点燃蜡烛(或者打火机),加热火罐内壁,运用热力将罐内的空气排出,然后快速地扣在选取的部位上。注意事项的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一般到皮肤变紫红而且没有起水泡最为适宜,如果时间过长,在炎热的天气中容易起水泡感染。 如果背部没有痤疮,也可以取肺俞穴、脾俞穴这几个穴位进行。 肺俞穴取穴方

女性在来月经期间能火罐吗

中医疗法又称“角法”,常促进血液循环,激发精气,调理体内阴阳平衡,哪些症状适宜呢?又有哪些禁忌呢? 1.适应证 疗法对疮疡痈毒的治疗有其独到之处。 (1)形成的负压作用于脓腔,可使脓液充分引流,减少全身中毒性反应,促进创口愈合。 (2)避免在治疗深部脓肿和复杂多脓腔脓肿时大创口引流,减少病人痛苦,缩短引流创口愈合时间。 (3)促进脓栓脱落,缩短炎症周期,少用抗生素,从而大大缩短了病程。 (4)的温热效应及持久均匀的负压效应,改善了局部创面的血液循环,促进了复杂创面和经久不愈的慢

火罐能治疗青春痘吗

“青春痘”又称痤疮,别看是这些小小的痘痘,却是关乎面子工程的大事儿。这种疾病常常多发于青春期,但是也不完全受年龄阶段的限制,从儿童到成年人,几乎所有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发病。 近几年来,中医药在治疗痤疮中所发挥的作用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和重视。中医讲,皮肤是五脏的镜子,比如面部就是脏腑精气上荣的部位。即痘痘的产生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密切,祖国医学研究表明,痤疮虽然生长在皮肤表面,但与脏腑功能失调息息相关。 中医对痤疮的治疗是以辩证分型为指导,进行个体化施治的,常运用专家研制的体质调理的纯中药浓缩丸以在内调解脏腑机能,

什么人不能

什么人不能 如果你是下面这些人群,请千万要注意,对于你来说是很有害处的。 1、高热、抽搐和痉挛发作者不宜。对于癫痫患者则应在间隙期使用。 2、有出血倾向的病人慎用,更不宜刺络,以免引起大出血。 3、骨折的人也不要,因为这回影响骨骼的愈合,让康复时间变长,此外,急性关节扭曲的朋友也不能,尤其是韧带已经发生断裂的朋友更要注意。 4、有严重肺气肿的病人,背部及胸部不宜负压吸。心力衰竭或体质虚弱者,不官用治疗。 5、皮肤过敏、皮肤损伤者。火罐有可能加重过敏症状,而且皮肤溃疡的地方也

技术的学术源流

一、的定义 疗法是以罐等为工其,利用燃烧、加热、抽吸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以产生负压,使其吸附于腧穴或应部位的体表,产生刺激,造成充血或瘀血,以达到调整机体功能,恢复生理状态,祛除疾病的一种外治法。具有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止痛消肿、毒排脓等功效。 二、技术的历史沿革 疗法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中逐渐总结和发展起来的,古称“角法”、这是因为远古时代人们是应用牲畜的知(如牛角、羊角等)磨成有孔的筒状,刺破痈肿后以角吸除脓血的。成书于存秋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就已经有了关于角法治病的记述

疗法的发展历史

先秦时期 疗法,古代典籍中亦称之为角法。这是因为我国远古时代医家,是应用动物的角作为吸工具的。在一九七三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已经有关于角法治病的记述:“牡痔居窍旁,大者如枣,小者如核者,方以小角角之,如孰(熟)二斗米顷,而张角”。其中“以小角角之”,即指用小兽角吸。据医史文献方面的专家考证,《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医书,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这就表明我国医家至少在公元前六~二世纪,已经采用这一治疗方法。 晋唐时期 东晋人葛洪,在其所撰的《肘后备急方》中。提

火罐的临床应用

1.的方法闪火法操作要点:用镊子夹酒精棉球点燃,在罐内绕一圈再抽出;迅速将罐罩在应部位上,即可吸住。 2.的应用(1)留罐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留置于施术部位,一般留置5~10分钟;多用于风寒湿痹、颈肩腰腿疼痛。(2)走罐罐口涂万花油,将罐吸住后,手握罐底,上下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背;多用于感冒、咳嗽等病症。(3)闪罐罐子住后,立即起下,反复吸多次,至皮肤潮红;多用于面瘫。(4)刺络先用梅花针或三棱针在局部叩刺或点刺出血;再使罐内出血

应该多长时间呢

前一次部位的罐斑未消退之前,不宜再在原处。 病情重、病灶深及疼痛性疾患,时间宜长;病情轻、病灶浅麻痹性疾患,时间宜短;部位肌肉丰厚,如臀部、大腿部,时间可略长;部位肌肉薄,如头部、胸部、背部、时间宜短。气候寒冷时时间适当延长;天热时则相应缩短。 初次治疗及体弱、紧张、年老、儿童等,易发生意外反应的患者,宜选小罐具,且的罐要少。同时选用卧位,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表情,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意外情况。每次10~20分钟 1、的方法 闪火法操作要点:用镊子夹酒精棉球点燃

三伏天可以吗 什么人不宜

1、高热、抽搐和痉挛发作者不宜。对于癫痫患者则应在间隙期使用。 2、有出血倾向的病人慎用,更不宜刺络,以免引起大出血。 3、骨折的人也不要,因为这回影响骨骼的愈合,让康复时间变长,此外,急性关节扭曲的朋友也不能,尤其是韧带已经发生断裂的朋友更要注意。 4、有严重肺气肿的病人,背部及胸部不宜负压吸。心力衰竭或体质虚弱者,不官用治疗。 5、皮肤过敏、皮肤损伤者。火罐有可能加重过敏症状,而且皮肤溃疡的地方也不能,容易引发感染、水泡,加重溃疡。 6、酒足饭饱者。血液流向肝脏进行代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