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的好处
小儿推拿的好处
宝宝事一家人的心头肉,,宝宝如果生病,一家人都会心神不宁。是药三分毒,如果盲目的给宝宝服用一些抗生素之类的药品,对宝宝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认识并接受“小儿推拿”这一绿色疗法,不吃药、不打针,宝宝健康有保证。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下选择小儿推拿的好处。
1安全,现在的宝宝都是家里的宝贝,安全当然是第一了。小儿推拿疗法非常安全,在家里只要正确地掌握运用方法完全可以用。由于小儿推拿手法力度非常轻,所以一般来讲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的,是很安全的。
2宝宝容易接受,没有打针、吃药之苦。
3操作简便,因为不用器械,只要用手就可以操作。
4效果好,其实宝宝的疾病比较单纯,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而小儿推拿对这方面的问题尤其有效。
5没有副作用,只要操作的得当,小儿推拿没有副作用。
注意事项:小儿推拿不仅能治病,而且还具有保健作用,可以增强小儿的免疫能力,促进婴幼儿长高,健脑益智,是许多药物不可及的。
婴儿推拿有哪些好处
一.推拿的误区
不少家长意识到药物对身体还是有一定伤害的,因此小儿推拿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青睐。但是小儿推拿是有一定讲究的,推拿手法不当很容易使小儿病情加重。不少家长对小儿推拿的了解都是一些零碎的知识,很多时候存在着不少误区,下面来了解下小儿推拿的误区。
不少家长没有明确小儿的病因就盲目推拿治疗
小儿推拿的关键在于辨证治疗,这就需要明确小儿所患的病症,比如,感冒可分为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如果病症分不清楚就盲目给患儿进行推拿,可引起反作用,使病情愈加严重。因此,家长在给孩子施行推拿之前,最好带孩子到医院进行常规检查,如血常规、便常规等等,这样能更好地辨证治疗。
二.推拿的注意事项
推拿的力度、时间、次数不当
家长在家给孩子做推拿的时候,也要掌握相关的知识,要采用适当的操作次数、时间和刺激强度。可以选择到一些正规的培训机构,学习小儿推拿的常用手法、特定穴位及常见病的推拿治疗等。还有,推拿的时间应根据孩子年龄大小、病情轻重、体质强弱及手法的特性而定,推拿一次的时间约为15~20分钟。通常每日推拿一次,高热、急性腹泻等急性疾病可每日推拿两次,慢性疾病则可隔日推拿一次。
推拿的环境不适合
给小儿推拿时,应选择避风、避强光、噪声小的地方,室内应保持清静、整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其次,推拿后注意避风,忌食生冷。小儿过饥或过饱,均不利于按摩疗效的发挥。在小儿哭闹之时,要先安抚好小儿的情绪,再进行推拿。
不是所有小孩都适宜进行推拿
另外,骨折、创伤性出血、皮肤破损、皮肤溃疡,以及烧伤、烫伤,急性、烈性传染病,癌症及危重病症等患儿切不可进行推拿治疗。
三伏天小儿推拿几天为宜
3天即可。
小儿推拿是一种中医理疗方式,对宝宝进行小二推拿首先是宝宝配合度不会很高,如果是经常做的话也是比较难的,三伏天进行小儿推拿的话,顺应三伏天的时间进行即可,顺应时间自然疗法,也有助于三伏天小儿推拿的效果,具体时间如下:
初伏推拿时间:7月11日-7月20日
中伏推拿时间:7月21日-8月09日
末伏推拿时间:8月10日-8月19日
小儿肺炎按摩哪个部位
小儿肺炎主要是肺泡的炎症,还有可能会出现痰比较多,咳嗽的症状,家长需要给他物理的疗法,就是经常变换体位,然后轻拍背部,有助于痰液的排出。如果是需要按摩,小儿推拿的疗法,这个还是建议由小儿专门的推拿医生,对小孩子进行循经选穴,然后制定小儿推拿的方案,家长自己不要私自给他做一些推拿的手法,因为力度不够,然后选穴不好有可能会对小孩子产生一定的不好的影响。
小儿推拿时需注意哪些
小儿推拿为中医特有
很多小孩子都不喜欢吃药,更惧怕打针,所以想要治愈病症,最好的方法就是推拿。近些年来,推拿的绿色疗法越来越受孩子和家长们的青睐,不仅孩子喜欢,家长们还特别放心。
小儿推拿又称小儿按摩,是以中医辨证理论为基础,通过推拿穴位、调节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方式来改善儿童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一种保健、治疗方式,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中医典籍在这方面进行论述。“小儿推拿是完全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为中医所特有的,西医没有小儿推拿。”陈红向记者介绍说。
他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从建按摩科开始,便已设有小儿推拿,至今已有30多年历史。目前北京小儿推拿发展得并不好,据了解,仅有明德医院等几家医院设有小儿推拿。现在北京提倡中医药进社区,他在今年9月份医院组织的中医药进社区讲座时,就把小儿推拿知识介绍给社区居民,反响很好。
小儿推拿穴位代草药
通过对有关数据的了解,从中医推拿的原则上来看,任何儿童都是可以进行推拿的,但是三岁以下的儿童推拿的效果最佳。
陈红介绍,小儿推拿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以穴位代替草药,穴位组方相当于中医的汤药组方,穴位抓准了,就达到了疗效。清朝有中医儿科专著《幼科铁镜》记载曰:“寒热温平,药之四性,推拿揉掐,性与药同。用推即是用药,不明何可乱推。推上三关,代却麻黄肉桂。”这里的“上三关”指的是穴位,“麻黄、肉桂”是中药名,推这个穴位达到了服用中药的效果。
另外,在小儿推拿中,穴位推拿的轻重和次数相当于汤药的剂量。和成人推拿持久有力、均匀柔和的特点不同,小儿推拿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形成了以“按摩掐揉推运搓摇”为主的一整套小儿推拿手法和复式操作法。“一般情况下,让小孩感觉到疼的手法要放到最后,不然小孩哭闹起来特别不配合医生,也就影响了疗效。”他说在小儿推拿过程中,不宜轻、不宜重、不宜缓、不宜急,一分钟按揉多少次,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上推还是下运都要根据病情来定。
陈红强调,小儿推拿并非百无禁忌。“小儿推拿在治疗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疾病时有显著疗效,如夜啼、便秘、腹泻、干呕、溢奶、咳嗽、食欲不振等小儿常见病,但不是包治百病。”他表示,患有较严重疾病、需要动手术、休克等情况下并不适宜进行小儿推拿,一定要及时就医。如果孩子在推拿过程中哭闹或有排斥情绪,最好安抚好孩子情绪后再推拿。
有一些观察比较细微的记者朋友们注意到诊室墙面上所粉刷的都是卡通人物,而且在工作人员的办公桌上还放着山楂、柚子、零食以及一些可口的水果。而据他们所说,这些都是结合一些小朋友的喜好来进行设计的,因为这些对孩子的心理有着一定的安抚的作用。
小儿推拿忌盲目进行
小孩病症多发且症状复杂,年轻妈妈看到小儿推拿有独特疗效,看了网络介绍或有关书籍,就自行给小孩进行推拿,陈红认为,这有诸多隐患。“家长可以学小儿推拿,但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在治疗过程中医生是主导,家长只是起辅助作用,家长要明白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他表示,小儿推拿要想起到疗效,推拿人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要懂中医理论,能够辨证论治;第二要熟练地掌握推拿手法。
家长不懂辨证,若手法失当或用错手法,不仅治不了病,很可能还加重孩子病情。他和记者举了一个通过磨腹治小孩便秘的例子。若为实证,则需泄;若为虚证,则需补。在手法上,顺时针方向是泄,逆时针方向为补。而这些都需要通过辨证,对症下方,手法不同,取得的效果截然相反。
近年来社会上各种小儿推拿所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针对这种现象,陈红呼吁要去除鱼目混珠,严格行业标准,规范运作机制。“小儿推拿一定要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方可进行,小儿推拿不是按摩,切忌盲目进行。”街头巷尾的那些小儿推拿所并不能保证安全,若推拿失当甚至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他就曾接诊过这样的儿童病患。事实上,国家对中医院小儿推拿项目的价格有着严格的标准,费用并不高,而社会上某些养生机构却是高消费。
小儿推拿的时间
宝宝推拿的时间应该要控制,如果时间太短的话起不到效果,而且时间太长我们又害怕伤害到宝宝的身体,所以我们建议小儿推拿的时间最好是在十到二十分钟左右。
1、小儿推拿时手法要轻,不要过重,而且在推拿前应逗小孩开心,以便其配合进行推拿。
2、身心放松。做小儿推拿时除思想应集中外,尤其要心平气和,全身也不要紧张,做到身心都放松。
3、取穴准确。掌握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和操作手法,以求取穴准确、手法正确。
4、用力恰当。因为力度过小起不到应有的刺激作用,力度过大易产生疲劳,且易损伤皮肤。
5、循序渐进。推拿手法的次数要由少到多,推拿力量由轻逐渐加重,推拿穴位可逐渐增加。
6、持之以恒。无论用推拿来进行小儿保健或治疗慢性病,都不是一两天就能见效的。常需积以时日,才能逐渐显出效果。所以给小儿做推拿应有信心、耐心、爱心和恒心。
除上述注意事项外,还要掌握小儿推拿的时间,每次以10-20分钟为宜。为了加强疗效、防止皮肤破损,在施以推拿术可选用一定的药物作润滑剂,如滑石粉、香油、按摩乳等。若局部皮肤破损、溃疡、骨折、结核、肿瘤、出血等,禁止在此处做推拿。操作时手法尽量直接接触皮肤。小儿推拿后有出汗现象时,应注意避风,以免感冒。此外,在过饥、过饱、或过度疲劳时,也不要给小儿做推拿。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 小儿推拿的适宜年龄
通常来说,小儿推拿疗法只适宜于6岁以下的儿童效果明显,6岁以上的儿童在经行推拿的过程中,除了选用小儿推拿的特定穴位外,还需要选择食用成人推拿按摩的一些手法,才能收到较好的疗效。并且需要注意小儿推拿的特点,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相应的推拿的次数以及时间都需要相应的增加,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小儿推拿手法好处多
小儿患病时,常规治疗再加上小儿推拿,疗效更好。在我们的儿科住院部,并不是每一个患儿都用小儿推拿的,医生根据孩子的病症,认为合适就开出治疗,我们发现 常规治疗加上推拿的小病号,他们症状的改善比没有作推拿的患儿要快,疗程明显缩短,而且患儿的精神、胃口以及睡眠也普遍改善;
在一段时间内接受过推拿的患儿,他们的抗病能力增加了。我们常听到做过小儿推拿的孩子的家长反映:“孩子在这半年里一直挺好,基本没什么事,这次突然有流鼻涕了或咳嗽了,所以赶紧过来了!”对于医生来说,这说明孩子在上一次推拿后很长时间没有发病了。
小儿推拿的位置和手法都必须要正确哦。贴心小提示,危急重症不适合单独应用推拿治疗,应及早综合治疗。
小儿推拿的副作用
目前,越来越多的家长都青睐小儿推拿,但大部分人对小儿推拿的了解都是一些“碎片化”的知识,甚至存在着不少误区,一旦推拿手法不当,有可能使小儿的病情越加严重。那么,小儿推拿的副作用有哪些呢?
据专家介绍,小儿推拿的关键在于辨证治疗,这就需要明确小儿所患的病症,比如,感冒可分为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如果病症分不清楚就盲目给患儿进行推拿,可引起反作用,使病情愈加严重。因此,家长在给孩子施行推拿之前,最好带孩子到医院进行常规检查,如血常规、便常规等等,这样能更好地辨证治疗。
另外,家长在家给孩子做推拿的时候,也要掌握相关的知识,要采用适当的操作次数、时间和刺激强度。可以选择到一些正规的培训机构,学习小儿推拿的常用手法、特定穴位及常见病的推拿治疗等。还有,推拿的时间应根据孩子年龄大小、病情轻重、体质强弱及手法的特性而定,推拿一次的时间约为15~20分钟。通常每日推拿一次,高热、急性腹泻等急性疾病可每日推拿两次,慢性疾病则可隔日推拿一次。
小儿推拿的好处 小儿推拿的调整作用
推拿按摩治疗小儿常见疾病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手法调和营卫,疏通经络,使小儿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畅通,达到推陈出新的目的。通过推拿按摩的机械刺激,作用于小儿机体的各组织器官,促使物质代谢旺盛,增强小儿机体的抵抗力,使失去平衡的机体转化为新的动态平衡,从而达到治愈小儿疾病的目的。
小儿推拿可以天天做吗
推拿对小儿常见的一些疾病,如便秘,厌食,感冒发烧,腹胀腹泻,惊风夜啼等,有很好的改善作用,一般来说,小儿推拿可以天天做。但由于小儿皮肤,骨骼都比较娇嫩,所以在推拿的时候要注意把握推拿力度和推拿时间。
但是,小儿推拿并非时间越长效果就越好,一般来说一天早晚各推拿一次,一次10-15分钟最好。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一旦确定好推拿的时间,最好以后都固定在这个时间点进行推拿,不要经常改变。在孩子饥饿或吃饱的时候,不宜做推拿。
小儿推拿的特点
1、简单易学,方便易行。小儿推拿是一种自然疗法,不需要任何器械、药品和医疗设备,只要依靠家长的双手在小儿身体的各位部位施行手法,即可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而且小儿推拿的操作十分简单,易学易懂,只要按照要求,遵循它的规律,多练习几次就可以掌握基本的方法了。
2、见效快、疗效佳。临床证明,小儿推拿对于小儿的常见疾病、多发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对于消化道疾病效果更佳。
3、安全稳当、不易反弹。只要对疾病诊断正确,并依照小儿推拿的操作方法合理进行施治,一般都不会出现危险或不安全的问题。
4、没有毒副作用,利于疾病康复。小儿推拿是一种单纯的手工理疗手法,在治疗中避免了某些药物中的不良反应以及毒性反应,同时也纠正了药物中因剂量不适而对患儿身体所引起的危害,是一种有利无害的治疗方法。
5、小儿不受痛苦,易于接受。应用小儿推拿疗法,一般小儿不会有任何的痛苦感,连服药都不需要,这样能够消除小儿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恐惧心理。
小儿推拿的注意事项
现在很多宝宝一生病家长就会选择给宝宝吃药或是带宝宝去打针,但是很多时候宝宝都是不配合的,吃药宝宝会摇头拒绝,打针宝宝会动来动去不配合,总之让家长伤透了脑筋。那何不试试小儿推拿的手法呢?小儿的很多病症都是可以通过推拿的手法治疗的,下面小编就告诉大家一些小儿推拿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大家可以关注一下。
1注意推拿的力度。小儿推拿一般情况来说不需要用力过大,因为小宝宝皮肤娇嫩,而且骨骼发育的不是很完全,所以家长在选择通过推拿的手法治疗宝宝的病症时,一定要注意手的力度,根据不同的病症选择不能力度,或轻或重家长一定要细细斟酌。
2注意推拿的准确位置。想要通过推拿的手法治疗宝宝的病症,那就必须找到准确的治疗位置,家长朋友在这个问题可千万不能马虎,如果不注意推拿的准确位置,偏了或是游离了,那不但宝宝的病症没有减轻,而且还会让宝宝感觉到不舒服的。
注意事项:总之,只要是通过推拿可以治疗的小儿病症,家长就尽量不让宝宝打针吃药,这样宝宝才可以健康起来。
什么是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是指运用各种手法刺激小儿穴位,从而使小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有治病功效的一种保健方法。如今小儿推拿其功效越来越得到大众的肯定,成为一种时尚的小儿保健方法。如今的小儿推拿广泛应用于小儿泄泻、呕吐、食积、厌食、便秘、腹痛、脱肛、感冒、咳嗽、哮喘、发热、遗尿、夜啼、肌性斜颈、落枕、惊风等疾病。
小儿推拿的治疗法则谨守病机,以期治病求本,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由于小儿肌肤娇嫩、神气怯弱,因此在推拿治病时,特别要注意手法,强调轻柔、渗透,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小儿推拿的穴位有点状穴、线状穴、面状穴等,在操作方法上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注重补泻手法和操作程序,对常见病、多发病均有较好疗效,对消化道病症疗效尤佳。操作的基本手法有:推法、揉法、按法、摩法、掐法、搓法、拿法、运法、捏法、擦法、捣法、捻法、刮法、摇法、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