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新手妈咪的二十种困惑
来自新手妈咪的二十种困惑
Q:很多朋友的孩子出生时,都有个3300克~3500克,而我的宝宝虽然足月出世,却只有2500克,是不是太小了?
A:健康的新生儿有各种体型,大小亦不尽相同。的确,2500克以下可能意味着在母体内摄取的养分不足,或是无法顺利吸收(例如母亲怀孕时酗酒、抽烟、吸毒);然而一个小巧玲珑的2500克宝宝,绝对可以和一个3500克的大宝宝一样健康活泼的。影响宝宝体重的可能原因有很多,如母亲在怀孕期节食、母亲的健康状况及母亲怀孕之前的体重等。
Q:我听说在宝宝出生时即与母亲亲密接触,对拉近日后关系极为重要。可我自女儿出世之后的一小时直到二天之后的现在,几乎一直将她抱在怀里,可我怎样结束这样一种怪怪的陌生感呢,似乎并不像曾经想象的那种感觉呀。
A:任何一种实质的、持久的爱,都需要长时间的用心灌溉;男女之间如此,亲子之间亦然。想必,一个刚刚结束生产过程的女人首先深深体会的感受,可能是放松大于对婴儿的关爱。一项研究发现,母亲通常需要两个星期(有的要长达九周之久)之后,才开始对婴儿产生正面的情绪。所以别太担心,慢慢你会发现对孩子的情感与日俱增。
Q:保健医生告诉我差不多3小时~4小时喂宝宝一次奶,但是有时宝宝一直睡着,常常间隔5小时~6小时才吃。我该不该准时叫他起来吃奶呢?
A:如果你的宝宝在吃奶时睡着,试试这法子:把他扶起,坐在你的大腿上,用一手撑住他下巴,另一只手扶着他的背,让宝宝自腰部慢慢往前倾斜。一旦他醒来,就可以恢复喂奶姿势。你亦可以试着捏捏他的耳村垂,轻搔他下巴附近,如果各种办法都不奏效,就让他多睡一会儿,等他真的饿了,会专心吃的。
Q:每次宝宝吃着吃着奶睡着了时,我就把她放到床上躺下,可她马上醒来哭着要再吸奶,这时该怎么办呢?
A:宝宝哭闹有很多可能,不见得如你所想只是饿。有的是因为自己无法入睡,让她哭一阵子无妨;有时她还不准备睡,她希望有人陪着,也许她的情绪比较亢奋,你可以哄哄她,抱她走走。或者是因为胀气不舒服。当然,不排除没吃饱这种状况,不妨再喂她看看。
Q:每次给儿子喂完奶,一放下他,就会吐出些奶来,这正常吗?
A:吐奶是新生儿常见的问题,多发生在吃奶后几分钟。这是由于新生儿的食管和胃的生理特点,使吃下去的奶水溢出来一些,孩子稍大些就会好转。为了防止孩子溢奶而呛入气管,应尽量防止宝宝吐奶。可在喂哺完宝宝后把他抱直,伏在妈妈肩上并轻轻拍拍背,如此可预防吐奶。如果孩子吐奶仍多,或每次吃奶后都吐,那就需要去看医生了。
Q:生完孩子已两天了,而我却还没有奶水,连初乳都没有,我很担心,把宝宝饿着了怎么办呀。
A:孩子并非生出来便有一副好胃口的。在你担心他会挨饿的同时,他可能根本不觉得。通常是在出生后第三、四天,他开始寻找乳汁丰富的乳头,而这时,许多妈咪已准备的差不多了。
但这并不意味目前你的乳房是“空”的。能供给宝宝养分以及抗体的初乳,几乎毫无疑问地存在着,虽然量也许极少(首次哺乳时,大概只有3CC的量,到第三天时,还不满20CC)。这样的量,你也许无法以手挤出,但是一个一天大的婴儿却有办法吸出来。因此,尽量让宝宝多吸吮才是。
Q:剖腹生产之后的疼痛相当难以忍受,大夫给我开了止痛药,我却担心是否会影响到吃母乳的宝宝?
A:如果你不吃,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也许更大。因为你承受的疼痛和精神压力会使你无法全神贯注于宝宝,也会减少你的乳汁分泌。另一方面,药性残留在初乳中的量微乎其微,通常不会对宝宝产生副作用。
Q:今早当护理人员把宝宝带出来给我时,孩子似乎有东西哽在喉头里,然后吐出来某些液态物,我还没开始喂他奶吃,怎会如此?
A:你的宝宝有长达九个月的时间生活在羊水中,那时他还无法像我们一样直接呼吸空气,而是吸进一堆液体。虽然在出生之后,医生护士清理了他的呼吸道,但仍可能有些残留的液体或是黏膜在他的肺里,所以他以他的方式排出这些东西----这种现象完全正常。
Q:我怀疑我女儿的神经系统出了什么毛病:即使睡得好好的,他也会突然四肢抽一下,仿佛受到了很大的惊吓,这种情况正常吗?
A:这叫做惊吓反射(Startle reflex),也叫莫洛反射(Moro reflex)。有的婴儿这种反应轻些,有的则厉害一些,也许是因为突如其来的一个声响,或是被猛然抱起,原因也可能不很明显。宝宝的反应就是躯体僵硬,四肢同时伸展,小拳头张开,膝盖拱起来;随后又立即恢复原本蜷缩的姿态。对健康无碍,大一些这种情况就会消失。因此,不必担心。
Q:我的宝宝有时会出现下巴微颤的现象,尤其当他哭时,怎么回事?
A:这也是因为神经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的缘故,很快就会消失,不必担心。
Q:我想知道宝宝一天睡多久算是正常的呀,我那儿子起先是非常活泼的,近日越来越嗜睡,要把他弄醒吃奶都很难,正常吗?
A:你等了九个月和他见面,而他成天就是睡。但是,他只是顺其自然:出生后有相当警醒的1个小时,然后是连续24小时的沉睡,这对新生宝宝而言是极为正常的模式。
你也别期望宝宝一醒来就成为好玩伴。刚开始的几周,睡眠周期大约一次2小时-4小时,然后一醒来就哭。在一种半睡半醒的情况下吃奶,得到满足便呼呼大睡。
新生儿白天真正清醒的时间,说起来可能1个小时中只有3分钟,加起来差不多一天约1个小时。更长时间的清醒需要更大的成熟度,充分的睡眠——尤其是浅睡或做梦阶段对他的成长帮助很大。渐渐地,醒的时间会加长,在一个月大时,他一天约有2小时~3小时醒着的时刻,而且绝大部分集中在某一次,通常是傍晚时分。另一方面,有些睡眠周期可以增长到6个小时。
与此同时,你最好趁宝宝睡的时候也补充一下睡眠,以应付摆在眼前的日子。你很快就会发现,他醒的时间太长。
Q:当我看到宝宝那长相时,感觉并不好,你看尖尖的脑袋、大眼泡、扁鼻子……什么时候看上去会好看些呢?
A:说实话,刚出生的宝宝大多都不太上相。影视镜头中抱出来看上去很好看的新生儿往往都有2、3个月大了。但是,不必忧心忡忡,通常这副怪模样都是暂时的。为了能够待在你那空间有限的子宫内,更为了最后能够顺利通过狭窄的产道,可以说,新生宝宝必须长成这模样。
Q:我的宝宝脸上布满一些小白点,什么原因?能自行刮掉吗?
A:这些小白点是由于不成熟的油脂造成的,也许会布满宝宝全身。不过,不用担心,几周之内会自动消失,千万别自行去刮去挤,否则会被感染。
Q:当宝宝张大嘴巴啼哭时,我注意到他的牙龈上有些白白的鼓起的小块,不会这么快出牙吧?
A:先别忙着昭告天下!通常这些小鼓起只是充满液体的囊肿而已,而且它们很快就会消失。有的婴儿脸颊内侧或牙床上有像乳渣那样的白色小斑点。这是由于沾上了一种毒菌。据说有20%产妇的产道里都有这种霉菌,是在出生时带出来的。
Q:当我看到我的小宝贝一出生就长了两颗前齿时,我很吃惊,不知是福是祸。有的齿科医生说应该拔掉才是,真让人不知所措!
A:某些婴儿会带着一两颗牙来到世上。一般是长出下门齿。由于有牙,喂奶时就会咬疼母亲的奶头。这种过早长出来的牙齿有两种,一种是真正的乳牙,一种是多余的牙。真正的乳牙牙根很深,而多余的牙是歪斜的,从一长出来就活动。请牙科医生鉴别后,对多余的、活动的牙以拔掉为宜。
Q:大夫告诉我,宝宝因为黄疸现象,必须留在医院先用胆黄灯治疗几天。医生说不要紧,可是我觉得很严重,听人说黄疸会导致智力低下,为此,我整日心神不宁,夜不成寐。
A:走到婴儿室去看的话,你将发现过半的宝宝在第二或第三天会开始变黄,最明显的部位是眼白、手掌心和脚底板。这个黄色是来自于血液中过剩的胆红素,一般来说,一周左右就消失了,这种生理性新生儿黄疸也有许多婴儿要持续到1个半月左右才消退的。病理上的黄疸不多见,通常见于遗传、血液或肝脏方面的疾病等成因,要避免黄疸在脑中堆积,尽快降低指数是很重要的,否则会造成核质性黄疸,其征兆是哭声微弱、反应迟钝、吸吮能力很差,它会导致永久性脑部受损。
Q:很多育婴室的护士用安抚奶嘴堵住那些大哭的宝宝的嘴。我很看不惯一些大点的孩子成天叼着个奶嘴不放,我不希望我的宝宝那样。
A:其实,在育婴室里的两三天当中使用安抚奶嘴,并不至于造成习惯。然而。基于以下几点,最好不用:
·如果是母亲授乳,最好不用。因为宝宝会对两种吸吮方式不同的乳头产生困惑,影响到授乳的顺利进行。
·宝宝每每哭泣时,光用安抚奶嘴去敷衍,对孩子并不太好,因为安抚奶嘴不能替代亲人关爱的拥抱。
·如果你决定不让宝宝吸奶嘴,就告诉院方。若是他在育婴室哭个不停,可请院方将他送到病房由你试着抱抱他,喂喂他,可能的话,要求宝宝与你同住一房间。
Q:当我第一次为小家伙换尿片时,我被他那绿黑色的大便吓了一跳!
A:这很正常,当宝宝还在你肚子里时,这种绿黑色的物质是在他小肠内的,现在表示他的肠子蠕动正常,可以将这些东西排出体外。
通常在婴儿出生24小时之内,胎便差不多就排干净了,接下来的两三天你会见到过渡期的排便,颜色将是暗绿色调的黄色,并且稀软,有时还会含有黏膜。再过来呢,就看你给宝宝吃什么了。一般而言,吃母乳的宝宝排出金黄色、如芥末颜色的粪便,形态比较稀软;若是喂食婴儿配方奶粉等,排出大便的颜色则有很大的弹性,从淡黄到褐绿色都有。如果配方中含铁的话,颜色会呈黑色。
千万不要拿宝宝们的粪便相比;即使同一个宝宝,两天之内也可能排出截然不同的粪便。
Q:我的出生仅一周的宝宝,在他睡觉时细听会有一种“吱吱”的响声,是嗓子有问题了吗?
A:婴儿出生后1周左右,细心的母亲会发现很多情况。宝宝呼吸时,嗓子会发出一种“吱吱”的声响。由于每呼吸1次就发出这种声响,母亲就很担心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其实,这种声响并不是总有,当宝宝哭、发怒时就严重些,安静时就很轻微。倘若啼哭的声音并不嘶哑,吃奶很好,精神也好,也不发烧,就是去看病,医生也会告你一切正常,因此,不必担心。
这种声音是由于喉头生来很软,每当呼吸时喉头的一部分就变形,由于变得很窄就发出这种声音。数日后,柔软的喉头逐渐变硬,声音就消失了。也有的孩子要到半岁以后才好的,大多1岁左右就基本没有这种现象了。
Q:我儿子向来吃奶都吃得很好,而突然之间,在过去的八小时内,他始终不肯好好吃奶,我一时找不到原因,帮帮我好吗?
A:宝宝不好好吃奶,最为常见的有以下几个因素:
·母亲的饮食:你是否酷爱某些辛辣刺激的食物?如果是,那么宝宝可能单纯是因为你所吃的某种味道重的东西,经由母乳到了他的口中,而他很不喜欢那样的口味。如果你知道什么样的饮食可能造成这种局面,就少吃为妙。
·感冒:鼻塞的宝宝没法子同时用嘴巴吃奶和呼吸。你可以准备一个婴儿专用的吸鼻器来清除鼻腔内的异物,或是请大夫开滴鼻剂。
·耳朵痛:耳朵痛会引起上下头颚不适,吸吮的动作会使这种不适更加严重。妈咪要注意观察。
·鹅口疮:鹅口疮通常出现在宝宝的双颊两侧,有时会在舌头、上鄂、牙龈。新生儿出现的机会很大。这种感染虽不危险,但是会痛,会影响宝宝吸奶。一定要为宝宝医好此病,以免你自己也因为乳头皮肤的裂伤而感染,或是传染到宝宝其他部位。
·乳汁来得太慢:极度饥饿的宝宝可能会因乳汁迟迟不来而顿失耐性,然后便拒绝再做尝试。有的妈咪奶水来得较慢(可能有5分钟之久),为避免孩子发生拒吃的情况,最好事先挤出一点乳汁让宝宝开始努力时有很好的诱因。
·你的紧张不安:妈咪的负面情绪会传达给敏感的宝宝,使他无法安心吃奶。所以,妈咪要保持良好的情绪,放松些才好。
哺乳期缺钙怎么办
1、产后补钙功课不能停止
服用钙片是从孕中后期即开始的每日功课,要持续到什么时候呢?
从营养需要量上看,哺乳期依然是钙需要量最大的阶段(孕期1000-1200毫克/天,哺乳期1200毫克/天)。新妈咪如果每日泌乳1000-1500毫升,就要失去500毫克左右的钙,由此可见产后女性钙流失的速度。所以,这个功课不能停。若停止哺乳了,母体钙的需要量回复800毫克/天,饮食摄入又充足的情况下,方可停止服用钙剂。
2、注意从食物中摄取补骨营养素
食物中的钙、磷、维生素D和蛋白质,这些老牌营养素对骨骼健康的贡献大家耳熟能详,来自大豆和亚麻籽的植物雌激素也是好同志,需要纳入我们的食谱中来。
强化维生素A、D的奶制品、大豆制品、坚果、海带等菌菇、油菜、动物肝肾、海产品、耐咀嚼的粗粮主食,都是很好的补骨食品。
3、选择清淡的饮食——保证骨骼健康的正确做法
盐是威胁骨骼健康的大敌,肾脏排除多余钠元素的同时也会伴随着钙的流失。新妈咪一定要采取简单的烹调方式,选择清淡的饮食,这才是保证骨骼健康的正确做法,夏季流汗多,每天食盐用量在6-8克,寒冷的秋冬则不宜超过6克。
另外,麻辣火锅、烧烤、拉面,都是那么诱人食欲,然而,新妈咪是没有资格流连美食之地,开怀大吃的。她需要定时定量,少量多次地进食自家烹制的新鲜、多样、清淡的饮食。
4、多做亲子户外运动——新妈咪健康骨骼的法宝
对每一个人而言,骨骼健康最重要的滋养不直接来自食物,而是直接来自太阳光。带着宝贝每天到户外进行30分钟左右的“日光浴”是新妈咪的必修课,裸露的皮肤合成的维生素D,能促进肠钙吸收、骨钙生长。
户外活动的好处还在于:运动对骨骼健康的促进作用。
有一种骨质疏松叫做废用性骨质疏松,而运动则能增强骨密度。经过孕产期的洗礼,很多新妈咪适应“国宝级”生活,不爱运动了,这也是造成产后骨质疏松的重大隐患。因此,新妈咪要多亲自带着宝贝一起到户外去,一边散步一边晒太阳,运动起来才能身强骨健。
提醒你
带宝贝出外时段,建议避开上午10点-下午4点,这一时间段紫外线比较强烈,容易损伤宝贝的皮肤。
35岁以下的新妈咪健骨提案
35岁以下的女性处于生育的黄金年龄,然而,当下这个年纪的女性们多还困惑于自我,不大懂得为子代的健康做筹划。新婚燕尔未经充分的准备,就意外怀孕了。如果你一向在意身材,那弱不禁风的瘦削样子,让人不禁为你和新生宝贝的骨骼健康捏了把汗!
建议:每天少量多次安排营养全面的补骨饮食。
年轻的瘦弱妈咪,产后特别需要营养的补给,特别是孕期体重增长偏少的新妈咪,就更有可能存在营养不良,伴随着骨量丢失,这种丢失在哺乳期会进一步加剧。对照下面标准来看一看,孕期体重增长不足的新妈咪,你可要加强营养补给了。
35岁以上新妈咪健骨提案
35岁以上的新妈咪,一般来讲有阅历,有耐心,正是绽放的花季,而相比二十几岁时候,你更懂得如何照料宝贝和自己。从骨骼健康的角度看,这个年龄段,女性的骨量沉积达到峰值,之后呢,如果没有适宜的营养补充,就开始逐渐动员储备。故而,预防妊娠哺乳期骨质疏松的话题应该引起她们的注意了。
再有,这个年龄段的新妈咪,产后身材的恢复不容大意,否则,青春的小尾巴就会从手中溜走。不仅如此,身材大走样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多种慢性疾病的威胁。
建议:不随意吃零食,管住一张嘴!
产后一定要注意少吃甜食、油炸食品,这些都是容易增加身体热量的食物,不随意吃零食,管住一张嘴!而要更注意户外运动,以及在饮食上精心安排富钙食物。
准妈妈最容易被忽悠的不良饮食习惯
疑惑1 怀孕时吃生冷的食物,生下来的宝宝气管会不好?
答案是错的。生冷食物与宝宝气管发育无关连
专家表示,宝宝气管的好坏与否和妈咪怀孕时的饮食没有绝对关系,且生冷食物也不会直接造成子宫温度降低,甚至直接影响到胎儿的情形。比较值得注意的是,生冷食物因大多为生食(如:刨冰、生鱼片),未经高温加热处理,孕妈咪容易因感染食物里的细菌而有腹泻、肠胃不适等症状,严重时的确会间接影响到子宫,导致流产的憾事发生,孕妈咪一定要特别留意。
疑惑2 孕妈咪可以吃麻辣锅吗?
答案是对的。少量摄取,以不刺激肠胃为原则
对于孕妈咪是否可以吃辣这件事,专家表示,对胎儿来说,孕妈咪具有对外来食物筛选过滤的功能,除非摄取过量的辣食,不然是不易对胎儿造成影响;但因麻辣锅中的辣性物质会刺激肠胃蠕动,临床上的确有因拉肚子影响子宫收缩,导致早产的情形,所以孕妈咪在吃辣时一定要适可而止。
疑惑3 孕妈咪喝醋会改变体质,导致流产或畸胎等情形吗?
答案是错的。喝醋不会导致流产或畸胎
坊间流传孕妈咪喝醋会改变体质,进一步造成流产与畸胎的情形,对此,专家表示,由于人体对于外来食物的调适能力很强,要让体质完全酸化或碱化并不件容易的事,更遑论会因此造成流产与畸胎的情形。
疑惑4 妈咪怀孕时吃蛋,会造成日后宝宝对蛋过敏吗?
答案是错的。孕妈咪涉取的食物与宝宝过敏无因果关系
专家表示,多数宝宝对蛋过敏的原因为蛋类食物中的蛋白质在食用后会分解成氨基酸,而氨基酸会提高组织胺等致敏物质的浓度,进而诱发过敏的情形,此与孕妈咪们在孕期吃蛋没有太大关系;此外,专家也指出,宝宝对食物过敏的原因多与遗传因素有关,但此遗传因素为母体自身,并非与孕妈咪食用外来食物所致有关。
疑惑5 孕妈咪吃木瓜,宝宝出生时黄疸情形会比较严重吗?
答案是错的。黄疸成因为胎儿体内胆红素累积
一般而言,由于木瓜是β胡萝卜素含量较丰富的食物,无论孕妈咪或宝宝,食用过量都会产生色素沈淀或肤色偏黄的情形,但与新生儿的生理性黄疸并无任何关系。至于,造成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则为体内‘胆红素’积聚所致,胆红素为血液中的红血球老化后,经代谢后所产生的一些废物,当此种废物过多或无法排出时,就会积聚在体内,造成皮肤泛黄的情形,也就是所谓的‘黄疸’。
疑惑6 孕妈咪可以喝碳酸饮料(如:可乐)或咖啡吗?
答案是对的。少量无妨,碳酸饮料需注意热量
一般人对于咖啡与碳酸饮料的疑虑多来自于其内含的咖啡因物质,专家表示,咖啡因的确会透过胎盘对胎儿造成负面影响(如:出生后宝宝易躁动、爱哭等),但这仅限于摄取过量的情形。此外,过量的咖啡因也会促使孕妈咪的肾脏释出儿茶酚胺,增加血管收缩,引起子宫胎盘血液循环不良,进一步造成胎儿缺氧的情形,孕妈咪一定要特别留意。 专家也特别提醒孕妈咪们,饮用碳酸饮料除了会有咖啡因摄取过量,提升流产风险等害处外,市售碳酸饮料大多含有较多的糖份,可能会造成孕妈咪体重过重,导致‘妊娠糖尿病’、‘妊娠中毒’等孕期并发症。
温馨提示:抽烟在临床上已经证实会对胎儿造成负面的影响,特别是香烟燃烧的烟雾中,含有尼古丁、铅等会导致胎儿畸形的物质(例如:怀孕前3个月抽烟会提升胎儿兔唇的机率),有烟瘾的孕妈咪一定要完全戒除;此外,胎儿许多神经传导物质也会因孕妈咪饮入的酒精而受到影响,特别是脑部发育与连结功能都会受到严重损害。
孕妈肚皮长毛是会生男孩吗
一、传言:肚皮长毛会生男孩?
叶女士今年已经27岁了,好不容易怀孕上了,家里人都特别高兴。婆婆得知这个喜讯之后,一直让叶女士关注自己的肚皮,看看是不是会长毛,如果长毛了说明肚子里的就是一个男宝宝。这是真的吗?
对于婆婆的说法,叶女士并不是很在意。可是,随着孕期的增加,叶女士在洗澡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肚皮上的汗毛也越来越浓密了。原来白白净净的肚皮,现在摸上去都能感觉到一层绒毛了。婆婆一听,认为这是好事情。而叶女士则显得惴惴不安。
于是,叶女士开始在网上了解其他孕妈咪们的情况。部分孕妈说自己也长毛,但生完宝宝就消失了;也有一部分的孕妈说自己的肚皮没变化。至于肚皮长毛与生男孩的问题,也有人持赞同观点,认为如果孕妇是怀上男胎的话,由于孕妈咪体内会产生雄性激素,导致孕妇身体部位毛发越来越深。
众说纷纭的说法,不仅没有为叶女士解惑,反而让她变得更加迷惑了。于是,叶女士在丈夫的陪同下,决定找专业的医生来咨询。
二、分析:肚皮长毛原因
原来,根据肚皮上长毛来判断生男孩的说法,是完全没有科学根据的。而肚皮为什么会长毛这个问题,则是孕激素在作怪。
1、激素剧增,长毛很正常。
怀孕后,孕妈咪体内雌孕激素水平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而导致身体的毛发增多、变得浓密。有些孕妈甚至担心,自己会不会因此省下一个毛茸茸的熊孩子。其实这种情况是非常正常的,准妈妈不用为此担心,更不用担心会影响到胎宝宝的发育。
2、不是每个孕妇肚皮都长毛。
大部分孕妈的毛发变化比较明显的地方,一般都是在肚皮上,尤其是肚脐周围较为浓密。也有的孕妈妈会在乳头附近一圈长毛毛,而有的孕妈妈甚至会长出胸毛,还有的孕妈妈会在背上长毛毛。总之,孕妈咪们各种担心。
从毛发生长情况来看,有的孕妈妈会在怀孕8周左右就开始长,有的孕妈妈则在怀孕20周左右才长,甚至有的孕妈妈根本不长肚毛。
3、产后会逐渐褪掉。
不会生下熊孩子,叶女士依然非常担心,难道自己以后就要变成熊妈咪了吗?其实啊,在孕妈咪生完宝宝之后,体内的雌孕激素会慢慢恢复正常,于是,在怀孕期间长出来的绒毛就会褪掉,重新恢复到孕前美美的样子的。
三、结论:肚皮长毛跟BB性别无关系
综合以上分析,准妈咪们是否已经明白了肚皮长毛的各种疑惑呢?要知道,这只是雌孕激素剧变在生理上的正常反应而已,与生男生女士完全没有关系的哦!准妈咪及各位婆婆们可千万别想多了。
把握六个准则哺乳期不怕生病
1、能够自愈的疾病别吃药
哺乳期间,新手妈咪因为常常掀衣服,特别容易受凉感冒。很多妈咪担心把感冒传染给宝宝,都不敢继续哺乳。其实这种情况不要担心,感冒病毒不会通过母乳传给宝宝的。相反,坚持母乳喂养,可以帮助宝宝强身健体。而感冒属于可以自愈的疾病,妈妈们不需要刻意吃药,只要适当增加饮水量,3-4天感冒就会痊愈。
2、确实需要吃药选择哺乳期安全药
有一些妈妈因为自身身体原因,感冒没有办法自愈,那应该在医生的要求下进行服药。同时还需要告知医生,自己正在哺乳期,询问医生药物是否对分泌的乳汁有影响。切忌不要过度担心药效对于泌乳的影响而自行减量,这对于疾病的恢复没有好处。
3、药品成分尽量选择单一型药物
打个比方,哺乳期的妈咪得的是重感冒,实在难受的不行,在药物的选择上,就需要避免一些复方类的感冒药。因为成分复杂的药物,吃进体内,很难保证不会对乳汁产生其他影响。所以在药物的选择上还是成分单一一点的好。选择单一成分药品,尽量选择大品牌生成的药物,品质更加有保障。
4、切忌自己胡乱配药
有些新手妈咪为了图方便,就自行准备药物服用,这对于泌乳是很有影响的。当真的病的很严重的时候,还是去看医生比较有保障。这样对于自己和孩子都是比较负责任的做法。
5、服药时间有选择性
不要选择在宝宝需要喝奶的时候吃药。哺乳期安全药物虽然对于泌乳没有影响,但是刚刚吃下去的药还没有溶解,很容易随着乳汁一起被宝宝吸收掉。所以在服用药物的时候,还是要有针对性的避开宝宝需要吃奶的阶段,这样就不要担心药物会被宝宝吸收了。
6、用药期间需增加饮水量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哺乳期服药期间,生病的妈咪们一定记住要多喝水。喝水可以帮助体内加快新陈代谢,提高疾病自愈率。要记住,水是最好的药。
新手妈咪们如果在哺乳期不慎染上感冒,遵照这些准则执行,不用太担心泌乳问题,照着做,一定能给宝宝一口健康的“母乳”。
宝贝需求多多新手妈咪如何应对
1.需满足宝贝合理的生活需求
孩子饿了找吃的,这是宝贝正常的生理,新手妈咪需求需要马上满足于他们,不然他们就会大哭大闹,吵得你不得安宁。像这样子的生理需求还有很多,比如尿了、渴了、要睡了,这些新手妈咪们要摸出孩子的规律,什么时间快要吃了,什么时间要尿了,什么时间要睡了,一段时间之后孩子就能养成习惯,妈咪和孩子之间也就有了默契,也就能读懂孩子的生理需求,及时给予满足。
2.需满足宝贝合理的心理需求
除了正常的生理需求之外,新手妈咪们还需要满足宝贝们正常的心理需求,那就是多一点时间陪伴宝贝,和他们做做游戏、说说话、聊聊天,就算是在他们睡着了之后,也要会在他们旁边,不要远离他们,没有亲人的陪伴他们会没有安全感。有些新手妈咪们,在孩子睡着之后就跑去做美容、玩电脑,孩子就容易醒,醒了之后感觉到父母不在身旁他们就会放声大哭,缺失安全感。
3.不能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
有些新手妈咪刚开始带孩子的时候觉得很好玩,天天抱在手上摇晃,把孩子养成了坏习惯。摇晃几天之后觉得很累就不抱在手上了,结果孩子一放在床上就大哭,孩子的这种形为明显就是不正常的需求,父母就不要给孩子这样子的机会。孩子一生下来就不要抱在手上摇晃,在国外只有听话不哭的孩子才可以得到父母的奖励,父母才会抱孩子。中国的父母是孩子一哭就抱孩子,容易把孩子惯坏。
4.采用转移注意力的办法
当孩子向父母撒娇要抱哭闹时,新手妈咪们也可以采用转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比如孩子在哭闹时将他们最喜欢的小玩具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玩小玩具,也可以在孩子哭闹时给孩子喝几口温白开水,这些办法都是不错的办法,能起到转移孩子注意力的作用。也可以陪孩子聊聊天,讲个笑话,都是不错的选择,新手妈咪们时间一长也就自己积累了相关经验,对孩子的一些不当需求也就自然会给予不理会,或是不满足,或是其他方式来回应宝贝。
孕妈为何不开心
一、怀孕了,孕妈为何不开心?
叶子是个典型的80后孕妈咪,24岁结婚,25岁就怀孕了。叶子打心里就没做好准备,只是家里人说趁年轻,生下宝宝也聪明,而且母亲也恢复得快。于是,备孕两个月,宝宝就降临了。
全职孕妈,对胎儿万分紧张
可是对于叶子来说,她的职业是导游,宝宝到了之后,婆婆与丈夫就以宝宝重要为由让她辞职在家养胎了。对这个即将到来的宝宝,已经怀孕5个月的叶子当然也是充满了神圣的使命感。宝宝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她也担心的夜不能眠,其他孕妈咪基本是一个月去一次医院,而她却是一个星期跑医院一次,一会担心宝宝长的小,一会担心胎动不正常。
本来就焦躁不安的情绪,加上强势婆婆在身边,每天规定几点睡觉、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吃水果通通安排好,这让叶子感觉都呼吸不过来。于是,叶子开始跟婆婆顶嘴,而婆婆因为担心气着孩子,倒也不计较。同学都祝福叶子是个幸福的妈,但叶子切对这样的生活产生了厌倦、恐惧,甚至晚上也偷偷哭醒过来。
二、原来是孕期焦虑在捣鬼
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大,类似叶子这种有产前焦虑症的孕妇比例十分多,,只
症状一:压力大睡不好。
引起孕期睡不好的各种原因中,除了因为孕期激素引起的变化以及身体变化所带来的不便等原因之外,还有一大原因就是心理压力大。以叶子为例,担心宝宝是否健康、担心生下女儿不受宠、担心宝宝生下来之后经济压力大等,都会引起孕期睡不好。这是孕期焦虑症的一大表现。
症状二:情感脆弱无法独处。
有人说,女人都会经历三个阶段,一天的公主(结婚),十个月的皇后(怀孕),一个月的皇太后(坐月子)之后就是一辈子的奴婢了。对某些孕妈咪来说,怀上宝宝之后就变成了家里的皇后了。家里的各种关心各种宠爱,让孕妈咪心理上变得更加脆弱,无法独处。
症状三:担忧生育风险。
在宝宝顺利出生之前,所有的孕妈咪都担心宝宝的健康问题。尤其是当宝宝要生了,究竟是选择顺产还是剖腹产,也是让孕妈咪忧虑不安的一大因素。既望顺产对宝宝更好又怕自己的阴道变松,既想选择剖腹产又担心伤口难看影响以后的性生活。这个问题,困扰着无数的孕妈咪。
症状四:担心与社会脱节。
在孕妈咪担心的各种问题中,职场孕妈咪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更多了。比如什么时候开始休产假、产假结束回去公司职位是否有变动、重新面对社会是否需要付更多的努力等等,都让准妈妈忧心。
三、4个妙招缓解孕期不安情绪
1、求知解惑,找专业医生。
如今,了解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有些孕妈咪对于孕期注意事项一知半解,通过网络了解的东西也未必准确,因此,当孕妈咪对胎儿的发育产生某些疑惑的时候,不妨多去求教于专家,以消除不必要的担心。
2、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
一个雅静、整洁、柔和的生活环境,可以让孕妈咪心情变得优美放松。而在家庭的人际关系方面,准妈妈也应该适当地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能把家人的关心和疼爱当成理所当然的享受。而应该平和地与家人相处,共同分享宝宝的成长之路。
3、健康的发泄方式,转移情绪。
当准妈妈在生活中遇到不顺心或不愉快的事,关键要学会善于进行自我调节,转移注意力。在发泄方式的选择上,应该注意孕妈咪的身份,喝酒抽烟时切忌不可的,可以适当装点一下居室、去景色优美的地方散散步;或者向闺中密友或家人倾吐宣泄一下自己的不快,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宣泄或排遣出去。
4、这些食物影响情绪,少吃或不吃。
当准妈妈情绪不佳时,这个时候可以多吃水果、瓜子等食物,改善心情哦!要避免过多进食巧克力、甜食、肉和鱼等食物,这些食物会促使血液中的儿茶酚胺水平增高,加重烦燥、忧郁等消极情绪。
什么是妈咪爱
妈咪爱是一种药的名字,宝宝肠胃不好的时候可作辅助治疗,在药里面算是味道不错的,一般的宝宝都愿意接受。当然,最好的是这个名字,包含了母亲最基本的心愿。妈咪爱是小儿药品,适用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营养不良,肠道菌群紊乱引起的腹泻、便秘、腹胀、肠道内异常发酵、肠炎,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肠粘膜损伤等症。
妈咪爱的英文名是Medilac-Vita,通用名为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作为小儿常见药,它是一种益生菌,抑制致病菌,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抑制肠源性毒素的产生和吸收,达到调整肠道内菌群失调的目的。适用于因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便秘、胀气、肠道内异常发酵、肠炎,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肠粘膜损伤等症。
《妈咪爱》曾是《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的一个著名专栏。作者细细从一个年轻母亲充满母爱和智慧的独特视角,用幽默的笔触,以日记体描写了自己的女儿TT从四岁到上小学之间生活的点点滴滴。《妈咪爱》由许多小故事串联而成,读起来趣味盎然。更难得的是,作者还在文中表达了一个年轻母亲的困惑、压力甚至是痛苦,文字真诚,直达读者内心,尤其能够引起年轻女性的共鸣。本书还配有不少作者的女儿TT画的插图,图文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