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护理中暑患者要注意哪些方面

护理中暑患者要注意哪些方面

首先,避免在高温和阳光曝晒的环境下活动过久。特别是有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肝肾疾病的患者,更应该避免出现在高温潮湿环境中,以免病情复发和加重。

其次,不能避免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人,应适当补充含有钾、镁等元素的饮料,而西瓜汁和绿豆汤等饮品对防暑有很好的效果。

还有,生命在于运动,不要因天气酷热整天躲在家里以电脑和电视为伴,缺乏运动会使人体免疫力下降,造成中暑。当然,也不要为了减肥而过量运动。一些爱美的女士往往选择排汗量大的盛夏对自己“下手”,而且常常是剧烈运动后节食,这会导致体内热量不足和营养失调,一些身体必需的重要元素也将大量流失,造成体质虚弱,导致免疫力下降,进而中暑或引发其它疾病。

此外,应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夏天细菌滋生,蔬菜和水果一定要洗净后方可食用,切不可为防止“浪费”而食用变质食品,因为花在药物上的费用会远远高于食品本身。要保持居室和办公室的通风,但不要守着空调和风扇,更不要在野外露宿,以防止中风。

特殊人群需预防中暑

婴幼儿。婴幼儿各系统的生长发育还不够完善,体温调节中柜这个“高级指挥部”的功能尚差,而且棕色脂肪含量较高,对散热不利。

老年人。老年人各器官机能减退,尤其是皮肤汗腺萎缩,不易出汗散热,加上体温调节中枢易受到高温抑制,过量的热积聚在体内使体温升高而中暑。

孕妇。由于体内胎儿生长发育较快,新陈代谢旺盛,基础代谢提高,盛夏易感到烦热,同时由于皮肤汗腺分泌旺盛,出汗增多,加上身体负担又重,极易疲劳,如不注意休息,就会因身体调适能力下降而中暑。

中暑患者如何急救

1、物理降温。

为了使患者高温迅速降低,可将患者浸浴在4℃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和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在物理降温过程中必须随时观察和记录肛 温,待肛温降至38.5℃时,应即停止降温,将患者转移到室温在25℃以下的环境中继续密切观察。如体温有回升,可再浸入4℃水中或用凉水擦浴、淋浴,或 在头部、腋窝、腹股沟处放置冰袋,并用电扇吹风,加速散热,防止体温回升。老年、体弱和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常不能耐受4℃浸浴,有些患者昏迷不深,浸入4℃ 水中可能发生肌肉抖动,反而增加产热和加重心脏负担,可应用其他物理降温方法。

2、药物降温。

氯丙嗪的药理作用有调节体温中枢功能、扩张血管、松弛肌肉和降低氧消耗,是协助物理降温的常用药物。剂量25~50mg加入500ml补液中静脉滴注 1~2小时。用药过程中要观察血压,血压下降时应减慢滴速或停药,低血压时应肌内注射重酒石酸间羟胺(阿拉明)、盐酸去氧肾上腺素(新福林)或其他α受体 兴奋剂。

3、对症治疗。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并给予吸氧。补液滴注速度不宜过 快,用量适宜,以避免加重心脏负担,促发心力衰竭。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休克用升压药,心力衰竭用快速效应的洋地黄制剂。疑有脑水肿患者应给甘露 醇脱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可进行血液透析。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应用肝素,需要时加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在热射病患者的应用尚有不 同看法,一般认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对高温引起机体的应激和组织反应以及防治脑水肿、肺水肿均有一定的效果,但剂量不宜过大,用药时间不宜过长,以避免发生继 发感染。

夏日如何应对中暑

移至阴凉处:在中暑之后,我们一定要移至阴凉通风处,保证呼吸顺畅,中暑都是发生在高温的室外或者室内。如果碰见了中暑的患者,首先应尽快把患者转移到通风,阴凉的地方,解开患者衣领,保证呼吸通畅。

尽快降温:当出现中暑之后,一定要注意尽快的降温,天热中暑患者,应该尽快给予降温,将患者转移至通风阴凉的地方后,可用些凉水或少数稀释过的酒精擦洗患者的头部、颈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动脉血管方位,以到达降温作用。

服药解暑:适当的服用解暑药可以可以帮助很好的缓解中暑症状,在炎热的夏季,或者高温天气外出时,应准备一些解暑的药物,如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当在高温环境中出现头昏、眼花、耳鸣、面色潮红、胸闷、皮肤灼热等症状时,可随时服用药物,以缓解症状,减轻病情。

按穴急救:如果中暑比较严重,我们可以按压人种合谷穴等缓解中暑症状,如果是严重的天热中暑,患者出现昏迷不醒的情况,可按压其人中、合谷等穴位尽快将其救醒。或者让其嗅氨水等刺激剂,让其尽快苏醒,并拨打急救电话及时送医治疗。

中暑后不能吃什么

1、忌大量饮水

中暑患者应采用少量多次的饮水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因为大量喝水不仅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性排汗亢进,使体内水分和盐分进一步大量流失,严重时可导致热痉挛。

2、忌生冷瓜果

中暑患者大多脾胃虚弱,大量食用生冷食物和寒性食物会进一步损伤脾胃阳气,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3、忌油腻食物

中暑后应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能力。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并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导致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会感到头晕、疲倦。

4、忌偏食

中暑患者应以清淡饮食为主,但可适当佐以鱼、肉、蛋、奶等,以保证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

5、忌盲目进补

中暑之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但过早进补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使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复发。

中暑可以洗头吗 中暑后多久可以洗头

中暑后多久可以洗头主要根据患者恢复的程度而定,患者恢复快,自我感觉良好,精神气色较好,就可以用温水洗头。如果中暑患者症状严重,恢复较慢,体质虚弱,建议不考虑洗头。

中暑后能吹空调吗 中暑后吹空调注意事项

1.不宜对着吹。中暑患者吹空调时一定要注意不要将空调风对着吹,中暑患者的身体处于虚弱状态,身体机能正在慢慢恢复,猛的对着吹空调不利于患者身体的回复。

2.温度不宜过低。中暑患者吹空调时温度不宜过低,建议将空调怎读调为24度,室内温度保持在27度左右,感觉凉爽但又不是很冷为宜。

3.注意通风换气。中暑后机体的身体往往比较虚弱,需要在通风透气的环境中休息,建议空调房每隔3-4小时就开窗通风换气,避免空气不流通。

造成中暑的原因都是什么

环境因素:

发生中暑的外界因素主要为高温、高湿、风速小。在高温辐射作业环境(干热环境)和高温高湿作业环境(湿热环境)中易发生。同时也要注意有时虽然气温不高,湿度不大,但由于环境通风较差,也易发生中暑。

在城市中,各种高大建筑物影响空气流通,夏季空调的大面积使用,街道的狭窄及逐渐增多的车辆,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城市绿化面积的减少等原因,形成热岛效应,增加城市的气温。以及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多,形成的温室效应,气温呈升高的趋势,这些原因均导致了中暑现象的增多。

自身因素:

1、产热增加,如从事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以及患有发热、甲亢等代谢增加的疾病。

2、热适应差,如营养不良、年老体弱、孕产妇、过度疲劳、缺乏体育锻炼、睡眠不足、饮酒、饥饿以及突然进入旅游热区和高温环境 。

3、散热障碍,如过度肥胖、穿紧身、透气性差的衣裤、先天性汗腺缺乏症、硬皮病、痱子、大面积烧伤病人恢复的瘢痕。另外,在使用抗胆碱药物、抗组胺药物、抗抑郁药物、b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利尿剂、酚噻嗪类等药物治疗期间,以及患有脱水、休克、心衰等疾病的患者,也是导致中暑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中暑患者应采用少量、多次的饮水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此外,中暑后还不能大量食用生冷瓜果。中暑患者大多脾胃虚弱,大量食用生冷食物和寒性食物,重者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中暑患者还要少吃油腻食物,油(油食品)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并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导致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会感到疲倦。中暑患者应以清淡饮食为主,但可适当佐以鱼、肉、蛋、奶等,以保证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

中暑急救措施 观察中暑患者意识

当发现有人中暑时,先观察中暑患者有无意识。如果患者意识模糊甚至昏迷,应该立即按压其人中穴和合谷穴,帮助中暑患者恢复意识。注意这个时候不要让患者自行走动,因为这个时候患者身体较为虚弱,容易再次昏迷或摔倒。

解析中暑病人的五大禁忌事项

1.忌大量饮水。中暑患者应采用少量、多次的饮水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因为大量饮水不仅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性排汗亢进,使体内水分和盐分进一步大量流失,严重时可导致热痉挛。

2.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中暑患者大多脾胃虚弱,大量食用生冷食物和寒性食物会进一步损伤脾胃阳气,重者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3.忌吃大量油腻食物。中暑后应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肠胃的消化能力。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并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导致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会感到疲倦。

4.忌纯补。中暑之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用补法,过早进补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使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复燃。

5.忌偏食。中暑患者应以清淡饮食为主,但可适当佐以鱼、肉、蛋、奶等,以保证人体所需营养成分。

中暑患者该注意些什么

忌大量饮水

中暑患者应采用少量、多次的饮水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因为大量饮水不仅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性排汗亢进,使体内水分和盐分进一步大量流失,严重时可导致热痉挛。

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

中暑患者大多脾胃虚弱,大量食用生冷食物和寒性食物会进一步损伤脾胃阳气,重者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忌吃大量油腻食物

中暑后应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肠胃的消化能力。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并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导致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会感到疲倦。

忌纯补

中暑之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用补法,过早进补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使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复燃。

忌偏食中暑患者应以清淡饮食为主,但可适当佐以鱼、肉、蛋、奶等,以保证人体所需营养成分。

相关推荐

中暑可以洗头吗 中暑的症状

先兆性中暑:人在高温环境下,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疲乏、头昏、眼花、乏力、恶心、动作迟缓、胸闷、心悸、大汗、口渴、注意力不集中,即为先兆中暑 轻症中暑:轻症中暑表现为面色潮红、皮肤干热、胸闷或出现周围循环衰竭的征象,如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脉搏细速、四肢湿冷、血压下降等。体温可进一步上升到38℃以上。 重症中暑:重症中暑患者表现为中暑高热、中暑痉挛、中暑衰竭、热射病等疾病。

中暑刮痧有用吗 中暑刮痧的主穴位

中暑患者临床上行主以壮热、烦渴、汗出、昏迷为主特征,其刮痧的穴位主有百会、风池、大椎、心俞、檀中、曲泽、曲池、委中、涌泉穴等。 相关阅读:中暑刮痧刮哪里

癫痫护理预防

一、在生活上,癫痫患者有规律的生活习惯。癫痫患者的家庭护理中从吃、穿、住、行到劳、学习都尽量为患者多考虑一些,避免由于照顾不周到,形成发作诱因。对待少儿患者和幼儿患者,生活上更细心照料,认真监护,注意饮食定量,不能暴食暴饮,少食油腻生冷和刺激性强的食品,注意起居有节,休息、活动充分但都不能过量。 二、癫痫患者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对癫痫患者的家庭护理中,癫痫患者精神上的护理,比对他们生活上的护理更为重,生活的规律化对,患者的精神愉悦有一定帮助,但对少儿来说,有时候却是矛盾的,因此,

心肌梗塞与中暑区别

1、中暑患者早期会出现头痛、头晕、气短、多汗等症状。 2、急性心肌梗塞的主症状是胸前部疼痛,同时伴有全身不适,如冷汗、面色苍白、乏力、恐惧、恶心呕吐、濒死感等。 3、如果你是有先兆的中暑或者说你是轻度的中暑,那么,将你转移到一个通风的阴凉的地方就可以有效的消暑,你的病情就会得到好转。

中暑患者有哪些表现

常见症状:高热、干热无汗、四肢无力、头晕、头昏眼花、眼花、神疲乏力、胸闷、恶心与呕吐、恶心、四肢麻木、面色潮红 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以高温和意识障碍为特征。起病前往往有头痛、眩晕和乏力。早期受影响的器官依次为脑、肝、肾和心脏。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或典型性)热射病。劳力性主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非劳力性主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 1.劳力性热射病 多在高温、湿度大和无风天气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时发病。患者多为平

中暑吃什么药

中暑先兆和轻度中暑时,应该立即撤离高温环境,转入通风的阴凉处休息,并饮用含食盐的清凉饮料,如冰镇汽水、绿豆汤等,还可内服人丹、十滴水。有早期循环衰竭者,可请医生给予注射葡萄糖盐水。 对重度中暑的急救通常由医生进行,但在医生来到或去医院之前,应迅速地为其进行物理降温,方法是将中暑者置于室内常温下,用湿冷毛布或冰袋(无冰块时可将棒冰装于塑料袋中替用)置于头部、腋下和两大腿根部(即腹股沟)等大血管处(用手按触明显搏动处即是),并以冷水或50%的酒精擦拭四肢或全身皮肤,直至皮肤发红,同时可用电扇吹风散热。( 意见

中暑的后遗症有没有 重症中暑有什么后遗症

如果对于重症中暑患者没有采取及时救治,会导致患者出现休克以及肾脏衰竭等并发症,即使救治过来可能会出现低血糖、血亏、骨折、流鼻血、心衰、尿毒症性脑病等一系列后遗症。对于重症中暑的后遗症并不是只有上述这些,具体后遗症会根据患者具体疾病的情况而定,而肾衰竭引起的后遗症只是最常见的一种情况。

中暑后的饮食禁忌

一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 中暑患者大多脾胃虚弱,大量食用生冷食物和寒性食物会进一步损伤脾胃阳气,重者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二忌大量饮水 中暑患者应采用少量、多次的饮水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因为大量饮水不仅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性排汗亢进,使体内水分和盐分进一步大量流失,严重时可导致热痉挛。 三忌吃大量油腻食物 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并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导致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会感到疲倦。 四忌纯补 中暑之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用补法,过早进

中暑怕冷怎么办

1.中暑怕冷可服用藿香正气丸等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药物进行治疗。 2.中暑怕冷者还可适量喝一些红糖姜水,来驱寒发汗,此时不宜饮用病症绿豆汤等食物。 3.阴暑患者由于怕冷,所以不宜吹空调及风扇,但是室内一定注意通风,有利于患者恢复。 4.中暑怕冷患者身体会比较疲倦,此时不宜继续外出工作、学习了,应卧床休息,待身体感觉舒适后再外出。

孕妇中暑了怎么办 补充水分

中暑的孕妇体内温度较高,水分流失较严重,钠盐含量低。如果中暑患者神志清醒,可以让其饮用清凉饮料,如绿豆汤、葡萄糖、淡盐水等,以帮患者降温和补充血气。不能饮水者应设法注射或滴注生理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