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还可以治疗好吗
老年高血压还可以治疗好吗
高血压已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之一,现在90%以上的高血压是原发性的,也就是发病具体的病因还不是很明确,所以一旦患上高血压,是需要终生服药的,但是并不是意味着一直服药就没救了,只要能把血压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一般都能跟健康人一样;如果是继发性的高血压,也就是有明确病因的,如慢性肾炎引起的,把肾炎治疗好了,一般高血压的症状就会好的。所以要分清楚类型。那原发性的要靠终生服药,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给大家简单介绍下。
1高血压的治疗,首先就是要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自己的血压,有什么情况,如血压控制不好等,保持和医生的密切联系,及时调整用药的类型和剂量。这样才能不失血压的波动造成身体的伤害。
2除了药物治疗外,高血压患者的饮食也是要非常注意的,每天要限制盐份的摄入量,不能吃的太咸,盐会升高我们身体的血压,一般每天不要超过6克的盐,不要吃高热量的饮食,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避免暴饮暴食,这样才不会造成血压的波动。
3高血压患者平时的生活方式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的,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保持心情的愉悦,少发脾气,才不会引起血压的波动,还要适当的运动,加强机体的血液循环,像散步,打太极,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
注意事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必须坚持长期的用药,还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如果你发现自己有什么异常的症状,或者病情已经发展成有并发症之类的,建议你联系你的医生,积极的治疗。
老人高血压注意事项有哪些
注意事项一:重视直立性低血压。
老年人容易产生直立位低血压。因此老年病人在降压治疗中由平卧改为直立位而出现头晕目眩时,提示有直立性低血压的可能,要高度重视。
老年高血压患者应该严格按照老年人高血压注意事项的要求,注意自我保健,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并在医生指导下,坚持做到”终生服药“。这对预防和推迟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注意事项二:饮食要合理。
老年高血压病人饮食应注意低盐、低脂、高蛋白的原则。食盐的摄入量每日不超过10克,最好是5克以下。限制动物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主要食用植物油,这样不仅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也便于控制血压。摄入适量蛋白质,除谷物提供的蛋白质外,还应给予牛奶、瘦肉、鱼类等食品。同时,多食富含钾的食物,如蔬菜、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和调节体内电解质平衡,保证大便通畅。一定量的钾、钙摄入可降低老年人心血管系统对钠盐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压。
注意事项三:运动要适量,睡眠要充足。
老年高血压病人应做到起居有时,适当活动,劳逸结合,睡眠充足。有规律的科学的生活方式可以维持血压平稳;劳累过度可使血压升高,病情加重。老年人每天应保证8~9小时的充足睡眠。
注意事项四:服饰穿戴要宽松。
老年高血压病人的衣裤不可过于紧小,以柔软宽松为好。最好穿纯棉衣物,透气性好,既轻松,又暖和。裤带、领带不可扎得过紧,以免引起血压波动。
注意事项五:精神要愉快,情绪要稳定。
不良的情绪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所以,老年高血压病病人要保持平静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及过于紧张。
注意事项六:坚持服药,不得自行停药。
药物治疗是老年人高血压的主要治疗手段。老年高血压病人应按医嘱坚持服用降压药,使血压逐步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在应用降压药物过程中,老年病人坐起、站起时,动作应尽量缓慢。
老人高血压注意事项
1、运动要适量,睡眠要充足:老年高血压病人应做到起居有时,适当活动,劳逸结合,睡眠充足。有规律的科学的生活方式可以维持血压平稳;劳累过度可使血压升高,病情加重。老年人每天应保证8~9小时的充足睡眠。
2、饮食要合理:老年高血压病人饮食应注意低盐、低脂、高蛋白的原则。食盐的摄入量每日不超过10克,最好是5克以下。限制动物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主要食用植物油,这样不仅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也便于控制血压。摄入适量蛋白质,除谷物提供的蛋白质外,还应给予牛奶、瘦肉、鱼类等食品。
3、精神要愉快,情绪要稳定:不良的情绪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所以,老年高血压病病人要保持平静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及过于紧张。
4、重视直立性低血压:老年人容易产生直立位低血压。因此老年病人在降压治疗中由平卧改为直立位而出现头晕目眩时,提示有直立性低血压的可能,要高度重视。
5、坚持服药,不得自行停药:药物治疗是老年人高血压的主要治疗手段。老年高血压病人应按医嘱坚持服用降压药,使血压逐步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6、 服饰穿戴要宽松:老年高血压病人的衣裤不可过于紧小,以柔软宽松为好。最好穿纯棉衣物,透气性好,既轻松,又暖和。裤带、领带不可扎得过紧,以免引起血压波动。
阳虚型高血压的症状是什么
阳虚型高血压多见于老年人,由于长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脉压差比较大,常会有眩晕、视力减退、两目干涩、健忘、口干、耳鸣如蝉、心悸气促、神疲乏力、五心烦热、盗汗、失眠、腰膝酸软、遗精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会伴有其他心血管疾病,像阳虚型高血压治疗应以滋补肝肾、养阴填精为主,平时生活中注意低盐低脂饮食,避免油腻性食物。
老人高血压注意事项
1、 运动要适量,睡眠要充足:老年高血压病人作息时间要有规律,适当活动,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可以维持血压的正常。劳累过度可使血压升高,病情加重。老年人每天应保证8~9小时的充足睡眠。
2、 饮食要合理:老年高血压病人饮食应注意低盐、低脂、高蛋白的原则。严格限制食盐的摄入量,使饮食趋向清淡化。尽量少吃动物油,尽可能吃植物油,这样不仅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也便于控制血压。摄入适量蛋白质,除谷物提供的蛋白质外,还应给予牛奶、瘦肉、鱼类等食品。
3、 精神要愉快,情绪要稳定:情绪易暴躁、生气,容易引起血压升高,所以,老年高血压病病人要保持平静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及过于紧张。
4、重视直立性低血压:老年人容易产生直立位低血压。因此老年病人在降压治疗中由平卧改为直立位而出现头晕目眩时,提示有直立性低血压的可能,要高度重视。
5、坚持服药,不得自行停药:药物治疗是老年人高血压的主要治疗手段。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服药,不能服服停停,坚持服药可以使血压逐步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6、服饰穿戴要宽松:老年高血压病人的衣裤不可过于紧小,以柔软宽松为好。最好穿纯棉衣物,透气性好,既轻松,又暖和。裤带、领带不可扎得过紧,以免引起血压波动。
老人高血压的治疗误区
误区之一:老年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大多数患者都采取家庭治疗的方法。家庭治疗虽然方便 ,但若步入误区 ,就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高血压治疗误区:老年高血压治疗误区之一 :凭感觉服药许多老年高血压患者平时不测血压 ,仅凭自我感觉服药 ,无不适感觉时少服甚至不服药 ,一旦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就突然加大药量。殊不知 ,血压忽高忽低或下降过快 ,同样会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不测血压 ,盲目服药 ,不仅不能控制血压稳定 ,还可使病情恶化 ,诱发心脑血管疾患。
误区之二 :间断服药有些老年人在服用降血压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 ,见症状好转 ,血压降至正常 ,即认为已“治愈” ,便自行停药 ,经过一段时间见血压升高后 ,又再用药。就这样 ,用用停停 ,人为地使血压降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 ,如此对人体的危害较大 ,不仅会促使病情恶化 ,而且可使机体产生耐药性 ,不利于进一步治疗。
误区之三 :无高血压症状不服药一些老年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虽然很高 ,平时却无任何自觉症状 ,由于身体没有其它不适 ,这些人很少服药或根本不服药。从病理学方面讲 ,无症状高血压长期不服药 ,可使病情加重 ,又可诱发心脑血管疾患。
误区之四 :降压过快一些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病心切 ,常常擅自加倍服药或数药并用 ,致使数天内血压大幅度下降。降压过快可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引发脑梗塞等严重后果。
误区之五 :睡前服药有些老年高血压病人喜欢睡前服用降压药 ,认为这样治疗效果会好些。其实这是一个误解 ,人在睡眠后 ,全身神经、肌肉、血管和心脏都处于放松状态 ,血压比白天要下降 20%左右 ,如果睡前服药 ,两小时后正是药物的高峰期 ,这样就导致血压大幅度下降 ,使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 ,从而使血液中的血小板、纤维蛋白等凝血物质在血管内积聚成块 ,阻塞脑血管 ,引发缺血性脑中风。
误区之六 :滥用、乱用药高血压按其病情及其器官的损害情况分为三期 ,对各期高血压的治疗用药有所不同。有些老年人患高血压后 ,不按医嘱服药 ,而是按照别人治疗高血压的用药处方用药 ,或者偏信广告的宣传 ,这样就势必出现治不对症、药不对病的情况 ,往往会延误疾病的治疗。
因此 ,老年高血压患者在用药治疗时 ,必须严格遵照医嘱或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达到既有效地控制血压稳定又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60岁老人血压正常范围是多少
理想血压是120/80,不过这个年龄要是在130/85左右也很好。老人不容易维持血压稳定,因为血管老化了。
以往曾一度错误地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特别是收缩压随之增高是人体老化的一种良性表现,因而致使许多老年人患了高血压病也不接受治疗,或者即使服降压药也未能将血压有效地控制到理想水平。尤其是那些波动性血压增高者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很少引起人们甚至医生的重视。那么老年人血压是否可以高一些?
老年人患了轻度高血压(140—159/90—99mmHg)是否需要治疗?近年的流行病学调查、基础医学调查、大型临床研究均已证实,老年人血压升高其发生中风和其他心血管意外的危险性实际上高于同一血压水平的中年人。所以,老年人血压升高尤其是收缩压升高是危险的,应予以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发表“高血压治疗指南”,将高血压病患者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列为危险性分层的危险因素,而且对于治疗目标明确指出:“对老年患者,血压至少降到<140/90mmHg的正常血压范围内。”此外,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不仅存在动脉硬化,而且往往合并有对老年人健康构成极大威胁的合并症,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在高血压状态下更会增加危险性,因此必须坚持有效降压,从而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统计显示,对老年高血压病的有效降压治疗会使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20%—50%。所以说,老年人血压可以高一些的说法是错误的!
高血压症状 老年高血压三大特点
与年轻人不同,老年人患上高血压后,合并症状多、药物副作用明显,再加上病人很难规范用药,导致血压难控制。很多老年人不知道自己的高血压特点,从而忽视了规范的降压治疗。从临床看,老年高血压有以下三大特点。
第一、收缩压升高,脉压增大,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和纤维性硬化,导致大动脉弹性减退,这导致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这种类型在老年高血压中占87%,收缩压的升高比舒张压更明显地增加心血管的风险。
第二、血压波动大,老年高血压在一日之内血压波动很大,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晨起后血压急剧升高,夜间血压明显下降,这是夜间脑缺血或脑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可能与老年人的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反应变慢,体内各种血压调节因素失衡有关。
第三、老年人对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更为敏感,大多数降压药都是在肾脏代谢,有一些老年人的肾功能差,药物代谢所需时间长,容易引起中毒等副反应。
老年高血压要注意什么
老人高血压需注意什么?
1、精神要愉快,情绪要稳定。
不良的情绪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所以,老年高血压病病人要保持平静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及过于紧张。
2、服饰穿戴要宽松。
老年高血压病人的衣裤不可过于紧小,以柔软宽松为好。最好穿纯棉衣物,透气性好,既轻松,又暖和。裤带、领带不可扎得过紧,以免引起血压波动。
3、坚持服药,不得自行停药。
药物治疗是老年人高血压的主要治疗手段。老年高血压病人应按医嘱坚持服用降压药,使血压逐步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在应用降压药物过程中,老年病人坐起、站起时,动作应尽量缓慢。
4、运动要适量,睡眠要充足。
老年高血压病人应做到起居有时,适当活动,劳逸结合,睡眠充足。有规律的科学的生活方式,可以维持血压平稳;劳累过度可使血压升高,病情加重。老年人每天应保证8~9小时的充足睡眠。
5、重视直立性低血压。
老年人恨容易产生直立位低血压。因此老年病人在降压治疗中由平卧改为直立位而出现头晕目眩时,提示有直立性低血压的可能,要高度重视。
老年高血压患者应该严格按照老年人高血压注意事项的要求,注意自我保健,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并在医生指导下,坚持做到”终生服药“。
6、应注意“两低一高”的饮食原则。
低盐饮食:食盐的摄入量每日不超过10克,最好是5克以下。
低脂饮食:限制动物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主要食用植物油,这样不仅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也便于控制血压。
高蛋白质饮食:摄入适量蛋白质,除谷物提供的蛋白质外,还应给予牛奶、瘦肉、鱼类等食品。
此外,还需要多食富含钾的食物,如蔬菜、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和调节体内电解质平衡,保证大便通畅。一定量的钾、钙摄入可降低老年人心血管系统对钠盐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压。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及治疗药物
老年人高血压是年龄在60岁以上,血压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达到或超过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即收缩压(SBP)≥140 mm Hg(18.6kPa)和(或)舒张压(DBP)≥90 mm Hg(12kPa)的高血压患者。在老年人死亡的疾病中又以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者占首位,因此积极治疗老年高血压可降低老年人的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下面就临床诊治老年高血压时,如何掌握其临床特点及用药问题讨论如下。
中国论文网 /6/view-1157773.htm
1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1.1 血压波动 老年人高血压无论收缩压、舒张压与脉压差均比年青患者有较大的波动,尤其是收缩压。这主要是因为老年患者血管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反应迟钝,对血压波动的调节功能减弱。另外,季节气候变化、疲劳、情绪等因素也会造成血压不稳定。这种血压较大幅度的异常波动其结果对心脏危害更大,更易发生心力衰竭,同时也更易发生心脏意外和脑卒中,并影响对患者血压总体水平和治疗效果的估价
1.2 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在老年高血压中较多见,尤其在降压治疗过程中,测定患者平卧10 min和被动站立1 min及5 min时的血压值,发现约 1/3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并伴随有头晕等症状。而这些患者恢复到基础立位血压值所需的时间也延长。老年高血压者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与压力感受器调节血压的功能减弱有关,发生频率随年龄与神经、代谢紊乱而增加。这对于选择适宜的降压药和降压治疗时的血压目标具有指导意义。
1.3 间接测压法过高估计血压值 老年人由于硬化的肱动脉难以被水银柱式血压计的气囊压迫阻断血流,可获得较高的间接测压读数。临床上如果发现患者有较高的血压读数,但无靶器官受累,如超声心动图无左室肥厚、周围脉搏触诊缺乏弹性及手臂X线检查有血管钙化影,这时应高度怀疑“假性高血压”。肯定诊断需要做直接动脉内测压。这类患者不易耐受降压治疗,服用降压药可出现严重症状或并发症。
1.4 体液成分改变 周围血浆肾素活性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约半数老年高血压患者是低肾素型,血浆儿茶酚胺常随年龄稍有增加,但β-受体反应性随年龄与血压升高反而减弱,因此老年人高血压在运动时心率增快以及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中心率减慢等效应均减弱。血浆醛固酮水平也比中年人显著降低,老年人高血压较年轻人高血压者细胞外容量和血容量也减少。
2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
2.1 合理的药物治疗 老年人高血压应逐步降低到最适当的水平,可控制在 18.7/12KPa(140 /90 mm Hg)并以下,但不要低于16/10.7KPa(120/80 mm Hg),血压下降太快,易出现暂性昏厥,引起血栓形成或诱发心绞痛发作。
2.1.1 对轻度血压增高者,可先用非药物疗法,如控制体重、低盐饮食、忌烟戒酒、适当运动、心理平衡等有利于血压下降。
2.1.2 对中度以上高血压及非药物疗法无效者可选用钙拮抗剂、转换酶抑制剂、β-阻滞剂、利尿剂等。
2.1.3 对有合并症的药物选择 伴有心衰者可选用利尿剂、转换酶抑制剂。肾功能不全者选用袢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为主,但慎用保钾利尿剂。有心绞痛者可单用β-阻滞剂或钙拮抗剂,也可与利尿剂(保钾)合用,应避免使用加快心率的药物如血管扩张剂,若用时同时给予β-阻滞剂。对有心肌梗死者,宜用β-阻滞剂以预防第二次梗死,也可加用利尿剂。伴有糖尿病者,使用转换酶抑制剂可以推迟肾病的进展。利尿剂虽可影响血糖水平,但并不多见,也不严重。β-阻滞剂可能会掩盖胰岛休克的症状。曾有卒中或小卒中史者,应避免使用产生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有哮喘、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者,应避免使用β-阻滞剂,钙拮抗剂可防止运动后的哮喘发作,也可选用转换酶抑制剂和利尿剂。有阵发性心动过速者,宜选用β-阻滞剂或异搏定,而当血压仍未控制时可加用利尿剂并防止低血钾。当心率低于50次/min时不用β-阻滞剂。血胆固醇高时在使用β-阻滞剂或利尿剂时应定期复查血胆固醇。有痛风患者,利尿剂可引起痛风的急性发作,肾衰者尤其如此。对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选用袢利尿剂以外的利尿剂,可有助于保存骨质结构。总之,老年高血压具有不同于中、青年的一些特点,因老年人常常存在有伴发病,因此要慎重灵活用药,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