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四个误区远离宫颈癌
走出四个误区远离宫颈癌
女性宫颈癌体检误区
有一部分女性对于宫颈癌检查都存在着一些误区,认为有些检查的项目对于宫颈癌的诊断及治疗都有着一定的作用。除了这些错误的观念,女性对于宫颈癌检查还存在着那些误区呢?
误区一:感染HPV=宫颈癌
宫颈癌的发生和一种叫作人乳头瘤的病毒(HPV)关系密切。研究表明,持续感染高危类型的人乳头瘤病毒,是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的必要因素。绝大多数宫颈癌患者的体内都能检测出这种病毒。
凡是有性生活的女性都有可能通过性接触而感染HPV病毒。约有80%的女性在其一生中都感染过这类病毒。
然而,感染了HPV并不一定会患宫颈癌,因为每个健康女性体内都有一定的免疫力。研究证实,感染HPV后,大多数女性的免疫系统可以把进入体内的HPV清除。只有少数女性由于无法消灭进入体内的HPV,造成HPV持续感染,才有可能引起宫颈癌前病变。其中有部分患者会进一步发展成为宫颈癌,这一过程约5到10年。
感染HPV后是否会进展为宫颈癌,还与HPV的类型有关。HPV病毒大约有100多种类型,女性生殖道感染HPV最常见的类型分别是6、11、16、18型,其中HPV6和HPV11型属于低危型,而HPV16和18型则属于高危型,来自世界各国的宫颈癌研究发现,HPV16型和HPV18型在宫颈癌患者中的感染率最高。
误区二:宫颈糜烂会变成癌
许多女性都存在这样的误解,以为宫颈糜烂会引起宫颈癌,因而对宫颈糜烂感到非常恐惧。刘惜时教授告诉记者,这两者其实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从医学上来说,女性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外翻,替代宫颈鳞状上皮,医生在检查时,会发现宫颈局部充血呈现红色,就称其为“宫颈糜烂”。糜烂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烂”,它可以是一种生理现象,育龄期女性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宫颈管内柱状上皮外翻,替代宫颈鳞状上皮,呈现出“糜烂”状。而女性在青春发育期前和绝经期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低,所以“糜烂”也少见。
值得注意的是,宫颈糜烂也可以是一种常见的炎症状态。早期宫颈癌在外观上和宫颈糜烂的表现非常相似,容易混淆。因此,如果在妇科检查中发现宫颈糜烂,不能掉以轻心,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细胞学检查及活组织检查来明确诊断,排除宫颈癌的可能,并正确治疗。
误区三:不重视妇科检查
从感染HPV病毒,到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一个渐进的自然病程,一般长达5到10年左右。因此,女性只要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完全有可能及时发现疾病的“苗头”,并将其扼杀在萌芽阶段。目前,早期宫颈癌患者经治疗后,其五年生存率可达到85%到90%。
刘惜时教授提醒,育龄期女性务必不能忽视每年进行妇科检查,包括巴氏涂片或液基细胞学(TCT)检查等宫颈细胞学检查,是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重要方法。尤其是以下宫颈癌的易发人群,更不可掉以轻心:
持续感染高危类型的HPV病毒者,即HPV病毒检测发现HPV16、HPV18呈阳性者;
性行为因素不良者,包括开始性生活的年龄过早、多个性伴侣、性卫生不良等都会使患宫颈癌的发病危险增加;
早婚早育、多产多孕的女性;
性病患者,无论男方或女方患有生殖道湿疣、梅毒、淋病等都会增加女方患宫颈癌的几率;
免疫功能低下、吸烟、营养不良者。
误区四:“蛛丝马迹”视而不见
宫颈癌在早期可能不会引起患者任何的不适,有些症状也非常容易被忽视。刘惜时教授建议,育龄期女性应该学会关注身体发出的“健康警报”,有时虽然只是“蛛丝马迹”,却有可能藏有隐患。
接触性出血主要是指在性生活后出血或在妇科检查、大小便后出血。即使是一次、量少,也应提高警惕。
患有宫颈癌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白带增多,所以女性平时应该多多注意白带的性状、有无异味以及量的多少。当发现大量的水样及粘液性白带时,最好第一时间进行相关的检查。
宫颈癌怎么检查
既然了解了一些关于宫颈癌检查的误区,避免了这些因素之后,我们该怎样进行宫颈癌分类检查呢?接下来,小编就具体的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宫颈癌的分类检查。
一、腺癌
约占5%~10%。
1.巨检
来源于宫颈管,浸润宫颈管壁。当癌灶长于一定程度即突向宫颈外口,常侵犯宫旁组织。癌灶可呈乳头状、芽状、溃汤或浸润型。若病灶向内生长,宫颈外观可完全正常,但颈管部位的宫颈膨大如桶状。
2.显微镜检查
⑴粘液腺癌:最常见,来源于宫颈柱状粘液细胞,镜下见腺体结构,细胞内含粘液。
⑵宫颈恶性腺瘤:又称偏差极小的腺癌。肿瘤细胞貌似良性,常浸润宫颈壁深层。
⑶鳞腺癌:来源于宫颈粘膜柱状下细胞,较少见,癌细胞幼稚,同时向腺癌和鳞癌方向发展而故名。
二、鳞状细胞癌
子宫颈癌以鳞状上皮细胞癌为主,约占90%~95%,腺癌仅占5%~10%。但两者癌在外观上并无特殊差别,且均发生在宫颈阴道部或颈管内。
(一)目观
在发展为浸润癌前,肉眼观察无特殊异常,或类似一般宫颈糜烂。随着浸润癌的出现,宫颈可表现以下四种类型:
1.糜烂型:环绕宫颈外口表面有粗糙的颗粒状糜烂区,或有不规则的溃破面、触及易出血。
2.外生型:又称增生型或菜花型。由息肉样或乳头状隆起,继而发展向阴道内突出的大小不等的菜花状赘生物,质脆易出血。
3.内生型:又称浸润型。癌组织宫颈深部组织浸润、宫颈肥大而硬,但表面仍光滑或仅有浅表溃疡。
4.溃疡型:不论外生型或内生型进一步发展后,癌组织坏死脱落,形成溃疡,甚至整个子宫颈为一大空洞所替代,因常有继发性感染,故有恶臭的分泌物排出。子宫颈癌尤其是腺癌也可向颈管内生长,使子宫颈成桶状增大,这也是内生型的一种
(二)镜查
1.不典型增生:不典型增生表现为底层细胞增生,底层细胞不但增生,而且有细胞排列紊乱及细胞核增大、浓染、染色质分布不均等核异质改变。不典型增生可分为轻、中及重度。
①轻度不典型增生(间变i级):上皮细胞排列稍紊乱,细胞轻度异型性,异型上皮占据上皮层的下三分之一。
②中度不典型增生(间变ⅱ级):上皮细胞排列紊乱,异型性明显,异型上皮占据上皮层的下三分之二。
③重度非典型增生(间变ⅲ级):几乎全部上皮极性紊乱或极性消失,细胞显著异型性和原位癌已不易区别。
2.原位癌:原位癌(cis)又称上皮内癌。上皮全层极性消失,细胞显著异型,核大,深染,染色质分布不均,有核分裂相。但病变仍限于上皮层内,未穿透基底膜,无间质浸润。异型细胞还可沿着宫颈腺腔开口进入移行带区的宫颈腺体,致使腺体原有的柱状细胞为多层异型鳞状细胞所替代,但腺体基底膜仍保持完整,这种情况称为宫颈原位癌累及腺体。
三、镜下早期浸润癌
镜下早期浸润癌在原位癌基础上,偶然可发现有癌细胞小团已穿破基底膜,似泪滴状侵入基底膜附近的间质中,浸润的深度不超过5mm,宽不超过7mm,也无癌灶互相融合现象,也无侵犯间质内脉管迹象时,临床上无特征。
四、鳞状上皮浸润癌
当癌细胞穿透上皮基底膜,侵犯间质深度超过5mm,称为鳞状上皮浸润癌。在间质内可出现树枝状、条索状,弥漫状或团块状癌巢。
根据病理切片,癌细胞分化程度可以分为三级:
①i级:分化好。癌巢中有相当数量的角化现象,可见明显的癌珠。
②ⅱ级:中等分化(达宫颈中层细胞的分化程度),癌巢中无明显角化现象。
③ⅲ级:未分化的小细胞(相当于宫颈底层的未分化细胞)。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今天为大家介绍的一些关于宫颈癌体检方面的知识,这是一项可怕的疾病。对于女性的生殖器官都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女性朋友一定要多多注意这方面的检查,避免宫颈癌症的发生。
怎样远离宫颈癌
1.定期进行专业妇科检查:专家指出,定期的妇科检查能够及时发现癌症的早期症状,准确性已经达到了90%以上,在体检中及时发现癌变征兆或者早期癌变,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往往就会达到让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2.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研究表明,乐观开朗的人罹患癌症的几率会比内向悲观的人低很多,所以保持心情愉快也是防癌妙招。
3.注意性生活卫生:通过大量的临床经验总结,很多患有宫颈癌的女性在性生活时往往不注意卫生,或者配偶有包皮过长的症状,包皮垢中含有很多致癌物质,所以性生活前男女双方都要进行清洁。
4.拒绝致癌食品:少食用腌制、油炸、熏烤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摄入过多就会在身体中沉积下来,成为癌症发病的导火索。
5.经常自查,观察自身有无宫颈癌的症状。
常见的宫颈癌病因有哪些
年轻化趋势明显
由于生活节奏变化的原因,宫颈癌的患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现在35岁以下的宫颈癌患者占整个宫颈癌的比例已经接近30%,严重威胁着妇女的健康。
很多女性觉得自己还年轻不会那么早得宫颈癌所以忽视了宫颈癌早期症状。南昌宫颈癌医院提醒,宫颈癌早期症状不是很明显,很多时候患者发现之后就有可能发展到了中晚期。
慢性宫颈炎患者需警惕
宫颈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常表现为宫颈糜烂,患有宫颈糜烂的女性得宫颈癌的几率明显要高很多。患上宫颈炎,千万不要拖,南昌宫颈癌医院专家提示:慢性宫颈炎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诱发癌症。
定期检查远离宫颈癌
从普通的宫颈病变到转化成为宫颈癌,大概是需要10年的时间。这为宫颈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时机,早期发现越早治疗越及时,多数患者都能有效治愈。南昌宫颈癌专家强调,定期宫颈检查尤为重要。
如何有效预防宫颈糜烂
宫颈糜烂疾病是近几年来的高发妇科疾病,研究发现,已婚妇女约半数以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宫颈糜烂。有些女性天生就容易发生宫颈糜烂,有些女性则是在妊娠期及妊娠后,或者在服用避孕药后,会发生宫颈糜烂。若不能及时治疗,极有可能导致女性不孕症,还有可能导致宫颈癌变等。为了彻底的远离该疾病的困扰,我们应该做好该疾病的预防工作。
阻断宫颈癌入侵通道
性生活中受到损伤、人工流产、深度清洗、细菌侵袭、使用宫内节育环等都可能导致宫颈糜烂,在这众多原因当中,需要注意的是“人乳头瘤病毒(HPV)”,它能够通过性生活传播感染宫颈,这也是造成宫颈癌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长期宫颈糜烂的刺激下,如不及时治疗,很可能引发宫颈癌变。也就是说,患有宫颈糜烂的女性比一般人更容易患上宫颈癌。
临床上很多女性诧异:为何没有明显症状,却会被诊断或发现宫颈癌前病变甚至是宫颈癌?“宫颈的神经对疼痛不敏感,宫颈表面糜烂即使非常严重也不会引起剧烈疼痛症状,这极易使患者放松警惕。”武警湖南省总队医院妇产科张炯教授提醒女性朋友,宫颈癌其实是可以预防的,从宫颈糜烂到癌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大约为10年。如果能在癌变前阶段阻断其发展,是可以预防并降低其发病率的。因此,早检查、早发现、早治愈宫颈糜烂,定期体检,是阻断癌变远离宫颈癌的重要措施之一。
七招让你远离宫颈糜烂
1、注意阴道异常现象
阴道分泌物代表女性生殖系统是否健康,一旦出现异常的现象或者不规则出血,就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及早就诊。
2、防止分娩时器械损伤宫颈
3、做好流产和分娩后的预防治疗
如果发现宫颈裂伤应该及时进行缝合治疗,由于产后宫颈局部组织免疫机能下降,很容易被外界的细菌感染致病。
4、积极治疗月经不调
凡月经周期过短、月经期持续较长者,应予积极治疗。
5、定期妇科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宫颈炎症,及时治疗。
6、性生活卫生
严格杜绝不洁的性生活或者性生活过于频繁,经期避免同房,并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
7、注意避孕
及时有效地采取避孕措施,降低人工流产、引产的发生率,以减少人为的创伤和细菌感染的机会。
温馨提示:生活中大家要做运动多出汗,可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有毒物质。但由于现在人们以车代步现象愈来愈多,运动量大大减少,长期如此便会导致酸性代谢物长期滞留在体内,导致体质的酸性化。还应多吃“碱”性食物。碱性食物有瓜果蔬菜、豆制品、乳制品等;鸡、鸭、鱼、米等则属于酸性食物。
吃香菇能远离宫颈癌
香菇提取物能够防止人乳头瘤病毒(HPV)引发癌症
AHCC:增强免疫功能
公布这项研究结果的德克萨斯大学的朱迪斯?史密斯教授表示,他们准备使用香菇进行第二阶段,长达6个月的临床研究治疗,因为香菇中含有一种名为“活性乙糖相关化合物”(AHCC)的化学物质,是氨基酸、多糖和矿物质的混合物。AHCC是一种营养补充剂,能通过增加免疫细胞有效地增强免疫功能且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副作用。
看来富含AHCC的香菇是个宝贝,预防宫颈癌等癌症,我们日常生活中可多吃吃香菇。
香菇营养食谱推荐:
香菇炒豌豆
食材:豌豆粒300g、干香菇8朵、葱花适量、花椒粉3g、盐5g、鸡精3g、水淀粉15ml、色拉油适量、红尖椒粒适量
做法:
1)干香菇洗净,温水泡发后,切成比豌豆粒稍微大点的丁,泡香菇的水待用,不要扔。
2)准备好主要食材。
3)炒锅置于火上,倒入适量油,用中火加热至七成。
4)放入葱花和花椒粉炒香。
5)倒入香菇丁和豌豆粒翻炒均匀。
6)倒入适量香菇水。盖上锅盖焖烧5分钟。
7)加盐。
8)加鸡精。
香菇肉丝
食材:瘦肉丝250g、香菇250g、油适量、盐适量、青椒适量、淀粉适量、味极鲜酱油适量胡椒粉适量、白糖适量、鸡粉适量、花椒适量
做法:
1)香菇洗净去柄。
2)把配菜切条。
3)瘦肉丝提前用味极鲜酱油和胡椒粉及淀粉腌20分钟后,炒出来备用。
4)锅倒油,油热依次放花椒和葱花炒香。
5)放香菇煸炒。
6)把香菇炒软。
7)放入煸好的肉丝翻炒。
8)放少许白糖及青椒翻匀,关火放鸡粉。
9)淋入水淀粉,翻炒均匀即可出锅,然后撒少许红尖椒粒点缀。
宫颈癌四大认识误区
一、没有妇科疾病的女性不会得宫颈癌
宫颈癌和妇科疾病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即使没有妇科疾病的女性也应每年做一次TCT(宫颈癌)筛查。
二、只要正常生育过的女性就不容易得宫颈癌
其实很多女性认为只要正常生育后很多女性疾病就不会再得,比如乳腺癌和宫颈癌以及子宫癌等,其实这一观点被误传很多年,专家讲述,女性正常生育对子宫以及生殖器官的确有许多好处,但并不代表生育后可以杜绝疾病。
三、宫颈炎一定会导致宫颈癌
宫颈炎和宫颈癌都属于宫颈疾病,但两者之间没有绝对发生联系,也就是说,有宫颈炎的患者并非100%都会罹患宫颈癌或者因宫颈炎导致癌变,但在此专家提醒宫颈炎和其他宫颈疾病患者,宫颈癌可由严重的宫颈疾病发生癌变,这种可能是存在的,因此,有宫颈疾病的患者不必日夜忧心癌变,但也需要定期前往医院做宫颈疾病筛查。
四、妇科疾病不会导致宫颈癌
白带异常是大部分妇科疾病的前兆,也有女性妇科疾病表现为腹痛、腹部坠涨、腰疼等方面,一般来说妇科疾病是不会导致宫颈癌的发生,但长期的阴道炎刺激宫颈,会引起宫颈炎症的发生,而宫颈炎则有机率发生癌变,因此,女性妇科疾病是有可能导致宫颈癌的。
女人不得不知宫颈那些事
对于宫颈的那些事儿,我们女性自己知之甚少,以为注意个人卫生就能远离宫颈疾病,实际上,宫颈炎和不孕、宫颈糜烂、宫颈癌都存在某种微妙的联系。
近几年,许多公司的年度体检为女员工增加了TCT(液基薄层细胞检测)检查项目,以筛查宫颈疾病。广州某家体检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已婚女性的宫颈炎患病率高达36.9%,也就是说近四成的妇女宫颈发炎了。而对于宫颈的那些事儿,我们女性自己知之甚少,以为注意个人卫生就能远离宫颈疾病,实际上,宫颈炎和不孕、宫颈糜烂、宫颈癌都存在某种微妙的联系。
常识篇:宫颈那些事儿
常识篇:宫颈那些事儿
对宫颈那些事儿,其实我们女人了解并不多。医生说,宫颈它位于子宫下部,近似圆锥体,长2.5-3cm,上端与子宫体相连,下端深入阴道。宫颈是阻止病原微生物进入子宫、输卵管以及卵巢的一道重要防线,这个防线也特别容易受到各种致病菌的侵袭
对于宫颈的那些事儿,我们女性自己知之甚少,以为注意个人卫生就能远离宫颈疾病,实际上,宫颈炎和不孕、宫颈糜烂、宫颈癌都存在某种微妙的联系。
问题1:注意卫生,就不会得宫颈炎了?
注意卫生,就不会得宫颈炎了?
案例:陈小姐今年27岁,刚结婚半年。但近两个星期每次同房时,总觉得阴道有些疼,白带增多颜色发黄。经检查,医生说患了宫颈炎。可陈小姐觉得自己和老公都很注意卫生,怎么会得宫颈炎呢?
专家解答:当性生活活跃时,碱性的精液经常进入酸性的阴道,使得阴道PH值发生改变,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加,就很容易导致慢性宫颈炎。另外,不良卫生习惯、用较高浓度的酸性或碱性溶液冲洗阴道、分娩、刮宫、流产或其他宫颈操作不当,都可能引起宫颈感染引起宫颈炎。
走出宫颈癌的六大误区
误区一:自己还很年轻,不用担心得上宫颈癌,根本不用检查。
解读: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因此女性21岁或有3年性行为后,就应该接受第一次巴氏涂片检查,多久接受一次则须咨询医生。而且即使接种了疫苗,仍需做巴氏涂片检查。
事实上,年龄并不代表什么,即使你已经到了绝经期、接受过子宫切除术、或者年龄超过65岁,巴氏涂片检查都仍然很有必要。
误区二:宫颈癌无法预防。
解读: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副教授安东尼·奥皮派丽认为,人们的行为习惯,如多个性伴侣、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大幅增加癌症风险,因此改变这些生活状态、定期体检都能减少发病。
误区三:既然疫苗能预防宫颈癌,那么接种后,即使不用安全套,也不会得癌症了。
解读:目前宫颈癌疫苗只对4种类型的人乳头瘤病毒有预防作用,但针对其他引起宫颈癌的诱因,新疫苗依然束手无策,继续使用安全套,能更多地减少宫颈癌。
误区四:妇科检查就是巴氏涂片检查,结果呈阳性就肯定是癌。
解读:巴氏涂片检查从子宫颈收集细胞,然后送到实验室测定;而妇科检查,是医生对子宫颈和其他附件的物理检查,并不一样。不过,它们对于早诊断都很重要。
此外,如果巴氏涂片检查结果呈阳性,不一定就是得了癌,需要进一步检查,如做人乳头瘤病毒检查、阴道镜检查或者有关癌细胞的活组织检查等,以明确诊断。相反,如果有诸如出血、疼痛的问题,即使巴氏涂片检查结果正常,也应进一步治疗。
误区五:得了宫颈癌,必须切除子宫,不过术后无法生育,还会让更年期提前。
解读:子宫切除术是早期宫颈癌的常规治疗,但并非唯一选择,子宫锥形切除术、根治性宫颈切除术等,都能避免切除子宫,而且可以在不影响生存的前提下,尽量保留女性病人做妈妈的权利。
当然,切除子宫后,由于没有切除决定女人生理特征的卵巢,因此,更年期提前的情况并不普遍,患者没必要太担心。
误区六:宫颈癌发病时没有症状,因此一般确诊后只能等死。
解读:性交后出血、月经间歇期出血都是宫颈癌的信号,其他还有异常排泄物或盆腔局部痛等。
吃香菇能远离宫颈癌
起因:一项新研究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10名携带HPV病毒的女性服用蘑菇提取物,每天一次。六个月后,其中8人痊愈。如今,这项试验性的临床研究已经广泛施用于更多患者。这就意味着香菇提取物能够防止人乳头瘤病毒(HPV)引发癌症。
HPV与宫颈癌的关系
杀死HPV有这么轰动吗?下面来聊聊HPV与宫颈癌的关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主任陈历排医生介绍,HPV病毒,中文名为人乳头状瘤病毒,是某一类型病毒的统称,HPV中的40种可以感染生殖器部位,部分种类如HPV-16、18等具有引发宫颈癌的很高风险。
小编翻阅资料得知,全球超过四分之三的女性都感染过该病毒,或是其他诱发宫颈癌的菌株。而市面上还未出现能够有效治疗该病毒的药物。因此,能找到治疗HPV的药物能很大程度上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
那么香菇中什么成分起了关键作用呢?
香菇提取物能够防止人乳头瘤病毒(HPV)引发癌症
AHCC:增强免疫功能
公布这项研究结果的德克萨斯大学的朱迪斯?史密斯教授表示,他们准备使用香菇进行第二阶段,长达6个月的临床研究治疗,因为香菇中含有一种名为“活性乙糖相关化合物”(AHCC)的化学物质,是氨基酸、多糖和矿物质的混合物。AHCC是一种营养补充剂,能通过增加免疫细胞有效地增强免疫功能且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副作用。
看来富含AHCC的香菇是个宝贝,预防宫颈癌等癌症,我们日常生活中可多吃吃香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