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脑中风的常见误解
对脑中风的常见误解
脑中风虽然是常见的疾病,但是人们对它的看法却并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而这些错误的认识可能会在某些情况下发生危害。比如耽误疾病的治疗,给患者造成伤害等,因此对于一些脑中风常识需要了解,消除误解。
人们一般认为脑中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实严格来说,脑中风是不能称之为一种疾病的。它是对急性脑血管病的统称或俗称。实际上中风是一类疾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塞、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塞和小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6种疾病。其中前两种属于出血性中风,后4种属于缺血性中风。
另外,有许多人觉得脑中风是老年人的事,年轻人完全不用顾虑。虽然90%以上的中风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身上,但年轻人也会得中风,特别是蛛网膜下腔出血,青年人并不罕见。儿童偶尔也会得中风。血压高者确实患中风者较多,但血压正常或偏低的脑动脉硬化患者,由于脑动脉管腔变得高度狭窄,以及其它因素存在,也会发生中风。尤其是血压偏低可导致脑血流变缓,更易发生缺血性中风。瘦人也能得中风,只不过是比胖人略少些。
可见,脑中风其实并不是一种疾病,它是对急性脑血管病的俗称,而且脑中风也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也可以得上脑中风等疾病,并且低血压的人也有得上脑中风的可能性。希望这些脑中风常识有助于消除误解。
脑中风有哪些后遗症
脑中风有哪些后遗症?脑中风大家都不陌生,在医学界也是很受重视的,要想完全治好脑中风不是很容易,在早期治疗非常关键。脑中风会出现哪些并发症呢?
如果长时间不治疗脑中风的话,就会出现全身麻木,意识不清楚,思维逻辑不正常,肢体的末端、如手指或脚趾、或偏瘫侧的面颊部皮肤有蚁爬感觉,或有针刺感,或表现为刺激反应迟钝。麻木常与天气变化有关,天气急剧转变、潮湿闷热,或下雨前后,天气寒冷等情况下,麻木感觉尤其明显。
最严重的是导致神经中枢瘫痪,身体无法很好的做运动。是由于大脑皮层运动区锥体细胞及其发出的神经纤维——锥体束受损而产生。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失去了对下运动神经元的抑制调控作用,使脊髓的反射功能“释放”,产生随意运动减弱或消失,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呈痉挛性瘫痪。
“脑中风有哪些后遗症”看了上面的脑中风常识的介绍,相信大家一定也有了解,患者懂了吧,千万不要轻视脑中风,不及时的治疗,一旦出现并发症,治疗难度会更大
脑中风对患者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后遗症
1、嘴歪眼斜:一侧眼袋以下的面肌瘫痪。表现为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鼓颊和吹哨时,口角歪向健侧,流口水,说话时更为明显。
2、偏瘫又叫半身不遂,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也是脑中风常见的后遗症。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我们把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叫做偏瘫步态。病情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
3、周围性瘫痪,又称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或称弛缓性瘫痪、软瘫。是因脊髓前角细胞及脑干运动神经核,及其发出的神经纤维--脊骸前根、脊神经、颅神经受损害产生的瘫痪。由于下运动神经元受损,使其所支配的肌肉得不到应有的冲动兴奋,临床上表现为肌张力降低,反射减弱或消失,伴肌肉萎缩,但无病理反射。
4、失用,即运用不能,病人肢体无瘫痪,也无感觉障碍和共济失调,但不能准确完成有目的的动作。失认是指病人认识能力的缺失,它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及对身体部位认识能力的缺失,是脑卒中的症状之一。
所以治疗脑中风疾病一定要到专业、正规的医院,接受科学有效的治疗。
中风后遗症最主要有哪些表现
脑中风临床最主要的表现,是神志障碍和运动、感觉以及语言障碍。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除神志清醒外,其余症状依然会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症状,称为后遗症。后遗症的轻重,因病人的体质和并发症而异。脑中风常见的后遗症如下:
麻木:患侧肢体,尤其是肢体的末端、如手指或脚趾、或偏瘫侧的面颊部皮肤有蚁爬感觉,或有针刺感,或表现为刺激反应迟钝。麻木常与天气变化有关,天气急剧转变、潮湿闷热,或下雨前后,天气寒冷等情况下,麻木感觉尤其明显。
中枢性瘫痪:中枢性瘫痪,又称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或称痉挛性瘫痪、硬瘫。是由于大脑皮层运动区锥体细胞及其发出的神经纤维——锥体束受损而产生。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失去了对下运动神经元的抑制调控作用,使脊髓的反射功能“释放”,产生随意运动减弱或消失,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呈痉挛性瘫痪。
周围性瘫痪:周围性瘫痪,又称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或称弛缓性瘫痪、软瘫。是因脊髓前角细胞及脑干运动神经核,及其发出的神经纤维——脊骸前根、脊神经、颅神经受损害产生的瘫痪。
由于下运动神经元受损,使其所支配的肌肉得不到应有的冲动兴奋,临床上表现为肌张力降低,反射减弱或消失,伴肌肉萎缩,但无病理反射。
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也是脑中风常见的后遗症。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我们把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叫做偏瘫步态。病情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
为什么脑中风常发于夜间
为什么脑中风常发于夜间?
很多中风患者都是夜间发病,目前认为,这与机体的动脉血压、血浆中儿茶酚胺及纤维蛋白原活性等生理性昼夜变化有关。
1、血压波动:人体由于受生物钟的影响,血压具有明显的昼夜波动性。通常情况下,人到夜间入睡后,血压会自然下降一定幅度,血流速度也随之减慢,于是便成了夜间发生中风的生理病理基础。
2、血液凝固性改变:有人通过连续抽血化验24小时血液黏度,发现人体在早晨2时至6时血液中儿茶酚胺、纤维蛋白原活性增强,红细胞压积以及黏度均相对增高,从而使血液凝固性增强。加之人经过夜间长时间的睡眠,不吃不喝,没有补充水分,仍继续有肾小球过滤,导致血浆丢失,血液变得更加浓稠,黏度更大,因此易发生中风。
3|睡眠姿势:还有学者指出,可能睡眠时姿势的固定侧卧,使颈部扭曲,压迫颈动脉,造成供血减少或静脉回流不畅,与发生中风有一定关系。
脑中风的防治有这四个要点
1、要注意换季的时候对身体疾病的预防,每年春秋两季是很多疾病的高发期,脑中风也不例外,尤其是有高血压和心脏病史的人一定要注意监控身体的小变化,冷热交替的时候其实不仅是身体皮肤会感觉不适,身体中血管也会同样受到影响,很容易产生血栓或者血管收缩引起脑中风。有的人认为脑血管正常就不会中风,这是很多年轻人都会有的想法,其实脑中风有的是在正常的脑血管中有血栓产生造成的,和血管正常与否没有关系。还有的人觉得吃保健品可以预防中风,有的年轻人喜欢吃一些保健产品降血脂消除脂肪,天津康复医院的专家说其实这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
2、保健品能做到的就是为身体补充营养,但是脑中风这种疾病是不能够靠吃保健品预防的。造成脑中风的原音也是比较复杂的,有身体中疾病和心脑血管狭窄还有血栓以及身体肥胖等等一系列原因。想要不中风生活规律饮食清淡都是有些帮助的。中青年人一定要注意尽量不要熬夜和酗酒。还有的老年人出现了小中风之后觉得症状不明显就不去医院治疗了,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小中风往往是中风的先行兵,很多中风发生之前都会有小中风的出现。所以一旦出现了中风不管症状明不明显都应该尽快去医院进行治疗。在平常饮食方面患者应该记得不能吃太过刺激的食物以及太咸的食物,因为这些都有可能造成血管或者脏器的负担。平时要记得多喝水,可以稀释血液浓度让栓塞的情况减轻,患者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不要选择比较剧烈的运动,尽量保证身体活动的幅度不要过大。
3、要注意对血压的监控,因为脑中风之后脑血管本身已经比较脆弱了,如果血压升高会直接对脑中风的部位有影响造成二次中风的可能,所以患者一定要定时服用降压药,并且在换季的时候即使的增减衣服,不要让身体受冷或者受热,因为身体处在过冷或者过热的环境中对于血管来说会造成膨胀或者收缩,长期這样就会有血管梗塞或者出血的情况发生,尤其是脑血管数量很多,会出问题。
4、脑中风之后的患者一定要保证一个良好的心态,每天都要快乐的面对生活,病人不应该忧虑过重或者情绪大起大落,这对患过脑中风的病人来说是比较危险的。尤其是愤怒会引起血压升高。发生过脑中风的病人一般都会记得发病时候的感觉,病人如果觉得身体再次发病的时候就应该马上联系医院进行检查。
脑中风常见的治疗方法
(1)各种理疗包括电疗、光疗、水疗、蜡疗以及中西医结合的电针疗法、超声疗法、穴位磁疗、中西药直流电导人疗法等。
(2)作业疗法包括衣一、食、住、行的日常生活基础动作、职业劳动动作及工艺劳动动作训练等。目的是让患者逐渐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种种需要。
(3)医疗体育是康复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常用的有现代医疗体操及中医传统体疗,如气功、按摩等。
(4)语言训练对失语患者施行语言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其说话能力。
(5)心理康复研究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智力状况,运用心理疗法促使患者的心理康复。
(6)娱乐康复工程娱乐不但有助于身体功能的改善,还可振奋患者的精神和情绪,避然产生孤独寂寞感。方式有听音乐、练习乐器、缝纫、绘画等。
中风病人护理措施
对于脑中风的康复是一种比较重要的问题,中风病情稳定后,患者首先在医院就开始辅助性联系,目的是帮助恢复一些基本生活技能,如自己吃饭和自己穿衣等。住院病人会接受一定的强化训练,增强独立性。
患者出院回家后,可以接受门诊康复治疗或者家庭康复治疗,尽可能帮助恢复身体功能。正规康复训练需要36个月。但是多项研究显示,中风患者长期坚持训练,还会使身体状况发生进一步的改善。
人们比较关心的是,脑中风怎么护理比较好?患者具体病情不同,康复时间自然不尽相同。轻度中风患者康复速度更快,但是对大多数中风患者而言,恢复生活技能是终生的任务。虽然中风之后头三个月康复效果最好,但是患者恢复身体各项功能则需要多年的努力,关键是每天坚持锻炼。
由此可见,脑中风的康复过程比较重要,而且这个过程一般需要3-6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之内对患者要比较关心,使他们心情保持平稳。这些脑中风常识有助于较完美的完成患者的康复过程。
脑中风常见的5个征兆
1.哈欠连绵
当脑动脉硬化逐渐加重,管腔愈来愈窄,脑缺血缺氧加重,特别是呼吸中枢缺氧时,会引起哈欠反射。多在缺血性中风发作前5至10天内,频频打哈欠者可达80%左右,是重要的报警信号。
2.口吃
流涎症状是说话不利索、流口水,有中风迹象,可能会突然发病。
3.视物模糊
即表现为短暂性视力障碍或视野缺损,多在1小时内自行恢复。科蒂对出现短暂视力障碍的10例病人进行了眼底检查和脑血流量测定,发现其中有3例视网膜中心动脉闭塞,7例为视网膜分支动脉闭塞。
4.一过黑蒙
即突然出现眼前发黑,看不见东西,数秒钟或数分钟即恢复,还伴有恶心、呕吐、头晕及意识障碍。
5.呕吐
一般是伴随头痛一起出现的,也非常常见,其特点是多为喷射状呕吐。如遇有呕吐咖啡色(酱油样或棕黑色)液体,表示病情非常为重。
脑中风常见的7个先兆
1、肢体麻木:中老年人出现肢体麻木的异常感觉,除颈椎病、糖尿病外,如伴有头痛、眩晕、头重脚轻、舌头发胀等症状,或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或脑动脉硬化等疾病史时,应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风发生,突然发病或单侧肢体乏力,站立不稳,很快缓解后又发作要当心。
2、眼睛突然发黑:单眼突然发黑,看不见东西,几秒钟或几十秒钟后便完全恢复正常,医学上称单眼一次性黑朦,是因为脑缺血引起视网膜缺血所致,是中风的又一信号,反复发作的眩晕欲吐、视野缩小或复视。
3、跌跤:由于脑血管硬化,引起脑缺血,运动神经失灵,可产生共济失调与与平衡障碍,而容易发生跌跤,也是一种中风先兆症状。
4、说话吐字不清:脑供血不足时,使人体运动功能的神经失灵,常见症状之一是突然说话不灵或吐字不清,甚至不会说话,但持续时间短,最长不超过24小时,应引起重视,还有原因不明的口角歪斜、口齿不清或伸舌偏斜都要注意。
5、哈欠不断:如果无疲倦、睡眠不足等原因,出现连续的打哈欠,这可能是由于脑动脉硬化、缺血,引起脑组织慢性缺血缺氧的表现,是中风病人的先兆。
6、精神改变:如嗜睡,中老年人一旦出现原因不明困倦嗜睡现象,要高度重视,很可能是缺血性中风的先兆。精神状态发生变化性格一反常态,如变得沉默寡言,或多语急躁,或出现短暂智力衰退,均与脑缺血有关,可能是中风先兆。
7、流鼻血:中老年人鼻出血症状可能是高血压病人即将发生中风的警报。经医学观察,排除外伤、炎症因素,高血压病人在反复鼻出血,可能会发生脑溢血。鼻出血不少是由血压不稳定引起的,不加预防则会增加中风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