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相关器官发育特点
婴儿相关器官发育特点
口腔:足月新生儿出生时已具有较好的吸吮吞咽功能,颊部有坚厚的脂肪垫,有助于吸吮活动,早产儿则较差。吸吮动作是复杂的先天性反射,严重疾病可影响这一反射,使吸吮变得弱而无力。新生儿及婴幼儿口腔黏膜薄嫩,血管丰富,唾液腺发育不够完善,唾液分泌少,口腔黏膜干燥,易受损伤和细菌感染;
3个月时唾液分泌开始增加,5个月时明显增多。3个月以下小儿唾液中淀粉酶含量较少,不宜喂淀粉类食物。婴儿口底浅,不会及时吞咽所分泌的全部唾液,常发生生理性流涎。
食管:食管有两个主要功能 是推进食物和液体由口入胃;二是防止吞咽期间胃内容物反流。新生儿和婴儿的食管呈漏斗状,黏膜纤弱、腺体缺乏,弹力组织及肌层尚不发达,食管下段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控制能力差,常发生胃食管反流,绝大多数在8~10个月时症状消失。婴儿吸奶时常吞咽过多空气,易发生溢奶。
胃:新生儿胃容量约为30-60毫升,后随年龄而增大,1~3个月时90-150毫升,l岁时250—300毫升。由于新生儿胃容量小,所以新生儿喂食应当少量多次,喂食的次数应较年长儿多。婴儿胃呈水平位,当开始行走时其位置变为垂直;胃平滑肌发育尚未完善,在充满液体食物后易使胃扩张;由于贲门肌张力低,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且自主神经调节差,
故易引起幽门痉挛出现呕吐。胃黏膜有丰富的血管,但腺体和杯状细胞较少,盐酸和各种酶的分泌均较成人少且酶活力低,消化功能差。
胃排空时间随食物种类不同而异,稠厚且含凝乳块的乳汁排空慢。其中水的排空时间为1.5~2小时;母乳为2~3小时;牛乳为3~4小时。早产儿胃排空更慢,易发生胃潴留。
肠:小儿肠管相对比成人长,一般为身长的5~7倍,或为坐高的10倍,有利于消化吸收。肠黏膜细嫩,富有血管和淋巴管,小肠绒毛发育良好,肌层发育差。肠系膜柔软而长,黏膜下组织松弛,尤其结肠无明显结肠带与脂肪垂,升结肠与后壁固定差,易发生肠扭转和肠套叠。肠壁薄,通透性高,屏障功能差,肠内毒素、消化不全产物和过敏原等可经肠黏膜进入体内,易引起全身感染和变态反应性疾病。
肝:年龄愈小,肝脏相对愈大。婴儿肝脏结缔组织发育较差,肝细胞再生能力强,不易发生肝硬变,但易受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如缺氧、感染、药物中毒等均可使肝细胞发生肿胀、脂肪浸润、变性坏死,纤维增生而肿大,从而影响其正常生理功能。婴儿时期胆汁分泌较少,故对脂肪的消化、吸收功能较差。
胰腺:分为内分泌和外分泌两部分,前者分泌胰岛素控制糖代谢;后者分泌胰腺液,内含各种消化酶,与胆汁及小肠的分泌物相互作用,共同参与对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婴幼儿时期胰腺液及其消化酶的分泌极易受炎热天气和各种疾病影响而被抑制,容易发生消化不良。
肾脏:出生后几个月,肾小管逐渐增长后才具有回吸收能力。肾小球的滤过率较低,也就是说,肾脏对于营养物质代谢后产生的“废料”的处理能力较弱。婴儿肾小管还未长到足够的长度,功能不足,排钠的能力有限,钠的慢性滞留会引起水肿。如果摄入过量的食盐,蓄于体内会导致成年时高血压。所以对4个月之前的婴儿,食物中食盐的摄入量应特别注意,一般提倡4个月以内的婴儿要控制钠盐的摄入量。
消化酶:4个月前的婴儿唾液腺分泌功能较弱,唾液分泌量甚少,唾液淀粉酶活力很低,在肠腔内除胰淀粉酶外其他消化酶均已具备。此阶段除了对母乳的蛋白质、脂肪消化能力较好外,对淀粉类食物及其他动物乳类的消化能力相对较弱。从初生婴儿的这些特点中,我们了解到婴儿一生下来就具备了吃母乳的能力。所以,母乳喂养是婴儿最适合的喂养方式。此外,新生婴儿肝脏中酶活性较低,葡萄糖醛酸转换酶的活力不足,是新生儿发生生理性黄疸的重要原因之一。酶不足时对某些药物的解毒能力也较差,剂量稍大即引起严重的毒性反应。
肠道细菌:在母体内,胎儿的肠道是无菌的,生后数小时细菌即从空气、奶头、用具等经口、鼻、肛门入侵至肠道;一般情况下胃内几平无菌,十二指肠和上部小肠也较少,结肠和直肠细菌最多。肠道茵群受食物成分影响,单纯母乳喂养儿以双歧杆菌占绝对优势;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儿肠内的大肠杆菌、嗜酸杆菌、双歧杆菌及肠球菌所占比例几乎相等。正常肠道菌群对侵入肠道的致病菌有一定的拮抗作用。消化功能紊乱时,肠道细菌大量繁殖可进入小肠甚至胃内而致病。
3大原因引起婴儿消化不良
1、婴儿正常生理发展原因
此时婴儿的消化器官发育还不完善,消化液分泌也不充足,酶的功能也不完善,胃及肠道内粘膜柔嫩,消化功能还比较弱。
2、喂食不当
喂食不当是造成宝宝消化不良最大的原因,一些新手的爸爸妈妈们不知道该如何给孩子喂食,也不知道要给孩子吃多少食物,有时候觉得多吃点是好事。由于孩子的胃消化的能力不是很好,如果吃的太多的话,就会导致孩子出现胀痛的现象,这样对于胃肠道是有伤害的。
吐奶、大便稀,有酸臭味,并有大量未消化的食物残渣等消化不良(伤食)的表现。
3、其他原因
除喂食不当,胃肠道炎症、滥用抗生素、天气变冷、体抵抗力低以及肚子受凉也可引起消化不良。
婴儿长期消化不良,会造成营养素摄入不足,消化吸收不良,影响生长发育。特别是3岁以内的小儿,这一阶段正是大脑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是决定智能高低的关键时期,若消化功能未能及时得到改善,影响营养素的吸收,势必影响大脑发育而遗憾终身。
婴儿消化不良的原因
婴儿消化不良的原因
小孩的消化器官发育还不完善,消化液分泌也不充足,酶的功能也不完善,胃及肠道内粘膜柔嫩,消化功能还比较弱,如果父母不能正确的喂养孩子,什么都给孩子吃,使孩子饮食的质和量不当,损伤了肠胃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孩子就会出现肚子胀、吐奶、大便稀,有酸臭味,并有大量未消化的食物残渣等消化不良(伤食)的表现。
除喂食不当,胃肠道炎症、滥用抗生素、天气变冷、体抵抗力低以及肚子受凉也可引起消化不良。幼儿长期消化不良,会造成营养素摄入不足,消化吸收不良,影响生长发育。特别是3岁以内的小儿,这一阶段正是大脑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是决定智能高低的关键时期,若消化功能未能及时得到改善,影响营养素的吸收,势必影响大脑发育而遗憾终身。
婴儿的鼻子有哪些发育特点
(1)由于面部颅骨发育不全,小儿的鼻和鼻腔相对地短小。新生儿及初生数月小儿几乎没有下鼻道。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面部颅骨、上颌骨的发育以及出牙,鼻道逐渐加长加宽。到4岁时,下鼻道才完全形成。
(2)婴幼儿没有鼻毛,鼻粘膜柔弱且富于血管,故易受感染。感染时,由于鼻粘膜的充血肿胀,常使狭窄的鼻腔更加狭窄,甚至闭塞,发生呼吸困难。即使是普通感冒,婴幼儿也可能发生呼吸困难、拒奶以及烦躁不安。
(3)婴幼儿的鼻窦不发达,出生时,上额窦及筛窦虽已形成,但极小,额窦及蝶窦则完全未发育。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面部颅骨和上颌骨逐渐发育,鼻窦也逐渐发育完成。但各个鼻窦的发育也不完全一致,如上颌窦,2岁后开始迅速增大,到6岁时已较宽而深;筛窦的发育速度与上颌窦相似;生后第2年额窦开始出现,6岁时如豌豆大小,12~13岁时才发育完善;蝶窦到3岁时才与鼻腔相通,6岁时此腔开始很快增大。由于年幼儿鼻窦发育较差,故易患上呼吸道感染,但极少引起鼻窦炎。
(4)鼻泪管在年幼儿较短,开口部的瓣膜发育不全,位于眼的内眦。所以,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往往侵及结膜,出现眼睑红肿、眼屎多等症状。
婴儿语言发育特点
一、4~6个月的婴儿婴儿4~12个月语言发育特点 4~6个月宝宝往往会重复发出各种声音逗着玩,如果有人对他讲话或者是早上起床时,他就会滔滔不绝地、常常是大声地发出各种简单辅音和元音,如:“ma—ma-ma”;“da-da-da”;“bi—bi-bi”等等,并且能比较明确地对周围人的声音做出反应。听到声音时会将头转向发出声音的方向,眼睛似乎会寻找说话的人,偶然会发出轻轻地笑声。
在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大多数宝宝都有经过咿呀学语阶段。一开始,宝宝是由于咿呀学语,本身的乐趣而响个不停。父母对宝宝的咿呀学语应感到高兴,应常常对着宝宝咿呀作答,这样就强化了宝宝学语,大人对宝宝接近成人言语的发音逐步强化,使宝宝从没有含义的咿呀学语过渡到有意义的说话。 先天性聋哑的宝宝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里也会像正常宝宝一样咿呀学语,但由于他们听不到自己和别人的声音,发音的兴趣就会消失,语言的发展因此而受到阻碍。
二、7~9个月的婴儿 宝宝7~9个月时,虽然不会说话,但已经能听懂成人简单语言的意思了,对成人发出的声音能应答,当成人用语言说到一个常见的物品时,宝宝会用眼睛看或用手指该物品。这是由于大人平时不断地用语言对小儿生活的环境和接触的事物进行描述,慢慢地熟悉了这些声音,并开始把这些声音与当时能够感觉到的事物联系起来。也就是说,宝宝已能将感知的物体和动作、语言建立联系。 听懂成人说话,对宝宝心理发育具有很大的意义,也为今后的语言发展打下了基础,因此,父母应该多和孩子说话,并注意将语言、物体的动作联系起来,通过宝宝的视觉、听觉及感官来帮助宝宝进一步理解语言。
三、10~12个月的婴儿10~12个月宝宝能理解更多大人的语言,如说“电灯呢?”他会看灯,并用手指着灯;问他“眼睛呢?”他会用手指自己的眼睛,或眨眨自己的眼睛;听到成人说“再见”,他会摆手;听到“欢迎、欢迎”的声音,他会拍手。
将近1岁的宝宝已能模仿的说出一些词音。一定的“音”开始有一定的具体的意义,这是这个阶段宝宝语言发展的特点。声音对宝宝来说已起到初步交际作用,但还只是有限的联系,宝宝还不能说出有些已经理解的词。此时宝宝常常用一个单词表达自己的意思,如“外外”,根据情况,可能指“我要出去”或“妈妈出去了”。“饭饭”,可能指“我要吃东西或吃饭”。
为了促进宝宝语言的发展,成人应结合具体事物训练宝宝发言,可以用游戏形式来训练。在正确的教育下,1岁宝宝已能说出“爸爸、妈妈、阿姨、帽帽”等5~10个简单的词,当东西掉在地上时会发出“拿”的声音,示意成人捡起,见到爸爸、妈妈从外面回来,会喊“爸爸、妈妈”,当然有时会叫错,把爸爸叫成妈妈。
1个月婴儿发育特点
项 目 男 婴 女 婴
体重(平均) 5.03公斤 4.68公斤
身高(平均) 57.06厘米 56.17厘米
头围(平均) 38.43厘米 37.56厘米
胸围(平均) 37.88厘米 37厘米
坐高(平均) 37.94厘米 37.35厘米
身体发育 1个月的孩子,一逗会笑,面部长得扁平阔鼻,双颊丰满,肩和臀部显得较狭小,脖子短,胸部、肚子呈现圆鼓形状,小胳臂、小腿也总是喜欢呈屈曲状态,两只小手握着拳。
动作发育 孩子在8周时,俯卧位下巴离开床的角度可达45度,但不能持久。要到3个月时,下巴和肩部才能都离开床面抬起来,胸部也能部分地离开床面,上肢支撑部分体重。孩子俯卧时,家长要注重看护,防止因呼吸不畅而引起窒息。
从出生到1个月的孩子,动作发育处于活跃阶段,他可做出许多不同的动作,特别精彩是是面部表情逐渐丰富。在睡眠中有时会做出哭相,撇着小嘴好象很委屈的样子,有时又会出现无意识的笑。其实这些动作都是孩子吃饱后安详愉快的表现。
感觉发育 孩子经过妈妈一个月的哺育,对妈妈说话的声音很熟悉了,如果遇到陌生的声音他会吃惊,如果声音很大他会感到害怕而哭起来。因此要给孩子听一些轻柔的音乐和歌曲,对孩子说话、唱歌的声音都要悦耳。孩子很喜欢周围的人和他说话,没人理他的时候会感到寂寞而哭闹。
1个月的孩子,皮肤感觉能力比成人敏感得多,有时家长不注意,把一丝头发或其他东西弄到孩子的身上刺激了皮肤,他就会全身左右乱动或者哭闹表示很不舒服。这时的孩子对冷、过热都比较敏感,以哭闹向大人表示自己的不满。两只眼睛的运动还不够协调,对亮光与黑暗环境都有反应。1个月的孩子很不喜欢苦味与酸味的食品,如果给他吃,他会表示拒绝。
睡眠 这么大的孩子,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每天能睡18-20个小时,其中约有3个小时睡得很香甜,处在深睡不醒状态。
睾丸的发育特点
睾丸将来产生精子,所以它是男孩的生殖器官,睾丸中曲细精管上的间质细胞则分泌大量雄激素和少量雌激素,所以又是男孩重要的内分泌器官。青春期前,睾丸处于幼稚状态,容积不足3毫升,睾丸中产生精子的曲细精管又狭又细,看不见管腔。10岁左右,曲细精管开始发育,管壁出现少量的精原细胞,12岁左右,睾丸迅速发育,容积增到12毫升以上,曲细精管的长度和曲折度都增加,管壁的精原细胞则不断分裂繁殖,逐步发育成各期生精细胞,最后产生精子,同时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等。
睾丸里产生的精子还未完全成熟,它进入附睾后继续吸取营养并发育。输精管紧接附睾尾部,与精囊腺的排泄管合成射精管,通过前列腺开口于尿道。睾丸→附睾→输精管→射精管→尿道口,是精子外振的必由之路。
在睾丸等发育的同时,精囊腺、前列腺和尿道球腺等附属腺体也加快成熟,各自分泌具有特殊刺鼻气味的乳白色粘稠液,与精子汇合成精液,对精子的生存和活动极为重要。
三个月婴儿的发育特点
动作发育 3个月的孩子,头能够随自己的意思转来转去,眼睛随着头的转动而左顾右盼。大人扶着孩子的腋下和髋部时,孩子能够坐着。让孩子叭在床上时,他的头已经可以稳稳当当地抬起,下颌和肩部可以离开桌面,前半身可以由两臂支撑起。当他独自躺在床上时,会把双手放在眼前观看和玩耍,扶着腋下把孩子立起来,他就会举起一条腿迈一步,再举另一条腿迈一步,这是一种原始反射。到6个月时,他的下肢才能掌他的全身。
语言发育 3个月的孩子在语言上有了一定的发展,逗他时会非常高兴并发出欢快的笑声,当看到妈妈时,脸上会露出甜蜜的微笑,嘴里还会不断地发出咿呀的学语声,似乎在向妈妈说着知心话。
感觉发育 3个月的孩子视觉有了发展,开始对颜色产生了分辨能力,对黄色最为敏感,其次是红色,见到这两种颜色的玩具很快能产生反应,对其他颜色的反应要慢一些。这么大的孩子就已经认识奶瓶了,一看到大人拿着它就知道给自己吃饭或喝水,会非常安静地等待着。在听觉上,发展也较快,已具有一定的辨别方向的能力,听到声音后,头能顺差响声转动180。
小儿尿路感染有什么特点
尿路感染是小儿泌尿系统的常见病之一。小儿由于泌尿器官解剖结构的特点,有些器官尚未发育完全,故在受到感染就有不同的表现。婴儿尿路感染中男婴儿明显多于女婴,男妇之比大约为10:1。这主要与男婴的包皮有污垢及尿路畸形多于女婴有关。婴儿尿路感染症状很不典型,婴儿期尿路感染往往以高热起病,与呼吸道感染十分相似,有的还伴有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症状。可表现为体重不增,食欲不振,呕吐、腹泻和发热甚至惊厥等,很少出现尿频等尿路感染症状,往往被误诊上呼吸道感染,婴儿腹泻,甚至颅内感染。因婴幼儿不易收集尿标本,膀胱穿刺培养对确诊帮助较大。2岁以后,尿路感染症状较典型,易于诊断,但尽管可以自诉尿频症状,但容易被忽略。婴幼儿因泌尿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约半数有膀胱输尿管反流,故尿路感染易致肾发育障碍和形成疤痕,造成永久性肾实质损害。其后果远较成人严重。肾疤痕常在5岁以前形成,以后即使已无菌尿,这些肾损害亦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加重,可发展成慢性萎缩性肾盂肾炎,甚至发生肾衰。故认为凡有尿路感染的小儿,均需作静脉肾盂造影,如肾盂造影有异常或治疗后持续有菌尿者,应作排尿期膀胱尿路造影,必要时作膀胱镜检查。小儿尿路感染的治疗原则同成人一样,特别要注意纠正尿路功能异常或器质性梗阻。
2个月婴儿发育特点
两个月宝宝该如何护理?
两个月宝宝的特点:
* 逗引时会微笑;
* 眼睛能够跟随物体做水平方向的移动;
* 能转头寻找声源;
* 俯卧时能抬头片刻,自主转动头部;
* 会在胸前玩弄自己的双手,手指会展开和合拢,会吸吮拇指;
* 遇到大的声音刺激,会有明显的反应——沉默、哭泣或惊愕。
这个月妈咪需要注意的问题:
不要太早添加辅食
这个月,宝宝的胃口明显增大。母乳喂养的宝宝不应该添加奶以外的辅助食品,譬如米汤、果汁和米糊等。配方奶喂养或混合喂养的宝宝,应该在42天检查后,根据儿保医生的建议再添加钙粉和鱼肝油或其他辅助食品。
接触户外新鲜空气
现在,可以带宝宝到户外去了。选择无风、天气较好、室内外温差相对较小的日子,到户外接触阳光和新鲜空气。每天1次,每次几分钟,以后逐渐增加到每次十几分钟。
夏季可适当延长早、晚在户外的时间,中午11:00~下午3:00最好不要去户外活动。冬季可适当缩短午睡时间,利用阳光充足、室外温度较高的下午时间到户外玩耍。
经常剪指甲
现在,宝宝还不会自主运用自己的双手,经常会无意识乱抓,在自己的脸上、身上留下抓痕。其次,宝宝的长指甲常常是藏污纳垢之处,若抓破皮肤,容易造成继发感染。此外,宝宝常将小手放进嘴里吸吮,很容易将指甲里的污垢和细菌吃进肚子去,引起胃肠道疾病。
适合两个月宝宝的玩具和游戏
* 图案对比明显的图片。
* 色彩鲜艳、形状各异的玩具。
* 挂在婴儿床上不会破碎的镜子。
* 铃铛。
* 能发出悦耳声音、颜色明亮而且带有图案的玩具。
* 你亲自给宝宝唱歌。
* 听各种音乐,抱着宝宝合着音乐的节奏起舞。
宝宝消化不良的原因
小孩的消化器官发育还不完善,消化功能还比较弱,如果父母不能正确的喂养孩子,孩子就会出现消化不良的表现。除喂食不当,胃肠道炎症、滥用抗生素、天气变冷、体抵抗力低以及肚子受凉也可引起消化不良。
1、婴儿正常生理发展原因。
此时婴儿的消化器官发育还不完善,消化液分泌也不充足,酶的功能也不完善,胃及肠道内粘膜柔嫩,消化功能还比较弱。
2、喂食不当。
如果爸妈不能正确的喂养孩子,什么都给孩子吃,使孩子饮食的质和量不当,损伤了肠胃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孩子就会出现肚子胀、吐奶、大便稀,有酸臭味,并有大量未消化的食物残渣等消化不良(伤食)的表现。
3、其他原因。
除喂食不当,胃肠道炎症、滥用抗生素、天气变冷、体抵抗力低以及肚子受凉也可引起消化不良。
婴儿长期消化不良,会造成营养素摄入不足,消化吸收不良,影响生长发育。特别是3岁以内的小儿,这一阶段正是大脑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是决定智能高低的关键时期,若消化功能未能及时得到改善,影响营养素的吸收,势必影响大脑发育而遗憾终身。
消化不良怎么办
婴儿消化不良指什么
关于婴儿消化不良的症状是有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的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厌食、烧心、反酸、恶心呕吐等消化功能障碍,是小儿消化内科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婴儿消化不良的原因
小孩的消化器官发育还不完善,消化液分泌也不充足,酶的功能也不完善,胃及肠道内粘膜柔嫩,消化功能还比较弱,如果父母不能正确的喂养孩子,什么都给孩子吃,使孩子饮食的质和量不当,损伤了肠胃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孩子就会出现肚子胀、吐奶、大便稀,有酸臭味,并有大量未消化的食物残渣等消化不良 (伤食)的表现。
除喂食不当,胃肠道炎症、滥用抗生素、天气变冷、体抵抗力低以及肚子受凉也可引起消化不良。幼儿长期消化不良,会造成营养素摄入不足,消化吸收不良,影响生长发育。特别是3岁以内的小儿,这一阶段正是大脑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是决定智能高低的关键时期,若消化功能未能及时得到改善,影响营养素的吸收,势必影响大脑发育而遗憾终身。
早产儿怎么喂养 什么是早产儿
其实这是个医学名词。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是指胎龄在37足周(小于260天)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一般早产儿相对与足月产的宝宝来讲,他们的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身体各项功能不完善、生活能力差、抵抗力也很低,因为生长发育迅速,对蛋白质的需求量也非常大。有些早产儿出生后是需要住院观察的,达到可以出院的标准以后方可回家护理。
男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
1、性腺(睾丸)发育异常
(1)无睾症。由于没有睾丸,因此到青春发育期无男性第二性征出现,也没有生育能力。如仅是阴囊内未扪及睾丸,还不能诊断为无睾丸症,需与腹腔型隐睾作鉴别。治疗可从青春期起有规律地给予男性激素以防类宦官症。睾丸移植是治疗无睾症的理想方法,孪生兄弟间的睾丸移植不存在免疫排斥问题,但毕竟机会极少。
(2)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克氏综合征),又称先天性小睾丸症。约每400个出生男婴中就有一人发病。青春期前往往难以辨别。进入青春期由于睾丸不发育,则出现青春发育延迟或不发育。其特征为很少或不长胡须,阴毛、腋毛稀少,发音尖细,犹如女性。虽然他们的生殖器官是男性的,有阴茎、阴囊和睾丸,但若不给予治疗,到了成年,生殖器官仍如儿童。80%的人有女性化特征表现,如乳房发育、骨骼肌肉不像男性哪样粗壮,皮下有较多脂肪堆积等。其中许多人具有一定的性功能。阴茎能勃起,有的甚至能出现射精。但通常精液并无精子,当然就没有生育能力。这些人的下半身比上半身长,有些智力发育也延迟。对这类人可采用男性激素(睾酮)制剂长期替代治疗,以促进第二性征的发育,维待性欲和性功能。
(3)隐睾。在正常情况下,胎儿第8-9月时睾丸降入阴囊。但有3%在足月男婴和30%的早产男婴发生隐睾。这些男婴中大多数在出生后数月,睾丸即可降入阴囊。成人隐睾症约为0.3%-0.7%,双侧隐睾引起不育者近50-100%,单侧隐睾引起不育达30%-60%。
隐睾症若不及时冶疗可产生如下危害:①睾丸周围的温度较阴囊内高1.50C,滞留在腹股沟管内或腹腔内的睾丸可引起精子生成障碍而影响生育能力;②许多腹股沟型隐睾同时伴有腹股沟疝;③处于腹股沟管内睾丸位置表浅,固定差,睾丸容易受外力直接损伤;④发育不良和受伤后的睾丸容易发生恶变。发生恶变的时间多数在20岁以后,比正常睾丸恶变机会大40余倍。虽然手术后能将睾丸放入阴囊,但并不能防止以后恶变;⑤患者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并忧虑成年后能否生育。双侧隐睾可试用内分泌治疗。若内分泌治疗失败,宜在2岁左右到医院做隐睾固定术。
(4)两性畸形。①男性假两性畸形。外生殖器发育像女性;但性腺是睾丸,男性第二性征不显著,有女性体型,如乳房发育等。这类人血液中的睾酮水平可以正常,但由于生殖器官和第二性征对睾酮不起反应,而使外表如同女性。由于这些患者自幼具备女性的社会心理,这类人可采用雌激素治疗以促使女性第二性征发育,作为女性生活,青春期后应切除体内睾丸,以防癌变。②真两性畸形。同一机体内存在睾丸和卵巢两种性腺组织,呈现两种性征,这是真正的阴阳人。治疗一般可根据表现类型决定性别,手术切除不符合的性腺,矮正外生殖器。但应注意性别具有明显社会因素和患者的心理因素,性别的改变要非常慎重。
2、输精管道发育异常
(1)输精管、精囊不发育而无精子症。体验时可见睾丸发育正常,但输精管不能扪及,精液检查为精液量少、无精子则可确定诊断。为治疗患者的不育,近年来采用抽取睾丸或附睾内精子作体外受精,采用试管婴儿技术而能获得生育。
(2)先天性输精管道阻塞。如附睾、输精管局限性缺如或纤维化,可采用显微外科输精管-输精管吻合术,或输精管附睾管吻合术,使输精管道再通。
(3)尿道下裂。它的畸形有四个特征:①尿道开口异常,可开于阴茎腹侧,阴茎阴囊交界处或会阴部;②阴茎向腹侧屈曲畸形;③阴茎背侧包皮正常而腹侧包皮缺乏;④尿道海绵体发育不全,形成一条纤维带,从阴茎头腹侧延伸到异常尿道开口。由于心理和生理上的原因,会产生性功能和性行为障碍,手术年龄以2-4岁为宜,畸形矫正后到成年可获得正常性功能和生育能力。
3、外生殖器发育异常
阴茎先天性发育异常直接影响性功能,并给患者带来心理上影响。无阴茎、阴茎发育不良和双阴茎都很罕见。根据病变程度决定做整形手术或改变性别。
先天性小阴茎症,是一种少见病。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关心自己阴茎大小的男性,实际上其阴茎解剖上大多是正常的。阴茎大小有较大个体差异。一般认为成年人从耻骨到阴头的长度在4cm以上就不算是小阴茎。实际上较小的阴茎在任兴奋时,阴茎勃起的长度较疲软时增加一倍,并不影响性功能和性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