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间质病的分类
肺间质病的分类
间质性肺疾病是一组具有不同预后和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疾病。其中,许多疾病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比如,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不足 3 年;急性间质性肺炎还可能使患者很快死亡。但也有一些间质性肺疾病(如结节病),可以不治而愈。
将患者早期转诊给专科医生,对于间质性肺疾病的准确诊断、患者预后、及其适当管理策略的实施等,具有重要意义。
但一项针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队列研究显示,相关患者从呼吸困难出现到转诊至专家中心的中位数时间长达 2.2 年。该研究还发现,转诊延迟与患者较高的死亡风险相关;而且,这种相关性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无关。此外,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和分类,也会影响患者进入许多目前正在进行中的药物试验的可能性。
间质性肺疾病的分类相当复杂(表 1),这反映了其潜在病因及组织病理学方面的多样性。虽然大部分的间质性肺疾病都是以不同程度的肺间质炎症或纤维化为特征,但也有一些间质性肺疾病,如脱屑性间质性肺炎、肺泡蛋白沉积症等,主要表现为肺泡内的异常物质充盈。
此外,有些间质性肺疾病(如结节病),在病理学上以炎症表现为主;而另一些间质性肺疾病(如特发性肺纤维化),则以纤维化为主,并伴有肺结构的广泛扭曲和肺容积的减少。
温肾清肺汤的特效验方
【中文方名】温肾清肺汤。
【英文方名】 warming kidney and lung-heat clearing soup
【来源】是出身于中医世家------孔彪儒教授的临床特效验方。
【剂型】纯中药汤剂。
【组成】基础方:地龙、鱼腥草、瓜蒌皮、川贝、浙贝、甲珠、橘络、钩藤、僵蚕、葶苈子、茯苓、生姜、白芍、五加皮、细辛、桂枝、五味子、炙甘草、六曲、陈皮、制南星、杏仁、车前子、砂仁、藿香、白前、紫苑、人参、三七、天冬等数十味名贵中药组成。
【功效】具有平喘化痰止咳、益气宣肺;理气化瘀、和胃润肺;健脾益肾、扶正祛邪之功效。
【主治】祖国医学的“肺痿”、“肺痹”、“肺胀”,即现代医学的各种类型间质性肺炎(ILD)、
隐原性机化性肺炎(COP)、肺纤维化(IPF)等。
中医解析介绍
中医认为:“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如果肺气不能下通于肾,肾气不能仰吸肺气下行则发病。当肺气损伤日久,病及于肾,肾不纳气。肾虚失于摄钠,气浮于上,呼吸异常,表现为气短、喘促、呼多吸少、动则尤甚等症。按照中医五行来分析,肺、肾的关系是母子关系。其母病则子危,子衰则母亡。
“肺痹”从发病层次上来看有外邪不已,内舍于肺(久病入络)之病机演变规律。此与现代医学有关继发性肺间质病变论述颇相一致。肺痹的病机特点为正气不足,肺络痹阻。正因于此,往往把肺间质纤维化命名为“肺痹”,一则强调其病机特点为肺络痹阻;二则提醒大家,风湿免疫性疾病尤其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痹症),硬皮病、皮肌炎(皮痹)等亦可继发肺间质纤维化(继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形成“肺痹” 。
什么是肺痿
“肺痿”是指因肺气虚弱,无力主气布津所致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肺间质纤维化被冠之以“肺痿”之名,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形态
肺纤维化中晚期双肺体积缩小,肺总量、肺活量、残气量及潮气量均明显减少,与“肺痿”原义相吻合。
病机
肺热叶焦,津血不足,失于濡养是肺痿的基本病机特点。肺纤维化缠绵不愈,病机转化由气及血,由肺及肾,肺肾两虚,气血不充,络虚不荣,“络虚则痿”。
肺纤维化明显症状
1、风湿免疫慢性病:系统硬化症、多肌炎/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混合结缔组织病、强直性脊柱炎;
2、治疗现任或药物相关性疾病:抗心律失常药、抗炎药物、抗惊厥药物、化疗药物、维生素、放疗、氧中毒;
3、职业和环境相关性经验疾病:矽肺、石棉肺、重金属肺、煤尘肺、铍尘肺、氧化铝肺;
4、吸入无机粉尘:滑石粉肺、铁尘肺、锡尘肺;
5、吸入有机颗粒(过敏性肺泡炎):饲鸽者肺、农民肺。
6、原发性疾病手术(未分类型)、肿瘤性疾病:肺淋马管癌病、支气管肺泡癌、肺淋巴瘤、Kaposi肉瘤;
7、特发性纤维化疾病突出:物发性纤维化、家族性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急性间质性肺炎、脱屑性间质性肺炎、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自身免疫性肺间质纤维化;
8、其它:神经纤维瘤病、结节硬化症、结节病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肺泡蛋白沉淀症、弥漫性肺泡出血症、肺泡微结石症、转移性钙化。
认清肺纤维化的病因
肺纤维化不是单一的疾病
“肺纤维化”这个词并不是指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医学上将肺纤维化归属于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简称肺间质病),近年来也被称为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导致肺纤维化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环境、职业、物理和化学因素等,例如石棉、矿物粉尘、化疗药物、放射损伤、有害气体吸入等。
接触鸽粪、动物皮毛、发霉枯草等引起的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亦可导致肺纤维化。一些风湿免疫性疾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皮肌炎、硬皮病等,可伴发肺纤维化,有的肺纤维化甚至发生在前。对于那些原因不明的则称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其中包括大家熟知的特发性肺纤维化以及相对少见的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隐原性机化性肺炎等。医生只有通过多项检查,结合临床表现,才能明确肺纤维化到底属于哪种类型,可能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临床上肺纤维化、肺间质病的初步诊断是通过胸片和肺部CT做出的,但仅仅依靠这些资料并不能全面地认识疾病。通过仔细查体和分析CT结果,其实CT上的“肺间质改变”并不是我们所说的肺纤维化或肺间质病。也就是说,胸片或CT上有肺间质改变,并不一定就是肺间质纤维化或肺间质病。其他很多肺部疾病都可导致肺间质改变,例如有的肺结核或肺炎痊愈后会遗留肺间质改变。
另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肺小血管炎,甚至慢性心功能不全,都可引起类似的间质性改变,有时会被误诊为肺纤维化。应该认识到,肺纤维化或肺间质病是呼吸科中诊断比较困难的一组疾病,不但要求医生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相关疾病知识,而且还需要其他多种辅助检查,才能对疾病进行全面的分析,最后做出准确的诊断。
常听有人说“肺纤维化无药可治”甚至“最多只能活3至5年”之类的话。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也不够科学。如果说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的话,应该是指所谓的“特发性肺纤维化”。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众多肺纤维化类型中的一种,原因不明,具有比较典型的临床表现和CT特征,是呼吸科医生都比较熟悉的。该病目前确实没有可靠的药物治疗,病情往往会逐渐发展,但不同患者,疾病进展速度并不一样。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述认识仅限于特发性肺纤维化这一种疾病。与其同属一类的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隐原性机化性肺炎等,药物治疗往往有效,特别是后者,预后良好。另外,临床上经常见到的肺纤维化病例,很多是继发性的。一些环境因素引起的肺纤维化,在脱离相应的环境后,病情可以较长时间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另外还有一些类型的肺间质病,例如结节病等,经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可明显好转,甚至痊愈。由此可见,要正确判断肺纤维化和肺间质病的疗效和预后,最重要的还是要明确诊断和病因。
温肾清肺汤配伍精妙,以养辅治,其成分冬虫夏草具有滋补、免疫调节、抗菌、镇静催眠等功效,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制外来病毒入侵的能力,防止复发。
温肾清肺汤中的有效成分可直接作用于星状细胞,修复已被破坏的肺间质细泡内胶原和基底膜。从而抑制了造成纤维化的胶原合成,阻断了肺纤维化进程,逆转了肺纤维化,使纤维化病灶逐渐减少。
肺痹与肺痿
肺痹从发病层次上来看有外邪不已,内舍于肺(久病入络)之病机演变规律。此与现代医学有关继发性肺间质病变论述颇相一致。肺痹的病机特点为正气不足,肺络痹阻。正因于此,往往把肺间质纤维化命名为“肺痹”,一则强调其病机特点为肺络痹阻;一则提醒大家,风湿免疫性疾病尤其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痹症),硬皮病、皮肌炎(皮痹)等亦可继发肺间质纤维化(继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形成“肺痹”。
“肺痿”是指因肺气虚弱,无力主气布津所致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肺间质纤维化被冠之以“肺痿”之名,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1)从形态言,肺纤维化中晚期双肺体积缩小,肺总
量、肺活量、残气量及潮气量均明显减少,与“肺痿”原义相吻合。 (2)从病机言,肺热叶焦,津血不足,失于濡养是肺痿的基本病机特点。肺纤维化缠绵不愈,病机转化由气及血,由肺及肾,肺肾两虚,气血不充,络虚不荣,“络虚则痿”。 (3)从临床特点而言,肺间质纤维化病程日久,迁延不愈,“初病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晚期呈蜂窝肺(网格状改变),甚至毁损肺,肺功能丧失殆尽。此恰似肺痿沉疴之肺叶萎弱不用,迁延反复,久治不愈之特点。
综上所述,“肺痹”与“肺痿”均为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病名诊断,肺痹言肺为邪痹,气血不通,络脉瘀阻,从邪实而言;肺痿言肺之萎弱不用,气血不充,络虚不荣,从本虚而言。二者反映了肺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不同时期阶段。但肺痹与肺痿在一定条件下又可相互影响,互患为病。一般来讲,肺纤维化存在着由肺痹一肺痿的临床演变过程,此即因实致虚。但“至虚之处,便是留邪之地”,肺痿病变又常见到肺络痹阻之征,此即因虚致实。肺纤维化常可见到痹中有痿(因实致虚),痿中有痹(因虚致实)的复杂病理状态,即“病变轻重不一,新老病变并存”,临证当详审明辨。
肺间质病的表现
ILD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渐进性劳力性气促、干咳、双下肺吸气末捻发音或湿啰音,杵状指,胸片示双肺弥漫性网格状影。最终可导致严重的双肺纤维化(蜂窝肺),引起呼吸衰竭和肺心病。通常没有肺外表现,但可有一些伴随症状,如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消瘦、无力等。
气促是最常见的首诊症状,多为隐匿性,在较剧烈活动时开始,渐进性加重,常伴浅快呼吸。很多患者伴有明显的易疲劳感。多数ILD患者有咳嗽症状,多以干咳为主。个别病例有少量白痰或白泡沫痰。胸痛较少见,个别结节病患者诉胸骨后隐痛,亦可见于ILD合并胸膜病变的患者。喘鸣较少见,主要见于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或嗜酸细胞性肺炎患者。咯血也较少见,主要见于弥漫性肺泡出血综合征,肺血管病变及肺部恶性病变。
呼吸科常见疾病有哪些
外科疾病分为五大类:创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功能障碍。
药可分为以下几类: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血液内科,传染病,儿科,等等,等等。医药审讯
呼吸内科疾病,包括感冒,肺炎,肺气肿,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肺癌,肺心脏疾病,呼吸衰竭,慢性支气管炎,气胸,肺脓肿,胸腔积液,肺间质疾病。
肺间质纤维化的医学理论
肺痹从发病层次上来看有外邪不已,内舍于肺(久病入络)之病机演变规律。此与现代医学有关继发性肺间质病变论述颇相一致。肺痹的病机特点为正气不足,肺络痹阻。正因于此,往往把肺间质纤维化命名为“肺痹”,一则强调其病机特点为肺络痹阻;一则提醒大家,风湿免疫性疾病尤其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痹症),硬皮病、皮肌炎(皮痹)等亦可继发肺间质纤维化(继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形成“肺痹”。
“肺痿”是指因肺气虚弱,无力主气布津所致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肺间质纤维化被冠之以“肺痿”之名,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1)从形态言,肺纤维化中晚期双肺体积缩小,肺总量、肺活量、残气量及潮气量均明显减少,与“肺痿”原义相吻合。
(2)从病机言,肺热叶焦,津血不足,失于濡养是肺痿的基本病机特点。肺纤维化缠绵不愈,病机转化由气及血,由肺及肾,肺肾两虚,气血不充,络虚不荣,“络虚则痿”。
(3)从临床特点而言,肺间质纤维化病程日久,迁延不愈,“初病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晚期呈蜂窝肺(网格状改变),甚至毁损肺,肺功能丧失殆尽。此恰似肺痿沉疴之肺叶萎弱不用,迁延反复,久治不愈之特点。
综上所述,“肺痹”与“肺痿”均为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病名诊断,肺痹言肺为邪痹,气血不通,络脉瘀阻,从邪实而言;肺痿言肺之萎弱不用,气血不充,络虚不荣,从本虚而言。二者反映了肺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不同时期阶段。但肺痹与肺痿在一定条件下又可相互影响,互患为病。一般来讲,肺纤维化存在着由肺痹一肺痿的临床演变过程,此即因实致虚。但“至虚之处,便是留邪之地”,肺痿病变又常见到肺络痹阻之征,此即因虚致实。肺纤维化常可见到痹中有痿(因实致虚),痿中有痹(因虚致实)的复杂病理状态,即“病变轻重不一,新老病变并存”,临证当详审明辨。
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有哪些误区
1、盲目拒绝激素 在如皮肌炎、硬皮病和混合结缔组织病等自身免疫病出现的肺间质损害,激素是必须的治疗手段之一,所以不可盲目的拒绝激素。
2、肺部损害的误判 肺间质纤维化,尤其是发生在结缔组织病患者的肺间质损害,胸部影像常常被误判为结核或肺炎。无论是抗结核或抗感染治疗,对于肺间质纤维化,这些治疗是无效的。
3、继续应用免疫抑制剂 一些患者是在结缔组织病规范治疗过程中逐渐出现肺间质损害的。这一方面说明现有的治疗手段不能防止肺间质损害的发生,同时也不能排除肺间质损害和治疗之间的相关性。因为已知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甲氨喋呤等就是诱发肺间质纤维化的因素之一。
肺间质病的检查
1.体征
呼吸频率增快常是ILD的最早表现。不少患者稍事活动后即出现明显的呼吸频率增快(>24次/分钟)。双下肺捻发音或湿啰音,多于吸气末增强或出现,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病例中尤为明显。然而,某些疾病(如结节病)多数无湿啰音或捻发音。杵状指(趾)主要见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和肺癌引起的ILD患者。其他原因引起的ILD,杵状指(趾)者并不常见。
2.胸部X线检查
绝大多数ILD患者,胸部X线可见弥漫性阴影,或(较少见的)结节样间质性阴影,通常肺容积正常。其他特点包括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血管周围间隙突出,小的规则或不规则阴影以及小的外周性环状阴影。
3.肺CT检查
HRCT有利于发现早期病变,如肺内呈现不规则线条网格样改变,伴有囊性小气腔形成,最早在胸膜下出现,小气道互相连接可形成胸膜下线等。
4.肺功能检查
常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量减少
5.支气管肺泡灌洗
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学、病原学、生化和炎症介质等的检测,根据BALF中炎症免疫效应细胞的比例,可将ILD分类为淋巴细胞增多型和中性粒细胞增多型。
6.肺活检
通过支气管肺活检或外科肺活检获取肺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是诊断ILD的重要手段。
7.其他
实验室检查为非特异性变化,如:动脉血气示低氧血症,血沉加快,血乳酸脱氢酶增高和免疫球蛋白增高,有少部分患者的类风湿因子和抗核抗体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