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腔静脉综合征该如何治疗
上腔静脉综合征该如何治疗
以缓解症状为首要任务,然后考虑解决病因。
1.一般处理
病人应卧床,取头高脚低位及给氧,减轻颜面及上部躯体水肿,吸氧可缓解暂时性呼吸困难。限制钠盐摄入和液体摄入,能使水肿减轻。利尿剂的使用可以减轻阻塞所致的上部水肿,缓解症状,可静脉用速尿或20%甘露醇,效果欠佳可同时配合应用双氢克尿塞和安体舒通。注意容量的维持,防止血液浓缩。适当的镇静和止痛有助于减轻焦虑和不适。对于严重的呼吸困难、颅压升高应用地塞米松、强的松等能抑制炎性反应从而减轻压迫。症状控制后可针对原发的肿瘤予以放疗、化疗,周围炎症及结缔组织 病予以免疫抑制剂治疗。
2.抗凝治疗
适用于非恶性病因所致的有血栓形成的情况,或者用于配合恶性病因的放疗、化疗。在对症基础上给予抗凝、抗栓治疗,有助于缓解症状。对于因静脉导管所致血栓形成的上腔静脉阻塞,单用抗凝治疗,即可使阻塞消除。
3.手术治疗
对于良性病变 导致上腔静脉综合征且症状迅速恶化,可行肿物切除、上腔静脉松解术、上腔静脉成形术等改善上腔静脉阻塞。对于恶性肿瘤侵犯或压迫,症状严重且肿瘤无远处转移,切除后预期生命延长,可考虑将原发的肿瘤与上腔静脉一同切除,同时视上腔静脉的缺损范围予以自体血管补片、人工血管修补,缺损较大时需建立旁路转流。 对于恶性肿瘤侵犯范围大,有远处转移,预期生存时间短者,可予以静脉支架植入或建立旁路血管等姑息治疗,解决患者阻塞造成的颅压增高、面颈部憋胀、呼吸困难等。
以上就是专家为我们介绍的这个问题的看法,患者可以咨询专家来进行治疗,这样就能够保证患者的身体的健康问题,避免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发生,尤其是避免病情出现恶化,那么患者就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
静脉曲张疾病的主要种类
1、精索静脉曲张(男性睾丸病之一,又称阴囊静脉曲张、睾丸静脉曲张):
就是睾丸静脉曲张的说法不规范,其实就是精索静脉曲张。也又说阴囊静脉曲张。
根据发病的因素不同,精索静脉曲张一般分为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和继发性精索静脉曲张两种。
(1)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多发生于15 ~30 岁,推测该时期阴囊及其内容物血液供应丰富,性欲旺盛,过度地性刺激可反射性地引起盆腔及精索内静脉充血,从而导致精索静脉曲张的发生。在部分病人中,结婚后精索静脉曲张可消失或减轻。
(2)继发性精索静脉曲张是由精索静脉在回流途中受压所引起,多发于35 岁以上,常见的压迫病颁有:肾肿瘤,输尿管肿瘤,腹膜后肿瘤,肾积水,肾周积脓,迷走血管、髂静脉梗阻等。
2、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是静脉系统最常见的疾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长时间维持相同姿势,血液蓄积下肢,天长日久,静脉压过高,静脉瓣膜受损,静脉发生异常扩大肿胀和曲张。
3、上肢静脉曲张:
上肢静脉曲张极少见,应该不是静脉曲张。 因为当上肢处于下垂位置时,静脉回流相对缓慢,静脉就比较明显了。不过也有人天生静脉比较明显。 你能看到的静脉是走行于皮肤和肌肉之间的,静脉明显和肌肉无关,但肌肉发达,血运丰富,回流静脉回流多的话静脉也能比较明显。比如健美运动员。 皮肤薄只会显示出皮下毛细血管,和静脉明显没关系。
另外出现这种症状的的就是静脉综合征:
静脉综合征(svcs),是流经上腔静脉的血流受阻而致的一组综合症,可由不同病因引起完全或不完全的上腔静脉阻塞,使血液回流受阻而引发一系列综合征。其原因多数为纵隔肿瘤或肺门的肿瘤及纵隔炎症,少数是由于上腔静脉血栓性静脉炎。
svcs的常见症状主要包括:1。面部、颈部、躯干上部和两上肢水肿。2。颈静脉充盈,胸部和上腹部浅表侧支静脉曲张、皮肤发绀。3。喉部、气管和支气管水肿引起咳嗽,呼吸困难、声嘶和喘鸣,平卧或弯腰时上述症状加剧。4。咽部水肿,致发生吞咽困难。5。眶周水肿,结合膜充血,可伴有眼球突出。 6。脑水肿与颅内高压,引起头痛、眩晕、惊厥及视觉与意识障碍。7。周围静脉压升高,两上肢静脉压高于下肢,肘前静脉压常升至30~50cmh2o。上述症状的出现多少与轻重,视上腔静脉阻塞程度、发展速度及侧支循环情况而定。
4、盆腔静脉曲张:
盆腔淤血综合症(盆腔静脉曲张)的症状的表现最主要是下腹部疼痛、低位腰痛、性感不快、极度疲劳感、瘀血性痛经和经前期乳房痛。
5、阴茎静脉曲张
阴jing静脉曲张是指阴jing的静脉血可经阴jing背浅静脉回流到阴部外浅静脉,再注入大隐静脉,又随下肢的静脉回心,亦可经阴jing 背深静脉进入盆腔,再汇入阴部内静脉回心,倘若是单纯的阴jing静脉曲张的话,则可能是阴jing背浅静脉或阴jing背深静脉不通畅或阻塞引起。
6、胃底静脉曲张
胃底静脉曲张是“门静脉高压症”造成侧枝循环形成所致。病根在肝脏。如中晚期肝硬化。肝癌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以后很容易因为食物刺激而破裂。从而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 治疗上用药物无效。可采取手术。把食管胃底静脉的主干结扎。或采用更高级的“门体静脉分流术”。降低曲张静脉内的压力,从而减少出血机会。
癌症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如何避免静脉炎的发生呢
1、对初次用药的病人应做好解释工作,使病人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2、注意保护血管,主动配合护士选择血管,应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双上肢交替选用血管,乳腺癌术后应选健侧给药,有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病人应选择下肢静脉给药。
3、注射药时,如出现隐痛或异常感觉,应立即告诉护士,不可忍痛不告。
4、若出现药物外渗或可疑外渗,应停止用药,及时告诉护士,及时处理。
5、静脉给药后,肢体可抬高,促进血液回流,减轻症状。化疗周期长,可经深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置管输液泵化疗,完全可以避免静脉炎或药物外渗的发生。
老年人心力衰竭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心力衰竭必须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心性哮喘与急性支气管哮喘发作的鉴别 支气管哮喘发作类似于心源性哮喘,心性哮喘左室扩大不明显或缺如时,需与急性支气管哮喘发作鉴别,其主要鉴别点是:支气管哮喘常有自青少年起的长期反复发作史或过敏史或呼吸系感染反复支气管哮喘发作史,应用解痉药物如氨苯碱等有效,抗心力衰竭治疗则无效;肺部以哮鸣音为主,可有细、中湿啰音,具有贮气性,常有胸腔过度膨胀,双侧膈肌下移且固定,肺部叩诊可呈过清音,由于该病常反复发作因而患者常有永久性肺气肿征象。心性哮喘有基础心脏病史和征象,年龄较大,多伴劳累性气促、肺部细湿啰音为主,多局限于肺底部,贮气不显著,两肺底叩诊仍呈清音或变浊。此外,还可用呋塞米进行利尿治疗鉴别,心性哮喘呋塞米静脉注射后病情可好转,支气管哮喘则无变化。
2.左心衰竭与支气管炎的鉴别 老年病人尤其表现为哮喘性支气管炎者也和急性左心衰竭相似。本症常有明显的上呼吸道感染史、肺部啰音散在且以干性啰音为主、无器质性心脏病病史和征象,按支气管炎治疗可奏效。
3.左心衰竭与间质性肺炎的鉴别 亦多见于老年人,起病急骤、呼吸窘迫、口唇发绀、肺底湿啰音等。本症在胸片上有斑点状肺纹理增多,提示存在肺间质炎症;抗心力衰竭治疗无效而应用激素可奏效。
4.左心衰竭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鉴别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人可平卧,但有明显的低氧血症,吸氧不能纠正;有过度换气征象,血气分析PaO2、PaCO2均降低。起病早期往往有显著增快的呼吸(>28次/min)和心率(>120次/min),有特殊的发病原因,但无发绀,肺部听诊清晰无啰音,胸部X线亦无阳性发现。
5.慢性右心力衰竭与肾病、肝硬化的鉴别 这些病变均可出现双下肢水肿、腹水、肝大等表现,但一般都有各自不同的病史特点,而且常无颈静脉怒张可资鉴别。但应注意慢性右心力衰竭可以继发心源性肝硬化。
6.右心力衰竭与上腔静脉综合征的鉴别 上腔静脉综合征因可引起颈静脉怒张有时需与右心力衰竭鉴别。右心力衰竭一般有有关心脏病病史及右心力衰竭的心脏症状和体征。上腔静脉综合征通常有颈胸部肿瘤病史,可有典型的广泛性颜面及上肢水肿,右心力衰竭一般无。心导管检查可发现上腔静脉综合征无右房右室压增高。
7.慢性右心力衰竭与缩窄性心包炎 慢性心包缩窄的劳累性呼吸困难和腹部胀满出现早,且很常见,逐渐表现体循环静脉压增高的征象,酷似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同时,缩窄性心包炎也是右心力衰竭并不常见的病因,因其治愈可能性很大,识别此型心力衰竭极为重要。缩窄性心包炎常见于青少年,可无急性心包炎病史,腹水肝大往往比下肢水肿明显,心脏一般不大,心尖搏动减弱,部分病人呈负性心尖搏动,心音弱,脉压差小,约半数病人有奇脉。常有Kussmaul征,表现为吸气时颈静脉膨隆更为明显或压力增加,并可出现心包叩击音,使用硝酸甘油则可使之消失。X线检查见右心缘僵直,可见心包钙化影。超声检查可发现心包增厚、僵硬及粘连。心导管检查可见右室充盈受阻曲线,呈现为舒张早期下陷,后期呈平台,形成所谓平方根号征。临床诊断实难确定而又实属需要时可开胸探查。
8.慢性右心力衰竭与大量心包积液 心包内压的增高亦可压迫心脏,使静脉回流受阻,出现静脉系统淤血征象。大量心包积液多有下列较特征性表现可资鉴别:
(1)扩大的心脏浊音界可随体位改变而有明显的变化。
(2)心音低弱遥远,心尖搏动减弱或消失。
(3)有积液所致的压迫征,如大量积液压迫肺脏所致的Eward征,在左肩胛下区叩诊浊音伴管性呼吸音。
(4)压迫支气管、喉返神经、食管和肺导致干咳、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和吞咽困难等。
(5)有时可闻及心包摩擦音,二维超声心动图可见积液所致的无回声区,不但可明确诊断,还可估计积液量。
三成肺癌患者无呼吸道症状
骨关节症状。由于肺癌细胞可产生某些特殊的内分泌激素抗原和酶,并作用于骨关节部位,而致骨关节肿胀疼痛。
肩背痛。肺外周围型肺癌常向后上发展,侵蚀胸膜,累及肋骨和胸壁组织,从而引起肩背疼痛。这类患者很少有呼吸道症状。
声音嘶哑。肺癌转移灶压迫喉返神经,可使声带麻痹,导致声音嘶哑。
男性乳房增大。男性肺癌患者约有10%以上出现乳房肥大。这是因为某些肺癌细胞能分泌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这种激素可引起乳腺小叶增生,使乳房肥大。
上腔静脉综合征。肿瘤直接侵犯或转移至淋巴结,压迫上腔静脉,使静脉回流受阻,表现为头晕、眼花、胸闷、头部浮肿等。
颈交感神经压迫综合征。表现为患侧眼球凹陷、上眼皮下垂、瞳子缩小、患侧上半胸温度较高、无汗等,常见于肺尖癌。
上腔静脉综合征病理生理
上腔静脉位于中纵隔,起自于左、右无名静脉汇合部至右心房,长约6~8cm,近心端2cm位于心包腔内,在心包返折部位是上腔静脉相对固定点。奇静脉恰好在心包返折上方从后侧壁进入上腔静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静脉侧支通道。上腔静脉周围有气管、右侧支气管、主动脉、肺动脉以及肺门和气管旁淋巴结。上腔静脉因壁薄、腔内血流压力低、容易被压迫。胸腺和胸骨后甲状腺正好位于上腔静脉的前方,气管隆凸、肺门和气管旁淋巴结分别位于上腔静脉的后、中和侧面,这些邻近上腔静脉的淋巴结引流右肺和左下肺。所以,胸腔内临近上腔静脉的任何一种结构的病理变化均可压迫上腔静脉,病变也可直接蔓延和侵袭而导致上腔静脉梗阻(图6.53.3-0-1)。
当上腔静脉梗阻后上腔静脉系统血流主要通过以下4条途径进入心脏(图6.53.3-0-2):①奇静脉通路,由奇静脉、半奇静脉、腰升静脉及腰静脉等组成,沟通上、下腔静脉;一部分血液来自胸廓内静脉,另一部分来自椎旁静脉丛。当阻塞平面位于奇静脉开口以上的上腔静脉时,该通路是上腔静脉回流的重要途径。②椎旁静脉丛通路,由无名静脉、硬脊膜静脉窦、肋间静脉、腰静脉及骶髂静脉等引流至下腔静脉。当奇静脉阻塞时,此通路显得特别重要。③内乳静脉通路:内乳静脉、肋间静脉、腹壁上、下静脉等与髂外静脉沟通;④胸腹壁静脉通路,包括胸外侧静脉、胸腹壁静脉下浅静脉、旋股静脉达股静脉等。此通路的静脉大多是表浅的,其曲张易被发现,有重要临床意义。尽管上、下腔静脉间存在上述侧支循环,使上腔静脉系统的血液可部分地回到心脏,但远远达不到上半身静脉回流的需要而出现症状。
上腔静脉梗阻可按其部位与奇静脉位置的关系分为:①奇静脉入口下梗阻;②奇静脉入口上梗阻;③奇静脉和上腔静脉梗阻三型(图6.53.3-0-3)。上腔静脉梗阻后,会有广泛的静脉侧支循环建立。胸壁的奇静脉系统是一个最重要的侧支通道。当上腔静脉梗阻位于奇静脉入口下方,上半身静脉回流主要是通过奇静脉和半奇静脉到膈下的腰静脉进入下腔静脉(图6.53.3-0-3A)。当梗阻位于奇静脉入口上方,颈部静脉侧支循环建立,血液经奇静脉再进入梗阻下方的上腔静脉和右心房(图6.53.3-0-3B)。当奇静脉入口处上腔静脉部位梗阻,上半身血液必须经过上下腔静脉之间侧支循环进入下腔静脉,再回流到右心房(图6.53.3-0-3C,6.53.3-0-4)。
上腔静脉梗阻后静脉侧支循环的建立与上腔静脉梗阻程度有关。部分或完全上腔静脉梗阻而奇静脉—右心房路仍通畅时,只有少量的侧支循环建立;当上腔静脉完全梗阻奇静脉系统血流只能逆流到下腔静脉时,会有更多的颈和其他部位的侧支循环建立。脑静脉减压可以通过单侧颈内静脉,因大脑左、右静脉通过中静脉窦相通。上、下矢状窦引流大脑半球的血液,进入上矢状窦并通过横窦和乙状窦与任何一侧颈内静脉相通。海绵状静脉窦同样自由地与两侧大脑以及大脑与两侧颈内静脉交通(图6.53.3-0-5)。所以任何一侧颈内静脉与右心房相通,可以足够地引流脑静脉血液,即可达到双侧减压的目的。
肺癌转移的表现有哪些
1.淋巴结转移
最多见的即是人体纵隔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的转移。
气管旁或隆突下淋巴结肿大可压榨气道,呈现胸闷。气急乃至窒息。压榨食管可呈现吞咽困难。
2.胸膜受侵和/转移
胸膜是肺癌多见的侵略和转移部位,包含直接侵略和种植性转移。临床表现因有无胸腔积液及胸水的多寡而异,胸水的成因除直接侵略和转移外,还包含淋巴结的堵塞以及伴发的堵塞性肺炎和肺不张。
转移的表现首要有呼吸困难、咳嗽、胸闷以及胸痛的景象。
亦可彻底无任何表现;查体时可见肋间丰满、肋间增宽、呼吸音减低、语颤减低、叩诊实音、纵隔移位等,胸水可为浆液性、浆液血性或血性,大都为渗出液,恶性胸水的特点为增长速度快,多呈血性。
极为罕见的肺癌可发生自发性气胸,其机制为胸膜的直接侵略和堵塞性肺气肿决裂,多见于鳞癌,预后不良。
3.上腔静脉综合征
肿瘤直接侵略或纵隔淋巴结转移压榨上腔静脉,或腔内的栓塞,使其狭隘或堵塞,造成血液回流妨碍,呈现一系列表现和体征,如颈乳房静脉曲张、咳嗽、胸痛以及吞咽困难,亦常有折腰时昏厥或晕厥等。
上腔静脉综合征首要的表现是经脉曲张。
上腔静脉堵塞的表现和体征与其部位有关。
若一侧无名静脉堵塞,头面、颈部的血流可通过对侧无名静脉回流心脏,临床表现较轻。若上腔静脉堵塞发生在奇静脉进口以下部位,除了上述静脉扩张,尚有腹部静脉怒张,血液以此路径流入下腔静脉。
若堵塞发展迅速,可呈现脑水肿而有头痛、嗜睡、激惹和认识状况的改动。
4.肾脏转移
死于肺癌的病人约35%发现有肾脏转移,亦是肺癌手术切除后1月内逝世病人的最多见转移部位。大大都肾脏转移无临床表现,有时可表现为腰痛及肾功能不全。
5.消化道转移
肝转移可表现为胃口减退、肝区痛苦,有时伴有恶心,血清γ-GT常呈阳性,AKP呈进行性增高,查体时可发现肝脏肿大,质硬、结节感。
小细胞肺癌好发胰腺转移,可呈现胰腺炎表现或堵塞性黄疸。各种细胞类型的肺癌都可转移到肝脏、胃肠道、肾上腺和腹膜后淋巴结,临床多无表现,常在查体时被发现。
6.骨转移
肺癌骨转移的多见部位有肋骨、椎骨、髂骨、股骨等,但以同侧肋骨和椎骨较多见,表现为局部痛苦并有定点压痛、叩痛。
脊柱转移可压榨椎管致使堵塞或压榨表现。关节劳累可呈现关节腔积液,穿刺也许查到癌细胞。
上腔静脉综合征的饮食及护理要点
上腔静脉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是面、颈、臂、上胸部肿胀,常伴有静脉曲张。眼常最先受累,主诉流泪、眼睑水肿、眼球突出。视网膜检查提示有视网膜水肿、静脉充血。如果奇静脉也受到阻塞,则这些症状和体征更明显。不久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昏、耳鸣,向前低头时头部有胀裂感,面部发红或发绀。静脉高压可引起颈静脉和脑血管血栓形成,并由此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视网膜静脉血栓可以致盲。
上腔静脉综合征急性发病者,如短期内上腔静脉完全阻塞,尚未建立侧支循环,则可致上腔静脉压急剧升高,引起颅内压增高,可造成颅内静脉破裂而死亡。多数病例发病缓慢,睡眠时鼾声很大。患者诉病前是长脸,后逐渐成为方形脸,颈部变粗。头、颈、上肢充血肿胀,睑结膜充血,舌下静脉曲张,颈静脉怒张,上肢静脉充盈,胸、腹壁静脉曲张,血流自上向下走行。上腔静脉压可高达4 kPa(30mmHg)以上。
腔静脉综合征的饮食要点:
1、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需食用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低盐易消化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鱼、瘦肉等。
2、腔静脉综合征患者可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其富含多种维生素,可增加VC含量,促进免疫系统的启动,增加白血球吞噬细菌的能力等,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自身的抵抗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力。
3、注意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同时少食多餐,以补充机体能量消耗。
4、少食用和不食用油炸、腌制、油腻太大和带有刺激性的食品。
温馨提示:上腔静脉位于中纵隔,起自于左、右无名静脉汇合部至右心房,长约6~8cm,近心端2cm位于心包腔内,在心包返折部位是上腔静脉相对固定点。奇静脉恰好在心包返折上方从后侧壁进入上腔静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静脉侧支通道。上腔静脉周围有气管、右侧支气管、主动脉、肺动脉以及肺门和气管旁淋巴结。上腔静脉因壁薄、腔内血流压力低、容易被压迫。胸腺和胸骨后甲状腺正好位于上腔静脉的前方,气管隆凸、肺门和气管旁淋巴结分别位于上腔静脉的后、中和侧面,这些邻近上腔静脉的淋巴结引流右肺和左下肺。所以,胸腔内临近上腔静脉的任何一种结构的病理变化均可压迫上腔静脉,病变也可直接蔓延和侵袭而导致上腔静脉梗阻。
肺癌转移有哪些表现
1.淋巴结转移
最常见的就是人体纵隔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的转移。
气管旁或隆突下淋巴结肿大可压迫气道,出现胸闷。气急甚至窒息。压迫食管可出现吞咽困难。
2.胸膜受侵和/转移
胸膜是肺癌常见的侵犯和转移部位,包括直接侵犯和种植性转移。临床表现因有无胸腔积液及胸水的多寡而异,胸水的成因除直接侵犯和转移外,还包括淋巴结的阻塞以及伴发的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
转移的症状主要有呼吸困难、咳嗽、胸闷以及胸痛的现象。
亦可完全无任何症状;查体时可见肋间饱满、肋间增宽、呼吸音减低、语颤减低、叩诊实音、纵隔移位等,胸水可为浆液性、浆液血性或血性,多数为渗出液,恶性胸水的特点为增长速度快,多呈血性。
极为罕见的肺癌可发生自发性气胸,其机制为胸膜的直接侵犯和阻塞性肺气肿破裂,多见于鳞癌,预后不良。
3.上腔静脉综合征
肿瘤直接侵犯或纵隔淋巴结转移压迫上腔静脉,或腔内的栓塞,使其狭窄或闭塞,造成血液回流障碍,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如颈胸部静脉曲张、咳嗽、胸痛以及吞咽困难,亦常有弯腰时晕厥或眩晕等。
上腔静脉综合征主要的表现是经脉曲张。
上腔静脉阻塞的症状和体征与其部位有关。
若一侧无名静脉阻塞,头面、颈部的血流可通过对侧无名静脉回流心脏,临床症状较轻。若上腔静脉阻塞发生在奇静脉入口以下部位,除了上述静脉扩张,尚有腹部静脉怒张,血液以此途径流入下腔静脉。
若阻塞发展迅速,可出现脑水肿而有头痛、嗜睡、激惹和意识状态的改变。
肺癌晚期症状是什么
(1)局限性喘鸣音:为局限性哮呜音,多在吸气阶段出现,咳嗽后并不消失。
(2)声音嘶哑:淋巴结转移压迫或侵犯喉返神经时出现。
(3)上腔静脉综合征:肿瘤压迫或侵犯上腔静脉回流受阻,产生头面、颈、上肢水肿,上胸部静脉曲张并水肿,伴头晕、胸闷、气急等症状。
(4)Horner综合征:肺尖痛压迫或侵犯颈交感神经节时,出现患侧眼球凹陷,上睑下垂、瞳孔缩小、眼裂狭窄、患侧上半胸部皮肤温度升高、无汗等。
(5)肩臂疼痛:肺尖癌压迫或侵犯臂丛神经时,出现该侧肩部上肢放射状疼痛。
(6)膈神经麻痹:膈神经受侵时出现气急胸闷,X线透视示膈肌矛盾运动。
(7)吞咽困难:纵隔淋巴节结肿大压迫食管所致,压迫气管可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
上腔静脉回流受阻应该如何治疗
1.一般处理
病人应卧床,取头高脚低位及给氧,减轻颜面及上部躯体水肿,吸氧可缓解暂时性呼吸困难。限制钠盐摄入和液体摄入,能使水肿减轻。利尿剂的使用可以减轻阻塞所致的上部水肿,缓解症状,可静脉用速尿或20%甘露醇,效果欠佳可同时配合应用双氢克尿塞和安体舒通。注意容量的维持,防止血液浓缩。适当的镇静和止痛有助于减轻焦虑和不适。对于严重的呼吸困难、颅压升高应用地塞米松、强的松等能抑制炎性反应从而减轻压迫。症状控制后可针对原发的肿瘤予以放疗、化疗,周围炎症及结缔组织病予以免疫抑制剂治疗。
2.抗凝治疗
适用于非恶性病因所致的有血栓形成的情况,或者用于配合恶性病因的放疗、化疗。在对症基础上给予抗凝、抗栓治疗,有助于缓解症状。对于因静脉导管所致血栓形成的上腔静脉阻塞,单用抗凝治疗,即可使阻塞消除。
3.手术治疗
对于良性病变导致上腔静脉综合征且症状迅速恶化,可行肿物切除、上腔静脉松解术、上腔静脉成形术等改善上腔静脉阻塞。对于恶性肿瘤侵犯或压迫,症状严重且肿瘤无远处转移,切除后预期生命延长,可考虑将原发的肿瘤与上腔静脉一同切除,同时视上腔静脉的缺损范围予以自体血管补片、人工血管修补,缺损较大时需建立旁路转流。对于恶性肿瘤侵犯范围大,有远处转移,预期生存时间短者,可予以静脉支架植入或建立旁路血管等姑息治疗,解决患者阻塞造成的颅压增高、面颈部憋胀、呼吸困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