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化脓性中耳炎鼓膜为什么会穿孔

化脓性中耳炎鼓膜为什么会穿孔

很多病人非常害怕中耳炎导致的鼓膜穿孔,实际上中耳炎鼓膜穿孔可以视作机体的一种保护性的引流机制。让我们举一个日常生活中人们比较熟悉的例子说明这个问题。很多人皮肤上生过火山般隆起的疖肿,经过几天的红肿热痛之后,疖肿可能“熟了”,也就是说出现脓头,压力进一步增高,脓头可能自发破溃,形成一个火山口,此时疖肿内部压力减小,疼痛缓减,炎症逐渐趋向好转,最后火山消退,火山口被瘢痕组织充填,上皮组织覆盖,病变痊愈。而实质上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变与此相类似,脓液相当于岩浆,鼓膜穿孔相当于火山爆发,形成的鼓膜穿孔便是火山口。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进一步发展,中耳腔内逐渐为脓液所充满。脓液不断增多引起中耳内压力逐渐增高,中耳和外界相隔的鼓膜受到压迫,出现坏死破溃,形成鼓膜穿孔,鼓膜穿孔后中耳脓液经此穿孔流出。此时中耳炎的各种症状迅速缓解,大多数化脓性中耳炎都经历这样一个发生发展过程。随着炎症的静止,多数鼓膜穿孔经由人体自身的组织修复过程达到愈合。在小儿和少数成年人,由于其鼓膜较厚,不易发生穿孔或仅有极小的穿孔,中耳内积聚的脓液难以流出,所以压力增高引起剧烈的耳深部疼痛;进而对中耳腔内的听骨链、面神经等组织产生严重的损害,导致听骨链中断、面瘫;中耳腔的脓液还可能流向耳后,或流入脑内,引起严重的耳后脓肿或瘘管,甚至导致化脓性脑炎、脑膜炎等颅内并发症危及病人生命。

就像医生对于成熟的疖肿主动干预,切开引流一样,对部分患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积脓,但是鼓膜迟迟不穿孔的小儿,进行鼓膜切开术可通畅引流,利于炎症迅速消散,预防严重的并发症发生,此时的鼓膜穿孔反而有益。

中耳炎的四大类型分别是什么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 包括咽鼓管鼓室 鼓窦及乳突气房 )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绝大多数为非特异性炎症尤其好发于尽管儿童可分为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气压损伤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指伴有鼓室积液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又称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胶耳蓝鼓膜等病变发展可形成胆固醇肉芽肿性中耳炎粘连性中耳炎鼓室硬化症等小儿及成人均可发病但小儿占明显而且多数。由于可致成难以治愈的听力障碍应引起重视。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耳内堵塞感耳鸣及听力障碍小儿则常被家长发现听力减退 诊断需靠耳镜检查 听力检查及声导抗测试等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指细菌感染所致的中耳急性化脓性炎症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或并发于急性传染病鼓膜外伤穿孔感染等本病多见于婴幼儿最突出症状是耳痛小儿常表现为哭闹不安自已用手抓耳,常有体温升高。早期检查时发现患耳鼓膜明显充血、膨隆,伴听力减退。病程稍久者鼓膜可自行穿破耳内流脓此时耳痛及全身评价症状可随之减轻。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通常由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治疗转化而来,邻近器官疾病可促使本病发生,如化脓性鼻窦炎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等。临床特点是长期或反复耳流脓听力减退鼓膜穿孔医生通常根据病人症状,并结合耳专科检查和影像学资料(乳突CT等)等做出以上分型的诊断,并选择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案,包括乳突根治、鼓室成形、人工听小骨植入听力重建等。

气压损伤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又称为耳气压性创伤是由于大气压力急剧变化引起鼓室内外压力相差较悬殊所致的中耳创伤性炎症

治疗中耳炎有哪些注意事项

偏方治病历来为一些人所称道,因为它即经济实惠又能很快解决一些病人的痛苦。这些偏方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精品,是劳动人民长期同疾病做斗争的智慧结晶,应予充分重视。

但是,有的人专爱用偏方治病,到处打听,拿来就用,用了一个又一个,病不但没有治好,反而更加重了。对于我国民间流传的偏方,应科学地分析,严格筛选。所有的偏方都有一定的适应症,对症选用当然有疗效,但是若不加分析辨症,随意乱选,则易出意外。

笔者在一本《偏方大全》中就曾见到这样一个治疗化脓性中耳炎的偏方:“把蜈蚣、蝎子等的尸体烧成灰或磨成粉,然后吹进耳朵里,可起到消炎、止脓的作用。”从科学的角度分析,这一偏方实在不可取,如果随便乱用,有可能引发危险。

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多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不彻底、不及时引起,是耳鼻喉科常见病。以耳内长期或间歇流脓、鼓膜穿孔等为特点。化脓性中耳炎一般分为单纯型中耳炎、骨疡型中耳炎和胆脂瘤型中耳炎三型。对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原则是病因治疗,控制感染,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如果随便向耳朵里吹进一些东西,会堵塞鼓膜的穿孔处,鼓室内的脓液排出不畅,脓液长期刺激、腐蚀鼓膜,会使穿孔越来越大,外耳道的表皮也容易沿着穿孔进入中耳。这些表皮的上皮组织角化脱落后,堆积起来可压迫周围的骨质,再加上细菌的腐败作用,进一步腐蚀骨质,使炎症向周围扩散。另外鼓室内的脓液排出不畅,脓液可向颅内蔓延,可引起颅内并发症,如硬脑膜外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等;还可引起颅外并发症,如耳后骨膜下脓肿、迷路炎和周围性面瘫等。这些并发症可使患者有生命危险。

中耳炎患者如何用药

一、3%双氧水

用途:化脓性中耳炎。

作用:其初生态氧与脓液等有机物结成泡沫,具有清洁、消毒作用,可在抗生素药水使用前清洗脓液。

用法:洗耳、每日三次

二、氧氟沙星滴耳液/泰利必妥滴耳液

作用:抗生素类药物,杀菌

用途: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用法:滴耳,每日三次。

三、 1.25%氯霉素甘油

用途: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用法:滴耳,每日3次。

四、1-3%酚甘油滴耳液

作用:杀菌、止痛和消肿。

用途:急性中耳炎鼓膜未穿孔时及外耳道炎症。穿孔时忌用

用法:滴耳,每日3次。

五、4%硼酸酒精滴耳液

作用:有消毒,杀菌作用。但在滴耳时可有短时间刺痛感,应向患者说明。

用途: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脓液较少时

用法:滴耳,每日3次。

耳流脓检查诊断

1、病史:

外耳道炎和外耳道疖往往先有耳痛,然后出现溢液,耳痛剧烈,呈持续性,外耳道疖在脓液流出后耳痛减轻;如有耳痒而没有耳痛,多为外耳道湿疹;脑脊液耳漏多有头颅外伤或手术病史;先有耳痛、发热,后有外耳道流脓血,应考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间歇性、反复发作或持续性的外耳道流脓伴有听力下降,则见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中耳癌常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出现分泌物中带血且耳聋加重,并伴有耳痛、面瘫等表现。

2、查体:

注意观察分泌物的性状、颜色、气味。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混有血液,多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或外耳道疖;脑脊液耳漏为持续性的、无色透明水样液体,混有血液时可呈淡红色但不凝固;胆脂瘤性中耳炎脓液量少但有奇臭;结核性中耳乳突炎的分泌物有特殊腥臭味。同时注意外耳道内是否有异物、耵聍栓、胆脂瘤、新生物,皮肤是否充血、肿胀,有没有瘘管开口。鼓膜有无大疱、穿孔,鼓室内有无肿物、胆脂瘤,乳突区是否有红肿、压痛。

3、实验室检查:

如疑有中耳乳突病变应行X线片或CT检查;怀疑脑脊液耳漏应检查液体的糖含量并进行颅底X线检查;如发现中耳有新生物应及早进行活检。脓性分泌物应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耳流脓时,注意鉴别脓的性质、多少及有无臭味等。如果是外耳道炎,会有水样分泌物。外耳道疗破溃后,有少量血脓性分泌物流出。大多数的耳流脓,是由中耳病变引起的。

急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后,会有较多的粘性或粘脓性分泌物流出。慢性中耳炎病变局限于中耳粘膜时,分泌物多呈粘脓性,无臭味;病变涉及中耳乳突骨质时,分泌物呈粘脓性、脓性或杂有白色皮屑,有臭味。

关于中耳炎的一些误区

误区一:没有耳痛、耳道流脓,就不是中耳炎

专家观点:并非所有中耳炎都有耳痛和耳道流脓。

分析:中耳炎包括急性、慢性细菌性(化脓性)中耳炎,卡他性(分泌性)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等类型。耳道溢脓,急性期有耳痛是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分泌性中耳炎一般无耳道流脓症状,也较少出现耳痛,可仅有耳闷、听力下降等问题。部分胆脂瘤型中耳炎也可无耳道流脓症状。

由于分泌性中耳炎症状轻微,一般不出现耳痛和化脓,故易被漏诊、误诊。值得注意的是,儿童期是分泌性中耳炎的高发期,因为儿童的咽鼓管较平直,鼻咽腔较小,鼻炎鼻窦炎较多见,当发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咽鼓管黏膜容易水肿,继发咽鼓管阻塞,导致分泌性中耳炎。同时,由于儿童一般不会主诉症状,故更易延误治疗。家长若发现孩子在看电视时将声音开得过响,或者在与人交谈时,要求别人讲得响一些等异常情况时,一定要提高警惕。

误区二:非化脓性中耳炎发病率低、危害小

专家观点:非化脓性中耳炎的危害不亚于化脓性中耳炎。

分析:非化脓性中耳炎由于症状不明显,常在“不知不觉”中导致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害,与“显而易见”的化脓性中耳炎相比,患者的早期就诊率低,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容易发展成慢性中耳炎,危害更大。隐匿性胆脂瘤型中耳炎还会引起面瘫、脑膜炎、脑脓肿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误区三:只要有耳道“出水、流脓”,就是中耳炎

专家观点:耳道“出水、流脓”,原因很多。

分析:除中耳炎外,不少耳科疾病也有“出水”症状。比如外耳道炎,有时可表现为耳道“出水”,伴细菌感染时,会有流脓。其与中耳炎的主要区别是前者鼓膜完整,无穿孔。此外,外耳道毛囊疖肿破溃、外耳道肿瘤继发细菌感染时,也可有流脓的表现。

误区四:耳道流脓时,不宜手术

专家观点:耳道流脓时手术不影响手术效果。

分析:以前,由于受医疗技术水平的限制,大多数慢性中耳炎和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均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若确实需要手术,必须在停止流脓半年以上才能实施,否则会影响手术效果。如今,由于耳科显微技术的发展,反复发作的慢性中耳炎患者即使在化脓期也可以接受手术,不必顾虑流脓是否会影响手术效果这个问题。

误区五:中耳炎手术可以完全恢复听力并消除耳鸣

专家观点:期望手术后听力马上恢复正常、耳鸣马上消失是不太现实的。

分析:中耳炎病程多较漫长,长期的炎性刺激会影响内耳系统,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害及耳鸣。中耳炎鼓室成形手术虽可完全清除病灶和重建听骨,但仅能部分或大部分恢复因听骨损害、鼓膜穿孔引起的听力下降,对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害无效,也不能直接减轻耳鸣症状。不过,病灶的清除对耳鸣的间接恢复还是有帮助的。

误区六:治疗中耳炎,只要吃抗生素就可以了

专家观点:抗生素仅是中耳炎的治疗方法之一。

分析:这种观点比较片面,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很多,并非吃吃抗生素那么简单。比如,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主要针对病因(如鼻炎、鼻窦炎、上呼吸道感染等)进行治疗,可选用滴鼻剂、中成药、抗生素等药物;急性中耳炎患者除用抗生素外,有耳痛的患者还需要用滴耳剂;慢性中耳乳突炎反复发作者、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应尽早手术。

误区七:中耳炎屡治屡发,无法根治

专家观点:部分中耳炎可被根治。

分析:中耳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主要原因是药物治疗不能彻底清除炎性病灶,鼓膜未修复导致中耳鼓室进水、继发炎症。随着耳科显微技术的发展,部分中耳炎,如慢性中耳乳突炎和胆脂瘤型中耳炎,可通过手术达到根治的目的。

误区八:预防中耳炎,只要耳道防水就可以了

专家观点:预防耳道进水仅对鼓膜穿孔者有效。

分析:预防耳道进水仅对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者有一定效果,对其他类型的中耳炎效果甚微。比如,分泌性中耳炎和急性细菌性中耳炎,由于其发生与连通鼻子和耳朵的结构——咽鼓管的阻塞有关,故一切易导致咽鼓管阻塞的疾病均需防治,如鼻炎、鼻窦炎、鼻息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鼻腔肿瘤、儿童增殖体肥大等。另外,感冒鼻塞时尽量不要频繁、用力回吸鼻涕,气压急剧变化(如飞机下降时)时向耳内鼓气、嚼口香糖等,对预防中耳炎的发生也有帮助。

耳膜穿孔应如何治疗

一、外伤性穿孔

1、外伤性耳膜穿孔有可能自行愈合。如果没有继发感染,一般不需要服用消炎西药。

2、外伤性穿孔后,应特别注意保护,勿使污水入耳,不应滴用任何药物入耳(耳道内不干净,如果点药入耳,使细菌进入鼓室,反而引起炎症)。

3、外伤性穿孔后,如果超过3个月仍未自行愈合,可以考虑行鼓膜修补手术。穿孔修复后,耳鸣可能停止。

二、鼓膜切开后穿孔

1、由于非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需要进行鼓膜切开,或置管引流,因此形成穿孔。

2、此类情况(或置管后已经拔除),一般情况下在3个月内其穿孔均可自行愈合。

3、如果穿孔应愈合而未愈合,可考虑行鼓膜修补手术。鼓膜愈合后,耳鸣多可消失。

三、化脓性中耳炎所致耳膜穿孔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所致的耳膜穿孔,在炎症消失后的三个月内可以自行愈合。如果超过3个月不愈合,可以考虑行鼓膜修补术。修复后,耳鸣多可消失。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肯定存在耳膜穿孔。如果耳内停止流脓,鼓室干燥,至少三个月后,亦有可能穿孔自行愈合,如果不愈合,可以考虑行鼓膜修补手术。修复后,耳鸣可能消失。

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仍有流脓时,可能存在耳鸣。要想解除耳鸣,应先治好化脓性中耳炎。

老年人中耳炎的治疗方法

不同类型的中耳炎特点不同,非化脓性中耳炎如卡他性中耳炎可以有听力下降、堵闷感,自听过强等症状,化脓性中耳炎分为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可以有耳痛、听力下降、外耳道流脓等症状,慢性中耳炎分为慢性单纯性中耳炎、慢性骨疡性中耳炎和慢性胆脂瘤性中耳炎,都有长期外耳道流脓症状,听力下降症状,骨疡性和胆脂瘤性中耳炎脓液有臭味,可以引起脑脓肿。

急性卡他性中耳炎一般是由于鼻粘膜水肿、充血导致的咽鼓管不通畅,而使中耳气压失衡(鼓室负压)所致。应该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呋麻液滴鼻,必要时行咽鼓管吹张,早期一般不难治愈。后期有时候可行鼓膜穿刺术(抽液)或者鼓膜置管术。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未穿孔者全身使用抗生素治疗,耳内疼痛严重的使用酚甘油滴耳,伴有急性鼻炎的使用呋麻液滴鼻;鼓膜穿孔者则不能使用酚甘油滴耳,应该使用过氧化氢清洗外耳道和中耳,清洗干净后在使用抗生素滴耳液滴耳,配合全身使用抗生素治疗,一般不难治愈,穿孔的鼓膜也可以愈合。

慢性中耳炎分为慢性单纯性中耳炎、慢性骨疡型中耳炎和慢性胆脂瘤型中耳炎。慢性单纯性中耳炎的治疗要使用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外耳道和中耳,将外耳道和中耳的脓性分泌物清洗干净后,吸干或擦干,再使用抗生素滴耳液滴耳,配合全身使用抗生素治疗,一般可以控制急性炎症,炎症控制后中耳内粘膜恢复正常,无分泌物,这时叫“干耳”,干耳后如果咽鼓管功能正常可行鼓膜修补术,以便达到治愈的目的;慢性骨疡型中耳炎和慢性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治疗则必须行手术治疗才能彻底治愈

我们应该根据以上介绍的老年人中耳炎的治疗方法挑选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都能够帮助我们更快的恢复自身的身体健康,同时日常也一定要多进行听力方面的检查,一旦发现了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耳膜穿孔能自愈吗

鼓膜有较强的再生能力,一般情况下鼓膜穿孔以后,只要10~15天就能愈合.但如果有慢性炎症等干扰因素的话,穿孔能否愈合,就要酌情而定了.具体分析如下:

(1)鼓膜外伤后穿孔 鼓膜外伤后穿孔,检查见鼓膜呈裂隙状穿孔,穿孔边缘有少量血迹,外耳道有时亦可见血迹或血痂,在口服或注射抗生素控制感染后,禁用外耳道冲洗或滴药,避免感冒及用力擤鼻涕,禁止游泳,防止污水进入外耳道.大多数外伤性鼓膜穿孔2~4周内可自行愈合.

(2)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在鼓膜穿孔后,鼓室流脓,如果正确治疗,用双氧水清洗脓液,耳内滴入抗生素,全身应用抗生素,一般在10~15天后穿孔即可愈合.

(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穿孔不大,呈间歇性流脓,在干耳时间较长的情况下鼓膜也会自行愈合.如果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较大,中耳腔内有积脓,则鼓膜穿孔一般不会愈合,有的患者甚至常年鼓膜穿孔,常年耳中流脓.R>所以,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鼓膜穿孔,只要在穿孔后正确治疗和护理,一般都是可以愈合的.

要把鼓膜修好的.如果不修好鼓膜,你将会得传导性耳聋的.千万不要让耳朵进水,不要吃辣的或者带有刺激性的食物。

治疗中耳炎不要乱用偏方

在一本《偏方大全》中就曾有过这样一个治疗化脓性中耳炎的偏方:“把蜈蚣、蝎子等的尸体烧成灰或磨成粉,然后吹进耳朵里,可起到消炎、止脓的作用。”从科学的角度分析,这一偏方实在不可取,如果随便乱用,有可能引发危险。

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多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不彻底、不及时引起,是耳鼻喉科常见病。以耳内长期或间歇流脓、鼓膜穿孔等为特点。

化脓性中耳炎一般分为单纯型中耳炎、骨疡型中耳炎和胆脂瘤型中耳炎三型。对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原则是病因治疗,控制感染,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如果随便向耳朵里吹进一些东西,会堵塞鼓膜的穿孔处,鼓室内的脓液排出不畅,脓液长期刺激、腐蚀鼓膜,会使穿孔越来越大,外耳道的表皮也容易沿着穿孔进入中耳。这些表皮的上皮组织角化脱落后,堆积起来可压迫周围的骨质,再加上细菌的腐败作用,进一步腐蚀骨质,使炎症向周围扩散。

另外鼓室内的脓液排出不畅,脓液可向颅内蔓延,可引起颅内并发症,如硬脑膜外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等;还可引起颅外并发症,如耳后骨膜下脓肿、迷路炎和周围性面瘫等。这些并发症可使患者有生命危险。

中耳炎的诊断误区

很多时候中耳炎很容易有诊断的错误。这种疾病很容易跟其他疾病相混淆,而且患者很容易走进诊断治疗的误区。所以对于这些误区的认识,患者一定要清楚了解,下面我们看下中耳炎的诊断误区有哪些?

中耳炎的诊断误区

治疗中耳炎的误区一、非化脓性中耳炎发病率低、危害小非化脓性中耳炎的危害不亚于化脓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由于症状不明显,常在不知不觉中导致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害,与显而易见的化脓性中耳炎相比,患者的早期就诊率低,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容易发展成慢性中耳炎,危害更大。隐匿性胆脂瘤型中耳炎还会引起面瘫、脑膜炎、脑脓肿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治疗中耳炎的误区二、只要有耳道出水、流脓,就是中耳炎耳道出水、流脓,原因很多。除中耳炎外,不少耳科疾病也有出水症状。比如外耳道炎,有时可表现为耳道出水,伴细菌感染时,会有流脓。其与中耳炎的主要区别是前者鼓膜完整,无穿孔。此外,外耳道毛囊疖肿破溃、外耳道肿瘤继发细菌感染时,也可有流脓的表现。专家建议:到正规医院诊断,正确治疗!

治疗中耳炎的误区三、中耳炎手术可以完全恢复听力并消除耳鸣中耳炎病程多较漫长,长期的炎性刺激会影响内耳系统,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害及耳鸣。中耳炎鼓室成形手术虽可完全清除病灶和重建听骨,但仅能部分或大部分恢复因听骨损害、鼓膜穿孔引起的听力下降,对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害无效,也不能直接减轻耳鸣症状。不过,病灶的清除对耳鸣的间接恢复还是有帮助的。

中耳炎不是什么小病,患者一定要做好中耳炎的诊断,避免中耳炎诊断的误区,另外如果想要彻底治愈中耳炎,就要有耐心,因为中耳炎治疗是需要漫长过程的,最后希望广大中耳炎患者正确对待自身疾病,早日康复。

相关推荐

有中耳炎的人可以去游泳馆游泳吗

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多由于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咽鼓管功能不良所致,游泳的时候容易发生呛水,进一步损伤咽鼓管,加重病情,所以建议急性中耳炎患者治愈后再游泳。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因为鼓膜穿孔,游泳时容易进水,从而引发或者加重病情,而无论是游泳池还是河里面,都含有大量的细菌,这些细菌经穿孔鼓膜进入中耳后引起中耳炎复发。需要在进行鼓膜修补手术后,才可以游泳。

化脓性中耳炎吃什么药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指原来并没有过化脓性中耳炎的疾病,而最近出现的中耳急性化脓性炎症。病程在二个月以内。在早期,主要是耳痛、发热、头痛、耳内流脓量多,并影响听力。检查有鼓膜显着充血,若已经穿孔,则有脓液外流。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如下: 1、抗菌消炎:首选青霉素类静脉滴注。并可配合红霉素0.5g,或交沙霉素0.4g,2~3次/日,口服。或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剂量应足,疗程够长,一般用至鼓膜充血消失。 如果使用西药治疗三天以上效果不好,应当考虑改用其他抗生素,或者加用中药治疗。(中药一般没有抗药性;而且对于已经

哪些疾病易并发传音性耳聋

(1)耵聍栓塞:耵聍阻塞了外耳道,妨碍声音的传导,引起听力下降。 (2)鼓膜穿孔鼓膜发生穿孔以后使声波传入外耳道深部后发生能量泄漏,从而导致听力下降。这就象在槌一只破鼓一样,响声肯定不及一只完整的鼓面。 (3)鼓膜内陷:多是咽鼓管功能异常的结果。鼓膜内陷使鼓膜的张力增高,与声波的共振频率发生改变,影响了声音的传导。 (4)分泌性中耳炎:是中耳腔一种非化脓性炎症疾病,由于鼓室内有积液,影响声音传导,使听力下降。这好比一只内腔注满了水的鼓一样,敲出来的声音郁闷不响。 (5)化脓性中耳炎:不论是急性和慢性化脓

在临床上中耳炎有哪些表现

1.化脓性中耳炎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症,其症状主要是耳痛、流脓。小儿的全身症状比成人明显,可有发热、呕吐等。严重的并发症有颅内并发症,如脑膜炎、脑脓肿等。其他并发症有迷路炎、面神经麻痹等。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是指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本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常以耳内间断或持续性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引起颅内、颅外的并发症。 ①全身症状 轻重不一。可有怕冷、发热、乏力、食欲减退。小儿全身症状较重,常伴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细菌感染所致中耳炎的分类

关于中耳炎的分类方法有很多,我国临床常用的方法是根据中耳炎的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将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临床上一般以2个月为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的界限。然后每一类中在根据其炎症的发展阶段的不同分为分泌性中耳和化脓性中耳炎。最后再根据炎症所在位置,将上述四种中耳炎分为鼓室型和上鼓室型。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特点是起病急、发病快、疼痛剧烈、听力损伤严重、鼓膜病变明显、化脓明显、全身反应剧烈。 急性卡他性中耳炎 急性卡他性中耳炎不如前者严重,以耳鸣、耳聋、耳堵塞感为主要症状,多为单侧,两侧发病者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4大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应积极治疗引起疾病发作的鼻部及咽部慢性疾病,如腺样体肥大、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等。 2、控制感染:及早应用足量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可有效控制感染,预防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转为慢性中耳炎,一般可用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药物等治疗,鼓膜穿孔后取脓液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可参照其结果改用适宜的抗生素。 3、通畅引流:鼓膜穿孔前可用1~2%酚甘油滴耳,可消炎止痛,鼓膜穿孔后立即停用酚甘油,先以3%双氧水清洗,并拭净外耳道脓液,局部应用抗生素,恢复期可用0.3%氧氟沙星等滴耳,炎症消退后

医院治疗中耳炎的误区有哪些呢

1、没有耳痛、耳道溢脓就不是中耳炎,目前临床上已将中耳炎分成急性、慢性细菌性(化脓性)中耳炎、卡他性(分泌性)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几大类,化脓性中耳炎耳道溢脓是其主要症状,急性期有耳痛是符合我们传统的中耳炎概念的。但分泌性中耳炎则无耳道流脓症状,也较少出现耳痛,可仅有耳闷、听力下降症状,主要是由咽鼓管阻塞中耳鼓室出现负压造成渗出而引起的,由于渗出液是非细菌性的一般不出现耳痛和化脓,所以本病易被漏诊、误诊。 2、耳道“出水”流脓就是中耳炎,现在知道其他耳科疾病也有“出水”流脓的症状,如外耳道炎有时就表现

听力下降的原因 耳部疾病

耳部疾病是导致听力下降的主要因素,其中由耳部的炎症引起听力下降的比较多,而先天性听力缺失和外伤引起的听力下降比较少,耳部的炎症也影响听力,主要高发是在中耳区包括: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大疱性鼓膜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另外外耳道炎、耵聍栓塞、外耳异物等,中耳的急慢性炎症、鼓膜穿孔、耳硬化症及内耳的美尼尔氏综合症、听神经瘤,都能引起耳鸣,导致听力下降。

慢性中耳乳突炎治疗

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和免疫力减弱或 细菌毒素增强时就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疼(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 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内流出脓液,疼疼减轻, 并常与慢性乳突炎同时存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转变为慢性中耳炎,随体质、 气候变化、耳内总是性流脓液,时多时少,迁延多年。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上以婴婴儿多见,主要是因为小儿从耳通到喉的通路-- 耳咽管比成人的要短、要粗、要平直、小儿易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得病后易引起 耳咽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而且常见的患者往往是儿童,年龄都比较小,而且中耳炎有很多类型,比如:急性化脓中耳炎,当我们身体不适的时候都要进行检查,那么您知道急性化脓中耳炎的检查方法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耳镜检查 在鼓膜穿孔前,检查可见鼓膜松弛部乃至整个鼓膜明显充血、肿胀。随着病情发展,鼓室可积脓而使鼓膜向外膨隆,鼓膜标志消失。鼓膜穿孔后,外耳道、鼓膜及鼓室可以看见脓性、脓血性或黏脓性分泌物蓄积。鼓膜穿孔后很短一段时间内,还可见鼓室内压力较高的分泌物经小穿孔搏动溢出,脓液在灯光下如闪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