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冲洗不经意间洗出了阴道炎
盲目冲洗不经意间洗出了阴道炎
很多女性在感到阴部不舒服的时候,通常都会去药店购买阴道清洁液回来用。同时,超市里琳琅满目的清洗液也让许多女性认为,用清洗液来洗阴部是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其实,频繁使用阴道洗液,对阴道内环境会造成很大的破坏。
阴道里有许多微生物,它们栖居在阴道侧壁的黏膜、褶皱中。阴道正常菌群中最重要的成员是乳杆菌,其数目可达8000万个/毫升,其功能主要是保护阴道不受外来菌的侵袭,是阴道的“健康卫士”,所以医学上常以阴道分泌物中乳杆菌的数目来确定阴道的清洁度及判定阴道自洁功能的好坏。据调查,40名健康育龄妇女,92.5%都有乳杆菌,而更年期妇女则仅有60%.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清洁液,主要有杀菌和维护阴道酸碱度两大类。大部分清洗液呈弱酸性,有杀死阴道内正常细菌如乳杆菌的作用。假如经常使用阴道清洁液冲洗阴道,盲目使用会改变阴道酸碱度(PH),阴道内的酸性环境遭到破坏,其他各种致病菌譬如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肠杆菌等便会乘虚而入,导致阴道炎,严重时还有可能导致盆腔炎。
最近国外学者分析了30年来有关妇女阴道冲洗的报道,结果发现,每周冲洗一次或一次以上者,可明显增加阴道炎、盆腔炎感染的机会,冲洗越频繁,感染的危险性就越大。据《美国公共卫生杂志》报道,用阴道冲洗液的妇女比不用阴道冲洗液的妇女感染危险率增高了73%。
女性保养私处护理误区要牢记
误区一:私处沐浴露能预防性病
无论是“医”字头的,还是“健”字头的私处清洁用品,都不能预防性病。导致淋病的淋球菌、导致梅毒的梅毒螺旋体、导致尖锐湿疣的乳头瘤病毒等可以直接传播到宫颈上,甚至进入子宫腔内。因此,事后用各种私处清洁用品冲洗阴道是不能把这些致病物质清洗掉的。
要预防性病,最好的办法是洁身自好,或使用避孕套,总之,私处清洁用品不能预防性病。
误区二:中药洗剂更安全?
中草药虽有清热、解毒、消炎的作用,但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而且中草药保存期较短,容易变质发霉,这样的私处清洁用品使用后反而有害。尤其现在,部分不法药厂将化学成分加入中药私处清洁用品来达到某种治疗目的,应该引起消费者和相关患者的警惕。
误区三:能够帮女人阻止炎症
对于阴道护理,不少人会想当然地认为,清洁卫生、勤洗勤换,肯定错不了。于是乎,阴部感觉不够干爽、舒服,就用洗液冲冲、洗洗,这在很多女性是一个习惯性动作,有人甚至天天坚持做阴道冲洗。殊不知,这是个很大的误会。其实,健康妇女的阴道和口腔一样,平时就有几十种细菌在滋生,只是由于阴道“卫士”的存在而相安无事。乳酸杆菌就是其中的“卫士”之一,它可以将阴道细胞内的糖原分解成乳酸,使阴道维持一定的酸度,从而限制致病菌繁殖。
但醋、水、抗菌剂等洗液成分,往往在把有害细菌冲洗出阴道的同时,连带把保护人体的细菌也杀得一干二净,因而破坏了局部的酸性环境,使阴道无法实现自我保护。更为糟糕的是,如果冲洗过程中方法错误,病菌还会伺机搭上“顺风车”,长驱直达阴道深处甚至子宫。
阴道炎治疗两大误区你知道吗
误区一:
盲目相信“洗洗更健康”
“难言之隐,一洗了之”,“洗洗更健康”……这些耳熟能详的广告词铺天盖地,整天喊得山响,令人眼花缭乱。
专家表示,这些广告词完全是在误导人。用护理液洗洗外阴倒还没什么,但如果用来经常冲洗阴道,反而会影响阴道微环境,招来阴道炎。
正常情况下健康妇女阴道内存在着正常菌群,主要起作用的是乳酸杆菌,是有益菌,可保持阴道PH值的弱酸环境,防止有害菌生长。但如果频用护理液冲洗阴道,就会杀死有益菌,破坏阴道的自洁作用。其实生活中乱用洗液对阴道冲洗的程度越高,发生阴道炎的风险就越高,比一般女性感染的风险高出40%之多。
误区二:
盲目采用所谓的“偏方”
一篇名为“维生素C治好了我的阴道炎”的帖子在网络上疯传,帖子作者称自己患有霉菌性阴道炎已经两年了,治疗过很多次,但屡屡复发,苦不堪言,后来看了一本名为《习惯是最好的医生》的书,上面介绍了用“维生素C治疗阴道炎”的小偏方,便亲身试验,谁知竟真的彻底治好了阴道炎。文中说得言之灼灼:方法很简单——每晚取100毫克的VC片三片放入阴道中,连用一个星期就行了。原理是人的本身存在有益菌和有害菌,有益菌会抑制有害菌的繁殖,阴道本身有自净的功能,之所以发病就是菌群失调了。VC片在阴道内释放后,增加阴道内的酸度,在酸性环境中,对人体有益的乳酸杆菌得以繁殖,而对人体不利的致病细菌将逐渐消失。
阴道冲洗可防止阴道炎吗
于是有部分女士经常要求作阴道冲洗,她们认为阴道冲洗能增加阴道抗菌能力,辅助治疗各类阴道炎。其实,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尤其是自行配制或市售的冲洗液、器具,更使阴道冲洗不安全。
国外有人作了研究后发现,常用市售冲洗器具冲洗者,发生宫外孕的危险性是从来不作阴道冲洗者的3―4倍;使用一次性器具者,该危险性发生率也增加3倍多;无论是市售还是自配的冲洗液,都会增加3―4倍。而且,频繁阴道冲洗,会破坏阴道内环境的平衡,还有可能会成为输卵管炎、盆腔炎、不孕症甚至宫外孕等妇科疾病的发病原因。
究其原因,与以下4个因素有关:
一是阴道冲洗会损伤输卵管的正常结构,导致输卵管炎、盆腔炎等;
二是消毒不严甚至未消毒的受污染的溶液进入输卵管后,可导致症状不明显的输卵管感染,或者发生输卵管炎、盆腔炎,继之炎症处及其周围组织的疤痕形成;
三是原先已存在于阴道或子宫颈的感染病原体,在阴道冲洗时可侵入到输卵管;
四是冲洗液的本身,就有可能损害输卵管的纤毛上皮结构,或者有不良的刺激作用,所以,阴道冲洗只能在医生指导下偶尔一用,不能频繁使用。
其实,只要每天清洗外阴和换洗内裤,就能达到洁身目的,无需阴道冲洗,以免防病不成反添新疾。
阴道炎要如何预防比较有效
一、预防:保持外阴清洁。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腻。
二、其他注意事项:妇科疾病的治疗误区有以下几点:盲目用药、清洗过度等。
1、所谓的盲目的用药会给自身带来很大的危害,对妇科疾病的诊治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盲目选择错误的冲洗剂会使女性已脆弱的自我防护系统雪上加霜。
2、采用不当的冲洗方法,有时会把致病菌引向阴道的深处,诱发更多的较为难治的宫颈炎、盆腔炎等。
有些霉菌性阴道炎患者每天要清洗外阴很多次,每次都用冲洗器或手清洁阴道。事实上,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因为女性阴道内有许多菌群共同存在,菌群间的相互制约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抑制某种菌过度增长而致病,这是人体的一道自然防御系统。过度的清洗会破坏菌群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从而失去平衡致使阴道抗病力下降。
3、常见并发症与妇科宫颈炎、盆腔炎同时发生,也常与滴虫性阴道炎同时发生。此外,在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常可引起不良围产期结局如绒毛膜羊膜炎、羊水感染、胎膜早破、早产及剖宫产后或阴道产后子宫内膜感染等。
经常冲洗阴道的危害
不少女性在看体检报告单时,若发现白细胞一个+就认为自己有阴道炎,继而经常性的、“保健性”的使用妇科洗液冲洗阴道。
正确认识:正常妇女阴道分泌物做白带常规镜检,只要白细胞在两个“++”以内都属于正常,只要没有症状(搔痒、灼痛、白带异味等)就不需要治疗,更不宜盲目冲洗。
不少女性表示为了预防生殖道感染,特别强调性生活卫生,在性生活之后喜欢用肥皂水、沐浴液或妇科洗液等灌洗阴道。
正确认识:性生活前男女双方私处的清洁卫生是必要的,这有利于避免细菌感染,但是对于性生活之后,女性频繁使用相关洗液进行阴道冲洗,这不仅无助于“保健”更有甚者会造成阴道微生态失调。
不少女性在治疗阴道炎的过程中喜欢“跟风治疗”,参照姐妹们的治疗方法自行购买抗生素,并且认为当症状消失时没有必要继续服用药物。
正确认识:阴道炎有着不同的类型,不同的类型有着不同的治疗原则,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千人一法”,需要专业人士的对症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重视首诊的治疗方案,严遵医嘱,根据疗程巩固治疗是非常必要的。需引起警惕的是:症状消失了并不意味着体内炎症完全好转,不少年轻女性就是因为“我的青春我作主”而“想当然”, 自行停药导致炎症迁延不愈。
阴道冲洗可防止阴道炎吗
阴道冲洗可防止阴道炎吗?生殖道患有炎症的妇女在局部用药前先作一下阴道冲洗,然后再塞药,可以提高疗效,还能去除局部不适感。
于是有部分女士经常要求作阴道冲洗,她们认为阴道冲洗能增加阴道抗菌能力,辅助治疗各类阴道炎。其实,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尤其是自行配制或市售的冲洗液、器具,更使阴道冲洗不安全。
国外有人作了研究后发现,常用市售冲洗器具冲洗者,发生宫外孕的危险性是从来不作阴道冲洗者的3―4倍;使用一次性器具者,该危险性发生率也增加3倍多;无论是市售还是自配的冲洗液,都会增加3―4倍。而且,频繁阴道冲洗,会破坏阴道内环境的平衡,还有可能会成为输卵管炎、盆腔炎、不孕症甚至宫外孕等妇科疾病的发病原因。
究其原因,与以下4个因素有关:
一是阴道冲洗会损伤输卵管的正常结构,导致输卵管炎、盆腔炎等;
二是消毒不严甚至未消毒的受污染的溶液进入输卵管后,可导致症状不明显的输卵管感染,或者发生输卵管炎、盆腔炎,继之炎症处及其周围组织的疤痕形成;
三是原先已存在于阴道或子宫颈的感染病原体,在阴道冲洗时可侵入到输卵管;
四是冲洗液的本身,就有可能损害输卵管的纤毛上皮结构,或者有不良的刺激作用,所以,阴道冲洗只能在医生指导下偶尔一用,不能频繁使用。
其实,只要每天清洗外阴和换洗内裤,就能达到洁身目的,无需阴道冲洗,以免防病不成反添新疾。
月经期千万别盲目清洗阴道
在清洗阴道的时候不要盲目的清洗,要做到以下五点要求。
1、阴部与足部要分开洗。
2、勤换卫生巾,天天用温热水清洗2次外阴。
3、因子宫内膜在月经期有无数个小创口,宫颈口张开,因而不要坐浴。
4、不要洗冷水浴。
5、如没有淋浴条件清洗,可以盆浴时要做到“一人一盆一巾一水”。
经常冲洗阴道会得阴道炎吗
妇女外阴及阴道的解剖及生理特点使其具有自然的防御机能;大阴唇自然闭合。阴道前后壁紧贴,阴道口闭合,可以防止外界的污染;正常情况下健康妇女阴道内存在着正常菌群,各种细苗处干一个平衡的状态,主要起作用的是乳酸杆苗,是有益苗。
女性的阴道酸碱程度是一定范围的。保持阴道pH值在3.8-4.5,这种弱酸环能防止有害菌的生长,妇女每个月来月经,通过一次经血的排出,也有一个清洁的作用。所以在这种自我保护机制下。
健康妇女就没有必要经常冲洗阴道,或者经常自己往阴道里放药,因为这样会破坏了阴道内的酸碱度,打破了阴道苗群的平衡,使得致病茵在阴道内大且繁殖,反而会导致妇科炎症。
天天用蒲公英水熏洗阴道好吗
对于阴道护理,不少人会想当然地认为,清洁卫生、勤洗勤换,肯定错不了。于是乎,阴部感觉不够干爽、舒服,就用洗液冲冲、洗洗,这在很多女性是一个习惯性动作,有人甚至天天坚持用蒲公英水阴道冲洗。殊不知,这是个很大的误会。
其实,健康妇女的阴道和口腔一样,平时就有几十种细菌在滋生,只是由于阴道“卫士”的存在而相安无事。乳酸杆菌就是其中的“卫士”之一,它可以将阴道细胞内的糖原分解成乳酸,使阴道维持一定的酸度,从而限制致病菌繁殖。但醋、水、蒲公英水等洗液成分,往往在把有害细菌冲洗出阴道的同时,连带把保护人体的细菌也杀得一干二净,因而破坏了局部的酸性环境,使阴道无法实现自我保护。更为糟糕的是,如果冲洗过程中方法错误,病菌还会伺机搭上“顺风车”,长驱直达阴道深处甚至子宫。
保健性冲洗阴道防感染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妇科主任罗新教授表示:“不少女性往往迷信各式各样的妇科洗液,认为其‘有病治病,无病防病’,这是一种观念上的错误,继而导致了她们在日常保健、治疗过程中的行为错误。”
误区一:不少女性在看体检报告单时,若发现白细胞一个+就认为自己有阴道炎,继而经常性的、“保健性”的使用妇科洗液冲洗阴道。
正确认识:正常妇女阴道分泌物做白带常规镜检,只要白细胞在两个“++”以内都属于正常,只要没有症状(搔痒、灼痛、白带异味等)就不需要治疗,更不宜盲目冲洗。
误区二:不少女性表示为了预防生殖道感染,特别强调性生活卫生,在性生活之后喜欢用肥皂水、沐浴液或妇科洗液等灌洗阴道。
正确认识:性生活前男女双方私处的清洁卫生是必要的,这有利于避免细菌感染,但是对于性生活之后,女性频繁使用相关洗液进行阴道冲洗,这不仅无助于“保健”更有甚者会造成阴道微生态失调。
误区三:不少女性在治疗阴道炎的过程中喜欢“跟风治疗”,参照姐妹们的治疗方法自行购买抗生素,并且认为当症状消失时没有必要继续服用药物。
正确认识:阴道炎有着不同的类型,不同的类型有着不同的治疗原则,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千人一法”,需要专业人士的对症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重视首诊的治疗方案,严遵医嘱,根据疗程巩固治疗是非常必要的。需引起警惕的是:症状消失了并不意味着体内炎症完全好转,不少年轻女性就是因为“我的青春我作主”而“想当然”, 自行停药导致炎症迁延不愈。
阴道炎的原因 频繁用洗液冲洗阴道
还有部分女性喜欢用洁阴液清洗外阴或阴道,认为这样才可以保持外阴的清洁,殊不知,频繁使用洗液会打破阴道的酸碱平衡度,从而增加阴道炎的感染几率。
女人私处如何保养
错误一:私处沐浴露能预防性病
无论是“医”字头的,还是“健”字头的私处清洁用品,都不能预防性病。导致淋病的淋球菌、导致梅毒的梅毒螺旋体、导致尖锐湿疣的乳头瘤病毒等可以直接传播到宫颈上,甚至进入子宫腔内。因此,事后用各种私处清洁用品冲洗阴道是不能把这些致病物质清洗掉的。
要预防性病,最好的办法是洁身自好,或使用避孕套,总之,私处清洁用品不能预防性病。
错误二:中药洗剂更安全?
中草药虽有清热、解毒、消炎的作用,但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而且中草药保存期较短,容易变质发霉,这样的私处清洁用品使用后反而有害。尤其现在,部分不法药厂将化学成分加入中药私处清洁用品来达到某种治疗目的,应该引起消费者和相关患者的警惕。
错误三:能够帮女人阻止炎症
对于阴道护理,不少人会想当然地认为,清洁卫生、勤洗勤换,肯定错不了。于是乎,阴部感觉不够干爽、舒服,就用洗液冲冲、洗洗,这在很多女性是一个习惯性动作,有人甚至天天坚持做阴道冲洗。殊不知,这是个很大的误会。其实,健康妇女的阴道和口腔一样,平时就有几十种细菌存在,只是由于阴道“卫士”的存在而相安无事。
乳酸杆菌就是其中的“卫士”之一,它可以将阴道细胞内的糖原分解成乳酸,使阴道维持一定的酸度,从而限制致病菌繁殖。但醋、水、抗菌剂等洗液成分,往往在把有害细菌冲洗出阴道的同时,连带把保护人体的细菌也杀得一干二净,因而破坏了局部的酸性环境,使阴道无法实现自我保护。更为糟糕的是,如果冲洗过程中方法错误,病菌还会伺机搭上“顺风车”,长驱直入侵犯阴道深处甚至子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