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能诱发精神分裂症吗
失眠能诱发精神分裂症吗
失眠是指入睡困难、早醒、睡眠表浅、易醒、多梦等。若一个人长期睡眠质量受到影响,即属失眠症。若长期服用安眠类药物,睡眠状况仍得不到改善,以及发展到不依赖安眠药就无法入睡程度,则属顽固性失眠。顽固性失眠一般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在精神科门诊中,失眠是焦虑和 抑郁症 的多发症状,最常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 神经衰弱 、老年性痴呆等多种精神疾病。此外,躯体疾病、饥饿、口渴或过饱以及生活方式、睡眠习惯不良和环境等因素也可引起失眠。
因此提醒失眠患者,不要随意服用安眠药,以免造成服药成瘾或导致误诊。正确的做法是,及时就诊查明失眠的原因,然后采取对症治疗。此外,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睡前喝浓茶、做剧烈运动或看惊险、紧张的电视节目等。若失眠伴有其它症状,则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儿童患上精神分裂症的原因
心理社会因素
儿童受到强烈精神创伤,比如父母离异、亲人死亡、升学未成等生活事件,这些都会诱发精神分裂症,,而且心理社会因素对于病程的延续及预后也有重要影响。
遗传因素
本症患儿家族中有精神病遗传史的发生率较高(16%~64%)。专家认为儿童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方式以多基因遗传可能性为大,其遗传度为70%,一级亲属中本症发病率:父母为4.0%;同胸为6.7%。有人认为父母同患精神分裂症,其子女患精神分裂症的危险性为40%左右;父母之一患本症其子女发生同病的危险率为7%~17%,表明遗传因素具有重要作用。
器质性因素
本症患儿有围生期损害史较为常见。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延迟、神经系统检查有软体征和脑电图异常亦较多见。
精神分裂症哪些东西不能吃
精神分裂症哪些东西不能吃?由于精神分裂症得人习惯吃高热量的食物,所以容易产生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即使不吃抗精神病药也是如此,加上精神分裂症病人不经常锻炼,吃太多高热量的食物会损害记忆力,所以精神分裂症病人应该控少吃高热量的食物,少吃猪油,肥肉和海产品,应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饮食为主,精神病患者,应该多吃绿色蔬菜喝新鲜水果,饮食应定时、定量,按食谱供应,以补充足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有经验的专家还告诉我们,精神分裂症那些东西不能吃呢?忌辛辣及刺激性饮食,禁烟、酒、茶、咖啡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应该禁止喝酒,喝酒容易诱发精神分裂症的病情发作。因为酒精会麻醉大脑,刺激病人,诱发或加重病人的病情。因此,患者应该尽量不要喝酒。除了喝酒,病人如果在患精神分裂症的同时还有吸烟习惯,应尽早戒除。因为吸烟会导致去甲肾上腺素的增加,会破坏神经元,抑制神经递质传导,加重精神分裂的病情,所以说精神分裂症患者应该禁止吸烟。
长时间闻汽油会怎么样 破坏神经系统
长期吸入汽油还会破坏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
当汽油挥发之后,通过呼吸的方式进入人体,然后再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到人的大脑之中,不但会让人麻醉,同时会对中枢神经系统及末梢神经产生毒害作用。所以长期吸入汽油,还有可能诱发精神分裂症!
过度疲劳有什么影响
过度疲劳时间长了就会导致焦虑、失眠、记忆力减退、精神抑郁,甚至引发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如果这种疲劳持续6个月或更长时间,身体就可能会出现低烧、咽喉肿痛、注意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严重的还可能诱发疾病,导致猝死。
精神分裂症患者寿命短是因为吃药的缘故吗
近期,发表在《Schizophrenia bulletin》上的一项瑞典研究发现,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死亡率之间显示一明显的U型曲线,与那些没有抗精神病药物曝光的患者中观察到的最高死亡风险一致。医脉通整理编译研究相关内容,详情看下文:
相似的模式在心血管疾病-特异性死亡率也是明显的,带领这项研究的作者认为,精神分裂症人群中过多的死亡“应归因于其他因素,而不是足够剂量的抗精神病药治疗”。
精神分裂症患者预期比普通人群有相对较短的寿命,之前有研究显示抗精神病药物的接触可能与增加死亡率有关。
为了在一个严格的,前瞻性的试验中验证这个假设,JariTiihonen(Karolinska研究所)和同事们开展了一项以人群为基础的队列研究,一共有21492名年龄在17~65岁,于2006年之前诊断为精神分类症的患者纳入试验。
为了避免生存期偏差,研究人员在2006~2010年对123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也进行了一项单独的队列分析。从普通人群中选取一共214670名年龄-和性别-匹配的个体作为对照组。
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抗精神病药物累积暴露量(规定日剂量,DDD)进行评估,同时划分为四组:无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小剂量或者偶尔使用(0-0.5DDD/天);中等剂量(0.0-1.5DDD);和高剂量(>1.5DDD/天)。
总体而言,在主体队列中有1591(7%)例患者在5年的随访期死亡,而在那些首发精神分裂症队列中有45(5%)例死亡。
在四个抗精神病药物暴露组之间死亡率有差异,呈现出U型趋势,Tiihonen和同事们在精神分裂症简报中报告到。与普通人群相比较,各组总死亡率的风险比(HRs)分别为:无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组,6.3;高剂量组,5.7;小剂量组,4.1;中等剂量组,4.0。
心血管-和癌症-特异性死亡率的分析显示相似的U型曲线,相比于不使用或者高剂量抗精神病药物,低剂量和中等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暴露与显着较低的死亡率相关。
呼吸系统疾病遵循一种不同的模式,即高剂量暴露有最高死亡率,而没有暴露死亡率最低;而自杀正好相反,尽管有最高的抗精神病药物暴露仍有最低的自杀风险。
控制了年龄和性别的进一步分析,没有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较高死亡率,与那些中等剂量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相比较(HR=3.60)。低或者高暴露与死亡率的相关性不显着。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第一个调查在精神分裂症中,累积抗精神病药物暴露可能如何影响过高死亡率的研究,作者们说他们的研究“清楚的表明在精神分类症患者中过高的总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是归因于其他因素,而不是长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在适当剂量使用)”。
此外,他们补充说,在没有使用任何抗精神病药物的首发患者中,有惊人的高死亡率,这是值得更加关注的现象,以便增加处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哪些重要因素会诱发精神分裂症
重要因素1、环境因素:在母孕期受到病毒感染的胎儿,其成年后发生精神分裂的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孕期及围产期的合并症,也会诱发精神分裂症。
重要因素2、神经生化的研究因素:神经生化、生理、精神药理等神经科学的迅速发展,脑成像技术在临床研究中的。
重要因素3、精神分裂症个性特征因素:孤僻、敏感、害羞、好幻想、逻辑性思维差等特殊的病前个性特征诱发精神分裂症的人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50%~60%,国内资料分析发现,病前具有胆小、犹豫、主动性差、依赖性强等性格的占40%,比对照组高7倍。
重要因素4、内分泌因素:精神分裂症大多在青春期前后性成熟期发病,部分病人在分娩后急性起病。此外,诱发精神分裂症在绝经阶段也较高。以上临床事实说明内分泌在发病中具有一定作用。甲状腺、性腺、肾上腺皮质和垂体功能障碍,也曾被不少学者疑为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但有关这些方面的研究未能作出肯定的结论。
重要因素5、社会心理因素: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多是在幼年至成年生活中的困难遭遇所造成的,其中与精神分裂症亲属的接触是精神分裂症的主要因素。哪些重要因素会诱发精神分裂症?有学者认为,社会心理因素在精神分裂症发生中起决定性作用,国内12个地区的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经济水平高与经济水平低的人群患精神分裂症率不同,差别有显著性,在业人群与不在业人群的患精神分裂症率也有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生活的物质环境差、经济贫困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大、社会心理应激多有关。
精神分裂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精神分裂症的原因如下:
1、精神刺激:是精神分裂症怎么引起的主要诱发因素,诸如天灾人祸、亲人亡故、失业穷困等,精神创伤和重大生活事件均可诱发精神分裂症,这些精神刺激属于心理因素之一,心理负担重和心理应激多都可能是该病的诱发因素。
2、个性及环境:部分精神分裂症病人有特殊的个性,如孤僻、少言、怕羞、敏感、多疑、懒散、沉溺于幻想等,这种个性偏离正常者称为分裂样人格障碍。有人提出分裂样人格障碍是以后发展为精神分裂症的主要影响因素,所以说精神分裂症与个性有一定关系。
3、年龄:青春期是一个内分泌系统发育逐渐成熟的阶段,植物神经系统不稳定,情绪易波动,对外界应激因素敏感。精神分裂症易发于这一时期,可能与内分泌变化有关。
4、在生理方面,主要有遗传因素及器质性因素,患病者的直系家属较普通人患病机会更高,尤其以孪生兄弟姐妹为最高;在器质性方面,研究发现患病者多有脑部功能失调及脑神经递质分泌异常。在心理方面,长期或急剧的压力(如天灾人祸等生活事件)等心理因素,往往是引起精神分裂症的诱因。
上面介绍了精神分裂症的一些原因,如果出现精神分裂症的话,作为家属应该及时将患者送到专业正规的精神病医院去进行治疗,目前治疗精神病分裂症多数采用药物进行控制,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病治疗起来比较麻烦,治疗的疗程非常长,有的甚至长达终生。
儿童精神分裂症是怎么引起的
1.遗传因素
本症患儿家族中有精神病遗传史的发生率较高(16%~64%)。
2.器质性因素
本症患儿有围生期损害史较为常见。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延迟、神经系统检查有软体征和脑电图异常亦较多见,近年来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儿诱发电位P300潜伏期显着缩短及波幅降低;头颅CT扫描、磁共振影像(MRI)等研究结果提示额叶、基底节、颞叶损害与精神分裂症密切相关。
3.心理社会因素
儿童受到强烈精神创伤,如父母离异,亲人死亡、升学未成等生活事件诱发精神分裂症者较为常见,而且心理社会因素对于病程的延续及预后也有重要影响。
4.病前性格特征
本症患儿病前性格多为内向,在性格偏异或不健全基础上,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增加发病的危险性。
5.生物化学因素
一般认为本症与中枢多巴胺能系统活动过度,去甲肾上腺素能功能不足有关。有些研究发现本症患儿血浆多巴胺β-羟化酶增高,而胆碱能系统受抑制。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性疑难病,在临床上是一种难治性精神疾病。近年来,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节节攀升,许多家庭因此背负上沉重的负担。精神分裂症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
此病病程一般迁延,呈反复发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主要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等常见因素,但是据世界精神分裂症协会最新调查显示,精神分裂症的真正病因是神经递质紊乱。作、加重或恶化,部分患者出现衰退和精神残疾。
儿童精神分裂症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与成的精神分裂症一样。迄今病因还不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本症患儿家族中有精神病遗传史的发生率较高(16%~64%)。夏镇夷等(1982)认为儿童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方式以多基因遗传可能性为大。其遗传度为70%。一级亲属中本症发病率:父母为4.0%;同胸为6.7%。有人认为父母同患精神分裂症。其子女患精神分裂症的危险性为40%左右;父母之一患本症其子女发生同病的危险率为7%~17%。表明遗传因素具有重要作用。
2器质性因素本症患儿有围生期损害史较为常见。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延迟。神经系统检查有软体征和脑电图异常亦较多见。近年来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儿诱发电位P300潜伏期显著缩短及波幅降低;头颅CT扫描。磁共振影像(MRI)等研究结果。提示额叶。基底节。颞叶损害与精神分裂症密切相关。
3心理社会因素儿童受到强烈精神创伤。如父母离异。亲人死亡。升学未成等生活事件诱发精神分裂症者较为常见。而且心理社会因素对于病程的延续及预后也有重要影响。
4病前性格特征本症患儿病前性格多为内向。在性格偏异或不健全基础上。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增加发病的危险性。
5生物化学因素这方面在儿童精神分裂症研究较少。一般认为本症与中枢多巴胺能系统活动过度去甲肾上腺素能功能不足有关。有些研究发现本症患儿血浆多巴胺β-羟化酶增高。而胆碱能系统受抑制。